2023版高三一轮总复习语文教案:板块3 1 考题研析 题型突破篇  第3讲 文言文概述(概括分析)题_第1页
2023版高三一轮总复习语文教案:板块3 1 考题研析 题型突破篇  第3讲 文言文概述(概括分析)题_第2页
2023版高三一轮总复习语文教案:板块3 1 考题研析 题型突破篇  第3讲 文言文概述(概括分析)题_第3页
2023版高三一轮总复习语文教案:板块3 1 考题研析 题型突破篇  第3讲 文言文概述(概括分析)题_第4页
2023版高三一轮总复习语文教案:板块3 1 考题研析 题型突破篇  第3讲 文言文概述(概括分析)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讲文言文概述(概括分析)题

概述题(纪事本末体)或概括分析题(人物传记)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高考往往采用客观选择题(4选1)的形式,全国卷的题干术语往往是“下列对原

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且往往从人物、时间、地

点、词义、关系、依据与结论等角度进行设误,回避简单的翻译错误,以曲解文

意为主要设错点,难度略有增加。

■____

一、概述(概括分析)题命题特点和解题方法

“概述题”指对所写人物、所述事件或所论道理进行分析与判断,信息量较

大,往往是文中多处文句的综合,因此应将选项部分切片,层层比对,便于化整

为零,逐一攻破。

“概括分析题”选项命制的特点是采用“概括+分析”的形式,常常是先对

人物某一方面(性格或事迹)做简明扼要的归纳,分析是对概括的陈述、解释,多

以事例为主。设误可能在“概括”部分,也可能在“分析”部分。

[典例](2021•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本见题型突破篇第1讲三、

[典例]),完成后面的题目。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契丹军队南侵宋朝,面对强敌,寇准坚决反对退避内地,提出应当严惩

主张避战的大臣,并力促皇上御驾亲征。

B.寇准举荐主张避战的王钦若镇守天雄军,并告诫钦若:皇上决定亲征,

臣子不可辜负圣意。钦若惊惧不敢推辞。

C.契丹军队屡次侵犯宋朝,先攻威虏、顺安军,又攻北平碧及保州,而后

又合兵攻定州,均遭到宋军迎头痛击。

D.在战局有利的情况下,宋朝皇帝为了息战,主动提出议和,并派曹利用

到契丹军中谈判,最终与契丹达成盟约。

[尝试解答]

[任务活动]

注意中的文字是选项与原文相对应的地方,便于确定答题区间,请

在横线上写出比对分析意见。

[A项]契丹军队|南侵宋朝I,面对强敌,寇准坚决反对退避内地,提出应

当|严惩主张避战的大臣|,并|力促皇上|附驾亲征

[原文]九月契丹庆百画……准曰:"臣欲得献策之人,|斩以蚌鼓|,然

后北伐耳!陛下神武,将臣协和,若|大驾亲征,敌当自遁|;不然,出奇以挠其

谋,坚守以老其师,劳佚之势,我得胜算矣。奈何弃庙社,欲幸楚、蜀,所在人

心崩溃,敌乘胜深入,天下可复保耶?”

选项切片一:契丹军队南侵宋朝,面对强敌,寇准坚决反对退避内地,提出

应当严惩主张避战的大臣。对应原文:九月契丹大举入寇……准曰:”臣欲得

献策之人,斩以衅鼓,然后北伐耳!

判断分析一:原文“大举入寇”与选项“契丹军队南侵宋朝”意思相符。原

文“斩以衅鼓”意思是“斩杀这个献策之人,用他们的血涂鼓行祭”,与选项

“坚决反对退避内地,提出应当严惩主张避战的大臣”相符。

选项切片二:并力促皇上御驾亲征。对应原文:若大驾亲征,敌当自遁。

判断分析二:“若大驾亲征,敌当自遁”意思是“如果陛下御驾亲征,敌人

应当自己逃跑”,选项与原文相符。

[B项]|寇准举荐主张避战的王钦若镇守天碑],并告诫钦若:

