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工志 新华出版社出版_第1页
临工志 新华出版社出版_第2页
临工志 新华出版社出版_第3页
临工志 新华出版社出版_第4页
临工志 新华出版社出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阅读全文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临工志》编纂委员会

主任:王志中

副主任:于孟生文德刚

委员:(按姓氏笔画为序)

马兴庆支开印王者森王晓辉史生勇迟峰

宋晓颖陈为涛周维升林跃村姚金军高树建

主编:文德刚

学术主编:刘香

副主编:周维升

执行副主编:崔元乐

特约编纂:王纪明蒋心海

编辑人员:孙兆金李强吴安德王春雷徐志涛张罡

王鹏张洪生张成伟韩永龙于祥勇赵鹏

刘淑强房立友于鹏郝国强郭少华付正洲

万华密树强刘振国顾军权刘厚兴于遵涛

赵青慕乾波文勇峰周明波张成房肖臻

李运会刘洋刘伟鹏王文青冯阿琦王安徽

林青王世才武兴成李娟时荣誉王福义

邵丽梅董淑豪范芳娟李聪臧波李鹤

刘国鹏密淑琛顾荣宝孙昌明郑如霞武广安

庄磊赵俊杰

谨以本志献给

为临工创建和发展作出贡献的人们

今年是临工集团创建五十周年。抚今追昔,令所有临工人感慨万千:创业的艰辛

与快乐,奋斗的坎坷与梦想,改革的探索与激情,发展的豪迈与辉煌。

五十年时光飞逝,五十年岁月如歌。悠悠沂河,孕育了临工的发展壮大;巍巍蒙

山,见证了临工的跨越崛起。五十年的脚步,踏踏实实,留下了一条撼人心魄、催人

奋进的闪光足迹;五十年的搏击,栉风沐雨,凝聚了一部厚重博大、自强不息的奋斗

历史。临工的发展历史,承载着临工人奋发图强的梦想,展现着临工人敢为人先的胆

魄,凝聚着临工人团结奋斗的力量,渗透着临工人拼搏进取的激情。

1972年,173名第一代建设者,在沂河岸边的荒沙滩上开始了充满坎坷和传奇色

彩的创业征程。建厂之初,企业生产设备十分简陋、生产条件十分艰苦,临工人自力

更生,艰苦奋斗,从生产单臂液压刨床起步,到研制空气锤、气动装运机等产品,填

补了临沂装备制造业的空白。1976年,试制Z450装载机,迈出了向工程机械领域进军

的步伐,在临工集团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作为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在

创业热情与沂蒙精神的交织辉映中,积淀了临工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主人翁精神。

伴随着历史的变迁,一代代临工人背负着远大的理想和志向,凭着勤奋敬业的精

神和坚如磐石的意志,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一步一个脚印,执着与坚韧,责任与奉

献,创造与收获,一路前行,抒写了临工改革发展的华美篇章!

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临工开始承包经营,在没有成熟模式和

可资借鉴经验的情况下,建章立制,探索发展,企业管理从传统粗放的管理模式逐步

向科学管理转变,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从而掀开了临工发展史上新的一页。

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工程机械行业步入了快速成长期。临工抢抓机遇,加快

发展,通过“三改一加强”,转变企业经营机制,提高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企业活力

大大增强。尤其是股份制改造,成立临工股份,标志着临工迈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从1994到2004这十年间,临工在经营管理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晋升为国家

大型(一)级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主导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

2005年,公司整体搬迁到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生产面积由原来的12.5万平方米

扩大到65万平方米,产能由搬迁前的5000台扩大到20000台,工艺装备水平和管理水

平得到了大幅提升,为临工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公司认真落实“转方式,调

结构,提素质,促发展”的各项措施,加快产品研发,加快产能提升,加强基础管理,

强化市场营销,经营业绩突飞猛进,当年实现产销过万台。2006年,公司与沃尔沃实

施战略合作,国际化进程全面提速。

2012年,临工确立了“效率至上,科技领先”的核心发展理念。改制成立新临工

集团——临沂临工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标志着企业迈上了集团化运营、高质量发展的

新阶段。山东临工大型挖掘机生产基地建成投产,济南重机第一台矿车下线,装载机

产品实现国内销量第一、出口量第一。

2015年,公司实施战略调整,提出了“产品集群化、技术现代化、管理高效化、

市场国际化”的新发展战略,创新开展“一全二创三结合”活动,全面推进卓越绩效

模式。2016年至2019年,先后荣获“全国质量奖”“亚洲质量卓越奖”“欧洲质量奖”。

目前,临工集团主导产品涵盖铲运机械、挖掘机械、道路机械、矿山机械、高空

作业机械、工业智能装备六大系列主机产品以及核心零部件,总资产达到350亿元,

年销售收入407亿元,成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排头兵企业。

临工发展的每一个台阶、每一步跨越,都离不开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离不开

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更离不开全体临工人持之以恒的奉献和拼搏。谨向多年来关心

支持临工发展的各级领导和各界朋友,向同舟共济、团结奋斗的广大员工表示衷心的

感谢!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为了从历史的维度梳理临工五十年的发展脉络,总结临

工持续发展的历史经验,挖掘临工积淀的企业文化,展现临工取得的辉煌成就,启迪

未来发展的战略思考,2021年4月,公司正式启动了新版《临工志》编纂项目。在编

纂过程中,各级领导给予了关心和指导,临沂大学文学院的专家、教授付出了艰辛的

劳动,临工离退休老领导、老职工给予了很多支持,编纂人员认真审稿、校稿,确保

史料充实与准确。在《临工志》即将付梓之际,谨向他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回顾过去,我们无怨无悔,倍感欣慰与自豪;

展望未来,我们信心满怀,充满激情与梦想。

走名牌之路,建百年临工。临工前进的征途在延续,临工发展的责任在传承。有

一代代临工人的团结拼搏、激情创造,临工集团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临工集团的

未来一定会更加辉煌!

