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自考12350儿童发展理论试题及答案含解析_第1页
2016年10月自考12350儿童发展理论试题及答案含解析_第2页
2016年10月自考12350儿童发展理论试题及答案含解析_第3页
2016年10月自考12350儿童发展理论试题及答案含解析_第4页
2016年10月自考12350儿童发展理论试题及答案含解析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儿童发展理论年月真题

12350201610

1、【单选题】机械发展论强调,发展的决定因素是

内部变化

外部环境

A:

内在机制

B:

遗传基因

C:

答D:案:B

解析:机械论强调外部环境、刺激对人的心理行为的决定性作用,其逻辑的结果是认为心

理的发展只是对刺激作出反应的量的多少,而无法涉及质的变化。

2、【单选题】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每一项科学研究的结果都具有

模糊性

不确定性

A:

真实性

B:

可逆性

C:

答D: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发展理论与学前教育,由于客观的和主观的因素,每一项科学研

究的结果都具有不确定性。故选B。

3、【单选题】儿童发展过程中,出现“左利手”或“右利手”现象,体现了儿童行为发展的

机能不对称原则

发展方向原则

A:

相互交织原则

B:

个体成熟原则

C:

答D:案:A

解析:机能不对称的原则:对于人类而言,从一个角度面对世界可能更为有效,因而导致

一只手、一只眼、一条腿比另一只手、另一只眼、另一条腿更占优势的结果。

4、【单选题】以下不属于格塞尔提出的儿童成长类型是

成长慢的

成长快的

A:

B:

成长不规则的

成长均匀的

C:

答D:案:D

解析:格塞尔提出的儿童成长类型包括:成长慢的、成长快的、成长不规则的。

5、【单选题】格塞尔认为,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是

学习

环境

A:

成熟

B:

实践

C:

答D:案:C

解析:格塞尔把通过基因来指导发展过程的机制定义为成熟。出生以后,成熟继续指导着

发展。因此,成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故选C。

6、【单选题】以下不属于华生提出的思维类型的是

习惯的思维

反思性思维

A:

无声的思维

B:

计划性思维

C:

答D:案:B

解析:华生按不同的言语形式将思维划分为【习惯的思维】、【无声的思维】、【计划性

思维(亦称建设性思维)】。P51

7、【单选题】班杜拉认为,儿童攻击性行为的最主要来源是

社区文化

信息传播工具

A:

家庭成员攻击性

B:

学校教育

C:

答D:案:C

解析:艾伯特·班杜拉认为家庭成员强化的攻击行为是行为建模的最主要的来源。

8、【单选题】人格结构中表现出非理性的是

超我与自我

A:

自我与本我

本能与超我

B:

超我与本我

C:

答D: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人格的结构,超我与本我有对立的一面,它们之间也有共性,它

们都是非理性的,故选D。

9、【单选题】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包括精神分析暗示、移情和

自由联想法

反向作用

A:

投射

B:

退化

C:

答D:案:A

解析:精神分析法的三个要点:自由联想、精神分析暗示(包括梦的分析)和移情。

10、【单选题】儿童应对焦虑的主要机制是

趋众

压抑

A:

逆众

B:

盲点作用

C:

答D:案:B

解析:弗洛伊德理论中,儿童焦虑的防御机制共有五项:(1)压抑。(2)反向作用。

(3)投射。(4)退化。(5)停滞(固结)。

11、【单选题】儿童早期的发展任务是

获得主动感

获得信任感

A:

获得自主感

B:

获得勤奋感

C:

答D:案:C

解析:儿童早期(1.5-3岁)的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感,体验着意志

的实现。

12、【单选题】对自己的本质、信仰和一生中重要方面前后一致的较为完善的意识是

同一性

自我防御

A:

昼梦

B:

良心

C:

