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与朱元思书教案_第1页
桃花源记与朱元思书教案_第2页
桃花源记与朱元思书教案_第3页
桃花源记与朱元思书教案_第4页
桃花源记与朱元思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桃花源记21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2.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理解课文大意。3.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积累文言实词难点:文言字词的梳理与归类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教学资源1、了解本文的背景资料2、对文中存在的几个重点实词(妻子、绝境、寻、交通、无论、舍、延等)加以引导预习设计1、收集有关作者的资料。2、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停顿;完成《学程导航》中的“课前思考”1、23、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疏通文意,整理理解重要字词,理解课文大意。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1、渔人甚异之2、林尽水源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4、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7、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8、后遂无问津者初三备课组施教日期年月日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说说你对“世外桃源”这个成语的理解。你知道这个成语来自于哪篇文章吗?说说你知道的陶渊明。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出身于没落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后人称“靖节先生”。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务农生活、田园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

代表作有诗《饮酒》、《归园田居》,散文《归去来兮辞》等。本文选自《桃花源诗并记》,寄托了诗人的社会理想。歌咏了一个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记”相当于诗的序。预习展示完成同步练习‘课前思考“1、2朗读课文四、自主学习,收集、归纳、整理问题交流。1、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对照书下注解,小组合作翻译全文,了解文章大意。2、将产生的问题汇总,在全班提出寻求帮助。1、以“世外桃源”成语导入。明确:世外桃源是一个与世隔绝,没有战争、没有剥削,和平安宁的理想之地,它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2.提醒读准字音,读准停顿。教师个别指导。学生提问,学生回答,教师适当点拨,板书要点。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预设:①古今词义芳草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味道)新鲜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交通运输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妻子儿女今义:指男方的配偶来此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无论魏晋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不管(连词)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不值得今义:不够②一词多义舍:舍弃便舍船房子屋舍俨然寻:寻找寻向所志不久寻病终向:以前寻向所志对着眈眈相向志:做标记处处志之标记寻向所志指导学生根据已学知识进行迁移积累。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学生找出文中自己认为难以翻译的句子,其他学生解答。五.品读赏析1、用简洁的语言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2、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分为哪几个部分来叙述?六、课堂检测七.课堂小结教师点拔备:按渔人行踪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节)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第二部分(第2~3节)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第三部分(从第4节到完)写渔人离开桃源后,太守派人先后探访桃源未果的情形。作业设计一、课堂检测1.《桃花源记》作者

(朝代)著名诗人。2.文中描写桃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体现祥和安乐的社会环境的句子是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①渔人甚异之

②具答之(

)③复前行,欲穷其林(

④欣然规往(

)⑤诣太守(

⑥未果,寻病终(

)4.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古义:

今义: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古义:

今义:二、课后作业完成《同步练习》6-9题“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桃花源记2新授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词汇。3、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寄托的社会理想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积累文言实词、把握课文内容难点: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理想社会?教学资源学生对“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理想社会?”可能理解不够,所以教师应借助于对陶渊明思想和生活背景的介绍切入。预习设计1、这是一个怎样的世外桃源?2、你认为这样一个世外桃源存在吗?初三备课组施教日期年月日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一、翻译几个句子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3、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二、品读赏析1、课文中的桃花源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答案预设:根据这些分析,得出结论课文中的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一个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宁静安乐的理想社会。复习导入提示:①渔人怎样发现桃花源的?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曲折、隐蔽、幽深)②进入桃花源,渔人看到什么景象?(所见)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环境优美宁静)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生活安乐幸福)③在与桃花源人的交往中,哪些语句写出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所历)(民风淳朴)④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地方?哪些语句写出了桃花源人与世隔绝的久远(所闻)(厌恶战争、不满外界生活与世隔绝)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2、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么一个世外桃源呢?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期,当时社会政治黑暗,兵祸连结,民不聊生。本文是他57岁时所写的《桃花源诗》前面的小序。当时作者已隐居16年之久,对农民的苦难深有感触。在本文中他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们过着安居乐业、友好和睦的生活。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这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反对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同时也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现实,因而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多少带有原始共耕生活的痕迹,表现出了一定的复古倾向,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一种空想。这又是作者逃避现实的思想的反映三、拓展延伸1、生活在东晋的陶渊明描绘了这样美好的境界,却是并不存在的,而生活在今天的你们,已经拥有了美好幸福的今天,一定对明天有着更为美好的憧憬。你希望自己生活的未来社会是什么样的呢?请用美丽的语言加以描绘。参考题:我心中的世外桃源⑤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可是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这些说明了什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虚构的。)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课堂检测《同步练习》中6-9题小结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故事曲折回环。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作业设计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A、作者在文中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但这样的理想社会是不可能存在的。()B、桃源人见渔人“乃大惊”,说明桃源人一向以耕作为业,从未见过捕鱼的人。 ()C、村人“皆叹惋”是为渔人费了这么多周折才找到他们而叹惋,为自己住在这里与世隔绝而叹惋。()2、从文中找出能表现下列内容的语句桃花源环境优美:桃花源人生活安乐:3、你能找到出自本文的几个成语?4、由桃花源你想到了什么?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试着写一篇《桃花源后记》或给桃源人写一封信,谈谈你对和平的认识。(本周周记)家作:完成《自主检测》第二课时“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与朱元思书1新授1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2、通过品读能够理会作者观察角度的独特,写法的精妙。

