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中生物基因的本质必考考点训练_第1页
2022届高中生物基因的本质必考考点训练_第2页
2022届高中生物基因的本质必考考点训练_第3页
2022届高中生物基因的本质必考考点训练_第4页
2022届高中生物基因的本质必考考点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每日一练)(文末附答案)2022届高中生物基因的本质必考考点训练

单选题

1、关于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全部转化为S型

B.沃森、克里克应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

C.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采用了物质提纯、鉴定与细菌体外培养技术

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为噬菌体和细菌的有氧呼吸提供更多的氧气

2、基因作为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可能在复制等时期发生碱基序列的改变,从而改变遗传信息。某

DNA在第一次复制过程中发生如图所示变化,若再复制两代(该过程不再发生突变),则突变DNA占()

G又变成正常构形

,•I>■

A

QGTC

“GTA

T...G

>•,•.

AGGT

«GA

TXe.

■•,••

AG

GTC

«A

TGCG

...

第一代

(3)

A.1/2B.1/4C.1/8D.1/16

3、科研人员利用&P标记的噬菌体和35s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共培养、搅拌、离心,再进行标记物的检测。

下列关于实验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上清液中可能有放射性

B.沉淀物中肯定有放射性

C.搅拌不充分会影响放射性的分布

D.共培养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放射性的分布

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萨顿推论出染色体携带着基因从亲代传递到子代

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摩尔根发现果蝇的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运用了同位素示踪法

D,非同源染色体的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

5、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双链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

B.,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利用自身携带的解旋酶和DNA聚合酶催化DNA的复制

C.利用DNA指纹技术鉴定身份的依据是个体的DNA具有特异性

D.DNA的多样性与其空间结构没有关系

多选题

6、滚环复制是某些环状DNA分子的一种复制方式,新合成的链可沿环状模板链滚动而延伸,其过程如下图所

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2

B.新链的合成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复制准确性

C.复制在3-0H端开始以模板链为引物向前延伸

D.滚环复制最终仅产生单链的子代DNA

7、下列关于DNA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有

A.DNA分子中A+T=G+CB.磷酸是DNA的组成成分

C.核糖是组成DNA的糖类物质D.DNA通常是双链分子

8、某二倍体生物(染色体数为2N)染色体上的DNA用3H充分标记,置于不含“H的培养基中培养,其有丝

分裂过程中细胞局部结构变化过程如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a中DNA复制的酶一定是从1运进的,与3直接相连的膜性细胞器是内质网

B.图b中DNA数:染色单体数:染色体数:同源染色体对数=4:4:2:1

C.图c表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末期,其判断依据是核膜重新构建

D,经过连续两次细胞有丝分裂,子细胞含3H的染色体数一定为N

3

4

2022届高中生物基因的本质JHF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

1)、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活R型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后,小鼠患败

血症而亡,证明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体内含有能使R型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

2)、沃森、克里克提出了DNA半保留复制的假说,后人用同位素标记法(“N、"N)和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最

终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

3)、美国科学家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中,通过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糖类等物质分离开,单独的、直

接的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最后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或32P标记噬菌体一>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一噬菌体侵染未被

标记的细菌一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

段是为了把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分开。

A、格里菲思实验中,只有部分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A错误;

B、沃森、克里克提出了DNA半保留复制的假说,B错误;

C、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采用了物质提纯、鉴定与细菌体外培养技术,C正确;

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被侵染的细菌相互分开,D错误。

故选C。

2、答案:B

解析:

据图可知:该DNA在第一次复制过程中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一条链上G变成烯醇式异构体,与T配对,随

后在配对时就会有G-C变成T-Ao

5

DNA复制的方式为半保留方式复制,复制过程一条链上G变成烯醇式异构体,复制后就变成G-T碱基对,该

异常DNA再复制两次,就会形成4个DNA分子,其中有T的那条链继续复制就会形成A-T碱基对,有G那

条链形成正常得到G-C碱基对,所以4个DNA中有一个异常DNA的,突变的DNA占1/4,ACD错误,B正

确。

故选Bo

3、答案:C

解析:

在侵染的过程中,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不含放射性),DNA注入大肠杆菌(含力标记,有放射

性),以噬菌体的DNA为模板指导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经过共培养、搅拌、离心,上清液为噬

