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培优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高一年级同步分层作业()11谏逐客书与妻书(培优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一年级同步分层作业11谏逐客书/与妻书
一.选择题(共6小题)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卒不忍独善其身
②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③汝幸而偶我
④瓜分之日可以死
⑤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A.①/③⑤/②/④B.①⑤/②/③/④C.①⑤/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错误的一项是()
①称心快意,几家能彀(比喻牢笼、圈套)
②不顾汝也(顾及)
③汝可以模拟得之(模仿)
④吾灵尚依依旁汝也(同“傍”,靠近)
⑤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停止)
⑥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幸福和利益)
⑦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俗同“廿”二十)
⑧当尽吾意为幸(幸亏,侥幸)
A.①②⑤⑥B.②④⑥⑦C.①③⑤⑧D.②③⑤⑦
4.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列举了秦国历史上穆、孝、惠、昭四代国君任用客卿而国富兵强的史实,用充足的事例说明客卿对秦国帝业的建立是有功的,从而证明了驱逐客卿是错误的”这一中心论点。
B.李斯对秦王辞退一切宾客、把兵器和粮食给予寇盗,使得天下的士子不敢向西进入秦国、最终与诸侯国建立怨仇的做法很不理解。
C.本文在论证的逻辑上步步推进,层层深化。时间上由远及近,先言古代,次论现实,再言及未来。
D.文章重笔浓墨,铺张排比,列举出秦王所喜爱的珍宝、美色、音乐等大量的生活享用,是为了同秦王对待客卿的态度进行比较,指出秦王用物跟用人态度的矛盾。
5.下列有关《与妻书》原文内容的表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文体上看,是一封写给妻子的书信,表面上写的是对妻子的眷顾,实际上是写自己慷慨赴义的决心。
B.回忆了与妻子共同生活中的三件小事,这些事虽然都是只言片语,却都能表现出对妻子的爱。
C.回忆婚后生活,夫妻恩爱,携手并肩,窃窃私语,这更增加了离别妻子时的万分悲痛。
D.回忆与妻子的第三件小事是在起义之前回家面对妻子的情景,这种欲言又止、呼酒买醉的悲痛心情,实则是出于对妻子的关爱。
6.下列对课文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谏逐客书》“西蜀丹青不为采”中的“丹青”,丹、青本是两种可作颜料的矿物,因为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和青色两种颜色,丹青成为绘画艺术的代称,后也可指代史册、史籍。
B.《谏逐客书》“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中的“黔首”,是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谓。当时平民用黑巾裹头,称为“黔首”,后来成了平民的代称。
C.《与妻书》“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中的“司马”,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马。是用其官名作人的称谓。
D.《与妻书》“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中的“辛未”应为辛亥。“辛亥”指公元1911年,是地支纪时法。
二.默写(共2小题)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与妻书》中,引用了《孟子》中的“,”两句来说明自己不顾妻儿而勇于牺牲的原因。
(2)《与妻书》中,用“,”八个字概括了没有几家可以过上称心快意生活的原因。
(3)《与妻书》中,写出了月夜下庭院美丽景色的句子是“,”。
(4)《与妻书》第二段中“,,”三句是全文纲领性的句子,全文说理由此而展开。
8.默写。
(1)李斯《谏逐客书》中,开篇即直入主题,表明观点的句子:,。
(2)写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给人民和国家带来的直接影响:,。
(3)启示我们与人交往要学会宽容,培养豁达的胸怀:,。
(4)李斯先后列举泰山高大和河海深邃的例子,目的是说明:,。
(5)指出五帝三王无敌于天下的原因是:“地无四方,民无异国,,。”
三.文言文阅读(共2小题)
9.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与妻书
林觉民①
意映卿卿如晤②: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③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吾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吾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
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长④,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以模拟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一恸!辛未三月廿六夜四鼓,意洞手书。
家中诸母皆通文,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当尽吾意为幸。