二○二二年九月

凡例

一、《临工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

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科学、系统、全面、实事求是地记述临工集团的发展

历史和现状。

二、本志采用公元纪年,时间上限为临沂机械厂成立时的1972年,下限至2021

年12月。集团的历史沿革酌情上溯;重要事项适当后延。

三、本志的内容按照类别编排,设章、节、目横排门类;然后依据时间顺序纵述

史实。力求横不缺项,纵不断线。大事记采用编年体,借鉴记事本末体,记述临工集

团的大事、要事、特事,以展现临工集团的历史脉络及发展变化。章、节、目采用横

排纵写的方式,具体记述临工集团50年的发展历程、发展成就。

四、本志体裁为志书体,述、记、志、传、录等诸体并用,并辅以图、表,以志

为主。除概述外,重在记述,述而不论。

五、本志资料的选录以档案资料、历史文献为主,以调查走访和知情人口述等为

辅。经过整理的入志资料不再注明出处。

六、本志所载人物遵循生不立传的原则。集团重要人物采用以事记人的方式记述

或以简介的方式介绍。

七、本志计量单位采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八、本志数字书写,按照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GB/15835-2011)的要

求执行。

九、对不便记入志书正文,但有重要存史参考价值的资料(如重要文件等),收

入附录作为正文的补充和佐证。

临工记忆

LINGONGJIYI

●建厂初期厂区一角。

●1979年10月,ZL40装载机国家级整机鉴定测试人员合影(前排左一尚志强、左

二张玉廷、左五刘相义)。

●1983年3月,临沂矿山机器厂更名为临沂工程机械厂。

●1985年4月,临沂地区机械工业公司领导到临工调研,与厂领导合影。

●1987年7月,厂长王志中(右一)代表临沂工程机械厂与地区行署签订第一轮“承

包经营”合同后,与副厂长张玉廷(左二)、副厂长密福昌(右二)、总工程师张

溢声(左一)在厂区合影。

●1988年工厂大门。

●1989年10月,国家机电部工程农机司司长杨红旗到临工调研,厂长王志中、副

厂长张玉廷陪同。

●1994年3月,山东临沂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第一届董事会成员:左起

张溢声、张玉廷、王志中、王成吉、密福昌、胡延东。

●1998年6月8日,山东临沂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举行股票

上市新闻发布会。

●2002年5月9日,“大干三四五产销过千台”劳动竞赛目标提前完成,参加庆

祝仪式的公司领导合影。

●2003年12月15日,临沂市副市长仇景阳(左二)参加临工工业园动工仪式。

●2005年11月19日,公司隆重举行临工工业园落成暨年产销量过万台庆典仪式。

●2011年2月20日,公司在临工工业园东区举行大型挖掘机项目奠基仪式。

●2011年11月18日,公司隆重召开销售收入过百亿庆祝大会,时任临沂市委书记、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少军向山东临工颁发集体二等功奖牌。

●2012年3月8日,临工集团临沃重机第一台矿用车LG750在济南工厂下线。

●2012年7月23日,临沂临工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新临工集团)成立。临沂市人

大常委会副主任、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徐福田,临工集团董事长王志中

为新临工集团揭牌。

●2013年4月26日,郭明义爱心团队山东临工分队成立,公司总裁于孟生出席在

北京举行的成立仪式。

●2016年11月10日,董事长王志中出席第十六届全国追求卓越大会,并领取“全

国质量奖”证书。

●2019年10月24日,山东临工总经理文德刚出席在芬兰赫尔辛基举行的欧洲质

量奖颁奖大会,并代表公司领取“欧洲质量奖”证书。

●2021年1月30日,临工集团召开第九次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党委会。

●2021年10月16日,临工重机矿山挖掘机上市暨矿车全球销量第一发布会在济

南隆重举行。

●2022年3月29日,山东省委书记李干杰到临工集团调研,董事长王志中汇报企

业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情况。

目录

目录

序四、内设机构⋯⋯⋯⋯⋯⋯⋯⋯⋯⋯⋯⋯81

凡例第三节集团其他核心企业⋯⋯⋯⋯⋯⋯⋯⋯91

临工记忆一、临沂临工智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91

概述⋯⋯⋯⋯⋯⋯⋯⋯⋯⋯⋯⋯⋯⋯⋯⋯⋯⋯1二、临沂临工集团成套设备租赁有限公司⋯93

大事记⋯⋯⋯⋯⋯⋯⋯⋯⋯⋯⋯⋯⋯⋯⋯⋯⋯11三、辰泰融资租赁(山东)有限公司⋯⋯95

四、临沂临工职业培训学校⋯⋯⋯⋯⋯⋯95

第一章组织体制五、山东梅多克葡萄酒有限公司⋯⋯⋯⋯96

第一节企业沿革⋯⋯⋯⋯⋯⋯⋯⋯⋯⋯⋯⋯41第三章生产制造

一、企业初创阶段(1972~1993)⋯⋯⋯41

二、松散型集团阶段(1993~1996)⋯⋯41第一节采购管理⋯⋯⋯⋯⋯⋯⋯⋯⋯⋯⋯⋯99

三、集团规范改制阶段(1996~2012)⋯42一、物资采购⋯⋯⋯⋯⋯⋯⋯⋯⋯⋯⋯⋯99

四、新临工集团阶段(2012~)⋯⋯⋯⋯42二、供应商管理⋯⋯⋯⋯⋯⋯⋯⋯⋯⋯102

第二节管理机构⋯⋯⋯⋯⋯⋯⋯⋯⋯⋯⋯⋯42第二节生产管理⋯⋯⋯⋯⋯⋯⋯⋯⋯⋯⋯105

第三节下属企业⋯⋯⋯⋯⋯⋯⋯⋯⋯⋯⋯⋯43一、生产制度管理⋯⋯⋯⋯⋯⋯⋯⋯⋯105

一、下属企业沿革⋯⋯⋯⋯⋯⋯⋯⋯⋯⋯43二、生产计划管理⋯⋯⋯⋯⋯⋯⋯⋯⋯107

二、下属企业构成⋯⋯⋯⋯⋯⋯⋯⋯⋯⋯44三、生产现场管理⋯⋯⋯⋯⋯⋯⋯⋯⋯109

四、生产工艺管理⋯⋯⋯⋯⋯⋯⋯⋯⋯111

第二章核心企业五、物流管理⋯⋯⋯⋯⋯⋯⋯⋯⋯⋯⋯122

第三节精益生产⋯⋯⋯⋯⋯⋯⋯⋯⋯⋯⋯124

第一节山东临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47一、临工精益生产构成⋯⋯⋯⋯⋯⋯⋯124