答D:案:A

解析:埃里克森认为,真正的同一性是对自己的本质、信仰和一生中重要方面前后一致的

较为完善的意识,也就是个人的内部状态与外部环境的整合和协调一致。故选A。

13、【单选题】儿童把注意集中在自己的观点和自己的动作上的现象是

运算

自我中心

A:

动作逻辑

B:

对应逻辑

C:

答D:案:B

解析:皮亚杰认为,儿童把注意集中在自己的观点和自己的动作上的现象,是一种自我中

心。

14、【单选题】将同化与顺化之间的平衡称为

建构

内化

A:

适应

B:

平衡化

C:

答D: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认知结构及其技能,适应是一种特殊的平衡,是同化和顺化之间

的平衡。故选C。

15、【单选题】以下不属于高级心理机能的是

抽象思维

高级情感

A:

情绪

B:

随意注意

C:

答D:案:C

解析:所谓高级心理机能,就是指观察(有目的的知觉过程)、随意注意、词的逻辑记

忆、抽象思维、高级情感、预见性意志等。故选C。

16、【单选题】儿童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是

目的性增强

抽象概括机能增强

A:

心理活动的整体性增强

B:

经验性增强

C:

答D: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心理发展观,儿童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维果茨基

认为有以下四个方面:(1)第一,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增强。心理活动的随意性表现为人

凭自己的愿望和意志保障心理活动的正常进行。(2)第二,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增

强。儿童的概括抽象是依靠语词等符号系统为中介而实现的。(3)第三,各种心理机能

之间关系的变化和重新组合性增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优势过程是不

同的。(4)第四,心理活动的个别化。随着儿童的活动与交往形式的不断内化,儿童意

识系统越来越具有自己的独特的性质,使心理活动表现出个别化的特征。

17、【单选题】维果茨基认为,教学的可能性决定于儿童的

最近发展区

发展的可能性

A:

现实发展水平

B:

智力发展水平

C:

答D:案:A

解析:维果茨基认为,教学依赖的是正在成熟的功能,而不只是限定在已经成熟的功能

中。教学的可能性是由它的最近发展区决定的。故选A。

18、【单选题】爱因斯沃斯认为,回避型依恋儿童的母亲具有的特点是

拒绝

敏感

A:

干涉

B:

合作

C:

答D:案:A

解析:爱因斯沃斯设计的陌生情境实验已成为依恋研究中的一个经典设计,她关于安全

依恋和不安全依恋(包括回避型依恋和矛盾型依恋)的类型划分也已经成为发展心理学中必

不可少的教学内容。

19、【单选题】根据鲍尔毕的研究,儿童依恋的发展经历了

3个阶段

4个阶段

A:

5个阶段

B:

8个阶段.

C:

答D:案:B

解析:(1)无分化阶段;(2)低分化阶段(3-6个月);(3)依恋形成阶段(6个月-2

岁半);(4)修正目标的合作阶段(2岁半后)。

20、【单选题】根据依恋理论,儿童在新异的、不确定的情境中对新异对象的探究行为发生

与否,取决于

照看环境

婴儿的气质特点

A:

依恋对象的情绪的性质

B:

婴儿的智力水平

C:

答D:案:C

解析:儿童在新异的、不确定的情境中对新异对象的探究行为发生与否,取决于依恋对象

的情绪的性质,如果依恋对象的情绪是肯定的,儿童的探究行为就被激起。如果依恋对象

的情绪是否定的,则儿童的探究行为就被抑制。

21、【判断题】根据格塞尔的观点,每一个特定的行为模式都标志着一定的成熟阶段。

正确

错误

A:

答B:案:A

解析:格塞尔认为发展本身就是一个行为模式不断演变的过程。

22、【判断题】自居的作用在于获得替代性满足。

正确

错误

A:

答B:案:A

解析:自居又称认同作用,年幼儿童在产生爱恋自己的异性父母的冲动时,将自己置务于

同性父母的地位,以他们自居,获得替代性满足。

23、【判断题】一切心理机能都是将符号使用作为导向和掌握心理过程的主要手段。

正确

错误

A:

