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ssh斋罗振玉与《十钟山房印举》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0C/21/wKhkGWV7PjuAaNOTAAOMIwT7RWo948.jpg)
![不ssh斋罗振玉与《十钟山房印举》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0C/21/wKhkGWV7PjuAaNOTAAOMIwT7RWo9482.jpg)
![不ssh斋罗振玉与《十钟山房印举》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0C/21/wKhkGWV7PjuAaNOTAAOMIwT7RWo9483.jpg)
![不ssh斋罗振玉与《十钟山房印举》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0C/21/wKhkGWV7PjuAaNOTAAOMIwT7RWo9484.jpg)
![不ssh斋罗振玉与《十钟山房印举》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0C/21/wKhkGWV7PjuAaNOTAAOMIwT7RWo948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不ssh斋罗振玉与《十钟山房印举》
罗学堂的振宇是现代著名的学者。他的理论和成就是广泛而卓越的。以印学而言,持论云“鉥印有裨于考证至巨”,“古印鉥者实于小学地理官氏诸学至有裨益”,以玺印为考经证史之有力辅佐。又曾先后辑刻《罄室所藏鉥印》八册不分卷及《续集》五册不分卷、《赫连泉馆古印存》一卷及《续集》一卷、《隋唐以来官印集存》一卷附《补遗》《附录》各一卷、《续百家姓印谱》一卷、《罗振玉自印集》一卷、《凝清室古官印存》一卷、《凝清室所藏周秦鉥印》不分卷、《贞松堂唐宋以来官印集存》一册不分卷、《玺印姓氏征》二卷、《西夏官印集存》一卷、《贞松堂所见古鉥印集》一册不分卷等,集研究与传播于一身,有功印学,实不在小。雪堂不仅学问优良,于传统国学之外,多开学术研究之新领域,且亦以保存传承国粹为己任,尝自述其用心云:“不佞夙抱传古之志,凡古人著录未刊者及旧刊罕传者,尝欲鸠合同志,创流通古书之会以刊传之。顾数十年来,同好聚合不常,益以世变。此愿竟不获偿。辛亥以后,素居无俚,万事无可为,乃慨然以一人之力任之。十余年间,得书二百五十种,意所欲刊者,尚未及半,而资力已竭矣。”而所刊前人遗稿中,即有与潍县陈簠斋介祺相涉者,如《簠斋金石文考释》一种,雪堂于书后跋文曾赞云:“潍县陈寿卿先生收藏古金石刻为海内之冠”。再如《贞松老人外集》卷二有《影印陈石拓本跋》,记其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影印簠斋旧藏毛公鼎初拓本之事。1921年,雪堂又曾借得簠斋旧藏小盂鼎铭拓本,予以影印百部行世。除此之外,商务印书馆1919年影印出版之《簠斋尺牍》,封面题签亦系雪堂手迹。凡此皆见雪堂于簠斋之关注。雪堂之世,簠斋学术尚未大显,世人所称颂簠斋者,多专就其收藏之富而言,雪堂于此亦然,论述之际,颇着眼于簠斋之藏品,此亦无可厚非。所例外者,则惟在簠斋之《十钟山房印举》(下简称《印举》)一书而已。