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电厂建设规划的特点_第1页
山地电厂建设规划的特点_第2页
山地电厂建设规划的特点_第3页
山地电厂建设规划的特点_第4页
山地电厂建设规划的特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地电厂建设规划的特点

目前,中国大部分电厂安装场地都基于电源点、电源点和现有土地条件,因此建设场地的基本条件很少。场地选择呈现出三个特点:山、海、近、近、近;大海是填充大海,用作建筑材料。附近是拆除现有工厂,并进行扩建。新工厂的柱距和立柱运营能力大于原工厂,但拆除现有工厂的柱基是不可能的。本文系统地论证了原桩基,并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土地利用方案。1厂区建设概况陈塘庄热电厂一期装机容量100MW,1台50MW双抽凝汽供热机组,1台25MW双抽凝汽供热机组,1台25MW背压供热机组,4台220t/h高压液态排渣燃煤旋风炉.一期工程于1991年5月开工,1996年全部建成投产.二期工程扩建1台135MW超高压抽凝式汽轮发电机组,配1台440t/h循环流化床燃煤锅炉,预留1台135MW机组的扩建场地,2台机组公用设施二期一次建成.三期工程为2×300MW抽汽供热凝汽式机组,配2台1025t/h亚临界燃煤锅炉.四期扩建工程,厂区采用四列式布置格局,由东向西依次为配电装置、主厂房、铁路和煤场.主厂房固定端朝北,扩建端朝南,主厂房A列朝东.根据总图布置,四期主厂房布置在原一期主厂房区域,主厂房A列外道路以及脱硫场地外道路仍沿用一期已有道路,主厂房扩建端仍保留二期已有道路.2地质条件。场地工程的地质条件2.1地面自然地貌拟建陈塘庄热电厂“上大压小”四期扩建工程场地位于河西区陈塘工业区南端、陈塘热电一期场地内,场地内人工填土填垫年限大于10年.地貌类型属平原地区,拟建场地地势平坦,地面标高3.00~4.00m.2.2地层岩性根据勘察资料,该场地埋深60.00m范围内,地基土按成因年代可分为地下9层,按力学性质可进一步划分为15个亚层,现自上而下分述之.1地层厚度.3.3细全场地均有分布,厚度1.90~4.50m,底板标高为1.46~-0.75m,该层从上而下可分为2个亚层.第一亚层,杂填土(力学分层号1a):厚度为0.40~3.00m,呈杂色,松散状态,由砖块、炉灰渣、石子组成.第二亚层,素填土(力学分层号1b):厚度为0.50~1.90m,呈褐黄~褐灰色,可塑状态,粘土、粉质粘土质,含砖渣、石子,属高压缩性土.土质结构性差,欠均匀,填垫年限大于10年.水平方向上分布不连续.2水平分层.层序.排土层压厚度0.90~3.50m,顶板标高为1.46~-0.75m,该层从上而下可分为2个亚层.第一亚层,粘土(力学分层号2a):厚度为0.60~1.50m,呈灰黄色,可塑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中压缩性土.水平方向上分布不连续,局部缺失.本亚层土水平方向上土质较均匀,分布欠稳定.第二亚层,粉质粘土(力学分层号2b):厚度为0.90~2.90m,呈黄灰色,软塑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中压缩性土.本亚层土水平方向上土质较均匀,分布较稳定.3粉质粘土层土厚度8.90~10.60m,顶板标高为-1.34~-2.40m,主要由粉质粘土(力学分层号3)组成,呈灰色,流塑状态,有层理,含蚌壳,属中压缩性土.局部夹有粉土薄层透镜体.本层土水平方向上土质较均匀,分布较稳定.4粉质粘土层土厚度1.80~2.00m,顶板标高为-10.65~-12.23m,主要由粉质粘土(力学分层号4)组成,呈黑灰~浅灰色,软塑~可塑状态,无层理,含腐植物、有机质,属中压缩性土.本层土水平方向上土质较均匀,分布较稳定.5粉质粘土、中土、粉土、粉土、粉土、粉土、粉土、粉土、粉土、粉土分层见表2厚度5.30~7.50m,顶板标高为-12.55~-14.23m,该层从上而下可分为2个亚层.第一亚层,粉质粘土(力学分层号5a):厚度为0.50~3.70m,呈灰黄色,可塑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中压缩性土.