注:①林觉民(1886﹣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闽侯(今福州市)人。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②意映:妻子的名字,姓陈。卿卿:旧时夫妻问的爱称,多用于男对女的称呼。如晤:书信中的习惯用语,意思是说,就像和你见面一样。③太上之忘情:古人有“太上忘情”之说,意指修养很高的圣人,可以忘去一切感情。太上,至高无上的意思。④巾短情长:这封信是写在一条白布巾上的,所以这样说。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又恐汝不察吾衷
②吾充吾爱汝之心
③适冬之望日前后
④抑汝能之乎
(2)下列句中“第”与“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句中“第”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必躬造左公第
B.亦有溪流贯其间,第不可耕艺
C.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D.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B.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C.吾灵尚依依旁汝也
D.军士吏被甲,锐兵刃
(4)把上文中加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②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③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以模拟得之。
(5)第三段回忆了几件事?概括每件事的主要内容。表述了什么样的感情?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柳宗元
二十一日,宗元白:
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仆自谪过以来,益少志虑。平居,望外遭齿舌不少,独欠为人师耳。
吾子行厚而辞深,凡所作皆恢恢然有古人形貌;虽仆敢为师,亦何所增加也。假而以仆年先吾子,闻道著书之日不后,诚欲往来言所闻,则仆固愿悉陈中所得者。吾子苟自择之,取某事,去某事,则可矣;若定是非以教吾子,仆才不足,而又畏前所陈者,其为不敢也决矣。吾子前所欲见吾文,既悉以陈之,非以耀明于子,聊欲以观子气色,诚好恶如何也。今书来言者皆大过。吾子诚非佞誉诬谀之徒,直见爱甚故然耳!
始吾幼且少,为文章,以辞为工。及长,乃知文者以明道,是固不苟为炳炳烺烺,务采色,夸声音而以为能也。凡吾所陈,皆自谓近道,而不知道之果近乎?远乎?吾子好道而可吾文,或者其于道不远矣。
故吾每为文章,未尝敢以轻心掉之,惧其剽而不留也;未尝敢以怠心易之,惧其弛而不严也;未尝敢以昏气出之,惧其昧没而杂也;未尝敢以矜气作之,惧其偃蹇而骄也。抑之欲其奥,扬之欲其明;疏之欲其通,廉之欲其节;激而发之欲其清,固而存之欲其重。此吾所以羽翼夫道也。
本之《书》以求其质,本之《诗》以求其恒,本之《礼》以求其宜,本之《春秋》以求其断,本之《易》以求其动:此吾所以取道之原也。参之谷梁氏以厉其气,参之《孟》《荀》以畅其支,参之《庄》《老》以肆其端,参之《国语》以博其趣,参之《离骚》以致其幽,参之太史公以著其洁:此吾所以旁推交通,而以为之文也。
凡若此者,果是耶,非耶。有取乎,抑其无取乎?吾子幸观焉,择焉,有余以告焉。苟亟来以广是道,子不有得焉,则我得矣,又何以师云尔哉?取其实而去其名,则幸矣。宗元复白。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辱书云欲相师辱:承蒙
B.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笃:深厚
C.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患:担忧
D.未尝敢以矜气作之矜:自大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因”字,与“作,因抗颜而为师”的“因”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B.因击沛公于坐
C.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相如因持璧却立
(3)下列有关理解,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柳宗元认为,韩愈作抗颜为师,收召后学,勇气可嘉,但也因此招来众人嘲笑辱骂。
B.柳宗元认为韦中立求师之信,言过其实,但认为韦中立言出有因,并非阿谀奉承之徒。
C.就具体文章而言,柳宗元认为写文章在文以载道的基础上要尽量追求文采,而他本人则从小务求文采,年长追求载道。
D.柳宗元以自己的亲自体验告诫韦中立,写文章要用心为之,力求严谨、深奥、明朗、畅达,并要采各家之长,触类旁通。
(4)柳宗元婉拒韦中立求师,并提出“取其实而去其名”,原因何在?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②虽仆敢为师,亦何所增加也。
③苟亟来以广是道,子不有得焉,则我得矣。
(培优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一年级同步分层作业11谏逐客书/与妻书
参考解析与试题解答
一.选择题(共6小题)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卒不忍独善其身
②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③汝幸而偶我
④瓜分之日可以死
⑤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A.①/③⑤/②/④B.①⑤/②/③/④C.①⑤/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①使动用法,使……保全。
③⑤名词作动词,嫁/赡养孝敬。
②意动用法,以……为乐。
④名词作状语,像……切瓜一样。
故选:A。
文言文各种词类活用总结:
1.名词活用为动词。
2.一般名词作状语。
3.动词活用为名词。
