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开放课程制作投标方案_第1页
在线开放课程制作投标方案_第2页
在线开放课程制作投标方案_第3页
在线开放课程制作投标方案_第4页
在线开放课程制作投标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线开放课程制作投标方案目录TOC\o"1-3"\h\u16928第一章项目整体设想与策划 1229688第一节项目概况 129533一、项目概述 1225268二、拟建课程清单 121386三、服务标准及要求 1324359四、其他要求 2421187第二节行业分析 2625127一、在线教育行业概览 2628489二、在线教育行业市场规模 2926661三、在线教育行业竞争格局 2926167四、在线教育行业市场前景 305569第三节在线开放课程行业分析 327889一、在线开放课程的演变与存在问题 3315813二、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应用模式 3728396三、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设计、策略与评价 4221123四、在线开放课程与翻转课堂 4930101五、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5330988六、在线开放课程存在问题及对策 622642第四节项目重难点分析 677793一、项目重点 6731086二、项目难点 675337三、合理化建议 689760第五节服务理念和标准 6819875一、服务理念 6829513二、服务标准 7025401第二章管理方式、服务计划和工作目标 734205第一节管理方式 7329368一、公司项目管理 7311092二、项目部项目管理 7319314三、组织架构 735107第二节工作计划 8327600一、整体服务工作计划 833142二、日常管理工作计划 8415922三、沟通计划 853130第三节工作目标 8523978第三章人员配备、培训与管理 8716879第一节人员配备 8710706一、人员配备的含义及配备原则 876340二、本项目人员配备 8827146第二节人员培训 919747一、目的与原则 91987二、培训分类 924232三、培训内容 959566第三节人员管理 9928536一、人员管理规范 993018二、人员保障措施 10218851三、保密管理 1034000第四章物资装备计划 10622334第一节拟投入设备清单 10611024一、拍摄设备 1062377二、稳定器材 1075246三、灯光器材 10810351第二节设备管理与维护办法 1105725一、设备管理和维护的思路 11112289二、设备的管理办法 11222201三、器材设备使用流程管理 11628119第三节设备管理制度 1215150一、管理目的 12130226二、管理范围 12119147三、管理责任 12112822四、管理内容 1213141第五章项目管理制度和档案管理 12619512第一节项目总体管理制度 12625804一、项目经理管理制度 1261523二、项目过程管理制度 12917736三、项目绩效管理制度 13113468第二节项目服务管理制度 13123958一、纪律要求 13116627二、工作精神 13229292三、工作管理 13210243四、工作守则和职业道德 13421288第三节档案管理 13512331一、档案内容 13530531二、工作职责 13523366三、档案管理流程 13518504四、素材安全管理规定 13710066五、影像资料的整理归档和使用 1391139六、支撑表格 14030978第六章项目实施方案 14718285第一节针对慕课的理解 14710266第二节项目实施方案 15029114一、技术类课程 1509104二、理论类课程 16011483第三节项目设计方案 1705056一、整体设计思路 17031023二、拍摄场景的设计构思 17021304三、后期编辑的设计构思 17223568四、片头片尾策划方案 1726882六、动画制作策划 17414283七、宣传片脚本策划 17425761第四节教学设计方案 17525695一、在线课程资源总体设计 17524466二、拍摄脚本撰写策略 1775927三、拍摄及录制 17927532四、教师录课准备工作 18522747第五节后期制作方案 18732168一、工作内容与流程 1871159二、剪辑技巧 1897618三、字幕的处理 20924438第六节平台建设方案 21127996一、平台设计思路 2126424二、平台建设目标及意义 21627211三、平台特色 21915210四、平台功能 22129716五、平台建设流程 2286006第七节脚本撰写方案 2304321一、镜号 23022232二、机号 2306010三、景别 23125201四、技巧 23119877五、时间 2314015六、画面内容 23118130七、解说 23220753八、音响效果 23227920九、音乐 23219408十、备注 23211915第八节技术规范 233984一、制作要求 23323595二、技术指标 2356256第九节服务进度及保障措施 24227155一、服务进度 2428006二、保障措施 2432307第七章拍摄技术方案 24822717第一节拍摄方式、要求及视频处理 2482032一、常用的拍摄方式 2484003二、拍摄要求 25110071三、视频处理 25318372第二节拍摄技巧 2545133一、拍摄前观察环境 25414840二、场面宏大摇镜头 25411669三、移摄抓拍人物 25520882四、跟摄端稳最重要 2557249五、变焦拍摄注意定格 2567685六、长焦距拍摄防抖动 2561945七、拍摄镜头的技巧 25625462第三节拍摄计划 26312156第八章售后服务方案 26728739第一节服务架构 26713398一、服务团队构建 26713849二、服务人员配备 26825420第二节售后服务承诺 27012018第三节售后服务措施 27221041第九章质量保证体系 2745645第一节质量保证体系 27416669一、质量目标 2747599二、质量监管机构 27427045第二节质量保证措施 27712277一、思想保证措施 27712510二、组织保证措施 27731556三、技术保证措施 2786816四、经济保证措施 27820242第三节项目激励机制 2783993一、目标激励 27813342二、参与激励 27921805三、评选优秀员工 27917241四、员工生日慰问 27919774五、工资激励 2806402六、企业文化激励 2801360七、绩效激励 28028105八、活动激励 2806050九、负激励 28128155第四节质量保证的工作制度 28113873一、质量控制制度 28126363二、质量控制的计划管理 28114023三、建立本项目分类台帐登记与收发制度 28126007四、工作汇报制度 28228797五、实行项目服务评定制度 28229691六、质量奖惩制度 28232350七、项目结束总结制度 28223634八、廉洁工作制度 28222538第五节项目绩效考核办法 28315702一、考核的定义、目的和用途 28330858二、考核的原则 28326707三、考核的办法 28419642四、考核的内容和分值 28531860五、项目绩效考核表 28511751第十章应急预案 2984438第一节总则 2984769一、编制目的 2984904二、编制依据 29811979三、适用范围 29917642四、应急预案体系 29917770五、应急工作原则 29916774第二节应急总预案 30116844一、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30123260二、预警及信息报告 3036902三、应急响应 30628149四、信息公开 30923426五、后期处置 30915859六、保障措施 31014663七、应急预案管理 31213189第三节专项应急预案 31417294一、火灾和疏散专项应急预案 3143293二、触电伤害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3209117三、电梯伤害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32810882第四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3312778一、总则 33118282二、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332734三、危害程度分析 3338009四、事件分级 33414115五、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33623544六、预防与预警 33719771七、应急响应 34211098八、信息报告与披露 34718357九、后期处置 35010543十、应急保障 3514369十一、培训和演练 352第一章项目整体设想与策划第一节项目概况一、项目概述XXXX学院拟自建一批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为代表的数字化课程资源,要求投标人提供课程开发与制作服务及与课程配套的教学资源管理系统与教学运行服务系统。