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影响农民工职业技术教育需求的因素分析
一、农村人口职业技术教育的实根据中国的相关研究,tungs(1991)对中国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发展过程进行了全面评估,认为应重新评估中国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现行政策。Chung(1994)认为,如何使职业技术教育适应社会的需要,是发展中国家职业技术教育面临的新挑战。笔者发现,国内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完善职业技术教育供给(例如何双宝、黄育云,2005;张宏宇,2006;方华,2006)以及怎样让职业技术教育走出困境等方面(例如黄龙威,2004;刘慧翮,2005;苏成荣,2006),而很少有研究从需求的角度来研究农村人口的职业技术教育问题。为了便于研究,本文将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形式归纳为三个方面: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农村人口职业流动技能培训教育,义务教育后的职业技术教育。以现行的国家农业政策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如果选择Balogh的观点,即为发展现代农业大规模地推广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应该是可行的;但是,如果考虑Foster提出的需要重视农业活动的复杂的社会环境或许应该慎重,特别是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农业还处在由传统农业向集约化、产业化农业转变的初期,大批农村人口的职业选择并不一定以国家利益导向为转移,理性的农民总会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下,做出自己的选择(张智敏,2006)。中国农村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力仍很落后,需要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技术教育,使农民掌握现代农业技能,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但是,年轻一代的农民受城市化进程的影响更倾向于流入城市寻求发展。事实上,“打工经济”对农村经济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赖仁刚,2005),而“打工经济”的良性发展需要打工者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否则,其生存处境并不一定比呆在农村强,这不仅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更不利于流入城市的农民自身的发展(张智敏,2006)。因此,农民打工者需要获得职业技能,进而需要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由此,可以从理论上得到这样的假设:中国农村人口的职业技术教育应分为两个大的方向,一是为正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提供农业职业技术教育;二是针对有流入城市意向的人和已经流入到城市务工的人提供相应的职业技术教育。本项研究主要探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分析影响不同年龄、不同经历、不同职业倾向的农村人口对职业技术教育需求的相关因素;二是探讨职业技术教育对农村人口职业流动的作用,旨在分析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需求现状和发展前景。二、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一)调查研究对象本文的研究对象,一是正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以下简称“农耕者”);二是外出务工的农民(以下简称“农民工”);三是面临职业选择的农村学校的初三学生(以下简称“在读学生”)。调查前,课题组对不同的研究对象设计了专门的问卷,并进行了试调查。笔者对农耕者的调查选择了距武汉市不远的咸宁市咸安区桂花镇,在该镇选择了一个既种植水稻又种植其他经济作物的村。笔者对农民工的调查选取了农民工较为集中的武汉市江汉区新河街工业开发区,这里聚集着大量的湖北省内武汉市外的农民工,他们主要从事成衣加工、鞋帽加工、皮革加工等,农民工需要经过培训获得相关技能才能得到此类职位。