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台宗九祖的传承与发展
天府稀疏生活于唐中后期。天台宗自智顗、灌顶之后,经历了法华智威(?-680)、天宫慧威(634-713)、左溪玄朗(673-754)三代,虽然坚持传天台止观,收授门徒,但并无大的建树,更毋庸说再现智者时期的恢弘气象。湛然生存的时期,正逢禅宗、法相唯识、华严诸宗盛行。他阐释经论,弘扬止观,开庭摄徒,终于在中唐时期使天台焕然中兴。然而,由于史料的欠缺,有关湛然的生平、履迹散乱,今从蛛丝马迹中考得简谱如下。公元711年辛亥年唐睿宗景云二年1岁荆溪生于晋陵荆溪,俗姓戚氏,儿童时代即有超于常俗之志。家本习儒。《宋高僧传》卷六:“俗姓戚氏,世居晋陵之荆溪,则常州人也。……以教言之,则然乃龙树之裔孙也,智者之五世孙也,左溪朗公之法子也。家本儒墨,我独有迈俗之志,童卯邈焉,异于常伦。”《佛祖统记》卷七:“姓戚氏,世居晋陵荆溪,时人尊其道,因以为号。家本习儒,故幼学夙成,在儿童中超然有迈俗志。”公元728年卯辰年唐玄宗开元十六年18岁浙东游学浙东,寻师访道。据《天台九祖传》所录湛然自述:“开元十六年,首游浙东,寻师访道。”《释门正统》卷二则言“年十七访道浙东”。《佛祖统记》卷七也说:“年十七(睿宗景云二年生,至玄宗开元十五年,当十七岁)访道浙右。”今从湛然自述。公元732年壬申年唐开元二十年22岁金华在东阳金华,遇方岩和尚。方岩和尚传授天台教门,并把《摩诃止观》等天台教籍交付湛然。左溪遇方岩和尚后,湛然投左溪玄朗处。是时,玄朗法席大开,湛然从之受学,深得器重。所有史传都认可湛然是在方岩和尚授《止观》后投玄朗就学。只是对遇到方岩和尚的时间的看法不同。《天台九祖传》湛然自述:开元二十年,在东阳金华遇到方岩和尚后,“遂求学于左溪大师,蒙诲以大旨。”《宋高僧传》卷六大略说“年二十余,受经于左溪”。《释门正统》卷二则认为“年十七,访道浙东,遇方岩和尚,示以天台教门及授《止观》等本,因求于左溪。”《佛祖统记》卷七:“开元十八年,始从学左溪(时年二十)。”今从《天台九祖传》湛然自述。《释门正统》卷二、《宋高僧传》卷六和《佛祖统记》卷七又记录玄朗与湛然的对话。玄朗问湛然是否做过奇异的梦,湛然回答,曾经梦见自己“披僧服掖两轮游于大河之中”。玄朗为之释梦,以“两轮”对之以止观二法,认为这是湛然将继承止观法门、以度众生于生死海的预兆,于是视之为道器,并付以平生所弘之说。后以处士之身传天台教观,从者如云。公元748年戊子年唐玄宗天宝七年38岁宜兴正式出家,受具足戒,登录僧籍。《佛祖统记》中记载,湛然出家受业处是宜兴君山乡净乐寺。会稽会稽昙一法师处学习律部。吴郡在吴郡开元寺敷行止观。《宋高僧传》卷六:“天宝初年,解逢掖而登僧籍,遂往越州昙一律师法集,广寻持犯开制之律范焉。复于吴郡开元寺敷行止观。”《佛祖统记》卷七:“天宝七载,始解缝掖着僧伽梨(时年三十八,受业于宜兴君山乡净乐寺。缝掖,儒士布衣。僧伽梨,翻为大衣,二十五条也)。寻诣会稽一律师博究律部。久之演止观于吴门。”公元754年甲午年唐天宝十三年44岁左溪左溪玄朗圆寂,湛然应在此之前已离开左溪,在东南各地弘法。东南各地玄朗寂后,湛然盛弘天台学于东南各地。他针对当时人执空执有的偏向,以“将欲取正,舍予谁归”的勇气,“大启上法,旁罗万行,尽摄诸相,入于无间。即文字以达观,导语默以还源。”他开始著述几十万言,宣传天台的止观思想。《释门正统》卷二、《宋高僧传》卷六、《佛祖统记》卷七都引用了湛然对门人的感慨:“道之难行也,我知之矣。古先至人,静以观其本,动以应乎物,二俱不住,乃蹈于大方。今之人,或荡于空,或胶于有,自病病他,道用不振,将欲取正,舍予谁归?”