XXXX学院将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需求,通过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等多种方式探索教学模式创新。拟于20XX年XX月XX日前完成本项目的建设内容。预算金额为XXXX元。二、拟建课程清单资源名称资源数量(个)资源类别单价(元)总价(元)合计注:(1)项目实际制作的资源数量将以双方最终约定的课程建设方案为准。(2)其他技术服务:含课程脚本撰写指导、课程平台部署及应用指导、在线课及资源库申报指导、专家指导等。三、服务标准及要求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课程须贯彻《意见》精神,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要求,思想导向正确、科学、课程质量高,应用效果好。本项目要求投标人具有数字化课程资源开发服务、网络课程教学运行以及配套的服务能力,包括但不限于在线开放课程设计、制作、运行和推广服务能力。(一)课程设计与制作规范1.课程制作要求(1)课程片头制作要求:能根据课程内容提供片头、片尾1套。时长10秒左右,片头特效包含二维动画包装及配乐,包含学校LOGO、学校名称、课程名称、主讲教师姓名等。(2)课程导学制作要求:每门课程制作一段课程导学,时间2-3分钟,要求能够充分反映课程的主要内容,集形、声、色、动态于一体,生动直观、易于接受、感染力强、形式新颖、富有新意。(3)课件制作要求:课程制作方需要对课程的PPT进行逐页美化;需要录屏素材支撑的计算机和数学类课程,由课程制作方和课程团队商议并确定课件的表现形式后,课程团队再进行录屏。(4)制作方需派出课程编导同课程主要负责人一起根据教学大纲进行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以知识点(或技能点)为单元开发基础教学内容,每个知识点(或技能点)的教学视频时长为8分钟左右。(5)针对课程,制作方需派出课程编导与课程主要负责人一起收集提升授课视频和PPT制作效果的视频、图片及辅助课程教学的拓展资料。(6)制作方需派出课程编导指导课程团队完成授课视频拍摄前文本资源的准备及教学评价系统的开发。(7)制作方需派出课程编导与课程团队确定课程制作形式,指导课程团队选择场地、布置现场、服装搭配,协调拍摄注意事项等问题。(8)制作方需派出课程编导指导课程团队完成计算机类、数学类和实践类课程拟插入微课程视频的录屏素材的制作,保证教师授课声音清晰并与录屏视频同步。(9)制作方需摄制完成我校采购方案规定的知识点(或技能点)视频数量。2.课程视频拍摄制作要求(1)视频信号源1)稳定性:全片图像同步性能稳定,不存在失帧现象,CTL同步控制信号必须连续,图像无抖动跳跃,色彩无突变,编辑点处图像稳定。2)信噪比:图像信噪比不低于55dB,无明显杂波。3)色调:白平衡正确,无明显偏色,多机拍摄的镜头衔接处无明显色差。4)视频电平:视频全讯号幅度为1Ⅴp-p,最大不超过1.1Ⅴp-p。其中,消隐电平为0V时,白电平幅度0.7Ⅴp-p,同步信号0.3Vp-p,色同步信号幅度0.3Vp-p(以消隐线上下对称),全片一致。(2)视频参数要求1)视频采集:视频集样使用Y、U、V分量采样模式,采样基准频率为13.5MHz,采样格式为如下4:1:1;4:2:2和4:4:4三种之一。2)视频编码方式:H.264/AVC(MPEG-4Part10)编码、使用二次编码的MP4格式。3)视频分辨率:高清成片,分辨率>=1920x1080像素;4)颜色数:视频类素材每帧图像颜色数不低于256色或灰度级不低于128级5)视频帧率:>=25fps6)视频比例:16:97)视频格式:mp4格式8)视频码率:码率>=5000Kbps9)场序:无场(逐行扫描)(3)视频文件格式1)媒体类型:视频2)扩展名:*.mp43)说明:优先采用mp4格式(4)视频主要技术标准要求1)品质要求:视频压缩采用H.264(MPEG-4Part10:profile=main,level=3.0)编码方式,码率3M以上,帧率不低于25fps,分辨率不低于1024×576(16:9)2)字幕要求:字幕清晰美观,能正确有效地传达信息。字幕尽可能少,在节目中的停留时间以能看清楚为准。字幕要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规范字,不出现繁体字、异体字(国家规定的除外)、错别字;字幕的字体、大小、色彩搭配、摆放位置、停留时间、出入屏方式力求与其他要素(画面、解说词、音乐)配合适当,不能破坏原有画面。3)画面要求:视频类素材每帧图像颜色数不低于256色或灰度级不低于128级;视频图像清晰,播放时没有明显的噪点,播放流畅;彩色视频素材每帧图像颜色均为真彩色;音频与视频图像有良好的同步,音频部分应符合音频素材的质量要求。4)内容要求:视频内容符合我国法律法规,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版权不存在争议;若其中包含少数民族或外国语言文字信息,应遵循其原内容完整性,使用原语言进行处理。3.课程动画制作要求(1)文件格式1)媒体类型:动画;2)扩展名:*.swf或*.mp4;3)说明:有交互的动画,使用swf格式,没有交互的动画,使用mp4格式;(2)动画主要技术标准要求:1)动画中如果有文字,文字要醒目,文字的字体、字号与内容协调,字体颜色避免与背景色相近;2)动画色彩造型应和谐,画面简洁清晰,界面友好;3)动画连续,节奏合适,帧和帧之间的关联性要强;4)如果有解说,配音应标准,无噪音,声音悦耳,音量适当,快慢适度,并提供控制解说的开关;5)动画如果有背景音乐,背景音乐音量不宜过大,音乐与内容相符,并提供控制开关;6)动画演播过程要流畅,静止画面时间不超过5秒钟;7)转化为视频的动画,视频压缩采用H.264(MPEG-4Part10:profile=main,level=1.0)编码方式,码流率256Kbps以上,帧率不低于25fps,分辨率不低于1280×720(16:9)声音和画面要求同步,无交流声或其他杂音等缺陷,无明显失真、放音过冲、过弱;(3)内容要求:动画内容符合我国法律法规,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版权不存在争议;若其中包含少数民族或外国语言文字信息,应遵循其原内容完整性,使用原语言进行处理;有明确的版权标识信息。(4)存储格式:采用swf(不低于Flash6.0)或mp4存储格式。4.非视频类内容制作要求主要包含文本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音频类素材、PPT演示文稿和其他素材。(1)文本类素材制作要求软件版本文件制作版本不低于当前主流版本,要求上下兼容(文档编辑工具不低于Office2003)文本格式*.doc*.docx*.pdf*.xls*.xlsx*.txt品质要求文本正文应设定文章标题,文章标题放在正文内第一行居中的位置各级标题应设置正确,同一级标题使用同样的样式,文本结构清晰正文字体、字号、颜色、行间距等要美观、统一文本超过10页应插入页码;超过15页应插入目录表格不应超出页面,且要求使用软件的插入表格或绘制表格等功能生成表格,并使用相应功能加工处理,不要用在文本上描绘直线等绘图方式制作表格正文中的图像、图形应清晰,图形要符合国家相关绘制标准尽量不要使用Word绘制插图,而采用插入已保存的图片的方式图文混排的方式选择嵌入式文档保存时的显示比例为100%、页面视图文件名应反映主题内容,尽量与文内标题保持一致,不要使用如“1.doc”等这类含义不明的标题文本如有对齐的要求,要用表格来处理,而不要使用空格来实现文本内容应忠实于原文献,完整有序,符合我国法律法规,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版权不存在争议文中所用计量符号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文档总页数以不超过60页为宜(2)图形/图像类素材制作要求色彩彩色图像颜色数不低于真彩(24位色),灰度图像的灰度级不低于256级图形可以为单色分辨率屏幕分辨率不低于1024×768,扫描图像的扫描分辨率不低于72dpi,彩色扫描图像的扫描分辨率不低于150dpi清晰度图像内容清晰可辨识,不需要借助额外的设备即可辨认图片资源所需要表达的主体内容所有图像扫描后,需要使用Photoshop或其他图像处理软件进行裁剪、校色、去污、纠偏等处理,使页面整洁、清晰内容图形/图像内容符合我国法律法规,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版权不存在争议格式要求*.jpg*.png(3)音频类素材制作要求品质要求音乐类音频的采样频率不低于44.1kHz,语音类音频的采样频率不低于22.05kHz量化位数大于8位。码率不低于128Kbps声道数为双声道配音要求语音采用标准的普通话、美式或英式英语配音,特殊语言学习和材料除外。使用适合教学的语调质量要求音频播放流畅。声音清晰,噪音低,回响小,无失真音频内容符合我国法律法规,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版权不存在争议格式要求*.mp3(4)PPT演示文稿类素材制作要求软件版本文件制作所用的软件版本不低于MicrosoftOffice2003模板应用模板朴素、大方,颜色适宜,便于长时间观看;在模板的适当位置标明课程名称、模块(章或节)序号与模块(章或节)的名称多个页面均有的相同元素,如背景、按钮、标题、页码等,可以使用幻灯片母版来实现版式设计每页版面的字数不宜太多。