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法 (第四版) 课件 第4、5章 买卖法、保险法_第1页
国际商法 (第四版) 课件 第4、5章 买卖法、保险法_第2页
国际商法 (第四版) 课件 第4、5章 买卖法、保险法_第3页
国际商法 (第四版) 课件 第4、5章 买卖法、保险法_第4页
国际商法 (第四版) 课件 第4、5章 买卖法、保险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买卖法本章重点1.票据的概念与作用2.票据的法律特点与票据法体系3.汇票、本票与支票4.联合国《国际汇票和国际本票公约》5.中国的票据法关键术语票据票据权利票据抗辩汇票出票提示承兑背书拒付追索权本票支票划线支票文义责任原则本章重点1.关于货物买卖的国内立法2.关于货物买卖的国际公约与国际贸易惯例3.贸易术语与《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4.卖方与买方的义务5.对违反买卖合同的救济方法6.货物所有权与风险的转移关键术语

贸易术语

《1932年华沙-牛津规则》

CPT

CIP

DAP

《1990年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修订本》

FOB

CFR

CIF

FCA

202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DPU

品质担保

权利担保

留置权.第一节有关货物买卖的国内立法、国际条约与国际贸易惯例一、各国有关货物买卖的国内法现代经济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商品经济,商品的买卖关系在各国经济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各国都制定了一套有关货物买卖的法律,用来调整商品买卖过程中所产生的买方和卖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以保障商品交换的顺利进行。各国买卖法所采取的形式和内容并不完全相同。主要是两大法系的规定上有差别。(一)大陆法大陆法系各国大都把有关买卖的法律编入民法典内,作为民法典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在欧洲大陆法系各国除民法典外,还订有商法典,专门就商行为、海商、保险、票据或公司等方面的法.律分别作出具体规定。即采取民法与商法分立的做法,把民法与商法分别编篡为两部法典,以民法为普通法,以商法作为民法的特别法。但也有一些大陆法国家采取民法商法合一的形式,只有民法典而没有单独的商法典,例如,意大利就只有民法典,瑞士只有债务法典。(二)英美法在英美法系各国,原则上不存在民法与商法的区分。英国在18世纪时就已经把商法吸收到普通法中去,成为普通法的一个组成部分。英美法系各国的买卖法由两个部分组成:

一是普通法,即由法院以判例形式所确立的法律原则,属于不成文法;二是成文法,即有关货物买卖的具体立法,如英国《1893年货物买卖法》和美国《1906年统一买卖法》(现为美国《统一商法典》(UCC)。英美商法典非国会两院制定,而是由商业团体制定。美国的UCC对各州无强制力,涉及州际贸易及国际贸易时才由联邦进行立法。由于美国《统一商法典》能够适应当代美国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现在美国50个州中,除了保持大陆法传统的路易斯安纳州之外,所有各州均已通过本州的立法程序采用了UCC。一般来说,国际公约要优于国内法,但事实上并不都如此。原因是国内法有很强的强制力和约束力,而国际法没有很强的强制力和约束力。(三)中国有关货物买卖的法律中国2020年颁布了《民法典》,并于2021年1月1日起实施。但中国没有单独的买卖法。.二、关于货物买卖的国际公约为了使各国关于货物买卖的法律尽量一致,以减少分歧,统一调整国际货物买卖的法律规范,一直是世界各国、各种法律与贸易团体追求的目标。国际社会在这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有代表性的成果是国际私法协会1964年制订的《国际货物买卖统一法公约》(ConventiononUniformLawfortheInternationalSaleofGoods,ULIS)和《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成立的统一法公约》ConventiononUniformLawfortheFormationofContractsfortheInternationalSaleofGoods,ULF);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1980年制订的《UN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ConventiononContractsfortheInternationalSaleofGoods,CISG)。

(一)ULIS和ULF由于各国货物买卖法方面存在着不少分歧,在国际经济交往中不可避免地会引起法律冲突,这对国际贸易的发展是不利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早在1930年,罗马国际私法统一研究所就决.定拟定一项有关国际货物买卖的统一法,以便协调和统一各国国际货物买卖的实体法。后来因为二战,这项工作一度中断,二战后,该所继续进行这项统一法的起草工作。终于在1964年在海牙会议上通过了《国际货物买卖统一法公约》和《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成立的统一法公约》。前者于1972年8月18日后者于同年8月23日生效,但批准或加入的国家很少,开始有9个:英、西德、意、荷、比、卢、以色列和冈比亚。然而,后来德意荷比卢等国相继退出了该公约,实际上,现在只有四国参加:英国、圣马力诺、以色列、冈比亚。前者主要规定了合同双方的基本义务,如货物的交付、货物与合同规定相符、价款的支付、不履行的免责、违约救济和损失风险等。后者主要规定了要约和承诺、要约的撤销、反要约等有关问题。以上两个公约只所以在国际上没有被广泛接受和采用,原因是许多国家认为这两项公约受欧洲大陆法传统的影响较多,内容比较繁琐,有的概念比较晦涩难解。.(二)《联合国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CISG)