“于是大启上法,旁罗万行,尽摄诸相,入于无间。即文字以达观,导语默以还源。乃祖述所传章句凡十数万言,心度诸禅,身不逾矩,三学俱炽,群疑日溃。求珠问影之类,稍见罔象之功行。止观之盛,始然之力也。”经过湛然的努力,“使一家圆顿之教悉归于正。每以智者破斥南北之后,百余年间,学佛之士莫不自谓双弘定慧,圆照一乘,初无单轮只翼之弊,而自唐以来,传衣钵者起于庾岭,谈法界、阐名相者盛于长安,是三者皆以道行卓荦名播九重,为帝王师范,故得侈大其学,自名一家。然而宗经弘论,判释无归,讲华严者,唯尊我佛;读唯识者,不许他经;至于教外别传,但任胸臆而已。师追援其说,辩而论之,曰《金》,曰《义例》,皆孟子尊孔道辟杨墨之辞。识者谓,荆溪不生,则圆义将永沉矣。”简明扼要地把湛然对各宗的批判、对光大天台的贡献勾勒出来。湛然著述章句的工作应自玄朗处闻法时即已开始。《天台九祖传》湛然自述说:“遂求学于左溪大师,蒙诲以大旨。自惟识昧,凡所闻见,皆纪于纸墨。……乾元以来,攒成卷轴。”公元755年乙未年唐天宝十四年45岁临安记《止观辅行传弘决》下称《止观辅行》初本。据《止观科序》:“昔天宝十四年,临安私记。”是年,安史之乱始。湛然传弘止观、接徒授众,更为人之依怙。《宋高僧传》卷六:“当大兵大饥之际,揭厉法流,学徒愈繁,瞻望堂室,以为依怙。然慈以接之,谨以守之。大布而衣,一床而居。以身诲人,耆艾不息。”天宝、大历年间,玄、肃、代宗多次征召,称疾固辞《宋高僧传》卷六:“天宝末,大历初,诏书连征,辞疾不就。”《佛祖统纪》、《释门正统》有相同记述。公元756年丙申年唐肃宗至德元年46岁天台山4月,于国清寺再书《止观辅行》。据《止观科》:“元年建巳,国清再书。”后有宝应(宝应元年为762年)重勘的记录,故此处当为至德元年。建巳,即农历四月。《法华玄义释签》下称《释签》卷头有湛然自序,说“昔于台岭随诸问者签下所录”,此序当是湛然后来再回天台、《释签》正式形成以后所作。故《释签》开始的时间大约是至德元年到天台山时。是时,湛然为学人讲解《法华玄义》,以释签的方式解答学生提问。后来又在此基础上修改增添成《释签》10卷。据朱封鳌《天台宗史迹考察与典籍研究》中说,湛然至德元年到天台,曾栖止赤城山悟月洞为讲学和修持地,是为《释签》的端始。悟月洞中有“释签”等字摩崖,据《天台山方外志》为湛然徒孙清观所书。约是年或明年,移隶姑苏开元寺据《天台九祖传》湛然自述:“暨至德中,移隶此寺。”“此寺”与下文“此藏”相对应,应是开元寺。公元758年戊戌年唐肃宗乾元元年48岁毗陵回毗陵,进行《释签》等的修订。《天台九祖传》:“乾元以来,攒成卷轴。”公元762年壬寅年唐代宗宝应元年52岁浦阳据《止观科》:重勘《止观辅行》。《止观科》中说:“勘校未周,众已潜写。属海隅丧乱,法侣星移,或将入潭衡,或持往吴楚。”浦阳校勘之前,徒众已经悄悄地抄写流传。由于战乱,众人行止不定,书稿因此在东南各地流传,潭为湖南长沙,衡则湖南衡阳,吴为江苏苏州,楚即江苏淮安。因抄本零落,故需重勘定稿。公元764年甲辰年唐代宗广德二年54岁自晋陵归于佛陇《维摩略疏》成立。湛然俗家弟子梁肃(753-793)在《维摩经略疏序》中说:“疏成之岁,岁在甲辰,吾师自晋陵归于佛陇之夏也。”钱唐沙门释智圆述《维摩经略疏垂裕记卷第一》释:“甲辰,即唐代宗广德二年也。晋陵,县名也,在常州。佛陇,在天台。神邕《山记》曰:从修禅寺南行二百步,有盘石,平正,犹如削成。古老相传,佛尝于此放光,故名佛陇。其夏,荆溪居修禅寺也。”《维摩略疏》是对智顗28卷《维摩经文疏》的削略本。成立于代宗广德二年(764),佛陇修禅寺。梁肃说,当时是湛然从毗陵回到佛陇那年的夏天。