4.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错误的一项是()
①称心快意,几家能彀(比喻牢笼、圈套)
②不顾汝也(顾及)
③汝可以模拟得之(模仿)
④吾灵尚依依旁汝也(同“傍”,靠近)
⑤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停止)
⑥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幸福和利益)
⑦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俗同“廿”二十)
⑧当尽吾意为幸(幸亏,侥幸)
A.①②⑤⑥B.②④⑥⑦C.①③⑤⑧D.②③⑤⑦
①“几家能彀”中的“彀”,应译为“同‘够’,能够”,句意为:有几家能够称心如意呢。
②正确。
③“汝可以模拟得之”中的“模拟”,应译为“想象”,句意为:你可以凭此书领会没写完的话。
④正确。
⑤“必不能禁失吾之悲”中的“禁”,应译为“经受”,句意为:一定不能经受失去我的悲痛。
⑥正确。
⑦正确。
⑧“当尽吾意为幸”中的“幸”,应译为“幸事”,句意为:一定要完全理解我的意思,这是我最后的希望。
故选:C。
推断文言实词的方法:(1)记忆解词法。识记是理解的基础,课本出现的常用文言文实词的基本词义一定要牢记,在测试过程中才能将知识迁移,转化为能力。(2)语境解词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词的多个义项只有在语境中才能得到过滤,没有语境,有时便无法分析词的含义。推断词语含义,要结合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有时甚至要通观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言环境。
4.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列举了秦国历史上穆、孝、惠、昭四代国君任用客卿而国富兵强的史实,用充足的事例说明客卿对秦国帝业的建立是有功的,从而证明了驱逐客卿是错误的”这一中心论点。
B.李斯对秦王辞退一切宾客、把兵器和粮食给予寇盗,使得天下的士子不敢向西进入秦国、最终与诸侯国建立怨仇的做法很不理解。
C.本文在论证的逻辑上步步推进,层层深化。时间上由远及近,先言古代,次论现实,再言及未来。
D.文章重笔浓墨,铺张排比,列举出秦王所喜爱的珍宝、美色、音乐等大量的生活享用,是为了同秦王对待客卿的态度进行比较,指出秦王用物跟用人态度的矛盾。
B.“把兵器和粮食给予寇盗”理解有误,原文“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是比喻的形式,为说理服务。
故选:B。
广泛深入阅读测试大纲中规定的重点作家作品,掌握作品的内容、手法、技巧、感情,结合语境准确分析。
5.下列有关《与妻书》原文内容的表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文体上看,是一封写给妻子的书信,表面上写的是对妻子的眷顾,实际上是写自己慷慨赴义的决心。
B.回忆了与妻子共同生活中的三件小事,这些事虽然都是只言片语,却都能表现出对妻子的爱。
C.回忆婚后生活,夫妻恩爱,携手并肩,窃窃私语,这更增加了离别妻子时的万分悲痛。
D.回忆与妻子的第三件小事是在起义之前回家面对妻子的情景,这种欲言又止、呼酒买醉的悲痛心情,实则是出于对妻子的关爱。
A.“表面上写的是对妻子的眷顾,实际上是写自己慷慨赴义的决心”表述错误,文章既有离别妻子的无限的悲痛,又有为国家百姓牺牲“小家”顾“大家”的悲壮。
故选:A。
广泛深入阅读测试大纲中规定的重点作家作品,掌握作品的内容、手法、技巧、感情,结合语境准确分析。
6.下列对课文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谏逐客书》“西蜀丹青不为采”中的“丹青”,丹、青本是两种可作颜料的矿物,因为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和青色两种颜色,丹青成为绘画艺术的代称,后也可指代史册、史籍。
B.《谏逐客书》“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中的“黔首”,是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谓。当时平民用黑巾裹头,称为“黔首”,后来成了平民的代称。
C.《与妻书》“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中的“司马”,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马。是用其官名作人的称谓。
D.《与妻书》“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中的“辛未”应为辛亥。“辛亥”指公元1911年,是地支纪时法。
D.“地支纪时法”错,应是“干支纪年法”。
故选:D。
多读、多看、多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重要的文学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二.默写(共2小题)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与妻书》中,引用了《孟子》中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两句来说明自己不顾妻儿而勇于牺牲的原因。
(2)《与妻书》中,用“遍地腥云,满街狼犬”八个字概括了没有几家可以过上称心快意生活的原因。
(3)《与妻书》中,写出了月夜下庭院美丽景色的句子是“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
(4)《与妻书》第二段中“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三句是全文纲领性的句子,全文说理由此而展开。
故解析为: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重点字:幼)
(2)遍地腥云满街狼犬(重点字:腥)
(3)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重点字:稀)
