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东北育才双语学校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3届东北育才双语学校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3届东北育才双语学校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3届东北育才双语学校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3届东北育才双语学校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

1、关于一些重要的化学概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根据丁达尔现象可以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B.CCh、NCh、Mn2O7>P2O5均为酸性氧化物

C.漂白粉、水玻璃、铝热剂均为混合物

D.熔融状态下,CH3coOH、NaOH、MgCh均能导电

2、下列选项中,利用相关实验器材(规格和数量不限)能够完成相应实验的是()

实验器材相应实验

A试管、铁架台、导管乙酸乙酯的制备

B分液漏斗、烧杯、铁架台用CCL萃取溟水中的Br2

配制500mLl.OOmoI/LNaCl

C500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天平

溶液

D三脚架、珀烟、酒精灯、坦竭钳、泥三角从食盐水中得到NaCl晶体

A.AB.BC.CD.D

3、三种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中所有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B.Y的分子式为C“)H16O2

C.由Y生成Z的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

D.Z的一氯代物有9种(不含立体异构)

4、下列物质的名称中不正确的是()

A.Na2c。3:苏打B.CaSO4«2H2O:生石膏

C.}3,3-二乙基己烷D.C17H35COOH:硬脂酸

5、双极膜(BP)是阴、阳复合膜,在直流电的作用下,阴、阳膜复合层间的H2O解离成H+和OH\作为H+和OH-离

子源。利用双极膜电渗析法电解食盐水可获得淡水、NaOH和HCL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M、N为离子交换膜。下

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电解过程中Na+向左迁移,N为阴离子膜

C.若去掉双极膜(BP),阳极室会有CL生成

D.电解结束后,阴极附近溶液酸性明显增强

6、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浸泡过高镒酸钾溶液的硅土吸收水果释放的乙烯,可达到水果保鲜的目的

B.人工合成的多氟碳化物可能作为未来的血液的替代品

C.煤经气化和液化两个物理变化过程,可变为清洁能源

D.禁止使用四乙基铅作汽油抗爆震剂,可减少汽车尾气污染

7、下图为一定条件下采用多孔惰性电极的储氢电池充电装置(忽略其他有机物)。已知储氢装置的电流效率

生成目标产物消耗的电子数

X100%,下列说法不思南的是

转移的电子总数

1.6mol气体

(息4水蒸丸)

水溶液

高分子电解质膜

(只允许通过)

A.采用多孔电极增大了接触面积,可降低电池能量损失

B.过程中通过C-H键的断裂实现氢的储存

C.生成目标产物的电极反应式为C6He+6e*6H+=0此2

D.若〃=75%,则参加反应的苯为0.8mol

8、我国科研人员研制出一种室温“可呼吸”Na-C(h电池。放电时该电池“吸入”CO2,充电时“呼出”CO2。吸入时,

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吸收的全部CO2中,有2/3转化为Na2cCh固体沉积在多壁碳纳米管(MWCNT)电极表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NCIO.

A.“吸入”C()2时,钠箔为正极

B.“呼出”CO2时,Na+向多壁碳纳米管电极移动

C.“吸入"CCh时的正极反应式为:4Na++3co2+4e-=2Na2cCh+C

D.标准状况下,每“呼出”22.4LCO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75mol

9、分类是化学学习与研究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不正确的是()

A.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可分为9种分散系

B.天然气、水煤气、裂解气、高炉煤气都是混合物

C.CO2、C6Hl2。6、CH3cH2OH、HCOOH都是非电解质

D.塑料的老化、橡胶的硫化、石油的裂化、铁铝的钝化、油脂的硬化均属化学变化

10、下列仪器名称为“烧杯”的是()

□K心

11、我国科学家设计二氧化碳熔盐捕获及电化学转化装置,其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b为电源的正极

B.①②中,捕获CO2时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C.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2。广-4e-=4C02+02

D.上述装置存在反应:C02=====C+02

12、被誉为“矿石熊猫”的香花石,由我国地质学家首次发现,它由前20号元素中的6种组成,分别为X、Y、Z、W、

R、T,其中X、Y、Z为金属元素,Z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等,X、Z位于同族,Y、Z、R、T位于同

