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康线东岭黄土坡路堑边坡滑坡成因分析_第1页
西康线东岭黄土坡路堑边坡滑坡成因分析_第2页
西康线东岭黄土坡路堑边坡滑坡成因分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康线东岭黄土坡路堑边坡滑坡成因分析

0滑坡体的形态2000年1月28日,经过基本挖掘,西康至东岭黄土滩一段路堑边坡基本封闭。2000年2月4日凌晨,局部小坡度滑动,山坡坍塌。滑动框架的形状像椅子。长轴的方向接近斜坡的方向,呈85的角度,最大深度为0.8m,面积4.m6m。斜坡山坡脚下形成203m的斜坡累积,边墙顶部形成约0.2.0.5m的裂缝。具体位置如图1所示。针对现场所发生的不良地质灾害的迹象,为防止更大规模的滑坡崩塌的发生,本文对此边坡的发育特征及治理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1~6]。1边坡作用分析影响边坡的稳定性,产生滑坡崩塌的因素很多,其中边坡岩土类型和性质、构造特征、风化作用、地貌特征以及地下水的作用是其中最主要的5个方面,具体分析如下:1.1白云岩上连合布该边坡的基岩以中生代三叠纪石灰岩和白云岩为主,其间夹浅黄色、黄褐色泥灰岩、泥岩夹层。石灰岩呈深灰色,致密块状结构,层理构造发育,层厚约0.5~1.0m,其间可见清晰的斜层理,产状为NW311°∠20°,与边坡倾向相同,但倾角略显小于边坡倾角。白云岩呈浅黄色、白色,致密块状结构,层理构造发育,层厚约0.6~0.8m,表面刀砍构造发育,产状与石灰岩平行,约为NW308°∠21°,也与边坡倾向相同,但倾角略显小于边坡倾角。中间所夹的泥灰岩顺层理发育,层厚10~20cm不等,浸水后抗剪强度与抗拉强度大幅的下降,在外力的作用下极易发生滑动变形。基岩上部为风化残积堆积物,厚度5~10m不等,以粘土和磨圆度及分选度都很差的砾石为主,属典型的风化壳上部坡积物。黄土坡山体滑坡区主要岩石风化前后物理参数的对比见表1。1.2顺层节理、不调值的滑动面该地区属扬子地台西北缘地质构造强烈的地区,基岩脆性地质构造发育,现场统计的构造成因的节理有4组,产状分别为:NW310°∠20°的顺层节理、NE8°∠81°、NE88°∠66°、SE103°∠80°的切层节理。其中与NW310°∠20°的顺层节理平行的节理就构成了先期所发生的局部小规模的滑坡崩塌的滑动面。节理面光滑平整,延伸较远,均切穿所发育的岩土,形成菱形结构体,裂隙张开度0.3~0.5cm不等。其间多数充填红褐色泥质物,节理间距0.8~1.5m不等。其产状统计分析如图2。1.3地下水阶地类型分布该地区两侧为平均海拔1200m的山区,铁路通过地带为山前丘陵地区,地形从海拔1200m逐渐过渡到海拔800m,是典型的由山地向丘陵过渡的边缘山地,河流地质作用在此处表现为强烈的下切作用,形成深切河谷,阶地类型以侵蚀—堆积阶地为主。在山前形成分选性、压实度均很差的坡积物,两侧的斜坡高耸陡峻,地面高差较大,一般介于200~350m之间,所形成的山坡坡度值为:1:1~0.75间,多数山坡植被较发育。1.4抗剪强度和强力该地区降水量较大,年平均为1500mm,地下水埋藏较浅,一般埋深1.5~3.5m,对于该山坡稳定性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大气降水通过地表渗入地下,使原有的地下潜水位抬升,逐步淹没了原有斜坡岩石中和土体中的裂隙及软弱夹层,这些软弱夹层大多含有亲水性较强、易溶于水的矿物存在,浸水后岩石和土体的结构遭到破坏,发生崩解泥化现象,使得滑动面或隐伏滑动面附近的岩石、土体的抗剪强度与抗拉强度大幅下降,力学性质发生大幅度衰减,斜坡的稳定性下降;二是地下水的潜水位上升到斜坡软弱夹层的上部后,对于斜坡上的不稳定滑动体产生了浮托力,该力减少了阻止斜坡向下滑动的摩擦力,使得滑坡体与滑坡床之间的粘聚力减小,使坡体变得极其不稳定,在外力的触动下极易产生滑坡或崩塌。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滑坡特点,结合以往的经验,抗滑桩成为最终实施方案,在采用抗滑桩治理方案的同时,辅以结合路堑边坡挡墙的局部加宽工程、少量削方工程、地表排水工程、坡面整形及坡体裂隙封闭工程等工程。2下排桩、抗滑桩东岭黄土坡山体滑坡区抗滑桩桩位的设计要达到两个目的,其一是防止加载后引起滑坡体稳定性降低,其二是提高整个边坡的抗滑能力。为此,该区的抗滑桩设计方案为:山前坡脚滑坡设两排抗滑桩,上排桩设置在山前坡脚附近陡缓交界处的平台。上排桩设置在公路右侧路肩处。上排桩17根,长13~32m,间距6~10m;、下排桩长13~32m,间距6~10m;桩截面积2.0m×3.0m~2.5m×4.0m;DDK4+980~DDk5+150(1区)抗滑桩9根,长度12~28m,间距8m,桩截面积2.0m×3.0m~2.5m×4.0m;DDK5+150~+200(2区)滑坡设抗滑桩6根,长11~13m,间距6m,桩截面积2.0m×3.0m~2.5m×3.5m;同时在路线右侧设上挡,左侧设衡重式下挡。具体设计结果如表2。为了抵抗抗滑桩下部滑坡体滑动,抗滑桩施工时对于挡墙的局部进行适当的加宽,以防止危害既有公路及建筑物的安全,保护抗滑桩体,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同时为了减少滑体对桩和挡墙的作用力,适当降低桩的工程造价,辅以有利于排导地表排水的坡面整形工程和少量削方工程,防止大气降水、地表流水渗入滑坡体内,减少滑体重量的增加,减缓各级潜在滑面的内聚力和内摩擦角的衰减,提高滑体的稳定性。3开展工程地质调查,掌握施工地路堑边波稳定性是影响铁路工程施工安全的主要因素,对它进行正确的处理也成为现场施工的主要内容之一,要经济、合理、快速地解决路堑边波稳定性的问题,需坚持以下原则:(1)进行完整彻底的工程地质调查,切实掌握影响施工地区边坡稳定性的地质因素,从中找出可能发生的工程地质灾害;(2)在对现场边坡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施工的技术水准,工程造价、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多方面因素,提出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3)抗滑桩在这里是一个极为有利的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