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顶山市等五地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_第1页
河南省平顶山市等五地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_第2页
河南省平顶山市等五地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_第3页
河南省平顶山市等五地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_第4页
河南省平顶山市等五地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河南省平顶山市等五地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河南省平顶山市等五地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开学测试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2023高一下·平顶山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人既是自然界进化发展的产物,又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早在一百多年前,达尔文的进化论

就从生物学方面解答了人类起源的问题,得出了“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的科学结论。但是,从猿向人的转化又不是一个纯粹生物进化的过程。古猿在体质形态和群体结构上的变化,只是为人和人类社会的产生提供了自然前提。而人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内在机制和现实基础,则是社会的生产劳动。正如恩格斯所说,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至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根据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的研究,人的形成有一个从“类人猿”到“正在形成中的人”再到“完全形成的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劳动起着决定的作用。首先,劳动完成了手脚的彻底分工,并促进了手脚的专门化发展。来到地面生活的古猿,“手和脚的运用已经有了某种分工”,并且开始直立行走。但前后肢的发展还不完善,直立行走的步态也不稳健。只是在古猿“动物式的本能的劳动形式”的长期锻炼中,才完成了手脚的彻底分工,并促进了手脚的专门化发展。

直立行走和手脚的彻底分工,对人的体质形态的形成及其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它扩大了古猿的视野,为附着于头上的各种感觉器官(眼、耳、鼻)和发音器官(喉管、口腔)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并使大脑接收和处理的信息急剧增加,从而也促进了大脑的发展。另一方面,它解放了猿的前肢,使前肢从撑持身子的重负中解脱出来,专门从事获食和御敌的活动,从而使古猿生存的能力显著增强。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古猿经常用前肢把握自然界现成的“工具”从事各种取食和御敌的活动,这就使前肢日益灵活并精巧,“而这样获得的较大的灵活性便遗传下来,一代一代地增加着”,从而使猿的前肢逐渐地变成了人的手。所以恩格斯说:“手不仅是劳动的器官,它还是劳动的产物。”“手的专门化意味着工具的出现,而工具意味着人所特有的活动,意味着人对自然界进行改造的反作用,意味着生产。”所以恩格斯称直立行走和手脚的彻底分工,“这就完成了从猿转变到人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其次,劳动把类人猿的发音器官改造成为人的发音器官,并创造了语言。随着原始劳动规

模的不断扩大,随着古猿生理结构和心理特征的日益完善和发展,为了更好地协调彼此之间的

活动,“这些正在形成中的人,已经到了彼此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了”。而直立行走又为发音器官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猿类不发达的喉头,由于音调的抑扬顿挫的不断加多,缓慢地然而肯定地得到改造,而口部的器官也逐渐学会了发出一个个清晰的音节”,从而导致了语言的出现。

再次,劳动把猿的大脑和感觉器官改造成为人的大脑和感官器官,形成了人的心理感知及

抽象思维能力,形成了人们所特有的思维意识。由于劳动和语言的推动,这些“正在形成中的

人”的头脑也日益发达,容量越来越大,结构也越来越复杂。随着直立行走和猿脑变成人脑,人的各种感觉器官也得到相应的发展,感觉能力不断提高。这样,随着人脑和人的感觉器官的形成,人不仅能从周围环境中获得较之猿类更加丰富的感性印象,而且能够借助语言把这些感性

印象概括起来和巩固下来,从而使人的意识所特有的抽象思维能力形成和发展起来。这种能够借助语言进行抽象思维的人,已经是“完全形成的人”。

就这样,“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了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的影响

下,猴的脑髓就逐渐地变成人的脑髓”。正因为人的体质形态、心理特征以及意识和语言都是在社会劳动的作用下形成的,所以恩格斯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摘编自《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材料二: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

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它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鲜明的思想性,强调劳动者是国家的主人,一切劳动和劳动者都应该得到鼓励和尊重,反对一切不劳而获、崇尚暴富、贪图享乐的错误思想;二是突出的社会性,要求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认识社会,强化责任担当意识,体会社会主义社会平等、和谐的新型劳动关系;三是显著的实践性,以动手实践为主要方式,引导学生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学会建设世界,塑造自己。

我国新时代劳动教育应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实施劳动教育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根据教育目标,普通高中要注重围绕丰富职业体验,开展服务性劳动,参加生产劳动,使学生熟练掌握一定劳动技能,理解劳动创造价值,具有劳动自立意识和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

(摘编自《劳动教育》)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关于人类进化的观点,达尔文的“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的进化论与恩格斯的“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观点是矛盾的。

B.直立行走扩大了古猿的视野,手脚分工意味着工具的出现,这两者极大地促进了人的体质形态的形成及其能力的发展。

C.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的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所以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

D.根据教育目标,普通高中教育阶段要开展服务性劳动,参加生产劳动,使学生具备独立生活的自理能力。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多次引用恩格斯的话是为了论证劳动在古猿进化成人类进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B.材料一中,“一方面”“另一方面”“其次”“再次”等词语不仅体现了论述的条理性,更体现

了论述的逻辑性。

C.材料一中,“从“类人猿’到‘正在形成中的人'再到“完全形成的人’的过程”是为了”论证人的生物进化过程。

D.材料二用三大特征论证劳动教育与其他教育的不同,一是鲜明的思想性,二是突出的社会性,三是显著的实践性。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的体质形态、心理特征以及意识和语言都是在社会劳动的作用下形成的,劳动是影响猴脑进化成人脑的唯一推动力。

B.为了更好地协调狩猎过程中的活动,类人猿之间可能出现了非说不可的交流,这些交流促进了人类语言的发展。

C.从2022年秋季起,劳动课正式成为我国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作为--名高中生,我们应该热爱劳动。

D.子曰:“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从孔子的成长历程看,劳动对促进人的成长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4.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手不仅是劳动的器官,它还是劳动的产物”这句话的含意。

5.我国新时代如何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述。

(2023高一下·平顶山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词典的故事

阿来

我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上的是两个班合用一个教室、一个教师的复式教学的小学。

快读完小学了,不要说现在孩子们多得看不过来的课外书与教辅书,我甚至还没有过一本

小小的字典或词典。那时,我是多么渴望自己有学问啊,我觉得世界上的所有学问就深藏在张

老师那本翻卷了角的厚厚的词典中间。小学快毕业时,学校要组织大家到15公里外的刷经寺镇上去照毕业照片。这个消息早在一两个月前,就由老师告诉我们了。然后,我们便每天盼望着去到那个当时对我们来讲意味着远方的小镇。

不久以后,十多个穿上新衣服的孩子,一大早便由老师带着上路了。将近中午时分,我们这

十多个手脚拘谨、东张西望的乡下孩子便顶着高原的强烈阳光走到镇上人们漠然的目光中和镇子平整的街道.上了。

第一个节目是照相。那些少年伙伴,都跟我一样,瞪大了双眼,显出局促不安,又对一切都感到十分好奇的样子。照完相走到街上,太阳照在头顶,我们开始出汗。我伸在衣袋里的手也开始出汗。手上的汗又打湿了父亲给我的一元钱。父亲把吃饭与照相的钱都给了老师,又另外给了我一元钱。这是我迄今为止可以自由支配的最大的一笔钱。我知道小伙伴们每人出汗的

