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地铁1号线三期广都站降水井施工方案_第1页
成都地铁1号线三期广都站降水井施工方案_第2页
成都地铁1号线三期广都站降水井施工方案_第3页
成都地铁1号线三期广都站降水井施工方案_第4页
成都地铁1号线三期广都站降水井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都站降水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成都地铁1号线三期首期工程土建1标广都站降水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复核:审批:中铁二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地铁1号线三期首期工程土建1标项目部二○一五年六月三十日目录TOC\o"1-2"\h\z\u1编制依据 32工程概况 32.1设计概况 32.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 33施工总体安排 53.1施工安排 53.2进度计划 53.3劳动力计划 53.4机械设备、材料计划 54降水设计方案 64.1降水目的及方法 64.2降水井设计 64.3降水井结构 64.4降水井平面布置 74.5降水井水泵选型 75降水施工方案 75.1降水施工工艺 75.2降水施工方法 85.3降水施工管理 105.4降水施工注意事项 106施工保证措施 117.1组织保证 116.2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126.3技术保证措施 136.4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56.5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156.6针对不同风险源采取的措施 167施工监测 207.1监测组织机构及人员安排 207.2监测点布设 207.3监测项目及频率 217.4监测预警 228应急预案 238.1危险源辨识 238.2应急组织体系 248.3成员职责 248.4应急领导小组联系名单 258.5应急物资设备 258.6预防与预警 268.7事故报告程序 278.8应急处置 278.9应急响应方案 288.10事故调查与处理 309计算书及相关图纸 311编制依据1、《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2、《成都地铁建设分公司关于进一步加强地铁施工降水顶管及市政管线深沟槽工程等重大危险源管理的通知》(成地铁建〔2014〕115号)。3、《成都地铁建设工程重大危险源管理办法》(成地铁建〔2012〕37号)。4、《成都地铁建设工程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办法补充规定》(成地铁建〔2013〕138号)。5、成都地铁1号线三期首期工程广都站设计施工图及地勘报告等。2工程概况2.1设计概况广都站为成都地铁1号线南延线自北向南的第一座车站,车站主体位于天府大道以西的市政绿化带、辅道、人行道内,车站南北两端均接盾构区间。车站周边主要建筑物为天府新区政务中心、柏顿酒店和维也纳酒店,均为筏板基础。周边重要管线为1道DN1200×110010KV电力管,1道DN1200×1100110KV电力管,埋深约1.2m;1根DN1400雨水管,埋深4m;1根DN600污水管埋深5m以及给水、电信、燃气等。本站为地下两层明挖车站,采用10.5m岛式站台。车站总长186.5m,中心里程顶板覆土约3.2米,标准段宽度19.7米,标准段车站基坑深约16.8m。车站起终点里程为YCKYDK25+989.200~YDK26+175.700,车站有效站台中心里程为YDK26+062.700。2.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2.2.1工程地质拟建场地位于成都市天府大道西侧,起于华阳大道与天府大道交汇处,止于天府新区政务服务中心。钻孔孔口标高为477.65~479.04m,地形较平坦,最大高差2.00m。地貌单元上属岷江水系Ⅱ级阶地。车站左侧为天府大道辅路,右侧主要为天府新区政务服务中心。本站范围内地下管线主要包括自来水管、污水管、雨水管、煤气管、电力、通信电缆、光纤、交警信号线等,主要分布于道路两侧的人行道下和绿化带下,埋深一般1~8m,部分较浅小于1m。2.2.2岩、土分层及其特征本次勘察揭露深度内,地层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第四系上更新统冰积、冲积层(Q3fgl+pl)和白垩系上统灌口组泥岩(K2g)组成。土层分部情况依次为杂填土、粉质粘土、粉土、细砂、卵石、强风化泥岩、中风化泥岩。2.2.3水文地质(一)地下水类型本站范围内的地下水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赋存第四系砂卵石地层中的孔隙型潜水,二是基岩裂隙水。第四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上更新统(Q3)的卵石土中,具微承压性,卵石土层结构比较松散,含水丰富,含水层厚度3.50~6.30m。本站范围内基岩为白垩系灌口组紫红色泥岩,地下水赋存于基岩风化带裂隙中,含水层透水性及富水性差,水量贫乏。