皇上决定亲征,臣子不可辜负硝。钦若雨圜区遒避I。

[原文]|准以王钦若荐且曰:“宜速召面谕,授敕伸行。”钦若至,未

及有言,准遽口:主上亲征,非臣子辞难之日,参政为国柄臣,当体此意”

钦若|惊惧不敢辞

选项切片一:寇准举荐主张避战的王钦若镇守天雄军,并告诫钦若:皇上决

定亲征,臣子不可辜负圣意。对应原文:准以王钦若荐……“主上亲征,非臣

子辞难之日,参政为国柄臣,当体此意。”

判断分析一:原文“准以王钦若荐”与选项“寇准举荐主张避战的王钦若镇

守天雄军”意思相符。原文“主上亲征,非臣子辞难之日,参政为国柄臣,当体

此意”与选项“皇上决定亲征,臣子不可辜负圣意”相符。

选项切片二:钦若惊惧不敢辞。对应原文:钦若惊惧不敢辞。

判断分析二:选项与原文相符。

[C项]契丹军队屡次侵犯宋朝,I先攻威虏、顺安军I,又「攻北平碧及保州],

而后又I合兵攻朗,均遭到宋军迎头痛击。

[原文]契丹主隆绪同其母萧氏遣其统军顺国王萧挞览I攻威虏、顺环,

三路都部署医运,斩偏将,获其辎重。又陡北平岩及保州|,复|为州尊兵所西|0

挞览与契丹主及其母「合众攻定州|,宋兵|拒于唐河,击其游咖0

选项切片一:契丹军队屡次侵犯宋朝,先攻威虏、顺安军,又攻北平碧及保

州,而后又合兵攻定州。对应原文:“攻威虏、顺安军”“又攻北平碧及保

州”“复为州若兵所败”。

判断分析一:原文“攻威虏、顺安军”与选项“先攻威虏、顺安军”相符,

原文”又攻北平碧及保州”与选项“又攻北平碧及保州”相符,原文“复为州碧

兵所败”与选项“而后又合兵攻定州”意思相符。由此可见,选项“契丹军队屡

次侵犯宋朝”与原文相符。

选项切片二:均遭到宋军迎头痛击。对应原文:“三路都部署击败之”“复

为州碧兵所败"''宋兵拒于唐河,击其游骑”。

判断分析二:由原文“击败之”“为州碧兵所败”“拒于唐河,击其游骑”

可知,选项与原文相符。

[D项]在战局有利的情况下,宋朝皇帝为了息战,|主动提出议和|,并

派曹利用到契丹军中谈判最终|与契||丹达成雨药

[原文]是时,故将王继忠|为契丹言和好之利,契丹以为然,遣李兴议和

帝曰:“朕岂欲穷兵,惟思息战。如许通和,即当遣使。“冬十月,

遣曹利用诣契标。十二月庚辰,契丹使韩杞持书与曹利用俱来,|请盟|。

选项切片一:在战局有利的情况下,宋朝皇帝为了息战,主动提出议和,并

派曹利用到契丹军中谈判。对应原文:是时,故将王继忠为契丹言和好之利,契

丹以为然,遣李兴议和。帝曰:“朕岂欲穷兵,惟思息战。如许通和,即当遣使。”

判断分析一:由原文“故将王继忠为契丹言和好之利,契丹以为然,遣李兴

议和”可知,并非宋朝皇帝主动议和,而是契丹主动议和。因此,选项错误,属

于人物设误。

选项切片二:并派曹利用到契丹军中谈判,最终与契丹达成盟约。对应原文:

冬十月,遣曹利用诣契丹军。十二月庚辰,契丹使韩杞持书与曹利用俱来,请盟。

判断分析二:由原文“遣曹利用诣契丹军”“契丹使韩杞持书与曹利用俱

来,请盟”可知,选项与原文相符。

[答案]D

二、“5大比对角度”“10大命题设误点”