手心里都有一张小面额的钞票,比如我的表姐手心里就攥着五毛钱。表姐走向了百货公司,出来时,手里拿着许多五颜六色的彩色丝线。而我走向了另一个方向的新华书店。

书店干净的木地板在脚下发出好听的声音。干净的玻璃柜台里摆放着精装的毛主席的书,还有马克思、列宁的书。墙壁上则挂满了他们不同尺寸的画像,以及样板戏的剧照。当然,柜子里还有一薄本一薄本的鲁迅作品,再加上当时流行的几部小说,这就是那时候新华书店里的全部了。不像今天走进上千平方米的大型书城里那种进了超市一样的感觉。我有些胆怯地在那些玻璃柜台前轻轻行走,然后,在一个装满了小红书的柜台前停了下来。因为我一下就把那本书从一大堆毛主席的语录书中认了出来。

那本书跟语录书差不多同样大小,同样的红色,同样的塑料封皮。但上面几个凹印的字却

一下撞进了眼里:《汉语成语小词典》。我把攥着一块钱人民币的手举起来,嘴里发出了很响的

声音:“我要这本书!”

书店里只有我和一个伙伴,还有一个营业员。

营业员走过来,和气地笑了:“你要买书吗?”

我一只手举着钱,一只手指着那本成语词典。

但是,营业员摇了摇头,她说,我不能把这书卖给你。买这本书需要证明。证明我来自什么学校,是干什么的。我说自己来自一个汉语叫马塘、藏语叫卡尔古的小学,是那个学校的五年级学生。她说那你有证明都不行了。“这书不卖给学生,再说你们马塘是马尔康县的,刷经寺属于红原县。你要到你们县的书店去买。”我的声音便小了下去,我用这种自己都不能听清的小声音说了一些央求她的话,但她依然站在柜台后面坚决地摇着头。然后,我的泪水便很没有出息地流下来了。因为我心里的绝望,也因为恨我自己不敢大声表述自己的想法。父亲性格倔强,他也一直要我做一个坚强的孩子,所以我差不多没有在人前这样流过眼泪。但我越想止住眼泪,这该死的液体越是欢畅地奔涌而出。营业员吃惊地看着我,脸上露出了怜悯的表情。

她说:“你真的这么喜欢这本书?”

“我从老师那里看见过,我还梦见过。”

现在,这本书就在我面前,但是与我之间,却隔着透明但又坚硬又冰凉的玻璃,比梦里所见

还要遥不可及。

营业员脸上显出了更多的怜悯,这位阿姨甚至因此变得漂亮起来。她说:“那我要考考你。”

我看到了希望,便擦干了眼泪。她说了一个简单的成语,要我解释。我解释了。她又说了

一个,我又解释了。然后,她的手越出柜台,落在我的头顶,深深地叹了口气,说:“不容易,一个乡下的孩子。”然后便破例把这本小书卖给了我。

从此,很长一段时间,我像阅读一本小说一样阅读这本词典。从此,我有了第一本自己的藏

书;从此,我对任何一-本好书都怀着好奇与珍重之感。而今天,看到新一代的青少年面对日益丰富的精神食粮,好奇心却完全表现在与知识无关的地方,心里真有一种痛惜之感。在这样优越的条件下,面对丰富的精神食粮,我们却失去了好奇与珍重之心。就算社会的物质生活很丰裕,我仍然觉得像生活在精神一片荒芜的以前。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最大的一笔钱”体现了“我”对那一块钱的珍惜,为下文买心爱之书做了铺垫。

B.“书店干净的木地板在脚下发出好听的声音”主要反映了新华书店装修考究、干净时尚,

深得“我”的喜欢。

C.“几个凹印的字却一下撞进了眼里”中的“撞”字形象地表现了“我”发现梦寐以求的词典的惊喜。

D.“却隔着透明但又坚硬又冰凉的玻璃”写出了“我”对那本词典可望不可及时的失落与伤心。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讲述了“我”小时候一直渴望有一本词典,利用照毕业照的机会,到15公里外邻镇的新华书店好不容易买到一本词典的经历。

B.文中的“我们”照相时“瞪大了双眼,显出局促不安,又对一切都感到十分好奇的样子”与

文中“乡下的孩子”相照应。

C.本文通过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等方式,刻画了营业员认真负责又和善慈爱的形象,让“我”觉得她特别漂亮。

D.本文以“词典”为线索,以物质贫乏的时代为背景,讲述“我”买书的故事,情节一波三折,

读来让人心生感慨,掩卷长思。

8.“我”购买词典前后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文章的最后-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2023高一下·平顶山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南汉主以中书舍人钟允章,藩府旧僚,擢为尚书右丞、参政事,甚委任之。允章请诛乱法者

数人以正纲纪,南汉主不能从,宦官闻而恶之。南汉主将祀圜丘,前三日,允章帅礼官登坛,四顾

指挥设神位,内侍监许彦真望之曰:“此谋反也!”即带剑登坛,允章叱之。彦真驰入宫,告允章欲于郊祀日作乱。南汉主曰:“朕待允章厚,

岂有此邪!”玉清宫使龚澄枢内侍监李托簧共证之以度真言为然乃收允章系含章楼下命宦煮与礼部尚书薛用丕杂治之用丕素与允章善,告以必不免,允章执用丕手泣曰:“老夫今日犹几上肉耳,分为仇人所烹。但恨邕、昌幼,不知吾冤,及其长也,公为我语之。”彦真闻之,骂曰:“反贼欲使其子报仇邪!”复白南汉主曰:“允章与二子共登坛,潜有所祷。”俱斩之。自是宦官益横。辛亥,南汉主祀園丘,大赦。未几,以龚澄枢为左龙虎观军容使、内太师,军国之事皆取决焉。凡群臣有才能及进士状头或僧道可与谈者,皆先下蚕室,然后得进,亦有自宫以求进者,亦有免死而宫者,由是宦者近二万人。贵显用事之人,大抵皆宦者也,谓士人为门外人,不得预事,卒以此亡国。

臣光言:伏望陛下宽其妄作之诛,察其愿忠之意,以清闲之燕,时赐省览,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嘉善矜恶,取得舍非,足以懋稽古之盛德,跻无前之至治。俾四海群生,咸蒙其福,则臣虽委骨九泉,志愿永毕矣!