局部夹有粉土薄层透镜体.第二亚层,粉土(力学分层号5b):厚度为2.70~5.90m,呈黄褐色,中密~密实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中(偏低)压缩性土.本层土水平方向上土质较均匀,分布较稳定,各亚层土厚度变化较大.6亚层土传统亚层厚度6.00~8.60m,顶板标高为-19.08~-20.64m,该层从上而下可分为2个亚层.第一亚层,粘土(力学分层号6a):厚度为2.00~3.90m,呈灰黄色,可塑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中压缩性土.本亚层土水平方向上土质较均匀,分布欠稳定.第二亚层,粉质粘土(力学分层号6b):厚度为4.50~7.00m,呈灰黄色,可塑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中压缩性土.本亚层土水平方向上土质较均匀,分布较稳定.7粘土质粘土层土厚度4.00~5.80m,顶板标高为-26.34~-27.90m,主要由粘土及粘性大粉质粘土(力学分层号7)组成,呈黄灰色,可塑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中压缩性土.本层土水平方向上土质较均匀,分布较稳定.8粉质粘土层土厚度8.90~9.50m,顶板标高为-31.10~-32.99m,主要由粉质粘土夹粘土(力学分层号8)组成,呈褐黄色,可塑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中压缩性土.局部地段夹有粉土、粉砂薄层.本层土水平方向上土质较均匀,分布较稳定.9工林土层土的种类本次勘察钻至最低标高-56.90m,未穿透此层,揭露最大厚度15.00m,顶板标高为-41.47~-41.90m,该层从上而下可分为3个亚层.第一亚层,粉质粘土(力学分层号9a):厚度为4.50~6.00m,呈黄灰色,可塑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中压缩性土.第二亚层,粉砂(力学分层号9b):厚度为6.50~7.00m,呈灰黄色,密实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中偏低压缩性土.第三亚层,粉质粘土(力学分层号9c):呈灰黄色,可塑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中压缩性土.本层土水平方向上土质较均匀,分布较稳定.2.3现场地震影响评价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本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属设计地震第一组.3主要设备的基础处理方案的选择3.1主开发层地基的强度主厂房作为主要建筑物,结构形式复杂、荷载大,地基变形控制要求严格.上述地层条件表明,各层的天然承载力特征值fak=110~180kPa,强度较低,不宜直接作为天然地基持力层.因此,主厂房地基必须进行处理,采用桩基处理,桩基参数见表1.主厂房±0.00m相当于标高4.00m,基础埋深在-5.0m左右.3.2桩基础桩端持力层在埋深约45.00m范围内,有二个桩端持力层可供选择.第一桩端持力层为全新统下组陆相冲积层(Q1441al)粉质粘土(力学分层号5a).该层顶板埋深约16.00m.该层土天然含水量w算术平均值约为24.70%,孔隙比e算术平均值约为0.68,压缩模量Es(1-2)算术平均值约为7.50MPa,标准贯入试验实测锤击数N算术平均值约为14.7击,土质较好,强度较高,分布尚稳定,可用作桩基础桩端持力层.第二桩端持力层为全新统下组陆相冲积层(Q1441al)粉土(力学分层号5b).顶板埋深起伏较大,为17.50~20.00m,底板埋深约22.50~24.00m.该层土天然含水量w算术平均值约为22.40%,孔隙比e算术平均值约为0.64,压缩模量Es(1-2)算术平均值约为16.20MPa,标准贯入试验实测锤击数N算术平均值约为32.0击,土质好,强度高,亦可作为桩基础桩端持力层.3.3前三个阶段的基本处理3.3.1桩桩结构及施工一期建设规模为安装4台220t/h高压液态排渣燃煤锅炉和1台50MW双抽冷凝式汽轮发电机组、2台25MW背压式汽轮发电机组.