周期,R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T无正价,X与R原子序数之和是W的2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离子半径:R>T>Y>Z

B.XR2,WR2两种化合物中R的化合价相同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X>Z

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W<RVT

13、中国第二化工设计院提出,用间接电化学法对大气污染物NO进行无害化处理,其原理示意如图,下列相关判断

正确的是

贯电极J1极口

TT*Na?SO,溶液

No』HS5溶液电解池

A.电极I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2H2O+2e-=2OH-+H2T

B.电解池中质子从电极I向电极H作定向移动

C.每处理1molNO电解池右侧质量减少16g

2-

D.吸收塔中的反应为2NO+2S2O4+H2O=N2+4HSO3

14、某实验小组探究SO2与AgNO3溶液的反应,实验记录如下:

序号IIIm

足量so,

3moM/HNO,溶液0.1rnol-L'1BaCI2溶液

00

实验

步骤

2mL0.1mol*1/1

无色溶液a

AgNOj溶液(pH=5)白色沉淀b

实验现象得到无色溶液a和白色沉淀b产生无色气体,遇空气变为红棕色产生白色沉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透过测I中无色溶液a的pH可以判断SO2是否被氧化

B.实验H说明白色沉淀b具有还原性

C.实验HI说明溶液a中一定有SO:生成

D.实验I、n、HT说明SO2与AgNCh溶液反应既有Ag2s04生成,又有Ag2s03生成

15、常温下,用O.lOmol•L1的AgNCh溶液分别滴定体积均为50.0mL的由与Br组成的混合溶液和由CL与r组

成的混合溶液(两混合溶液中浓度相同,Br-与1-的浓度也相同),其滴定曲线如图所示。已知25C时:

13|6

Ksp(AgCI)=1.8X1040,XsP(AgBr)=4.9X10,^sp(AgI)=8.5X10«

DQ10(12SD4005QII

I笈;,

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图中X为Br-

B.混合溶液中n(Cl-):n(I)=8;5

C.滴定过程中首先沉淀的是AgCl

D.当滴入AgNCh溶液25mL时,与Br组成的混合溶液中c(Ag+)=7X10,mol•L」

16、锚(Bi)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VA族,其价态为+3时较稳定,钿酸钠(NaBiCh)溶液呈无色。现取一定量的硫酸镐

(MnSO。溶液,向其中依次滴加下列溶液,对应的现象如表所示:

加入溶液①适量锡酸钠溶液②过量双氧水③适量KI-淀粉溶涌

溶液紫红色消失,产生气

实验现象溶液呈紫红色溶液缓慢变成蓝色

在上述实验条件下,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BiCh-的氧化性强于MnOj

B.H2O2被高铸酸根离子还原成O2

C.H2O2具有氧化性,能把KI氧化成12

D.在KI-淀粉溶液中滴加锡酸钠溶液,溶液一定变蓝色

1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或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证明钠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但大于煤油的密度

B.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C.利用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制备氧气,且随开随用、随关随停

D.证明氯气具有漂白性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粗铜电解精炼时,粗铜、纯铜依次分别作阴极、阳极

B.5.6gFe在足量CL中充分燃烧,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2X6.02X104

c(NH,.H2O)

C.室温下,稀释0.1mol/LNH£1溶液,溶液中一/、口+\增大

C(NH4)

cCO-

溶液中一~7T

D.向BaC03,BaSO,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BaCl2,减小

cSO-

19、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2t2

A.澄清石灰水与过量苏打溶液混合:Ca+2OH+2HCO3=CaCO3I+C03+2H20

2

B.少量sa通入饱和的漂白粉溶液中:cio>so2+H2o=so4+2ir+cr

C.向热的稀硫酸中加入铜粉并鼓入空气:2Cu+4H*他岂2CU2++2HZO

D.向酸性高镒酸钾溶液中滴加少量双氧水:7H2O2+2M11OJ+6H+=2Mn2++60zt+10H20

20、如图是金属镁和卤素单质(X》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Mg(s)>X;(g)

O-364Mgl;(s)

8

.-524MqBr;(s)

3

Wy641MgCh(S)