笔者对在读学生的调查选择了桂花镇的一所普通中学,95%以上的校内学生都是该镇所属村落的农耕者的子女。本次调查共涉及75户农民家庭、54位农民工、118个在读学生;共收回调查问卷280份,有效问卷247份,有效率为88.21%。(二)对职业技术教育需求的因素本文研究对象所处的社会背景、人生经历存在差异,对职业技术教育的需求明显不同,而影响这些需求的因素也不一样。本文对不同的研究对象筛选了相关的因变量和自变量。因变量、自变量的选取及赋值见表1和表2。1.评价子女培训效果农耕者对职业技能培训的需求可分为直接需求和间接需求。直接需求是指农耕者自身对农业技能培训需求,以农耕者自身的培训需求来反映。间接需求是指农耕者通过正面评价、认可、支持家庭成员(子女)接受职业技术教育而表现出的一种需求,本文以农耕者对子女培训效果的评价、对子女培训需求的判断、对子女选择职校的态度三个因变量来反映。其中,对子女培训效果的评价是指农耕者对其子女曾接受过的职业技能培训效果做出的评价,不仅反映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产生的社会经济效果,也反映以往职业技术教育对今后职业技术教育需求的影响;对子女培训需求的判断是指农耕者子女外出务工前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的职业技术教育,由农耕者对子女职业技能培训需求做出的判断;对子女选择职校的态度是指农耕者有子女正在就读本地中学,农耕者对子女选择中等或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态度。本文筛选了三类影响农耕者职业技能培训直接需求的因素:个体特征、培训资源、培训收益和子女特征。个体特征包括年龄、受教育水平,培训资源指培训机会的获得,培训收益指培训对耕作的作用,子女特征包括子女年龄、子女受教育水平、子女务工工龄、子女职业地位、子女学习成绩、培训对(子女)职业流动的作用、培训对(子女)能力提升的作用、子女学技能的兴趣、子女培训途径的选择。影响农耕者间接需求的因素除包括农耕者的个体特征、子女特征外,还包括子女的职业特征(子女工作环境、工资水平)、农耕者对职业技术教育所寄予的职业期望(例如职教的社会地位、技能人才的前景等)。2.培训决策的满意度本文设置了生存现状满意度、改变现状的欲望、学技术的动力、学技术的打算四个因变量来界定农民工的职业技术教育需求。生存现状满意度是指农民工对生活现状和职业现状的整体感受。它可以从整体上观察农民工努力工作获得回报后的满意程度。这种满意程度不仅与个体特征和职业特征有关,还与这两组变量结合匹配有关(闵维方,2000)。职业培训决策往往始于这种满意度的高低。改变现状的欲望是指农民工职业流动的欲望。学技术的动力是指农民工职业流动的压力。学技术的打算是指农民工学习技能的具体计划。本文以农民工的个体特性、职业特征及偏好作为分析影响这四个因变量的相关因素。这里,农民工的个体特征指农民工的年龄、务工初龄(第一次进城务工时的自然年龄)、务工工龄、月收入;职业特征及偏好包括培训机会、培训收益、从业技术含量、职业稳定性、收入保障程度、学技能的认识等。3.读职教的障碍在读学生对职业技术教育的需求可以用意愿、动力、障碍、认可、看法和认识来概括。读职校的意愿指在读学生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兴趣、爱好程度。读职校的动力指在读学生在外在因素的影响和压力下形成的需求动力。读职校的障碍指在读学生如果就读职校可能遇到的本身无法克服的困难。对职校的认可是指在读学生对就读中职、高职的认可程度。对提升技能的看法是指在读学生对职业技术教育提升职业能力的看法。对技能的认识是指在读学生对职业技术教育这一概念的理解程度。在读学生的年龄、父母职业、家庭经济负担能力、学生的需求偏好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选择职业技术教育的意愿、读职校的动力、读职校的障碍、对职校的认可、对职教提升技能的看法、对技能的认识等因变量的变化。学生的需求偏好包括学技能的认识、学费、学制、技能培训时间、学习内容、接受职教的途径、职教对职业流动的作用等。(三)多元线性回归理论模型为了分析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本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分析。设上述相关因变量为Y,相关自变量变量为X,则多元线性回归理论模型为:其中,Y是因变量,βj(j=0,1,…,n)是回归系数,xi(i=1,2,…,n)是自变量,ε是残差。三、结果分析(一)影响农耕者职业技能培训需求的因素调查反映,在75位农耕者中,男性占46.7%,女性占53.3%,年龄集中在40~55岁之间;受教育水平低,还未脱盲的占4%,小学毕业的占53.3%,初中毕业的占38.7%,高中毕业的只有4%。被调查的农耕者中,已有子女的占82.7%。在他们的子女中,子女正在上学的占18.7%,子女外出务工的占76%,子女留在村里务农或从事其他职业的只有5.3%;有91.8%完成了义务教育,有8.2%高中毕业,子女中没有人接受高等教育。