(二)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及动态特征(1)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成都市充沛的降雨量(多年平均降雨量947mm,年降雨日达104天),构成了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同时,雨洪期河水及附近沟渠也为其补给源。此外,区内地下水还接受NW方向的侧向径流补给。区内地下水径流方向为NW方向至SE方向。区内地下水排泄主要为大气蒸发和向下游径流。(2)地下水的动态特征场地内地下水具有埋藏浅,季节性变化明显,受降水影响大,水位西北高东南低。成都平原区地下水具有明显季节变化特征,潜水位一般从4、5月开始上升至8月下旬,最高峰出现在7、8月,最低在12月至翌年3月,动态曲线上峰谷起伏,动态变化明显,年变幅1~3m。本站地下水位稳定埋深为5.20~6.60m,相当于绝对标高472.92~473.38m,静止水位比初见水位稍高,场地内的地下水具微承压性。(三)土层的透水性和富水性本站地层在垂直剖面上,自上而下其透水性和富水性如下:(1)杂填土①:分布于地表,渗透系数差异较大。(2)粉质粘土③22:为弱透水层,富水性较差,位于地下水位以上。(3)粉土(③31):为弱透水层,富水性较差。(4)细砂层(③51):为中等透水层,呈透镜状分布。(5)卵石土层(③82):广泛分布,渗透系数k=25.0m/d,为强透水层,富水性好。(6)强等风化泥岩(⑤13):广泛分布,为弱透水层,富水性差。(7)中等风化泥岩(⑤13):广泛分布,为弱透水层,富水性差。3施工总体安排3.1施工安排降水施工由南向北,先施工东侧降水井,再施工西侧降水井。3.2进度计划根据基坑开挖需要,降水施工在基坑开挖前20天开始进行。为了保证南北端头井的节点工期及工程总工期目标的实现,降水施工定于2015年8月30日开始;降水连续进行,确保结构施工时,水位低于结构施工开挖面1.0m,直至结构整体施工完成才停止降水,计划2016年4月30日结束,降水施工工期8个月。表3.2-1降水施工计划表降水站点工期计划开工日期开挖日期结束日期标准段基坑降水7个月2015年8月30日2015年9月21日—2016年12月31日2016年4月30日3.3劳动力计划项目部现场降水管理:生产副经理1人,技术主管1人,专职安全工程师1人,专职安全员2人,安全协管员2人,领工员2人。在劳动力组织方面还配备精干的队伍进场施工,以企业员工和社会合格劳务工相结合的组织方式组织劳动力,主要包括有:冲击钻操作手、管井及管路安装工、电工、抽水工、维修工、普工等,作业人员培训考试合格后上岗。施工高峰期拟投入降水劳动力15人。3.4机械设备、材料计划表3.4-1机械设备、材料计划表名称型号功率数量备注冲击钻CZ-2240KW2潜水泵2000J(R)32-263KW30无砂井管内径300mm外径380500mPE管65mm450m4降水设计方案4.1降水目的及方法(一)、降水目的防止因地下水引起的工程事故(流砂、管涌、坑底失稳、坑壁坍塌),保证基坑施工无水作业;增加边坡和坑底稳定的能力;增大了基坑抗剪的强度,提高了基底的稳定。(二)、降水方法本工程基坑基底位于泥岩层,为了满足基坑内无水作业条件,根据设计要求采用管井降水同明排水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降水。(1)、管井降水:管井采用Φ300/50无砂管,沿基坑两侧设置两排,纵向间距约20m左右,根据现场情况灵活设置。(2)、地下明排水:设置降水井后,开挖至泥岩位置时基坑内若有水出现,则在基坑内挖设排水沟并设置集水坑,采用潜水泵将集水坑内的谁排至地表排水沟。4.2降水井设计施工降水采用基坑外深井管井降水,井孔为钢丝绳冲击钻成孔,孔径600mm,井深20m,纵向间距20m左右。4.3降水井结构井管由多节无砂管组成,内径300mm,壁厚50mm,每节长度1m,井管高出地面200mm;。井管吊放好后沿井管周围均匀投放滤料,滤料为直径8~10mm的碎石,滤料填至井口下3m左右时用粘性土填实夯平。4.3-1降水井管大样图4.4降水井平面布置降水井平面布置图见附图一。4.5降水井水泵选型根据涌水量计算,结合我单位施工经验,本工程降水井采用潜水泵抽水,广都站潜水泵初步按照流量20m³、扬程28m考虑。5降水施工方案5.1降水施工工艺在场地提供工作面后马上准备施工人员、机械设备、材料进场进行施工,施工工艺流程如下:5.1-1降水施工工艺流程图5.2降水施工方法(一)定位探管(1)井位施放时详细调查核实场区地下管线分布情况,当无法确定时可采用人工开孔的方法,当确认地下无各种管线后方可施工;(2)为避开各种障碍物,降水井间距可作局部调整,但间距最大不应超过25米;(3)基槽土方开挖前,降水井的布设应已形成封闭。(二)钻机对中将冲击钻机安装好后移至井位附近,核对井位,将钻头中心对准管井中心点,调节钻机垂直度,井身要做到井径误差±20mm,垂直度误差≤1%。(三)成孔先人工埋设护壁管,护壁管装好后开始钻进成孔,钻孔采用泥浆护壁,施工时保持孔内泥浆高度为地面以下1米,防止塌孔,孔深达到设计深度后终孔,钻进中应取土样并做好记录。(四)井管安装井孔深度经验收合格后,用抽渣筒清孔,清孔后采用汽车吊吊装井管。各节井管之间应同心并连接严密,吊装时调整好井管中心位置与垂直度,井点管就位固定后,管上口设临时封闭。(五)填充滤料井管吊放好后沿井管周围均匀投放滤料,滤料为8~10mm碎石,滤料填至井口下1m左右时用粘性土填实夯平。滤料投放前应清孔稀释泥浆。当投放滤料管口有泥浆水冒出或向管内灌水能很快下渗时为渗水性能合格。(六)洗井采用空压机、活塞联合洗井,在空压机洗净之后再采用活塞洗井。重复洗井直至满足出水含砂率小于1/10000,以保证抽水设备正常运转及不致使泥砂带出会引起地层下沉。(1)洗井要求达到“水清砂净”;(2)下管、填充填料完成后应立即进行洗井,成井与洗井间隔时间不能超过8小时;(3)如果泥浆中含泥砂量较大,可先进行捞渣,再进行洗井。(七)试抽管井运行前先试抽,检查抽水是否正常,有无淤塞现象,如情况异常应进行检修。