正文字号应不小于24磅字,使用Windows系统默认字体,不要使用仿宋、细圆等过细字体,不使用特殊字体。如有特殊字体,应转化为图形文件文字要醒目,避免使用与背景色相近的字体颜色页面行距建议为1.2倍,可适当增大,左右边距均匀、适当页面设计的原则是版面内容的分布美观大方恰当使用组合:某些插图中位置相对固定的文本框、数学公式以及图片等应采用组合方式,避免产生相对位移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组合,不同对象、文本的动作需要同时出现时,可确定彼此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秒各级标题采用不同的字体和颜色,一张幻灯片上文字颜色限定在4种以内,注意文字与背景色的反差动画方案不宜出现不必要的动画效果,不使用随机效果动画连续,节奏合适导航设计文件内链接都采用相对链接,并能够正常打开文件中链接或插入的其他素材满足本要求中关于媒体素材的技术要求使用超级链接时,要在目标页面有“返回”按钮鼠标移至按钮上时要求显示出该按钮的操作提示不同位置使用的导航按钮保持风格一致或使用相同的按钮宏尽可能少用宏,播放时不要出现宏脚本提示其他演示文稿中所采用的媒体素材符合本标准中媒体素材资源的技术规范格式要求*.ppt*.pptx其他要求演示文稿的颗粒度大小要适应教学需要,一门课程的演示文稿不宜过多或过少提交的文件后缀名为PPT或PPTX不可在PPT中内嵌音频、视频或动画(5)其他类素材制作提交要求1)wrl、lcs、wmf、dwg、chm等各式的素材,限于使用环境,若确定作为一类素材入库的话,请在提交每个下载用素材的同时再提交一个预览文件(文本pdf格式、图片jpg格式、动画或视频flv格式)。2)非单个文件素材包如zip、rar等资源文件,在提供下载文件的同时,还请制作提交能以单个文件呈现的预览文件(文本pdf格式、图片jpg格式、动画或视频flv格式。(二)人员和设备要求成片统一采用单一视频形式,学校拍摄现场的录音、录像等设备由中标人自行解决。在拍摄时应针对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拍摄方式,与后期制作统筹策划,确保成片中的多媒体演示及板书完整、清晰。1.慕课拍摄人员配备(1)本项目要求投标人具备独立开发和运行能力。(2)开发人员:每门课程至少配备专业编导1人,负责现场拍摄、制作监控与管理,商定课程内容设计知识点切割及时间的把控,指导课程团队完成微课程脚本的撰写;摄像师2人,负责主机位、侧机位拍摄;现场灯光师1人,负责现场灯光设计及场记;后期制作及效果包装2人,负责课程所涉及动画设计;业务人员1人,负责校方与公司各部门协调,拍摄期间全职全程参与。开发团队需具备三年以上从业经验或高级职称。(3)课程运行维护人员:具备省内课程运行技术支持团队,负责课程运行维护,解决运行过程出现的问题;专业客服团队为教师和学习者提供咨询和答疑服务。(4)课程推广服务团队:具备专业的课程推广团队,负责与国内各院校联盟平台对接,保证课程顺利上线和运行推广,及时掌握并向教师反馈课程推广动态数据。2.机位设定及设备(1)两机位专业广播级高清摄像机,摄像机拍摄时采用分辨率不低于1920×1080,录像视频宽16:9帧率设定不低于25帧;拍摄设备要同型同款,多台高清摄像机保证录制效果的一致性。(2)主机位用于拍摄教师全景,辅助机位1拍摄教师特写。录音设备要求使用若干个专业级话筒,保证录音质量。保证拍摄现场的音响效果及灯光效果达到摄影棚级别要求。(三)课程上线部署要求1.提供资源库公共运营平台:本项目投标人需要为所建设的资源库标准化课程提供课程运行所需的公共运行平台。该平台须符合教育部《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工作手册(2019)》中公布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运行平台技术要求》,投标人所选定的资源库标准化课程公共运行平台需主动配合我校资源库的建设工作和运行监测,向用户提供免费服务,不对库内资源设置使用权限和用于商业目的。2.提供课程上线部署服务:本项目所有完成建设的课程要求同步部署到上述平台,投标人需提供全程课程上线和部署服务。3.课程审校:为了提高本项目规划建设的数字课程的制作水平,并保障课程建设团队的知识产权,投标人要对上述完成建设的数字课程进行编辑审读。审读工作需由正规出版社相关专业的编辑、编审团队完成,投标人对审校后的数字课程,有能力通过数字出版的方式,对建设成果进行版权保护(相关课程版号费用双方可在后续项目中另行协商)。四、其他要求1.投标人方案成熟,有完整售后服务方案。要求至少包括以下运行服务:(1)提供全流程托管课程运行服务、在线客服和技术支持,确保课程运行稳定,用户可以方便、快捷的使用。如遇系统故障1小时以内响应,确保8小时以内恢复,在线客服服务时间不少于7*16小时。本项目服务时间要求三年。(2)每年根据用户要求到校进行2次以上的运行培训,培训时间由用户确定。(3)在线客服辅助教师进行资源上传、课程搭建和课堂教学。(4)提供学期、年度的课程资源使用、教学数据管理等分析和运行报告。(5)根据招标人实际需要,提供开放端口与学校数字化校园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对接。2.投标人中标后需与甲方签订保密协议,对所拍摄的全部内容有安全保密措施,确保素材不外流,不泄露。3.投标人还应提供无编辑的源文件交给采购人存储,并可通过关键字方便查找搜索。4.本项目采用一般程序验收,分阶段验收,根据整体拍摄进度分两次验收,第一次验收要求完成50%(750个视频)的拍摄与制作,第二次验收则是支付前进行的项目整体验收。项目验收国家有强制性规定的,按国家规定执行,验收费用由中标人承担,验收报告作为申请付款的凭证之一。5.交货时间及地点(1)交货时间:合同签订后90天内第一阶段交货,合同签订后180天内完成整体项目交货满足验收条件。(2)交货地点:采购人指定地点。(3)交货方式:采购人指定方式。6.结算方式(1)付款人:XXXX学院(通过国库集中支付)(2)付款方式:本项目不支持任何的预付款项,项目采用分阶段验收的方式付款,第一次项目验收合格后支付合同总金额的40%,第二次项目验收合格后支付合同总金额的55%,剩余金额5%在质保服务期满后一次性支付完成,每次付款中标人须向采购人提供正规的税务发票。服务期从项目验收合格之日算起。7.本项目采用项目范围内的费用包干方式,投标人应根据项目要求和现场情况,投标报价应包括产品运输保险保管、通过验收、培训、质保期免费维保等所有人工、管理、财务等所有费用,如一旦中标,在项目实施中出现任何遗漏,均由中标人免费提供,采购人不再支付任何费用。8.采购人不统一组织踏勘,投标人在投标前,须自行踏勘现场,有关费用自理,踏勘期间发生的意外自负。第二节行业分析一、在线教育行业概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发挥网络教育和人工智能优势,创新教育和学习方式”,为在线教育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指明了新方向。2019年,教育部门出台多项政策,规范在线教育市场;在线教育企业通过多种方式,推动获客率和营收增长。教育部门密集出台多项政策,推动在线教育行业更加规范。由教育部、中央网信办、公安部等多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引导规范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有序\t"/news/chanye/20210121/_blank"健康发展的意见》《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等指导意见,以及《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备案管理办法》《高等院校管理服务类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专项治理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为促进教育移动应用和校外线上培训有序健康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推动在线教育行业更加规范化、体系化。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在线教育企业通过多种方式,推动获客率和营收增长。2019年在线教育市场进入更加平稳的发展时期。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在线教育共发起148起融资,同比增长38.3%,融资总金额达115.6亿元人民币。一是推动新技术在在线课堂的深度应用。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已在在线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大数据对师资进行筛选,提升课程标准化,提升客户满意度;通过人工智能对学术课堂表现进行识别、收集、整理,力图做到因材施教,实现个性化课堂,从而增强用户粘性。