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观念的变革_第1页
论教育观念的变革_第2页
论教育观念的变革_第3页
论教育观念的变革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教育观念的变革

在我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历史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教育振兴国家”战略的实施,全面推进义务教育,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教育观念,指按一定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反映一定社会群体的意愿,对教育功能、教育对象、人才培养模式、教育体制、教育结构、教育内容、教育过程及方法等根本问题的认识和看法。世界各国在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均将教育观念的变革作为一个具有战略性意义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探讨。处在世纪之交,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谁能抓住观念问题,谁就能在世界教育改革中以新的思路、新的举措站在排头兵的位置。一个国家确立什么样的主导教育观念,正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水平。与世界性教育改革的潮流同步,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在我国大地上悄然兴起了一个世纪以来的第二次大的教育观念的深刻变革(第一次教育观念变革发生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基于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生命力在于教育观念的变革这一认识,这场教育观念变革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已被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洞察和把握。要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进程,实现十五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的战略目标,就必须坚持邓小平同志倡导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现存的教育观念进行反思和再认识,清理教育实践中存在的认识误区和行为偏差,从根本上改进教育价值取向,以新的教育观念引导我国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正是基于以上认识,我认为在教育观念变革上应对以下几个问题作理性的思考。一、高等教育适应经济发展需要转变教育观念,首先要搞清民众目前教育观念滞后的主要问题所在。据近期进行的一项关于中、日、韩三国民众教育观念比较研究表明:适应我国现代化发展以及广泛深入的教育改革的要求,各种教育观念的矛盾、冲突、互补与融合是我国的教育观念呈现出的基本特点。一是教育价值观上,重视教育在促进人的发展和促进社会发展上的价值判断从矛盾走向融合。从我国的国情出发,适应经济结构的非均衡性调整以及不同经济地带发展的不同要求,学校教育必须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从而为提高经济竞争实力服务。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使教育的两个功能在更高层次上得到了统整。二是教育民主化与精英教育,理念与行为上的相悖。从理念上看,教育民主化的意识已越来越深入人心。人们反对按学生考试成绩排名次,反对体罚学生等。但在实践中,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压力,往往仍将学业考试分数放在第一位,不惜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百分点而导致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三是重视基本理论还是重视实用的知识上看法的分歧。这一分歧既反映了作为东方国家的我国,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方面的优势传统,也反映了近年来课程观上的变化,主张改革与保持传统的二元并存。一方面,我国的教师、学生和家长主动积极参与了学校教育改革的实践活动,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与执着,另一方面在诸多问题看法上又同时带有深深的传统的痕迹(积极的与消极的)。正是不同教育观念的矛盾、冲突、互补和融合,构成改革发展中的我国现阶段教育观念变革的基本特点。二、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具有时代意义的一场教育观念变革的孕育和形成,有它必然的原因。当前这场教育观念变革的产生,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社会现代化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我们已进入21世纪,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给中华民族重新跃进世界先进前列带来了新的契机。现代教育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实现着造就人才、塑造人类的伟大使命。适应我国社会转型和经济体制转轨的要求,教育必须实现几个根本性的转化。一是人才素质的现代化转化,形成多种多样的人才规格,全面和谐发展的素质结构。21世纪的新型人才,不仅要有现代科技文化知识,掌握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技术,而且要具有主体能动性、独立自主性和开拓创新性。他们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有丰富鲜明的个性和情感,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开放意识,以及平等观念和合作精神。二是教育结构与管理体制的现代化转化。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科技体制相适应的教育新体制,解决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使用问题,优化教育内部结构。三是学校教育内容、教育过程与方法的现代化转化。要实现以上转化,必须对原有的传统教育中不合理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进行变革,而真正实现教育观念上的变革正是教育改革的起点和依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的二十多年中,正是现代教育观念的初步确立,为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在,面对21世纪世界范围内经济、科技、人才素质竞争的挑战,我们应明确目标、角色与责任,进一步通过确立现代教育观,正确指导现实,预见未来,保持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正确航向。三、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发展理论—目前这场教育观念变革的主题及理论基础问题当前这场教育观念变革的主题是:人的发展。审视近五十年世界教育思想观念演变发展的轨迹,我们能否作这样的反思判断:反映现代社会与科技发展的要求,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学会生存”,80年代又提出了“学会关心”。我认为在近十年,反映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应明确提出“学会发展”。追求每个学生的生动、活泼、主动发展,“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确立的基本信念。任何教育观念的形成,必须寻求一定的理论基础。如果说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那场改革,理论基础主要是西方哲学的自然观、认识论、发展观和逻辑学,是国外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的移植改造,是中国多种教育思潮的影响,那么半个世纪以后的今天,是在更深层面上体现了现代教育、现代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必然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的学说,以及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一旨在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的理论作为这场观念变革的坚实的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对人的本质的分析,对人的社会历史性与自觉能动性的强调,以及预言并描述的人的发展的历史进程,即:人的依赖(附)关系→以物的依赖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自由个性,为我们提供了研究人的发展涵义的基本视角。当前我们面临着对人的发展的现代意义的思考,“三个面向”这一理论,把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点,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反映了人们对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与愿望,指出了新时期教育工作的战略方向,从而为进一步揭示我国教育思想的深层变革提供了理论武器。四、树立“物”的学校职能观以人的生动活泼主动发展为主题,我国的教育改革应确立新的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在教育价值观上,应变革长期以来只片面强调学校为社会发展服务的观念,确立教育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一的价值取向,强调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生存与发展能力打好基础的主要目标。同时要将学校只面向少数、造就少数精英为目标的英才教育思想,变为面向全体、为了全体、造就全体的学校职能观。在人才观上,变革以往将学生视为消极被动的“物”,重智轻德,不尊重学生人格,贬低学生价值的人才观。将每个学生都看成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理解尊重学生,平等地为每个学生提供表现、创造和成功的机会,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在教育质量观上,变革以往那种通过考试层层筛选淘汰,以学生考试分数作为评价教育质量惟一标准的做法。现代教育强调学生在致知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搜集处理运用情报信息的能力、发展新知识的能力。现代教育价值观、人才观、质量观的确立,将有助于学生观、教学观、课程观、教师观、管理观、家教观等的重新定位。正是立足于现代教育观,才能真正实现从“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到“学会发展”的跨世纪超越。五、教育观念变革的意义作为对教育观念变革的理性思考,我们应确立以下理论命题。1.教育的发展,基点在于时代精神的把握和新教育观念的确立。教育的改革,首先正是表现在对传统教育中不合理的思想和行为的批判以及突破和超越的意识,教育观念的变革是最根本的变革。现代教育观念的确立,不仅把我们从旧教育思想的束缚下解放出来,极大地发挥创造能力,而且还防止了急功近利思想的干扰,真正遵循教育科学规律办学,提高教育质量。2.教育观念的变革提供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契机及不竭的动力。正确、先进的教育观念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在深化教育改革中发挥着导向、调控的作用,而保守、落后的教育观念却严重阻碍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3.教育观念变革的过程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提高教育科学素养,丰富和发展教育科学理论的过程。只有按照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摒弃那些错误的不合理的教育观(如狭隘的教育价值观,因循守旧、压抑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潜能的人才观,纯智力活动的知识观以及贬低学生人格的学生观),增强教育实践活动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明确教育科学研究的方向和主题,才能在教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中不断形成新的思路,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寻求学科发展新的生长点。4.教育观念变革成效的根本标志,将首先表现在积极进取,锐意改革,富有使命感,具有国际视野,勇于开拓创新的新型教师群体的构建。使教育事业充满生命活力的源泉在于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我国教育的改革与现代化发展,是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