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_第1页
1.1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_第2页
1.1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_第3页
1.1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_第4页
1.1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球与地球仪第1课时教学设计课题地球与地球仪单元地球和地图学科地理年级七年级教材分析“地球和地图”部分是地理学习的基础内容,主要包括地球与地球仪、地球的运动、地图的阅读及地形图的判读四方面的内容。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教学时要注意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图文并茂,使教材知识系统化,又能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近年来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根据经纬度(线)特点确定重大事件发生的经纬度、半球位置等知识的考查较多。对地图的考查也较多,尤其是在各类经纬网地图上判别方向、在地图上判断重要地理事物的分布位置等,其中经纬网图、等高线图将是重中之重。读图题主要考查经纬网的平面图、极地地区经纬网图地球公转图、地形图的判读等。2022新课标要求·结合科学故事、史实材料等,说出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使用数据、类比等方式描述地球的大小。运用图片、影视资料以及数字技术等手段,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认识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结合图片、影视资料等,描述探月工程、火星探测以及空间站建设等人类太空探索的进展与意义。收集中国航天及太空观测发展的相关材料,举例说出中国太空探索的成就。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学习本主题后,学生能够借助相关资料以及教具、学具等,描述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领悟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能够说出地球在宇宙环境中的位置、地球的大小,初步建立科学的宇宙观;能够说出中国太空探索取得的成就等,认识人类太空探索的意义。重点说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难点学会观察和使用地球仪材料准备学生通过预习,观察地球仪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准备展示地球卫星照片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苏东坡有这样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他为什么有如此的感慨呢?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么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形状?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问题。讲授新课任务一: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地球是一个球体,在21世纪的今天,这是我们每个人都熟悉的内容,但是人类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是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人类对地球认识的第一个阶段被称为“天圆地方”,在古代,人们认为天是圆的,像锅盖一样扣在大地上,而地是方的,这就是“天圆地方”的由来,生活中有很多实例体现了这种思想,比如中国古代的建筑、货币等。第二个阶段被称为是“太阳、月亮影子推测形状”。第三个阶段被称为“麦哲伦环球航行”,请同学们思考,麦哲伦环球航行有哪些地理意义呢?在今天我们可以通过地球卫星照片,来确切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这是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第四阶段。通过对地球形状认识过程的学习,我们可以感悟到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知经历了一个漫长而逐步的过程。在古代,人们一开始认为地球是平坦的,这是因为他们的直观感觉告诉他们地面是平的,而且如果地球是圆球形的话,人们应该会掉下来。然而,通过观察天文现象,如日落和航海探险中的观察,人们开始怀疑地球的形状。在古希腊时期,一些哲学家和学者开始提出地球可能是一个球形的理论,例如毕达哥拉斯和亚里士多德。然而,要确认地球的形状并非易事。直到公元前3世纪的亚历山大港的欧多克索斯提出了一个证明地球是球形的方法,通过观察不同地方的星星和月亮的位置,他发现它们在不同地点上呈现不同的角度,这证明地球是曲面。从那时起,地球的球形理论逐渐被接受。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通过更精确的观测和测量证实了地球的球形。16世纪的探险家们环球航行的经历也提供了直接证据,他们发现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此后,随着航海和航空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到地球,包括从太空拍摄地球的照片,进一步确认了地球的球形。这个历程让我深刻意识到科学方法的重要性,科学通过观察、实验证据和推理帮助人们认识世界的真相。它也提醒我们不要过于依赖直观感觉和经验,而是要依靠科学方法来寻找真理。同时,这个历程也表明,人类的认知是逐步进化的,随着科学知识的积累和技术的进步,我们对于地球的认知也在不断深化和扩展。中国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许多伟大的成就。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的里程碑:1.载人航天:中国于2003年成功发射了第一位中国宇航员杨利伟进入太空,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独立实现载人航天的国家。自那以后,中国成功进行了多次载人航天任务,包括天舟货运飞船和天宫空间实验室的发射和交会对接。2.长征系列火箭:中国的长征系列火箭是进行太空探索的基础。长征火箭家族包括多种型号,成功发射了载人航天器、通信卫星、导航卫星、地球观测卫星等各种类型的卫星。3.月球探测:中国于2013年成功发射嫦娥三号着陆器和嫦娥三号巡视器,成功实现了中国的首次月球软着陆和巡视任务。随后的嫦娥四号任务于2019年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成为世界上首个在月球背面着陆和巡视的任务。4.北斗导航系统:中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导航卫星系统是为全球提供定位、导航和时间服务的卫星导航系统。目前,北斗系统已实现全球覆盖,并成功应用于交通、航海、气象、农业等领域。5.实验室和空间站:中国于2011年发射了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用于进行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验证。随后,天宫二号和天宫三号也相继发射,并与天舟货运飞船实现了多次交会对接,为后续建设中国空间站奠定了基础。这些成就表明中国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并展示了其在航天技术和科学研究领域的实力和潜力。中国正在积极推进太空计划,包括继续进行探月任务、发展重型运载火箭和建设完整的空间站等,这将进一步推动中国在太空领域的发展。活动一:生活中哪些现象能证明地球是球体呢?(转折)知道了地球的形状以后,让我们来学习地球的大小。