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美国诗人的战争记忆
作为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的任命大会在纽约举行时,由马可多蒂和索尼亚桑切斯(sonataiashanchaaisatian)等30位著名诗人参加的纽约反战诗歌朗诵会开始了2004年9月。9月11日,这首关于诗歌社会功能的战争史诗在美丽的单元中被首次发行。9月,委员会呼吁11日成为“国际诗歌日”。这一系列事件把已经持续一年多的美国诗人反战运动推向新的高潮。尽管战争最终没有被阻止,但诗人反战的声音不但没有被减弱,反而更加坚定、更有力度,影响也更加广泛,反战诗歌朗诵活动继续在全国举行,仅华盛顿特区诗人反战协会就举行了近20次反战诗歌活动。反战诗歌网站不断产生,如华盛顿特区反战诗人网、战争时期的声音、诗歌国际网、澳大利亚诗人联盟网等,并与最早由山姆建立的反战诗人网互联,形成了一个广泛的国际诗人反战网络。反战诗歌不断涌现,截止到2004年9月仅反战诗人网站就收录诗歌16,000首;大量反战诗集被出版,继山姆从13000首诗中麟选的《反战诗人选集》出版后,《华盛顿特区反战诗人选集》(2003)及其第二辑(2004)、《100位反战诗人选集》、尼尔·阿斯特利的《活着》等竞相出版,而且牛津大学出版社重印了琼·斯托华斯选编的《牛津战争诗集》,而战地诗人威尔弗雷德·欧文的《诗集》重印及其传记《威尔弗雷德新传》的发表都极具时代特色和现实意义,诗人兼学者罗伯特·何丁的《旧荣誉:从独立战争到反恐战争的美国战争诗歌》(2004)成为第一部思考美国战争诗歌传统及其社会作用的诗集。此外,报纸、电视、电台和互联网络对这场反战诗人运动进行了大量报道和讨论,使这场诗歌运动走进了广阔的社会视野。这场诗人反战运动自发起之初就表现出极强的草根性。来自美国各地甚至国外,来自不同的职业和文化背景、来自不同年龄层次的诗人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对战争的思考和在强权重压和摧残之下的民众的声音。这场运动从一开始就没有仅仅囿于文学圈子,而是向社会开放,并主动走向社会和民众。汉密尔建立的首家诗人反战网在醒目处写明它是一家草根性网站,其后各项反战诗歌活动如诗歌朗诵、诗人游行等,都有大量普通民众的参与,特别是互联网、报纸、电影等大众媒体的参与,使这场运动更加直接地呈现在民众面前,对民众更具有号召力。在这场运动中,诗人们彻底摒弃了战争诗歌中英雄主义的传统和一战时期对冷酷战争悲观、憎恨的描写,诗歌不再只是像二战时期的诗人们对战争荣誉与理想的否定,它继承并深化了朝鲜战争时期诗人们对战争根源的追寻,并积极谋求和平避免战争,成为越战之后美国诗人最一致、最主动、最响亮的民主声音。这场诗人反战运动的锋芒直指强权。在这场运动中,诗人们所关注的不是战争本身,而是战争的本质,是操纵战争的强权和战争导致的恶果。这场运动的发起人汉密尔曾说,布什对伊拉克宣战只是导火索,白宫诗歌研讨会事件只是这场运动的正式开端,“(诗人反战运动)早在那场被天真地计划且又被迅速`延期'的白宫诗歌研讨会之前很久就已经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真正开始了”(Hamill,″NewYear'sLetter,2004″)。引发这场运动的真正原因是美国政府践踏作为宪法核心的民主平等精神、执意推行强权政治。汉密尔说,“我们大多数人所反对的不仅仅是伊拉克战争,更是布什试图改写宪法、最终称霸世界的计划”(Hamill,″AnOpenLetterfromSamHamill(Sep.11,2004)″)。在诗人们看来,这种强权扩张带来的只能是仇恨和战争,其无视平民的行径与本·拉登之流“以正义之名屠杀无辜生命的漠视平民的信仰”同出一辙。战争是强权扩张的产物,是对民众的声音乃至生命的灭杀,因而“公民有责任使这种权利得到控制,这需要发出不同的声音”(Alverez15)。罗伯特·何丁在总结这一时期美国反战诗歌特点时说:“诗人们写作俨然就是已经知道战争结果的老兵———一齐用响亮的声音朝那一群群疯子吼叫”(Hedinxxviii)。康涅狄克州桂冠诗人玛丽莲·尼尔森则深感强权对世界的毁灭性,大声质问上帝:“你为何不阻止那些杂种打仗?/看在彼得的份上,派一位天使!烧掉这灌木!”(qtd.inHamill,PoetsAgainsttheWar156)“灌木”的英语词(bush)与总统布什同音同形,这更突出了诗人对强权的厌恶与愤恨。诗人们始终以拯救民主与民生为己任,用诗歌“思考美国政府长期以来的血腥侵略历史和建造帝国的过程中无可避免的悲剧”(Hamill,″AnOpenLetterfromSamHamill(Sep.11,2004)″),他们试图通过揭示战争的本质和真相来戳穿强权的本质,通过发出民众的声音来遏制强权的声音。他们深知,只有瓦解强权,才能建造一个民主平等的和平世界。因而,反对强权政治、追求和平民主是这场运动的真正原因所在。这场诗人反战运动充分展示了诗歌的社会功能,可以说它是对美国诗歌社会价值取向的重新定位。美国各地潮水般涌现的诗歌和2月12日全美国的200多场诗歌朗诵会已经证明了诗歌的政治功能,来自不同背景的著名诗人和无名百姓借助诗歌来表达不同于权力意志的声音,这本身表明了社会对于诗歌作用的诉求。汉密尔说,“政治仍然是我们的责任之一”(Hamill,″AnInternationalDayofPoetry,September11″),“因为我们是人,是美国公民,是世界公民,政治直接触及我们并实实在在地塑造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因而,我们“几乎不可能写出没有政治色彩的诗歌”(Hamill,″NewYear'sLetter,2004″)。诗人尼尔·阿斯特利明确指出,他出版新诗集《活着》的目的之一就是推翻一种偏见,即“大多数人忽视大多数诗歌就是因为大多数诗歌忽视了大多数人”(Blais7)。