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考点复习)(原卷版)_第1页
第6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考点复习)(原卷版)_第2页
第6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考点复习)(原卷版)_第3页
第6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考点复习)(原卷版)_第4页
第6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考点复习)(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o"第6章碳和碳的氧化物"碳和碳的氧化物》考点专项复习(原卷版)知识导航考点回顾考点1:金刚石、石墨和C60一、氧化还原反应1、碳还原金属氧化物(用于工业冶炼金属)碳+某些金属氧化物高温金属单质+CO2↑2、氧化还原反应分析CuO失去氧元素,有氧化性,是氧化剂,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C夺取氧元素,有还原性,是还原剂,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氧化反应:物质结合氧元素的反应。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氧化剂:在反应中提供氧元素的物质,具有氧化性,如CuO;还原剂:在反应中得到氧元素的物质,具有还原性,如C、CO、H2等;3、碳与二氧化碳反应:C+CO22CO(吸热反应)4、补充:置换反应: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二、碳单质及其物理性质和用途1.碳单质的物理性质比较碳单质石墨C碳原子构成金刚石C碳原子构成C60C60分子构成微观结构物理性质深灰色的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耐高温,质地较软,有滑腻感,有良好的导电性。无色透明的、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用途作电极或电刷、石墨炸弹、制铅笔芯、做坩埚,作机械高温润滑剂制装饰品(钻石)、制钻头、切割大理石、玻璃用于超导、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性质差异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大的原因: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C60中的60是指:一个C60分子中含有60个碳原子。*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可能是混合物。(如O2和O3混合;红磷和白磷混合等)*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才是单质。石墨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金刚石,二者是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该转化是化学变化。2、注意以下几点:(1)关于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可以根据“结构性质用途”这个相互关系来互推巧记和理解;(2)虽然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碳的单质,但是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而石墨却可以说是天然存在的最软的物质,它们的物理性质之所以相差这么大,是由于其中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造成的;(3)金属光泽一般是金属的特性,可是石墨却具有金属光泽,但是它不是金属;这一点有特别注意;(4)不同种类的碳:①木炭和活性炭:有疏松多孔结构,具有吸附性,可吸附色素、异味等。木炭:用于除去食品和工业产品里的色素,作冰箱去味剂等。活性炭:活性炭的吸附性比木炭强。用于防毒面具滤毒罐中过滤毒气,制糖工业中白糖脱色,用于净水器、冰箱除味剂,环保活性炭包等。②焦炭:用于冶炼金属。③炭黑:制造黑色染料,油墨,油漆等,添加到橡胶里做补强剂,增强耐磨性。(碳和炭的区别:“碳”是元素名称,并不指具体某种物质;“炭”表示由碳元素组成的具体物质)。三、碳的化学性质碳的几种单质物理性质各异,而化学性质却相似。1、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原因: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不易得失)用途:用炭黑制成的墨书写绘画,档案用碳素墨水书写,木质电线杆埋入地下部分烤焦增强耐腐蚀性。2、可燃性(作燃料)反应物氧气充足,碳完全燃烧氧气不足,碳不完全燃烧C+O2点燃CO22C+O2点燃2CO质量比3:83:4结论反应物相同时,若反应物的用量不同,则生成物不同应用证明某物质含有碳元素(证明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点燃该物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若浑浊,则有二氧化碳生成,从而证明该物质含有碳元素。3、还原性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装置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GB3①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2\*GB3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生成了红色的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C+2CuO高温2Cu+CO2实验分析=1\*GB3①木炭粉和氧化铜粉末烘干的原因:防止木炭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的氢气和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2\*GB3②火焰加金属网罩的目的:集中火焰,提高温度。=3\*GB3③实验结束后,先撤出导气管,再停止加热的目的:防止石灰水倒流炸裂热的试管。=4\*GB3④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中的粉末倒出的原因:防止热的铜接触空气又被氧化。