一、公司概况⋯⋯⋯⋯⋯⋯⋯⋯⋯⋯⋯⋯47二、精益生产推进历程⋯⋯⋯⋯⋯⋯⋯125

二、公司沿革⋯⋯⋯⋯⋯⋯⋯⋯⋯⋯⋯⋯47第四节设备管理⋯⋯⋯⋯⋯⋯⋯⋯⋯⋯⋯129

三、领导机构⋯⋯⋯⋯⋯⋯⋯⋯⋯⋯⋯⋯50一、生产设备管理⋯⋯⋯⋯⋯⋯⋯⋯⋯129

四、内设机构⋯⋯⋯⋯⋯⋯⋯⋯⋯⋯⋯⋯51二、动力能源供应⋯⋯⋯⋯⋯⋯⋯⋯⋯135

第二节临工集团济南重机有限公司⋯⋯⋯⋯80三、变配电供电系统⋯⋯⋯⋯⋯⋯⋯⋯137

一、公司概况⋯⋯⋯⋯⋯⋯⋯⋯⋯⋯⋯⋯80第五节技术改造⋯⋯⋯⋯⋯⋯⋯⋯⋯⋯⋯138

二、公司沿革⋯⋯⋯⋯⋯⋯⋯⋯⋯⋯⋯⋯81一、技改计划与规划⋯⋯⋯⋯⋯⋯⋯⋯139

三、领导机构⋯⋯⋯⋯⋯⋯⋯⋯⋯⋯⋯⋯81二、技改实施及成果⋯⋯⋯⋯⋯⋯⋯⋯142

·1·

临工志

LINGONGZHI

第六节安全生产⋯⋯⋯⋯⋯⋯⋯⋯⋯⋯⋯148

一、职业健康⋯⋯⋯⋯⋯⋯⋯⋯⋯⋯⋯148第五章市场营销

二、安全生产管理⋯⋯⋯⋯⋯⋯⋯⋯⋯149

三、消防管理⋯⋯⋯⋯⋯⋯⋯⋯⋯⋯⋯152第一节营销发展⋯⋯⋯⋯⋯⋯⋯⋯⋯⋯⋯183

四、环境保护⋯⋯⋯⋯⋯⋯⋯⋯⋯⋯⋯154一、营销沿革⋯⋯⋯⋯⋯⋯⋯⋯⋯⋯⋯183

二、营销制度⋯⋯⋯⋯⋯⋯⋯⋯⋯⋯⋯185

第四章产品系列三、团队建设⋯⋯⋯⋯⋯⋯⋯⋯⋯⋯⋯188

第二节国内营销⋯⋯⋯⋯⋯⋯⋯⋯⋯⋯⋯190

第一节早期产品⋯⋯⋯⋯⋯⋯⋯⋯⋯⋯⋯161一、营销战略⋯⋯⋯⋯⋯⋯⋯⋯⋯⋯⋯191

一、BY1010单臂液压刨床⋯⋯⋯⋯⋯⋯161二、营销方式⋯⋯⋯⋯⋯⋯⋯⋯⋯⋯⋯192

二、其他产品⋯⋯⋯⋯⋯⋯⋯⋯⋯⋯⋯161三、渠道建设⋯⋯⋯⋯⋯⋯⋯⋯⋯⋯⋯194

第二节铲运机械⋯⋯⋯⋯⋯⋯⋯⋯⋯⋯⋯162四、产品服务⋯⋯⋯⋯⋯⋯⋯⋯⋯⋯⋯196

第三节挖掘机械⋯⋯⋯⋯⋯⋯⋯⋯⋯⋯⋯166五、直营公司管理⋯⋯⋯⋯⋯⋯⋯⋯⋯199

一、挖掘机⋯⋯⋯⋯⋯⋯⋯⋯⋯⋯⋯⋯166第三节国际营销⋯⋯⋯⋯⋯⋯⋯⋯⋯⋯⋯201

二、挖掘装载机⋯⋯⋯⋯⋯⋯⋯⋯⋯⋯168一、国际营销发展⋯⋯⋯⋯⋯⋯⋯⋯⋯201

第四节道路机械⋯⋯⋯⋯⋯⋯⋯⋯⋯⋯⋯168二、国际营销布局⋯⋯⋯⋯⋯⋯⋯⋯⋯202

一、压路机⋯⋯⋯⋯⋯⋯⋯⋯⋯⋯⋯⋯168三、国际营销产品⋯⋯⋯⋯⋯⋯⋯⋯⋯205

二、平地机⋯⋯⋯⋯⋯⋯⋯⋯⋯⋯⋯⋯170四、国际营销服务⋯⋯⋯⋯⋯⋯⋯⋯⋯209

第五节矿山机械⋯⋯⋯⋯⋯⋯⋯⋯⋯⋯⋯171第四节后市场⋯⋯⋯⋯⋯⋯⋯⋯⋯⋯⋯⋯213

一、非公路宽体自卸车⋯⋯⋯⋯⋯⋯⋯171一、配件供应⋯⋯⋯⋯⋯⋯⋯⋯⋯⋯⋯213

二、新能源矿车⋯⋯⋯⋯⋯⋯⋯⋯⋯⋯172二、再制造⋯⋯⋯⋯⋯⋯⋯⋯⋯⋯⋯⋯216

第六节高空作业机械⋯⋯⋯⋯⋯⋯⋯⋯⋯173

一、剪叉式升降工作平台⋯⋯⋯⋯⋯⋯173第六章技术研发

二、臂架式升降工作平台⋯⋯⋯⋯⋯⋯174

第七节工业智能装备⋯⋯⋯⋯⋯⋯⋯⋯⋯175第一节科研机制⋯⋯⋯⋯⋯⋯⋯⋯⋯⋯⋯219

一、移动机器人⋯⋯⋯⋯⋯⋯⋯⋯⋯⋯175一、科研制度⋯⋯⋯⋯⋯⋯⋯⋯⋯⋯⋯219

二、无人叉车⋯⋯⋯⋯⋯⋯⋯⋯⋯⋯⋯176二、团队建设⋯⋯⋯⋯⋯⋯⋯⋯⋯⋯⋯220

三、智能仓储⋯⋯⋯⋯⋯⋯⋯⋯⋯⋯⋯176第二节产品研发⋯⋯⋯⋯⋯⋯⋯⋯⋯⋯⋯221

四、关节机器人⋯⋯⋯⋯⋯⋯⋯⋯⋯⋯177一、研发方式⋯⋯⋯⋯⋯⋯⋯⋯⋯⋯⋯221

五、工业信息化系统⋯⋯⋯⋯⋯⋯⋯⋯177二、研发平台⋯⋯⋯⋯⋯⋯⋯⋯⋯⋯⋯225

第八节核心零部件⋯⋯⋯⋯⋯⋯⋯⋯⋯⋯177三、研发成果⋯⋯⋯⋯⋯⋯⋯⋯⋯⋯⋯227