任务二:地球的大小当论述地球的大小时,以下是有关赤道周长、表面积和平均半径的详细解释,并举例让学生加深对地球大小的印象:1.赤道周长:地球的赤道周长是指贯穿地球赤道的周长长度,约为4万千米。这意味着如果你站在赤道上开始走一圈,你将需要行走大约4万千米才能回到原点。举例:想象一下,如果你在赤道上旅行,沿着赤道线一路前行,穿过许多国家和地区,经历各种不同的地理和文化景观。这样的旅行将需要很长时间和精力,因为赤道周长相当长。2.表面积:地球的表面积指的是地球外围的总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这涵盖了地球上陆地和海洋的总面积。3.平均半径:地球的平均半径是指从地球中心到表面的平均距离,约为6371千米。这意味着地球的体积主要集中在这个半径范围内。举例:通过比较地球的平均半径和一些建筑物或地标的高度来加深对地球大小的印象。例如,埃菲尔铁塔的高度约为330米,相比之下,地球的平均半径远远超过了这个数字,让学生意识到了地球的巨大规模。(转折)由地球太大了,想要更方便了解地球,就需要用到地球仪。任务三:地球仪地球仪是一种模拟地球形状和地理特征的工具,在地理学、天文学和教育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地理学教育:地球仪是地理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它可以直观地展示地球的形状、轴倾角、赤道、经纬线以及各个大陆、国家、城市和地形等地理特征。通过地球仪,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理概念,拓宽他们的地理知识和认知。跨文化交流:地球仪是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工具。通过地球仪,人们可以了解不同地区的位置、分布以及地理特点,加深对世界各地多样性的认识。它可以帮助人们跨越地理和文化的障碍,促进对其他国家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研究地球与天体关系:地球仪在天文学中也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地球仪,天文学家可以研究地球与其他天体的关系,如太阳和其他行星的运动。此外,地球仪还可以帮助观察者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和角度,以促进对天文现象的理解和研究。导航和航海:地球仪在导航和航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人们确定位置、计算航向和航程,并帮助规划航线。特别是在航海领域,地球仪的使用是船员确定自己的位置和目标地的关键工具。环境保护和气候研究:地球仪对于环境保护和气候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帮助科学家跟踪和研究地球上的气候模式、环境变化和生态系统。通过地球仪的使用,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保护地球的自然资源。综上所述,地球仪在地理教育、跨文化交流、天文研究、导航航海以及环境保护和气候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一个用于研究、教育和促进人类对地球的认知和理解的强大工具。让我们来一起学习地球仪的特点以及内容吧!思考并回答问题观看视频,思考麦哲伦航行的地理意义自由讨论,并当场给出答案想象一下地球的表面有多么广阔。他们可以考虑一下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各种地貌,包括大陆、岛屿、山脉、河流、湖泊和海洋。他们可以思考地球上各种动植物的分布,以及不同国家和文化的存在。说出地轴、纬线、经线、极点等内容以及代表意思。引导学生思考,生活在地球上,无法弄清地球全貌加深学生的认识通过以上的解释和例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大小。他们可以想象在地球上旅行的距离和面积,以及地球相对于我们熟悉的建筑物和地标的规模。这样的视觉和实际比较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地球大小的概念和印象。课堂练习(2023·四川巴中·统考中考真题)2023年4月20日,“天宫对话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与上海合作组织国家青少年问答”活动在上海召开,中国神舟十四号航天员蔡旭哲与神舟十五号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和张陆一起回答了青少年的提问,回应了他们对于太空的向往和好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从图2中国航天员在空间站拍摄到的地球照片,可以推测出(

)A.地球的形状 B.地球的大小C.地轴倾斜的角度D.地球的公转4.照片只展示了地球部分面貌,如想知道地球大小,以下哪些选项的描述可以表示(

)①地球表面积②陆地平均海拔③地表海洋深度④地球平均半径①② B.②③C.③④D.①④3.图2中国航天员拍摄的地球照片,可以看到地球的表面是弧形的,可以推测出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而不能够推测地球的大小、地轴倾斜的角度、地球的公转,故A选项正确,BCD选项错误。故选A。4.①地球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可以描述地球的大小,故①选项正确;②陆地平均海拔不能描述地球的大小,故②项错误;③地表海洋深度不能描述地球的大小,故③项错误;④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可以描述地球的大小,故④项正确;故D①④正确,ABC选项错误。故选D。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地球和地球仪的基本知识,了解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下一节课我们来学习纬线和纬度。板书课外拓展/课外阅读内容天宫课堂特色资源分析和技术手段说明1.数字地图和航拍影像:利用互联网上的数字地图和航拍影像,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的地貌、气候、植被等特征。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地图和影像,深入了解世界各地的地理情况,并比较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2.交互式地球仪软件:许多地球仪软件提供了交互式的功能,可以让学生通过旋转地球、缩放地图和探索不同层面的地理情况。学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更深入地了解地球的自转、公转、地球形状等地理概念,并且可以直观地观察不同纬度和经度的变化。教学反思在这一节课中,我教授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过对学生的观察和课堂反馈,我得出以下教学反思:1.开始时我引入了一个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学生们积极参与了讨论,表达了对地球形状的不同猜测和观点。2.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形状,我使用了多媒体资料和地球仪来进行示范和演示。这使得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地球的近似椭球形状,并对其进行实际观察和比较。3.在教学过程中,我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我正确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发展出正确的理解,从而使他们更好地掌握了地球形状和大小这一知识点。4.通过示范、演示和比较,学生们对地球形状的理解逐渐清晰起来。他们能够正确地描述地球的形状,并意识到地球较小的尺寸与其他天体相比。5.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我还引导他们进行了一些小组活动,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