随着5G在我国的商用,直播互动的教学形式将会更多地运用到在线教育中来,目前存在的如画面不流畅、内容延迟等痛点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二是加强了与短视频的跨界合作。通过这一更加贴合年轻用户信息获取习惯的方式,在线教育企业达到吸引更多客户,降低获客成本的目的。2019年仅快手平台的教育类短视频累计生产量就高达2亿。2020年初,全国大中小学校推迟开学,2.65亿在校生普遍转向线上课程,用户需求得到充分释放。面对巨大的在线学习需求,各类企业积极应对,行业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数据显示,疫情期间多个在线教育应用的日活跃用户数达到千万以上。一是各类学校积极探索在线教育。教育部组织推出22个线上课程平台,开设2.4万门在线课程,为普通高等学校在疫情期间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提供了有力保证。二是多个办公应用跨界在线教育。钉钉、腾讯会议等办公应用成为在线教育平台,被全国师生普遍采用。三是通信和电商平台加入市场竞争。华为、京东等推出在线教育课堂或教学系统,加入到在线教育行业竞争中。二、在线教育行业市场规模2019年,我国在线教育行业市场规模为3226亿元,同比增长28.1%。随着在线教育创新形势的不断增长,产业格局也在逐渐优化升级,市场规模短期内将平稳快速增长。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三、在线教育行业竞争格局在线教育细分市场中,高等学历教育市场份额的占比仍是市场最高,但随着其他领域用户渗透率的逐步提升,高等教育领域的市场占比也在逐步下降。在线教育对于时间空间的解放,符合职业人群的学习选择,同时,职业在线教育大多和工作息息相关,用户付费意愿更高,市场规模占比较大。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四、在线教育行业市场前景目前网上学习正在成为各国政府、教育机构和企业认真对待的新生事物。网上学习,提供了快速的学习模式,降低了学习成本,提高了学习的广泛性,是将来大教育发展的必然方向。1.教育、医疗、住房已成为中国民生三大问题,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伴随义务教育全面不收费、高中阶段趋向多元化、家庭对子女教育投入空间得以大幅提升,而网络家教行业以其低投入、低风险、高回报的特点、迅速成为本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行业之一,在线教育的发展已具备良好的市场环境。2.由于政策管制,高等教育市场用户数增长速度受到限制,第二学位、研修生数量将会快速增长,加上高等教育市场客户基数较大,未来总体客户数和市场规模仍将不断增加,职业与认证培训市场在线教育能节约时间、更为便利等特征适合目标人群的需求特征,这些都为在线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教育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互联网的冲击之下,当传统的教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的时候,教育的惟一出路就在于改革,而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教育信息化。网络技术的进步和媒体化的特征,使学习获得了新的载体;网上学习正在成为各国政府、教育机构和企业认真对待的新生事物。网上学习,提供了快速的学习模式,降低了学习成本,提高了学习的广泛性。不久的将来,个人电脑、网络\t"/news/chanye/20210121/_blank"电视和手持上网设备能让学生们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获取他们所需的任何知识和信息。一方面,在线教育打破时间、地域、教学方式的限制,极大满足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需求;另一方面,在线教育依靠网络承载的教育内容,通过网上学历教育、职业教育等招生收费的形式赢利,赢利模式非常简单、实用。而为教育花钱已成为一种普通观念。同时,在线教育的赢利点不仅是学费,像在校园网建设、远程教育平台开发、多媒体课件开发、教师教案及学生学籍管理、习题库等方面都已成为在线教育的新赢利点,未来前景将更为广阔。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研究,未来,中国在线教育市场将会稳步增长,走向理性化和规范化经营,预计未来3-5年市场规模增速保持在20%左右,增速持续降低但增长势头保持稳健。用户对在线教育的接受度不断提升、在线付费意识逐渐养成以及线上学习体验和效果的提升是在线教育市场规模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中国在线教育行业市场规模将在2026年达到1.43万亿元。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第三节在线开放课程行业分析我国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始于2003年的国家精品课程,采取“高校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建设方式,经历了精品课程建设、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在线开放课程全面建设应用与管理三个发展阶段。2017年12月15日,教育部公布了首批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名单。一、在线开放课程的演变与存在问题(一)演变过程提起在线开放课程,大家很容易想到一个耳熟能详的名词:慕课(MassiveOpenOnlineCourses,简称MOOC),慕课的全称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最开始提出慕课这一概念的是加拿大的两位学者乔治•西蒙斯(GeorgeSiemens)和史蒂芬•道恩斯(StephenDowns),其中乔治•西蒙斯还是第一个网络时代学习理论—关联主义(Connectivism,又译为连通主义)的创始人。根据史蒂芬•道恩斯的介绍,慕课最主要的两大特征是:大规模和开放性。大规模比较好理解,主要指学习人数众多。但人数要达到多少人以上才称得上“大规模”,没有一定之规。对于开放性则有多种不同的理解,是指开放注册,任何人都可以来学;还是开放内容,不仅限于教材和教师提供的内容?学习是完全免费的,还是只收取少量费用?抑或上述几种条件都要满足才够得上“开放”?由于乔治•西蒙斯和史蒂芬•道恩斯首倡的慕课是以关联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的,所以这类慕课又被后人称为cMOOC。cMOOC“更像一个暂时性的(学习)社区”(史蒂芬•道恩斯语),可操作性不强。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美国出现了MOOC的另一个形态—xMOOC。这是由斯坦福大学和其他大学共同开创的MOOC新形式,它将MOOC大规模和开放性理念与传统课堂教学过程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套更具操作性和推广价值的新模式。xMOOC利用预先录制好的教学视频,参照学校课程管理模式那样去运作,其指导思想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它以“精英教育大众化”为口号,但可以销售课程,具有一定的商业性。目前社会上流行的慕课主要是xMOOC。关于cMOOC与xMOOC的异同进行见下表。(二)存在问题1.慕课制作成本较高,缺少成熟的赢利模式,难以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国内慕课大都来自国家和学校的经费投入。一门慕课在开发制作阶段动辄几万、几十万、乃至上百万元,而收入则非常之少。由于强调开放性,大部分慕课是不收费的,只对需要学分和证书的学习者收取少量费用。这样的模式很难达到收支平衡,更多的是一种公益行为。2.预先定制的课程内容与网络时代知识更新很快之间存在矛盾,结构化的课程体系与网络时代知识碎片化、学习碎片化、时间碎片化之间存在矛盾。慕课前期高标准高投入的制作模式,显然令后续的修改与完善不太方便。这使得慕课的内容过几年就显得陈旧,不再适合继续开课。据调查,慕课的学习者中约4成以上是在职人员[5-6],这些人往往已有工作和家庭,他们的学习时间较少,学习的目的性较强,并不需要学完所有的内容,而只想学习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慕课的结构化内容和循序渐进式的课程进度,会令这些人难以适应,从而中途离开课程的学习,导致高辍学率,降低慕课的效益。3.