据秦更年《婴闇题跋》卷三“十钟山房印举残册”条云:“簠斋藏印之富为近代第一,道咸之交,陈粟园为拓印集十二册,凡印二千数百钮,殿以封泥,纸墨精良,世称妙品。同治末,藏印增至六千有奇,编为《十钟山房印举》八十卷,顾以无人相助,独与其次君九兰排次摸印,终不果成,今所流传率皆残册。嗣高要何伯瑜至潍留居年余,为拓廿许部,即今所称足本也。后此所拓则一印一纸,改作巾箱本,不若何拓之条例秩然矣。”故《印举》虽以簠斋手自编辑,肆力于此十数年,然以体例等原因,迄簠斋之卒,尚未能有定本。而陈氏身后留存,至今为国内外各单位所什袭珍藏之《十钟山房印举》诸本,亦以此故,皆非定稿,故多异同。大概而论,《印举》之版本可分为两个系统,一为钤印本系统,一为影印本系统。后者可不论,即以前者而言,其版本又有壬申本与癸未本之别,而壬申本则又可以用纸不同细分为两种,通称为“壬一本”、“壬二本”。据张煊及陆明君先生所述,《印举》之版本有:1.钤印本。题“同治壬申海滨病史六十岁作”,纸面平滑,色微黄,简称壬一本。即簠斋当日倩何昆玉以“广纸”所钤拓之十部。此本泥油过润,致朱文失之于肥,白文失之于瘦。册数不等。2.钤印本。亦题“同治壬申海滨病史六十岁作”,白色厚绵纸本,即“苏纸”本,亦拓十部。版框较壬一本略短狭一二分,简称壬二本。此本纸张印泥配合得宜,保存原印字形较佳。册数亦不等。凡壬一、壬二并举时,统称壬申本,据光绪元年(1875)正月簠斋致潘祖荫函云:“若必欲先睹(《印举》),亦可发何封(按,此指何昆玉封存之《印举》稿本)以一奉寄,唯未编未装无序目、举目,不过仅见印耳。”3.钤印本。一印一页,六吉绵连小本,版心刻有“簠斋藏古之一”字样,简称一印一页本,又称“癸未本”。《印举》当以此本所收最全,且体例亦较为精审。惟其用纸较薄,朱色易烘,部分印文略有漫漶,不甚清朗。册数亦不等。4.影印本,民国十二年(1923)商务印书馆据“癸未本”影印,分装十二册。1985年,北京中国书店据此重印,订两册。民国乙卯九月(1915年10—11月),雪堂作《赫连泉馆印存序》,中言:“闻簠斋陈氏万印楼谱尤为海内巨观,惜旧印百部,数十年来讫未装治行世,此则艺林之至憾也,”可见雪堂于此书推奉之状。职是之故,民国五年,旅居东瀛之雪堂甫得沪上坊间现《印举》踪迹之信息,即飞函寓居海上之观堂恳其代为购求。其过程具见《罗振玉王国维往来书信》(下简称《往来书信》):《往来书信》第一三九通:“今日景叔书来。言渠见陈受卿《印举》一百册(据景叔言万印全,殆秦綗孙处寄售者),询弟购否,言可托子敬购之。请公托景叔代购,托子敬,必因循惜价。此书索价三百金,请告景叔,由其酌定价值,总以不失去为要。否则,衣裤送质库不恤也。”按:景叔,海宁邹安字。安(1864-1940),又名寿祺,号适庐,室名双玉玺斋。尝著有《蒿里遗珍拾补》、《周金文存》、《十友名言》、《艺术类征》、《广仓砖录》、《草隶存》、《南越文王冢黄肠木刻字及明器》、《双玉鉨斋吉金图录》等。时为海上犹太富商哈同所聘,于广仓学宭主编《艺术丛编》。观堂之编《艺术丛编》,即系邹氏所荐。秦炯孙,秦文锦(约1870-1938)字,又作褧孙,号薾云居士、息园老人。邃于金石,尝得周鉏麑彝,故颜其斋云鉏麑斋,又有斋名曰古鉴阁。尝于海上设肆云艺苑真赏,多从事书画碑帖复制之业。子敬,罗振玉堂弟罗振常(1875-1942)字,又作子经,号心井、邈园等,室名自怡悦斋。1912年在沪设蟫隐庐书肆。著有《洹洛访古记》、《新唐书斠议》、《经进东坡文集事略考异》、《老泉文集考异》等。《往来书信》第一三八通:“《十钟山房印举》昨日始见之,其书品甚短,未必是吴清老旧藏。