1964年有关国际货物买卖的两个公约通过后,即受到了广泛的批评。因此,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对两个公约进行了研究,旨在使之能够为不同法律、不同社会和经济制度的国家所接受。该工作的成果即是1980年4月11日在维也纳外交会议上通过的《联合国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ConventiononContractsfortheInternationalSaleofGoods,CISG),并于1988年1月1日生效。目前约有70个国家参加,但日本、英国以及东南亚主要国家未加入该公约。中国是最早的缔约国之一,并在批准加入该公约时,提出了2项保留:(1)适用地或适用范围上的保留;(2)合同形式上的保留(已无效力):因新的合同法已承认其它形式合同有效。.三、关于货物买卖的国际贸易惯例(一)国际贸易惯例概述1.国际贸易惯例的含义(第1章已介绍)国际贸易惯例(InternationalTradeCustomsandPracticeUsages)是指在国际贸易的长期实践中,在某一地区或某一行业逐渐形成的、为该地区或行业所普遍认知适用的商业作法或贸易习惯。它们经过人们的整理,编纂成册,表现为书面的成文形式。简单来说,国际贸易惯例就是在长期的国际贸易实践中所形成的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国际贸易中的惯例很多,涉及不同种类和方面。在贸易术语(TradeTerms)方面的有国际商会的《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缩写形式为INCOTERMS——InternationalChamberofCommerceTerms)、《1932年华沙-牛津规则》(Warsaw-OxfordRules1932)、《1990年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修订本》(RevisedAmericanForeignTradeDefinitions1990);在国际结算与支付方面的有《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600)、《托收统一规则》(URC522)等。.2.国际贸易惯例的特点(1)它是在长期的国际贸易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2)它具有确定的内容且被许多国家认可和接受(3)它不是法律,一般不具有强制性,不能自动适用(4)它是国际贸易法律的重要渊源之一(二)有关贸易术语的国际贸易惯例与贸易术语有关的国际贸易惯例主要有《1932年华沙-牛津规则》、《1990年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修订本》和《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1.《1932年华沙-牛津规则》(Warsaw-OxfordRules1932)《华沙-牛津规则》是国际法协会在1928年华沙制定,后在1932年牛津会议上修订的专门解释CIF(Cost,InsuranceandFreight——成本加保险费、运费)合同的统一规则。19世纪中叶以后,CIF贸易术语开始在国际贸易中得到广泛采用,.然而对使用这一术语时买卖双方各自承担的具体义务,并没有统一的规定和解释。对此,国际法协会于1928年在波兰首都华沙开会,制定了关于CIF买卖合同的《1928年华沙规则》,共包括22条。其后,在1930年的纽约会议、1931年的巴黎会议和1932年的牛津会议上,将此规则进行了一定的修改,并修订为21条,更名为《1932年华沙-牛津规则》,沿用至今。该规则完全是针对CIF合同制定的,它对CIF合同中买卖双方所承担的责任、费用与风险及所有权转移的方式等作了详细的规定,反映了西方各国对CIF合同中买卖双方权利、义务的一般解释,在国际上(主要是欧洲一些国家)有一定的影响。目前已基本上被国际商会的《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INCOTERMS)所代替。.2.《1990年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修订本》(RevisedAmericanForeignTradeDefinitions1990)《1990年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修订本》对美国在对外贸易中经常使用的贸易术语FOB(FreeonBoard——装运港船上交货)作了解释,具体规定了6种贸易术语中买卖双方在交货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它最早是在1919年由美国九大商业团体(美国商会、美国对外贸易协会等)以美国贸易中习惯使用的FOB合同条件为基础,制定了《美国出口报价及其缩写条例》。1941年,在美国第27届全国对外贸易会议上对该条例作了修改,称为《1941年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修订本》。1990年,美国商业团体对该文本进行了修改,改称《1990年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修订本》。它对如下6种贸易术语作了解释:(1)ExWorks(工厂交货);(2)FreeonBoard,FOB(在运输工具上交货);(3)FreeAlongSide,FAS(在运输工具旁边交货);(4)CostandFreight,C&ForCFR(成本加运费);.(5)Cost,InsuranceandFreight,CIF(成本加保险费、运费);(6)DeliveredExQuay,DEQ(目的港码头交货)。该规则又将FOB细分为6种,包括FOB(namedinlandcarrieratnamedinlandpointofdeparture)(在指定内陆发货地点的指定内陆运输工具上交货)和FOB(namedinlandcarrieratnamedinlandpointofdeparture,freightprepaidto(namedpointofexportation))(在指定内陆发货地点的指定内陆运输工具上交货,运费预付至(指定的出口地点))等。其中只有第5种,即指定的装运港船上交货(FOBVessel)才同国际商会的通则中FOB的含义大体相同,而其余5种FOB的含义则不同。这一规则在北美、加勒比海地区广泛使用。但应注意的是,它对贸易术语的解释,特别是(2)、(3)两个术语与国际商会的《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Incoterms)有着明显的区别,即美国的这一规则,(2)、(3)两种贸易术语都是可以在任何运输工具上或旁边交货,而国际商会《通则》中FOB与FAS则是只能在船上或船边交货。因此,在与北美洲地区进行交易时应特别注意。.3.《202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Incoterms2020)《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英文原意为InternationalRulesfortheInterpretationofTradeTerms,而缩写形式为Incoterms(InternationalChamberofCommerceTerms),即国际商会术语,简称《通则》。它是国际商会(ICC)为了统一对各种贸易术语的解释而制定的。国际商会在《通则》的引言中指出,制定《通则》的宗旨是为国际贸易中最普遍使用的贸易术语提供一套解释的国际规则,以避免因各国不同解释而出现的不确定性,或至少在相当程度上减少这种不确定性。需要强调的是,《通则》涵盖的范围只限于销售合同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中与已售货物(指“有形的”货物,不包括“无形的货物”,如电脑软件)交货有关的事项。作为买卖合同的卖方,其基本义务可概括为交货、交单和转移货物的所有权,而《通则》也仅仅涉及前两项的内容,它不涉及所有权和其他产权的转移问题,也不涉及违约及其后果等问题。国际商会1936年制定,1953年、1967年、1976年、1980年、1990年、2000年、2010先后7次修订。2010年版本已于2011.1.1生效。.Incoterms2010与Incoterms2000相比,其主要变化如下:①贸易术语的数量由原来的13种变为11种;②删除Incoterms2000中D组4个贸易术语,即DDU(DeliveredDutyUnpaid)、DAF(DeliveredAtFrontier)、DES(DeliveredExShip)、DEQ(DeliveredExQuay),只保留了Incoterms2000D组中的DDP(DeliveredDutyPaid);③新增加两种D组贸易术语,即DAT(DeliveredAtTerminal)与DAP(DeliveredAtPlace);④贸易术语分类的调整:由原来的E、F、C和D4组分为两类:适用于各种运输方式和水运,Incoterms2010把11种贸易术语按适用的运输方式分为适用于各种运输的贸易术语7个(第1组):EXW、FCA、CPT、CIP、DAT、DAP和DDP与适用于水上运输的贸易术语4个(第2组):FAS、FOB、CFR和CIF。⑤E组、F组、C组的贸易术语不变(但不再分组)。保留的贸易术语《2010年通则》仍然按《2000年通则》的解释不变,即“E组”(EX

WORKS,EXW),指卖方在其自己的地点将货物交.买方;“F组”(FCA、FAS和FOB),指卖方须将货物交至买方指定的承运人;“C组”(CFR、CIF、CPT和CIP),指卖方须订立运输合同并支付运费,但对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以及装船和起运后发生意外所发生的额外费用,卖方不承担责任;“D组”(DAT、DAP和DDP)中新增贸易术语DAT和DAP基本上包括了DAF、DES、DEQ和DDU4种贸易术语的内容,总之,“D组”指卖方须承担把货物交至目的地国所需的全部费用和风险。⑥风险划分(FOB、CFR和CIF)由以装运港“船舷为界”改为货物在装运港口被装上船时为界。.第二节《202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在202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中,按照交货地点来划分,11个贸易术语又可以分为在出口国交货的贸易术语8个,即原E组、F组和C组的贸易术语,在进口国交货的贸易术语3个,即原D组贸易术语。