分类例析

I角度1|比对人物

误解把人物的言行所揭示出来的性格特点故意说错,

命题形象造成对人物形象的错误理解。

设误张冠把甲人物所为说成是乙人物所为,或者把甲事件

李戴结果说成是乙事件结果。

要围绕七是谁,在何时何地,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有

比对

什么样的J品质,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比对,要着重比对选

方法

项在这几:方面的表述与原文是否一致。

[即时训练]

1.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

[原文](2021•全国高三5月模拟)是岁,文侯卒,太子立,是为燕易王。易

王初立,齐宣王因燕丧伐燕,取十城。易王谓苏秦曰:“往日先生至燕,而先王

资先生见赵,遂约六国从。今齐先伐赵,次至燕,以先生之故为天下笑,先生能

为燕得侵地乎?”苏秦大惭,曰:“请为王取之。”苏秦见齐王,再拜,俯而庆,

仰而吊。……苏秦日:“臣闻古之善制事者,转祸为福,因败为功。大王诚能听

臣计,即归燕之十城。燕无故而得十城,必喜;秦王知以己之故而归燕之十城,

亦必喜。此所谓弃仇傩而得石交者也。关燕、秦俱事齐,则大王号令天下,莫敢

不听。是王以虚辞附秦,以十城取天下。此霸王之业也。”王日:“善。”于是

乃归燕之十城。

(节选自《史记•苏秦列传》)

[选项]苏秦善于言辞,以利害动人心。苏秦从齐国利益出发,向齐王分析

了归还燕国城池后可以带来号令天下的好处,对齐国的忠心恳切诚挚。

[分析]..............................................................

[答案]从误解形象角度设误。”对齐国的忠心恳切诚挚”错误。根据原文

“易王谓苏秦曰:'……先生能为燕得侵地乎?'苏秦大惭,曰:'请为王取

之。'”可知,苏秦向齐王献策的真正目的是为易王取回城池。

【参考译文】

这一年,燕文侯去世,太子即位,称为燕易王。易王刚即位,齐宣王乘着燕

国有丧事,发兵进攻燕国,夺取了十城。燕易王对苏秦说:“以前先生您到燕国,

先王资助您去见赵王,于是约定六国合纵。现在齐国先进攻赵国,其次就轮到燕

国,因为您的原因让天下人耻笑,您能为燕国取回被侵占的土地吗?”苏秦非常

惭愧,说道:“请让我为您把失地收回吧!”苏秦去谒见齐王,行了再拜礼,低

下头来表示庆贺,随着又抬起头表示哀悼。……苏秦说:“我听说古来善于处理

事情的人,能变祸事为好事,变失败为成功。大王真能听取我的建议,就把十城

归还燕国。燕国无缘无故地收回十城,必然高兴;秦王知道您是因为他的原故而

归还燕国的十城,也一定高兴。这叫做去掉仇敌而得到磐石一样的交谊。燕、秦

都接受齐国的领导,那么大王号令天下,就没有敢不听从的了。这样大王只不过

表面上作了个依附秦国的姿态,实际上却是用十城取得了天下。这真是霸王的伟

业啊!”齐王说:“很好。”于是把十城归还给燕国。

2.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

[原文]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人。汉乾祐中,为成德军牙将。周太祖贵妃

张氏,彬从母也……彬性仁敬和厚,在朝廷未尝忤旨,亦未尝言人过失。位兼将

相,不以等威自异。遇士关于途,必引车避之。不名下吏,每白事,必冠而后见。

(节选自《宋史•曹彬传》)

[选项]曹彬严于律己,待人有礼。他虽身为宋太祖的亲戚,对人却很恭敬;

自己位兼将相时,在路上遇到士大夫都会引车回避,对下级官员他也先整理衣冠

再接见。

[分析]...............................................................

