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问《安肃本土神道碑》与元王蒙拔都《元史郑城碑》比较研究_第1页
元好问《安肃本土神道碑》与元王蒙拔都《元史郑城碑》比较研究_第2页
元好问《安肃本土神道碑》与元王蒙拔都《元史郑城碑》比较研究_第3页
元好问《安肃本土神道碑》与元王蒙拔都《元史郑城碑》比较研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元好问《安肃本土神道碑》与元王蒙拔都《元史郑城碑》比较研究

郝和尚(1204-1122)在大蒙古人时代被称为汉族九千户人家之一。他的子孙为功臣的后裔,历任元朝的高官。其他汉人世侯依靠自己的军事力量为蒙古政权出力,成为大根脚家族。与此相比,郝和尚拔都9岁时被左翼千户怯台掠取,在拖雷汗帐下给事左右。稍长,以译语见称而建立了显赫的战功,终于佩金虎符。他在拖雷汗监国时期(1228年)初任九原府的主帅,1240年太宗葆奖他的战功,任命为宣德、西京、太原、平阳、延安五路万户。在脱列哥那称制,定宗执政,海迷失称制期间,他以汉法为基础施政,对河东北路地域的稳定作出了贡献。关于郝和尚拔都迄今尚没有专门研究。有些学者在金元之际汉地七万户研究中提起过此人,还有对郝天挺的研究中也提到过其父郝和尚拔都。前者论述了郝和尚拔都1240年被任命为五万户,所以不能列为七万户之一;后者论述了郝天挺的族属,有些牵强地把他列为蒙古族。有关郝和尚拔都的资料是:《元史》卷150本传和撰写列传时所参照的王磐的神道碑(《三原志》收录郝和尚拔都的神道碑碑文的原因是,1252年他死后于至元九年冬十一月甲申葬在三原县修真乡长孙里浊谷西原的新阡)。列传内容中有些部分与神道碑不同,神道碑的内容也与当时有关郝和尚拔都的记载有所不同,需要核对纠正。而且列传和神道碑的内容中有几处要补充,其中几句内容对重新构建蒙古帝国历史有相当重要的意义,需要深入研究。一、《神道碑》本传的相关记载通过陕西《三原县志》中的《郝和尚拔都神道碑》,可以看出《元史·郝和尚拔都传》的内容多来自此碑,收录神道碑文的《三原县志》的最老的版本是弘治年间的重修本。但弘治刊本的卷十词翰二中的神道碑文有多处失字。无论弘治刊本,还是嘉靖刊本均缺漏第19页,但嘉靖刊本的第20页有弘治本遗漏的第19页的内容,但缺少弘治本的第20页的内容。这样看来,以嘉靖本第20页的内容来补充弘治刊本第19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恢复王磐的神道碑文的原貌,笔者利用这两种刊本和《元史》的《郝和尚拔都传》,对《郝和尚拔都神道碑》进行了修补。王磐的《郝和尚拔都神道碑》内容和本传相比较,在字面上或句义上都有许多不同。首先,在字面上不同者有三处。第一,神道碑第18页下第4行有“乞武郡王”,本传刻成“迄忒郡王”,将此与其他记录进行核对,可知神道碑刻讹误。第二,神道碑第18页下第6行第7行的“每遇军前遣使,诣金诣辽辄以公与行,往返数次”在本传写成“太祖遣使宋,往返数四”,可知本传有误。第三,神道碑第19页下的“宋兵十三万军于南岸”一句,在本传中写成“宋兵三十万军于南岸”,可见本传“十”和“三”两字颠倒。第四,神道碑第20页上3行“甲辰岁朝定宗皇帝于宿免都之行宫”中的“宿免都”在列传中写成“宿瓮都”,错在本传,这一部分将在后面加以论述。