一、在出口国交货的贸易术语按照国际商会的2020年《通则》,有8种贸易术语是在出口国的内地或港口交货。即原E组、F组和C组的EXW、FCA、FAS、FOB、CFR、CIF、CPT和CIP。按这8种交货条件成交的合同被称为装运合同,即在出口国交货的合同。1.EXWEXW是原E组唯一的贸易术语,它的英文全称是ExWorks(…namedplace),即工厂交货(……指定地点)。.EXW贸易术语是指,当卖方在其所在地或其他指定的地点(如工场、工厂或仓库等)将货物交给买方处置时,即完成交货,卖方不办理出口清关或将货物装上任何运输工具。由此可见,按照EXW条件成交时,卖方承担的风险、责任以及费用都是最小的。但是,在实务中,卖方经常会帮助买方将货物装至买方的运输工具上。若买方希望卖方承担更多的义务,应在销售合同中写明。这一贸易术语代表了在商品产地和所在地交货的各种条件,例如,EXPlantation(农场交货)、EXMine(矿山交货)、EXWarehouse(仓库交货)等。按这一交货条件达成的交易,在性质上类似于国内贸易,只是购买方不是本国人,而是外国人罢了。卖方在本国交完货后,一切风险、责任和费用都由买方来承担。依据2020年《通则》,EXW术语适用于各种运输方式。2.原F组贸易术语原F组贸易术语包括三种:FCA、FAS和FOB。其共同点是,由卖方将货物交到买方指定的承运人所在地,从交货地点至目的港(地)的运输事项由买方办理。(1)FCA。FCA的英文全称是FreeCarrier(…namedplace),即货交承运人(……指定地点)。FCA贸易术语是指卖方只要将货物在指定的时间、地点交给由买方指定的承运人,并办理了出口清关手续,即完成交货。买方要自费订立从指定地点起运的运输契约,并及时通知卖方。依据2020年《通则》,FCA贸易术语适用于各种运输方式,包括多式联运。无论采用哪种运输方式,卖方承担的风险均于货交承运人时转移。风险转移后,与运输、保险相关的责任和费用也相应转移。.(2)FAS。FAS的英文全称是FreealongsideShip(…namedportofshipment),即船边交货(⋯⋯指定装运港)。FAS贸易术语是指卖方在约定的时间内将合同规定的货物交到装运港买方指派的船只的船边,在船边完成交货义务。买卖双方负担的风险和费用均以船边为界。如果买方所指派的船只无法靠岸,则卖方要负责用驳船把货物运至船边,仍在船边完成交货。装船的责任和费用由买方承担。FAS术语要求卖方办理出口清关手续。注意在1990年《通则》中则是规定买方安排办理出口手续。2000年《通则》之所以作出这项改动,是考虑到原先的规定在实际操作时,给买方带来了诸多困难和不便。依据2020年《通则》,FAS贸易术语仅适用于海运或内河运输。.(3)FOB。FOB的英文全称是FreeonBoard(…namedportofshipment),即船上交货(……指定装运港),又称装运港船上交货。在我国进出口业务中,人们习惯称FOB为“离岸价”。FOB贸易术语是指当货物在指定的装运港被装上船时,卖方即完成交货义务。买方必须从该点起承担货物灭失或损坏的一切风险。FOB术语早在19世纪初就已出现,目前仍是国际贸易中最常采用的贸易术语之一。特别是在卖方出口大宗货物,或当卖方出口租船订舱不便、运费过高等情况下,更是大量采用FOB术语成交。依据2020年《通则》,FOB贸易术语仅适用于海运或内河运输。案例4.1我方某公司以FOB条件出口一批冻鸡。合同签订后接到国外买方来电,称租船较为困难,委托我方代为租船,有关费用由买方负担。为了方便合同履行,我方接受了对方的要求,但时至装运期我方在规定装运港仍无法租到合适的船,且买方又不同意改变装运港。因此,到装运期满时货仍未装船,买方因销售旺季即将结束,便来函以我方未按期租船履行交货义务为由撤销合同。试问:我方应如何处理?.3.原C组贸易术语原C组贸易术语包括4种:CFR、CIF、CPT和CIP。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卖方在出口国的内地或港口完成交货后,还要负责办理货物从交货地点到目的地(港)的运输费用,但风险都在出口国的交货地点由卖方转移给买方。(1)CFR。CFR的英文全称是CostandFreight(…namedportofdestination),即成本加运费(⋯⋯指定目的港)。CFR贸易术语是指在装运港货物被装上船时,卖方即完成交货,卖方必须支付将货物运至指定目的港所需的运费。但交货后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以及由于各种事件造成的任何额外费用,即由卖方转移到买方。CFR(成本加运费),又称运费在内价,在以前的业务中,用C&F表示,1990年《通则》中改为CFR。鉴于实际业务中仍有人用C&F,2000年《通则》再次强调要采用CFR表示。CFR也是国际贸易中常用的贸易术语之一。与FOB不同的是,在CFR条件下,与船方订立运输契约的责任和费用改由卖方承担。依据2020年《通则》,CFR贸易术语适用于海运或内河运输。.(2)CIF。CIF的英文全称是CostInsuranceandFreight(…namedportofdestination),即成本、保险费加运费(⋯⋯指定目的港)。CIF贸易术语是指在装运港货物被装上船时,卖方即完成交货,卖方必须支付将货物运至指定目的港所需的运费。但交货后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以及由于各种事件造成的任何额外费用,即由卖方转移到买方。在CIF术语下,卖方还必须办理买方货物在运输途中灭失或损坏风险的海运保险并支付保险费。注意,在CIF术语下,只要求卖方投保最低限度的保险险别。如果买方需要更高的保险险别,则需要与卖方明确达成协议,或者自行做出额外的保险安排。CIF也是国际贸易中最常用的三种贸易术语之一。在业务上,有人将CIF误称为“到岸价”,这很容易引起误解。实际上,按照CIF成交时,卖方仍是在装运港完成交货,它所承担的风险也是在装运港货物被装上船之前,货物在装运港口被装上船以后,风险就由买方承担,而且货物装船后产生的除运费、保险费以外的费用,也要由买方承担。在CIF术语下,卖方只要提交了约定的单据就算完成了交货义务,它并不保证将货物按时运送到对方港口。依据2020年《通则》,CIF贸易术语适用于海运或内河运输。.(3)CPT。CPT的英文全称是CarriagePaidto(…namedplaceofdestination),即运费付至(……指定目的地)。为了适应运输方式发展的需要,在CFR的基础上,发展出了CPT。CPT贸易术语是指卖方向其指定的承运人交货,还必须支付将货物运至目的地的运费。依据2020年《通则》,CPT贸易术语适用于各种运输方式,包括多式联运。按照CPT与CFR贸易术语成交,卖方承担的风险均是在交货地点随着交货义务的完成而转移至买方,都是在风险转移以后,卖方仍要负担从交货地点到指定目的地的运输及费用。按照CPT与CFR贸易术语订立的合同均属于装运合同,卖方只需保证按时交货,无须保证到货。但是,CPT与CFR也有很多区别,例如,二者适用的运输方式不同。前者适用于任何运输方式,后者只适用于水上运输方式。另外,二者的交货地点和风险划分界限也不相同。前者交货地点因运输方式的不同而由双方约定,风险划分以货交承运人为界;后者交货地点为装运港,风险划分以在装运港口货物被装上船时为界。.(4)CIP。CIP的英文全称是CarriageandInsurancePaidto(…namedplaceofdestination),即运费和保险费付至(⋯⋯指定目的地)。CIP术语是指卖方向其指定的承运人交货,但卖方还必须支付将货物运至目的地的运费,即买方承担卖方交货之后的一切风险和额外费用。按照CIP术语,卖方还必须办理货物在运输途中灭失或损坏风险的保险。因此,由卖方订立保险合同并支付保险费。依据2020年《通则》,CIP贸易术语适用于各种运输方式,包括多式联运。按照CIP与CIF贸易术语成交的合同都属于装运合同,并且其价格中均包含了通常的运费和保险费。但是二者又有很多区别,具体表现在它们各自适用的运输方式、交货地点、风险划分界限以及卖方须承担的责任和费用等方面。前者适用于各种运输方式,交货地点依运输方式的不同而由双方约定,风险在货交承运人时从卖方转移到买方,卖方要负责办理从交货地点到指定目的地的全程运输,须办理的保险也是全程险,而不仅仅是水上运输险;后者适用于水上运输方式,交货地点在装运港,风险划分以在装运港口货物被装上船时为界,卖方负责租船订舱,支付从装运港到指定目的港的运费,办理水上货物运输保险,支付保险费。可见,在CIP下,卖方须承担更多的责任和费用,这也会在货价中表现出来。.案例4.3