(4)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重点字:汝)
《与妻书》理解性默写:
(1)《与妻书》中,引用了《孟子》中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两句来说明自己不顾妻儿而勇于牺牲的原因。
(2)《与妻书》中,用“遍地腥云,满街狼犬”八个字概括了没有几家可以过上称心快意生活的原因。
(3)《与妻书》中,写出了月夜下庭院美丽景色的句子是“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
(4)《与妻书》第二段中“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三句是全文纲领性的句子,全文说理由此而展开。
8.默写。
(1)李斯《谏逐客书》中,开篇即直入主题,表明观点的句子: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2)写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给人民和国家带来的直接影响:民以殷盛,国以富强。
(3)启示我们与人交往要学会宽容,培养豁达的胸怀:太山不让土壤/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故能就其深。
(4)李斯先后列举泰山高大和河海深邃的例子,目的是说明: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5)指出五帝三王无敌于天下的原因是:“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
故解析为:
(1)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重点字:窃)
(2)民以殷盛国以富强(重点字:殷)
(3)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重点字:太)
或: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重点字:择)
(4)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重点字:庶)
(5)四时充美鬼神降福(重点字:福)
《谏逐客书》重点句:
(1)《谏逐客书》一文开头“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这一断语用非常警醒而委婉的言辞开宗明义,起句发意振聋发聩。
(2)《谏逐客书》一文指出驱逐客卿不仅不能统一天下,而且有亡国的危险,把逐客的危害引申到极点的句子是“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
(3)在《谏逐客书》中,李斯写秦昭王加强和巩固了王室的权力,抑制了豪门贵族的势力的句子是:“强公室,杜私门”。
(4)在《谏逐客书》中,用蚕吃桑叶作比,指出昭王使秦成就帝业的句子是:“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三.文言文阅读(共2小题)
9.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与妻书
林觉民①
意映卿卿如晤②: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③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吾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吾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
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长④,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以模拟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一恸!辛未三月廿六夜四鼓,意洞手书。
家中诸母皆通文,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当尽吾意为幸。
注:①林觉民(1886﹣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闽侯(今福州市)人。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②意映:妻子的名字,姓陈。卿卿:旧时夫妻问的爱称,多用于男对女的称呼。如晤:书信中的习惯用语,意思是说,就像和你见面一样。③太上之忘情:古人有“太上忘情”之说,意指修养很高的圣人,可以忘去一切感情。太上,至高无上的意思。④巾短情长:这封信是写在一条白布巾上的,所以这样说。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又恐汝不察吾衷
②吾充吾爱汝之心
③适冬之望日前后
④抑汝能之乎
(2)下列句中“第”与“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句中“第”词义相同的一项是D
A.必躬造左公第
B.亦有溪流贯其间,第不可耕艺
C.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D.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B
A.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B.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C.吾灵尚依依旁汝也
D.军士吏被甲,锐兵刃
(4)把上文中加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②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③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以模拟得之。
(5)第三段回忆了几件事?概括每件事的主要内容。表述了什么样的感情?