一、变速箱⋯⋯⋯⋯⋯⋯⋯⋯⋯⋯⋯⋯177第三节科技创新⋯⋯⋯⋯⋯⋯⋯⋯⋯⋯⋯233

二、驱动桥⋯⋯⋯⋯⋯⋯⋯⋯⋯⋯⋯⋯178一、全员创新⋯⋯⋯⋯⋯⋯⋯⋯⋯⋯⋯233

三、驾驶室⋯⋯⋯⋯⋯⋯⋯⋯⋯⋯⋯⋯179二、技术标准⋯⋯⋯⋯⋯⋯⋯⋯⋯⋯⋯233

四、主控阀⋯⋯⋯⋯⋯⋯⋯⋯⋯⋯⋯⋯179三、科技奖励⋯⋯⋯⋯⋯⋯⋯⋯⋯⋯⋯236

四、创新激励⋯⋯⋯⋯⋯⋯⋯⋯⋯⋯⋯236

·2·

目录

一、薪酬管理⋯⋯⋯⋯⋯⋯⋯⋯⋯⋯⋯278

第七章战略规划二、员工绩效⋯⋯⋯⋯⋯⋯⋯⋯⋯⋯⋯282

第四节离退休与社保⋯⋯⋯⋯⋯⋯⋯⋯⋯285

第一节战略调研⋯⋯⋯⋯⋯⋯⋯⋯⋯⋯⋯241一、离退休及内退管理⋯⋯⋯⋯⋯⋯⋯285

一、宏观调研⋯⋯⋯⋯⋯⋯⋯⋯⋯⋯⋯241二、社保、住房公积金管理⋯⋯⋯⋯⋯286

二、市场调研⋯⋯⋯⋯⋯⋯⋯⋯⋯⋯⋯243

第二节战略管理⋯⋯⋯⋯⋯⋯⋯⋯⋯⋯⋯246第十章质量管理

一、战略制定⋯⋯⋯⋯⋯⋯⋯⋯⋯⋯⋯246

二、战略执行与评估⋯⋯⋯⋯⋯⋯⋯⋯249第一节质量管理体系⋯⋯⋯⋯⋯⋯⋯⋯⋯291

第三节战略推进⋯⋯⋯⋯⋯⋯⋯⋯⋯⋯⋯252一、质量管理机制与战略⋯⋯⋯⋯⋯⋯291

一、项目管理⋯⋯⋯⋯⋯⋯⋯⋯⋯⋯⋯252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93

二、工作督查⋯⋯⋯⋯⋯⋯⋯⋯⋯⋯⋯253三、质量管理体系运行⋯⋯⋯⋯⋯⋯⋯294

三、计划任务⋯⋯⋯⋯⋯⋯⋯⋯⋯⋯⋯254四、质量目标管理⋯⋯⋯⋯⋯⋯⋯⋯⋯296

五、质量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299

第八章综合管理六、顾客满意度调研⋯⋯⋯⋯⋯⋯⋯⋯301

第二节产品质量管理⋯⋯⋯⋯⋯⋯⋯⋯⋯303

第一节制度建设⋯⋯⋯⋯⋯⋯⋯⋯⋯⋯⋯257一、零部件进货检验⋯⋯⋯⋯⋯⋯⋯⋯303

一、完善成熟阶段⋯⋯⋯⋯⋯⋯⋯⋯⋯257二、生产过程质量管理⋯⋯⋯⋯⋯⋯⋯304

二、管理信息化阶段⋯⋯⋯⋯⋯⋯⋯⋯259三、产成品质量管理⋯⋯⋯⋯⋯⋯⋯⋯307

第二节绩效管理⋯⋯⋯⋯⋯⋯⋯⋯⋯⋯⋯261四、计量理化管理⋯⋯⋯⋯⋯⋯⋯⋯⋯309

第三节管理创新⋯⋯⋯⋯⋯⋯⋯⋯⋯⋯⋯262五、市场故障快速反应和解决⋯⋯⋯⋯312

一、管理进步⋯⋯⋯⋯⋯⋯⋯⋯⋯⋯⋯262第三节全员质量改进⋯⋯⋯⋯⋯⋯⋯⋯⋯313

二、管理改进⋯⋯⋯⋯⋯⋯⋯⋯⋯⋯⋯262一、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313

三、合理化建议⋯⋯⋯⋯⋯⋯⋯⋯⋯⋯263二、质量攻关项目⋯⋯⋯⋯⋯⋯⋯⋯⋯315

第四节综合统计⋯⋯⋯⋯⋯⋯⋯⋯⋯⋯⋯263三、六西格玛推进⋯⋯⋯⋯⋯⋯⋯⋯⋯317

四、质量整改⋯⋯⋯⋯⋯⋯⋯⋯⋯⋯⋯318

第九章人力资源第四节卓越绩效推进⋯⋯⋯⋯⋯⋯⋯⋯⋯320

一、省长质量奖⋯⋯⋯⋯⋯⋯⋯⋯⋯⋯320

第一节招聘与引进⋯⋯⋯⋯⋯⋯⋯⋯⋯⋯269二、全国质量奖⋯⋯⋯⋯⋯⋯⋯⋯⋯⋯321

一、用工制度⋯⋯⋯⋯⋯⋯⋯⋯⋯⋯⋯269三、亚洲质量卓越奖⋯⋯⋯⋯⋯⋯⋯⋯322

二、员工招聘⋯⋯⋯⋯⋯⋯⋯⋯⋯⋯⋯271四、EFQM卓越奖⋯⋯⋯⋯⋯⋯⋯⋯⋯⋯323

第二节培养与发展⋯⋯⋯⋯⋯⋯⋯⋯⋯⋯272

一、员工培训⋯⋯⋯⋯⋯⋯⋯⋯⋯⋯⋯272第十一章财务管理

二、员工发展⋯⋯⋯⋯⋯⋯⋯⋯⋯⋯⋯275