⑤木炭配比比理论值稍微多一点,因为木炭会和试管中的氧气反应,考点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一、二氧化碳制取的反应装置选择1、发生装置选择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固、液、气);反应条件(是否加热)(1)固固加热型如图:应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氯酸钾制氧气注意:试管口略向下倾斜(2)固液常温型如图:应用:大理石(石灰石)和稀盐酸制二氧化碳补充改进装置:块状大理石和稀盐酸制二氧化碳的装置改进,可实现固液的分离和接触,从而控制反应的开始和停止。开始:打开弹簧夹,液体从长颈漏斗流下,淹没过石灰石,反应开始;开始:打开弹簧夹开始:打开弹簧夹,液体淹没固体开始:将布袋子浸入溶液中开始:将试管浸入液体中停止:夹紧弹簧夹,液体由于气体压强回流回长颈漏斗,液体液面低于隔板固液分离,反应停止停止:关闭弹簧夹停止:关闭弹簧夹,液体压入左侧停止:提起布袋子离开液面停止:提起试管离开液面2、收集装置选择依据:气体的溶解性;气体的密度(气体相对分子质量与空气平均相对分子质量29相比判断)排水集气法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适合气体溶解度小不与水反应的气体适合密度比空气大不与空气反应的气体适合密度比空气小不与空气反应的气体注意事项:导管口出现连续均匀的气泡时开始收集;集气瓶口有大量气泡往外冒时气体收集满注意事项:导管伸入集气瓶底部,以保证排尽集气瓶中空气。注意事项:导管伸入集气瓶底部,以保证排尽集气瓶中空气。①所有气体从短管进②V排出的水=V气体为防止气体溶解在水中,水面放一层植物油隔绝二者;集气瓶上端若有空气,不影响收集的气体的体积数据,但是要影响的气体的纯度气体进入集气瓶后出现在装置下端气体的验满在另一侧出气口气体进入集气瓶后出现在装置上端气体的验满在另一侧出气口二、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1、工业制二氧化碳:煅烧石灰石:CaCO3高温CaO+CO2↑(石灰石、大理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CaCO3;氧化钙CaO俗称生石灰;氢氧化钙Ca(OH)2俗称熟石灰)2、实验室制二氧化碳:(1)药品:块状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均为混合物)(2)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①为什么不能用纯的CaCO3或Na2CO3粉末?反应速率太快,不易控制。②为什么不用浓盐酸?浓盐酸易挥发,挥发出的氯化氢(HCl)气体使制得的二氧化碳不纯。③为什么不用稀硫酸?生成微溶于水的CaSO4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阻碍反应的进一步进行。(3)检验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是二氧化碳。(4)验满方法: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气体已经收集满。考点3:水的组成一、二氧化碳的性质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态二氧化碳(干冰)2、化学性质:①二氧化碳不能燃烧;②不支持燃烧;应用:因为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且不能供给呼吸,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干涸的深井前,做灯火实验。3、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1)实验:将O2倒入装有高、低燃着蜡烛的烧杯中,下面的蜡烛比上面的先熄灭。(2)现象:将水倒入装满O2的软塑料瓶,旋紧瓶塞,振荡,软塑料瓶变瘪。(3)分析:二氧化碳溶于水使瓶内气压变小,大气压使瓶子变瘪。4、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资料: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实验操作=1\*GB3①干燥的石蕊小花上喷稀醋酸=2\*GB3②干燥的石蕊小花上喷水=3\*GB3③把干燥的小花放进O2气体中=4\*GB3④把用水湿润的石蕊小花放入O2气体=5\*GB3⑤取出实验=4\*GB3④取出用吹风机烘干现象变红不变红不变红变红红色变为紫色分析稀醋酸能使石蕊变红水不能使石蕊变红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使石蕊变红碳酸不稳定分解结论CO2不显酸性,CO2与水反应生成了酸性物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化学方程式:CO2+H2O=H2CO3碳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H2CO3=H2O+CO2↑5、证明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操作: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化学反应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二、二氧化碳的用途O2的用途依据的性质=1\*GB3①干冰(固体二氧化碳)作制冷剂,用于食品冷藏、制造舞台雾景、人工降雨。干冰升华吸热(物理变化)=2\*GB3②灭火①二氧化碳不能燃烧;②不支持燃烧;③密度比空气的大=3\*GB3③温室肥料(气肥),可以增大农作物的产量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能促进光合作用=4\*GB3④制汽水饮料(碳酸饮料)CO2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碳酸=5\*GB3⑤化工原料,制纯碱、尿素等能与多种物质反应三、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有两方面,是一把双刃剑:

1、有利的方面:促进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满足人和动物所需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的合成和对氧气的需求;以及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和自然界的碳、氧的循环,等等;

