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高艺术中的理性因素_第1页
凡高艺术中的理性因素_第2页
凡高艺术中的理性因素_第3页
凡高艺术中的理性因素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凡高艺术中的理性因素

凡高是许多艺术家和艺术理论家研究的对象。自他去世以来,艺术史学家对他的生活和艺术研究从未停止过。一百多年的研究,使大家对其艺术风格特点形成了比较统一的认识:凡高的画作将色彩的表情功能发挥到了极致,通过对色彩的单纯感与表现力的追求,其艺术视象获得了一种粗犷的情感宣泄的特性。自由随意,大胆张狂,且根据自己的主观情感色彩来安排画面是凡高用色的特点。晚期凡高发展到由不满足客观真实色彩再现开始,发展到偏重于追求个人独立精神和主观情感的表现。然而仔细分析发现,凡高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色彩理论大发展,艺术观念大变革,中西文化大交流的时代。凡高处在一个新艺术思潮刚刚出现,而旧艺术思潮还未完全退出的年代。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凡高的绘画色彩不可能完全脱离理性因素和理性思考。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凡高色彩理性因素的来源。一、艺术创作中的理性概念“理性”是指受人的目的和意识所支配的一切主观和心理的活动,它不仅包括人的理性认识的活动,而且也包括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感觉、知觉和表象等感性认识活动。从认识论意识上说,“理性”是指人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的逻辑思维形式。从人性论意识上说,“理性”是指人的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受这种思维能力所支配的人的理智的、克制的、自觉能力和存在属性。还有人从本体论、认知论、伦理观、实用性四个方面来加以界定理性(1)。哲学中的理性是相对于感性来讲的。一般理性的解释通常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和思维活动;黑格尔哲学中指具体的,辨证的,理智性的思维方式。他认为理性是最完全的认识能力,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只有理性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在艺术领域当中,艺术创作中的理性是指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运用一定的艺术理论和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演绎,判断和推理来进行艺术创作,而这个过程在某种程度上是有规律有目的的在主观意识的支配下所进行的选择。需要指出的是不同领域和不同学科对于“理性”定义的解释都是不尽相同的。这里我们不加以详细论证。二、日本浮士画的艺术形式19世纪的欧洲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艺术领域更是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革新。凡高处在这样一个时代,感受到了艺术理论的重要性,又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的影响,同时在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潮流下,又接受了日本浮士绘的艺术形式。这些都为他日后理性的分析色彩和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铺平了道路。(一)凡高和其他学者对色彩的研究早在1660年牛顿首先发现了色彩的真正本质。