学生人数众多使得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变得困难;学习过程的监管与考试监管难以真正落实,教学质量得不到充分保障,学习成绩与证书的社会认可度不高。慕课虽然也聘请一些助教,但限于经费和管理成本,不可能根据学习者的人数无限扩大助教的人数,因此只能依靠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与互评。这种学习者之间的互动互评效果良莠不齐,很难作为正式认证的基础。所以,现在慕课虽然也发放证书、学分,但能否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值得担忧。如果放开学分承认,则有可能导致代考代学、抄袭作弊和搭便车的现象频发,从而进一步打击慕课的信誉。这些问题还需要较长时间的探索才能得到解决。4.如何维持学校和教师的积极性也是一个问题。目前国内很多高校迫于形势压力,纷纷上马慕课,但依然对慕课心存疑虑。高校领导们更希望通过慕课提高本校的教学质量、降低教学成本,而不是单纯为社会做贡献。大学教师每天有繁重的校内教学和科研工作,做慕课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阶段性的项目,一旦项目结束,热情就可能大减,很多精心制作的慕课最终成为“僵尸课程”。正因为存在上述问题,近年来对慕课的质疑之声渐起,甚至有人声称“慕课已死”。此时,又一种新的在线课程应运而生,这就是所谓“私播课”(SmallPrivateOnlineCourses,简称SPOC)。私播课提高了学习者的门槛,限制了学习人数,大大减少了xMOOC的上述弊端,但也在相当程度上背叛了慕课大规模和开放性特征。一些高校拍摄在线开放课程的目的更多地是为校内教学服务,而不是向社会开放,也违背了“精英教育大众化”的初衷。由于慕课一词已不能涵盖目前出现的各种在线开放课程的类型,所以教育部采用“在线开放课程”这一统称比慕课要更加合适。综上所述,慕课未死,但常规慕课已经式微;私播课虽然方兴未艾,但应该积极探索如何将私播课的优点与慕课的大规模开放性特征有机结合起来。二、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应用模式建设在线开放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应用,一切不以应用为目的的建设都是毫无意义的。评选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有一个硬指标,就是必须应用两个周期以上。因此,在设计和建设在线开放课程之前,首先要思考一系列问题:为什么要建设这门在线开放课程?为谁而建?建好之后打算如何开展教学应用?(一)当前国内在线开放课程教学应用的常见模式1.常规慕课模式这种模式就是按照慕课最初的理想,对社会大众免费开放,实现精英教育大众化。通过线上定期发布慕课视频,并组织各种线上学习活动,按照预定计划完成课程的教学。随着学习者人数增多,需要按照一定比例配备相应数目的课程助教。这种作法显然是不经济的,甚至是难以实现的。由于辍学率太高,而且投入得不到回报(这类课程一般不收费,只对需要证书或特别辅导的学员收取少量费用),因此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一般经过几个轮回,即告停止。2.校内私播课模式这种模式是将常规慕课引入学校,只对校内学生开放,课程一般由学校或教育机构组织开发。其中又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单纯的线上学习。即让学生通过在线课程视频自主学习,并完成课程中布置的练习或考评,即可获得一定学分。这种学习选课人数可达几百人左右,学校一般会安排少数教师进行组织管理,有时也会组织少量的线下交流与互动,考试可以在线上也可在线下进行。但这种以线上学习为主的私播课大都停留在较浅的学习层次,难以充分保证学习质量,很大程度上依赖学生的自主与自律;另一种是翻转课堂模式。学生不仅要学习线上课程,还必须参加教师组织的课堂教学活动,把在线学习与课堂交流练习结合起来,实现深度学习目标,人数一般在数十人到百来人左右,考核与评价一般以线下为主。校内私播课模式结合了线上学习和线下课堂教学两方面的优点,可以有效解决常规慕课中存在的一些老大难问题。其完成率很高,对学习的监管比较到位,学习效率较高,学分和成绩可信度也较高。3.商业慕课模式这种模式是某些在线教育企业采用的模式。通过与名校名师合作,在线教育企业录制了大量的慕课视频,并辅以一些自测试题,然后通过商业化运作,卖给其他学校使用。购买了课程的学校可以开展单纯的线上教学,也可与线下翻转课堂相结合开展混合式教学。其本质就是校内私播课加上商业化运作。由于很多学校同时使用,并有一定的灵活性,也可以达到慕课的大规模和开放性目标。三种常见应用与教学模式比较见下表。(二)在线开放课程还应进一步拓展的几种模式除了上述三种主要应用模式之外,在线开放课程还可以探索另外几种教学模式。1.校外私播课模式开设常规慕课的学校和个人,可考虑在常规慕课模式的基础上,提高社会学习者的学习门槛(如要求有一定的前期基础、学历要求、学习时间保障等),并收取一定费用,从而达到限制学习人数、便于交流与监管、保证学习质量、减少辍学率的目的。事实上,国外私播课开始时大都是这种模式。2.企业私播课模式开发商业慕课的企业,可考虑在对学校销售课程的同时,也向社会学习者开放课程,但也对学习者提出一定的前期知识与学历要求等,并收取适当的费用,从而达到限制学习人数,便于交流与监管,保证学习质量、减少辍学率的目的。几种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应用模式及其相互关系见下图3.“1+N”模式这种模式起源于“双师课堂”,即由一位名师通过视频直播自己的讲课,而在网络的另一端的实体课堂里还有一位辅导老师负责在现场为学生答疑解惑。这种课堂并不都是“1+1”模式的,有时也是“1+N”模式的,即一个名师上课,同时有N个线下实体课堂在听,每个线下课堂里都有一个辅导老师。新东方、学而思等教育培训机构大规模地采用了这种教学方式。私播课兴起之后,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学习变得更加容易且有需要,线下课堂教学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这种线下课堂教学既可以采用翻转课堂模式,即学生课前通过在线开放课程中的视频进行自主学习,课上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交流、练习、作业、探究、创造等活动,也可以由教师进行必要的补充讲授,如填补事先录制的视频中的知识空白,或者提供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进展等,以弥补事先定制的教学视频跟不上知识更新速度的缺陷。一般来说,在线开放课程的主讲教师对本课程的理解要优于其他教师,也负有不断更新课程内容的职责。在前面提到的校内私播课和商业慕课教学模式中,线下课堂的教师如果是由在线开放课程的主讲教师来担任,教学效果会比较好;如果由其他教师来担任,课堂教学效果则往往良莠不齐、因人而异。如果在线下课堂引入“1+N”模式,则可进一步提升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采用“1+N”模式,可以让其他地区和学校的学习者直接获得主讲教师的授课与指导,尤其是对于薄弱地区薄弱学校来说,效益会更大。既可以缩小教育资源分布的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也可以帮助薄弱地区薄弱学校培养相关课程的师资。线下辅导教师在观摩和辅助名师的教学过程中,可学到名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而辅导教师的经验和反馈,对主讲教师也有帮助。在实行“1+N”模式过程中,主讲教师先要跟各地区各学校的线下辅导教师进行沟通,开展集体备课活动,让线下辅导教师充分理解主讲教师的教学意图,熟悉教学流程,以便在课堂上很好地配合主讲教师开展各项教学活动;主讲教师也应该通过辅导教师提供的信息和反馈的意见,进行学前分析,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1+N”模式也有不足:(1)对网络和设备有较高要求;(2)对各方沟通、协调及时间安排上的一致性有较高要求;(3)对线下辅导教师的责任心和能力素质也有一定要求。有鉴于此,“1+N”模式分为同步模式和异步模式两种类型。“1+N”同步教学模式要求各线下课堂在时间安排上与主讲方完全同步;“1+N”异步教学模式不要求线下课堂与主讲方在时间上完全同步,而可以通过直播回放和流程复制的方式开展异步教学。目前这些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三、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设计、策略与评价教学设计一般分为学前分析、策略设计和评价设计三个环节。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设计与传统课堂的教学设计有诸多不同。(一)学前分析学前分析是教学设计的第一个重要环节,包括教的分析与学的分析两大方面。教的分析包括社会需求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学人员特征分析、现有教学条件分析等;学的分析包括学习者学习动机分析、兴趣爱好分析、起点水平分析、认知风格分析、学习条件分析等。