2、不利的方面:(1)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它不能供给呼吸,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因此,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应该注意通风换气);(2)由于人类活动(如化石燃料燃烧、森林遭到破坏等)影响,近年来二氧化碳含量猛增,导致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等,现在地球上气温越来越高,主要是因为二氧化碳增多造成的;因为二氧化碳就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那样,具有保温的作用,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使全球变暖,这种现象叫温室效应,除二氧化碳外,现在这一群体的成员越来越多,还有臭氧、甲烷、氟氯代烷氟利昂等,使温度升高,近100年,全球气温升高0.6℃,照这样下去,预计到21世纪中叶,全球气温将升高1.54.5℃;还有,海平面升高也是二氧化碳增多造成的,近100年,海平面上升14厘米,到21世纪中叶,海平面将会上升25140厘米,海平面的上升,亚马逊雨林将会消失,两极海洋的冰块也将全部融化,淹没部分沿海城市,以及使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

(3)虽然大气中的水蒸气、云量、颗粒物有可能抵消温室效应,但对温室效应及其长期影响还需要人们进一步研究;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应该共同采取措施,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例如,人类应该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清洁能源;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等等。四、一氧化碳的性质1、物理性质: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略小(密度为,空气为),熔点是199℃,沸点是191.5℃。2、化学性质:包括可燃性、还原性、毒性。(1)可燃性①纯净的CO安静的燃烧,产生蓝色火焰,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澄清石灰水变变浑浊。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②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CO+O2点燃2CO2③用途:作燃料。注意点燃前先检验气体的纯度(验纯)。煤炉底部:C+O2点燃CO2煤炉中部:C+CO2高温2CO煤炉上口:2CO+O2点燃2CO2(2)还原性A处的现象是: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CO+CuO△Cu+CO2B处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a(OH)2+CO2=CaCO3↓+H2OC处的现象是:气体燃烧,发出蓝色火焰。2CO+O22CO2(1)澄清石灰水的目的是检验二氧化碳的生成(2)右侧酒精灯的作用是点燃尾气,防止污染空气(3)尾气处理的方法=1\*GB3①用气球收集尾气(图A)=2\*GB3②用排水法收集尾气(图B)=3\*GB3③换一个长的导管伸到玻璃管下火焰处将尾气燃烧(图C)【注意】=1\*GB3①先通一氧化碳后加热的原因是:排出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一氧化碳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发生爆炸。=2\*GB3②实验结束后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CO至玻璃管冷却的原因是防止热的铜遇到空气又被氧化。ABCABC在CO+CuO△Cu+CO2中,CO得氧被氧化,CO具有还原性,作还原剂,用途:冶炼金属。★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五、一氧化碳中毒及毒性1、一氧化碳的毒性:是指它极易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失去了携氧能力,造成生物体内缺氧,而发生中毒现象;2、中毒生理过程:CO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结合能力是氧气的200~300倍,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处理方法:(1)万一CO中毒了,怎么急救?轻度的应呼吸大量新鲜空气,严重的立即送医院医治。(2)万一煤气泄漏,怎么处理?及时关闭阀门,开窗通风。(3)冬天用煤火取暖时,应该注意什么?一定要装烟囱,并注意开窗通风,防止中毒。(4)用煤炭取暖时,火炉上放一盆水,可以预防中毒吗?不能,因为CO难溶于水。(5)煤气罐中掺有微量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为什么?便于泄漏时及时发现。(6)检查煤气泄漏的时候怎么检漏?用肥皂水检验,有气泡产生说明漏气了。六、自然界中的碳循环1、自然界的二氧化碳循环(1)产生二氧化碳:动植物呼吸、化石燃料的燃烧等(2)消耗二氧化碳: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海水吸收二氧化碳。2、大气中的二氧化碳(CO2)被陆地和海洋中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转变为氧气;然后通过生物或地质过程以及人类活动(例如,生物呼吸、岩石圈中的碳酸盐分解或酸化、可燃物燃烧和物质缓慢氧化等),又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回大气中。七、气体的鉴别和除杂1、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鉴别鉴别方法现象及结论通入澄清石灰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CO2,无明显现象的是CO分别点燃在空气中能燃烧的是CO,不能燃烧的是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是CO2,无明显现象的是CO还原金属氧化铜通入灼热的氧化铜中,使黑色粉末变红的是CO,没有明显现象的是CO22、除杂:括号外为主要物质,括号内为杂质。CO【CO2】通入足量的石灰水(或氢氧化钠溶液)吸收Ca(OH)2+CO2=CaCO3↓+H2OCO2【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CO+CuO△Cu+CO2CaO【CaCO3】只能煅烧(不可加盐酸)CaCO3高温CaO+CO2↑。典例分析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F19Na23S32K39Ca40Fe56Cu64Zn65I127【考点1金刚石、石墨和C60】【典例1】(2023•中原区校级四模)金刚石、石墨、C60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其原因是()A.