(八)正式抽降水试抽正常后进行正式降水,基坑开挖至地下水位标高前的超前抽水时间不少于20天。(九)停泵拔管管井降水完毕后,可用起重设备将管井管口套紧徐徐拔出,滤水管拔出后可洗净再用,所留孔洞应用砂砾填实,上部500mm用粘性土填充夯实;若直接废弃管井,应将管井内用砂砾填实。5.3降水施工管理5.3.1降水运转及维护基坑周边修筑300*300的水沟与沉砂池,排水沟与修筑的沉砂池形成排水系统,降水井通过出水管连接排水沟,降水通过沉砂池后流入市政排水设施。降水期间应对抽水设备和运行状况进行维护检查,每天检查不少于3次,观测和记录水泵的工作压力,电动机、水泵温度,电流、出水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使抽水设备始终处于正常运转状态。5.3.2水位及砂率控制水位没达到设计深度以前,每天观测三次水位,水位达到设计深度后,每天观测一次水位。观测时记录水位、流量、含砂量,抽水过程中还应经常对抽水机械的电动机、传动轴、电流及电压等进行检查。防止因降水带出地层细颗粒物质造成地面沉降,抽出的水含砂量必须保证:粗砂含量<1/50000;中砂含量<1/20000;细砂含量<1/10000。5.3.3降水效果检查(一)据水位观测情况,控制降水井排水时间和时间间隔。(二)安排三班人员日夜值班,进行排水降水控制操作,水位观测和数据记录。(三)在基坑开挖过程中,须密切注意抽水效果,做好降水井保护工作。5.4降水施工注意事项(一)、基坑周边排水沟设置0.2%~0.5%的坡度。

(二)、土方挖掘运输车道不设置井点。

(三)、在冬季施工,应做好主干管保温,防止受冻。

四)、基坑周围上部应挖好水沟,防止雨水流入基坑。

(五)、定期进行检查,其出水规律应“先大后小,先浑后清”。若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检查。

(六)、在正式开工前,由电工及时办理用电手续,并设置备用发电机,保证在抽水期间不停电。抽水应连续进行,由于中途长时间停止抽水,造成地下水位上升,会引起土方边坡塌方等事故。(七)、管井降水常见的问题、产生原因及处理方法表5.4-1常见的问题、产生原因及处理方法常见问题产生原因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地下水位降不下去(井泵的排水能力有余,但井的实际出水量很少)1.洗井质量不良,砂滤层含泥量过高。孔壁泥皮在洗井过程尚未破坏掉,孔壁附近土层在钻孔时遗留下来泥浆没有除净,结果使地下水向井内渗透的通道不畅,严重影响单井集水能力2.滤网和砂料规格未按照土层实际情况选用3.水文地质资料与实际情况不符,井点滤管实际埋设位置不在透水性较好的含水层中4.井深、井径和垂直度不符合要求,井内沉淀物过多,井孔淤塞。1.在沉设井点管四周灌砂滤料后应立即洗井。一般在抽筒清理孔内泥浆后,用活塞洗井,或用泥浆泵冲清水与拉活塞相结合洗井,借以破坏深井孔壁泥皮,并把附近土层内遗留下来的泥浆吸出。然后立即单井试抽使附近土层内未吸净的泥浆依靠地下水不断向井内流动而清洗出来。2.需要疏干的含水层均应设置滤管;滤网和砂滤料规格应根据含水层土质颗粒分析选定。3.在土层复杂或缺乏确切水文地质资料时,应按照降水要求进行专门钻探,对重大降水工程应做现场降水实验。在钻孔过程中,应对每一个井孔取样,核对原有地质资料。在下井点管前,应复测井孔实际深度,结合设计要求和实际水文地质情况配置井管和滤管4.在井孔内安装或调换水泵前,应测量井孔的实际深度和井底沉淀物的厚度。如果井深不足或沉淀物过厚,需对井孔进行冲洗,排除沉淀。地下水位降深不足(观测孔水位未降低到设计要求)1.基坑局部地段的井点根数不足2.井泵型号选用不当,井点排水能力太低3.单井排水能力未能充分发挥4.水文地质资料不确切,基坑实际涌水量超过计算涌水量。1.按照实际水文地质资料计算降水范围总涌水量、管井单位降水能力、抽水时所需过滤部分总长度、井点进出水量及特定点降深要求2.选择水泵时应考虑满足不同降水阶段的涌水量和降深要求3.改善和提高单井排水能力。根据含水层条件设置必要长度的滤水管,增大滤层厚度4.在降水深度不够的部位增设井点根数5.在单井最大集水能力的许可范围内,更换排水能力较大的井泵6.洗井不合格时应重新洗井,以提高单井滤管的集水能力。6施工保证措施6.1组织保证根据国家及成都市的有关安全生产政策、法规、条例、规范和标准,结合本合同段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项目经理部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本合同段项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见图6.1-1《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框图》。图6.1-1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图6.2施工安全保证措施6.2.1孔口安全防护(一)降水井开孔时,必须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定位,并随时清除孔口的弃土,保持井口附近场地清洁。(二)降水井施工时,必须在孔口周围设置有效防护,并设置明显的警示(警告)标志,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施工场内。6.2.2临时用电安全措施(一)施工场内一切电源、电器的安装和拆除,必须由持证电工操作。(二)电器必须严格接地、接零,严格做到“一机一闸一漏电保护器”,开关盒及配电必须设有防雨盒盖或雨棚,电器安装后必须经验收合格方可使用。(三)电线路必须规范,严禁随在丢放,严禁电线电缆线等与金属物件发生磨擦,以免造成电缆线破损后漏电伤人。