谨奉表陈进以闻。臣光诚惶诚惧,顿首顿首,谨言。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玉清宫使龚澄枢/内侍监李托等共证之/以彦真言为然/乃收允章/系含章楼下/命宦者与礼部尚书薛用丕杂治之/

B.玉清宫使龚澄枢/内侍监李托等共证之/以彦真言为然/乃收允章系含章楼下/命宦者与礼部尚书薛用丕杂治之/

C.玉清宫使龚澄枢/内侍监李托等共证之/以彦真言为然/乃收允章/系含章楼下/命宦者与礼部尚书薛用丕/杂治之/

D.玉清宫使龚澄枢/内侍监李托等共证之/以彦真言为然/乃收允章系含章楼下/命宦者与礼部尚书薛用丕/杂治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书舍人,是古代记载皇帝言行的官职,隋唐时中书舍人在中书省掌制诰。

B.“但恨邕、昌幼”与“相见恨晚”两句中“恨”字的含义相同,都翻译为“遗憾”。

C.蚕室,古代执行宫刑的狱室,也指关押受宫刑犯人的监狱。

D.“以此亡国”与“挟飞仙以遨游”(《赤壁赋》两句中“以”字的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钟允章-开始得到南汉主的重用,后因南汉主听信宦官谗言而被杀。他的好友礼部尚书薛用丕极力救下了钟允章的两个儿子。

B.南汉主想要在圜丘祭祀,让钟允章提前三日前往圜丘做好准备,内侍监许彦真据此向南汉主禀告,说钟允章谋反,南汉主开始怀疑钟允章。

C.玉清宫使龚澄枢掌握了军国大权后,凡是有真才实学的人,不管是士人还是僧道,要想得到重用,就得先受刑。

D.司马光通过钟允章的故事委婉地劝诫陛下要以史为鉴,从前世的兴衰中发现治国的得失,奖善惩恶,选贤任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复白南汉主曰:“允章与二子共登坛,潜有所祷。”

②俾四海群生,咸蒙其福,则臣虽委骨九泉,志愿永毕矣!

14.南汉为什么会灭亡?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2023高一下·平顶山开学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竹①

苏轼

今日南风来,吹乱庭前竹。

低昂中音会,甲刃纷相触。

萧然风雪意,可折不可辱。

风霁竹已回,猗猗散青玉。

故山今何有,秋雨荒篱菊②。

此君知健否,归扫南轩绿。

①元丰二年(1079年)七月,苏轼因作诗批评新法而身陷囹圈,见窗外竹枝摇曳,有所感触,写下此诗。②篱菊,陶渊明爱菊,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句。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总写竹子被大风吹得摇摆、纷乱的样子,暗示了诗人政坛被贬时烦乱的心境。

B.第四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大风中竹子的枝叶互相碰撞摩擦的景象,既有形似更有神韵。

C.第五、六句托物言志,通过赞美竹子刚毅的品质,表现了自己宁受摧残也决不妥协的人生追求。

D.第七八句通过写风停之后竹子恢复了它们原来君子般安然自若的风度,抒发了诗人人生豁达的追求。

16.诗歌最后四句表述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17.(2023高一下·平顶山开学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化用《诗经》>中的句子表述对人才渴望的诗句是“,

”。

(2)《荀子·劝学》中,与孔子“学思结合”思想相吻合的句子是“,

”。

(3)“东风”是诗词中经常出现的意象,营造了悲凉凄清的意境,如“,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2023高一下·平顶山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掌灯清影立,开卷暗香流”,在阅读《乡土中国》《乡土情结》等作品时,很多人都会产生此种感触,并极其自然地想说说乡土文化。乡土文化既是一方水土独特的精神创造和审美创造,又是人们乡土情感、亲和力和自豪感的凭借,更是永不过时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近年来,我国各地兴起了“乡土文化热”。乡土文化,成为一种时尚文化,作为一种情结,存在于人们心底。在对乡土文化的追寻中,人的心灵得到放松和净化,并获得文化的归属感。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春节庙会、清明祭祖、端午赛龙舟、重阳登高等传统民俗活动_①地开展着,展现了乡土文化旺盛的生命力。乡村旅游大发展,传统村落成为人们_②_.纷至沓来的旅游胜地。民俗体验、乡村写生等成为消费热点。美丽乡村建设蓬勃兴起,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色成为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_③般涌现。景德镇陶瓷、潍坊风筝等乡土工艺品以及泰山皮影、日照农民画等乡土民间艺术纷纷走出国门,中国乡村文化正漂洋过海地走向世界,挺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实践证明,中国的乡土文化历经劫难而不亡,饱经风霜而新生,我们完全有理由创立对乡去文化的自信,这是文化自信的核心构成,决定了文化自信的深度和广度提升了。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加以修改,不得改变原意。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述效果。

(2023高一下·平顶山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有些东西,本来不吃,吃吃也就习惯了。我曾经夸口,_①

,为此挨了两次捉弄。一次在家乡。我原来不吃芫荽(yánsui)(香菜),以为有臭虫味。一次,我家所开的中药铺请我去吃面,——那天是药王生日,铺中管事弄了一大碗凉拌芫荽,说:“你不是什么都吃吗?”我一咬牙吃了。从此,

②。后来北地,每吃涮羊肉,调料里总要撒.上大量芫荽。一次在昆明。苦瓜,我原来也是不吃的,——没有吃过。

我们家乡有苦瓜,叫作癞葡萄,是放在瓷盘里看着玩,不吃的。有一位诗人请我下小馆子,他要了三个菜:凉拌苦瓜、炒苦瓜、苦瓜汤。他说:“你不是什么都吃吗?”从此,我就吃苦瓜了。北京人原来是不吃苦瓜的,近年也学会吃了。不过他们用凉水连

“拔”三次,基本上不苦了,那还有什么意思!

有些东西,自己尽可不吃,但_③。不要以为自已不吃的东西,谁吃,就是岂有此理。比如广东人吃蛇,吃龙虱;傣族人爱吃苦肠,即牛肠里没有完全消化的汁水,蘸肉吃。这在广东人、傣族人看来是没有什么奇怪的。他们爱吃,你管得着吗?不过有些东西,我也以为以不吃为宜。比如炒肉芽——腐肉所生之蛆。

总之,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尝。对食物如此,对文化也应该这样。

2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加点字“拔”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永远不要放弃你对“已知”的好奇心,也许新的发现就在“已知”之中。

B.然而,没有一个“聪明人”试图去破坏这样的秩序。

C.经过反复练习及老师的指导,小演员们学会了用眼睛“说话”。

D.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22.请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四、写作(60分)

23.(2023高一下·平顶山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宋代苏轼在《赤壁赋》中说:“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

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现代的我们常常说,变则通,通则达,在竞争激烈的今天,我们若不想被淘汰,就要时刻站在时代的前沿,我们要懂得这样一个道理一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请你认真阅读上面的材料,结合现实生活,以“变与不变”为主题写--篇文章,可以侧重于“变”或“不变”,也可重点论述两者的关系。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析解答部分

1.B

2.C

3.A

4.①古猿的直立行走和手脚的彻底分工解放了它们的前肢,使它们的前肢从支撑身子的重负中解脱出来,专门从事获食和御敌的活动。②古猿经常用前肢把握“工具”从事各种活动,使得前肢8益灵活,这样的灵活性一代一代地遗传下来,使猿的前肢逐渐地变成了人的手。