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 B.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 C.金刚石、石墨、C60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D.金刚石、石墨和C60里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典例2】(2023春•萝北县期末)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使用碳素墨水书写的文字很长时间不变色,是因为。(2)自制的净水器中常加入用于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3)请写出农业上防治水污染的措施。(4)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大的原因。【典例3】(2023春•恒山区校级期中)把烘干的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小心地铺放进试管,并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装有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导管(如图)用酒精灯给混合物充分加热,使其充分反应。(1)被加热试管中发生化学反应方程式为观察到的现象为,实验结束要先撤导管后停止加热,原因是。该实验开始的标志是。(2)为了满足以上实验条件,最好将酒精灯改成酒精喷灯,也可以在酒精灯火焰上方加一个金属网罩,这样做的目的是。(3)这个实验可以得出,碳具有(填“氧化”或“还原”)性。【典例4】(2023春•绥棱县校级期中)碳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利用是世界关注的热点。(一)认识“碳”(1)石墨与金刚石互称为同素异形体,从微观角度看两者物理性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CO2与CO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2)金刚石用于裁玻璃是因为金刚石,石墨用来作电极体现石墨有良好的性。(3)制糖工业中利用活性炭脱色制白糖,体现活性炭的性。(4)我国古代书法家、画家用墨(用炭黑等制成)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褪色,是因为。(二)“碳”排放(5)煤、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大量CO2,过多的CO2排放会导致加剧。(6)提倡“低碳生活”是当今社会的生活理念,以下建议可行的是。A.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B.推广使用太阳能发电C.提倡使用可循环购物袋D.禁止使用化石燃料【考点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典例5】(2023春•龙口市期末)下列气体制备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加热KMnO4制氧气 B.检验装置气密性 C.收集CO2气体 D.氧气验满【典例6】(2023•光山县校级二模)实验室常用如图装置制取气体。(1)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2)该装置可控制反应的开始与停止。简述该装置使反应停止的原理。【典例7】(2023春•吴忠校级期中)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编号所指仪器的名称:①。(2)以上装置图中共有两处明显的错误,请你找出一处错误的地方并把改正的结果填在下列横线上:。上述装置改进后,请继续回答下列问题:(3)小红发现在实验室可选用C和E装置可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4)装置B、C都可以用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比较这两套装置的不同,指出B装置的一个突出的优点。【典例8】(2023•吉林二模)走进“碳村庄”,“碳村庄”的格局如图所示。(1)“碳村庄”的居民中,属于氧化物的有。(2)“碳村庄”中的部分居民可以相互转化,转化④的化学方程式为。(3)“碳村庄”的居民中,CO2可作“灭火小能手”,原因是。【考点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典例9】(2023•岳阳一模)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A.元素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结构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两者的分子构成不同 C.微粒观:二氧化碳是碳原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D.转化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典例10】(2023•河东区校级模拟)(多选)“低碳”是全世界的主题,某同学查阅资料得到:以下流程是通过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来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实现“低碳”,从而更好地通过化学反应为人类造福。根据上述流程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上述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CO2 B.除去机动车尾气中一氧化碳,可把混合气点燃 C.水生成氢气的过程中所用的催化剂一定是二氧化锰 D.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复合催化剂的作用下的反应产物是混合物【典例11】(2023春•肥城市期末)多角度认识物质,能帮助我们更全面了解物质世界。以氧气和二氧化碳为例,回答下列问题。(1)认识物质的结构从微观上看,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由(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2)认识物质的性质如图所示,将高低两个燃着的蜡烛放入烧杯中,向烧杯中缓缓倾倒二氧化碳,观察到烧杯中的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有。