我某外贸公司以CIFLondon向英商出售一批核桃仁,凭不可撤销即期信用证(L/C)付款。由于该货物季节性很强,到货的迟早会影响货物的价格,因此,双方在合同中规定:“买方需于9月底前将L/C开到,卖方须于10月份自中国港口装运,并保证载货轮船不得迟于12月2日抵达目的港。否则,买方有权取消合同,如货款已经收妥,则须退还买方。试问该合同的订法是否妥当?如有不妥,请具体说明。.二、在进口国交货的贸易术语按照国际商会的2020年《通则》,在两国边境或进口国完成交货义务的贸易术语有3种,分别为DAP、DPU和DDP,即由2010年《通则》中修改后的D组贸易术语构成。按照这些术语成交的合同,称为到达合同或到货合同。D组术语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是实际交货的贸易术语。1.DAPDAP的英文全称为DeliveredatPlace(...namedplaceofdestination),即目的地交货(······指定目的地),类似于2000年《通则》中的DAF、DES和DDU术语,指卖方在指定目的地交货,只需做好卸货准备而无须卸货即完成交货。术语所指的到达车辆包括船舶,目的地包括港口。卖方应承担将货物运至指定目的地的一切风险和费用(除进口费用外)。DAP术语适用于任何运输方式,包括多式联运方式及海运。在使用DAP时,应注意,要以合同条款明确卸货费用的归属。虽然DAP术语已经明确了卸货费用的划分,从理论上避免了由卸货费用产生纠纷的可能性,但是,由于DAP术语还不为很多人所熟悉,而且在一些港口存在关于卸货费用的惯例,因此术语本身的规定依然不能完全避免因此产生的纠纷、损失。所以,在订立商品买卖合同时,最好通过合同条款来明确这一问题。此外,DAP和DPU术语二者的差别实际不大,主要区别有两个:一是卸货费用的分担,二是交货地的适用范围。因此,如果卸货费用的问题由合同中的条款明确,那么通常倾向于建议使用DAP术语。.2.DPUDPU的英文全称是DeliveredatPlaceUnloaded(...namedterminalatportorplaceofdestination),即目的地卸货后交货(······指定港口或目的地的运输终端或地点)。在使用时,术语后应注明“INCOTERMS2020”。这一术语的基本责任、义务与费用划分是,从出口方国内工厂出货开始,到进口国买方港口或目的地的所有费用都由卖方承担。它类似于2000年《通则》中的DEQ术语,但是,DPU术语的使用范围要远大于DEQ,卖方必须承担货物运至指定目的港的一切风险和费用。依据2020年《通则》,只有当货物经由海运、内河运输或多式联运在目的港交货时,才能使用DPU贸易术语。但DPU可适用于任何运输方式或多式联运。.DPU是卖方在规定期限内负责将合同规定的货物,按照通常航线的惯常方式运至目的港或目的地指定的运输终端,将货物卸下,并承担卸货费用。当卖方在指定港口或目的地的指定运输终端将货物从抵达的载货运输工具上卸下并交给买方处置时,即完成交货。其中,“运输终端”意味着任何地点,而不论该地点是否有遮盖,例如码头、仓库、集装箱堆积场或公路、铁路、空运货站等。使用DPU时应注意:首先要根据卖方义务选用合适的术语。由于卖方要负责将货物运至指定目的港或目的地运输终端并卸下、交由买方处置之前的风险和费用,其后产生的一切风险、费用均由买方承担,如果买卖双方试图要求卖方承担货物由该运输终端运输和搬运至另一地点的风险和费用,则应当使用DAP或者DDP术语。此外,该术语对于出口方来说存在着相对风险责任大、业务环节多、贸易情况较为复杂、交货时间难以掌控的特点。因此,选用这一术语要求出口方必须对可能产生的风险有明确的认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完备的风险管理。.3.DDPDDP的英文全称是DeliveredDutyPaid(...namedplaceofdestination),即完税后交货(······指定目的地)。DDP贸易术语是指卖方在指定目的地办理完进口清关手续及交纳进口关税后,将在运输工具上尚未卸下的货物交给买方,即完成交货。卖方须承担将货物运至目的地的一切风险和费用,包括在需要办理海关手续时在目的地应交纳的任何进口“税费”(包括办理一切海关手续,交纳海关手续费、关税、其他税款和其他费用的责任和风险)。DDP是2020年《通则》所包含的11种贸易术语中卖方承担风险、责任和费用最大的一种贸易术语。因此,若卖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取得进口许可证,则不应使用该术语。如果当事各方希望将任何进口时所要支付的一些费用(如增值税)从卖方义务中扣除,则应在销售合同中明确规定。如DDPVATUnpaid,即“完税交货,增值税未付”。依据2020年《通则》,DDP贸易术语适用于各种运输方式。贸易术语是确定合同性质、决定买卖双方权利和义务的重要因素,因此,选择合适的贸易术语对于国际贸易的开展,促进合同的订立和履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三节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成立货物买卖合同是指卖方为了取得货款而把货物的所有权移交给买方的一种双务合同。在这种合同中,卖方的基本义务是交出货物的所有权,买方的基本义务是支付货款,这是货物买卖合同区别于其他种类合同的一个主要特点。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与一般货物买卖合同的区别在于它具有国际因素。对于应当按照什么标准来确定某个合同是否属于国际合同的问题,在国际上曾引起过许多争论。按照《1980年联合国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规定,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是指营业地处于不同国家的当事人所订立的货物买卖合同。公约在这里所采用的是以营业地是否分别处于不同的国家作为衡量国际合同的标准,至于双方当事人的国籍及其他因素,均不予考虑。按照公约的标准,只要买卖双方当事人的营业地点是处于不同国家,即使他们的国籍相同,但他们所订立的货物买卖合同仍认为是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属于公约的适用范围。本书第3章所介绍的合同法的各项基本原则,一般都可适用于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在此就不再赘述。.第四节卖方与买方的义务买卖双方的义务是买卖法的核心内容。《联合国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三部分第2、3、5章中,用很大的篇幅对卖方和买方的义务作了详细的规定。本节将着重介绍公约的上述规定,同时也简要介绍某些西方主要国家国内法的有关规定。一般来说,公约关于买卖双方义务的规定,都属于非强制性的规定。双方当事人可以排除其适用或作出不同的规定,如果当事人在合同中对各自的义务作出了与公约不同的规定,则应按合同的规定办理。只有当买卖合同对某些事项没有作出规定,而该合同又适用该公约时,才援引公约的有关规定来确定买卖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一、卖方的义务根据公约的规定,卖方的主要义务有以下3项:①交付货物;②移交一切有关货物的单据;③把货物的所有权移转于买方。现将公约及若干主要西方国家法律中有关卖方义务的主要规定介绍如下:.(一)交货的时间与地点如果买卖合同对交货的时间和地点已有明确的规定,卖方应按合同规定的时间与地点交货。但是,如果合同对交货的时间与地点没有作出规定,就应按照合同所适用的法律办理。1.大陆法的有关规定在大陆法国家,关于卖方履行交货义务的问题,是在民法典关于债的篇章中规定的。这些规定,不仅适用于买卖合同,也适用于其他合同。关于交货地点与时间方面,大陆法有如下规定:(1)关于交货地点。按照大陆法的规定,卖方履行交货义务的地点应当是合同规定的地点。如果买卖合同未指定地点,则应视所交付的货物是特定物还是非特定物来确定交货地点:①如果买卖合同所交付的标的物是特定物,根据法国、日本和瑞士法律的规定,卖方应在订约时该特定物的所在地交货。②如果买卖合同所交付的标的物是非特定物,根据法国、德国和瑞士法律的规定,应于卖方的营业所所在地交货,但日本民法典规定应于买方的营业地交货。.(2)关于交货时间。按照大陆法系各国法律的规定,如果买卖合同对交货的时间没有作出具体的规定,买方有权要求即时交货,卖方也有权在合同成立后即时交货。但应当指出,大陆法认为,履行的期限是为债务人的利益而定的。因此,在合同规定了履行期的情况下,买方不能要求卖方在履行期到来之前交货,但卖方却有权提前交货。如德国民法典规定,合同订有履行期者,债权人不得于期限前请求给付,但债务人得于期限到临之前履行其给付。不过债务人在履行债务时,必须遵守诚信原则。如果债务人(卖方)打算提前交货,应当事先通知债权人(买方),否则突然提前交货,使债权人来不及做好受领货物的准备(如仓储设备等),这就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债权人可不负受领延迟的责任。2.英美法的有关规定关于卖方交货的时间和地点等问题,英国的1893年《货物买卖法》和美国《统一商法典》都有具体规定。(1)关于交货的地点。按照英国法,交货的地点如买卖合同没有.规定,一般应在卖方的营业地点交货。如果买卖合同的标的物是特定物,而且买卖双方在订约时已经知道该特定物在其他地方者,则应该在该特定物的所在地交货。(2)关于交货的时间。英国货物买卖法对卖方交货的时间有以下几项规定:①如果合同没有规定卖方交货的时间,则卖方应在合理的时间内交货;②如果买方授权或要求卖方把货物运交买方,则卖方为了把货物运交买方而把货物交给承运人,就可推定为已向买方交货。在这种情况下,卖方应负责订立适当的运输合同。如果涉及海上运输,卖方还有义务及时通知买方,以便买方投保海上货物运输保险,否则,卖方应承担货物在运输中的风险。③如果卖方同意在货物出售地点以外的其他地点把货物交给买方,则除合同另有规定外,应由买方承担货物在运输中腐烂、变质的风险;④关于使货物处于可交付状态(deliverablestate)的费用,如包装、容器等项费用,除双方当事人另有规定外,应由卖方承担。.3.《联合国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有关规定公约第31条至33条对卖方履行交货义务的时间与地点作了如下几项规定:(1)关于交货的地点。如果买卖合同对交货地点已有规定,卖方应按合同规定的地点交货。如果合同对交货地点没有作出规定,根据公约第31条规定,卖方应按下述3种不同的情况履行其交货义务:①如果合同没有规定具体的交货地点,而该合同又涉及到货物的运输,要求卖方把货物运送给买方,如铁路交货合同、装运港船上交货合同等,则卖方的交货义务就是把货物交给第一承运人,即使这批货物需要经过两个以上的承运人才能运送到买方,卖方也只须把货物交给第一承运人,即认为已履行交货义务。②如果买卖合同既没有规定具体的交货地点,又不要求卖方把货物运送给买方,即合同中没有涉及到卖方应负责运输事宜,则按照公约的规定,如果该合同出售的货物是特定物,或者是从某批特定物的存货中提取的货物,或者是尚待加工生产或制造的未经特定化的货物(例如买卖的订货将在某地某间工厂加工.制造),而双方当事人在订立买卖合同时已经知道这些货物存放在这个地方,或者已经知道它们将在某个地方生产或制造,则卖方应在该地点把货物交给买方处置。