5.①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人人才培养全过程。②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③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使学生熟练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

社会科学类;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2)本题考查根据原文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本题考查根据原文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做这类题往往需要对原文进行“推断和想象”,所以选项的内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简单重复,而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上了命题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推断,绝不是凭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将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比较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首先确定解析范围在材料一,然后找到与“手不仅是劳动的器官,它还是劳动的产物”这句话的相关内容。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首先确定解析范围在材料二,然后找到与“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的相关信息,再提取解析要点,分条陈述。

1.A.“观点是矛盾的”错误,由材料一“人既是自然界进化发展的产物,又是社会劳动的产物”可知,达尔文的观点与恩格斯的观点并不矛盾。C.“所以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因果关系错误,由材料二第一段“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可知。

D.“使学生具备独立生活的自理能力”说法错误,材料二最后一段强调的是“使学生熟练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

故解析为:B。

2.C.“是为了论证人的生物进化过程”错误。是为了引出“在这个过程中,劳动起着决定的作用”的观点,而非论证人的生物进化过程。故解析为:C。

3.A.“劳动是影响猴脑进化成人脑的唯一推动力”说法错误,由材料一最后一段“由于劳动和语言的推动”可知,还有语言的影响。故解析为:A。

4.结合“它解放了猿的前肢,使前肢从撑持身子的重负中解脱出来,专门从事获食和御敌的活动,从而使古猿生存的能力显著增强”可知,古猿的直立行走和手脚的彻底分工解放了它们的前肢,使它们的前肢从支撑身子的重负中解脱出来,专门从事获食和御敌的活动。结合“由于古猿经常用前肢把握自然界现成的‘工具’从事各种取食和御敌的活动,这就使前肢日益灵活并精巧,‘而这样获得的较大的灵活性便遗传下来,一代一代地增加着’,从而使猿的前肢逐渐地变成了人的手”可知,古猿经常用前肢把握“工具”从事各种活动,使得前肢日益灵活,这样的灵活性一代一代地遗传下来,使猿的前肢逐渐地变成了人的手。

5.结合第三段“我国新时代劳动教育应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可知,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结合第三段“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知,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结合第四段“实施劳动教育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可知,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使学生熟练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

6.B

7.C

8.①买书前,“我”是期待的.兴奋的。攥在手里的一块钱都被汗水打湿了,"我”走进新华书店,期待买到梦寐以求的词典。②当买书被拒绝时,“我”伤心难过地流下了眼泪。③当听到营业员要考考“我”时,“我"又充满了希望,擦干了眼泪。④买到书后,“我”是满足的.珍惜的,仔细阅读,收藏词典。

9.①从结构上来说.交代了故事的结尾,“我”非常珍视这本词典,仔细地阅读.收藏它。②强调了这本词典对“我”的影响及其意义,“从此,我对任何一本好书都怀着好奇与珍重之感"。③深化了文章的主旨,表述了对人们在优越的物质条件下忽视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失去了好奇与珍重之心这种现状的遗憾和担忧之情。

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文本的内涵;欣赏文本的形象;中国现当代小说

(1)本题考查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

(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鉴赏能力。首先要了解小说常见的艺术特色:正面或直接描写、侧面或间接描写,环境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设置悬念,抑扬对比法等等,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3)本题考查理解分析人物心理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内容,结合具体内容及语境进行分析,分析随着情节发展人物心理发生的变化。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情节语段作用的能力。答题时一般从内容、结构和艺术效果等角度分析。内容上一般为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等;结构上一般为为后面情节发展做铺垫或埋下伏笔,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照应前文或标题,和文中的某情节形成对比等;效果上一般为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出乎意料却在情理之中,情节陡转,产生戏剧性效果、引人深思等。

6.B.“主要反映了新华书店装修考究、干净时尚”说法错误,应该是“主要反映了‘我'走进新华书店时喜悦的心情”。故解析为:B。

7.C.“心理描写”错误。刻画营业员的形象时,没有运用心理描写。故解析为:C。

8.由原文“我伸在衣袋里的手也开始出汗。手上的汗又打湿了父亲给我的一元钱”可知,“我”攥在手里的一元钱都被汗水打湿了,而这一元钱是“我”用来买字典的,从而体现出“我”对于买词典的期待。由原文“然后,在一个装满了小红书的柜台前停了下来。因为我一下就把那本书从一大堆毛主席的语录书中认了出来”可知,“我”走进新华书店,看到词典时的兴奋。所以首先描写了“我”买书前的期待、兴奋之情。由原文“我的声音便小了下去,我用这种自己都不能听清的小声音说了一些央求她的话,但她依然站在柜台后面坚决地摇着头。然后,我的泪水便很没有出息地流下来了”可知,当“我”买书被拒绝时,“我”伤心难过地流下了眼泪。

由原文“营业员脸上显出了更多的怜悯,这位阿姨甚至因此变得漂亮起来。她说:‘那我要考考你。’”“我看到了希望,便擦干了眼泪”可知,当听到营业员要考考“我”时,“我"又充满了希望,擦干了眼泪。

由原文“从此,很长一段时间,我像阅读一本小说一样阅读这本词典。从此,我有了第一本自己的藏书”可知,当“我”买到书后,“我”是满足的.珍惜的,仔细阅读,收藏词典。

9.本文主要讲述了“我”小时候一直渴望有一本词典,利用照毕业照的机会,到15公里外邻镇的新华书店好不容易买到一本词典的经历,而最后一段说到“从此,很长一段时间,我像阅读一本小说一样阅读这本词典。从此,我有了第一本自己的藏书”,“我”非常珍视这本词典,仔细地阅读、收藏它,交代了故事的结尾。最后一段说到“从此,我有了第一本自己的藏书;从此,我对任何一本好书都怀着好奇与珍重之感”,可见,最后一段强调了这本词典对“我”的影响及其意义。

本段说到这本词典对“我”的影响及其意义,让“我”有了第一本自己的藏书,让“我”对任何一本好书都怀着好奇与珍重之感。然后又说到如今,新一代的青少年面对日益丰富的精神食粮,好奇心却完全表现在与知识无关的地方,失去了好奇与珍重之心。所以表述了对人们在优越的物质条件下忽视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失去了好奇与珍重之心这种现状的遗憾和担忧之情,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10.A

11.D

12.A

13.①(许彦真)又禀告南汉主说:“钟允章同他两个儿子共同登上祭坛,暗中有别的祈祷。”

②(如果)能使四海之内的苍生,都蒙受到陛下的福祉,那么我虽葬身黄泉之下,平生志愿也永远满足了。

14.①南汉主昏聩无能,忠好不分。②奸人当道,残害忠良。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断句;概括分析;筛选信息;文化常识

⑴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⑵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理解实词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对于实词,平时的学习中应对重要的文言实词多加积累,做题时结合句子进行判断即可。对于文化常识,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