最后,20页上7行以下的“丁未岁复朝帝于宿免都之行宫……于是千户完颜拿住、赵林、杨粲、李慥、阎镇、杨士衍、耿大用、蒙古陈才、吴泽、忻州刺史刘天禄等十人皆赐金符,胡林、冯荣、刘镇海、何义、李兴等皆赐银符”的内容在列传中在甲辰年朝觐记事后错写为“……遂奏将校刘天禄等十一人,皆赐之金银符”。此外,有些史迹神道碑与本传互有出入。首先,本传中记载郝和尚拔都被蒙古兵掠取,一直处在郡王迄忒的麾下。而神道碑则说,拖雷把在迄忒帐下的郝和尚拔都带到自己的帐殿,1228年把自己的属城忻州提升为九原府,由他为主帅。其次,本传将1247年事误系于1244年,并记录1244年定宗行使皇帝的权力。第三,本传在述“戊申,奉诏还治太原,请凡远道租税监课过重者,悉蠲除之……己酉,升万户府为河东北路行省,得以便宜从事”,无前后说明文字,给人以郝和尚拔都与和林政权之间交涉的结果的印象。实际上这些都是与定宗关系亲密的新即位察合台后王也速蒙哥擅自改变的,但是这一点在列传中无任何反映。神道碑亦有讹误处,如上述把怯台误为乞武,还有些地方与史实不符。神道碑第20页记录1240年夏见太宗时,太宗念其军功,赏赐“尚厩名马六,金锦三,良弓四,细铠胄三副”之事,在元好问的《安肃郝氏先莹之碑》(P694)中为“上厩马一,西域马二”,“调弓四”而非神道碑之“上厩名马六”,“良弓四”。元好问的先茔碑是1240年夏天郝和尚拔都见太宗,接受五路万户的职位回来的当年写成的,且王磐撰写神道碑时直接引用元好问的先茔碑的句子,故先茔碑的内容更可靠。不仅如此,当时元好问与李治一同出入郝和尚拔都的门下,代他作有《忻州修学疏》,并为其诸子之师。因此,元好问关于郝和尚拔都的记录比其他的文献资料更可信。但元好问的先茔碑文亦有些问题。元末潘昂霄在将先茔碑收入《苍崖先生金石例》卷7《先茔先德昭先等碑式》的例文时,可能删除了部分内容。二、邓天挺家族的蒙古化郝和尚拔都是元朝中期河南江北行省平章政事郝天挺的父亲。在蒙古帝国成立时期立了许多军功,列入勋臣,后来他的儿子和孙子都历任重要官职。因此,可以说他们是在元朝担任过显职的汉人家族。但是根据《元史》的记录,郝和尚拔郝是太原人,天挺是朵鲁别族,郝和尚拔都父子的列传列入汉人和南人部分(列传第33-75卷),结果后代人对他们的家族,尤其对郝天挺的族属有不同的看法。陈垣在《元西域人华化考》中把郝天挺列入“一,西域之中国诗人”一节中,但未提出有力的根据。方龄贵在其论文《关于郝天挺与云南的关系及其他》(《思想战线》1989年第5期)中断定他是蒙古朵儿边氏。他根据《郝天挺传》中的“出于朵鲁别族”和附于郝天挺传后的其子佑传的“子佑,字君辅,小字朵鲁别台”,把郝和尚拔都的族属断定为《元朝秘史》中的蒙古朵儿边氏,并推测郝氏一族是“入居内地较早已经汉化了的蒙古人”。尽管如此,到目前为止,有关郝天挺族属的史料仅有《元史》中郝天挺的列传。光靠这个资料来判断他们家族为西域人或蒙古人尚有许多商讨的余地。除了《元史》列传之外,现存资料中尚未发现有关郝天挺和郝佑父子是蒙古人的记录。相反,与郝天挺交往密切的赵孟頫在《郝氏先茔碑铭元复初制序》中说,“郝氏之先出太昊世,裔孙封殷以采为氏……至唐益显位于相臣。金有宛平卓鲁之化,从金居汴,入元徙霸。卒葬卢师为燕始祖。”说明他们是汉族。关于郝和尚拔都,现存资料中亦尚未发现能证明他是蒙古人的记录。有关他的最早的资料是元好问1240年写的《安肃郝氏先茔碑》,其说“案郝氏,安肃人,葬于县之元兔乡千秋里者,不知几昭穆矣”,说明郝氏祖先在此地居住的历史相当长久。此外,关于郝氏族属的原始资料有元明善写的制书先茔碑铭,但已失传。还有同一个时期由陈邃撰写的行状,亦已失传。因此,目前为止,最可靠的资料是元好问的先茔碑和王磐的神道碑,但这两份资料均未提及他是蒙古人的内容。