3.领会到富春江绮丽的美景和作者的感情。教学重难点重点:1.掌握本文常用的文言词汇及全文内容。2.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写景方法。难点: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义教学资源本文的写景特点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要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逐步去完成。预习设计1、给下列加点的词注音。缥碧()轩邈()泠泠()嘤嘤()鸢飞戾天()横柯()2、解释下列加点词。一百许里()急湍甚箭()水皆漂碧()负势竞上()互相轩邈()()窥谷忘反()疏条交映()3、按原文填空。1、总领全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2、点明作者浏览路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3、从侧面描写水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4、文中直接体现作者沉湎于山水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初三备课组施教日期年月日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一、回忆学过的描写山水的诗句或古文片断。预设: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山随平野尽,江如大荒流。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二、初读课文:1、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语速适中、语调柔和。2、齐读课文。三、预习展示。四、疏通文意1、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对照书下注解,小组合作翻译全文,了解文章大意。2、将产生的问题汇总,在全班提出寻求帮助。1、导入新课:同学们,说起古文就不能不提写山水的文章。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留恋于大川名胜,寄情于小桥幽径,写下了无数动人的篇章和优美的佳句。你还记得哪些描写山水的诗句或古文片断?(学生活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吴均所写的《朱元思书》,相信你同样会对富春江的美景赞叹不已。学生提问,学生回答,教师适当点拨,板书要点。同时指导学生根据已学知识进行迁移积累。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五、赏析课文1、富春江的景色总体特点是什么?2、作者是如何描写山水的奇异的?作者面对这“天下独绝”的“奇山异水”时流露出一种怎样的情感和志趣?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加以简要的分析。预设:本文抒写了富春江山水之美,也抒发了作者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六、品读美文1、再读课文2、采用“我读,感受到。”或“字词甚妙,写出了。”的模式交流对美文的感受。板书:奇山异水富春江水的“异”表现在哪里?(水色、水清、水急)写异水的三个句子,前两句和最后一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静态、动态)作者又是通过描绘几种景物来写奇山?用了哪些方法来表现奇山的“奇”呢?学生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语句,教师加以概括,形成如下板书:展示背景资料:吴均生活的南北朝时期,政治黑暗,社会紊乱。一些仕途失意或受佛教、道教影响的士人便遁迹山林,避世隐居。吴均一生的仕途也不如意。梁武帝时,他因私撰《齐春秋》,武帝恶其实录,免其职。此后,他便到石门山中去隐居。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七、小结本文总结收获八、课堂检测。同学们,吴均的一篇《与朱元思书》犹如一曲《高山流水》,晴日、蓝天、碧水、青山,蝉抱高枝、猿跃林间,使人读后禁不住也流连忘返,心中不禁默叹:自然,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丰硕的果实,更有一种怡人的心性,一种忘却功名利禄的自然之心。是谁在后世吟诵: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又是谁在感叹: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同学们,面对自然,你的感受又是如何呢?就你曾经欣赏过的美景,写一篇绘景抒情的随笔,字数不少于四百字。作业设计课堂反馈完成同步练习1—5题二、课后作业1指出下列各组中的加点词的不同用法。蝉则千转不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