⑶本题考查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②放回原文,概括信息。特别是在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

⑷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⑸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分析及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需要在原文中找到关键语句,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概括即可。

南汉主因中书含人钟允章是藩镇府第的旧日幕僚.就提拔他为尚书右丞、参政事,十分重用他。钟允章请求诛杀扰乱法令者多人来肃正朝延纲紀,南汉主不能听从,宦官听说后憎恨他。南汉主准备在國丘祭天,祭祀前三日,钟允章带领礼官登.上祭坛,四处观察指挥安设神主牌住,内侍监许彦真望见此情景说:“这是阴谋造反啊!”立即带着剑登上祭坛.钟允章斥责他。许彦真飞驰入宫,报告钟允章准备在祭天的日子发动叛乱。南汉主说:“联待钟允章优厚,岂能有这种事情!”玉清宫使龚澄枢、内侍监李托等人共同作证,认为许彦真的话是对的,南汉主就拘捕钟允章,关押在含章楼下,命令宦官和礼部尚书薛用丕共同审讯他。薛用丕平素与钟允章友善,告诉他必定不能免死,钟允章抓住薛用丕的手流泪说:“老夫今日如同案板上的肉罢了,本该被仇人宰割烹煮。只遗憾钟邑、钟昌年纪幼小,不知道我的冤屈,等到他们长大了,您替我告诉他们。”许彦真听说这话,骂道:“反贼还想让他的儿子报仇呢!"(许彦真)又禀告南汉主说:“钟允章同他两个儿子共同登上祭坛,暗中有别的祈祷。”于是将他们全都斩首。从此宦官益发骄横。辛亥(初十),南汉主在国丘祭天,宣布大教。不久,任命龚澄枢为左龙虎观军容使、内太师,军队国家的事情全部取决于他。凡是文式百官有才能的和进士第一名、或和尚道士谈得来的,都先下到施宫刑的蚕室,然后才能进用,也有自行阁割来请求进用的,也有放免死罪而接受宫刑的,因此宦官接近两万人。尊贵显赫当政的人,大多是宦官,称读书人为门外人,不得参预政事,结果南汉园此亡国。

臣司马光言;敬请陛下宽怒我因妄自撰作而应诛杀的重罪,体察我忠心的愿望,在清闲休息的时候,顺手省阅浏览。参考前代王朝的兴褒,考察当今政治措施的得失,嘉奖善良,排除罪思,坚持正义,改正错误,就足可以追踪古代的盛世。使国家迈入以前从没有过的太平境界。(如果)能使四海之内的苍生,都蒙受到陛下的福祉,那么我虽葬身黄泉之下,平生志愿也永远满足了。

恭敬地呈上奏章,向陛下汇报。臣司马光诚惶诚恐,顿首顿首,谨言。

10.句意:玉清宫使龚澄枢、内侍监李托等人共同作证,认为许彦真的话是对的,南汉主就拘捕钟允章,关押在含章楼下,命令宦官和礼部尚书薛用丕共同审讯他。“收允章”是动宾结构,其后应断开;“系含章楼下”也是动宾结构,省略了主语,其前应断开,排除BD;

“宦者与礼部尚书薛用丕”是“杂治之”的主语,不能断开,排除CD。

故解析为:A。

11.A.正确。B.正确。“恨”字的含义相同,都是“遗憾”。句意:只遗憾钟邕、钟昌年纪幼小。/遗憾相识太晚。

C.正确。

D.错误。第一个“以”是介词,译为“因为”,第二个“以”是连词,译为“来”。句意:因此亡国。/想要携同仙人携手来遨游各地。

故解析为:D。

12.A.“薛用丕极力救下了钟允章的两个儿子”错,结合原文“彦真闻之,骂曰:‘反贼欲使其子报仇邪!’复白南汉主曰:‘允章与二子共登坛,潜有所祷。’俱斩之”可知,钟允章的两个儿子最终也被杀害。故解析为:A。

13.得分点:

(1)“复”,又;“白”,禀告;“潜”,暗中”。(2)“俾”,使、让;“咸”,都;“毕”,完成、结束,这里引申为“满足”。

14.南汉主开始时重用钟允章,但听不进劝谏,“允章请诛乱法者数人以正纲纪,南汉主不能从”;后来听信宦官谗言诛杀了钟允章和他的两个儿子。由此可见南汉主昏聩无能,忠好不分。许彦真等宦官混乱视听,“允章帅礼官登坛,四顾指挥设神位,内侍监许彦真望之曰:‘此谋反也!’即带剑登坛,允章叱之。彦真驰入宫,告允章欲于郊祀日作乱”“玉清宫使龚澄枢、内侍监李托等共证之,以彦真言为然”“彦真闻之,骂曰:‘反贼欲使其子报仇邪!’复白南汉主曰:‘允章与二子共登坛,潜有所祷。’俱斩之”,由此可见奸人当道,残害忠良。

15.B

16.①诗歌最后四句的意象由眼前的竹写到家乡的菊,由实到虛,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使整首诗的意蕴更加耐人寻味。②诗歌最后四句还隐含了诗人更深刻的情感.诗人渴望像陶渊明--样可以归隐家乡的田园,获得身心的彻底解脱。

表述技巧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述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情感能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测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解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解析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解析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分析。达出难以报国的沉痛之情。答题时,结合诗句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15.B.“运用夸张的手法”错误。“甲刃纷相触”,是说“竹竿竹叶互相碰撞,发出如同兵刃相接的声音”,运用的是比喻的手法,不是夸张的手法。故解析为:B。

16.诗歌前六句写眼前的“庭前竹”,这是实写,而最后四句是说“如今故乡的山河还好吗?秋雨绵绵,打湿了篱笆上的菊花,一片荒芜。不知道家乡的菊花如何?还是等我回去洒扫南轩吧”,这是想到故园的菊,由眼前的竹写到家乡的菊,由实到虚,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使整首诗的意蕴更加耐人寻味。这里菊花与前文描写的竹子相映衬,托物言志,表现了诗人坚守气节的品质。“秋雨荒篱菊”表述了对故乡“篱菊”荒废的担心,背后传达的是思乡之情。这句化用陶渊明的诗句,也暗含归隐之意,诗人渴望像陶渊明一样可以归隐家乡的田园,获得身心的彻底解脱。

17.(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名句;名篇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青、衿、悠、须臾、残、堪、薄。

故解析为: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⑵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⑶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考查名篇背诵,分为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和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

18.如火如荼;心驰神往;雨后春笋

19.我们完全有理由树立对乡土文化的自信.这是文化自信的核心构成,决定了文化自信的深度和广度。

20.①构成:对仗句子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相关。上联“掌灯”对应下联“开卷”,上联“清影立”对应下联“暗香流"。②表述效果:上下联对仗工整,语言凝练,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与音乐美。富有感染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挑灯夜读乡土文化的作品时的情态和由此而生的浓浓情味。