农耕者对职业技术教育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新型种植技能培训和特种养殖技能培训方面。64.4%的农耕者希望得到种植技能培训,26.3%的农耕者希望得到养殖技能培训,9.3%的农耕者希望得到非农职业技能培训。但是,从所调查的行政村看,不是所有的农耕者对此认识都一样。该村有3个自然村落(行政村中的3个组),其中经常有上级领导来调查的一个组,该组农民对特种经济作物的引进以及相关种植新技术的培训非常感兴趣;而位置相对偏僻一些的另外两个组,农民生活穷困,对职业技术教育需求认识不足,经济状况明显不如有领导常去调查的那个组。表3是影响农耕者直接和间接职业技能培训需求的因素的回归分析结果。表3显示,影响农耕者职业技能培训需求的因素有如下特点:第一,从影响农耕者自身培训需求的因素看,农耕者的个体特征、培训资源和培训收益等变量影响显著。在子女个体特征诸变量中,子女年龄、子女职业地位、培训对子女能力提升的作用等变量显著,其他变量不显著。回归结果表明,培训机会、培训对耕作的作用是影响农耕者直接需求的关键因素。农耕者个体特征中的年龄和受教育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自身培训需求,即年龄较轻、自身受教育水平较高的农耕者对职业技能培训的直接需求大。农耕者子女参加职业技术教育的经历对农耕者自身培训需求产生影响。如果子女接受的职业技术教育对子女能力提升有促进作用,现在所从事的职业社会评价高,则农耕者自身培训需求大。第二,从影响农耕者对子女培训效果评价的诸因素看,农耕者的个体特征变量不显著,这说明,农耕者的个体特征差异不影响其对子女培训效果的评价。估计结果表明,培训是否有利于子女职业流动以及培训是否能够提高子女的职业能力是影响农耕者对培训效果评价的关键因素。子女的年龄、从事职业的社会地位、受教育水平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耕者对子女职业技能培训效果的评价。调查发现,非农转移技能培训的学习内容多,能够帮助子女求职就业,农耕者对培训的效果评价就好;子女现在的工作能力与过去的培训联系密切,农耕者对培训效果的评价就高。第三,从影响农耕者对子女培训需求判断的诸因素看,农耕者的个体特征变量不显著,这说明,农耕者的个体特征差异不影响其对子女培训需求的判断。估计结果表明,子女工作环境是影响培训需求判断的关键因素。子女受教育水平、职业地位、务工工龄、工资水平、培训意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耕者对子女培训需求的判断。这说明,农耕者认为子女外出务工的工作环境不佳与没有掌握一技之长有直接关系。调查发现,农耕者对子女外出务工前没有接受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表现出遗憾,农耕者期待子女有机会接受职业技术教育,以改善工作环境。第四,从影响农耕者对子女选择职业技术教育的态度看,农耕者的个体特征变量不显著,这说明,农耕者的个体特征差异不影响其对子女选择职业技术教育的态度。回归结果表明,职业技术教育的社会地位高低是影响农耕者对子女选择职业技术教育态度的关键因素。该变量对农耕者态度的影响高于子女学技能的兴趣、子女的学习成绩、技能人才前景等变量。这说明,农耕者更看中子女接受的教育是否被社会和乡亲认可,这一点从某种意义上讲应从中国传统文化去分析,然而也说明重视职业技术教育的功能和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的社会评价势在必行。(二)农民工对职业的满意度较高,对学技术的动力更调查反映,有67.3%的农民工希望“拜师学艺”,16.3%的农民工希望得到职业资格培训,14.3%的农民工正在自学技能,仅有2.1%的农民工选择职业技术学校,这不仅表明了农民工选择职业技能培训的现实需求,也反映了目前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不能适应农民工对职业技能培训的需求。表4是影响农民工生存现状与职业技能培训需求的因素的回归结果。表4显示,第一,从业技术含量是影响农民工生存现状满意度的关键因素。年龄、月收入、收入保障程度是影响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务工初龄、务工工龄的回归系数为负,表明农民工的年龄较小、务工工龄短,对现状的满意度较高。可能的解释是,这一群体离开封闭落后的农村时间不长,对现在从事的职业相对满意。其他系数为正,表明月收入高、在工作中培训途径和机会多、从业技术含量高、工作稳定、工资有保障,农民工的满意度就高。这与农民工生存的现实状况相符。第二,务工初龄是影响农民工改变现状的欲望的关键因素。培训收益和从业技术含量是重要因素。这说明,务工初龄低的人,进城务工前读书时间短,想通过培训改变在城市目前的生存状态。而农民工所从事工作的技术含量越低,看到培训收益高的农民工,越想改变目前的职业状态,因为从职业与收入的关系看,技术含量高的工作需要更多的人力资本积累,促使人们对工作技能的学习。