[答案1从张冠李戴角度设误。根据原文“周太祖贵妃张氏,彬从母也”可

知,曹彬为周太祖的亲戚,而非宋太祖的亲戚。

【参考译文】

曹彬字国华,是真定灵寿人。后汉乾祐年间,担任成德军的牙将。周太祖贵

妃张氏,是曹彬的从母(堂房伯母或婶婶)……曹彬性情仁厚谦敬,在朝廷上不曾

忤逆过皇上的意旨,也不曾说过别人的过错。职位兼任将相,不用等级威严凸显

自己的不同。在路上遇到士大夫,一定驾车给他让路。没有名气的小官,每每汇

报事情,他必定穿戴整齐后才接见。

1角度2|比对时间、地点

时序概括人物的典型事件时,命题者故意将事情发生的时间顺

命题颠倒序颠倒。

设误空间把不同空间地点的事件糅合起来表述,故意在地点方面颠

错位倒位置关系。

比对分析时要特别注意选项中表述人物行为、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的词

方法语,并与原文比对,厘清人物在何时、何地做了何事。

[即时训练]

3.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

[原文](2019•全国I卷)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

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

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选项]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

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

谊。

[分析]...............................................................

[答案]从时序颠倒的角度设误。选项”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

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错误,属时序颠倒,偷换时间、地点。

从原文来看,是孝文帝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然后才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

儿子梁怀王的太傅。

【参考译文】

一年多之后,贾谊被召回京城拜见皇帝。当时孝文帝正在接受神的降福保佑,

坐在宣室(接见贾谊)。孝文帝因为有感于鬼神之事,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

贾谊也就趁机周详地讲述了所以会有鬼神之事的种种情形。到半夜时分,孝文帝

(已听得很入神,)在座席上不知不觉地往贾谊身边移动。听完之后,孝文帝说:

“我好长时间没见贾谊了,自认为能超过他,现在看来还是不如他。”过了不久,

(孝文帝)任命贾谊为梁怀王太傅。

4.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

[原文](2021•合肥八中5月模拟)丐外,知饶州。郡初罹水灾,元凤访民疾

苦,夙夜究心,修城堞,置义阡,宽诛求,察诬证。丞相郑清之久专国柄,老不

任事,台官潘凯、吴燧合章论列,清之不悦,改迁之,二人不拜命去。元凤上疏

斥清之罪,其言明白正大,凯、燧得召还。有事于明堂,元凤疏言“祈天以实不

以文“。又言边备,谓“当申儆军实,以起积玩之势”。及言滥刑之敝。十二年,

拜右正言兼侍讲。上疏论格心之学,谓“革士大夫之风俗,当革上大夫之心术”。

至于边储、人才、民心、储将帅、救灾异,莫不尽言。京城灾,疏言:“辍土木

无益之役,以济暴露之民。务行宽大之政,固结亿兆之心。“言多例切。

(节选自《宋史•程元凤传》)

[选项]程元凤关注民生,宽容待民。饶州郡遭遇水灾时,他能够了解民众

的疾苦,修理城墙,宽免了一些强制性的征收,主张停止无益的徭役。

[分析]...............................................................