6.2.3制度保证措施(一)建立健全的工期保证岗位责任制,签订工期包保责任书。(二)加强和完善计划的考核兑现落实制度,实行与进度计划挂钩的工资制度,使全体员工的切身经济利益与工期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员工确保工期的积极性。(三)开展以工期、质量、安全为主要考核指标的劳动竞赛,每月评比一次,物质奖励与精神相结合,表彰先进,鞭策后进。(四)严格执行工地计划会制度,工地每天由施工作业队召开各作业班组进度计划会,项目生产副经理、主管领工员、班组长参加,落实当日的计划完成情况及确定第二天的工作计划,重大问题及时报经理部组织协调实施解决。(五)严格按照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安排施工。经理部每月中旬召开一次施工进度分析会,若有滞后,查找、分析原因,制订措施立即整改,每月月底召开一次施工计划会,检查当月计划完成情况及落实下月计划,施工全过程按网络计划管理,确保关键线路上的工序按计划进行。(六)配备与施工进度要求相适应状态良好的施工机械设备和周转料具,储备足够零配件,配备相应数量的维修人员,加强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提高机械的完好率和使用率,保证施工生产的正常进行。(七)根据施工计划的要求,编制每季的逐月物质采购流动计划,保证施工生产有充裕的物资作保证,防止发生停工待料。6.3技术保证措施在工程开工前,按施工组织设计做好场地上排水和基坑内的排水工作,以避免场地大量积水,避免基坑开挖时地表雨水和基坑内积水,造成基坑长时间被水浸泡,影响施工正常进行和基础施工质量。6.3.1坑外排水(一)、现场内外原有自然排水系统尽可能保留或适当加以整修、疏导、改造或根据需要增设少量排水沟,以利排泄现场积水、雨水和地表滞水。(二)、利用市政工程排水系统为施工服务,先进行纵穿基坑的雨水管线迁改施工,以方便排除地面滞水和基坑井点抽出的地下水。(三)、基坑四周设置排水沟,沟底坡度为2%~8%,保持场地排水和道路畅通。(四)、基坑四周挡墙高于原地面30cm,可拦截地表水;且基坑北端利用洗车槽和排水沟将围挡范围外的地表水截住,围挡底部砌筑挡水坎拦截围挡范围外的地表水。(五)、大面积地表水,可采取在施工范围区段内挖深排水沟,工程范围内再设纵横排水支沟,将水流疏干,再在低洼地段设集水排水设施,将水排走。图6.3-1基坑外排水6.3.2坑内排水土方开挖时在基坑内设置汇水沟,通过汇水沟将水流流入集水井,再用泥浆泵将水排到基坑周边的地面排水系统,经沉淀后排入雨水管。雨季开挖时,纵坡面采用彩条防水布覆盖,雨水汇集至最低处集水井内用水泵明排至地面排水系统。基坑内汇水沟具体要求如下:(一)汇水沟底于基坑底面,沟深0.3m,底宽0.3m,水沟的边坡为1:1~1:1.5,或方形明沟,沟底设置0.2%~0.5%的纵坡,使水流通畅。(二)汇水沟设置于基坑两侧,距围护桩1m左右。(三)在每施工段端头底部设置一座集水井,集水井截面按照0.8m(长)×0.8m(宽)×1.0m(深),井壁用密目网加固,利用离心泵从井内抽吸排除。(四)在施工底板垫层混凝土时,水沟和集水井用垫层砼回填密实,然后施工垫层。图6.3-2汇水沟及集水井平面布置图6.4施工质量保证措施(一)成孔时精心施工,杜绝塌孔事故发生,防止因塌孔而危及周围建筑物安全;成孔保证孔径上下一致,圆顺垂直,防止井孔缩径、倾斜;各节井管焊接时上下管应对准,保证上下同心、焊接严密,不透水、不漏气;降水设备的管道、部件和附件等,在组装前必须经过检查和清洗,滤管在运输、装卸和堆放时应防止损坏滤网;(二)洗井采用空压机、活塞联合洗井,每口井活塞洗井不少于两次,每次提拉活塞时间不少于2小时,空压机洗井不少于2台班,达到正常出水时含砂率小于0.1‰;(三)抽水前统一测一次各井静止水位,抽水开始后,水位未达到设计降水深度以前,每天观测三次水位(根据观测数据绘制水位降深值S与时间t过程曲线图分析水位下降趋势,预计降水深度要求所需时间)。达到以后观测一次;(四)控制单井出水量及抽水强度,减少降水影响范围;(五)根据水位、水量观测记录,查明降水过程中的不正常状况及其产生的原因,及时提出调整补充措施,确保达到要求的降水深度;(六)抽水设备定期保养,降水期间不得随意停抽;降水井点系统设双电源供电,除采用市政电力外,配备发电机组,市政停电时采用发电机组供电;(七)注意保护井口,防止杂物掉入井内,经常检查排水沟沉淀池,严禁渗漏;(八)更换水泵时测量井深,掌握水泵安装的合理深度,防止埋泵。6.5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6.5.1文明施工(一)、工地施工围档全部采用彩钢围墙,做到整齐、美观、牢固,门口标志醒目,出入口设置大门,有门卫、门卫制度;围墙大门外侧悬挂标牌告示,标明工程简介、开竣工日期和工程建设、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及工程主要负责人姓名和监督电话,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二)、合理布置场地。各类临时施工设施、施工便道、加工场、堆放场和生活设施均按经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总平面布置图实施。如因现场情况变化,必须调整平面布置时,绘制总平面布置调整图纸报上级部门审批,批准后才能改变总平面布置或搭建其它设施。(三)、施工现场挂置五牌一图,即:工程概况牌、安全纪律牌、安全标语牌、安全记录牌、文明施工制度牌和施工平面图。五牌一图齐全、美观。在施工临时用地内张贴标语,并办理黑板报或报栏,内容经常更换;施工现场出入口处悬挂宣传横幅、标语。