修辞手法的分析、运用;成语的使用;其他熟语的使用;搭配不当

(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读懂文本,分析成语所在句子的语境,再根据自己的积累填写合适的成语。

(2)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3)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和分析常见的修辞手法表述效果的能力。准确解答此类题目,分为三个步骤:①准确地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及效果;②结合句子,阐述为什么用这种手法;③阐述此手法有效传达了怎样的感情。

18.第一空,结合前文“传统民俗活动”和后文“展现了乡土文化旺盛的生命力”可知,此处是说启示旺盛,气氛热烈,故可填“如火如荼”。“如火如荼”的意思是: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大规模的行动气势旺盛,气氛热烈。第二空,结合前文“传统村落”和后文“纷至沓来的旅游胜地”可知,此处是说“传统村落”令人向往,故可填“心驰神往”。“心驰神往”的意思是:形容思想集中在追求和向往的事情或地方上,一心向往。

第三空,结合前文“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和后文“涌现”可知,此处是说“美丽乡村”接连不断地出现,故可填“雨后春笋”。“雨后春笋”的意思是:意思是指春天下大雨后生长出来的竹笋,而且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比喻新生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

19.原句有两处语病:第一处:搭配不当。“创立……自信”,“创立”和“自信”不搭配,应改为“树立对乡土文化的自信”。

第二处:搭配不当。“决定……深度和广度提升了”,“决定”和“提升了”不搭配,应改为“决定了文化自信的深度和广度”。

故修改后的句子为:我们完全有理由树立对乡土文化的自信,这是文化自信的核心构成,决定了文化自信的深度和广度。

20.“掌灯清影立,开卷暗香”使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从短语类型分析,动宾短语“掌灯”对“开卷”,主谓短语“清影立”对“暗香流”;从词性分析,动词“掌”对动词“开”,名词“灯”对名词“卷”,名词“清影”对名词“暗香”,动词“立”对动词“流”。上下联音韵相协,平仄相对,上下联尾字“立”(仄)和“香”(平),体现了仄起平收的特点。从表述效果看,此句采用诗歌中对偶的形式,对仗工整,结构整齐,平仄相对,富有节奏感与音乐美,富有感染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挑灯夜读乡土文化文章时的情态和由此而生的浓浓情味。

这句话运用对仗手法,本身就含有传统文化的底蕴,进而为了表明阅读《乡土中国》《乡土情结》等作品时,很多人都会产生“掌灯清影立,开卷暗香流”感触,并极其自然想说说乡土文化,也就顺其自然地引出了主要谈论的话题——乡土文化。

21.C

22.说我什么都吃;我就吃完荽了;不要反对旁人吃

标点符号的使用;语言表述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引号,先判断文章中引号的用法,再逐个判断选项中引号的用法,然后选出正确的一项。

(2)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以及变换句式的能力。先确定层次归纳层意,进而按照题干中内容、句式和字数要求来整理解析。

21.文中“拔”是“清洗”的意思,表示特殊的含义。A.表示着重论述的对象,起强调突出的作用。

B.表示反语,含有讽刺和嘲笑的意味。

C.表示特殊的含义,与“拔”用法相同。

D.表示直接引用俗语。

故解析为:C。

22.①处,根据后文“你不是什么都吃吗”等信息,可以推知所填的内容可为“说我什么都吃”。②处,根据后文“每吃涮羊肉,调料里总要撒上大量芫荽”等信息,可以推知所填的内容可为“我就吃芫荽了”。

③处,根据后文“不要以为自己不吃的东西,谁吃,就是岂有此理”等信息,可以推知所填的内容可为“不要反对旁人吃”。

23.略

材料作文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第一段引用了苏轼在《赤壁赋》中“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的语句,意思是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那么客观事物与我们人类都是无穷无尽,永远长存的。前者表明“变”是物质运动的规律。后者强调的则是生生不息的相对的“变”。

第二段则结合当今时代让学生思考如何应对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同时适当思考“变与不变”这个话题。从哲学的观点来看世界,一切物质都是运动的,世间万物的运动趋势仍然是变化的。而当今时代,生产力迅速发展,社会迅速变革,我们年青一代必须努力创新求变,才可能与时俱进,实现梦想,才有可能追求更好的自己。

显而易见,本题的写作主题“变与不变”具有极强的思辨性,虽然试题说明考生可以侧重针对“变”或“不变”来写,或者将二者都写,但写作时还是要注意尽量能阐述清楚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及辩证关系。考生可以从多方面进行思考:

(一)“变”源于“不变”。我们在经济、科技、军事、民生等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源于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踏实能干、责任奉献、艰苦奋斗等民族精神,据此考生可将5G技术、北斗导航、疫苗研制、火星登陆、中国空间站等热点素材入文。

(二)在“变”中坚守“不变”。无论我们取得多么大的成就,但我们热爱和平、自强不息、团结奋斗、开放包容等的民族精神决不能丢弃,据此考生可将一带一路、世博会、博鳌论坛、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热点素材入文。

(三)用“不变”推动继续“变”。面对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我们不仅不能沾沾自喜,而且还要继续扬帆起航,以“不变”的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力量,据此考生可将全球抗疫、利用太空资源等热点素材入文。

在行文思路上,鉴于“变与不变”的主题内容,可以采用对比论证的结构,从变与不变的角度分别联系相关的素材,论述发展进步的变化与永恒的自强不息精神的联系,或者论述在不断前进发展变化的道路上坚守优秀的民族精神,或者既要智慧地进行变通,同时又要固守自己的精神高地。最后总结全文,重申二者的辩证关系。

立意:

1.智慧地变通与精神的坚守。

2.不断变化发展的同时又要固守民族精神内核。

3.随时代而变的进取步伐与永恒的自强不息精神。

4.因时而变,莫忘坚守。

此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写作时可引用材料中的事例或名言来叙述,这样可以避免脱离材料主题,避免跑题。

在线组卷平台(zujuan.)自动生成1/1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河南省平顶山市等五地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开学测试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2023高一下·平顶山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人既是自然界进化发展的产物,又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早在一百多年前,达尔文的进化论

就从生物学方面解答了人类起源的问题,得出了“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的科学结论。但是,从猿向人的转化又不是一个纯粹生物进化的过程。古猿在体质形态和群体结构上的变化,只是为人和人类社会的产生提供了自然前提。而人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内在机制和现实基础,则是社会的生产劳动。正如恩格斯所说,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至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根据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的研究,人的形成有一个从“类人猿”到“正在形成中的人”再到“完全形成的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劳动起着决定的作用。首先,劳动完成了手脚的彻底分工,并促进了手脚的专门化发展。来到地面生活的古猿,“手和脚的运用已经有了某种分工”,并且开始直立行走。但前后肢的发展还不完善,直立行走的步态也不稳健。只是在古猿“动物式的本能的劳动形式”的长期锻炼中,才完成了手脚的彻底分工,并促进了手脚的专门化发展。