[答案]从空间错位的角度分析。“饶州郡遭遇水灾时,他能够了解民众的

疾苦,修理城墙,宽免了一些强制性的征收,主张停止无益的徭役”错误。根据

原文“京城灾,疏言:'辍土木无益之役,以济暴露之民。务行宽大之政,固结

亿兆之心。'”可知,选项中“主张停止无益的徭役”对应的是京城出现灾祸时

程元凤的主张。

【参考译文】

他请求外调,担任饶州知州。饶州郡一开始遭遇水灾,程元凤查访百姓疾苦,

日夜研究治理水灾的措施,修理城墙,设立义冢,宽免强制征收,审察伪证。丞

相郑清之长久掌管国事,年纪大了不能担任要事,台官潘凯、吴燧一起上书检举

弹劾,郑清之不高兴,改调两人,两人没有接受拜官任职。程元凤上书斥责郑清

之的罪过,他言论光明正大,潘凯、吴燧得以召还。在大朝正殿办理事务,他上

疏说“祈求上天(保佑)应该凭借实在的东西而不是文采”。又说边防“应当训练

军队准备器械和粮食,以防止积久玩忽的情势。”又说了滥用刑罚的弊端。十二

年,被任命为右正言兼侍讲。上疏论及匡正思想的学说,说“改变士大夫之风俗,

应当改变士大夫之心术。”至于边储、人才、民心、储将帅、救灾异等方面,没

有他不极力论及的。京城出现灾祸,他上疏说:“停止大兴土木这类百姓没有好

处的徭役,来救济无所遮蔽的百姓。一定要推行宽大仁政,稳定庶民百姓的人

心。”他的话都切实恳切,切中事理。

1角度3|比对关键词语

曲解故意曲解文中某一关键词语的意义,从而制造干扰项干

命题文意扰考生,这种方式是命题的主要陷阱。

设误归纳概括主要信息不完整,故意遗漏关于人物、事件、观点

不全等方面的内容。

要细心辨析选项中对人物的分析、道理的阐述等有无夸大、歪曲或

比对

偷换概念的现象,要注意比对选项转述时是否漏掉了某个起关键作

方法

用的词语。

[即时训练]

5.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

[原文](2020•全国II卷)宣和元年,拜尚书右丞;三年,为左丞。金人来

归燕,谋帅臣,安中请行。王牖赞于上,授庆远军节度使、河北河东燕山府路宣

抚使、知燕山府,辽降将郭药师同知府事。

[选项]王安中外放任职,仕途屡遭坎坷。金人前来归顺,他自请燕山府任

职,与辽降将郭药师共事;靖康初,因此前的行事备受指责,仕途随之沉浮不定。

[分析]...............................................................

[答案]从曲解文意的角度设误。“金人来归燕”在文中是“金人归还燕

地”的意思,而选项理解成了“金人前来归顺”,曲解文意。

【参考译文】

宣和元年,拜任尚书右丞;宣和三年,任左丞。金人来归还燕山旧地,朝廷

考虑帅臣的人选,王安中请求前往。王牖在皇上面前称赞他,于是授任庆远军节

度使、河北河东燕山府路宣抚使、知燕山府,辽国的降将郭药师任同知府事。

6.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

[原文](朱筠)为学使时,遇教官诸生贤者,亲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

语意殷勤,去而人爱思之。

[选项]朱筠致力文教,奖掖后进。他督学地方,尊崇先贤,引领学风;对

寒门才俊极口称善,待门下学子亲若同辈。

[分析I...................................................................................................................

[答案]从归纳不全的角度设误。原文是说“遇教官诸生贤者,亲若同辈”,

并非只是“待门下学子”。

【参考译文】

(朱筠)当学政时,遇到贤能的老师和学生,跟他们说话谈论就好像同辈人一

样,劝别人为学要先从识字开始,语气神情诚恳殷切,离开之后别人喜欢回想他

说的话。

1角度4|比对添加或删减内容

无中故意添加原文中未涉及的人物、事件或观点等内容,致

生有使选项的概括分析于文无据。

命题

以偏概全

设误将原文对某一方面的判断通过增加或删减表范围或程

(扩大或缩

度及其他类的词语,故意扩大或缩小判断对象的范围。

小范围)

比对辨析时应将义&项的内容与原文仔细比对,检查是否有故意添加而原文

方法中未涉及的内容或词语,或者筛查选项中有无漏掉原文关键词(尤其

是表范围或程度的副词)的情况。

[即时训练]

7.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

[原文](2020•新高考全国I卷)光斗既死,赃犹未竟。忠贤令抚按严追,系

其群从十四人。长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

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忠贤既诛,赠光斗右都御史,录其一子。已,再赠

太子少保。福王时,追谥忠毅。

[选项]左光斗饱受迫害,死后得以平反。他家中受到株连,母亲、兄长以

及同宗群从十余人被迫害致死,直到魏忠贤被诛,他才受到追赠,谥为忠毅。

[分析]...............................................................