答B:案:B

解析:一切高级心理机能都是将符号使用作为导向和掌握心理过程的主要手段而包括在自

己的结构里,而且是作为全过程里的中心和主要的部分

24、【判断题】儿童在关键期内可以学习,超过关键期则不能学习。

正确

错误

A:

答B:案:B

解析:人类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和适应性,儿童在关键期内可以学习,而超过关键期,经过

足时足量的刺激也能达到或接近这一学习水平。

25、【问答题】简述格塞尔诊断范围确定的四个领域。

答案:(1)动作能;(1分)(2)应物能;(1分)(3)语言能;(1分)(4)

应人能。(1分)

26、【问答题】简述霍妮关于儿童早期经验的影响方式。

答案:霍妮认为早期经验的影响方式有两种。(1)早期经验留下了可被直接追溯的痕

迹。早期受到不公正待遇的经历与后期感到受虐待的倾向有某种直接联系。(2分)

(2)童年的整个经历带来的某种性格结构,或更确切地说是开始了某种性格结构的发

展,一个人的性格结构越不稳定就呈现出焦虑、消沉或其他病症。(2分)

27、【问答题】简述弗洛伊德对儿童焦虑来源的基本看法。

答案:(1)儿童焦虑倾向来自遗传。(2分)(2)儿童焦虑的根源是由于力比多得不

到发泄。(2分)

28、【问答题】简述高级心理机能的特性。

答案:(1)这些机能是随意的、主动的,是由主体按照预定的目的而自觉引起的。

(2)就它们的反应水平而言是概括的、抽象的,在所有的这些高级心理机能中,都有思

维的参与。(3)就其实现过程的结构而言是间接的、必须由符号或词作为中介的工

具。(4)就其起源而言,它们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受社会规律制约。(5)从个

体发展来看,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人际交往活动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评分说明】答

对一个要点得1分,答对4个要点即可。

29、【问答题】简述知觉发展过程中儿童的注意与知觉的变化特点。

答案:(1)儿童注意的信息与他所面临的任务之间的一致性越来越高,儿童学会更准确

地确定信息与任务之间的关系。(1分)(2)儿童的注意变得越来越灵活。儿童学会在

两种不同的知觉方式中确定-个使有效的方式。(1分)(3)儿童的知觉准备状态越来

越明显,随着儿童经验的增加,他们对事件发生具有初步的预期准备。(1分)(4)儿

童的注意变得更加经济有效,(1分)

30、【问答题】运用观察学习理论,分析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答案:(1)观察学习是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出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观察学习理

论对攻击性的形成具有良好的解释性。班杜拉认为,攻击性的社会化是--种操段作性反

应。如果攻击性是采用社会允许的方式来表达,如打球、射击等就会得到成年人的奖励:

如果是社会不允许的方式,如打人、破坏等,就会受到批评、惩罚等。所以儿童在观察攻

击的模式时,会注意什么样的攻行为会被强化,凡是得到强化的模式便会增强模作。(2)

对于攻击性行为的起因,班杜拉提山了三个观点:第一,当个体有攻击倾向时,任何-种情

绪状态的唤醒都可能触发攻击性行为;第一,情绪状态的唤醒具有诱发攻击性的可能,情

绪状志的减弱也有助于降低攻击性行为发生的可能:第三,接触或观察到的攻击性行为能

增加观察者的攻击倾向。另外,攻击性行为的观察学习还受家庭、社区文化氛围和信息传

播工具的影响。(3)教育建议。

31、【问答题】结合实际阐释早期教育应该着眼于儿童的主动活动。

答案:(l)皮亚杰十分重视早期教育,认为早期教育的任务是促进认知发展,而促进认

知发展的必由之路是让儿童主动活动。(2分)(2)皮亚杰认为教育包含两大因素:一

是成长中的个人,二是传递社会的、理智的和道德的价值。(2分)(3)教育的目的在

于为儿童提供发现和创造的可能性,现代教育要求教育者应遵循儿童发展的自然规律,为

儿童提供实物和环境,让儿童自己动手操作,帮助儿童提高提问的技能和了解儿童认知发

展中的困难。(2分)(4)童年期的创造力集中反映在儿童的游戏之中,儿童一方面在

游戏中把现实同化到活动本身之中,另一方面努力在游戏与实际工作中自发地交换,以达

到同化与顺应之间的平衡。(2分)