三、企校合作⋯⋯⋯⋯⋯⋯⋯⋯⋯⋯⋯277第一节管理系统⋯⋯⋯⋯⋯⋯⋯⋯⋯⋯⋯327

第三节薪酬与绩效⋯⋯⋯⋯⋯⋯⋯⋯⋯⋯278一、制度建设⋯⋯⋯⋯⋯⋯⋯⋯⋯⋯⋯327

·3·

临工志

LINGONGZHI

二、会计核算⋯⋯⋯⋯⋯⋯⋯⋯⋯⋯⋯330第三节品牌效应⋯⋯⋯⋯⋯⋯⋯⋯⋯⋯⋯383

第二节财务控制⋯⋯⋯⋯⋯⋯⋯⋯⋯⋯⋯334一、品牌认知⋯⋯⋯⋯⋯⋯⋯⋯⋯⋯⋯383

一、预算管理⋯⋯⋯⋯⋯⋯⋯⋯⋯⋯⋯334二、品牌荣誉⋯⋯⋯⋯⋯⋯⋯⋯⋯⋯⋯383

二、价格成本管理⋯⋯⋯⋯⋯⋯⋯⋯⋯337三、品牌价值⋯⋯⋯⋯⋯⋯⋯⋯⋯⋯⋯385

三、资金管理⋯⋯⋯⋯⋯⋯⋯⋯⋯⋯⋯342

第三节资本运作⋯⋯⋯⋯⋯⋯⋯⋯⋯⋯⋯345第十四章信息技术管理

一、股份制改造⋯⋯⋯⋯⋯⋯⋯⋯⋯⋯345

二、发行上市⋯⋯⋯⋯⋯⋯⋯⋯⋯⋯⋯346第一节基础运维⋯⋯⋯⋯⋯⋯⋯⋯⋯⋯⋯389

三、合资经营⋯⋯⋯⋯⋯⋯⋯⋯⋯⋯⋯347一、制度建设⋯⋯⋯⋯⋯⋯⋯⋯⋯⋯⋯389

二、基础设施开发及应用⋯⋯⋯⋯⋯⋯390

第十二章风险管理三、两化融合⋯⋯⋯⋯⋯⋯⋯⋯⋯⋯⋯391

第二节系统建设⋯⋯⋯⋯⋯⋯⋯⋯⋯⋯⋯392

第一节信用管理⋯⋯⋯⋯⋯⋯⋯⋯⋯⋯⋯351一、技术系统⋯⋯⋯⋯⋯⋯⋯⋯⋯⋯⋯392

一、管理体系⋯⋯⋯⋯⋯⋯⋯⋯⋯⋯⋯351二、经营系统⋯⋯⋯⋯⋯⋯⋯⋯⋯⋯⋯394

二、信用风险管控⋯⋯⋯⋯⋯⋯⋯⋯⋯352三、运营系统⋯⋯⋯⋯⋯⋯⋯⋯⋯⋯⋯396

第二节审计工作⋯⋯⋯⋯⋯⋯⋯⋯⋯⋯⋯356四、管理系统⋯⋯⋯⋯⋯⋯⋯⋯⋯⋯⋯400

一、审计制度建设⋯⋯⋯⋯⋯⋯⋯⋯⋯356第三节应用创新⋯⋯⋯⋯⋯⋯⋯⋯⋯⋯⋯402

二、公司审计⋯⋯⋯⋯⋯⋯⋯⋯⋯⋯⋯357一、物联网⋯⋯⋯⋯⋯⋯⋯⋯⋯⋯⋯⋯402

第三节合规管理⋯⋯⋯⋯⋯⋯⋯⋯⋯⋯⋯362二、大数据⋯⋯⋯⋯⋯⋯⋯⋯⋯⋯⋯⋯403

一、法律事务⋯⋯⋯⋯⋯⋯⋯⋯⋯⋯⋯362

二、合规事务⋯⋯⋯⋯⋯⋯⋯⋯⋯⋯⋯363第十五章行政与后勤管理

第四节债权清收⋯⋯⋯⋯⋯⋯⋯⋯⋯⋯⋯364

一、法务清收⋯⋯⋯⋯⋯⋯⋯⋯⋯⋯⋯364第一节行政管理⋯⋯⋯⋯⋯⋯⋯⋯⋯⋯⋯407

二、维权打假⋯⋯⋯⋯⋯⋯⋯⋯⋯⋯⋯366一、职能沿革⋯⋯⋯⋯⋯⋯⋯⋯⋯⋯⋯407

二、制度建设⋯⋯⋯⋯⋯⋯⋯⋯⋯⋯⋯408

第十三章品牌管理第二节后勤服务⋯⋯⋯⋯⋯⋯⋯⋯⋯⋯⋯411

一、管理制度⋯⋯⋯⋯⋯⋯⋯⋯⋯⋯⋯411

第一节品牌建设⋯⋯⋯⋯⋯⋯⋯⋯⋯⋯⋯371二、物资管理⋯⋯⋯⋯⋯⋯⋯⋯⋯⋯⋯412

一、品牌建设沿革⋯⋯⋯⋯⋯⋯⋯⋯⋯371三、物业管理⋯⋯⋯⋯⋯⋯⋯⋯⋯⋯⋯413

二、品牌战略⋯⋯⋯⋯⋯⋯⋯⋯⋯⋯⋯373第三节基建管理⋯⋯⋯⋯⋯⋯⋯⋯⋯⋯⋯414

三、品牌架构⋯⋯⋯⋯⋯⋯⋯⋯⋯⋯⋯373一、生产区建设⋯⋯⋯⋯⋯⋯⋯⋯⋯⋯414

第二节品牌传播⋯⋯⋯⋯⋯⋯⋯⋯⋯⋯⋯374二、办公区建设⋯⋯⋯⋯⋯⋯⋯⋯⋯⋯416

一、媒体传播⋯⋯⋯⋯⋯⋯⋯⋯⋯⋯⋯374三、设施维修⋯⋯⋯⋯⋯⋯⋯⋯⋯⋯⋯416

二、广告传播⋯⋯⋯⋯⋯⋯⋯⋯⋯⋯⋯375第四节生活设施⋯⋯⋯⋯⋯⋯⋯⋯⋯⋯⋯417

三、展会活动⋯⋯⋯⋯⋯⋯⋯⋯⋯⋯⋯377一、职工住房⋯⋯⋯⋯⋯⋯⋯⋯⋯⋯⋯417

四、公益活动⋯⋯⋯⋯⋯⋯⋯⋯⋯⋯⋯379二、职工食堂⋯⋯⋯⋯⋯⋯⋯⋯⋯⋯⋯419

·4·

目录

三、文体活动场所⋯⋯⋯⋯⋯⋯⋯⋯⋯420

四、其他⋯⋯⋯⋯⋯⋯⋯⋯⋯⋯⋯⋯⋯420第十七章企业文化