-1200.⑸

熊旃一

A.由MgCL制取Mg是放热过程

B.热稳定性:Mgl2>MgBr2>MgCl2>MgF2

C.常温下氧化性:F2<C12<BF2<I2

D.由图可知此温度下MgBr2(s)与CL(g)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MgBr2(s)+C12(g)===MgC12(s)+Br2(g)AW=-117

kJ,mol-1

21、互为同系物的物质不具有

A.相同的相对分子质量B.相同的通式

C.相似的化学性质D.相似的结构

22、关于C9H12的某种异构体小<,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一氯代物有5种

B.分子中所有碳原子都在同一平面

C.能发生加成、氧化、取代反应

D.Imol该物质最多能和3m0IH2发生反应

二、非选择题(共84分)

23、(14分)两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合成中间体F和Y可用甲苯为主要原料采用以下路线制得:

已知:

@2CH3CHONaOH>CH3cH(OH)CH2CHOCH3CH=CHCH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的结构简式=

(2)B-C的化学方程式是o

(3)C-D的反应类型为»

(4)ImolF最多可以和molNaOH反应。

(5)在合成F的过程中,设计B-C步骤的目的是.

(6)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3种A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①苯环上只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②能发生银镜反应

(7)以X和乙醇为原料通过3步可合成Y,请设计合成路线(无机试剂及溶剂任选)。

24、(12分)已知:醛基和双氧水可发生如下反应:

CHO

R

为了合成一类新药,选择了下列合成路线:

.COOHC1,COOCH3CH2OH

KMnOJH;->XX,LiAlH4»

COOH8OCH3CH2OH

Bc

,C2H,

o

?H

I

Cl丫、^CH、oC2H5OHcl

人4CH,8

I

oOH

GH5

F

回答下列问题:

(DC中官能团的名称是,

(2)E生成F的反应类型是

(3)E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

(5)与B互为同分异构体属于芳香二元竣酸,且核磁共振氢谱为两组峰(峰面积比为1:1)的有机物有种。

(6)设计主要以甲醇和苯甲醇为原料制备5rv_/的合成路线

।।

CH,CH3

25、(12分)某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研究亚铁盐与H2O2溶液的反应。

实验I:

试剂:酸化的0.5mol-LTFeSO4溶液(pH=0.2),5%出。2溶液(pH=5)

操作现象

溶液立即变为棕黄色,稍后,产生气泡。测得反应后溶液

取2mL上述FeSO4溶液于试管中,加入5滴5%H2O2

溶液pH=0.9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

(1)上述实验中溶液与FeSC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一。

⑵产生气泡的原因是一。

⑶某同学认为,根据“溶液变红”不能说明FeSCh与H2O2发生了反应,又补充了实验II证实了该反应发生。实验II的

方案和现象是一。

实验III:

试剂:未酸化的0.5mol・L」FeS()4溶液(pH=3),5%出。2溶液(pH=5)

操作现象

溶液立即变为棕黄色,产生大量气泡,

取2mL5%氏。2溶液于试管中,加入5

并放热,反应混合物颜色加深且有浑浊。

滴上述FeSCh溶液

测得反应后溶液pH=1.4

(4)将上述混合物分离,得到棕黄色沉淀和红褐色胶体。取部分棕黄色沉淀洗净,加4moi盐酸,沉淀溶解得到黄色

溶液。初步判断该沉淀中含有FezCh,经检验还含有SO42。

①检验棕黄色沉淀中SO4?-的方法是.

②结合方程式解释实验III中溶液pH降低的原因_____。

实验IV:

用FeCL溶液替代FeSO』溶液,其余操作与实验HI相同,除了产生与HI相同的现象外,还生成刺激性气味气体,该

气体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但不褪色。

(5)将反应得到的混合物过滤,得到黄色沉淀。将黄色沉淀洗净,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经检验沉淀中n(Fe):n(Cl)=l:

1,写出生成黄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⑹由以上实验可知,亚铁盐与H2O2反应的现象与(至少写两点)有关。

26、(10分)18世纪70年代,瑞典化学家舍勒首先发现并制得了氯气(C12)。氯气是一种黄绿色、密度比空气大且有

毒的气体,它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HC1O)。氯气也能与碱溶液发生化学反应。在实验室中,通常用