这种试图将诗歌重新定位在为社会、为大多数人服务上的努力正代表着这场诗人反战运动的方向。这场运动从一开始,诗人们就始终在美国诗歌传统中寻求力量,同时也在现代强权社会语境中对美国诗歌传统进行了重新审视。汉密尔说,“当今诗人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在主观、真实地表现人类状况的同时将传统带入一个陷入先发制人战争的世界”(Hamill,PoetsAgainsttheWarxx)。在诗人们看来,这种先发制人的战争所代表的强权思维不仅仅威胁着人类民主自由的理想,同时也正试图以民主自由的旗号控制诗歌。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这次白宫在不顾民意和民生、公然发动先发制人战争的霸道叫嚣声中,竟然选择美国历史上三位具有代表性的民主诗人作为“美国声音”的代表,这正是一种以民主掩盖霸道的强权本质和强权挟持艺术的图谋。针对这起事件,诗人佳梅卡·金开德一针见血地指出:“他们(即狄金森、惠特曼、休斯—作者)之所以被选择,是因为他们都已逝去。可是现在,我们要让他们复活,我们决不会让那样一些人再把他们掳走”(Alverez32)。汉密尔说,在当今社会,“我们要继承美国诗歌的伟大传统,发扬惠特曼和狄金森馈赠给我们的民主理想和自我展示的遗产,光大兰斯顿·休斯所体现的社会良知”(Hamill,”NewYear'sLetter,2004”)。在这场运动中,诗人们无数次朗诵这些美国诗歌传统奠基者们的作品,引用他们的诗句,重新发掘和审视美国诗歌传统,并在现实中发扬光大。罗伯特·何丁总结美国诗歌历史时说,“每当个人危难和民族危及的时刻,诗歌总是涤荡千层假象迷雾,发掘更深一层意义,若不然,这些意义就会失落”(Hedinxviii)。马克·多提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诗歌从来都是为那些没有声音的人而发出的声音”,而今面对一个漠视环境和穷人、漠视妇女权力、漠视在种族和性别问题上处于少数的人们的权利、漠视民主的强权政府,“我们的艺术就要致力于为民众最美好的愿望服务,它要求我们站起来对那些战争制造者、投机者、和毁灭生命的漠然行为坚定地说`不'”(qtd.inHamill,PoetsAgainsttheWar58)。这场反战运动使诗人们再一次发掘美国诗歌传统,认真思考如何将诗歌的民主传统与强权政治的现实结合,因而成为美国诗歌在新的社会文化语境中重新定位的契机。与此同时,这场诗人反战运动也表现出其自身的美学特色,日常生活语言和普通人的视角构成了这一时期诗歌的特点。在这场运动中,诗人们不是以空洞的口号和抽象的概念来表达思想,而是以日常生活的语言和意象来构筑诗歌。这是捍卫诗歌所必要的,因为在当前的强权社会,“大多数诗人所使用的日常生活语言中的核心部分也在被政客们滥用,因而诗人必须借助于音乐性形象性的表达和透明的情感来加以澄清”(Hamill,PoetsAgainsttheWarxx)。一方面,诗人们大多以普通人的视角从日常生活中来采撷意象,以此来表现在强权重压和战争阴影下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在伊拉克战争之前,大多数诗人都远离战场,这种空间距离使他们得以更多地借助于记忆和想象来描绘战争,更多地从日常生活的角度来思考战争对生活的影响,从普通人的角度揭示战争的状态和本质。如C.K.威廉姆斯揭示出从古到今战争对文明的摧残,瑞塔·多芙想象平民遭遇战争毁灭时对生命的留念,马克西恩·库明从越战经历写战争对儿童的杀戮,图依拉·汉森写战争对退伍老兵生活的永久性伤害等等。这些诗歌虽然不是针对具体某一场战争的描写,却描绘出一幅永恒而真实的战争图景,表现了被强权漠视、扭曲、甚至灭杀的弱者的命运和声音。而在另一方面,诗人们坚持以日常生活的语言面向民众诉说、代表民众诉说,正如汉密尔所说的,“在这场运动中,我们的工具是每个人都拥有的工具,即我们每天都在几乎不假思索地使用的通俗语言,只不过我们是以不折不扣的诚实和准确运用在艺术中罢了”(Hamill,″AnOpenLetterfromSamHamill(July4,2003)″)。这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业主主要合同范本
- 土方供应合同范本
- 公馆购房合同范本
- 加入商场合作合同范本
- 农村柴火售卖合同范本
- 借用单位合同范本
- 个人顶账房合同范本
- 单位裁员解聘合同范本
- 分体空调保养合同范本
- 劳务大工小工合同范本
- 冀人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同步练习
- (高清版)JTGT 3365-02-2020 公路涵洞设计规范
- DZ∕T 0223-2011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正式版)
- 2024年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学生专用
- 医院营养食堂餐饮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医院培训课件:《分级护理制度解读》
- 学生宿舍安全应急疏散预案
-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单元 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2024年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静疗相关血管解剖知识课件
-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