通过三棱镜来分离颜色,得到七种颜色,证明光是由七种颜色组成的复色光。大约在1731年,雷比隆发现了红.黄.蓝色的原色特征,它们能够创造橙、绿、紫。第一本全面论述色彩的专著大约出版于1766年,书名为《自然的色彩系统》,作者是一位英国版画家。几乎同时,一位法国化学家切夫雷尔发现了同时对比和色彩相互感应的原理。而凡高的老师德拉克洛瓦就是这个原理最早的学生。19世纪的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随着经济基础的不断提升,社会科学,文化,艺术等方面也有了很大发展,其中有关色彩的科学研究也取得了更大的进步。十九世纪布朗的《绘画艺术法则》,路易斯普兰的《色彩理论》,谢拂乐《色彩的对比并存法则》,美国物理学家鲁特的《现代色彩学》等相继出版,一时间关于色彩理论的论述在欧洲纷纷问世,这为艺术家们进一步研究色彩的规律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印象派画家对大自然的充分研究和描绘,使其达到了一个全新的色彩世界,这些都为绘画色彩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凡高处于这个大背景之下,不可避免的接触到一些关于色彩的理论知识。美国著名的艺术批评家梅耶.夏皮罗在《文森特·凡高》一文中写到:在巴黎,凡高发现了理性,发现了一个光与色的世界。这些知识他原本是缺乏的,而现在因为能帮助他从过去压抑,狭窄的宗教和乡村世界中解脱出来而受到欢迎(2)。同时凡高在他的书信中也提到:……为什么杜比尼、科斯勒、杰宁就不是擅长色彩画家呢?……我对于我稍微专门研究色彩理论问题不感到遗憾。在他写给罗索和西涅克的信中凡高写到:“我对色彩规律是极其感兴趣的,我在儿童时期就被讲解过啊!德拉克洛瓦曾经说过:真正的画家是不画固有色的。这里德拉克洛瓦所相信的对于色彩的伟大真理。在自然中有三种原色,不能引归到别的颜色,那就是红、黄、蓝。如果它们中间的两种混合着,就产生次色橙、绿、紫。每种这类有二原色混合成的次色却和其第三种色构成对比色。在对比中两色增到最高的强度。人称它们为互补色。这类在并排邻立中的色彩,在混合成为相同部分后消灭了自己,人们获得的是一绝对的无色的灰暗,破碎的颜色。”(3)1884年夏,他从查理·布朗的书上,看到德拉克洛瓦的色彩理论,以及补色的相互关系及色彩混合理论,由此大开眼界。在这里凡高不仅提到了原色和间色形成的概念,而且对互补色以及补色相混成为灰色的道理也十分清楚。我们可以看出,凡高不但学习过一定的色彩理论知识,而且对其中的一些概念和要点了解的相当透彻。他所学的色彩知识,在他以后的绘画中有一定的体现。(二)凡高绘画的深灰色调凡高的早期作品是追求欧洲传统学院派的风格:造型写实,画面色彩单调和灰暗,纯度不高,如他的早期代表作《吃土豆的人》(1885年画布油画82×114厘米阿姆斯特丹国立文森特·凡高美术馆藏),作品中色调以褐色调为主,色彩比较单一,并且注重明暗和阴影的变化。他这一时期的很多作品都受荷兰现实主义画风的影响,画面深沉,有极强的乡土气息。这也表现出凡高很强的农民情结,他似乎很想成为一位农民画家。一方面,他受到“精神导师”米勒的影响,更重要的可能是内心深处对乡间生活的向往,对淳朴农民的尊敬和对诚实劳动的赞美。1886年3月初,33岁的凡高来到艺术家向往的法国巴黎。面对充满光与色的印象派绘画感到震惊,并产生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他的潜意识和艺术思想与正处于巅峰时期的印象主义画派一拍即合。共同的信念使他结识了修拉、西涅克、高更、劳特里克等一批印象主义画家并投入对印象主义绘画的研究工作,其中当属西涅克对其影响最大。印象派的运动自1874年第一次展览会以来,已在当时达到极盛。莫奈、毕沙罗和西斯莱各成一家,他们否定了物象的固有色,只靠自己的视觉体验,再现事物于画面。这种绘画理论深刻地影响着凡高。虽然,初抵巴黎的凡高还不曾完全脱离灰暗的色调,但他的笔触已渐渐带有轻快感。他研究色彩的对比与不和谐感,学习色彩分割与素描的等新的手法。当代大师与世界名作荟萃的巴黎,使这个从荷兰来的艺术信徒大开眼界。他早期的代表作品《塞纳河畔》可以充分的说明他受到印象派的影响,画面中是类似毕沙罗和西斯莱当时所画的那种印象派的风格。