对在线课程的学前分析应注意下面几点:第一,在线课程与面对面课程最大的不同在于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学生与资源都处于分离的状态,中间通过一个“机器”作为中介,这个机器就是网络和终端设备的代名词。于是教学内容这个要素被资源所替代和涵盖,而教学方法这个要素更多地转变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资源之间借助机器互动的方法和策略。第二,在线课程的学习高度依赖网络和终端,尤其是移动终端设备,如iPAD、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等。网络分有线、无线两种,无线又分为Wifi上网和手机流量上网两种。应充分了解学习者上网条件、技术和水平情况,尽可能为他们的在线学习提供方便。由于学习者大都以个别学习的方式来学习,容易产生孤独感,因此,线上线下的交流互动对他们很重要。(二)策略设计在线课程的教学策略主要分为教学模式选择策略、教学资源建设策略、教学活动组织策略三大部分。1.教学模式选择策略选择哪一种教学模式,要根据建设者的目标、内容、条件等多方面因素而定,这些因素之间也会互相影响。比如你想让自己的课程对社会大众开放,那就应该选择常规慕课模式,你的教学内容就最好选择通识性的内容,而不宜过于专业化、学术化;反过来,专业性较强的课程更适合选择私播课模式,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或翻转课堂教学。如果选择“1+N”模式,那就首先要考虑技术和实施条件这些因素。由于国家精品在线课程对学习人数有硬性要求,所以采用私播课模式时,最好通过商业慕课或“1+N”模式实现大规模开放性目标,不同性质的课程与在线开放课程模式的适配度见下图:2.资源建设策略教学资源中最重要的是视频资源,其次是课件、文本、音频、工具、素材资源等。很多老师以为,拍摄在线开放课程视频就是将传统讲课那一套搬到网上,这是不对的。建设在线开放课程时,一定要根据网络学习的特点,对传统课程内容进行一番改造。改造的大小和程度要根据在线课程的目标和类型而定。如果是面对社会大众的知识普及性课程(即常规慕课模式),必须考虑大众能够接受的程度,对课程内容的改造应尽可能大一些。不要简单地把教科书上的内容搬到网上,而应该对内容进行精选与加工,多与现实生活相互关联,做到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减少那些过于专业化和学术化内容。每节课时间不宜太长,以5-15分钟为佳,因为网络学习者大都是利用碎片化时间和个别化方式进行学习的,环境与条件很难让他们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去看网上的视频。如果是校内私播课模式,对于那些结构严谨、难以拆分的专业内容,每段视频的时间可以稍长一些,但一般也不宜超过25分钟。那些过于专业化学术化的内容最好还是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为宜。自然科学类课程不宜单纯语言讲授,而应辅以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形式;人文社科类可以讲授和讨论为主,有些内容甚至可只采用音频形式授课,以减少信息冗余。视频一定要清晰、流畅,节奏恰到好处,以突出教学效果、有效沟通为原则,而不要故意炫耀技巧、花里胡哨;风格以简洁为上,应该尽可能去除一切与内容传递、有效沟通无关的冗余信息,降低学习者的认知负荷;在线课程视频应支持手机播放,还要配上字幕,同时提供文字稿本,以供不同习惯的学习者选择。课件、工具、文本、素材等资源应提供上传和下载功能。3.教学活动组织策略在线课程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是如何开展在线练习、小组协作、作业评改、交流讨论、互动答疑等活动,如果有线下的活动作为补充则更好。由于在线课程学习人数众多,不可能光依靠主讲教师来互动,必须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备助教,助教可以由青年教师和研究生担任,也可选拔优秀的学习者或已修过该门课程的结业者担任。在线课程的教学流程分为开课前的准备阶段、教学实施阶段和评价总结阶段三个部分。开课前的准备阶段需要做大量工作,除了要做好课程设计、录制教学视频、在平台上开设课程、组织好教学团队及技术支持团队之外,常规慕课还要进行招募学习者的宣传,宣传活动一般应提前数月甚至半年进行。慕课的时间一般不宜太长,应比传统的学期为短,一般控制在两三个月内为宜,时间过长容易引起倦怠,增加辍学率。教学视频的发布一般以周为单位,每周发布一到数段短视频,同时提供教师精选过的学习资源、作业练习、讨论问题、自测试题等。按照课程内容体系由易到难、循序推进。私播课模式可按照传统课程进度与线下课程同步进行。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设计流程如下图:(三)评价设计线下课程大都采用标准化考试作为学习评价的主要形式,这对常规慕课并不适宜。因为慕课学习人数众多、地区分布较广,学习过程难以监管,在线考试难以保证学习成绩的可靠性,线下考试又难以操作。因此,常规慕课最好采用多元评价方式:(1)必要的标准化考试,只针对那些想要拿到证书和学分的学习者,尽可能采用线下考试方式进行,并收取一定的费用,这样可以大大减少考试人数,保证考试质量;(2)形成性评价,学生的作业作品可采用自评与同伴互评的方式进行,主要目的是给学习者提供学习反馈。未来可考虑配合学分银行实践,实施微学分制度。(3)真实性评价,学生提交论文、作品等,只针对少数优秀学生进行,可给予证书或奖励。校内私播课和商业慕课可采用与线下课程相近的评价方式,但最好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作业的评改可以有机改(即计算机系统自动评卷)、教师和助教评改以及学员之间的同伴互评等多种方式。其中同伴互评是一种解决大规模评卷困难的常见方式。主讲教师和助教应事前制定好评价量规、范例、评分标准等,在合适的时候发给学员,以利于互评活动的顺利进行。同一个学员的作业和练习应接受多名同学的评价,每个学员一般要评价多名其他同学的作业和练习。主讲教师和助教应通过多种方式对互评活动进行指导、培训、检查和监督。对于需要获得学习证书和学分的学习者,最后考核非常重要,无论是线下考核或在线考核,都必须保证是学习者本人参加,以保证学分和证书发放的权威性。证书可分为电子证书和纸质证书两种形式。四、在线开放课程与翻转课堂有了在线开放课程之后,教师一般不愿在课堂上重复讲授视频中的内容,已提前看过视频的学生也不希望教师在课堂上重复讲授同样的内容,因此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成为必然。但翻转课堂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要成功实施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都转变观念,提升能力。对教师而言,教师需要转变以知识灌输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贯彻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提高多方面能力为目标的新教育理念;除了讲授技能以外,教师还应掌握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合作、练习和实践的技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对学生而言,学生需转变被动学习的习惯,变为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研究性学习。在研究中发现,学生并不是完全主动的学习者,很多时候他们并不习惯在课前主动观看教师的慕课视频与其他资源;即使在教师的一再催促下,依然会有部分学生没有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前学习任务;即使看了视频与资料,部分学生也常常是囫囵吞枣、心不在焉、一目十行、应付了事。某高校《现代学习技术》通识课翻转课堂学生开始课前学习时间分布图即使是事先看过学习材料的学生,学习时间也不足够。对于需要三小时才能学完的内容,七成学生只用了半小时到一小时左右的时间来学习。这对在课堂内开展交流、讨论、提高、巩固等翻转学习活动带来了诸多变数,影响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虽然学生课前自学情况会因为教师策略、学生年龄、班级人数、课程性质、学科专业、甚至学校地区等多种因素而有较大差别,但在与很多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活动的教师交流中发现,这种现象并不少见,而几乎是一种常态。究其根由,可能有以下几方面原因:第一,长期以应试为目标的知识灌输式教育养成的被动学习观念与习惯。