32、【问答题】阅读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一位上夜班的工人,他所居住的小区

有许多顽皮的小孩,整天相互追逐、嬉戏、打闹,使得这位工人白天没法睡觉和休息。在屡

禁不止的情况下,一位心理学家给这位工人出了个主意。第二天,这位工人把孩子们叫到

一起,告诉他们每天在他住所外大声喊叫,谁的声音越大,谁就会得到奖励。果然,一连几

天,他每次都给那位声音最大的孩子以奖励。孩子们为了得到奖励,一天比一天叫得更起

劲。就这样,当孩子们已经习惯了吵吵闹闹也能获得奖励的时候,这位工人表示没钱买奖品

了,但希望孩子们还继续喊叫,并比赛谁的声音最大。结果,当孩子们一听说没有奖品了,

心理就非常不舒服,他们想“没有奖品谁还给你叫啊”,所以就不再到这位工人的住所外大

声吵闹了,工人也终于可以在白天清静地休息了。结合行为消退理论,分析上述案例中工

人如何矫正幼儿的不良行为。

答案:(1)斯金纳认为,人的的行为大部分都是可操作性的,任何习得行为都与及时强

化有关。行为发展理论除了塑造某种行为之外,还可运用于减少某种行为发生的概论,也

就是某种行为的消退。(2分)(2)所谓消退,正好与强化作用相反,是指撤销促使某

种行为发生的强化因素,从而减少该行为的发生概率,(2分)(3)应对儿童的不良行

为时,大多数人会采取批评、教育,基至是惩罚的方式,虽然这些方法也能取得暂时的效

果从而制止不良行为,但很难真正减少儿童的不良行为再次发生的概论。而消退方法对于

减少幼儿的不良行为则是非常有效的。(3分)(4)上述案例中,这位工人综合运用了

行为主义发展理论的强化和消退的原理,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他首先运用了强化原

理,通过给孩子以奖品报酬的方法,提高了孩子吵闹出现的概率。慢慢地,孩子们将吵闹

与获得报翻结合起来。当孩子们习惯了这种奖励之后,工人逐渐减少了强化物,并最终完

全不给予奖品,这使得孩子们吵闹的行为逐渐减少并最终停止。(3分)

33、【问答题】阅读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美术活动结束后,当我在众多“杂乱

无章”的作品中看到洋洋整洁、有序的画时,我为洋洋流畅的笔触而感动,他画每一步都是

那么认真。但与此同时,我也为洋洋规矩的构图而担心,他的作业中透露出这个年龄的孩子

不该有的拘谨。此外,我还发现在洋洋会画的那几样东西都画过之后,每次画新东西时他便

说:“老师,我不会画。”这是为什么?我和洋洋妈妈进行了交流。原来洋洋小时候,妈妈就

教他画人物、太阳等。“今天我们来画小宝宝,先画圆圆的脑袋,再画他的头发、眼睛、鼻

子……”“看妈妈怎么画的,先画一个圆,旁边再画短线条做光芒。”“洋洋,你怎么将

太阳涂成蓝色了,太阳应该是红色或黄色的。来,妈妈教你涂。”洋洋在妈妈的指导下果然

越画越像,可是,他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却被扼杀了。他已经习惯于成人教他怎么画,他就怎

么画,一旦让他画以前没有画过的东西,他就不知道如何下笔。请运用皮亚杰的发生认识

论分析案例中幼儿的绘画特点和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