二氧化镒固体与浓盐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制取氯气。现提供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试回答下列问题:

NaOHN»OH

溶液'溶液

GH

ABCDE

(D实验室中制取氯气应采用的发生装置是,收集并吸收氯气应选用的装置为o(均填序号)

(2)上述装置的烧杯中盛有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用于吸收多余的氯气,防止氯气污染空气,试写出氯气和氢氧化钠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O

(3)自来水厂经常用氯气做消毒剂。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某些假冒“纯净水”是用自来水灌装的,请你利用所学的化学知

识加以鉴别,并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4)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它可以将某些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某同学用滴管将饱和氯水(氯气的水溶液)逐滴滴入含

有酚配试液的NaOH溶液中,当滴到最后一滴时,红色突然褪去。红色褪去的原因可能有两种情况(用简要的文字说

明):①;②。

(5)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确定(4)中红色褪去的原因是①还是②?o

27、(12分)氮化铝(A1N)是一种新型无机材料,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生产领域。某化学研究小组利用AL(h+3C+

N2高温2A1N+3co制取氮化铝,设计如图实验装置:

(1)实验中用饱和NaNCh与NH4C1溶液制取氮气的化学方程式为一»

(2)装置中分液漏斗与蒸馆烧瓶之间的导管A的作用是_(填写序号)。

a.防止NaNCh饱和溶液蒸发

b.保证实验装置不漏气

c.使NaNCh饱和溶液容易滴下

(3)按图连接好实验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在干燥管D末端连接一导管,将导管插入烧杯中的液面下,

(4)化学研究小组的装置存在严重问题,请说明改进的办法:

(5)反应结束后,某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来测定氮化铝样品的质量分数(实验中导管体积忽略不计)。已知:氮化

铝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NaAKh和氨气。

①广口瓶中的试剂X最好选用_(填写序号)。

a.汽油b.酒精c.植物油d.CC14

②广口瓶中的液体没有装满(上方留有空间),则实验测得NM的体积将一(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③若实验中称取氮化铝样品的质量为10.0g,测得氨气的体积为3.36L(标准状况),则样品中A1N的质量分数为

28、(14分)燃烧黄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所得的矿渣中含FezCh、SiCh、AI2O3、MgO等.用该矿渣可制备铁红(Fe2(h).完

成下列填空:

(1)煨烧黄铁矿的化学方程式—,反应过程中被氧化的元素—.

(2)矿渣中属于两性氧化物的是一,写出Fe2(h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一.

(3)Al(OH)的碱性比Mg(OH)2的碱性—(选填“强”或“弱”);铝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一.

⑷SiCh的熔点—FezCh的熔点(填“大于”或“小于”),原因是

(5)已知矿渣质量为wkg,若铁红制备过程中,铁元素损耗25%,最终得到铁红的质量为mkg,则原来矿渣中铁元

素质量分数为(用表达式表示).

29、(10分)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位化学家,以表彰其对研究开发锂离子电池作出的卓越贡献。LiFePO」、聚

乙二醇、LiPF6、LiAsFd和LiCl等可作锂离子聚合物电池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Fe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

(2)Li、F、P、As四种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一。

(3)乙二醇(HOCH2cH2OH)的相对分子质量与丙醇(CH3cH2cH2OH)相近,但沸点高出10()℃,原因是一。

(4)电池工作时,Li+沿聚乙二醇分子中的碳氧链迁移的过程如图甲所示(图中阴离子未画出)。电解质LiPF6或LiAsF6

的阴离子结构如图乙所示(X=P、As)。

①聚乙二醇分子中,碳、氧的杂化类型分别是_、_。

②从化学键角度看,Li+迁移过程发生—(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③PF6中P的配位数为一。

④相同条件,Li+在一(填“LiPF6”或“LiAsF6”)中迁移较快,原因是一o

(5)以晶胞参数为单位长度建立的坐标系可以表示晶胞中各原子的位置,称作原子分数坐标。LiCISHzO属正交晶系

(长方体形)。晶胞参数为0.72nm、l.Onm、0.56nm。如图为沿x轴投影的品胞中所有Cl原子的分布图和原子分数坐

标。据此推断该晶胞中C1原子的数目为LiQBHzO的摩尔质量为Mg•mol”,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