(1)①又怕你不了解我的苦衷。察:明白,了解。
②我扩充我爱你的心情。充:扩充。
③恰好冬月十五日之后。适:恰好。
④还是你能这样做呢?抑:还是。
(2)例句“第以今日事势观之”中的“第”为连词,但是,句意:但根据现在的局势来看。
A.不同。“必躬造左公第”中的“第”为名词,府第,句意:一定亲自到左公的府第。
B.不同。“亦有溪流贯其间,第不可耕艺”中的“第”为旧时官僚和贵族的大宅子,句意:也有溪水流贯其中,但只是不能耕种。
C.不同。“借第令毋斩,而成死者固十六七”中的“第”为副词,仅,句意:假使仅能兔于斩刑,可是去守卫边塞死掉的必定有十分之六七。
D.相同。“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中的“第”为连词,但是,句意:但是只看到一些风帆、沙鸟、云烟、竹林、树木罢了。
故选:D。
(3)A.“彀”通“够”,能够,句意:有几家能称心满意呢。
B.无通假字,句意:这是我敢于毅然去死而不顾你的缘故啊。
C.“旁”通“傍”,靠近,句意:我的灵魂还能依依不舍地伴着你。
D.“被”通“披”,披在身上,句意:细柳军营的军士官吏身披铠甲,拿着锋利的刀。
故选:B。
(4)①彀,通“够”,能够;司马青衫,名词作状语,像白居易那样泪湿青衫;太上,思想境界高的圣人。译文:然而遍地血腥阴云,满街凶狼恶狗,有几家能够称心满意呢?人民的灾难使我伤心得像白居易那样泪湿青衫,我不能学习那些思想境界高的圣人而忘掉感情啊。
②以,介词,用;寸管,笔的代称,笔墨。译文:唉!当时我内心的悲痛,不能用笔墨来形容的。
③所未尽,所字结构,所没有写完的话;尚,还;模拟,想象。译文:方巾短小情义深长,没有写完的心里话,还有成千上万,你能够想象得到的。
(5)文章第三段回忆夫妻间谈论“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的话题,“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对月影之下诉真情的回忆,说明自己是真的不能忘记妻子的,“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吾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追述最后分手之前,因害怕妻子承受不了将要失去丈夫的沉重的悲痛,未能将起义的事告诉妻子。由此观之,回忆了三件事:夫妻间就“谁先死”的谈论,说明自己本来不愿先死而“留苦”给妻子;对月影之下诉真情的回忆,说明自己是真的不能忘记妻子的;追述最后分手之前,因害怕妻子承受不了将要失去丈夫的沉重的悲痛,未能将起义的事告诉妻子。从中可以看出,都是为妻子着想,都是表述自己对妻子的爱。
解析:
(1)①明白;②扩充;③恰好;④还是。
(2)D
(3)B
(4)①然而遍地血腥阴云,满街凶狼恶狗,有几家能够称心满意呢?人民的灾难使我伤心得像白居易那样泪湿青衫,我不能学习那些思想境界高的圣人而忘掉感情啊。
②唉!当时我内心的悲痛,不能用笔墨来形容的。
③方巾短小情义深长,没有写完的心里话,还有成千上万,你能够想象得到的。
(5)三件事:①夫妻间就“谁先死”的谈论,说明自己本来不愿先死而“留苦”给妻子。
②对月影之下诉真情的回忆,说明自己是真的不能忘记妻子的。
③追述最后分手之前,因害怕妻子承受不了将要失去丈夫的沉重的悲痛,未能将起义的事告诉妻子。
情感:表述了一心为妻子着想,对妻子无限爱恋的感情。
参考译文:
意映爱妻如见:我现在用这封信跟你永远分别了!我写这封信时,还是人世间一个人;你看这封信时,我已经成为阴间一鬼了。我写这封信,泪珠和笔墨一齐落下,不能够写完信就想放下笔,又怕你不体察我的心思,说我忍心抛弃你去死,说我不知道你不想让我死,所以就强忍着悲痛给你说这些话。
我非常爱你,也就是爱你的这一意念,促使我勇敢地去死呀。我自从结识你以来,常希望天下的有情人都能结为夫妇;然而遍地血腥阴云,满街凶狼恶犬,有几家能称心满意呢?江州司马同情琵琶女的遭遇而泪湿青衫,我不能学习那种思想境界高的圣人而忘掉感情啊。古语说:仁爱的人“尊敬自己的老人,从而推及尊敬别人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儿女,从而推及爱护别人的儿女”。我扩充我爱你的心情,帮助天下人爱他们所爱的人,所以我才敢在你之前死而不顾你呀。你能体谅我这种心情,在哭泣之后,也把天下的人作为自己思念的人,应该也乐意牺牲我一生和你一生的福利,替天下人谋求永久的幸福了。你不要悲伤啊!