(四)、遵守国家现行劳动保护法和有关法律、条例、规则关于施工温度和粉尘控制的规定,配备足够的降尘设备和劳保用品,保证施工现场清洁及操作工人的身体健康。(五)、所有施工人员都应穿戴整齐,行为文明。在现场期间佩戴标明姓名、职务及编号的工作证。所有机械及设备都醒目地注上施工单位的名称。(六)、施工现场作好明排、暗引措施,所有施工废水及地面雨水必须及时引入排水沟并排出施工场地。(七)、所有施工机具、设备必须按照文明施工有关规定,摆、停整齐,严禁乱停乱放。6.5.2环境保护(一)、施工期间,应当采取临时排水措施。施工作业临时排水中有沉淀物和污泥,足以造成排水设施堵塞或者损坏,必须严格按二次沉淀后再排放。(二)、工区在施工期间如发现排水不畅或污水冒溢的情况时,应及时向施工所在地的排水公司通报,由排水公司及时维修、疏通或者采取有效措施,以确保排水设施的畅通无堵。(三)、施工及生活垃圾集中堆放,集中外运处理,严禁乱扔垃圾。(四)、定期对职工进行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增强职工的环境保护意识。6.6针对不同风险源采取的措施6.6.1周边道路、建筑物及管线(一)距离降水井较近的位置增加建筑物、管线监控点位,按照设计要求布设地表监测点,在降水井施工和抽排期间进行监测。(二)严格控制含沙量,防止地层中沙比掏空,形成空洞。(三)如果出现地表、建筑物、管线监测变化达到预警值,应采取注浆加固措施,并组织各方召开会议研究措施方案。6.6.2降水施工安全措施(一)进行安装钻机、拆卸钻机、钻进、下井管、故障排除等工作时,必须明确分工,专人统一指挥,避免忙乱。钻机的各防护罩都应固定在正确位置,并经常检查牢固程度。(二)钻进时,应随时检查钻机及钻塔的支承情况,以防钻机和钻塔倾斜,随时检查钢丝绳的破损情况,如遇蹩钻,可停止钻进,情况严重时,应停钻并提升钻具。(三)根据施工规范及施工经验,加大泥浆的比重,防止塌孔。(四)用活环钢丝绳连接冲击钻具,必须用钢丝绳导槽,钢丝绳卡子不得少于3个,相邻卡子应对卡。(五)降水维护过程中,应经常观测动水位的变化,适时调整水泵的下入深度,必要时更换适当流量的水泵。水泵不得露出水面,也不得陷入淤泥中运转。6.6.3临时用电安全措施(一)电气专业人员持证上岗,非电气专业人员不准进行任何电气部件的更换或维修。(二)建立现场临时用电检查制度,按现场临时用电管理规定对现场的各种线路和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并将检查、抽查记录存档。(三)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架设和使用必须符合现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的规定。(四)检查和操作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绝缘鞋、绝缘手套;必须使用电工专用绝缘工具。(五)现场供电系统必须确保电源供应。临时配电线路必须按规范架设,架空线必须采用绝缘导线,不得采用塑胶软线,不得成束架空敷设,也不得沿地面明敷设。(六)施工机具、车辆及人员,应与内、外电线路保持安全距离。达不到规范规定的最小距离时,必须采用可靠的防护措施。(七)配电系统必须实行分级配电。现场内所有电闸箱的内部设置必须符合有关规定,箱内电器必须可靠、完好,其选型、定值要符合有关规定,开关电器应标明用途。(八)独立的配电系统必须按部颁标准采用三相五线制的接零保护系统,非独立系统可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接零或接地保护方式。各种电气设备和电力施工机械的金属外壳、金属支架和底座必须按规定采取可靠的接零或接地保护。(九)在采用接地和接零保护方式的同时,必须设两级漏电保护装置,实行分级保护,形成完整的保护系统。漏电保护装置的选择应符合规定。(十)为了在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时能保证现场照明不中断,配电箱内的动力开关与照明开关必须分开使用。(十一)开关箱应由分配电箱配电。注意开关箱内的用电设备不可一闸多用,每台设备应有各自开关箱,严禁一个开关电气控制两台以上的用电设备(含插座),以保证安全。(十二)配电箱及开关箱的周围应有两人同时工作的足够空间和通道,不要在箱旁堆放建筑材料和杂草、杂物。(十三)分配电箱与开关箱的距离不得超过30m;开关箱与它所控制的用电设备的水平距离不宜超过3m。(十四)电动工具的使用应符合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工具的电源线、插头和插座应完好,电源线不得任意接长和调换,工具的外绝缘应完好无损,维修和保管应由专人负责。(十五)电焊机应单独设开关。电焊机外壳应做接零或接地保护。施工现场内使用的所有电焊机必须加装电焊机触电保护器。接线应压接牢固,并安装可靠防护罩。(十六)自备发电机电源与外电线路电源相互联锁,杜绝并列运行。发电机电源的接地接零系统独立设置,与外电线路隔离。6.6.4起重吊运安全保证措施(一)人员要求(1)起重工必须经专门安全技术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持有特种作业操作证。(2)起重工身体健康,两眼视力均不低于1.0,无色盲、听力障碍、高血压、心脏病、癫痫病、眩晕、突发性昏厥及其他影响起重吊装作业的疾病与生理缺陷。(3)严禁酒后作业,吊装区域无闲散人员,障碍已排除。(4)作业人员必须听从统一指挥,协调一致。(二)设备要求(1)据所吊物体重量、形状,要求起吊前对吊车钢丝绳、吊机和吊环进行受力验算,确定合理参数后选用材料和设备。(2)吊车要求性能可靠,经过特种设备检测,并出具合格证书。