又与敬公同发现一隙,即封面中衬一报纸,乃去年之物,又用石印签条,乃王胜之书,恐陈氏现已装订发卖。其价云三百两,与陈价亦合(现博古堂又云三百两,系原主卖价,至少须加一成),殆书肆少出一部以邀善价。每本三十余页,每页有三印,然空处甚多,平均每页不及二印,则所谓万印者亦名耳。头本仅五十余印,百本恐不及六千印。然陈氏印实有七八千,不知后数本如何,故暂还之,一面由敬公函询高翰老矣。俟翰老与公覆函至,再行定之。此时除公外,未必有人欲买此书也。”按:书中所云吴清老,系指吴县吴大澄而言,大澄(1835-1902),字清卿,江苏吴县人,号恒轩,又号愙斋、恪斋。著有《说文古籀补》、《字说》、《古玉图说》、《权衡度量试验考》、《愙斋诗文集》等。敬公即罗振常。王胜之则为江苏元和(今苏州)王同愈号。同愈(1856-1941),字文若,别署栩缘,系吴大澄弟子。曾编《历代名人疑年录》,著有《说文检疑》、《选砚刍言》等,诗文日记等则结集为《王同愈集》。高翰老为潍县高鸿裁(1852-1918),字翰生,室名上陶室、退耕堂。着有《古印偶存》、《齐鲁古印捃补》、《上陶室砖瓦文捃》、《历代志铭征存》等。又函中言“每页有三印”,按前述《印举》之版本可知,则此本必为壬申本无疑。《往来书信》第一四二通:“然若陈氏《印举》购得,则大快事,必得此书,印学乃有根柢也。”《往来书信》第一四五通:“陈氏《印举》必是北京新装之本,吴藏者诈也。函商最妥,但此老荒谬异常,前寄书去,今一年矣,尚无复信,或子敬书能得答书耳(尚欠书价数十元)。”按:“北京新装之本”,所言不详。陆明君先生曾云:“据陈继揆先生回忆,上世纪三十年代,其父(陈元章,簠斋五世孙)将壬申本《印举》由潍运至京,因原散页未顺未装,或售或赠戚友。所余尚有两箱,后因居室自大迁小,无处存放,借存于长春堂药铺,及至解放后取要,却否认有此事。今国家图书馆特藏部册数不等之壬申本,多缘于此。”而据此函中所言,则《印举》散页似早经京估重装贩卖。又书中云“吴藏者”,据上第一三八通函知为吴清卿大澄,而《往来书信》则注为吴式芬,恐误。“此老”当指高鸿裁。《往来书信》第一四六通:“《印举》景叔已令其将全书索来,大约数日可到(在苏州原主处),到后一阅点数,即可交蟫隐寄东。然以《十六金符》之印数及价核之,则此甚贵矣。”按:雪堂时居海东,而观堂则处沪上,故云“寄东”。而“蟫隐”则为罗振常与姻亲刘大缙(刘铁云鹗之四子)合设之书肆,此指罗振常而言。《十六金符》为吴大澄所辑之《十六金符斋印存》,其中计收各类印章二零二二方,罗氏所藏此本,当系王懿荣旧藏本。《往来书信》第一五一通:“簠斋《印举》诸费神,至感(此书仍拟购之)。此书不足万印,簠谓寿老之印,乃谓不足万印者?乃将两面刻之革带印,每面充一印之数而得万印,非纸面上之印数不足也。能否请将第一册双挂号付邮寄来一阅,则尤感矣。”《往来书信》第一五六通:“《印举》将购到,甚快甚快……《印举》买成,请嘱子敬与《畿辅通志》同装一箱,交便船携来,酌给酒力可也(但必须用油纸衬包,勿令遭湿,此刻正是雨季。又加钉时,望小心,勿误加钉书上,尤要)。”《往来书信》第一六二通:“《印举》事今日与柳蓉村言,渠云一周间后当遣人往苏取书,惟能取到与否尚不敢必。渠亦自言世无不先见书遽付钱之理,大约可以取到矣。”按:柳蓉村乃时书估,设肆海上,名博古堂,为此次购藏《印举》之经手者。据陈乃乾《海上书林梦忆录》:“其时三马路惠福里弄口有博古斋书肆(今艺苑真赏社隔壁),与古书流通处仅隔数武地,新得莫友芝藏书,插架亦富。主人柳蓉村,苏州洞庭山人,外号人称‘柳树精’。