(3)转化物质为我所用如图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简图。①图一、图二中的转化1分别发生的两个反应的反应物相同,但得到的产物却完全不同,其原因是。②实现“碳中和”有利于缓解的环境问题是。③关于“碳循环”和“碳中和”的说法正确的是。A.“碳循环”与“碳中和”中的“碳”,含义不同B.碳循环有利于维持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C.碳循环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D.利用化学技术捕捉CO2并转化有利于实现碳中和【典例12】(2023春•环翠区校级期末)如图是课本中常见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①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该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铁丝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做该实验时将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在集气瓶底部装少量水的目的是。(2)实验②可验证的二氧化碳的性质是、。(3)实验③的硬质玻璃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该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4)实验④中,把用紫色石蕊试液染色的干燥纸花喷水后放入到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若把变色的纸花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巩固训练1.(2023春•望奎县期末)按如图进行实验,有关说法及分析不正确的是()A.烘干的木炭粉末与CuO粉末须混合均匀 B.网罩的作用是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C.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产生的气体一定没有CO2.(2023•渝水区开学)“碳家族”的成员很多,用途很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墨不具有导电性 B.C60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 C.木炭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 D.金刚石和石墨里碳原子的结构不同3.(2022秋•广东期末)研究人员发明了世界上最黑的物质“超级黑”,它是用比头发丝细一万倍的碳纳米管(碳单质)制造的,其导热效率为铜的七倍,坚固程度为钢的十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超级黑”说明碳单质都是黑色 B.“超级黑”的结构和性质与金刚石相似 C.“超级黑”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燃烧 D.“超级黑”是一种新型的金属材料4.(2023•碑林区校级开学)实验室现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气体,下列方法能检验该气体是二氧化碳的是()A.用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 B.将气体对着干冷的玻璃片 C.用眼睛看或鼻子闻 D.向瓶中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5.(2023春•淄川区期末)超临界CO2流体是一种和水相似,能阻燃、溶解能力强的绿色环保溶剂.下列有关超临界CO2流体的说法错误的是()A.不能燃烧 B.是CO2呈现的一种状态 C.可取代多种有毒、易燃的溶剂 D.是一种与CO2化学性质不同的物质6.(2023•虹口区二模)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以碳酸钙粉末和稀盐酸为原料 B.用该方法收集二氧化碳是因为其能溶于水 C.用燃着的木条放入瓶内以检验气体是否收集满 D.关闭k,若固液不分离,可能是某种反应物已消耗完7.(2022秋•开福区校级期末)我们曾经做过以下一组对比实验,该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是()①CO2密度比空气密度小②CO2能够与水发生化学反应③CO2不能使干石蕊纸花变色④CO2不支持燃烧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8.(2023•包河区一模)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绿色低碳发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 B.少用纸巾,保护森林 C.夏天将空调温度尽量调低 D.工厂废水处理达标排放9.(2022秋•永城市期末)利用生活中的废弃材料来做家庭小实验,其乐无穷!小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a、d为没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湿润棉花,b、c为用紫色石蕊试液浸过的干燥棉花,固定玻璃管的装置未画出)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下列关于该实验装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通过推压注射器活塞,可以控制进入饮料瓶内液体的量 B.注射器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C.利用该装置可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及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 D.该装置的左半部分也可用于制取氧气10.(2023春•让胡路区校级期中)回答问题(1)用化学用语表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2)画出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3)日常生活中肥皂水遇(填“硬水”或“软水”)泡沫少、易起浮渣。(4)金刚石和石墨性质不同的原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