第五节职工医疗⋯⋯⋯⋯⋯⋯⋯⋯⋯⋯⋯421

一、医疗机构⋯⋯⋯⋯⋯⋯⋯⋯⋯⋯⋯421第一节企业文化要素⋯⋯⋯⋯⋯⋯⋯⋯⋯465

二、医疗管理⋯⋯⋯⋯⋯⋯⋯⋯⋯⋯⋯421一、核心理念体系(MI)⋯⋯⋯⋯⋯⋯465

三、防疫抗疫⋯⋯⋯⋯⋯⋯⋯⋯⋯⋯⋯422二、视觉识别体系(VI)⋯⋯⋯⋯⋯⋯469

第六节档案管理⋯⋯⋯⋯⋯⋯⋯⋯⋯⋯⋯424三、行为文化体系(BI)⋯⋯⋯⋯⋯⋯471

一、档案管理沿革⋯⋯⋯⋯⋯⋯⋯⋯⋯424第二节企业文化建设⋯⋯⋯⋯⋯⋯⋯⋯⋯473

二、档案管理制度⋯⋯⋯⋯⋯⋯⋯⋯⋯425一、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473

第七节治安保卫⋯⋯⋯⋯⋯⋯⋯⋯⋯⋯⋯426二、“一全二创三结合”创新文化⋯⋯476

一、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426三、企业文化培训⋯⋯⋯⋯⋯⋯⋯⋯⋯481

二、厂区安保⋯⋯⋯⋯⋯⋯⋯⋯⋯⋯⋯428四、文化实践活动⋯⋯⋯⋯⋯⋯⋯⋯⋯482

三、武装部工作⋯⋯⋯⋯⋯⋯⋯⋯⋯⋯430第三节企业文化传播⋯⋯⋯⋯⋯⋯⋯⋯⋯488

一、载体建设⋯⋯⋯⋯⋯⋯⋯⋯⋯⋯⋯488

第十六章党群工作二、内部传播⋯⋯⋯⋯⋯⋯⋯⋯⋯⋯⋯490

三、外部传播⋯⋯⋯⋯⋯⋯⋯⋯⋯⋯⋯493

第一节党的建设⋯⋯⋯⋯⋯⋯⋯⋯⋯⋯⋯433

一、组织沿革⋯⋯⋯⋯⋯⋯⋯⋯⋯⋯⋯433附录

二、组织架构⋯⋯⋯⋯⋯⋯⋯⋯⋯⋯⋯434

三、组织建设⋯⋯⋯⋯⋯⋯⋯⋯⋯⋯⋯439一、历任主要领导简介⋯⋯⋯⋯⋯⋯⋯499

四、党员教育⋯⋯⋯⋯⋯⋯⋯⋯⋯⋯⋯441二、企业先进人物⋯⋯⋯⋯⋯⋯⋯⋯⋯502

五、廉政建设⋯⋯⋯⋯⋯⋯⋯⋯⋯⋯⋯447三、公司历年获得的主要荣誉⋯⋯⋯⋯506

第二节群团组织⋯⋯⋯⋯⋯⋯⋯⋯⋯⋯⋯449四、临工集团历年主要产品产量一览表⋯511

一、工会⋯⋯⋯⋯⋯⋯⋯⋯⋯⋯⋯⋯⋯449五、临工集团历年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

二、共青团⋯⋯⋯⋯⋯⋯⋯⋯⋯⋯⋯⋯453利税一览表⋯⋯⋯⋯⋯⋯⋯⋯⋯⋯512

三、女工委⋯⋯⋯⋯⋯⋯⋯⋯⋯⋯⋯⋯455六、建厂初期从临沂农业药械厂调入人员

第三节职工代表大会⋯⋯⋯⋯⋯⋯⋯⋯⋯457名单⋯⋯⋯⋯⋯⋯⋯⋯⋯⋯⋯⋯⋯514

第四节计划生育⋯⋯⋯⋯⋯⋯⋯⋯⋯⋯⋯459七、重要文存选录⋯⋯⋯⋯⋯⋯⋯⋯⋯515

后记⋯⋯⋯⋯⋯⋯⋯⋯⋯⋯⋯⋯⋯⋯⋯⋯⋯529

·5·

概述

概述

概述

临沂临工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临工集团)的前身是1972年成立的山东临沂机械厂,

至今已有50年的历史。半个世纪以来,临工集团根植于沂蒙大地这片红色沃土,传承沂蒙人民

勤劳质朴的优良品格,大力弘扬沂蒙精神,踏着改革开放的时代节拍,栉风沐雨,劈波斩浪,在

艰苦探索中从未止步,在创新发展中勇立潮头,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从一个名不见经

传的地方小厂发展成为年产值400多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铸造了沂蒙工业战线的辉煌业绩,抒

写了恢宏绚丽的华彩篇章,正在向着百年临工的宏伟蓝图阔步前行!