我们看到,湛然在途中留在浦阳进行了《止观辅行》的重勘。浦阳处于毗陵和天台途中,但湛然选择驻留此地应该还有另外的原因。《维摩经文疏》卷末说:“维大周如意元年岁次壬辰八月,天宫寺僧义威传写。誓愿受持,以期佛慧,为报三宝。往江南法华寺,斯文乃尽。尔年六十,处处霄夕,至死无倦。”“大唐开元二十二年十二月,会稽郡法华寺僧道仪,往浦阳清泰寺,依天宫本写迄,天宝十三载福严写。”湛然回到佛陇,《维摩略疏》即成,我们可以推测,湛然很可能是到浦阳清泰寺去读天宫本的《维摩经文疏》,并主要在浦阳完成了《维摩略疏》的编写工作。广德二年,梁肃方十二岁。但梁肃早慧,唐代少年即以文坛神童名世的不乏其人。梁肃贞元五年(789)所作《送灵沼上人入游寿阳序》中说:“(灵沼上人)辱与仆游,殆三十年矣,初用文合,晚以道交。”以贞元五年上推三十年,为乾元二年(759),是时梁肃7岁;“殆三十年”应是接近三十年,可见梁肃在十岁左右就与僧人有文字之交。崔元翰《墓志》:“肃年十八,赵郡李遐叔、河南独孤至之始见其文,称其美,由是大名彰于海内,四方之诸侯洎使者之至郡,更遣招辟而宾礼之。”梁肃在十八岁时已经受到了文宗们的器重,并因此而声名大震。梁肃九岁时即举家迁赴江南,三年三迁,自越至长洲(今苏州),又至常州,而后主要在常州安定下来。湛然在广德二年从晋陵(常州)回到了佛陇,此前也多在常州附近讲经说法。梁肃在此前已师从湛然、写成《维摩经略疏序》是完全可能的。况且,《维摩经略疏序》也可以在广德二年稍后的某年撰写。蒋寅《梁肃年谱》因梁肃是年12岁,不可能作此文,并猜测“甲辰”为“丙辰”所误,另有学者判定《维摩经略疏序》为丙辰年所作,理由不充分。《释签》完成,普门子为作序。普门子《释签缘起序》并指出“洎毗坛以至于国清,其从如云矣”。序中落款表明时间为“天王越在陕郭之明年,甲辰岁,纪月贞于相”,天王即唐代宗。天宝末安禄山起兵、广德元年吐蕃侵京,唐代宗离京避祸陕城,第二年为甲辰年即764年,相为七月异名。正与梁肃《维摩略疏序》中所说甲辰年湛然“自晋陵归于佛陇”相合。公元765年乙巳年唐代宗永泰元年55岁佛陇《止观辅行》完成。据弟子普门子为湛然《止观辅行》(题为“唐毗陵沙门湛然述”)作《序》:“时永泰首元兴唐八叶之四载。”唐八叶是代宗。代宗公元762年即位,为宝应元年。永泰元年为其即帝位第四年。公元768年戊申年唐代宗大历三年58岁浮槎寺行满依荆溪听法。《内证佛法相承血脉谱·行满传》:“僧行满,生缘姑苏,今即苏州是也。二十出家,二十五具戒,五年学律,于大历三年在浮槎寺依荆溪和尚听学《止观》、《玄文》各得一遍,《文句》三遍,最后《涅槃疏》二遍,同归佛陇,住持寺宇。”《天台山方外志》称行满“首造石霜学禅法后,往天台听荆溪说止观,顿悟妙旨。因栖止华顶峰下智者院充茶头。”行满的行历不清楚,或者他先到天台,随荆溪同行。浮槎寺,根据上引文说,后来行满与湛然“同归佛陇”,此寺应不在天台。庐州有浮槎寺,天宝年间,神会弟子灵坦曾在此阅览大藏经。百丈怀海也曾在此阅藏。可见,此寺当时颇以有大藏经而知名。但是否湛然所在就是此寺,不敢轻定。又有说,浮槎寺在天台近郊,无充分证据。大历中(应在大历三年至大历九年之间,即768-774间)佛陇道邃受《止观辅行》。《佛祖统记》卷四十一,说大历三年湛然在天台佛陇为道邃说止观法门。但余传多说是大历中湛然付法。如《释门正统》卷二《道邃传》:“道邃,不知何许人,大历中,荆溪委付《止观辅行记》。”《佛祖统记》卷8:“唐大历中,来依荆溪于佛陇。洞悟幽玄,无所凝滞。荆溪嘉之曰,吾子其能嗣兴吾道矣。遂授以《止观辅行》。”《宋高僧传》卷二十九《道邃传》则说:“大历中,湛然师委付《止观辅行记》,得以敷扬,若神骥之可以致远也。”