3

LiCl-3H2O晶体的密度为—g•cm-(列出计算表达式)。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

1、C

【解析】

A选项,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可以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故A错误;

B选项,NO2不是酸性氧化物,故B错误;

C选项,漂白粉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的混合物,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铝热剂是金属铝和金属性比铝弱的金属氧

化物的混合物,故C正确;

D选项,CH3COOH是共价化合物,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点睛】

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碱性氧化

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2、B

【解析】

A.制备乙酸乙酯需要在浓硫酸加热的条件下进行,实验器材中还缺少用于加热的酒精灯,不能完成该实验,A选项

错误;

B.用CCL萃取溪水中的Bn,需要用到的仪器有分液漏斗、烧杯、铁架台,B选项正确;

C.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溶液时,计算出所需要的NaCl的质量后,用托盘天平称取,然后在烧杯中加水溶

解,并用玻璃棒搅拌,待溶液冷却后用玻璃棒引流转移至容量瓶,经过两三次洗涤后,再用胶头滴管进行定容,实验

器材缺少胶头滴管,不能完成该实验,C选项错误;

D.从食盐水中得到NaCl晶体用蒸发结晶的方法,需要的器材有带铁圈的铁架台、酒精灯、用埸钳、蒸发皿、玻璃棒,

不需要用烟和泥三角,D选项错误;

答案选B。

3、B

【解析】

A.X的结构简式为O,分子结构中含有两个碳碳双键,均为平面结构,结构中的非双键碳原子相当于乙烯基中的

氢原子,则所有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故A正确;

XV^COOCH,

B.Y的结构简式为[及,其分子式为CIOHMOZ,故B错误;

C.由Y生成Z的反应为碳碳双键与氢气的加成,则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故C正确;

D.Z的等效氢原子有9种,则一氯代物有9种(不含立体异构),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4、C

【解析】

A.Na2cCh的俗称为纯碱、苏打,故A正确;

B.生石膏即天然二水石膏,化学式为CaSO”2H2O,故B正确;

C.}玉结构中主碳链有5个碳,其名称为3,3-二乙基戊烷,故C错误;

D.硬脂酸,即十八烷酸,分子式为Ci8H36(h,亦可表示为Ci7H35coOH,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C。

5、D

【解析】

A.阴极室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发生的反应为2H++2e=H2f,阳极反应为4OH--4e=02t+2H2O,转移相同物质

的量的电子,生成氢气的体积是生成氧气体积的两倍,故A正确;

B.阴极生成氢氧化钠,钠离子向左穿过M进入阴极室,所以M为阳离子交换膜,N为阴离子交换膜,故B正确;

C.若去掉双极膜(BP),氯离子进入阳极室阳放电生成氯气,故C正确;

D.阴极室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发生的反应为2H++2e=H2t,氢离子被消耗,酸性减弱,故D错误;

题目要求选错误选项,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电解原理,注意审题,不再是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反应,由于双极膜(BP)是阴、阳复合膜的存在,使电解反应

变成了电解水,是易错点。阴极是物质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溶液中的阳离子向阴极移动,阴离子向阳极移动。

6、C

【解析】

A.乙烯含有碳碳双键,可被酸性高镒酸钾氧化,因此用浸泡过高铳酸钾溶液的硅土吸收水果释放的乙烯,可达到水

果保鲜的目的,故A正确;

B.实验表明,老鼠能在含饱和多氟碳化物的溶液内部获得氧气,像鱼儿一样在水中游动,把狗身上的70%的血液,

换成由25%的多氟碳化物和75%的水混合成的乳液后仍可存活,科学家预测多氟碳化物可能成为血液的替代品,故B

正确;

C.煤的气化是将固体煤中有机质转变为含有CO、出、CH4等可燃性气体的过程;煤的液化指固体煤经化学加工转化

成液体燃料和化工原料的过程;两者都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

D.因铅能使人体中毒,禁止使用四乙基铅作汽油防爆剂可以减少铅污染,故D正确;

答案选C。

7、B

【解析】

A.多孔电极可增大电极与电解质溶液接触面积,降低能量损失,故A正确;