③除上述情况外,在其他的情况下,卖方的交货义务是在其订立买卖合同时的营业地点把货物交给买方处置。所谓交给买方处置(atthebuyer’sdisposal),是指卖方采取一切必要的行动,让买方能够取得货物。如果卖方已把货物交给仓库或承运人照管,则卖方将有关单据如提单或仓库单据交给买方,即认为已将货物交给买方处置。(2)关于交货时间。公约第33条对如何确定卖方交货的时间作了如下几项规定:①如果合同中规定了交货的日期,或从合同中可以确定交货的日期,则卖方应在该日期交货。②如果合同中规定了一段交货的期间(如5月至6月),或从合同中可以确定一段时间,则除情况表明买方有权选定一个具体日期外,卖方有权决定在这段期间内的任何一天交货。③在其他情况下,卖方应在订立合同后的一段合理的时间内交货。至于何谓合理时间,应根据交易的具体情况来确定。.4.中国法律的有关规定关于卖方交货时间和地点问题,我国《民法典》作出了具体规定。(1)关于交货时间。《民法典》第601条和第602条规定:出卖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时间交付标的物。约定交付期限的,出卖人可以在该交付期限内的任何时间交付。当事人没有约定标的物的交付期限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民法典》第510条、第511条第四项的规定。①(2)关于交货地点。《民法典》第603条规定,出卖人应当按照约定的地点交付标的物。当事人没有约定交付地点或者约定不明确,依据《民法典》第510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适用下列规定:①标的物需要运输的,出卖人应当将标的物交付给第一承运人以运交给买受人。②标的物不需要运输,出卖人和买受人订立合同时知道标的物在某一地点的,出卖人应当在该地点交付标的物;不知道标的物在某一地点的,应当在出卖人订立合同时的营业地交付标的物。.(二)提交有关货物的单据