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沉淀物为大肠杆菌(内含子代噬菌体)。

A、昨)标记后,正常情况上清液中只有噬菌体外壳(蛋白质不含P),因此没有放射性,但若培养时间过短,

则有部分噬菌体没将DNA(含蚱)注入大肠杆菌,离心后它们留在上清液中,或者是培养时间过长,有部分

大肠杆菌已裂解释放子代噬菌体(子代噬菌体含放射性),离心后它们也在上清液中,这两种情况上清液都会

带有放射性,A正确;

B、32P标记后,正常情况沉淀物为大肠杆菌(内含子代噬菌体),大肠杆菌和子代噬菌体都有放射性,因此沉

淀物中肯定有放射性,B正确;

C、若搅拌不充分,极端情况可设为所有空外壳均附着在大肠杆菌上进入沉淀,则上清液无外壳也无放射性,

即使搅拌充分,在培养时间适宜时,进入上清液的也只有空外壳,也没有放射性,因此搅拌不充分不会影响放

射性的分布,C错误;

D、正常情况,上清液中没有放射性,但若培养时间过短,则有部分噬菌体没将DNA(含:昨)注入大肠杆菌,

离心后它们留在上清液中,或者是培养时间过长,有部分大肠杆菌已裂解释放子代噬菌体(子代噬菌体含放射

性),离心后它们也在上清液中,这两种情况上清液都会带有放射性,故共培养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放射

6

性的分布,D正确。

故选C。

4、答案:C

解析:

1)、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

2)、基因在染色体上,且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3)、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A、萨顿推论出染色体携带着基因从亲代传递到子代,A正确;

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正确;

C、摩尔根发现果蝇的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运用了假说演绎法,C错误;

D、非同源染色体的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D正确。

故选C。

5、答案:B

解析: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要点:(1)两条脱氧核甘酸链反向平行,形成双螺旋结构。(2)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

连接构成双链DNA分子的基本骨架。(3)两条单链间碱基通过氢键互补配对。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决定了

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A、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双链DNA分子的基本骨架,A正确;

B、7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其DNA复制所需要的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由宿主细胞提供,B错误;

7

C、DNA分子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利用DNA指纹技术鉴定身份的依据是个体的DNA具有特异性,C正确;

D、DNA的多样性体现在碱基排列顺序的多种多样,与其空间结构没有关系,D正确。

故选Bo

小提示:

6、答案:ABC

解析:

滚环式复制的一个特点是以一条环状单链DNA为模板,进行新的DNA环状分子合成。据图可知,该过程是双

链DNA环状分子先在一条单链的复制起点上产生一个切口,然后以另一条单链为模板不断地合成新的单链,

最后成为环状结构。

A、据图可知,该方式复制前需要先切开一条单链,故需要破坏磷酸二酯键,则所需的酶可能是特异性的核酸

内切酶,A正确;

B、DNA分子复制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该配对方式可以保证亲子代之间遗传信息的稳定性和准确性,B

正确;

C、结合题图可知:亲代双链DNA的一条链在DNA复制起点处被切开,其5’端游离出来,DNA聚合酶川便可

以将脱氧核糖核甘酸聚合在3'-0H端,以3'-QH端为引物的DNA链不断地以另一条环状DNA链(模板链)

为模板向前延伸,C正确;

D、DNA复制的结果是得到与亲代一样的DNA,故滚环复制的最终结果仍可得到环状DNA分子(可能由延伸

得到的单链再经缠绕而成),D错误。

故选ABC。

7、答案:BD

解析:

8

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甘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

成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

其中A-T之间有2个氢键,C-G之间有3个氢键)。

DNA分子的两条链之间严格的遵循碱基互补配对,所以DNA分子中A=T,G=C,但A+T的数量一般与G+C

的数量不相等,A错误;DNA的基本单位为脱氧核糖核昔酸,一分子脱氧核糖核昔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

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所以磷酸是DNA的组成成分,B正确;脱氧核糖是组成DNA的糖类物质,

C错误;DNA一般是双链结构,D正确。

故选BD。

8、答案:ABC

解析:

图示为某二倍体生物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局部结构变化过程,a为细胞核,1为核孔,2和3分别为核膜的外

膜和内膜。图b中,核膜解体,核仁消失,其中4表示完成复制后的染色体。图c中核膜小泡逐渐融合变成核

膜,且染色体逐渐解旋变细为染色质,故该图表示有丝分裂末期。

A、DNA复制需要的解旋酶和DNA聚合酶是由细胞质中的核糖体合成的,并通过1核孔运入细胞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