35根据上面所说,大历三年,行满到浮槎寺依湛然听法,然后跟随湛然回天台。湛然究竟何时回到天台,目前未找到资料证据。但行满回天台前,所听学经典甚多,当年即回的可能性很小。故,大历三年道邃在佛陇从湛然受《止观辅行》的说法基本可以排除。乾淑《天台九祖传·道邃和尚行迹》中说:道邃“年二十四方乃进具。于秦地学戒,既达持犯,思学大乘,遂写慈恩《法华疏》。于夜梦见一僧,而语曰:何不听于天台圆顿宗旨?至明旦,乃向众人陈说梦事。众人曰:既有梦,岂无其徵?承常州妙乐寺湛然阇梨,今盛传弘此教。时虽闻其语,未为的实。后有信至,方知不虚。乃舍所写,振锡南行,到扬州法云寺欲住。旬日,又梦见一僧语曰:妙乐讲经已欲至《方便品》,今可速往。因乃驰趣,果如其梦。”称道邃始于常州妙乐寺从湛然问学,受业五年。或者道邃在乾元、上元年间,湛然在毗陵时已经师从,当时湛然曾住妙乐寺。乾淑从师较晚,所以对道邃早期的行迹只有模糊的了解,但据他的描述,可知道邃跟随湛然习学五年后,曾辞师独行,在扬州一带宣教,后来又回天台。大历中,道邃至天台得湛然传授《止观辅行》,应不是首次从师湛然。道邃初次跟从湛然时,《止观辅行》还未完成。*公元770年庚戌年唐大历五年60岁舒州为禅宗三祖僧璨请尊号事,当非此天台湛然。独孤及《舒州山谷寺觉寂塔隋故镜智禅师碑铭并序》中言湛然为禅宗三祖请尊号,为北宗普寂争正统,此长老比丘湛然应为禅宗北宗高僧,而非天台湛然。理由一,大历年间,湛然应是忙于著述传法,没有时间如独孤及所说的那样在舒州山谷寺“诵经于灵塔之下,与涧松俱老”,更毋庸说为禅宗三祖僧璨荼毗起塔,请赐谥号,维护普寂为禅宗七祖正统;理由二,湛然为禅宗普寂弟子史料无证,与理不合;理由三,湛然对禅宗批斥有加,但批评的是整个禅宗,并表现出明显的宗派成见,从渊源上说,更是与南宗禅更为亲近,没有理由反为北宗呐喊。公元774年甲寅年唐大历九年64岁毗陵11月,湛然俗家弟子梁肃作《常州建安寺止观院记》,说湛然弟子法禺于常州建安寺建止观精舍,请“天台湛然大师”转法轮于其间。文末说:“小子忝游师门,故不敢不志。”公元775年乙卯年唐大历十年65岁苏州澄观就苏州,从湛然法师习天台《止观》、《法华》、《维摩》等经疏,《宋高僧传》、《佛祖统纪》等记载同。公元777年丙辰年唐大历十二年67岁往诣五台山《法华文句记》卷十湛然自述:“适与江淮四十余僧往礼台山。因见不空三藏门人含光,奉敕在山修造,云与不空三藏亲游天竺,彼有僧问曰:‘大唐有天台教迹,最堪简邪正、晓偏圆,可能译之将至此土耶?’岂非中国失法,求之四维,而此方少有识者,如鲁人耳。”《天台九祖传》、《宋高僧传·含光传》、《佛祖统记》等都有类似记载。《天台九祖传》并说去五台山以前湛然是住锡于兰陵(属常州,归武进县)。《宋高僧传》记载,含光是在其师不空卒后被代宗派往五台山修功德,不空卒于大历九年(774)6月。湛然与含光相见应在此之后。据梁肃大历九年(774)11月《常州建安寺止观院记》,湛然弟子法禺于毗陵建安寺建止观精舍,请“天台湛然大师”转法轮于其间。可见,11月湛然已从天台回到毗陵,并曾讲过止观。大历10年,湛然在苏州。明传灯《天台山方外志·祖师考》中指出:湛然“始居兰陵,尝与江淮名僧四十人同礼五台,清凉观师帅徒千指迎送,时人叹其尊师之有礼。”澄观是大历十一年去的五台,后游历峨嵋,再返回五台,从此以五台作为自己的弘法修行地。考虑到五台山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状况,湛然不可能在严冬往参。而大历十二年孟秋,湛然正在操心自己著述入藏事宜,故可知,湛然往诣五台山的时间很可能是在大历十二年春夏之际。