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区域性阻抗通气图检测尘肺的初步应用_第1页
肺区域性阻抗通气图检测尘肺的初步应用_第2页
肺区域性阻抗通气图检测尘肺的初步应用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肺区域性阻抗通气图检测尘肺的初步应用

肺区域阻抗通气图技术具有简单、经济、安全、可持续检测等优点,可以实现正常和广泛的肺功能。我院用该方法对132例尘肺患者进行了检测,并和常规肺功能试验结果比较,以探讨不同类型尘肺患者的肺区域性通气分布的特征及其对临床的应用价值。兹将测定结果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1.肺肺a期全部为本院住院病例,依据国家尘肺诊断标准经集体会诊诊断为尘肺,共132例,其中:铸工尘肺(F)Ⅰ期14例;矽肺(S)Ⅰ期53例、Ⅱ期17例、Ⅲ期7例;石棉肺(A)Ⅰ期34例、Ⅱ期7例。平均年龄57岁(44~82岁)。平均接尘工龄22.5年(1~42年)。吸烟史指数为(450±200)支/a。2.呼吸波形的测定全部病例进行常规肺功能测定和肺区域性通气分布的测定。肺功能测定用美国Sensormerics6200型肺功能仪,测定肺容量、通气量和一氧化碳弥散量。肺区域通气图测定用我院监制的肺区域性通气图测定仪:受试者取坐位,分别于前胸锁骨中线第1、3、5肋间及后背肩胛骨下角线相应前胸水平位上,放置一同心圆电极,中心为发射极,外周为测量电极。测量左、右肺上、中、下6个肺区前胸-后背对应电极间距离后,启动阻抗仪,微机就平静呼吸时进行同步肺通气图描绘测定。荧屏显示各区域呼吸波形,规律且平稳后采样约5~10min,停止采样,选定满意的一组波形后,予以确认。输入有关参数,包括各区域电极间距离、潮气量等。经微机处理,荧屏再显示各肺区域的基础阻抗(Zo)、阻抗变量(z)(单位Ω)所反映的通气百分率(%),根据输入潮气量(ml),计算出各区肺通气量(ml),以上结果均可储存或打印报告。3.通气障碍分型依据测定VC、FEV1.0、FEV1.0/FVC、DLco和PaO2参数评定。通气障碍分型:依据通气时间和肺容量评定。肺区域性通气结果与正常参考值对照,低于或高于均数两个标准差者为异常。4.统计方法用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肺功能通气异常分析1.本组132例尘肺中,121例完成常规肺功能测定。121例中常规肺功能测定异常者占59.5%(72/121)。其中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者占28.9%(35/121);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者占19.8%(24/121);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者占10.7%(13/121)。2.132例尘肺患者肺区域性通气分布测定结果:表1显示,FⅠ、SⅠ和SⅢ:左、右侧肺通气均为上肺区增加、下肺区减少;中肺区和左、右两侧肺区与正常者相近。SⅡ、AⅠ和AⅡ:左、右侧肺通气均为上肺区增加;中肺区与正常者相近;下肺区减少。两侧肺中,左肺区通气减少,右侧肺区则增加。3.132例尘肺患者左、右侧肺区域性通气测定异常结果:表2所示,右侧肺通气↑、左侧肺通气↓者占53.03%。按尘肺类别排序依次为AⅠ、SⅢ、FⅠ、SⅠ、SⅡ和AⅡ;左侧肺通气↑、右侧肺通气↓者占21.2%,依次为SⅢ、FⅠ、SⅠ、SⅡ、AⅠ。4.121例尘肺患者肺功能通气类型与两肺区域性通气分布分析结果:除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者右肺中区外,其他类型通气皆为两上肺区增加、两下肺区减少,左、右侧肺区通气为左侧减少、右侧增加(表3)。5.121例尘肺患者通气正常和通气障碍类型的两侧肺区域性通气异常分析结果:表4所示,121例两侧肺区域性通气异常者中,右侧肺通气↑、左侧肺通气↓者居多,占52.9%,按通气障碍类型依次为限制性、混合性和阻塞性;左侧肺通气↑、右侧肺通气↓者占20.7%,其中通气障碍类型以阻塞性为多。而肺通气功能正常者有右侧肺通气↑、左侧肺通气↓者占44.9%,左侧肺通气↑、右侧肺通气↓者占26.5%。6.1例Ⅲ期矽肺患者胸片显示左上肺萎缩者,其肺阻抗通气图测定结果:左侧肺通气分布为21.2%(左上区为2.8%、左中区6.9%、左下区11.5%),右侧肺通气分布为78.9%(右上区为14.8%、右中区26.9%、右下区37.2%)。另1例Ⅰ期矽肺并发左侧肺癌者,其肺阻抗通气图测定结果:左侧肺通气分布为42.4%(左上区为6.0%、左中区8.8%、左下区27.6%),右侧肺通气分布为72.5%(右上区为22.7%、右中区为24.6%、右下区25.2%)。肺通气功能测定结果随着尘肺的进展,肺纤维化的程度加重,必将导致肺功能的损害。临床常见不同尘肺或同一尘肺在不同阶段的肺功能损害程度不同。本组121例肺功能测定结果表明,通气障碍以混合性为多,占28.9%(35例中矽肺16例、石棉肺17例);次为阻塞性,占19.8%(24例中矽肺16例、石棉肺5例);限制性占10.7%(13例中矽肺3例、石棉肺8例)。常规肺功能测定结果提示,矽肺的肺通气功能损害以混合性为主,石棉肺则以限制性障碍为主。肺阻抗通气图原理是就前胸-后背两电极间因呼吸气流的改变导致电阻抗值的改变,两者间具有极好的相关性,由于两测量电极放置部位的不同,可以进行全肺、一侧肺和(或)区域性(如左肺和右肺上、中、下6个肺区)肺通气功能测定,尤其是区域性肺功能测定,更非常规肺功能测定能完成。本研究对132例尘肺的测定发现:铸工尘肺、矽肺和石棉肺3种尘肺的肺区域性通气分布皆为两上肺区通气增加和两下肺区通气减少。而左、右两侧肺通气分布则以右侧肺通气增加为主,占53.03%(70/132例),而左侧肺增加多于右侧者只占21.21%(28/132例),与健康正常人肺阻抗通气图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三种尘肺组之间比较差异未见显著性,尘肺通气功能“正常”者与不同类型通气障碍者之间差异亦未见显著性(均P>0.05)。同位素扫描和肺阻抗通气图的测定证实,健康正常人肺通气分布自上而下增加。而本测定结果与健康正常人不同,可能与尘肺因粉尘在下肺区内沉积多所致的纤维化或肺气肿损害肺呼吸功能,造成肺的通气主要由上中肺区来完成有关。至于左、右两侧肺区域性通气的差异则与正常左、右侧肺解剖特征有关——粉尘进出右肺较左肺容易,致两肺组织纤维化更有差异。由于铸工尘肺和矽肺皆系矽尘所致,随着病情的进展至晚期,患者两上肺区均可发生矽性融合病灶,两下肺区发生肺气肿。而石棉肺系因石棉纤维性粉尘所致,其典型病变为两下肺发生纤维化,而两上肺区发生肺气肿。这在常规肺功能试验时亦有所显示,即石棉肺的通气功能以限制性障碍为主。但本组肺阻抗通气图测定未发现矽肺与石棉肺间的差异,可能与本组中矽肺Ⅲ期和石棉肺Ⅱ期病例数少有关,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本组1例Ⅲ期矽肺X线胸片显示左侧上叶肺萎缩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