在国际货物买卖中,装运单据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买方提取货物、办理报关手续、转售货物以及向承运人或保险公司请求赔偿所必不可少的文件。按照国际贸易惯例,在大多数情况下,卖方都有义务向买方提交有关货物的各种单据,而且,买卖合同也往往规定,以卖方移交装运单据作为买方支付货款的对流条件。公约还明确规定,移交有关货物的单据,是卖方的一项主要义务。(三)卖方的品质担保义务关于卖方对货物的品质担保义务,各国法律和公约都有具体的规定。一般来说,如果买卖合同对货物的品质规格已有具体的规定,卖方应按合同规定的品质、规格交货;如果合同对货物的品质规格没有作出具体规定,则卖方应按合同应适用的法律的有关规定办理。现将一些主要国家的法律和公约有关卖方对货物的品质担保义务的规定分别介绍如下:.1.大陆法的有关规定大陆法把卖方对货物品质担保义务称为对货物的瑕疵担保义务,即卖方应保证他所出售的货物没有瑕疵。按照德国民法典的规定,卖方应向买方保证他所出售的物品在风险责任转移于买方的时候不存在失去或减少其价值,或降低其通常的用途或合同规定的使用价值的瑕疵。并规定,卖方应担保货物在风险责任转移于买方时确实具有他所担保的品质。但是,如果买方在订立买卖合同时,已经知道出售的货物有瑕疵者,卖方可不负瑕疵担保的责任。此外,德国民法典还规定,如买卖的标的是根据质权以公开拍卖的方式出售者,卖方对货物的瑕疵不负担保责任。法国法对卖方的品质担保亦有类似的规定。2.英美法的有关规定英美法关于卖方对货物品质担保责任的规定比大陆法较为详细和具体。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英国《货物买卖法》和美国《统一商法典》的有关规定,现分别介绍如下:(1)英国货物买卖法的有关规定英国1893年《货物买卖法》有关卖方对货物品质的担保义务的规.定,已由1973年通过的《货物供应(默示条款)法》(SupplyofGoods(ImpliedTerms)Act)作了修改。按照修改后的《货物买卖法》第12-15条的规定,卖方所出售的货物必须符合下列默示条件:①凡是凭说明(description)的交易,卖方所交的货物必须与说明相符。按照英国法律解释,如果双方对货物的情况已在买卖合同中作了说明,而买方又是依据此项说明订立合同的,即属于凭说明的交易(SalebyDescription)。②如果卖方是在营业中出售货物,则应当包含一项默示条件,即卖方依据合同提供的货物应具有商销品质(merchantablequality)。但如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则不包含货物应具有商销品质:a.有关货物的各种缺陷在订约之前已特别提醒买方的注意;b.买方在订约之前已对货物进行过检验,而货物所存在的缺陷经过检验本来是应当能够发现的。③如果卖方是在营业中出售货物,而且买方已经明示地或默示地让卖方知道,他要求货物须适用于某种特定的用途,在这种情况下,合同就包含有一项默示条件,即卖方依据合同所提供的货物应有理由信赖卖方的技能和判断力。.④凡属凭样品成交的买卖(SalebySample),应认为包含下列默示条件:a.卖方所交的货物在品质方面必须与样品相符;b.买方应有合理的机会把样品与整批货物进行比较;c.卖方所交的货物应当没有任何对样品进行检验所不能发现的、不合商销的缺陷。⑤如果在交易中既有样品,又有说明,则卖方所交的货物必须与样品和说明都一致。英国法把卖方的上述义务称为默示条件,所谓默示条件,一般包含以下3个方面的含义:第一,如果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没有相反的规定,上述默示条件即依法适用于他们之间的合同。第二,英国法把合同中的各项条款分为条件与担保两大类,如果一方违反了条件,对方可以解除合同并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但如果一方只违反了担保,则对方只能请求损害赔偿不能解除合同。第三,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对于供私人使用的消费交易,卖方不得在合同中排出上述默示条件,但是,这项规定只适用于国内贸易,不适用于国际贸易。.(2)美国《统一商法典》的有关规定美国《统一商法典》与英国《货物买卖法》有些不同,它不把合同条款分为“条件”与“担保”,而是把卖方对货物的担保义务都称为担保,并把这类担保分为明示担保(Expresswarranties)与默示担保(Impliedwarranties)两种。①明示担保。所谓明示担保是指卖方明白地、直接地对其货物所作出的保证。明示担保是买卖合同的组成部分,并且是买卖双方达成交易的基础。根据美国《统一商法典》第2-313条的规定,明示担保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产生:对买方就有关货物在事实方面作出了确认或许诺,并作为交易基础的部分,就构成一项明示担保,即保证他所出售的货物与他所作的确认或许诺相符。这种对事实所作的确认或许诺可以用货物的标签、食品说明及目录等方式表示,也可以记载在合同内。②默示担保。默示担保与明示担保的区别在于,它不是由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规定的,而是法律认为应当包括在合同之内的,只要买卖双方在合同中没有作出相反的规定,则法律上所规定的默示担保就可以依法适用于他们之间的买卖合同。.按照美国统一商法典的规定,卖方对货物品质的默示担保主要有以下2项:a.关于适销性的默示担保。美国《统一商法典》第2-314条规定,如果卖方是经营某种商品的人,则在这类商品的买卖合同中,卖方应承担一项默示担保义务,即保证他所出售的货物必须具有适合商销的品质。b.关于适合特定用途的默示担保。美国《统一商法典》第2-315条规定,如果卖方在订立合同时有理由知道货物将要用于某种特定的用途,而且买方相信卖方具有挑选或提供适合该用途的商品的技能和判断力,则卖方应承但所售货物必须适合这种特定用途的默示担保义务。在卖方对货物的担保责任问题上,美国法与英国法有一点区别,那就是美国法允许卖方在合同中排除上述各项明示担保和默示担保(产品责任除外)。但卖方在排除这些担保义务时,必须按法律规定的要求办理。而且明示担保一般是比较难以排除的,因为按照美国统一商法典的规定,如果双方当事人在进行交易时,既有表示明示担保的言词或行为,又有否定这种明示担保的言词或行为,则对于所有这些言词或行为都应尽可能作出一致的解释,如果二者之间有矛盾,就认为卖方应承但明示担保的义务。.此外,按照美国《统一商法典》的规定,如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卖方亦将被认为是排除了对货物品质的默示担保义务:第一,如果在交易时,卖方使用了“依现状”(asis)、“含有各种残损”(withallfaults)或其他能引起买方注意的措词,以表明卖方不承担任何默示担保义务者;第二,如果买方在订立合同以前,已经检验过货物或样品、模型等,或者买方拒绝进行检验,则卖方对于通过此项检验本应能发现的缺陷,就不承担任何默示担保义务;第三,根据双方当事人过去的交易做法、履约做法或行业惯例,也可以排除卖方的默示担保义务。3.《联合国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有关规定公约对卖方的品质担保义务作了明确的规定,其内容与英美法上的默示担保义务有不少相同之处。按照《公约》第35条的规定,卖方交付的货物必须与合同所规定的数量、质量和规格相符,并须按照合同所规定的方式装箱或包装,除双方当事人另有协议外,卖方所交的货物应当符合下列要求,否则即认为其货物与合同不符:.(1)货物应适用于同一规格货品通常使用的用途。(2)货物应适用于订立合同时买方曾明示或默示地通知卖方的任何特定用途,除非情况表明买方并不依赖卖方的技能和判断力,或者这种依赖对卖方来说是不合理的。(3)货物的质量应与卖方向买方提供的货物样品或样式相同。(4)货物应按同类货物通用的方式装入容器或保证,如无此种通用方式,则应按足以保全和保护货物的方式装进容器或包装。公约还对卖方承担上述义务的时间作了明确的规定。如《公约》第36条规定,卖方应对货物在风险移转于买方时所存在的任何不符合的情况承担责任,即使这种不符合合同的情况是在风险移转于买方之后才明显表现出来。公约还规定,在某些情况下,卖方对货物在风险移转于买方之后发生的任何不符合同要求的情形应承担责任,如果这种不符合同情形的发生是由于发生卖方违反了他的某项义务,包括违反了关于货物在一定期间内将继续适合于其通常用途或某种特定用途的保证。在这方面,最明显的例子是关于产品保质期的规定。.(四)检验货物的时间和地点为了鉴定卖方所交的货物是否与合同相符,各国法律一般都承认买方有权对货物进行检验,如果经过检验发现货物与合同不符,买方有权向卖方要求赔偿损失甚至可以要求退换货物。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对检验货物的时间与地点作了明确的规定,现简要介绍如下:1.检验货物的时间《公约》第38条第1款规定,买方必须在按情况实际可行的最短时间内检验货物或由他人检验货物。检验货物的时间在外贸业务中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如果买方不在合同或法律规定的时间内对货物进行检验,就会失去主张货物与合同不符的权利。公约对检验货物的时间没有作出硬性的规定,而只是要求买方必须在“按情况实际可行的最短时间内检验货物”。何谓按情况实际可行的最短时间,主要根据货物的性质、交易的情况和贸易惯例来确定。.2.检验货物的地点《公约》第38条第2款和第3款对检验的地点作了规定,其中第2款规定,如果合同涉及到货物的运输,检验可推迟到货物到达目的地后进行。这一规定反映了国际贸易的通常做法。在国际贸易中,大多数合同都涉及货物运输,如果要求买方在装运以前对货物进行检验,会给买方带来许多困难和不便,因此,公约明确规定,在合同涉及货物运输的情况下,买方可以在货物到达目的地后进行检验。在货物需要转运的情况下,允许把检验的地点延展到新目的地。但在援用这一规定时,必须符合以下要求:(1)货物需在中途改运或买方须再发运。(2)在改运或再发运以前,买方没有合理机会对货物进行检验。买方之所以在改运或再发运时没有合理机会检验货物,主要是由于货物的性质或包装等原因所致。(3)卖方在订立合同时已经知道或理应知道这种改运或再发运的可能性。这主要是指买方在订立合同时已将所购货物需改运或再发运往其他地方的情况通知了卖方,或卖方根据客观情况或双方的习惯做法理应知道货物有改运或再发运往他地的可能性。.(五)卖方对货物的权利担保义务权利担保是指卖方应保证对其所出售的货物享有合法的权利,没有侵犯任何第三人的权利,并且任何第三人都不会就该项货物向买方主张任何权利。在货物买卖中,卖方的最重要义务就是保证他确实享有出售货物的权利。具体来说,卖方的权利担保义务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①卖方保证对其出售的货物享有合法的权利;②卖方保证在其出售的货物上不存在任何未曾向买方透露的担保物权,如抵押权、留置权等;③卖方应保证他所出售的货物没有侵犯他人的权利,包括商标权、专利权等。按照各国的法律,上述权利担保义务是卖方的一项法定义务。