换言之,学习技术、掌握一技之长,已被农民工认为是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生存和从业之本。第三,对学技能的认识是影响农民工学技术的动力的关键因素。年龄、收入保障程度对学技术的动力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农民工对学技术的认识越高,学技术的动力越强;年龄越轻,收入保障程度越差,学技术的动力越大,其目的是争取稳定的工作、有保障的工资。第四,影响农民工学技术打算的关键因素是务工初龄、职业稳定性。回归结果表明,务工初龄小、务工工龄短、职业不稳定会强化农民工学技术的打算。在这里,培训收益对学技术的打算产生负向影响,这可能有两种解释:一是被调查的农民工反映,在家乡参加职业技术教育是一件不划算的事,学不到真正的技能,他们宁愿放弃家乡的学习资源到城市打工,在工作中学才划算,这一点也可以从年龄、从业技术含量、学技能的认识对学技术的打算的影响系数为正得到证实;二是农民工即使在打工所在地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也要拿出打工收入的一部分交学费或者减少打工时间而减少收入,并且不可能马上带来收益,因此,当具体打算付之于具体培训行动时其收益也是负数。(三)影响5.5信任结构的因素在被调查的118名在读学生中,年龄最小的只有14岁,最大的有19岁;男生和女生的比例分别为53.4%、46.6%;父母在家务农的占54.3%,父母外出务工的占31.4%,父母在当地从事其他职业的占14.3%。在这种生活环境下的农民子弟,毕业后完全不考虑就读职业技术学校的只有3%,表示可以考虑的占52%,认为就读职校对提高收入、提高职业技能有较大帮助而值得考虑的占24%,表示在升学时选择就读职校的占21%。有72%的在读学生期望获得非农转移技能学习,例如服装加工、机械操作、餐饮服务、美容美发、导游服务等技能。表5是影响在读学生选择职业技术教育需求的因素的回归结果。表5的结果显示了以下几个共同点:第一,职校对职业流动的作用是影响在读学生选择职业技术教育的意愿、动力、障碍、认可、看法和认识的共同因素。换言之,如果就读职业技术学校有利于职业流动,在读学生选择职业技术教育的可能性就大。第二,对学技能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在读学生选择职业技术教育的积极性。这说明,提高对学技能的认识不仅可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还可以缓解当前人才市场上技术型人才青黄不接的状况,使劳动力就业结构更加合理。第三,家庭经济负担能力越强,在读学生选择职业技术教育的意愿越大,认可度越高。相对农村人口而言,经济负担能力也是制约学生选择职业技术教育的因素。国家虽然有支持农民学习技能以提高农民职业转移能力的相关政策,但从各地的落实情况看,该政策并没有明显的效果。第四,学费、学制、技能培训时间也对在读学生选择职业技术教育产生影响。它提示我们,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要根据市场和学生的需求进行改革,要以“需求定位”走市场化、订单式的发展之路,如果无视农村发展实际和市场需求,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也只能沦为高考的附庸。第五,父母的职业状况对在读学生选择职业技术教育产生显著影响。即父母职业的社会地位越低,在读学生选择就读职业技术学校的可能性就越大。这说明,农耕者子女更愿意学一门技能,加大对农耕者子女的职业技能培训,靠技术、技能改变其生存现状,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第六,从读职校的障碍看,年龄是影响在读学生选择职业技术教育的关键因素。年龄较小的在读学生,就读职校的障碍大;反之,则障碍小。这符合农村实际,因为年龄在15岁左右的初三学生符合正常的上高中然后考大学的年龄;而年龄较大、特别是年龄在18岁左右的初三学生,其目的就是完成义务教育,就读职校是其理想的选择。估计结果还表明,职业技术教育对职业流动不利,学生对学技能的认识不高,在职校学习过程中技能培训时间短,学习内容不适合学生的“偏好”,也是影响在读学生选择职业技术教育的障碍因素。四、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必要性和意义通过上述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影响农耕者对职业技能培训直接需求的因素是培训资源和培训收益,具体表现为培训机会的获得和培训能否对耕作起到促进作用。农耕者的年龄和受教育水平也对农耕者的需求产生一定影响。子女参加职业技术教育的经历对农耕者的直接需求产生影响。影响农耕者对职业技能培训间接需求的因素是培训是否有利于子女职业流动、培训是否能够提高子女的职业能力、职业技术教育的社会地位等。子女受教育水平、职业地位、务工工龄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农耕者的间接需求。