虽未尝学问,但勤于研讨,富于经验,且获交与江建霞、章硕卿、朱槐庐诸前辈,习闻绪论,遇旧本书,入手即知为何时何地所刻,谁家装潢及某刻为足本,某刻有脱误,历历如数家珍。家本寒素,居积致小康,每得善本,辄深自珍秘,不急于脱售。夜深人静时,招二三知音,纵谈藏书家故事,出新得书,欣赏传观。屋小于舟,一灯如豆,此情此景,至今犹萦回脑际也。影印大部丛书之事,博古斋实开其端,所印有《士礼居》、《守山阁》、《墨海金壶》、《拜经楼》、《百川学海》、《津逮秘书》、《六十家词》诸种,以一人之力而翻印旧书至数千册,可谓豪矣。”《往来书信》第一七二通:“柳蓉村本拟令其子往苏取《印举》,而其子患喉痧未愈,故至今未往,未识何时能取到也。”《往来书信》第一八零通:“《印举》事今晨接敬公条,云仍需持钱往取(本拟亲往柳处询之,因其处有喉痧不往,今已愈,可往矣),大约卖主执意如此。晚当往询,再与商酌。如系确实,则只有持钱往取及退还头本二法。”又云:“书成未寄。晚过蟫隐,则敬他出。至柳蓉村处,亦他出。其徒言往取书,坚不肯付,须以钱往乃付,且索回头本。维即告以须函告东洋,因公处需看书乃能付价也。此事如须购,须维往苏一行,但请将陈氏印小册寄来一对核无误(一本亦可)然后付价,否则请将头本寄还。”《往来书信》第一八三通:“《印举》首册已与影本对过,确为陈氏物。弟意此书即购之,但公携款亲自赴苏,则甚不妥,或与商在沪交割何如(令藏主携沪,到沪行资弟任职)”按:上函中所云“陈氏印小册”及此函所云“影本”,所指当为《簠斋藏玉印》。一册。石印本。陈介祺藏印,何昆玉手拓。此谱原本系用陈介祺所藏之古玉印六七方,由何昆玉手拓以赠吴大澄,何昆玉及张熙跋。有民国五年刊本。《往来书信》第一八五通:“顷接敬公一函,云柳永村回言《印举》须以现洋乃能取到(而但知博古堂,今乃知其主人乃柳也),然印已数过,只八千四百余方,实不及万。敬函附上。其价前已说过三百两加费二十元,似无从反悔再索费(敬公所疑增价之说或系过虑)。惟印数前言万余,今乃不及万,则价更贵,是否须留,请迅示。惟首册决不还之,托言已寄日本矣。柳估老狯(又先付价后取书,此事妥否?书可无虑,惟虑如吴石泉之集他印谱为之。但其上卷书题尚是陈寿老手笔付刊者,或不至伪也)。此次景叔初见书,即言当介绍于公,彼知公欲购,乃更为奇货矣。高翰生果无信。陈氏印数本不及万,惟柳前言万余,今欲以此去其价,亦理之常。然彼以卖主必索此价为辞,遂理直气壮言之,真可恶也。”按:吴石泉为印人绍兴吴隐。“集他印谱为之”所指乃为《遯庵集古印存》,据该印谱凡例:“是谱专就遯庵所藏彚录成编,共分四集,每集四册,都十六册,上起元明,下讫近代,故定名曰《遯庵集古印存》。”“上卷书题尚是陈寿老手笔付刊者”,系指《印举》卷前陈介祺手书上版之“同治壬申海滨病叟六十岁作”字样。《往来书信》第一八六通:“《印举》当遵办,卖主如不能来,便当赴苏一行也。”《往来书信》第一八八通:“晚出与敬公说《印举》事,渠处有一百六十余元,折算洋数三百金与二十元项四百四十元左右,其余二百七十元左右,即在公存维处之款内划付,已均说定(出至蟫隐,渠不在店,因恐渠处款或不应手,故归后至其家说妥,即令敬告柳蓉村,令其将书送沪也)。”《往来书信》第一八九通:“《印举》柳估已书至苏州,嘱令送来。”《往来书信》第一九三通:“《印举》有还信,不能送来,且限三日内取,迟则不卖,并欲索头本,刁难之至。昨与柳蓉村谈判,并约景叔、敬公三面约定,书仍由渠携款去取,今日付款,明日往苏,后日返沪。如书有与头本不符,仍须退回。柳有店在此,亮不致误事也。其款由景叔断定四百四十元,内廿元乃渠之中用。