(3)吊车进场必须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作业,对特种机械司机,及指挥人员上岗证件,进行检查核对,对钢丝绳,吊环进行严格检查,发现问题要求及时更换,确保施工安全。(三)场地要求(1)道路应坚实平整,同时场地已经过硬化和夯实,吊起时支腿下的方木要求支撑稳定和牢固。(2)作业前检查被吊物、场地、作业空间等,确认安全后方可作业。(3)码放构件的场地坚实平整,码放后支撑牢固、稳定。(四)吊装要求(1)作业前必须检查作业环境、吊索具、防护用品。吊索具无缺陷,捆绑正确牢固,被吊物与其他物件无连接,确认安全后方可作业。(2)起重机作业时必须确定吊装区域,并设警戒标志,必要时派入监护。(3)大雨、大雪、大雾及风力六级以上(含六级)等恶劣天气,必须停止露天起重吊装作业。(4)作业时必须执行安全技术交底,听从统一指挥。(5)使用起重机作业时,必须正确选择吊点的位置,合理穿挂索具,试吊。除指挥及挂钩人员外,严禁其他人员进入吊装作业区。(6)需要两台吊车抬吊时,吊车性能应一致,单机荷载应合理分配,且不得超过额定荷载的80%。作业时必须统一指挥,动作一致。(7)高处、井下作业必须有信号传递。(8)严格执行起重作业“十不吊”规定,每次作业前经试吊检验。6.6.5坑壁涌水本工程所处位置基岩埋深较浅,基坑开挖至基岩面以上0.5~1.0m范围很难用管井降水达到预期效果,可能出现坑壁渗水甚至涌水情况。随着基坑开挖,加强对坑壁排查工作,若发现坑壁渗水较大时,采用引流的方式,在渗水位置埋设引水管,再进行喷锚支护;若因涌水严重而导致涌砂、坑壁形成空洞,可在引流的同时在空洞内直径浇筑混凝土进行封堵。7施工监测7.1监测组织机构及人员安排7.1.1监测组织机构广都站施工监测工作委托廊坊市中铁物探勘察有限公司承担,织机构如下:对监测方案及施工措施决策对监测方案及施工措施决策审核监测方案,制定施工对策制定监测方案,分析处理数据日常监测工作项目经理项目总工监测主管监测小组图7.1-1监测组织机构图7.1.2人员安排项目部监测数据分析流程:测量主管拿到监测方每日上报的监测日报,对监测结果进行筛选、分析;工程部部长对监测数据提出处理意见;项目总工对监测结果进行审批,得出结论,并将监测报告结论传达到项目经理、副经理、作业班组,指导施工。7.2监测点布设7.2.1地表沉降监测点布设首先在地面开Φ120mm~Φ150mm的孔,打入螺纹钢筋,测点以穿透路面硬化层(包括垫层)为原则,然后在标志钢筋周围填入细砂夯实,为了防止由于路面沉降带动测点沉降影响监测成果数据,不可用混凝土或水泥固牢,最后还应在监测点上部做上铁盖加以保护。测点具体埋设方法见地表测点布设示意图7.2-1所示。图7.2-1地表沉降测点标准埋设大样图7.2.2地下水位观测孔在基坑四周距离基坑2~3米位置,按照不少于降水井数量的10%,深度不小于基坑深度布设PVC水位观测孔。.7.2.3周边建筑物沉降、倾斜监测点根据设计图纸及相关规范进行埋设,监测点宜布置在建筑角点、变形缝两侧的承重柱或墙上。建筑倾斜观测应根据现场观测条件和要求,选用前方交会法、激光铅直仪法、垂吊法、倾斜仪法和差异沉降法等方法。7.3监测项目及频率表7.3-1施工监测项目序号监测项目位置和监测对象仪器量测频率备注1地面沉降基坑周围地面电子水准仪1~2次/1天必测2地下水位基坑周边电子水位计1~2次/1天必测3管线位移地下管道电子水准仪1~2次/1天必测4建筑物沉降、倾斜在建市政高架桥电子水准仪、全站仪1~2次/1天必测表7.3-2施工监测频率施工工况基坑设计深度(m)≤55~1010~1515~20>20基坑开挖深度(m)≤51次/1d1次/2d1次/3d1次/3d1次/3d5~101次/1d1次/2d1次/2d1次/2d10~151次/1d1次/1d1次/1d15~201~2次/1d1~2次/1d>202次/1d7.4监测预警7.4.1监测控制及预警值表7.4-1采用的监测控制基准及预(报)警示指标序号监测项目判定内容控制基准1地下水位变化累计值和单日变形量累计值1m,单日变形量±0.5m2地表沉降累计值和单日变形量累计值:下沉20mm;3建(构)筑物沉降累计值和单日变形量累计值:20mm;单日变形量:3mm4建(构)筑物沉降倾斜值倾斜值:2/10005地下管线沉降累计值和单日变形量累计值:10mm;单日变形量:2mm7.4.2预警程序表7.4-2预警程序及应对措施预警级别预警状态描述管理机制采取对应措施黄色(预警)累计值达到控制基准的60%;或单日变形量达到控制基准;或在现场巡视显示工程结构及周边环境存在安全隐患在现场将预警信息采用“短信”2小时内告知指挥部驻地工程师、监理单位、施工方等;随后及时将反映本次预警信息的《施工监测联系单》提交至上述单位签收;各监测单位应加强监测。施工单位开展加强预警点附近的工程结构、建(构)筑物及地下管线的检查,有必要时必须采取应急防范,加固措施。橙色(预警)累计值达到控制基准的80%;或单日变形量连续两次达到控制基准;或在现场巡视显示工程结构及周边环境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在现场将预警信息采用“短信”1小时内告知指挥部领导及主管部门、驻地工程师、监理单位、施工方等;随后及时将反映本次预警信息的《施工监测联系单》提交至上述单位签收;各监测单位应加强监测,并加强对工程结构及周边环境动态的观察。分指挥部领导立即组织各参建单位召开会议,讨论调整施工工艺或加强工程措施处理。红色(控制)累计值达到控制基准的100%;或单日变形量连续三次达到控制基准;或在现场巡视显示工程结构及周边环境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在现场将预警信息采用“短信”即刻告知指挥部领导、分指挥部领导、主管部门、驻地工程师、监理单位、施工方等;随后及时将反映本次预警信息的《施工监测联系单》提交至上述单位签收;各监测单位应加强监测,并加强对工程结构及周边环境动态的观察。暂停施工,指挥部及工程部立即启动应急管理预案,组织各参加单位召开会议,讨论加强工程措施处理。