由此可知,关键的影响因素虽然表现在培训资源、培训收益、子女的影响、职业技术教育的社会地位等方面,但是,这些影响因素相对于农耕者个体特征因素而言,实质上是外在的社会制约因素。因此,国家要从政策上鼓励农业技术人员到田边地头指导农民科学种田,以扩大农耕者的培训资源。在农村基层职业技能培训的实际操作中应关注送农业技术下乡,以减少农耕者的需求成本。这一点在以往的科技下乡政策中有所体现,但在现实中仍然存在应付检查的现象。这些现象如果不从管理和具体操作措施上解决,可能会抑制农耕者对农业技术的需求,也可能会阻碍现代农业技术的普及。第二,影响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需求的因素有农民工的个体特性、职业特征及偏好。在职业特征及偏好诸因素中,对学技能的认识是影响学习技术的动力的关键因素。务工初龄、职业稳定性是影响学技术的打算的关键因素。年龄、收入保障程度对学技术的动力有一定程度影响。务工初龄小、职业不稳定会强化农民工学技术的具体打算。从对农民工的分析可以看到,农民工有强烈的对非农转移职业技术教育的需求。他们为了争取在城市中寻找到稳定的工作,学习技术的动力大,但在离土离乡前难以得到职业技能培训的机会。究其原因,在农村专门针对他们需要的非农转移职业技术教育机构少,不能满足农民工的需求;在城市为了生存,农民工不可能专门参加收费性质的技能培训,只有在打工中边干边学,通过学技术改变生活困境的道路极其艰难。第三,在读学生对职业技术教育的需求实质上是一种需求倾向。在读学生的年龄、父母的职业是影响在读学生选择职业技术教育的关键因素。家庭经济负担能力是制约在读学生选择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因素。就读职业技术学校是否对职业流动产生有利影响,是影响在读学生选择职业技术教育的意愿、动力、障碍、认可、看法和认识的共同因素。对学技能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在读学生选择职业技术教育的积极性。学费、学制、技能培训时间也对在读学生选择就读职校产生影响。虽然上述结论只是从几个调查点中得到的,还需要更广泛的实证调查加以论证,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应该值得政府和相关研究者充分关注:第一,重新评价和检讨现行的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政策,将关注点移向需求定位原则上,不搞花架子,以农民自主选择为基础,以劳动力市场导向为原则,重构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势在必行。第二,提供满足农民职业流动需要的职业技术教育应是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主要途径,为农民提供职业变动所需技能的职业技术教育应当是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今后发展的主流。它不仅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需要。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城乡沟通、研究“市场需求,定位培养”的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新模式,应该成为今后政府和研究者的重大课题。第三,从经济学的视野看,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主要针对的是农村低收入家庭的子女和从事农业耕作的劳动者,帮助他们意味着社会公正,帮助这些弱势人群也是为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创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建筑项目招投标代理合同
- 2024年度叉车使用安全保险合同
- 个人代理合同标准版
- 2024年度采砂厂设备维修保养合同
- 04版餐饮行业租房合同范本(含租期终止条款)
- 二零二四年度原材料采购合同标的金额及交付时间表
- 邮政年终工作总结
- 2024年度农业银行贷款担保合同
- 2024版云计算服务提供合同
- 财务业绩评估计划
- 西门子RWD68说明书
- 外汇交易习题
- 形式发票样本(Proforma Invoice)
- 小学英语说课活动总结(共2页)
- 草坪铺设施工方案
- 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 (完整word版)上海博物馆文物术语中英文对照
- 学、练、评一体化课堂模式下赛的两个问题与对策
- 陕西省尾矿资源综合利用
-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施工方案(课程设计,含计算书)
- 常见药品配伍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