学生们认为学习就是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课后围绕讲课内容和教学大纲复习考试,对参加各种自主学习、交流互动活动不习惯、不感兴趣,也缺少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经验,对课前自学的目标和要求了解不多。第二,没有足够的课外学习时间。目前各校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将学生每天的学习课时排得很满,没有为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如果只是一门课要求课前自学还勉强能够应付,如果很多课都这么翻转,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完成课前自学。第三,缺乏良好的在线学习条件。线上学习需要有上网的条件和安静的学习环境,而很多学校还没有实现校园内Wifi全覆盖,或者信号太弱,学生上网学习不方便;在宿舍内等公共场所自学,难免会受周围嘈杂环境的干扰,难以安心学习。针对上述几种原因,建议教师应采用以下几种教学策略:第一,教师应在课前向学生提供导学案。内容包括:学习主题、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要求、学习方法建议、学习自测题和思考题、拟向教师提出的问题等。有了导学案,学生课前学习视频和资源的积极性和认真程度有显著提升。第二,将评价方式由传统的以总结性评价为主,转变为以平时的形成性评价为主,并明确平时成绩的计分方法与评分细则,提前告知学生。在每次上课前可抽出一定的时间对学生课前学习情况进行抽查、测验等,并计入平时学习成绩。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学生的日常学习活动进行详细的记录,作为平时成绩评定的客观依据。让学生养成靠平时点滴积累获得最终成绩,而不是靠期中期末一两次考试获得最终成绩的良好学习习惯。第三,为学生留足自学时间。可考虑从每门课程的总学时中,拿出1/3到1/2的学时给学生自主学习,这样既保证了学生的课前学习时间,也留足了教师为翻转课堂做各种课前准备工作的时间。这种做法在很多学校的实践中颇受师生的欢迎,教学效果不降反升。第四,改善学生课外学习的环境与条件。不仅要实现校园Wifi全覆盖,有的学校还将学生饭堂、图书馆等公共场所都改造成学生可以自学和小组讨论的场所,取得了非常好的示范效果。在线开放课程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经常遇到的另一个问题是:如何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如果是小班教学,这个问题不难解决;但在大班教学情况下,仅仅通过全班的统一指导,可能不能满足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需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办法:一是通过大数据分析,找出学生所遇到的共性问题,从而在课堂上集中解决;另一种办法是将大班分成多个小组,为每一个小组配备一个助教进行指导。助教可以由本专业的研究生担任,也可由高年级学生担任。我们的研究发现,助教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正面帮助,尤其是在研究性和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助教能发挥很重要的作用。五、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新探索,为中国高等教育“变轨超车”提供了重大机遇,是教育部力推的系统工程之一,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一般包括几个阶段:选题立项阶段、教学设计阶段、拍摄制作阶段和教学应用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主要阶段见下图:(一)选题立项阶段在选题立项阶段最关键的是要选对人和选对课程。根据多年在高校教育技术主管部门工作的经验,过去那种项目招标的方式大多效果不好。很多人在获得立项和经费之后就不再积极,只在验收阶段才马虎结题了事,项目结束后也不再更新与应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主管部门应该有全新的建设理念与建设思路,应改变传统课程建设“立项—建设—验收”模式,转变为“引导—认定—奖励—长期资助”模式。应投资“人”,而不是投资“项目”。所谓投资“人”,就是选择那些热爱教学、勇于创新、责任心强、教学水平高的教师来担任在线课程的主讲教师,并给予持续的引导与支持。以往教学主管部门在选择在线课程主讲教师时,往往更看重该教师的头衔、职称、职务、资历、科研能力等因素,而忽视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事实上教学水平高的教师研究水平一定不差,但研究水平高的教师教学水平不一定都好。一位教师如果连线下的课堂教学都搞不好,对教学不愿付出,即使他的科研能力再高,其拍摄制作的在线开放课程往往也不会太好。只有不拘一格选拔真正优秀的教师授课,拍出的课程才有吸引力。(二)拍摄制作阶段如何录制好的教学视频至关重要。在视频录制之前,教师应做好详细的教学设计,并撰写视频拍摄脚本。撰写脚本时应同时准备文字脚本和PPT课件。文字脚本最好包含教师对课程拍摄完整的构思和全部的讲课内容;文字脚本不能是教材的翻版,而应该对教材内容进行创造性重构,尽量做到深入浅出和生动有趣。如能将文字脚本扩充为一本纸质教材或教学参考书则更好。在拍摄《创新思维训练》课程视频时,就同时将脚本扩充为一本《你没听过的创新思维课》教材,交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PPT课件是为讲课提示和后期制作时使用的,文字应尽量少而精。在线开放课程的拍摄制作流程见下图:不同的内容应采用不同的授课形式。拍摄时一定要考虑观众的观看习惯,语速可以比正常稍快一点。不必过分追求教师语言与脚本一字不差。应尽可能做到神态自然,接近日常教学时最好的状况,减少表演成分。很多时候,人们往往过度追求画面的视觉效果,希望拍出电影大片般的感觉,其实这是不必要的。在线开放课程视频毕竟不是影视作品,教师也不是演员。影响教学效果的最关键因素是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是教师的教学水平而不是表演水平。过度关注视觉效果,反而会让各种成本急剧上升,并可能将学习者的注意力引导到与学习无关的方面去,得不偿失。在线开放课程并不需要太多的大制作,而需要更多的接地气、易修改、常更新的真课程。(三)教学应用阶段为了保证建好的课程不变成建好即弃,或者只用过一两个周期就停用的“僵尸课程”,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要有持续的监管机制;2.要有后续经费支持;3.教师要对内容进行持续更新;4.教师应该将在线课程教学与自己的研究同步推进。六、智能时代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展望智能时代正以加速度的方式向我们走来,未来在线开放课程会走向何方?这个问题还没有现成的答案。时代变化太快,人们连适应都还来不及,更无暇想象未来会变成怎样。目前几乎所有的MOOC研究者都只是在谈论如何更好地建设和应用在线开放课程,极少涉及对在线开放课程未来走向的预测。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一)智能时代的教与学会发生哪些变化人工智能正经历由弱人工智能向强人工智能转变的阶段,未来可能实现超人工智能。弱人工智能只专注于完成某个特定的任务,例如语音识别、图像识别和翻译,是擅长于单个方面的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属于人类级别的人工智能,在各方面都能和人类比肩,人类能干的脑力活它都能胜任。它能够进行思考、计划、解决问题、抽象思维、理解复杂理念、快速学习和从经验中学习等操作,并且和人类一样得心应手。超人工智能则已经跨过“奇点”,其计算和思维能力已经远超人脑。此时的人工智能已经不是人类可以理解和想象。由此可知,智能时代教与学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些变化人类至今还难以想象。目前能够预测的是:1.工业时代建立起来的现代学校教育体制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现代教育体制具有三大特征,第一是统一性,如统一招生、统一管理、统一上课、统一考试;第二是集中性,如班级授课制、面对面教学等;第三是标准化,如采用标准化教材、标准化考试等。其根本目的是培养具有共同知识结构的专业人才。到了强人工智能时代,几乎所有的有一定标准和规范的专业工作都会被智能机器人取代,那种标准化培养的专业人才不再被需要,人类将专注于创新和创造。因此,教育也必将转型为适合创新人才培养的体系。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差异化、个性化、智能化的教育。