8应急预案8.1危险源辨识8.1.1降水过程中危险源辨识(一)天府大道沉降广都站东侧为天府大道,基坑扩大端距离快车道约3m,标准段距离基坑约6m,降水施工可能导致路面沉降,属一般危险源。(二)坑壁涌水车站底部为中风化砂岩,渗透系数较低,基岩面以上0.5~1.0m管井降水效果较差,基坑开挖至该范围内时可能出现坑壁渗水较大,导致基坑涌水、涌砂现象。但可以通过引流、封堵及坑内明排水措施加以控制,属一般危险源。(三)触电事故降水施工过程及降水过程中,冲击钻、水泵等用电设备较多,电压均为380V,现场存在阴暗、潮湿的环境,易发生触电事故。可以通过规范用电、加强排查的措施进行控制,属一般危险源。(四)起重吊装降水井施工过程中,在井管、水泵安装等起重吊装过程中已发生物体坠落伤人,吊车停放不符合要求导致倾翻等事故,但是通过加强控制措施,规范作业,危险源可控。列为一般危险源。表8.1-1危险源辨识序号分项工程名称危险因素危险源等级备注1天府大道地表沉降一般危险源2坑壁涌水降水效果差一般危险源3触电事故用电环境差、操作不规范一般危险源4起重吊装不规范作业一般危险源8.2应急组织体系项目部设立应急指挥部,成立应急组织领导小组,项目经理担任组长,设置应急处理技术组,应急处理后勤组。应急领导小组:组长:韩勇军副组长:罗云、胡发洪、郭灿、吴波阳、冯韬、李金德成员:汤志贵、汪洋、张宗恩、何维香、郭宗灵、冯雪松8.3成员职责一旦发生降水事故,由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现场应急指挥部,现场应急指挥部负责指挥所有参与人员,及时查看事故原因,分析事故大小。组长(项目经理韩勇军):全面负责整个应急抢险工作,及时组织小组成员在最短时间内投入应急抢险工作之中,最终确定应急抢险方案,组织实施应急处理方案。副组长(副经理胡发洪):协助组长工作,重点负责现场应急抢险的指挥与调度。采取控制措施及时有效地控制事故,防止蔓延扩大。副组长(党委书记罗云):安抚对外关系及应对外部媒体,避免事态无法控制。副组长(安质部长李金德):负责协调警戒,维护现场秩序、保护现场、做好当事人周围人员的问讯记录、保持与当地救援部门的沟通,开辟一条紧急救援通道。副组长(总工程师郭灿):协助组长工作,协同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等责任主体共同确定应急抢险处理方案的制定。工程部:在总工程师的组织下,联系产权单位、设计院、监理单位、项目处,在最短时间内制定出可行的、合理的处理方案,并且协助布置现场抢救。安质部:确定事故级别、收集事故信息及协助现场安全工作。安全总监负责向上级汇报事故信息;安全员负责抢险过程中安全工作、伤员的救护、指导自救和互救以及信息沟通等工作,避免次生灾害的发生。物资部:负责备用物资的发放,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制定的抢险处理方案在最短时间内组织抢险物资到现场。机电部:负责机械设备的准备工作,一旦有需要的机械设备及时组织到位。财务部:保证抢险资金不得挪作它用,发生险情时,确保资金充足。办公室:负责联系救护,运送伤员,事故发生后拔省人民医院电话,成都急救中心120,讲清受伤人数,受伤部位、伤势;并负责各责任主体单位、事故家属接待等方面的协调与联络。抢险队伍:一旦发生险情,服从组织领导安排,有组织有纪律地迅速投入抢险,控制险情。8.4应急领导小组联系名单表8.4-1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联系名单序号姓名职务电话1韩勇军项目经理183831122332罗云项目书记138080059903郭灿总工程师186282677444胡发洪安全总监187829560035汪洋工程部长134585559896吴波阳物机部152734591737郭宗灵工经部长134889790968李金德安质部长187802777869冯韬办公述所列人员的电话必须24小时开机,确保在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或险情时能保持联络畅通,保证应急救援工作及时。事故应急办公室设在项目安质部,联系人:李金德,联系电话安质部接到事故报告后及时向应急救援小组组长报告,应急救援组长根据有关法规及时、如实地向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报告,特种设备发生事故的,还应当同时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8.5应急物资设备表8.5-1应急救援物资设备清单序号名称规格数量备注1潜水泵30m3/h4台2污水泵7.5KW5台3钻机、双液注浆泵0.5MPa120L/min1台·套4发电机75KW1台5交流电焊机BX3—5002台6乙炔割枪2把7水管Φ90、Φ50各200米8注浆管50米9钢管Φ485T10工字钢A189米11与基坑宽度匹配的钢支撑3根12钢板2m×4m20mm厚5张13围挡板100米14手推车4个15配电箱二级2个,三级8个16照明灯具10套17应急灯10个18推车式灭火器2台19灭火器4kg干粉10具20雨靴20双21氧气面罩20套22安全带、安全绳20根23方木5方24编织袋3000个25砂10方26铁锹10把27袋装水泥5吨28反光背心20件29锥形桶20支30警示带2卷31氧气瓶2只32乙炔瓶2只33急救药箱2只34担架2副35对讲机6台36柴油80升37电缆300米38全站仪1台39精密水准仪1台40汽车吊25T1台8.6预防与预警8.6.1预防措施为了防止基坑在开挖施工中出现灾害性事故,在施工中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一)施工前充分做好基坑周边建筑物及管线调查,详细了解周边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建设年代、使用用途、基础形式,管线材质、埋设时间、准确位置、产权单位、负责人电话等信息,切实做好管线保护。