直立行走和手脚的彻底分工,对人的体质形态的形成及其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它扩大了古猿的视野,为附着于头上的各种感觉器官(眼、耳、鼻)和发音器官(喉管、口腔)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并使大脑接收和处理的信息急剧增加,从而也促进了大脑的发展。另一方面,它解放了猿的前肢,使前肢从撑持身子的重负中解脱出来,专门从事获食和御敌的活动,从而使古猿生存的能力显著增强。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古猿经常用前肢把握自然界现成的“工具”从事各种取食和御敌的活动,这就使前肢日益灵活并精巧,“而这样获得的较大的灵活性便遗传下来,一代一代地增加着”,从而使猿的前肢逐渐地变成了人的手。所以恩格斯说:“手不仅是劳动的器官,它还是劳动的产物。”“手的专门化意味着工具的出现,而工具意味着人所特有的活动,意味着人对自然界进行改造的反作用,意味着生产。”所以恩格斯称直立行走和手脚的彻底分工,“这就完成了从猿转变到人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其次,劳动把类人猿的发音器官改造成为人的发音器官,并创造了语言。随着原始劳动规

模的不断扩大,随着古猿生理结构和心理特征的日益完善和发展,为了更好地协调彼此之间的

活动,“这些正在形成中的人,已经到了彼此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了”。而直立行走又为发音器官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猿类不发达的喉头,由于音调的抑扬顿挫的不断加多,缓慢地然而肯定地得到改造,而口部的器官也逐渐学会了发出一个个清晰的音节”,从而导致了语言的出现。

再次,劳动把猿的大脑和感觉器官改造成为人的大脑和感官器官,形成了人的心理感知及

抽象思维能力,形成了人们所特有的思维意识。由于劳动和语言的推动,这些“正在形成中的

人”的头脑也日益发达,容量越来越大,结构也越来越复杂。随着直立行走和猿脑变成人脑,人的各种感觉器官也得到相应的发展,感觉能力不断提高。这样,随着人脑和人的感觉器官的形成,人不仅能从周围环境中获得较之猿类更加丰富的感性印象,而且能够借助语言把这些感性

印象概括起来和巩固下来,从而使人的意识所特有的抽象思维能力形成和发展起来。这种能够借助语言进行抽象思维的人,已经是“完全形成的人”。

就这样,“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了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的影响

下,猴的脑髓就逐渐地变成人的脑髓”。正因为人的体质形态、心理特征以及意识和语言都是在社会劳动的作用下形成的,所以恩格斯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摘编自《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材料二: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

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它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鲜明的思想性,强调劳动者是国家的主人,一切劳动和劳动者都应该得到鼓励和尊重,反对一切不劳而获、崇尚暴富、贪图享乐的错误思想;二是突出的社会性,要求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认识社会,强化责任担当意识,体会社会主义社会平等、和谐的新型劳动关系;三是显著的实践性,以动手实践为主要方式,引导学生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学会建设世界,塑造自己。

我国新时代劳动教育应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实施劳动教育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根据教育目标,普通高中要注重围绕丰富职业体验,开展服务性劳动,参加生产劳动,使学生熟练掌握一定劳动技能,理解劳动创造价值,具有劳动自立意识和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

(摘编自《劳动教育》)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关于人类进化的观点,达尔文的“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的进化论与恩格斯的“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观点是矛盾的。

B.直立行走扩大了古猿的视野,手脚分工意味着工具的出现,这两者极大地促进了人的体质形态的形成及其能力的发展。

C.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的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所以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

D.根据教育目标,普通高中教育阶段要开展服务性劳动,参加生产劳动,使学生具备独立生活的自理能力。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多次引用恩格斯的话是为了论证劳动在古猿进化成人类进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B.材料一中,“一方面”“另一方面”“其次”“再次”等词语不仅体现了论述的条理性,更体现

了论述的逻辑性。

C.材料一中,“从“类人猿’到‘正在形成中的人'再到“完全形成的人’的过程”是为了”论证人的生物进化过程。

D.材料二用三大特征论证劳动教育与其他教育的不同,一是鲜明的思想性,二是突出的社会性,三是显著的实践性。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的体质形态、心理特征以及意识和语言都是在社会劳动的作用下形成的,劳动是影响猴脑进化成人脑的唯一推动力。

B.为了更好地协调狩猎过程中的活动,类人猿之间可能出现了非说不可的交流,这些交流促进了人类语言的发展。

C.从2022年秋季起,劳动课正式成为我国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作为--名高中生,我们应该热爱劳动。

D.子曰:“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从孔子的成长历程看,劳动对促进人的成长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4.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手不仅是劳动的器官,它还是劳动的产物”这句话的含意。

5.我国新时代如何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述。

1.B

2.C

3.A

4.①古猿的直立行走和手脚的彻底分工解放了它们的前肢,使它们的前肢从支撑身子的重负中解脱出来,专门从事获食和御敌的活动。②古猿经常用前肢把握“工具”从事各种活动,使得前肢8益灵活,这样的灵活性一代一代地遗传下来,使猿的前肢逐渐地变成了人的手。

5.①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人人才培养全过程。②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③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使学生熟练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

社会科学类;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2)本题考查根据原文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本题考查根据原文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做这类题往往需要对原文进行“推断和想象”,所以选项的内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简单重复,而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上了命题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推断,绝不是凭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将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比较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首先确定解析范围在材料一,然后找到与“手不仅是劳动的器官,它还是劳动的产物”这句话的相关内容。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首先确定解析范围在材料二,然后找到与“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的相关信息,再提取解析要点,分条陈述。

1.A.“观点是矛盾的”错误,由材料一“人既是自然界进化发展的产物,又是社会劳动的产物”可知,达尔文的观点与恩格斯的观点并不矛盾。C.“所以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因果关系错误,由材料二第一段“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可知。

D.“使学生具备独立生活的自理能力”说法错误,材料二最后一段强调的是“使学生熟练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

故解析为:B。

2.C.“是为了论证人的生物进化过程”错误。是为了引出“在这个过程中,劳动起着决定的作用”的观点,而非论证人的生物进化过程。故解析为:C。

3.A.“劳动是影响猴脑进化成人脑的唯一推动力”说法错误,由材料一最后一段“由于劳动和语言的推动”可知,还有语言的影响。故解析为:A。

4.结合“它解放了猿的前肢,使前肢从撑持身子的重负中解脱出来,专门从事获食和御敌的活动,从而使古猿生存的能力显著增强”可知,古猿的直立行走和手脚的彻底分工解放了它们的前肢,使它们的前肢从支撑身子的重负中解脱出来,专门从事获食和御敌的活动。结合“由于古猿经常用前肢把握自然界现成的‘工具’从事各种取食和御敌的活动,这就使前肢日益灵活并精巧,‘而这样获得的较大的灵活性便遗传下来,一代一代地增加着’,从而使猿的前肢逐渐地变成了人的手”可知,古猿经常用前肢把握“工具”从事各种活动,使得前肢日益灵活,这样的灵活性一代一代地遗传下来,使猿的前肢逐渐地变成了人的手。