50年前,临沂地区工业基础比较薄弱,机械工业相对落后,仅有几家行业性、小规模的机械

加工制造厂。当时,临沂农业药械厂自主设计并试制成功3米单臂液压刨床。在山东省有关部门

的支持下,1972年1月21日,临沂地区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下发《关于分建临沂机械厂、临

沂电机厂的通知》,决定“以临沂农业药械厂液压刨床的生产部分为基础,分建‘临沂机械厂’”。

这就是临工集团的前身。

建厂初期,企业的主导产品是BY1010单臂液压刨床、C41-400空气锤以及ZYQ-12G、ZYQ-

14G气动装运机,产品比较单一。由于气动装运机属于矿山设备,1976年11月,临沂机械厂更名

为临沂矿山机器厂,主要生产C41-400空气锤、ZYQ-12G装运机、ZYQ-14G装运机以及MLQ采

煤机组等。1976年5月,临工人凭着敢想敢干的精神,开始试制轮式装载机——Z450,从此,开

启了向工程机械领域进军的新征程。

试制从未涉足的装载机,对一个小型企业来说其难度可想而知。尽管当时的技术条件有限,

但临工人发扬艰苦创业、拼搏进取的精神,奋战300多个日日夜夜,终于在1977年4月试制成功

Z450装载机。由于受当时企业设备落后、技术条件欠缺以及经验不足的影响,Z450装载机试产后

质量问题较多,只能停产整顿,这对建厂不久的企业来讲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尽管如此,临工人

并没有被初次试制的失利所击垮,而是决心重整旗鼓。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改革开放的路线与方针。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临工人激

发了前所未有的信心和豪情,坚定了进军工程机械领域的决心。经过技术人员的刻苦钻研和不懈

努力,临沂矿山机器厂于1979年7月试制成功ZL40轮式装载机,当年通过国家鉴定,正式投入

批量生产。从此以后,ZL40装载机成为临工集团发展史上最早成熟的主导产品,企业也真正迈上

了工程机械行业的舞台,在中国工程机械制造业开始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由于ZL40装载机的顺利投产,1983年3月,临沂地区行署决定将“山东临沂矿山机器厂”

更名为“山东临沂工程机械厂”,企业成为全区唯一的工程机械专业生产厂和国家机电部轮式装载

机专业定点生产厂,同时成为中国工程机械成套公司联营体成员厂。

·3·

临工志

LINGONGZHI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有企业陆续进行承包经营的尝试。1987年7月,王志中厂长代表

山东临沂工程机械厂与当时的临沂地区经委、财政局签订“承包经营”合同,标志着山东临沂工

程机械厂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93年两轮承包结束时,经过全厂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企业

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超额完成各项承包经济指标,企业的工业总产值达到27985万元,年销售

收入达25298万元,利税达5384万元,利润达4171万元;工业总产值、年销售收入、利税、利

润分别比承包前的1986年增长了14.27倍、16.10倍、18.63倍、18.87倍。山东临沂工程机械厂两

轮“承包经营”的实践充分证明:尽管“承包经营”给企业管理者和职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但是极大地调动了企业管理者和职工的积极性,大幅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1992年4月,为进一步加快全省工程机械产业发展步伐,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山东工程

机械集团总公司,临沂工程机械厂成为核心企业之一。1993年1月,临沂地区行政公署批准成立

山东临沂工程机械(集团)总公司,直属行署领导,日常工作委托地区经委代管,王志中被临沂

行署任命为集团总公司总经理。山东临沂工程机械厂作为集团总公司的核心企业,与集团总公司

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管理方式。自此,企业开始了集团化经营的初步尝试。1993年12月,

经山东省体改委批复同意,山东临沂工程机械厂采取定向募集的方式设立山东临沂工程机械股份

有限公司(简称临工股份),向内部职工、社会自然人和社会法人发行4000万股,募集资金6000

万元。临工股份成立后,迅速调整企业战略,加大科研、技术创新的投资力度,加快新产品研发,

使企业经营机制更加规范,技术力量大幅提升。

1996年4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山东临沂工程机械(集团)总公司的核心企业临沂工

程机械厂以及由临沂工程机械厂发起设立的山东临沂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国有股,一并划拨

到山东工程机械集团持有。

1996年12月,临沂市人民政府批准山东临沂工程机械(集团)总公司进行规范改制,成立山

东临沂工程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临工集团”),为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国有独资企业。

临工集团以山东临沂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为核心企业,另有9家紧密型成员企业。

2011年6月22日,临沂市人民政府批准通过山东省产权交易市场挂牌出让的方式,对临工集

团进行整体改制。2012年5月18日,临沂临工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临工集团”)正式成立。

新临工集团成立后,拥有山东临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临工集团济南重机有限公司、临沂临

工集团成套设备租赁有限公司、临沂临工智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7家子公司以及18家成员企业。

临工集团的主要产品由建厂初期的单一产品发展到铲运机械、挖掘机械、道路机械、矿山机械、高

空作业机械、工业机器人等6大系列产品。2021年,临工集团位列中国机械工业百强第17位。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临工集团建厂50年来,持续改进和加强质量管理,逐步建立和完善质量

管理体系,适时制定质量管理规划,确定阶段性质量方针和目标,并认真组织实施,逐步形成以

优异的产品质量为支撑的品牌核心理念——“可靠承载重托”,“可靠”已经成为临工产品质量过

硬的代名词,也是临工人普遍的价值追求。

1972年建厂之初,工厂内设的8个管理机构中就有质量检查组,配备铸造、锻造、焊接、机

·4·

概述

加工、装配等质量检验员,负责对产品质量的检验检查,从组织架构和人员配备上足以体现出企

业对质量工作的重视。此后的50年间,企业不断加强质量管理机构的建设,不断充实质量管理人

员,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同时调动全体职工参与到质量管理中,形成重点管控、全员参与的

质量管理和控制机制,从而保证了集团质量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为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管理,提升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建立科学有序、运行有效并符合企业

实际的质量管理体系,自1996年始,公司开展ISO9000体系贯标、认证工作。开展质量认证伊始,

公司领导层就确定了认证的基调:决不走过场、搞形式,必须把贯标、认证工作作为增强质量意

识和提高质量水平的头等大事。1997年6月,公司专门成立了质量认证组织领导机构,健全了质

量责任制。通过组织多层次的全员业务培训,两年内有80多名内审员获得资格证书,形成了一套

严密、协调、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1998年1月,公司顺利通过北京九千标准质量体系认证中心

(CCQS)进行的GB/T19002-1994-ISO9001:1994评审;3月,获得该中心颁发的《质量体系认证

证书》以及英国LIKAS认证中心颁发的《国际标准认证证书》。

以质量体系认证为契机,公司建立了科学、规范的质量管理长效机制。2007年,公司开始建

立质量控制的自检互检制度,并借鉴VOLVO的先进理念,建立、健全适合临工的审核标准与审核

程序,开展产品审核和过程审核工作。2011年,开始实施核心供应商统一认证工作,建立和完善

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流程,提升供应商自我管理提升能力,使核心配套供应商的外反馈故障