本言银三百两及用费廿元,渠于银价又有苏州须用淞平之语,后以四百廿元作三百两,比昨日上海规元市价共吃亏四元以上,此事可谓淘气矣。”《往来书信》第一九五通:“《印举》既付款后,柳估定初八行,而迟迟至昨晚始行,今晚亦未必到(大约须明晚到)……《印举》到后当装箱(连蟫隐书共二箱,《印举》当加油纸包裹)。”按:“蟫隐书”当即前函所云之《畿辅通志》。《往来书信》第一九七通:“《印举》昨今往催,其人尚未到,其子云今日沪上有事,必到。明日系中秋节,渠必须返沪。此语当可信也。此等人需缓,真无法可想。蟫隐书已装成一箱有半,俟《印举》到装入共二箱,其《印举》需特别用油纸包裹,维当亲往视之,装成后即托尧香寄东可也。”又云:“前书写成,本拟待《印举》到即行奉闻,而昨晚未到。今日午后往柳处,仍未到。而敬公适至如皋售书,询之李七先生,则云其人有店在此无可逃,款却不妨(其书款有渠收条),惟失约濡滞可恨。”按:尧香者,雪堂旧友,时方业贾于沪。李七先生者,则当为蟫隐庐书肆坊友,此函下文又云“蟫隐李七先生之子亦患伤寒……”可证。《往来书信》第一九八通:“昨日午后看《印举》,尚未至。晚饭后始由蟫隐来人知会,云柳持书旁晚到。即出携书以归,凡九十九册,均系真本无讹,可以告慰。原印数已由卖主细检,共八千二百数十方,并有单记每册印数,当略对数本,亮无大误,今日当一检阅(官印及蛮夷印约二十余册,古鉨二三十册,余皆私印也)。”又云:“原书分装百册,首古鉨,次汉以后官印,次私印。私印之中复以‘革带印’、‘私印’、‘之印’及‘无印字’等分类,而各类中又以韵为姓之次弟,极有条理。唯装订时原次已乱,而颇多纷乱,若再订正重装,则大善也。顷将全书检阅一遍,中有十册许已损坏修补,中一二十页并印不存,亦有缺损者一二十页。盖书片久不装订,必有是弊。以是推之,则叶片之中失印者恐尚不止此数,不能视为陈印全书也。此书本言明尚可退还(到明日午后止),但思陈氏所存散片堆积数十年,亦未必无失。此书亦至今年始装,据柳估言此书确出吴清老家,如其言果信,则此本殆为唯一已装之本矣。簠斋印此,分类排印,实其生平一大事业,而流传于世者只有此本,实为可叹。然无先生,又谁以三百余金购此者?则一本亦不传矣(昨柳估言苏州有欲出五百元购此者,纵有此事,乃闻先生已购而然,否则绝无人以此价购此也)。”又云:“今日得读陈氏《印举》,又为见世人所未见矣。”《往来书信》第一九九通:“《印举》分四大套,以木板夹之,每函次序未曾动乱,其中多误装,然次序大略如此。今日装箱成,尚须做木盖,再送至尧香处,大约须星期一二乃可报关,到东须在八月杪矣。……”又云:“《印举》等书已装成,而昨日觅木匠做箱盖未到,今日当来,做成即付尧香矣。”又云:“《印举》一单附呈,乃原主所点存之印数,可备考也,维随取数本校之,不误。”《往来书信》第二零零通:“《印举》事不亟亟,祈放心,柳永村无所逃也。”《往来书信》第二零二通:“礼堂先生有道:奉十七日三次手示,敬悉《印举》已取到,此事可谓艰难万分,累先生清神不少,至歉至歉!”《往来书信》第二零三通:“《印举》究有失印剔去之叶,昨过柳蓉村店闲谈,告以此书仍非足本。其徒乃言此书系渠所装,其散片一包在箱底者大受破损,二部皆然,其无印剔去者约二本许(吴氏共有二部。又云清老之孙颇好金石,清老之金文拓本全分尚在云云)。后柳蓉村归,则言无剔去之叶矣。”《往来书信》第二零四通:“《印举》装箱即寄,目录照收,此事累公至今,且悚且谢。”《往来书信》第二零五通:“再启者:提单于今日午后取到,其箱由山城丸运神户,此船检今日报未见,不知已开与否?想尚未进口也。尧香亦往催数次始得。