B.该过程苯被还原为环己烷,CH键没有断裂,形成新的C-H键,故B错误;

C.储氢是将苯转化为环己烷,电极反应式为C此+6e361r===(温⑵故C正确;

D.根据图示,苯加氢发生还原反应生成环己烷,装置中左侧电极为阳极,根据放电顺序,左侧电极反应式为

+

2H2O-4e=O2t+4H,生成1.6mol()2失去的电子量为6.4mol,根据阴阳得失电子守恒,阴极得到电子总数为6.4mol,

t

若0=75%,则生成苯消耗的电子数为6.4molX75%=4.8mol,苯发生的反应C6Hs+Se*6H===(:M2,参加反应的苯的物

质的量为4.8mol/6=0.8mol,故D正确;

故选B。

8、C

【解析】

A.“吸入"CO2时,活泼金属钠是负极,不是正极,故A错误;

B.“呼出”CO2时,是电解池,多壁碳纳米管电极是阳极,钠离子向阴极钠箔移动,而不是向多壁碳纳米管移动,故B

错误;

C.“吸入"CO2时是原电池装置,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正极反应式为:4Na++3co2+4e-=2Na2cO3+C,故C正确;

D.标准状况下,每“呼出”22.4LCO2,物质的是量为Imol,结合阳极电极反应式2Na2cCh+C4e-=4Na++3cO2t,

所以每“呼出”22.4LCO2,转移电子数为1.3mol,故D错误;

故选C。

9、C

【解析】

A.分散剂和分散质都存在3种状态:固体、液体和气体,每一种状态的分散剂能够与3种不同状态的分散质组成3种

分散系,共可组成3x3=9种分散系,A正确;

B.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还含有乙烷、丙烷、丁烷等,水煤气是CO、H2的混合气,裂解气是乙烯、丙烯等的混合

气,高炉煤气是CO、CO2等的混合气,B正确;

C.HCOOH是电解质,C错误;

D.塑料老化是塑料被氧化造成,橡胶的硫化是天然橡胶与硫发生反应生产硫化橡胶、石油的裂化是将长链爆断裂为短

链烧、铁铝的钝化是在铁铝表面形成钝化膜、油脂的硬化是油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均属化学变化,D正确。

故选C。

10、A

【解析】

A.仪器的名称是烧杯,故A正确;B.仪器的名称是分液漏斗,故B错误;C.仪器

的名称是容量瓶,故C错误;D.仪器的名称是烧瓶,故D错误;答案为A。

【解析】

A.a电极反应是2c2O5*-4e-=4CO2+O2,发生氧化反应,是电解池的阳极,则b为正极,故A正确;B.①捕获CCh

时生成的C2O5”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仍为+4价,②捕获CO2时生成CCV•时碳元素的化合价仍为+4价,碳元素的化合价

均未发生变化,故B错误;C.由电解装置示意图可知a电极反应是2c2O5-4e-=4CO2+O2,故C正确;D.由电解装

置示意图可知a电极生成02,d电极生成C,电解池总反应式为CO2=C+O2,故D正确;故答案为B。

12、B

【解析】

X、Y、Z、W、R、T属于周期表的前20号元素,其中X、Y、Z为金属元素。R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则R

含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含有6个电子,为O元素;Y、Z、R、T位于同周期,都位于第二周期,T无正价,则T为

F元素;Z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等,且位于第二周期,则Z为Be元素,X、Z位于同族,则X为Mg或

Ca元素;Y为第二周期的金属元素,则Y为Li;X与R(O)原子序数之和是W的2倍,X为Mg时,W的原子序

数为(12+8)/2=10,为Ne元素,为稀有气体,不满足条件;X为Ca时,W的原子序数为(20+8)/2=14,则W为Si元素,

据此解答。

【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X为Ca,Y为Li,Z为Be,W为Si,R为O,T为F元素。

A.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电子层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则简单离子半径:R>T>Y>Z,故A

正确;

B.XR2、WR2分别为CaCh、SiCh,CaCh中O元素化合价为-1,Si(h中O元素化合价为-2,两种化合物中O的化合

价不相同,故B错误;

C.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减弱,则金属性Ca>Be,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X>Z,故C正确;