率明显下降。2014年,根据公司质量提升年活动方案,对公司重点关注的流程、事业部审核情况、

工序可视化、检验标准对接、调试零故障等情况开展审核和督察,以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2019至2021年,公司对质量体系涉及的关键流程、过程、产品、工地等质量审核、质量督查工作

进行策划,明确审核类型和分工、审核依据、审核资源、审核过程的实施和要求。

在产品质量管理进程中,为了培植全员质量意识,公司采取一系列措施,利用各种质量管理的

方法、手段和管理工具,促进产品质量的提升,形成了部门主导、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氛围。1982

年,工厂就积极开展群众性的QC小组(质量控制小组)和创建“信得过”班组活动,当年建立

QC小组11个,针对变速箱毛坯铸造质量较差、废品率有时高达40%以上这一难题组织攻关,经

过半年的不懈努力,终于使变速箱铸造废品率降低25.2%以上。从此以后,QC小组活动持续、健

康地开展下去,成为公司质量管理的重要力量。2003年,公司制定《QC小组管理标准》,规定了

QC小组成立、注册、注销以及QC小组活动、成果发布、奖励激励等方面的管理标准。2013年7月,

为持续提高过程控制能力和产品质量,公司与行业知名精益六西格玛管理咨询公司合作,开始推进

六西格玛项目管理,为公司培养出一批以六西格玛方法论为基础的质量改进黑带专家,以及参与项

目中的大量绿带和黄带人员,为公司后续的质量改进和质量提升提供强大的组织和资源支持。

临工集团始终把质量管理放在重要位置,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取得显著成效,得到广大客

户的认可和赞誉,也受到行业专家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公司先后荣获市长质量奖(2009年)、

省长质量奖(2014年)、全国质量奖(2016年)、亚洲质量卓越奖(2017年)。2019年10月,公

司荣获EFQM卓越奖(欧洲质量奖),成为首个获此殊荣的中国工程机械制造企业,提高了临工集

团在世界制造业的知名度,为中国制造赢得了世界赞誉。

·5·

临工志

LINGONGZHI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源泉,更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

动力。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一个企业如果因循守旧、故步自封,没有创新能力,

是不可能在市场竞争中站住脚跟的,更谈不上持续发展。临工集团在50年的发展历程中,特别是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无论是机制转换还是体制变革,无论是技术研发还是市场营销,无论是生产

过程管理还是人力资源管理,总是勇立潮头,敢为人先,在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道路上,

临工人的步子迈得越来越强劲有力。

临工集团在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所走过的是一条体制机制创新之路。1986年12月,国务

院发布《关于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的若干决定》,提出要“推行多种形式的经营承包责任

制,给经营者以充分的经营自主权”。1987年,临沂工程机械厂开始大胆尝试“承包经营”,经过

两轮承包,临工人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全部超额完成经营指标,产销量呈几何级数增长,创造了

前所未有的良好经济效益,使临工人切实感受到机制创新带来的巨大成效。1993年1月,山东临

沂工程机械(集团)总公司成立,临工人初步尝试集团化经营。是年12月,山东临沂机械厂采取

定向募集方式设立“山东临沂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临工股份),临工开始进入公司制规

范化改造阶段。1998年,山东临工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2006年,山东临工与沃尔沃

集团实施战略合作。2012年,新临工集团成立,企业步入集团化运营的快车道。

为了改进、创新生产过程的管理模式,在持续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实现降本增效,2004年,

公司开始精益生产方式的推进工作。2007年开始,先后派出三批共20余人前往日本丰田培训学习

TPS,到韩国VOLVO昌原工厂学习VPS,并在厂内试点改进。2011年成立临工精益生产方式(LPS)

推进委员会,通过测评、智能化提升、质量攻关、生产运营提升、搭建LBU管理平台等举措全面

推进LPS,同时制定《LPS管理办法》,对订单、计划、制造技术、物料管理、生产管理、质量保

证等生产系统子过程实施测量和评价。2013年发布《LPS推进实施手册(一)》,2016年发布《LPS

推进实施手册(二)》,对现场管理以及工具自动化、工序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等作出系统的阐

述,通过战略分析、体系审核、卓越绩效改进体系等多种方式,发现改进空间,寻找改善机会,

指明下一步精益生产的方向、路径,明确实施部门改进和创新的目标、重点。2021年,公司开始

向智能化转型升级,初步引进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同时,积极推动黄金供应商精益体系建

设,加大帮扶力度,使供应商精益制造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临工集团笃守“德才兼备、人尽其才”的人才观,不断完善、创新用

人机制。多年来,临工集团建立健全各种员工引进、聘用、晋升制度,搭建优秀人才施展才华的

广阔平台,使企业各领域优秀人才不但为企业发展创造出更大效益,而且通过在临工的积极努力

实现自身价值。集团相继制定了各类人员职称评聘管理办法,搭建起完善的“五级五通道”职业

发展平台,健全员工职业发展全周期管理。同时,建立中层干部选拔、使用、监督、考核机制,

推动形成干部能上能下的良性循环。由于集团为员工的发展、晋升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一批批岗

位骨干和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团队建设方面更是成就斐然。临工人耳熟能详

的“创新达人”邱峰,1985年入厂时只是一名普通的维修电工。多年来,他勤奋钻研,勇于创新,

·6·

概述

技术水平和维修技能迅速提高,在全国同行业中率先实现了板级维修,在进口设备的检测、搬迁、

维修以及技术改造等工作中,为公司节约了大量资金。他还依托“邱峰劳模创新工作室”,按照导

师带徒的套路,对年轻员工进行“传帮带”,培养了一大批技术骨干。邱峰为企业发展做出的突出

贡献得到了公司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先后荣获山东省首席技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技师、齐鲁

大工匠、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2014年2月,董事长王志中总结企业开展职工创新活动的经验做法,提出了“一全二创三结

合”创新管理模式。“一全”即全员参与,“二创”即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三结合”即管理人员、

技术人员、生产人员相结合。“一全二创三结合”激发了职工的创新潜能和活力,培植了企业发展

的新引擎。2014年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