(二)施工过程中严格监控量测频率,及时处理监测数据,及时反馈监测信息,随时掌握周边变形动态,做到信息化施工。(三)做好日常基坑巡检巡查,及时观察地面及周边建筑物沉降,做好巡检记录,发现事故苗头及时反馈。8.6.2预警条件(一)监测数据达到预警值或控制值时预警;(二)建筑物及管线有裂缝、损坏迹象,立即预警;(三)土方边坡失稳,立即预警。8.6.3预警程序施工现场管理人员或施工工人,一旦发现事故迹象,第一发现人,应立即电话报告施工现场负责人,施工现场负责人,立即电话报告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8.7事故报告程序(一)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事故现场情况,及时统计上报事故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情况。(二)事故发生半小时之内,项目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办公室,必须将事故情况上报总承包单位、监理单位、业主单位及公司本部相关部门。(三)事故报告的内容(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部位;(2)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及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3)事故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4)事故抢救处理的情况和采取的措施;(5)事故的报告单位、报告人。8.8应急处置(一)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第一发现人,应在第一时间电话报告施工现场负责人,施工现场负责人应立即电话报告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办公室,并积极开展救援。(二)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接到报告后,立即宣布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办公室按预案分工及时通知预案各相关人员立即就位,应急救援小组积极组织进行抢险救援工作,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和蔓延。(三)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首先指挥撤离现场人员,认真查看现场情况,确定救援先后顺序,确定救援重点,充分调动现场资源、设备,立即投入到现场抢险中去。有人员伤亡时医疗救护组立即联系外部救援机构,并采取现场抢救措施。(四)按预案分工,对外联络组立即将事故情况电话上报总承包单位、监理单位、业主单位及公司本部相关部门。(五)事故现场,当因应急救援需要,需移动现场物体时,对重要物证要作出标记,防止遭到破坏,清理现场,应在调查组确认取证完毕,并充分记录后进行。8.9应急响应方案(1)由项目办公室组织,项目安质部组织所有管理人员对预案内容进行学习,明确预案体系,救援程序,人员分工,各自职责,讲解救援基本知识,充分估计降水可能发生的险情,宣传施工急救知识,讲解事故发生前的各种苗头、征兆,增强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应急反应能力。(2)根据现场施工情况,由项目安全总监组织现场施工人员、预案相关人员,按预案分工,对基坑灾害性事故进行模拟演练,检验预案的实际可操作性,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充分提高应急抢险人员应急抢险反应能力、提高现场施工人员逃生、抢险等技能。8.9.1基坑失稳应急响应预案基坑失稳应急响应程序框图见下图8.9-1。接警接警警情判断响应级别信息反馈报警应急启动救援行动中心人员到位信息网络开通应急资源调配现场指挥到位扩大应急事态控制申请增援人员救助工程抢险警戒与交通管制医疗救助人群疏散环境保护现场监测专家支持应急恢复应急结束(关闭)总结评审现场清理解除警戒善后处理事故调查事故发生图8.9-1基坑失稳应急响应程序框图(一)出现基坑事故后,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组织人员实施抢险救援。(二)抢险救援,首先开展以人员抢救为主,及时将受伤人员送往附近医院救治,其次以社会、项目财产抢险为主。(三)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根据现场的危险情况立刻作出分析判断,如果属于可控的情况,及时卸载坡顶一切堆置物(有积水的话及时清理),停止坑内一切的施工,增加钢支撑;对已有的钢支撑检查,检查钢楔块及抗剪螺栓,钢支撑的垂直、水平轴线的调整,轴力的添加至设计轴力等,如果基坑有隆起现象,对于坡脚添加土方或沙袋,影响的相邻段进行加固处理,坡脚堆土,坡脚土方注浆加固,如果进入主体施工段则及时浇筑混凝土,放缓开挖土方速度,及时降水,加密支撑。(四)如果基坑完全失稳,则立即停止一切作业,及时将人员撤离,由应急预案组织机构人员按预案的演练程序指挥对受伤人员抢救,并立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