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石桥市八校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12月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辽宁省大石桥市八校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12月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辽宁省大石桥市八校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12月考试历史试题_第3页
辽宁省大石桥市八校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12月考试历史试题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校班级姓名考号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阶段练习七年历史试卷12月(本试卷共19道题满分70分)考生注意: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指定区域作答,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单项选择(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每小题2分,共30分)1.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以木桩插于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成屋,这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河姆渡遗址中还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据此,可以推断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A.游牧渔猎 B.刀耕火种 C.农耕定居 D.铁犁牛耕2.如图三幅图片中的文物共同反映了()A.文化中心尽在中原B.封建盛世经济繁荣C.华夏文明多元一体D.青铜工艺历史悠久3.在我国古代史上发生了许多以少胜多的战役,请将下列战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序()

①巨鹿之战

②淝水之战

③赤壁之战

④官渡之战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④②③① D.④③②①4.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方言不同、语音不通,但当这些话语成为形声表意的方块字时,却人人都能心领神会,彼此沟通。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5.边蜀原认为:秦始皇扫平六国统一天下是必然的,因为秦国打下了统一天下的基础。秦国代表了当时的先进生产力,农业生产发达……组织好最强大最合理的军团。据此可知,“秦始皇扫平六国统一天下”得益于()A.管仲改革 B.商鞅变法 C.独尊儒术 D.北魏孝文帝改革6.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文字起到了重要纽带作用。秦统一后,颁行全国的通用文字是()A.甲骨文 B.小篆 C.楷书 D.草书7.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下列对其表述与史实不符的是()A.起义体现了首创精神 B.秦的暴政导致起义爆发

C.起义军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D.陈胜称王,建立了“张楚”政权8.这是一条沟通中外商贸的繁华之路,这是一条串联东西方文化的文明之路。汉朝的丝绸、漆器和西域的乐器、歌舞等成为这条路上往来的“常客”。这条路是()A.陆上丝绸之路 B.瓷器之路 C.海上丝绸之路 D.一带一路9.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2020年11月,新疆308.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回顾历史,此地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始于()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唐朝10.《后汉书》《宦者列传》记载:“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都称蔡侯纸。”此材料可证明()A.造纸术起源于中国 B.蔡伦改进了造纸技术

C.纸的制造工艺复杂 D.纸的发明对世界影响11.“张骞原是一名郎官,他志在为国分忧,勇敢地出来应募,在去往西域的路上曾两次被匈奴抓住,被扣10余年,在威胁利诱面前,‘持汉节不失’,坚持完成使命”,材料反映张骞具有的高尚品格有()①威武不屈②报效祖国③坚持不懈④勇于纠错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2.爷爷给马小虎讲三国故事时说:“三国尽归司马懿。”马小虎认为不对,因为最终使国家归于统一的是另一个人。这“另一个人”是指()A.司马迁 B.司马昭 C.司马炎 D.司马睿13.从东汉末年州牧割据、官渡之战,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反映出的历史发展趋势是()A.各地群雄并起 B.经济持续发展 C.民族不断交融D.走向局部统一14.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多数时间处于分裂割据状态,但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仍然创造出璀璨的科技文化,下列人物与作品搭配错误的一组是()A.王羲之——《兰亭集序》 B.贾思勰——《农政全书》

C.顾恺之——《洛神赋图》 D.祖冲之——《大明历》15.如图图文材料说明()《宋书》记载南朝“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南朝青瓷莲花尊A.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B.文学艺术繁荣发展

C.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D.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题4小题,16题9分,17题9分,18题10分,19题12分,共40分。)16.经济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下列材料涉及不同时期的经济现象,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共9分)

材料一:

某著名作家曾经在其作品中有这样一段有关上图的描述:“就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2200年来,它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材料二:“民失作业,而大饥馑……自天子不能具钧驷(四匹同样颜色的马拉的车),而将相或乘牛车”。——《汉书•食货志》材料三:“京师之钱巨万,腐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史记》材料四: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从东汉末年开始,许多人为躲避北方的战乱,逃往江南地区……那时候,江南地区战争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开发了江南,使南方经济迅速发展。(1)材料一中的这个“了不起的工程”指的是什么?(1分)它的出现与农业生产领域哪一类新型生产工具的推广有关?(1分)(2)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西汉前期经济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导致该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1分)(3)根据材料四概括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条件?(3分)(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你认为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写出两点即可)(2分)20232023年12月七年历史第1页共4页2023年12月七年历史第2页共4页17.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先进的思想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9分)