现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和某些国家的法律规定,对卖方的这一义务分别说明如下:1.英国法的有关规定英国《1893年货物买卖法》第12条规定,卖方对货物的权利应承担下列默示担保义务:(1)除另有规定外,在任何买卖合同中,卖方有一项默示的义务,保证他享有出售该项货物的权力,并且有一项默示的担保,.保证他所出售的货物不存在任何订约时未曾告知买方的担保权益,从而使买方能安稳地占有货物,不受他所不知道的第三人的干扰。(2)如果买卖合同表明,卖方所能够转移给买方的权力只是他所拥有的那一部分权利,或者表明某个第三人对货物享有某种权利,则卖方应承担一项默示担保,保证凡是他所知道而买方并不知道的有关货物的一切负担或债务,已于订立合同之前告知买方。按照英国《货物买卖法》第52条第3款的规定,卖方不得在买卖合同或其他合同中排除上述默示义务,合同中有关免除卖方上述默示义务的规定一律无效。2.《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有关规定《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对卖方的权利担保义务,主要有以下2项规定:(1)卖方所交付的货物必须是第三方不能提出任何权力或请求的货物。《公约》第41条规定,卖方所交付的货物必须是第三方不能提出任何权利或请求的货物。除非买方同意在受制于这种权力或请求的条件下,收取这项货物。.根据《公约》第41条的规定,,卖方不仅要向买方保证他所交付的货物必须是第三方不能提出任何权利的货物,而且必须是第三方不能提出任何请求(claim)的货物。(2)卖方所交付的货物不得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工业产权或其他知识产权。根据《公约》第42条的规定,卖方所交付的货物,必须是第三方不能根据工业产权或其他知识产权提出任何权利或请求的货物。这一规定同某些国内法的规定是一致的。但国际买卖比国内买卖更为复杂,因为在国内买卖中,一般只涉及到侵犯本国所保护的工业产权或其他知识产权,而在国际交易中,侵犯工业产权(如商标权、专利权)或其他知识产权(如版权)大都涉及到卖方国家以外的其他国家(如进口国或转售国)。基于上述复杂情况,公约并不是绝对地要求卖方必须保证他所交付的货物不得侵犯任何第三人的工业产权或其他知识产权,而是有一定的条件限制的,这些限制性的条件是:①卖方只有当其在订立合同时已经知道或不可能不知道第三方对其货物会提出工业产权方面的权利或请求时,才对买方承担责任。.②卖方并不是对第三方依据任何一国的法律所提出的工业产权或知识产权的权利或请求都要向买方承担责任,而只是在下列情况下才须向买方负责:a.如果买卖双方在订立合同时已知买方打算把该项货物转售到某一个国家,则卖方对于第三方依据该国法律所提出的有关工业产权或知识产权的权利请求,应对买方承担责任。因为卖方在订约时既然已经知道货物将转销往该国,他就应保证其货物在该国销售不会侵犯该国的工业产权或知识产权。b.在任何其他情况下,卖方对第三方根据买方营业地所在国法律所提出的有关侵犯工业产权或知识产权的请求,应对买方承担责任。③如果买方在订立合同时已经知道或不可能不知道第三方对货物提出有关侵犯工业产权或知识产权的权利或请求,则卖方对由此而引起的后果不承担责任。④如果第三方所提出的有关侵犯工业产权或知识产权的权利或请求,是由于卖方按照买方提供的技术图纸、图案或其他规格为其制造产品而引起的,则应由买方对此负责,卖方对此不承担责任。美国《统一商法典》也有类似规定。.二、买方的义务买方的主要义务有2项:一是支付货款;二是受领货物。现将公约和世界主要国家的买卖法中买方义务的规定分别介绍如下:(一)大陆法系国家的有关规定关于买方的义务,大陆法国家是在民法典中作出规定的,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德国民法典和法国民法典的有关规定。如法国民法典第1650条规定,买方的主要义务是按照买卖合同规定的时间和地点支付价金。第1651条规定,如果在买卖时,对支付价金的时间和地点没有作出规定,买方应在交付标的物的地点和时间支付价金。第1654条还规定,如果买方不支付价金,卖方得请求解除买卖合同。德国民法典明确规定,买方对卖方负有支付约定价金及受领买得物的义务。如果双方在订约时未规定价金而依市价确定价金者,则应按清偿时清偿地的市价为准。如果合同对付款地点没有作出规定,则债务人(即买方)应在债权人(卖方)的所在地付款。.(二)英美法国家的有关规定1.英国《货物买卖法》的有关规定英国《货物买卖法》对买方义务所作的规定比大陆法较为详细和具体。按照该法第27条的规定,买方有义务按照合同的规定收受货物和支付货款。英国法认为,除合同另有规定外,卖方交付货物和买方支付货款是对流条件,两者应同时进行,即卖方以交货换取货款,买方以支付货款换取货物。关于买方接受货物的义务,根据英国《货物买卖法》的规定,有2点需要进一步加以说明:(1)英国《货物买卖法》把买方接受货物的义务同他对货物的检验权利结合起来。根据该法第34条的规定,当卖方提交货物时,除另有规定外,买方有权要求让他有合理的机会检验货物,以便确定其是否与合同的规定相符。凡是未曾检验过货物的买方,都不能被认为是已经接受了货物。(2)在英国《货物买卖法》中,买方收到货物与接受货物是有所区别的,收到货物并不等于接受货物(acceptanceofgoods)。.买方如果接受了货物,他就丧失了拒收货物的权利,但如果买方仅仅是收到了货物,则日后如发现货物与合同不符,他仍然可以拒收货物。根据英国《货物买卖法》第35条的规定,只有在下列情况下,买方才被认为是接受了货物:①如果买方通知卖方,表示他已接受该项货物;②如果货物已交付给买方,而买方对货物作出了任何与卖方的所有权相抵触的行为。例如,买方以货物所有人的身份对货物作了处分,把货物转卖给第三人或已付诸使用,在这种情况下,买方就将被认为是已经接受了货物;③如果买方收到货物后把货物留下来,经过了一段合理时间之后,并没有通知卖方拒收此项货物,则买方亦将被认为接受了货物,从而就丧失了拒收货物的权利。.2.美国《统一商法典》的有关规定美国《统一商法典》的特点是把买方的付款义务与接受货物的义务,同检验货物的权利联系在一起。根据该法典第2-513条的规定,除双方当事人另有约定外,买方在支付货款和接受货物之前,有权对货物进行检验,检验的时间、地点和方法应按合同的规定办理,如合同对此没有作出规定,则在卖方负责把货物运到目的地的场合下,应在货物的目的地进行检验。在其他情况下,则应在合理的时间、地点,以合理的方法进行检验。如检验的结果表明货物与合同相符,检验费用应由买方负责;如检验结果证明货物与合同不符,则检验费用应由卖方负担。如果合同规定采用交货付现(cashondelivery,缩写C.O.D)或交单付款(documentagainstpayment)等条件付款,则买方必须在检验之前付款。在国际贸易中,大都采用交单付款的方式,因此,买方通常都是在卖方移交装运单据时支付货款,待货物运抵目的地后再进行检验。在这种情况下,买方虽已按合同规定支付了货款,但这并不构成对货物的接受,也不影响买方在货物运到后进行检验的权利以及采取各种法律上的补救措施的权利。.(三)《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有关规定《公约》第3部分第3章对买方的义务作了详细规定。其中,第一节规定了买方支付货款的义务;第二节规定了买方收取货物的义务。现分别介绍如下:1.支付货款按照公约的规定,买方支付货款的义务设计到许多方面的问题,如履行必要的付款手续、合理确定货物的价格、确定付款的时间和地点等。对这些问题,公约的规定比许多国家的国内法都更为详细和具体。(1)履行必要的付款手续。(2)确定货物价格。如果买卖合同已经规定了货物的价格或规定了确定价格的方法,买方应当按合同规定的价格付款,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如果合同没有明示或默示地规定货物的价格或规定确定价格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如合同已有效成立,则应当认为双方当事人已默示引用订立合同的时候这种货物在有关贸易中在类似情况下出售的通常价格。这项规定可能适用.于下列场合:例如,买方以电报向卖方订购某种型号的机床若干台,要求立即装运,但没有规定价格或计价方法;卖方收到电报后,即按其要求将机床装运给买方,在这种情况下,买卖合同在卖方装运机床时就告成立,至于机床的价格则可按同类机床在合同成立时在类似交易中的通常价格来计算。(3)支付货款的地点。在国际货物买卖中,在什么地方支付货款,对买卖双方特别是对卖方来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因为一旦遇到约定的支付地点实行外汇管制,或因外汇短缺而限制外汇的汇出,买方就无法履行其付款义务,卖方也不能取得货款。如果双方在买卖合同中对付款的地点已有明确的规定,买方应在合同规定的地点付款。如果买卖合同对付款地点没有作出具体的规定,买方应按《公约》第57条的规定,在下列地点向卖方支付货款:①在卖方的营业地付款。如果卖方有一个以上的营业地点,则买方应在与该合同及合同的履行关系最为密切的那个营业地点向卖方支付货款。②如果是凭移交货物或单据支付货款,则买方应在移交货物或单据的地点支付货款。.在国际货物买卖中,如采用CIF、CFR或FOB等条件成交时,通常都是凭卖方提交装运单据支付货款。此外,按照公约的规定,如果卖方的营业地点在订立合同后发生变动,则由于卖方营业地点的变动而引起的在支付方面增加的开支,应由卖方承担。(4)支付货款的时间。《公约》第58条规定了买方支付货款的时间与条件,包括以下3项内容:①根据公约第58条第1款的规定,如果买卖合同没有规定买方应对在什么时候付款,则买方应当在卖方按合同和公约的要求把货物或把代表货物所有权的装运单据(如提单)移交给买方处置时,支付货款。卖方可以把支付货款作为移交单据的条件,即付款与交单互为条件。如果买方不付款,卖方就没有义务把货物或单据交给买方,反之,如果卖方不把货物或单据交给买方,买方也没有义务支付货款。②如果合同涉及到货物的运输,卖方可以在发货时订明条件,规定必须在买方支付货款时,方可把货物或代表货物所有权的装运单据交给买方。③公约规定,买方在未有机会检验货物以前,没有义务支付货款,除非这种检验的机会与双方当事人约定的交货或支付程序相抵触。.这项规定同美国《统一商法典》的规定基本上是雷同的。但是,在国际货物买卖中,买方不一定能够在支付货款之前就有机会对货物进行检验,特别是采用CIF条件成交时,通常都是凭单付款在前,货到检验在后,买方不能要求先对货物进行检验,然后再付货款,而必须先凭卖方提交的装运单据付款,等货物运到目的港后,再对货物进行检查。为了适应国际贸易的这种惯常做法,公约明确指出,如果买方在付款之前要求对货物进行检验的权利与双方约定的交货或付款程序相抵触,买方就无权要求在付款以前先检验货物。此外,《公约》第59条还规定,买方必须按合同和公约规定的日期付款,毋需卖方提出任何要求或办理任何手续。这项规定主要是针对某些大陆法国家的法律的,因为有些大陆法国家如法国和德国的法律认为,债权人必须先向债务人发出催告通知,才能使债务人承担延迟履行的责任。英美法则没有这种催告制度。有鉴于此,公约明确规定,买方必须按合同和公约规定的日期付款,毋需卖方提出请求或办理任何催告之类的手续。如果买方不按时付款,应负延迟付款的责任。延迟付款应支付延迟的利息。