5.结合第三段“我国新时代劳动教育应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可知,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结合第三段“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知,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结合第四段“实施劳动教育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可知,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使学生熟练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

(2023高一下·平顶山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词典的故事

阿来

我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上的是两个班合用一个教室、一个教师的复式教学的小学。

快读完小学了,不要说现在孩子们多得看不过来的课外书与教辅书,我甚至还没有过一本

小小的字典或词典。那时,我是多么渴望自己有学问啊,我觉得世界上的所有学问就深藏在张

老师那本翻卷了角的厚厚的词典中间。小学快毕业时,学校要组织大家到15公里外的刷经寺镇上去照毕业照片。这个消息早在一两个月前,就由老师告诉我们了。然后,我们便每天盼望着去到那个当时对我们来讲意味着远方的小镇。

不久以后,十多个穿上新衣服的孩子,一大早便由老师带着上路了。将近中午时分,我们这

十多个手脚拘谨、东张西望的乡下孩子便顶着高原的强烈阳光走到镇上人们漠然的目光中和镇子平整的街道.上了。

第一个节目是照相。那些少年伙伴,都跟我一样,瞪大了双眼,显出局促不安,又对一切都感到十分好奇的样子。照完相走到街上,太阳照在头顶,我们开始出汗。我伸在衣袋里的手也开始出汗。手上的汗又打湿了父亲给我的一元钱。父亲把吃饭与照相的钱都给了老师,又另外给了我一元钱。这是我迄今为止可以自由支配的最大的一笔钱。我知道小伙伴们每人出汗的

手心里都有一张小面额的钞票,比如我的表姐手心里就攥着五毛钱。表姐走向了百货公司,出来时,手里拿着许多五颜六色的彩色丝线。而我走向了另一个方向的新华书店。

书店干净的木地板在脚下发出好听的声音。干净的玻璃柜台里摆放着精装的毛主席的书,还有马克思、列宁的书。墙壁上则挂满了他们不同尺寸的画像,以及样板戏的剧照。当然,柜子里还有一薄本一薄本的鲁迅作品,再加上当时流行的几部小说,这就是那时候新华书店里的全部了。不像今天走进上千平方米的大型书城里那种进了超市一样的感觉。我有些胆怯地在那些玻璃柜台前轻轻行走,然后,在一个装满了小红书的柜台前停了下来。因为我一下就把那本书从一大堆毛主席的语录书中认了出来。

那本书跟语录书差不多同样大小,同样的红色,同样的塑料封皮。但上面几个凹印的字却

一下撞进了眼里:《汉语成语小词典》。我把攥着一块钱人民币的手举起来,嘴里发出了很响的

声音:“我要这本书!”

书店里只有我和一个伙伴,还有一个营业员。

营业员走过来,和气地笑了:“你要买书吗?”

我一只手举着钱,一只手指着那本成语词典。

但是,营业员摇了摇头,她说,我不能把这书卖给你。买这本书需要证明。证明我来自什么学校,是干什么的。我说自己来自一个汉语叫马塘、藏语叫卡尔古的小学,是那个学校的五年级学生。她说那你有证明都不行了。“这书不卖给学生,再说你们马塘是马尔康县的,刷经寺属于红原县。你要到你们县的书店去买。”我的声音便小了下去,我用这种自己都不能听清的小声音说了一些央求她的话,但她依然站在柜台后面坚决地摇着头。然后,我的泪水便很没有出息地流下来了。因为我心里的绝望,也因为恨我自己不敢大声表述自己的想法。父亲性格倔强,他也一直要我做一个坚强的孩子,所以我差不多没有在人前这样流过眼泪。但我越想止住眼泪,这该死的液体越是欢畅地奔涌而出。营业员吃惊地看着我,脸上露出了怜悯的表情。

她说:“你真的这么喜欢这本书?”

“我从老师那里看见过,我还梦见过。”

现在,这本书就在我面前,但是与我之间,却隔着透明但又坚硬又冰凉的玻璃,比梦里所见

还要遥不可及。

营业员脸上显出了更多的怜悯,这位阿姨甚至因此变得漂亮起来。她说:“那我要考考你。”

我看到了希望,便擦干了眼泪。她说了一个简单的成语,要我解释。我解释了。她又说了

一个,我又解释了。然后,她的手越出柜台,落在我的头顶,深深地叹了口气,说:“不容易,一个乡下的孩子。”然后便破例把这本小书卖给了我。

从此,很长一段时间,我像阅读一本小说一样阅读这本词典。从此,我有了第一本自己的藏

书;从此,我对任何一-本好书都怀着好奇与珍重之感。而今天,看到新一代的青少年面对日益丰富的精神食粮,好奇心却完全表现在与知识无关的地方,心里真有一种痛惜之感。在这样优越的条件下,面对丰富的精神食粮,我们却失去了好奇与珍重之心。就算社会的物质生活很丰裕,我仍然觉得像生活在精神一片荒芜的以前。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最大的一笔钱”体现了“我”对那一块钱的珍惜,为下文买心爱之书做了铺垫。

B.“书店干净的木地板在脚下发出好听的声音”主要反映了新华书店装修考究、干净时尚,

深得“我”的喜欢。

C.“几个凹印的字却一下撞进了眼里”中的“撞”字形象地表现了“我”发现梦寐以求的词典的惊喜。

D.“却隔着透明但又坚硬又冰凉的玻璃”写出了“我”对那本词典可望不可及时的失落与伤心。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讲述了“我”小时候一直渴望有一本词典,利用照毕业照的机会,到15公里外邻镇的新华书店好不容易买到一本词典的经历。

B.文中的“我们”照相时“瞪大了双眼,显出局促不安,又对一切都感到十分好奇的样子”与

文中“乡下的孩子”相照应。

C.本文通过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等方式,刻画了营业员认真负责又和善慈爱的形象,让“我”觉得她特别漂亮。

D.本文以“词典”为线索,以物质贫乏的时代为背景,讲述“我”买书的故事,情节一波三折,

读来让人心生感慨,掩卷长思。

8.“我”购买词典前后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文章的最后-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B

7.C

8.①买书前,“我”是期待的.兴奋的。攥在手里的一块钱都被汗水打湿了,"我”走进新华书店,期待买到梦寐以求的词典。②当买书被拒绝时,“我”伤心难过地流下了眼泪。③当听到营业员要考考“我”时,“我"又充满了希望,擦干了眼泪。④买到书后,“我”是满足的.珍惜的,仔细阅读,收藏词典。

9.①从结构上来说.交代了故事的结尾,“我”非常珍视这本词典,仔细地阅读.收藏它。②强调了这本词典对“我”的影响及其意义,“从此,我对任何一本好书都怀着好奇与珍重之感"。③深化了文章的主旨,表述了对人们在优越的物质条件下忽视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失去了好奇与珍重之心这种现状的遗憾和担忧之情。

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文本的内涵;欣赏文本的形象;中国现当代小说

(1)本题考查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