运费却甚廉,连水脚、报关一切在内仅三元又银二钱五分耳。提单附寄奉,请詧收为荷。”《往来书信》第二零六通:“雪堂先生有道:初一日由邮局双挂号寄上书箱提单一纸,想达左右。不知山城丸究于何时抵神户?其箱已提到否?甚念!”《往来书信》第二零九通:“提单拜收,已交博文主人提取,恐书箱到尚须在十日后也。”按:博文主人者,即日本京都书肆博文堂主人原田大观。《往来书信》第二一三通:“不知前寄之箱已提到否?”《往来书信》第二二八通:“前此所寄陈氏《印举》想早已提出,其书究何如?”《往来书信》第二三零通:“前承寄书箱,至今尚未到,可恨已极!”除此之外,《往来书信》中,6月20日王国维致罗振玉之第一四七通、7月6日王国维致罗振玉之第一五三通、7月7日王国维致罗振玉之第一五五通、7月11日、15日王国维致罗振玉之第一五七通、7月13日罗振玉致王国维之第一五八通、7月16日王国维致罗振玉之第一五九通、7月22日王国维致罗振玉之第一六六通、7月23日罗振玉致王国维之第一六七通,9月4日罗振玉致王国维之第一九一通,9月10日罗振玉致王国维之第一九六通,亦皆言及《印举》之事,足见二氏于购置此书之重视。然自上揭11月12日之函后,二氏书函中皆又不及《印举》,今以前引第二零五函之二三零函数通考之,此书已寄出至海东当无疑义,然其下落究竟如何,却已无从究诘。所敢断言雪堂未曾收至此书者,不仅以《往来书信》中未曾明言其得书后喜翻之态,更以雪堂后此提及此书,每云未见而然。《雪堂类稿》甲“笔记汇刊”《俑庐日札》“道咸以来古印谱”条有云:“维县陈氏《万印楼印鉨谱》,予曾得一本于吴清卿中丞家。沪上曾有影本,以革带印一为二,实不足万印也。”又卷末雪堂跋云:“右稿戊申岁刻之沪上杂志中,迩日东莞容氏又以活字排印。顾海桑以后,故家文物,每多转徙,此编所记,往往今昔顿殊。爰以三日之力,口授长孙继祖为之改订,并校其讹字,重付影印,爰记岁时于卷尾。甲戌十月松翁记。”其孙罗继祖《永丰乡人行年录》卷上“一九零八年”条亦云:“(雪堂)岁暮整比近三年金石见闻为《俑庐日札》一卷,顺德邓秋枚实为刊入《国粹学报》中。”则据此《俑庐日札》,雪堂于一九零八年前曾自吴氏购得《簠斋印谱》一册。此册当即前揭观堂致雪堂函第一八二通中所言“但请将陈氏印小册寄来一对核无误(一本亦可)然后付价”之本,而除此之外,雪堂于簠斋之旧藏玺印,一无所见。至1934年,容庚重刊此书,与初刊本内容颇有改削,若此处则改云:“维县陈氏《万印楼印鉨谱》,闻已有印本,而绝未一见,必大观也。”其云“绝未一见”者,所指乃为“印本”,当即陈氏原钤印本而言,亦即雪堂并未经眼所购之《印举》。又雪堂《隋唐以来官印集存序》云:“岁在癸丑,始就予所藏编历代官印集存。再越寒暑,粗有成书。拟俟得簠斋《印举》后乃为定本,感岁月之易迈,先取隋唐以来诸印付诸影印,计其都数得二百二十有五。陈印一,在隋唐之前,取冠编首,僭伪诸印则附于后,沿瞿翁两家例也……丙辰重九(1916年10月5日),上虞罗振玉书。”据《往来书信》考之,若无意外,丙辰重九正当雪堂收至《印举》之期左近,然雪堂却逆原意“拟俟得簠斋《印举》后乃为定本”而遽以《隋唐以来官印集存》付印,则其已确知《印举》遗失,彰彰可明。复衡之以雪堂子福颐《印谱考》卷三“国朝”部分,有“十钟山房印举五十册”条,而前述雪堂所购之本则有百册之多,故福颐所述之本必非雪堂所购者。然《印谱考》自序又云:“其见诸目录家箸录及出翁氏、丁氏者皆注于下(其有不注者,则皆出自家藏也)。”则此五十册本亦为罗氏大云书库长物,或为其后再购者。