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期末检测真题及答案(四)_第1页
2023年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期末检测真题及答案(四)_第2页
2023年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期末检测真题及答案(四)_第3页
2023年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期末检测真题及答案(四)_第4页
2023年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期末检测真题及答案(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期末检测真题(四)

(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

班级姓名得分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

符合题目要求的。

1.“彩云之南”的云南不仅有优美的风景,更有悠久的历史,曾生活在这里的元谋人距

今约

A.170万年B.20万年C.3万年D.6000年

2.北京是旅游胜地,这里可以看到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

址是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河姆渡人遗址D.半坡人遗址

3.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学会使用火,长时间保存火种,烧烤食物,最能支持这一结论的

A.遗址中发现的灰烬、烧石和烧骨B.《韩非子》关于远古时代的记述

C.《山海经》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D.历史研究学者的推测和论述文章

4.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考古发现,可以用于研究的原始居民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龛原图人面鱼纹

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居民D.河姆渡居

5.从黄帝、炎帝的古老传说中,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A.北京人会使用火B.河姆渡人栽培水稻C.半坡人种植粟D.华夏族形成

6.唐朝诗人胡曾的诗句“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直接反映了战国时期

A.周王室衰微B.分封制崩溃

C.兼并战争不断D.注重兴修水利

7.人文胜迹满载历史,山水之中皆有故事。漫步在成都平原,我们可以感受到的人文

胜迹是A.秦长城B.紫禁城C.灵渠D.都江堰

8.“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后来“皇帝”成为了

封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谓。这始于

A.秦始皇嬴政B.汉高祖刘邦

C.隋文帝杨坚D.宋太祖赵匡胤

9.与“楚河汉界”“鸿门宴”“四面楚歌”等成语、典故有直接关系的是

A.陈胜、吴广B.刘邦、项羽

C.秦始皇、汉武帝D.王莽、刘秀

10.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了统一大业。秦统一以后,在全国统一使用的标准货币是

ABCD

11.战国末期“七国之雄,秦为首强,皆赖商鞅,(商鞅)举法明教,秦人大治”。由此

可以看出与“秦为首强”有重要关系的事件是

A.管仲改革B.商鞅变法

C.文景之治D.苻坚改革

12.“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这是琅邪石刻中反映秦始皇功绩

的一段文字。这段文字赞颂了秦始皇的功绩是

A.统一度量衡B.统一思想

C.统一文字D.统一六国

13.秦朝末年,民间流传着“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谣。你认为导致秦朝灭亡的根

本原因是

A.陈胜、吴广起义B.秦朝的暴政

C.修建阿房宫D.项羽、刘邦起义

14.针对中国原子弹首爆成功事件,美联社撰文称“中国将在今年,至迟1965

年进入联合国”。美联社的预判()

A.确实与后来的事实相吻合B.改变了美国围堵中国的策略

C.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恐慌D.说明科技对国家的重要性

15.用微信聊天、手机移动支付、发微博记事、5G看电影,己成为很多中国人的

生活习惯。这表明()

A.邮电通信事业获得新发展B.广播影视成为民众文化生活的主体

C.新技术、新观念深入人心D.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交往方式

16.“贤良对策治春秋,抑黜诸家孔孟求。儒术推明官学校,茂才时逢盛根由。”这首诗

歌中的场景开始于

A.春秋战国时期B.秦始皇统治时期

C.汉高祖统治时期D.汉武帝统治时期

17.他被誉为伟大的外交家、探险家,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他将中原文明传播至

西域,又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种到中原,促进了东西方

文明的交流。这里的“他”是

A.汉武帝B.霍去病

C.卫青D.张骞

18.新疆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在

A.漠北战役后B.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后

C.班超出使西域后D.丝绸之路开辟后

19.蔡伦被当今世人誉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之一,是因为他

A.修筑都江堰B.发明印刷术

C.改进造纸术D.发明“麻沸散”

20.司马迁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他创

作的史书成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这部书是

A.《史记》B.《汉书》

C.《黄帝内经》D.《齐民要术》

21.“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雍正皇帝时的一位进士因此诗而被斩首,这

主要反映了清朝

A.焚书坑儒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设立特务机构D.制造文字狱

22.“以势若游龙的身姿穿群山,越峻岭,奔腾万里,浩然大气,堪称一部以建筑写就

的中华民族的史诗。”与这段描述有关的中国古代建筑是

A.都江堰B.赵州桥C.明长城D.北京故宫

23.有这样一部作品,它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它以贾府的盛衰变迁为背景,以贾宝

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广泛触及清朝中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清王朝走向衰落的历

史命运。这部作品是

A.《水游传》B.《三国演义》C.《西游记》D.《红楼梦》

24.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下列对这一时期历史阶段特

征概括最恰当的是

A.繁荣与开放的社会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C.统一国家的建立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25.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图1到图3的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I

图1(汉)坐而论道图2(宋)站议时政图3(清)跪受笔录

A.君臣关系的和谐B.生活习惯的变化

C.社会文明的进步D.君主权力的强化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

26.(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先亲爱自己

的亲人,然

后推及到仁

爱百姓。

图三

(1)依据材料一,指出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3分)请任选一幅图,

列举出该学派的名称、代表人物及政治主张。(6分)

材料二孔子的政治活动失败了,而孔子的教育事业却留下了一个绝大的影响。

——摘自《国史大纲》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孔子在教育方面留下了哪个“绝大的影响”?(3

分)

材料三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法家思想中的变革

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

化的基本精神,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广少奎《中国教育活动通史》

(3)依据材料三,概括这一时期思想变革出现的重要意义。(4分)

27.(1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1)请填写完整材料一中A、B位置的职务名称。(4分)该图反映了秦朝创立的哪一

政治制度?(3分)

材料二

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

(2)材料二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3分)为解决此问题汉武帝采取了

哪些措施?(4分)

材料三著名史学家钱穆认为:“秦汉以来的郡县制,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

为统一国,此项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

(3)请依据材料三概括钱穆的观点。(3分)

28.(1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太宗统治时期,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重视发展农业,减轻农民的赋役,注

意“戒奢从简”,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增强,文教昌盛。

材料二唐玄宗统治前期,重用贤能,整顿吏治,发展经济,注重文教,出现了政治稳

定、经济繁荣、民众生活安定的局面,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1)上述材料描述了唐朝前期出现的哪两个盛世局面?(4分)

(2)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表现和共同原因。(10分)

(3)上述盛世局面的出现,为后世统治者提供了什么宝贵经验?(3分)

2020.1七年级期末试题参考答案:

1.A2.B3.A4.C5.D6.C7.D8.A9.B10.A11.B12.D13.B14.D

15.D16.D17.D18.B19.C20.A21.D22.C23.D24.B25.D

26.(16分)

(1)局面:百家争鸣(3分)

图一:道家:庄子、顺应自然和民心(老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