凡高在这幅画上显示了他对光学综合利用和明暗效果的全面掌握,同时也显示了他对强烈色彩的特殊偏爱。他发现自己在感情深处最喜爱的东西原来是未经调配的强烈色彩。巴黎的阳光和艺术环境帮助凡高的绘画从荷兰的深灰色调逐渐走向一个明亮的色彩世界。印象派和新印象派都坚持理性分析和科学的运用色彩,凡高由此为自己以后在色彩理性分析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对日本浮世画的借鉴浮世绘是指公元17世纪中叶以来,活跃在日本江户时代(Edoperiod)以描写市民的世俗生活为主的木刻绘画,这些画以世俗生活中的美人画、歌舞伎演员、旅行游览风景画等为主要内容,因与出世超脱相对,喻入世行乐,人生如过眼烟云之意,被总称为浮世绘(UKiyoe)。(4)其特点是画面平面感强,设色艳丽,笔法简单,重视以墨线造型。当我们提到凡高的油画,几乎没有人敢否认他从日本浮世绘汲取的营养,浮世绘对凡高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自安特卫普时期,凡高就热衷于日本的浮士绘。在巴黎,凡高经常光顾一家专门收藏浮士绘的画廊,用他那并不富裕的钱袋去购买他所喜爱的日本版画。这其中,他最喜欢日本画家广重的作品。他临摹了广重的《龟户梅屋铺》,作了《日本趣味(梅树)》(1887年画布油画73×54厘米(阿姆斯特丹国立文森特·凡高美术馆藏)。虽然这是一幅临摹图,但画中天空红色,大地的绿色都比原画更加强调色彩的视觉冲击力,梅树枝节的线条更大胆坚强。在1888年他写给提奥的信中,他详细描述了如何采用“日本形式的色彩”创作《阿尔的卧室》:“这幅画仅仅用色彩表现出来,极力限制阴影和明暗的色调。如何同日本版画那样,采用平面的,明快的色彩构成。”(5)凡高的艺术相当程度上借鉴了浮世绘的艺术形式,甚至于曾有人称凡高的画为“欧洲的浮世绘”。装饰绘画对凡高也有很大影响。美国的泽梅尔在《凡高的历程》一书中强调了凡高受当时装饰性绘画的影响,布拉克蒙在《图案与色彩》一书中也提过类似的看法。1888年的时候,装饰性的概念就被欧洲评论家用来评价新一代画家的作品。在一篇评论“二十人画展”和独立沙龙画展的文章里,颂扬了“一种新的特殊风格”,并且称之为“景泰蓝式的画法”,因为分块勾边的颜色很像中世纪景泰蓝的彩色玻璃制品。(6)诱人的色彩,简约的细节,轮廓分明,色彩热烈而且清楚的分成色块,这些使人联想到日本风格的画法,同时也是“装饰画法”的特征。事实上,凡高也尝试了装饰性作品的创作,也只有极少数评论家认可他这些作品并愿意支持他在这方面的尝试。其中的部分原因是凡高没能举办他所希望的个人画展。从这个背景看,我们才能了解到凡高和他同时代画家为画面的装饰性效果所做的努力。许多人对凡高的作品存在一定的误解:即认为他未曾受过正规的训练,绘画技术不够熟练,作画时单凭一股热情,对美学和艺术史也知之不多。事实并非如此,他的绘画技巧堪称是其丰富想象力绝妙而又非凡的工具,他对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的继承,对日本浮世绘的借鉴,对色彩理论以及对德拉克洛瓦、修拉、西涅克等大师的学习和研究,加上他那狂放不羁的性格和对艺术的狂热,使他的绘画风格自成一体。当然,这些学习和借鉴也为凡高以后理性色彩分析和运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三、情感的表达不同凡高在色彩方面的理性主要表现为:在色彩创作的过程中运用或借鉴一定的即成理论和前人画派的研究成果,来完成自己的艺术作品。在强烈情感的宣泄下,凡高并不排除色彩理性的绘画方式在他的作品中延续,他的作品是把理性思维和色彩知识转化为内在自觉形式的一种升华。人们很容易把凡高视为西方艺术自我表现的始作俑者,其作品突出的个人风格和强烈的主观表现都会给人以这种印象。但应该指出,自我表现并不等同于内心世界的孤独发掘和个人情感的任意宣泄。凡高的创作是情感化的理性表达,而不仅仅是对情绪现状的静观和描写,也不是单纯为发泄情感在画面上的任意涂抹。凡高作品的情感表现也不排斥理性思考对创作的作用,他曾在一封信中写道:“不要认为我愿意拼命工作,使自己进入一个发狂的状态。相反请记住,我被一个复杂的演算所吸引,演算导致了一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