D.非金属性F>O>Si,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WVRVT,故D正确。

13、D

【解析】

A.HSO3•在电极I上转化为S2O4与过程中S的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则电极I为阴极,电极反应为:

2Hseh-+2e-+2lF=S2O4”+2H2O,故A错误;

B.电极I为阴极,则电极H为阳极,电解池中阳离子向阴极移动,所以电解池中H+通过质子膜向电极I处移动,故B

错误;

C.电极II为阳极,H2O在电极II上被转化为02,发生电极反应:2H2O-4e=O2T+4H+,NO转化为N2,每处理1mol

NO,贝!)转移电子数为lmolx2=2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则产生C>2的物质的量为2moix1=0.5mol,同时有2moiH+

4

从右侧迁移到左侧,所以电解池右侧质量减少为0.5molx32g/mol+2molxlg/mol=18g,故C错误;

D.吸收塔中通入NO和S2(V-离子反应,生成N2和HSO”所以反应方程式为:2NO+2S2O?+2H2O=N2+4HSO3,

故D正确,

故选:D。

14、B

【解析】

A.实验I中,将SO2通入AgN(h溶液(pH=5)中得到无色溶液a,该溶液中可能含有亚硫酸,亚硫酸为中强酸,所以

测定无色溶液a的pH无法判断二氧化硫是否被氧化,故A错误;

B.实验II中,取白色沉淀B,加入3moi/LHNO3,产生的无色气体遇空气变成红棕色,说明硝酸被还原为NO,证明

该沉淀B中含有还原性的物质存在,故B正确;

C.实验HI中,检验硫酸根离子应先加入盐酸酸化,目的是排除A/等,以免干扰硫酸根的检验,直接向溶液a中加入

BaCh,产生的沉淀可能为氯化银,不一定是硫酸根离子,故C错误;

D.由于实验I、II、ID不能证明产物中含有硫酸根,因此不能确定产物中含有Ag2s04生成,故D错误;

答案选B。

15、B

【解析】

向体积均为50.0mL的由Ct与Br组成的混合溶液和由与1-组成的混合溶液中滴加0.10mol・L”的AgNCh溶液,根

据溶度积数据,cr与r组成的混合溶液中r先沉淀,cr与组成的混合溶液中Br-先沉淀,由图象可知当加入25mLAgNCh

溶液时r和Br-分别反应完,当加入65mLAgNO3溶液时C1-反应完,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A、由于&p(AgBr)>&p(AgI),因此当开始沉淀时,浓度应该更小,纵坐标值应该更大,故X-表示口故A错误;

B、由图象可知,当滴定Ct与r组成的混合溶液时,当加入25mLAgNO3溶液时r反应完,

n(I)=0.025Lx0.10mol-L-i=0.0025mol;当加入65mLAgNCh溶液时反应完,即反应完消耗了40mLAgNCh溶

液,n(Cl)=0.04Lx0.1OmobL^O.OfMmol,混合溶液中n(C1):n(I)=0.004mol:0.0025mol=8:5,故B正确;

C、由溶度积可知,滴定过程中首先沉淀的是AgL故C错误;

D、由图象可知,当滴入AgNCh溶液25mL时,与Bi-组成的混合溶液中c(Ag+)<7xlO-7moi.L“,故D错误。

答案选B。

16、A

【解析】

A.向无色硫酸锌(MnSCU)溶液中加入适量无色秘酸钠(NaBKh)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变为紫红色,说明反应产生了

MnO4,Mn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为MnOj,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

的氧化性,可知Bi(h-的氧化性强于MnOj,A正确;

B.向该紫色溶液中加入过量H2O2,溶液的红色消失,产生气泡,说明产生了02,氧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

氧化,则H2O2被高镒酸根离子氧化成02,B错误;

C.向溶液中加入适量KI-淀粉溶液,溶液缓慢变为蓝色,可能是H2O2将KI氧化为12,也可能是Mi?+作催化剂使H2O2

分解产生的02将KI氧化为12,L遇淀粉溶液变为蓝色,C错误;