[答案]从无中生有和张冠李戴的角度设误。“母亲、兄长以及同宗群从十

余人被迫害致死”无中生有,左光斗的母亲是因哭泣儿子悲伤而死。由原文“忠

贤既诛,赠光斗右都御史,录其一子。己,再赠太子少保。福王时,追谥忠毅”

可知,魏忠贤被诛后,追赠左光斗为右都御史。“谥为忠毅”是后来福王所赠。

【参考译文】

左光斗死后,“赃物”追查还未结束。魏忠贤命令抚按严厉追缴,拘捕左光

斗同族兄弟子侄十四人。长兄左光霁因受牵连治罪而死,母亲因哭泣儿子悲伤而

死。都御史周应秋还认为主管官员追查不力,上疏催促他们力办,因此最终使左

光斗家破人亡。魏忠贤被诛杀后,朝廷追赠左光斗为右都御使,录用了他的一个

儿子。之后,又追赠太子少保。福王时,追加谥号为“忠毅”。

8.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

[原文](2021•全国乙卷)上尝与侍臣论狱。魏征日:“炀帝时尝有盗发,帝

令於士澄捕之,少涉疑似,皆拷讯取服,凡二千余人,帝悉令斩之。大理丞张元

济怪其多,试寻其状,内五人尝为盗,余皆平民。竟不敢执奏,尽杀之。”上目:

“此岂唯炀帝无道,其臣亦不尽忠。君臣如此,何得不亡?公等宜戒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选项]魏征说,隋炀帝滥杀无辜,张元济不敢谏铮;唐太宗认为正是因为

臣不尽忠,最终导致了隋朝灭亡,因此告诫群臣一定要吸取教训。

[分析]..............................................................

[答案]从以偏概全的角度设误。”唐太宗认为正是因为臣不尽忠,最终导

致了隋朝灭亡”,原因概括不全面。根据原文“此岂唯炀帝无道,其臣亦不尽忠。

君臣如此,何得不亡”可知,唐太宗认为“炀帝无道”和“臣亦不尽忠”共同导

致了隋朝的灭亡。

【参考译文】

皇上曾跟近侍大臣讨论案件。魏征说:“隋炀帝时曾发生盗窃案,隋炀帝命

於士澄逮捕盗贼,稍微牵涉有可疑之处的,(於士澄)全都拷打审讯迫使其认罪,

总共两千多人,隋炀帝下令全部斩杀他们。大理寺丞张元济奇怪盗贼数量之多,

试着查究他们的罪状,(得知)其中五人曾是盗贼,其余的人都是平民。(张元济)

最终没敢奏报皇上,把所有人都杀掉了。”皇上说:“这难道仅仅是隋炀帝不行

正道吗?他的大臣也没有尽忠。君臣全都这样,(国家)怎么能不灭亡?你们应该

以此为戒。”

1角度5|比对关系

命题人故意将原因说成结果,或将结果说成原

改变

因,或给句子强加因果关系,或将因果关系改

因果

变成了其他关系。

命题

将文段叙述的几件事情或事情的细节或对多个

设误

事件人的评价进行杂糅混编,或把多个人做的事说

杂糅成一个人做的,故意制造事实的混乱状态,使

考生难以厘清头绪。

辨析时厘清人物与事件的关系,事件产生的原因、结果及

比对

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将选项与原文仔细比对,检查关系是

方法

否恰当。

[即时训练]

9.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

[原文](2020•江苏卷)太夫人姓赵氏,其先江陵人,景泰间徒公安,遂占籍,

四传为处上文深。赠中宪东谷公与处士同里闰,雅相欢也,因悉太夫人勤慎状,

日:“是真我家妇。”遂命方伯公委禽焉。

(节选自《白苏斋类集》,有删节)

[选项]赵太夫人当年待字闺中时,烧得一手好菜,父亲的好友十分欣赏,

命其子前来求亲。

[分析]...............................................................

[答案]从改变因果的角度设误。“赵太夫人当年待字闺中时,烧得一手好

菜,父亲的好友十分欣赏”说法有误。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