主厂房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楼层板现浇,主厂房围护采用钢筋混凝土空心墙板,内隔墙采用砖墙.基础埋深-4.0m.1991年开工建设.主厂房及主要附属设备基础、锅炉基础采用400mm×400mm预制方桩,桩身混凝土为C35.主厂房基础、锅炉基础采用条形基础.桩采用打入式施工,锤重45kN.桩长18.4m,锚入基础50mm,桩端持力层为5a粉质粘土层.根据试桩报告,单桩允许承载力为1200kN.3.3.2桩身混凝土基基础二期工程扩建1台135MW超高压抽凝式汽轮发电机组,配1台440t/h循环流化床燃煤锅炉.主厂房围护采用保温型复合压型钢板,内隔墙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基础埋深-4.0m.2003年开工建设.主厂房及主要附属设备基础、锅炉基础采用400mm×400mm预制方桩,桩身混凝土为C40.主厂房基础、锅炉基础采用条形基础.桩采用打入式施工,锤重45kN.桩长17.5m,锚入基础100mm,桩端持力层为5b粉土层.本期未进行试桩,单桩承载力按一期试桩结果.根据沉降观测资料,自2004年4月至2007年4月主厂房最大沉降量16.55mm,且已沉降稳定.3.3.3桩端持力层及桩端持力层正在建设的三期工程为2×300MW抽汽供热凝汽式机组,配2台1025t/h亚临界燃煤锅炉.本工程2台机组计划分别在2007年年底和2008年3月投产.主厂房围护采用保温型复合压型钢板,内隔墙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基础埋深-5.0m.从三期地质勘察报告看,场地地基土的分布情况及物理力学特性、地基承载力等指标与一、二期场地是基本相近的,从上而下土质渐好,强度渐高.但是一、二期场地粉土层(5b)的分布比较稳定,并采用5b亚层(fak=180kPa)作为桩端持力层,而三期场地粉土层(5b)的分布不稳定,主厂房部位的5b亚层缺失或厚度很薄.因此,本期主厂房基础不考虑5b亚层作为桩端持力层,而考虑采用6b亚层(fak=170kPa)作为桩端持力层.综合比较三期推荐采用了Φ500的管桩.桩型号为PHC-AB500(100)-23a,根据试桩报告,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为1395kN.主厂房基础、锅炉基础采用条形基础.3.3.4突出期主开发桩基方案建议四期建设场地为一期位置,一期除厂前区外所有建(构)筑物全部拆除,本期主厂房A列与一期一致.从本厂三期建设地基处理应用及使用效果看,采用预制方桩和预应力管桩均是可行的.从本期主厂房布置位置看,本期工程是建设在原一期厂房范围,锅炉间布置在一期主厂房位置,原有桩基不可能拔出.因此本期桩基方案选择必须考虑一期已有桩基的情况,做到既利用原有桩基又须满足主厂房及锅炉承载力及变形要求.通过二期主厂房的沉降观测可看出,原桩基方案及持力层选择正确,最大沉降仅为16.55mm,且沉降已稳定,因此原有桩基是可以再利用的.四期地基处理方案有:1)预制桩基;2)利用原有桩做复合地基.44号主房等重要建筑的桩基方案技术的比较4.1原有桩补桩方案桩型、桩径及持力层均与一、二期一致,承载力特征值按一期试桩报告.采用此方案是柱基础利用原有桩,对基础下没有桩或桩承载力不够的位置进行补桩.此方案可充分利用原有桩基.但原有桩基已基本沉降完毕,新桩型在受力状态下会有不同程度的沉降,同一基础下既有新桩又有旧桩,对基础的沉降控制不利.因此该方案不适用于同一建(构)筑物下既有新桩又有旧桩的情况.4.2基地式桩复合地基刚性桩复合地基的概念是在桩上部铺设褥垫层,使桩和桩共同工作.当基础承受垂直荷载时,桩和桩间土都要发生沉降变形.桩的承载力(模量)远比土桩间大,桩比土的变形小,由于基础下设置了一定厚度的褥垫层,桩可以向上刺入,伴随这一变化过程,垫层材料不断调整补充到桩间土上,以保证在任意荷载下桩和桩间土始终参与工作.基于上述复合地基原理,本方案是利用原有桩或补桩(基础下没有桩时),上铺碎石垫层,形成复合地基.此地基处理方案类同于CFG复合地基,它克服了同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