未来的学校在组织形式、办学模式、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都将与今天的学校有极大的不同,个性化在线学习和虚拟课堂教学将取代集体化实体课堂教学成为主流教育教学模式。2.教与学的重心将由传授硬知识向构建软知识方向转变区别软知识和硬知识最主要的指标是知识的稳定性。智能时代硬知识的重要性将大大下降,软知识则无论在数量还是重要性方面都将大大提升,人类将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建构软知识方面。因为对硬知识的学习智能机器人要比人类学得更快、记得更多、用得更好,而软知识领域人类比机器人则更加擅长。目前的学科知识体系主要是硬知识为主体来划分的,未来这种学科知识体系将被打破,知识将由静态的层级结构,变成动态的网络和生态,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将完全改变。人们将不得不面对一个不断更新迭代、变动不居的认知状态。3.教与学的目标将由传承知识向创新知识方向转变人类发明教育体系是为了传承前人创造的各种知识,知识经由教师和学校从一代人传给下一代人,并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累积丰富。知识传承成为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智能时代绝大部分知识传承的工作可以交由智能机器人去完成,它们的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都远超人类。人类最主要的任务是创新创造。只有在创新创造中所需要的知识才是人类所要学习和掌握的。这意味着未来教育不再会不加区别地教授一些未来根本用不到的知识,而会让个人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做出选择。即学即用式的学习、零存整取式的学习、自组织学习、知识的协同建构将成为主流学习方式,为创新而学习、在学习中创新、对学习的创新成为常态。(二)在线开放课程在促进教育教学变革中能发挥哪些作用从智能时代的视角来看,目前这种以xMOOC为主流的在线开放课程是教育教学变革的必经阶段,也是一个过渡阶段。xMOOC的基本理念和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没有本质上的不同,仍然强调的是系统性的知识学习,采用的是传递-接受式的教学方式,只不过将知识传递的过程由实体课堂搬到了网上;而且由于其大规模和在线学习的特征,使得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更加困难,单向灌输的倾向更加显著。但它的正面效应也是显著的。第一,在线课程的建设将大量传统的课程经改造后搬到了网上,从而积累了大量的网络教学资源,同时也培养了一批适应网络教学的新型教师,养成了学生在线学习的习惯。第二,网络教学资源(以慕课视频为主体)建设推动了线上线下混合学习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开展,促进了课堂教学变革。从传统的以班级授课制为核心的课堂教学,走向个性化的在线学习,必须经过一个线上线下混合学习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和应用发挥了较大的作用。第三,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过程中,大量的在线教育企业的介入,打破了高等教育由大学包打天下的单一局面,有利于高等教育生态链的重组,推动了教育体制的变革。但从更长远的视角来看,xMOOC不能满足智能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必将随着时代的进步而逐渐转型升级。(三)智能时代的在线开放课程会如何升级改造使知识更多地存储在网络中而不是书本上,网络上的知识存储方式是立体的、多维的,直观的(如视频、动画、虚拟现实等形式)、动态的,学科间的界限变得模糊,更多的是基于情境和问题的学习,知识由静态的层级结构变成动态的网络生态。传统学科分类已越来越不适应现实的需要。与之相应,在线开放课程也将出现更多的打破传统学科边界、跨学科乃至跨专业的重构性课程。1.微课程化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碎片化学习的需要,在综合以上的分析,从短期来看,xMOOC仍将占据在线开放课程的主流地位,但其中的常规慕课模式将进一步式微,会更多地向私播课和商业慕课转变,未来有可能加入“1+N”教学模式,届时预先录制的慕课将更多地向现场直播式的在线开放课程转变。大学的课程将更多地与在线开放课程融合,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和翻转课堂将取代单纯的课堂教学,逐渐成为大学里的主流教学模式。从中长期来看,xMOOC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cMOOC和慕秀(MOOS)式的在线开放课程将逐渐成为主流模式。未来有可能出现由智能机器人教师主讲的在线开放课程,不过会以一对一的方式进行教学与辅导,学习将更加个性化和智能化。智能机器人教师与人类教师将分工合作,前者主要讲授硬知识,后者主要协助学习者共同构建软知识。2.去学科化传统实体课堂是以学科分类体系分科教学的,这与网络时代之前知识主要以文字的形式记录在书本上有关。文字和书本的承载方式是平面的、线性的、抽象的、静态的,随着知识总量的增加必然要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于是学科专业开始出现,分科教学成为必然趋势。但网络的出现线开放课程也将以短小精干的微课程为优。课程的内容相对集中,学习时间也较传统课程为短,更新速度也将加快,学习方式与路径也将更加多元化、个性化。微课程与微学分结合起来,有助于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学分银行也将在此基础上构建。3.淘宝化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开设在线开放课程,同类课程数目逐渐增多,从而出现竞争态势。大量的在线开放课程将像淘宝网店和商品一样任学习者挑选、点评和学习,各显风采或优胜劣汰。4.协同创新随着创造性学习的开展,未来在线开放课程可能会由多名同领域的专家和学习者以研讨的方式进行,而不是由某个名师包揽一切。通过分享、交流、讨论乃至辩论,激发创造性火花,产出创新性成果。5.知识付费未来学习者在免费学习部分公共的在线开放课程资源之外,还可以付出一定的费用,学习一些个性化的课程和最新的知识,并接受专家的个性化指导。六、在线开放课程存在问题及对策(一)在线课程存在的问题1.缺乏真实课堂的约束力。

很多学生学习在线课程都是通过网络,缺少了现实生活中课堂的约束力。在线课程不同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课堂,有老师的约束来保证学生的听课质量。在线课程作为我国教育的最新载体,不仅在各个方面都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同时也存在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那就是缺少课堂约束,学生不可以在课堂接电话、看电视,但是对于学习在线课程的学生来说,大可以在听课的时候看电视,上QQ甚至有更多的娱乐项目,这无疑会对其学习质量造成影响。

2.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难以保证。

在线课程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将学习者置于学习过程的核心地位,对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以及学生的信息素养要求都比较高,在课堂上还有老师约束其行为,让其能够集中注意力,但是对于在线课程模式教学来说,他们很难集中注意力,经常是一开始听得很认真,但到后来就完全不能集中注力。同时对于一些喜欢上网的学生来说,很有可能出现的状况就是学习到一半就放弃学习,反而去上网。这样不仅不会提高其学习成绩,还会让其沉迷网络无法自拔。一些有学习意愿但却学习管理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很可能难以坚持完成在线课程的学习。

3.课堂缺少师生互动性。

目前在线课程主要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而讲授法落后的理由之一就是它让学生“被动静听”,老师讲什么就只能听什么,自己的想法表达不出来。另外,即使老师讲得好,学生也认真听,那也只能记住老师的观点,学生难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就会变得盲从。但是如果是在真实课堂上,老师就可以根据整个班级学生的听课氛围来灵活教学。这就是在线课程课堂所存在的问题。与此同时,学生在在线课程课堂上很难与老师进行及时沟通。因为在线课程课堂的学生比较多,老师很难兼顾到每个学生。所以,有的学生即使在屏幕上打出了问题,随着不断地刷屏,老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