.2.收取货物买方的另一项基本义务是收取货物。根据《公约》第60条的规定,买方收取货物的义务主要包括以下2项内容:(1)采取一切理应采取的行动,以便卖方能交付货物。这项规定主要是要求买方合作,采取必要的行动,如及时指定交货地点或按合同规定安排有关运输事宜,以便使卖方能履行其交货义务。特别是在采用FOB条件成交时,买方的配合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在FOB条件下,装运货物的运输工具是由买方负责指派的,如果买方不按合同规定的时间将运输工具派往装货地点,卖方就无法履行其交货义务。对此,买方应承担责任。(2)接收货物。买方有义务在卖方交货时接收货物。如买方不及时接收货物,有时可能会对卖方的利益产生直接影响,因为当卖方有义务将货物运送给买方时,卖方一般都要求买方及时卸货并提走货物。如果买方不及时提货,卖方可能要对承运人支付滞期费及其他费用,对此买方应承担责任。

.第五节对违反买卖合同的救济方法买卖合同订立后,卖方和买方都有可能发生违约行为,有时是卖方违约,如不交货、不按时不按质交货,或不按合同规定提交与货物有关的单据等;有时是买方违约,如无理拒收货物或拒绝支付货款等。按照各国法律的规定,当一方违反合同使对方的权利受到损害时,受损害一方有权采取适当措施,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这种措施在法律上称为对违反合同的救济办法。关于违约的救济办法,第3章已经介绍,对于买卖双方都可以采取的救济方法,完全与第3章中介绍的一样,包括实际履行(依约履行)、损害赔偿、撤销合同、违约金以及给予一定宽限期与其它补救办法。由于前面已经介绍过了,在此不再对此进行赘述。下面仅就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履行中比较特殊的一些情况,如价格调整(减价或提高价格)、数量调整(超量或短量)、分批交货、物权与债权等方面的救济方法进行一些介绍。.一、卖方违反合同时买方的救济方法卖方违反合同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①不交货;②延迟交货;③交付的货物与合同不符;④不交单;⑤交单不符合同规定等。《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没有分别就每一种违约情况规定相应的救济方法,而是从总的方面对卖方违反合同时买方可以采取的各种救济方法作出规定。根据公约的规定,卖方不履行他在合同和该公约中的任何义务,买方可以采取前述的各种救济方法。此外,还可以要求向卖方请求以下几方面的权利:1.要求卖方交付替代货物《公约》第46条第(2)款规定,如果卖方所交付的货物与合同规定不符,而且这种不符合同的情形已构成根本违反合同,买方有权要求卖方另外再交一批符合合同要求的货物,以替代原来那批不符合同的货物。但是,买方在采用这种救济方法时,受一项条件的限制,即只有当卖方所交货物不符合同的情形相当严重,业已构成根本违反合同时,买方才可以要求卖方交付替代货物。如果卖方所交付的货物虽然与合同不符,但情况并不严重时,买方就不能要求卖方交付替代货物,而只能要求卖方赔偿损失或对货物不符之处进行修补等。.从法律上看,要求卖方交付替代货物,实质上是要求卖方实际履行的一种方式。根据公约的规定,如果买方要求卖方交付替代货物,买方必须在向卖方发出货物与合同不符的通知时提出此项要求,或者在发出通知后的一段合理时间内提出这种要求。2.要求卖方对货物不符合同之处进行修补《公约》第46条第(3)款规定,如果卖方所交付的货物与合同规定不符,买方可以要求卖方通过修理(repair)对不符合同之处做出补救。这项规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