簠斋当日辑印《印举》,虽迄未定稿,然友朋同好则多以种种因缘获藏此书,如光绪元年致簠斋致吴县潘祖荫函云:“若必欲先睹,亦可发何封以一奉寄,惟未编,未装序目、举目,不过仅见印耳。”与此相似,吴县吴清卿大澄亦为求获《印举》并曾施将伯之助者。石印本《印举》前有民国十年古杭陈氏敬第序云:“潍县陈氏簠斋藏印最富,世所谓万印楼是也。……同治壬申高要何昆玉伯瑜携其吉金斋所藏,又以潘氏看篆楼、叶氏平安馆粤署烬余各印约二千七百余事来归簠斋,即主其家。簠斋出万印楼旧藏,去其六朝以后者,得七千余事,益以东武李氏爱吾鼎斋、海丰吴氏双虞壶斋、归安吴氏二百兰亭斋、吴县吴氏十六金符斋、利津李氏石泉书屋、歙县鲍氏臆园藏印,督其次子厚滋与伯瑜同事编次,博收约取,师吾丘子行卅五举之意,名曰《十钟山房印举》。初稿十部,用粤纸,成于壬申。是为簠斋六十岁所作,式沿印集之旧。又十年得印益多,吴恪斋时为太常,移书敦促乃复自改稿,亦成十部,岁在光绪癸未,簠斋已七十一矣,纸用吴中六吉棉连,一印一叶,都州举分若干册,有一印互见数举合为一册者,每册中又往往间以素纸,惜举例数易稿,率未董理就绪,故不能尽明其恉,美犹有憾,阅今仅卅九年,流传已尟。”而清卿与簠斋流传至今之往来书函中亦曾屡屡提及此事。陈氏同治十二年十一月望致吴恪斋云:“拙著《印举》成八十卷,今腊明正或可脱稿。何君久稽,十五月成廿部,以其四见酬。索每部六十金,所余无几,若欲留,明年上元前书至方可。明年拟再觅友为之,迟则戚友千余印须归还矣。”此言清卿欲得《印举》须俟至次年。《吴愙斋尺牍》第五册光绪七年二月六日恪斋致陈氏书云:“极盼《印举》编成,分购一部,以资眼福。”此则恪斋再求分赐《印举》也。《吴愙斋尺牍》第六册光绪八年十月十八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2城镇化【知识精研】高一地理课堂(人教版2019必修二)
- 2025至2031年中国壁砖哑光熔块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丙烯酸2-乙基己酯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雕刻机控制系统软件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表面粗糙度》课件
- 投资竞赛复习试题附答案
- 化工分析站丁苯橡胶分析岗练习试题及答案
- 底盘选择上练习测试题附答案
- 《移动平均线》课件
- 《青少年偏差行为》课件
- 手术室标本管理及送检评分标准
-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考评试卷含答案(第73-80课)
- 《物流无人机垂直起降场选址与建设规范(征求意见稿)》
- 中医腕踝针技术
-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十万个为什么》整本书阅读(教案)
- 2024年辅警考试公基常识300题(附解析)
- GB/T 748-2023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
-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 糖尿病膳食指南2024
- 游戏账号买卖合同
- 2024年10月自考05760营养学一押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