你还记得不?四五年前的一个晚上,我曾经对你说:“与其让我先死,不如让你先死。”你刚听这话就很生气,后来经过我委婉的解释,你虽然不说我的话是对的,但也无话可答。我的意思是说凭你的瘦弱身体,一定经受不住失去我的悲痛,我先死,把痛苦留给你,我内心不忍,所以宁愿希望你先死,让我来承担悲痛吧。唉!谁知道我终究比你先死呢?我实在是不能忘记你啊!回忆后街我们的家,进入大门,穿过走廊,经过前厅和后厅,又转三四个弯,有一个小厅,小厅旁有一间房,那是我和你共同居住的地方。刚结婚三四个月,正赶上冬月十五日前后,窗外稀疏的梅枝筛下月影遮掩映衬;好我和你并肩携手,低声私语,什么事不说?什么感情不倾诉呢?到现在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只剩下泪痕。又回忆起六七年前,我背着家里人出走又回到家时,你小声哭着告诉我:“希望今后要远走,一定把这事告诉我,我愿随着你远行。”我也已经答应你了。十几天前回家,就想顺便把这次远行的事告诉你,等到跟你面对时,又不开口,况且因你怀孕了,更怕你不能承受悲伤,所以只天天要酒求得一醉。唉!当时我内心的悲痛,是不能用笔墨来形容的。我确实愿意和你相依为命直到老死,但根据现在的局势来看,天灾可以使人死亡,盗贼可以使人死亡,列强瓜分中国的时候可以使人死亡,贪官污吏虐待百姓可以使人死亡,我们这辈人生在今天的中国,国家内无时无地不可以使人死亡。到那时让我眼睁睁看你死,或者让你眼睁睁看我死,我能够这样做呢?还是你能这样做呢?即使能不死,但是夫妻离别分散不能相见,白白地使我们两地双眼望穿,尸骨化为石头,试问自古以来什么时候曾见过破镜能重圆的?那么这种离散比死要痛苦啊,这将怎么办呢?今天我和你幸好双双健在,天下的不应当死却死了和不愿意分离却分离了的人,不能用数字来计算,像我们这样爱情专一的人,能忍受这种事情吗?这是我敢于索性去死而不顾你的缘故啊!我现在死去没有什么遗憾,国家大事成功与不成功自有同志们在继续奋斗。依新已经五岁了,转眼之间就要长大成人了,希望你好好地抚养他,使他像我。你腹中的胎儿,我猜她是个女孩,是女孩一定像你,我心里非常欣慰。或许又是个男孩,你就也教育他以父亲的志向作为志向,那么我死后还有两个意洞在呀。太高兴啦,太高兴啦!我们家以后的生活该会很贫困,但贫困没有什么痛苦,清清静静过日子罢了。
我现在跟你再没有什么话说了。我在九泉之下远远地听到你的哭声,应当也用哭声相应和。我平时不相信有鬼,现在却又希望它真有。现在又有人说心电感应有道,我也希望这话是真的。那么我死了,我的灵魂还能依依不舍地伴着你,你不必因为失去伴侣而悲伤了。
我平素不曾把我的志向告诉你,这是我的不对的地方;可是告诉你,又怕你天天为我担忧。我为国牺牲,死一百次也不推辞,可是让你担忧,的确不是我能忍受的。我爱你到了极点,所以替你打算的事情只怕不周全。你有幸嫁给了我,可又为什么不幸生在今天的中国!我有幸娶到你,可又为什么不幸生在今天的中国!我终究不忍心只完善自己。唉!方巾短小情义深长,没有写完的心里话,还有成千上万,你可以凭方巾领会没写完的话。我现在不能见到你了,你又不能忘掉我,大概你会在梦中梦到我吧!写到这里太悲痛了!辛未年三月二十六日深夜四更,意洞亲笔写。
家中各位伯母、叔母都通晓文字,有不理解的地方,希望请她们指教。应当完全理解我的心意是好。
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
在测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测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柳宗元
二十一日,宗元白:
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仆自谪过以来,益少志虑。平居,望外遭齿舌不少,独欠为人师耳。
吾子行厚而辞深,凡所作皆恢恢然有古人形貌;虽仆敢为师,亦何所增加也。假而以仆年先吾子,闻道著书之日不后,诚欲往来言所闻,则仆固愿悉陈中所得者。吾子苟自择之,取某事,去某事,则可矣;若定是非以教吾子,仆才不足,而又畏前所陈者,其为不敢也决矣。吾子前所欲见吾文,既悉以陈之,非以耀明于子,聊欲以观子气色,诚好恶如何也。今书来言者皆大过。吾子诚非佞誉诬谀之徒,直见爱甚故然耳!
始吾幼且少,为文章,以辞为工。及长,乃知文者以明道,是固不苟为炳炳烺烺,务采色,夸声音而以为能也。凡吾所陈,皆自谓近道,而不知道之果近乎?远乎?吾子好道而可吾文,或者其于道不远矣。
故吾每为文章,未尝敢以轻心掉之,惧其剽而不留也;未尝敢以怠心易之,惧其弛而不严也;未尝敢以昏气出之,惧其昧没而杂也;未尝敢以矜气作之,惧其偃蹇而骄也。抑之欲其奥,扬之欲其明;疏之欲其通,廉之欲其节;激而发之欲其清,固而存之欲其重。此吾所以羽翼夫道也。
本之《书》以求其质,本之《诗》以求其恒,本之《礼》以求其宜,本之《春秋》以求其断,本之《易》以求其动:此吾所以取道之原也。参之谷梁氏以厉其气,参之《孟》《荀》以畅其支,参之《庄》《老》以肆其端,参之《国语》以博其趣,参之《离骚》以致其幽,参之太史公以著其洁:此吾所以旁推交通,而以为之文也。
凡若此者,果是耶,非耶。有取乎,抑其无取乎?吾子幸观焉,择焉,有余以告焉。苟亟来以广是道,子不有得焉,则我得矣,又何以师云尔哉?取其实而去其名,则幸矣。宗元复白。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辱书云欲相师辱:承蒙
B.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笃:深厚
C.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患:担忧
D.未尝敢以矜气作之矜:自大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因”字,与“作,因抗颜而为师”的“因”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
A.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B.因击沛公于坐
C.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相如因持璧却立
(3)下列有关理解,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C
A.柳宗元认为,韩愈作抗颜为师,收召后学,勇气可嘉,但也因此招来众人嘲笑辱骂。
B.柳宗元认为韦中立求师之信,言过其实,但认为韦中立言出有因,并非阿谀奉承之徒。
C.就具体文章而言,柳宗元认为写文章在文以载道的基础上要尽量追求文采,而他本人则从小务求文采,年长追求载道。
D.柳宗元以自己的亲自体验告诫韦中立,写文章要用心为之,力求严谨、深奥、明朗、畅达,并要采各家之长,触类旁通。
(4)柳宗元婉拒韦中立求师,并提出“取其实而去其名”,原因何在?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②虽仆敢为师,亦何所增加也。
③苟亟来以广是道,子不有得焉,则我得矣。
(1)C.患:毛病。译文:人们的毛病,在于喜欢充当别人的老师。
(2)例句因:副词,于是。
A.因:副词,凭借;
B.因:副词,趁机;
C.因:介词,通过;
D.因:副词,于是。与例句相同。
故选D。