见于郝天挺列传的‘朵鲁别族’和其子郝佑的‘小字朵鲁别台’的记载尚未得到令人满意的解释。笔者认为,将郝天挺列为朵鲁别族的原因在于郝和尚拔都家族的蒙古化。他们的儿子和孙子取蒙古式的小字。结果,明初元史编纂者就把郝佑的小字与朵鲁别族联系起来写上去了。三、一些解释1.宿免都与汪里据本传,郝和尚拔都1244年在宿瓮都觐见定宗后获得了许多嘉奖,如上所述,与神道碑内容比较,其内容与1247年的史实混在一起。神道碑中把“宿瓮都”写成“宿免都”。1247年郝和尚拔都在同一地点与定宗见面,此次会晤发生在定宗离开蒙古去叶密里的帐殿之前。宿免都是指蒙古和林附近的某个地名。根据《定宗纪》,1246年七月定宗“即皇帝位于汪吉宿灭秃里之地”。很可能汪吉河附近的“宿灭秃里”就是“宿免都”。据神道碑1244年定宗已回到和林的太宗帐殿,命令郝和尚拔都“发五路未起之兵”远征西蜀,征服重庆等处的城堡。定宗解开自己的佩刀送郝和尚拔都说,“部曲有悍戾不用命者以此刀从事。”1245年秋天郝和尚拔都赴西蜀,“所向克捷诸城皆定”。这一记载与贵由不干预母亲的统治的说法相违背,说明贵由当时是帮助脱列哥那治国的。2.“多量”和“少人”的感棺据神道碑记载,郝和尚拔都在1242年和1249年合罕空位期间有两次为见察合台汗及其继承人去西域感匣。1236年分封时,拖雷家的“属城”太原变为察合台的份地,管它的郝和尚拔都亦转而隶属于察合台。当时郝和尚拔都到达的察合台和其继承人帐殿所在处感匣,其今地在何处?志费尼的《世界征服者史》数次提到察合台汗帐殿的住址说,“察合台受到了从畏兀儿之地一直到撒麻耳干和不花剌地区的广阔的领土,他的帐殿在于以阿力麻里为邻的Quyas。”“春夏两季在阿力麻里和Quyas的宫殿度过……秋冬两季在Ila(伊犁河的旧名称)的Marauzik(江岸)度过。”(P213)由此可见,察合台帐殿在于阿力麻里和Quyas两处或在于Marauzik。那么,感匣究竟在何处呢?首先感匣可念成“kamγap”或“kamγea”,这与见于危素的《耶律希亮神道碑》的“换扎孙”以及Quyas的北部突厥语音Qujas相对应,但看耶律希亮神道碑的内容,很难认定换札孙在Almaligh地区,可能是远离该地区向西的某个地方。《耶律希亮神道碑》记载了“(中统三年)二月从大名王至忽只儿地,会宗王阿鲁忽至……三月从二王还至叶密里城”一句,该句说明耶律希亮在察合台后王阿鲁忽帐殿所在的忽只儿地见阿鲁忽后,他们一起回去窝阔台后王火忽(Hogu)的帐殿所在地察合台城。忽只儿可音译为“hut(qul)-ja”。这与“komγea”相接近,今日当地的维吾尔人把Almaiigh古城南60km处的Ili河以维吾尔语称作山羊之义的固尔札(Qulja)河,把今日的伊宁市附近叫做固尔札。巴托尔德认为Qulja地区在Ili河的南边(P43),应该是现在的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3.中央政权的严重控制据本传记载,1249年“升万户府为河东北路行省,得以便宜从事,凡四年。”又神道碑记载了“己酉岁复朝王府,王(察合台第五子也速-蒙哥)嘉……治效昭著,特命升万户府为河东北路行省,所有军民人匠税课、盐铁、山河泊、金、银、丹粉、窑冶皆隶本路,得以便宜从事。”丙申年拖雷的属城太原路封给察合(台)以来,太原路的47300户的阿合儿-秃马儿(ArARTMA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