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韩非子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以使臣民慑服。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二:(秦始皇)“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郭沫若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在经济、政治、法律、哲学等众多领域内形成的思想理论,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标准;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摘编自岳麓版高中历史《文化发展历程》材料三:史学家顾颉刚说:“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中国历史众生相》材料四: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位著名思想家的什么政治主张?(2分)韩非子的主张属于战国时期的哪一学派?(1分)(2)材料二中“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指的是哪一思想学术的繁荣局面?(1分)结合材料说一说这一局面的产生有怎样的历史影响?(2分)(3)材料三中秦始皇“不要人民读书”,汉武帝“要人民只读一种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1分)(4)根据材料四,请说出现代化治国的方略是什么?(1分)(5)综合以上材料,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1分)18.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发展史,也是各民族共同推动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奋斗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0分)

材料一: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二:西汉“大一统”政治格局为中国古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文化环境和广阔的地理空间,以西汉王朝为核心,汇聚周边民族的大一统政治初步形成,为各民族的交往交流创造了良好的历史条件。此外,各民族在日益增强的互动中相互依赖,共同发展,逐渐加深了感情,加强了认同。——摘编自彭丰文《西汉“大一统”政治与多民族交融认同》材料三:鲜卑姓氏改为汉姓鲜卑姓汉姓鲜卑姓汉姓拓跋元贺赖贺丘穆陵穆独孤刘2023年2023年12月七年历史第3页共4页2023年12月七年历史第4页共4页陆贺楼楼材料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中,应该说汉化是总体的趋势,但是文化的融合并非只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甚至是多向的。伴随着胡族入居中原,背景广阔的异质文化汇入汉族社会,也带来了新鲜而有活力的因素,实际上形成了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摘编自阴法鲁、许树安、刘玉才《中国古代文化史》这一民族大融合,固然经历了长期的痛苦历程,但是由于汉族接受了新的成分,因此在经济上、文化上,不但没有衰落,而且比之前更加兴盛起来。中国历史上空前强盛的隋唐封建国家,就是在这种民族大交融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王仲荤《魏晋南北朝史》材料五: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促进民族团结、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在扩大各民族交往交流中促进民族交融,将推动各民族在各个方面融会贯通,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摘编自何星亮《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中华民族复兴》(1)根据材料一,分析春秋时期民族交往的主要方式是什么?(1分)最终出现了哪一趋势?(1分)(2)材料二认为西汉民族交融的原因有哪些?(2分)(3)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哪次改革?(1分)请你列举这次改革中向汉族学习的其他任意两项内容。(2分)(4)根据材料四,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对中国历史造成了哪些影响?(2分)(5)根据材料五,以史为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处理民族关系?(答出一点即可)(1分)19.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2分)

材料一: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为了防止再次分裂,秦始皇从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出发,实行郡县两级行政管理体制,郡是地方最高行政机关,郡的行政长官称为郡守,军事长官称为郡尉,并设郡监主管监察。郡下设县,万户以上县长官称县令,不满万户则称县长。县令(长)主管县内政务,同时设县尉主管军事。郡县长官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此外,县下设乡,乡下设亭,亭下设里。乡设三老,分别为有秩、啬夫、游徽,分掌地方教化、诉讼、赋税等事务。材料三:经“文景之治”,武帝时国力上升,颁布法令,削弱地方封国割据势力,在调整、限制、打击王国势力的过程中,汉帝国走向强盛。——摘编自卜宪群《秦汉之际国家结构的演变》材料四:秦朝汉朝思想焚书坑儒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统一政权的精神支柱。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改革币制,统一铸造五铢钱;盐铁官营;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军事公元前215年,蒙恬率兵三十万大败敌军,收复黄河以南土地。公元前127至公元前119年,汉军三次发动对敌军的战争,获得大胜,使北部诸郡得以安宁。(1)根据材料一,指出造成材料中所述的历史乱象的相关制度。(2分)(2)根据材料二,写出秦始皇管理地方的政治制度及目的是什么?(2分)分析这一制度的特点(写出两点即可)。(2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汉武帝为打击王国势力采取的措施。(1分)(4)材料四表格中汉朝维护思想统一的措施是什么?(1分)秦朝统一后的货币名称?(1分)秦汉共同面对的“敌军”是哪一少数民族?(1分)(5)根据以上材料归纳秦汉时期的历史发展特征。(2分)

答案一、(每小题2分,共30分)CCBBBBCABBACDBC二、(共40分)16.(共9分)【小题1】都江堰(1分)铁制农具(1分)【小题2】由西汉初年的残破荒凉到文景时期的经济发展,国家富足(1分)休养生息政策(1分)【小题3】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为躲避战乱,北方人大量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江南地区战争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