(3)C.“柳宗元认为写文章在文以载道的基础上要尽量追求文采”分析有误,原文为“及长,乃知文者以明道,是固不苟为炳炳烺烺,务采色,夸声音而以为能也”,柳宗元主张文以载道,不可随便追求文采华丽。
(4)原文说到“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大意是“在当今的时代,没听说还有老师,如果有,人们就会哗然讥笑他,把他看作狂人”,当时社会以做老师为耻,凡为师之人皆受责难。还说到“平居,望外遭齿舌不少,独欠为人师耳”,他不想以“师”自居,以免被人诟病。原文说到“吾子行厚而辞深,凡所作皆恢恢然有古人形貌;虽仆敢为师,亦何所增加也”“其为不敢也决矣”,他谦称自己才能不济而韦中立文辞高深,不敢做他的老师。还说到“苟亟来以广是道,子不有得焉,则我得矣,又何以师云尔哉?取其实而去其名,则幸矣”,他认为两人可以彼此切磋,共同进步,不需要以老师来称呼这种关系。
(5)①众人:一般人;吾子:您。译文:做一般人的老师尚且不敢,更何况敢做您的老师呢?
②仆:我;何:什么;增加:帮助。译文:即使我敢做您的老师,对您又有什么帮助呢?
③苟:如果;广:扩充;是道:作文之道;得:收获。译文:如果我们经常往来交谈,以扩充发挥作文之道,即使您不因我的帮助有什么收获,我却因为您的帮助而有所收获。
解析:
(1)C
(2)D
(3)C
(4)①当时社会以做老师为耻,凡为师之人皆受责难,柳宗元认为可去师之名取其实,以免诟病。
②柳宗元认为自己才能不济,难以做韦中立的老师,主张共同学习,共同研究为文之道。
(5)①做一般人的老师尚且不敢,更何况敢做您的老师呢?
②即使我敢做您的老师,对您又有什么帮助呢?
③如果我们经常往来交谈,以扩充发挥作文之道,即使您不因我的帮助有什么收获,我却因为您的帮助而有所收获。
参考译文:
二十一日,宗元启:
承蒙您来信说,想要认我做老师。我的道德修养不深,学识非常浅薄,从各方面审察自己,看不出有值得学习的东西。虽然经常喜欢发些议论,写点文章,但我自己很不以为都是正确的。没有想到您从京城来到偏远的永州,竟幸运地被您取法。我自估量本来就没有什么可取的东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甲方验收合格协议书范本
- 矿泉水客户销售合同范本
- 维修保养合同协议书范本
- 高端会所会员合同协议书
- 驻地企业抗疫协议书模板
- 麻蜥蜴养殖采购合同范本
- 银行与孵化器合作协议书
- 私人租地合同协议书范本
- 机动车抵押担保合同范本
- 电力数据采集协议书模板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入院教育指南(2021年版)
- 2023年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专业实务道路运输安全》真题及解析
- 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第十一章5#导流洞工程施工方法说明及附图
- DZ∕T 0153-2014 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正式版)
- 船舶机务管理培训课件
- 2024年辽北技师学院春季招生职业能力测试题库及答案
- 《肺癌的诊断与治疗》课件
-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计算题400道及答案
- 物业管理服务采购采购需求公示招投标书范本
- DB13-T1394-6-2011金属非金属矿山在用设备安全检测检验综合判定规则第6部分-矿用炮孔钻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