从现有的资料中,看不出湛然在五台山的活动和影响,尽管湛然是与江淮僧四十余人从参,但也并不能说明这是天台宗的一次重要的北传活动,在五台山的佛教发展中也并没有留下很深的印记,从湛然的日程安排看,他在五台山也不可能滞留很长时间。秋,地点不明三部(应为《止观辅行》10卷、《释签》10卷、《法华文句记》10卷)三十卷记成,寄与姑苏开元寺大藏,并附一书信,是为《天台九祖传》所录之湛然自述。全文为:“开元十六年,首游浙东,寻师访道。至二十年,于东阳金华遇方岩和尚,示以天台教门,授《止观》等本。遂求学于左溪大师,蒙诲以大旨。自惟识昧,凡所闻见,皆纪于纸墨。暨至德中,移隶此寺。乾元已来,攒成卷轴,盖欲自防迷谬。而四方道流,偶复传写。今自觉衰疾,诸无所任,留此本兼玄疏两记共三十卷,以寄此藏。傥于先师遗文,裨补万一,则不负比来之诚。幸众共守护,以贻后学。大历十二祀孟秋,沙门湛然记。”公元777之后某年(不详)佛陇梁肃遵湛然命撰《台州隋故智者大师修禅道场碑铭并序》。碑立于智者塔院,高184厘米,宽80厘米,额篆“修禅道场碑铭”六字。碑文前题刻“台州隋故智者大师修禅道场碑铭并序,有补阙翰林学士梁肃撰,朝散大夫、台州刺史、上柱国高平徐放书”。徐放,字达夫,时任台州刺史。碑文后题“陈修古额,唐元和六年(811)十一月十二日僧行满建”。陈修古,生平未详。修禅道场即佛陇道场,陈太建七年(575),智者大师初来天台山兴建的道场;陈太建九年(577)敕名为修禅寺,隋时废其寺号,只称道场,是智者大师现身得道处。文中说:“自大师殁一百九十余载,大比丘然公,光昭大师之遗训,以启后学。门人比丘法智,洒扫大师之旧居,以护宝所。门人安定梁肃,铭勒大师之遗烈,以示后世云。”智者大师卒于隋开皇十七年(597),殁后一百九十载应是787年以后,而湛然782年就圆寂了。《唐文粹》、《佛祖统纪》作一百八十余载,则应是777年之后,更符合逻辑。文中还引湛然语:“自上元宝应之际,此邦寇扰,缁锡骇散。而比丘法智,实营守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品牌联合营销协议2篇
- 2024版许可经营合同范本3篇
- 大连市2024年度生猪买卖合同协议汇编
- 二零二四年度房产交易居间服务合同
- 商贸流通区域合作协议书(2篇)
- 吊装类劳务合同
- 续约合同增值协议
- 钢结构安装工程分包协议书
- 绿化植物租赁协议书范本
- 展览馆展览设计招标文件
- 低钾血症护理
- 2024-2030年中国铍行业供需状况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浮法玻璃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动态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经营模式研究报告
- 2024年秋新人教版7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课件 第5单元19《大雁归来》
- 北京市丰台区怡海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英语试题(含解析)
- 慢性肾衰竭病人的护理查房
- 电子商务运营流程详解作业指导书
- 担任学生干部证明
- 经济法学-计分作业一(第1-4章权重25%)-国开-参考资料
- 2024年自考《14269数字影像设计与制作》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