D.锡酸钠具有强的氧化性,可以将KI氧化为L,L遇淀粉溶液变为蓝色,也可以将KI氧化为KIO3,因此溶液不一

定变为蓝色,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17、A

【解析】

A、钠在水和煤油的界面反复上下移动,可以证明p(煤油)<p(钠)<p(水),A项正确;

B、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得到氢氧化铁沉淀,B项错误;

C、过氧化钠是粉末状物质,不能做到随开随用、随关随停,C项错误;

D、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利用D装置只能证明氯水具有漂白性,而不能说明氯水中的某种成分具有漂白

性,D项错误;

故答案为:Ao

【点睛】

Fe(OH)3胶体的制备:用烧杯取少量蒸储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适量的饱和FeCb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

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得Fe(OH)3胶体;注意在制备过程中,不能搅拌、不能加热时间过长。

18、C

【解析】

A.电解精炼铜,粗铜作阳极,纯铜作阴极,含铜离子的电解质溶液,A错误;

B.5.6gFe物质的量为0.ImoL足量CL中完全燃烧生成氯化铁,转移电子数为0.3NA,B错误;

C(NH,.H2O)

C.氯化铁溶液中铁根离子水解溶液显酸性,加水稀释促进镀根的水解,溶液中一增大,故c正确;

c(NHj

c(CO^)K(BaCOj

D.BaCCh、BaSCh的饱和溶液中存在化学平衡BaC(h(s)+SO42WBaSCh(sHCChRaq),-而、j=K"(BaSO),

溶度积常数随温度变化,温度不变,比值不变,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o

19、C

【解析】

2+2

A.苏打为碳酸钠,则澄清石灰水与过量苏打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CaCO3i,故A错误;

B.次氯酸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能将Sth氧化成SO4%CaSO4微溶于水,则少量通入饱和的漂白粉溶液中,反应

2++

的离子方程式为Ca+ClO-+SO2+H2O=CaSO4l+2H+Cr,故B错误;

C.向热的稀硫酸中加入铜粉并鼓入空气,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离子方程式为2CU+4H++O222012++2氏0,故C正

确;

D.向酸性高镒酸钾溶液中滴加少量双氧水,离子方程式为5H2Ch+2MnO4-+6H+=2Mn2++5O2f+8H20,故D错误,答

案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明确反应实质是解题关键,注意反应物用量对反应的影响,题目难度中等。解题时

容易把苏打误认为碳酸氢钠,为易错点。

20、D

【解析】

A、依据图象分析判断,Mg与CL的能量高于MgCL,依据能量守恒判断,所以由MgCL制取Mg是吸热反应,A错

误;

B、物质的能量越低越稳定,根据图像数据分析,化合物的热稳定性顺序为:Mgl2<MgBr2<MgCl2<MgF2,B错误;

C、氧化性:F2>C12>Br2>l2,C错误;

D、依据图象Mg(s)+C12(1)=MgCl2(s)AH=-641k.J/mol,Mg(s)+Br2(1)=MgBr2(s)△H=-524k.J/mol,将第

一个方程式减去第二方程式得MgBn(s)+CI2(g)=MgCh(s)+Br2(g)△H=-117KJ/moLD正确;

答案选D。

21、A

【解析】

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有机物互为同系物.

A、由于同系物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故相对分子质量不同,选项A选;

B、由于同系物的结构相似,即属于同一类物质,故通式相同,选项B不选;

C、由于同系物的结构相似,即属于同一类物质,故化学性质相似,选项C不选;

D、互为同系物的物质的结构必须相似,选项D不选。

答案选A。

22、B

【解析】

A.苯环上有3种氢,侧链上有2种氢,其一氯代物有5种,故A正确;

B.次甲基中碳原子连接的原子或基团形成四面体结构,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都在同一平面,故B错误;

C.含有苯环,可以发生加成反应与取代反应,可以燃烧,侧链可以被酸性高镒酸钾溶液氧化,故C正确;

D.苯环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1mol该物质最多能和3m01出发生反应,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

一氯代物的种类即判断分子内的等效氢数目,一般同一个甲基上的氢等效、同一个碳上连接点甲基上的氢等效、对称

结构的氢等效。

二、非选择题(共84分)

氨基易被氧

CH3CHOQ<HOQ-^II-CIU-CHO—Q-CH=CH-CHO

\aOI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