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国际争端的和平解决_第1页
第十三章:国际争端的和平解决_第2页
第十三章:国际争端的和平解决_第3页
第十三章:国际争端的和平解决_第4页
第十三章:国际争端的和平解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三章国际争端的和平解决

第一节概述

一、国际争端的概念、特点、种类(一)概念

广义、狭义(本章涉及的)(二)特点

1、主体主要是国家

2、解决难度较大(涉及争端国的重大利益)

3、解决方法比较特殊

(三)种类

1、政治争端:直接涉及当事国主权独立等重大政治利益的争端。对这类争端,国际法不能或尚未形成确切或具体的权利义务规则,很难用法律方法解决。这种争端也称为“不可法律裁判”的争端。比如富国与穷国间的经济矛盾、不同政治制度之间的矛盾都是较典型的政治性或不可裁判性争端。

2、法律争端:所涉事项上当事国的要求是以国际法作为依据提出的。

3、事实争端:指国家间对某种情况或事项的事实真相发生争执的争端。需要的是对事实本身的澄清,而不是对其是非曲直作出判定。

4、混合性争端:上述分类只具有相对意义,主要作用在于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实践中,许多争端往往是这三种的混合。

二、解决方法(一)和平的解决方法(二)武力或强制的解决方法

1、还报(反报):一国对于他国的不礼貌、不友好但不违法的行为,采取相同或相似的行为予以还击。如一国对于本国公民或侨民在他国受到的不公平或歧视性待遇进行反报;一国的贸易、航运、关税等问题上在他国遭到不平等待遇的反报;一国对其外交官被驻在国驱逐的反报等。

2、报复:一国对于他国的国际不法行为,采取与之相应的措施作为回应。是一种对于不法行为的对抗,因而在符合必要和成比例以及其他国际法规则的前提下,仍然可以使用。报复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包括停止执行某些条约;扣押对方船只和财产;实行贸易禁运等。

3、平时封锁:和平时期一国的海军对另一国的海岸进行封锁,禁止有关船只的出入。现在,平时封锁只能作为由安理会决定的,维持或恢复国际和平与安全所必要时采取的一种措施,而不能是一种国家解决争端采用的合法方式。

第二节国际争端的政治解决方法一、谈判与协商

(一)谈判有关方面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互相磋商,交换意见,寻求解决的途径和达成协议的过程。

广义的谈判是指除正式场合下的谈判外,一切协商、交涉、磋商等等,都可看做是谈判。

狭义的谈判仅仅是指正式场合下的谈判。

从谈判的形式和特征等方面入手,对谈判的内涵进行分析,以便把握谈判的基本概念。

1、谈判以某种利益的满足为目标

2、谈判是一种协调行为的过程

参与谈判各方的利益、思维及行为方式不尽相同,存在一定程度的冲突和差异,因而谈判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寻找共同点的过程,是一种协调行为的过程。

3、选择在参与者认为合适的时间和地点举行。这是区分狭义谈判和广义谈判的一个重要的依据。

(二)协商

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抱着公平、合理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诚意,通过摆明事实,交换意见,取得沟通,从而找出解决争议办法的一种方式。

协商曾被作为谈判的一个部分和步骤,但当代也常常被作为一个独立的方法使用。谈判一般仅限于当事国之间,协商有时也可以邀请中立国参加。

(三)交换意见

二、斡旋与调停

(一)斡旋国际组织或第三国在争端的当事国不愿直接谈判或虽经谈判而未能解决争端时,根据当事国的请求或第三方主动提出建议,以促成双方开始谈判或重开谈判的一种方式。斡旋者在争端各方接受斡旋、开始谈判时,任务完成,而不参加谈判。

(二)调停国际组织或第三国在争端当事国不愿直接谈判或虽经谈判而未能解决争端时,以调停者资格,主持或参加谈判,提出建议作为谈判基础,促成各方达成协议的一种方式。

甲、乙两国因历史遗留的宗教和民族问题,积怨甚深。2004年甲国新任领导人试图缓和两国关系,请求丙国予以调停。甲乙丙三国之间没有任何关于解决争端方法方面的专门条约。根据国际法的有关规则和实践,下列哪一项判断是正确的?

A.丙国在这种情况下,有义务充当调停者

B.如果丙国进行调停,则乙国有义务参与调停活动

C.如果丙国进行调停,对于调停的结果,一般不负有监督和担保的义务

D.如果丙国进行调停,则甲国必须接受调停结果(2005年司法考试卷一第33题)三、调查与调解(一)调查

在国际争端不涉及国家荣誉或根本利益而只起因于对事实的意见分歧,由双方订立专约,组成国际调查委员会,进行公正认真的调查,查明事实,以促进当事国自行解决争端的一种方法。

调查报告对争端当事国没有法律约束力。(二)调解(和解)各种国际争端,凡不能以外交方法解决者,当事国可把争端提交和解委员会处理的一种方式。和解委员会所提的条件、建议对争端当事国无拘束力。

第三节

国际争端的法律解决方法一、仲裁(一)仲裁的一般规则

仲裁或称公断,是指根据争端当事国之间的协议,将争端交与它们选定的仲裁人,由其作出对争端当事方具有拘束力的裁决,从而解决争端的方法。仲裁是一种古老的解决争端的方法,《海牙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公约》等都将其作为解决争端的方法加以规定。1958年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拟定的《仲裁程序示范规则》,对国际仲裁的内容作了系统阐述。

1、仲裁协议。仲裁协议是当事方之间在争端交付仲裁及相关事项上达成的协议,是进行国际仲裁的基础和法律依据。仲裁协议中包括当事方认为需要约定的任何内容。仲裁协议可以有三种方式:

(1)仲裁条约。指缔约国订立的将彼此争端交付仲裁的专门条约。它是一般性的,不针对某一具体专案,可以是双边的也可以是多边的。常设仲裁机构往往由这类条约成立。(2)仲裁条款。指缔约国在条约中设立一个条款,规定将以后履行条约过程中所产生的争端交付仲裁。(3)专案仲裁协定。指争端发生之后,当事国将该争端交付仲裁的特别协议。

2、仲裁庭。仲裁庭的组成原则上由当事国约定,一般由奇数个仲裁员构成,通常是3—5人。仲裁员由当事国选定,通常是双方各选择数目相等的人选,然后双方共同选定1人作为首席仲裁员。仲裁庭必须依照仲裁协议的规定进行工作,任何违背仲裁协议的行为都可能使仲裁被中止或导致仲裁裁决无效。

3、仲裁适用法律。当事方应就仲裁的事项和范围作出规定,并约定仲裁适用的法律。在国家间的争端仲裁中,如果没有对适用法律作特别约定,则应适用《国际法院规约》规定的国际法。

4、仲裁程序。

交付仲裁的当事国应就仲裁适用的程序作出约定。如果没有特别约定程序,或约定的仲裁庭对于程序有特定要求,则一般由该仲裁庭确定仲裁程序。

5、仲裁裁决。

仲裁裁决对于当事国具有法律拘束力,并为终局性决定。当事国应在裁决规定的期限内执行裁决中的义务。

(二)国际常设仲裁法院

由于仲裁已被广泛运用作为解决争端的方法,国际社会出现了一些常设的国际仲裁机构,其中为解决贸易投资方面争端设立的占大多数。这些仲裁机构通常不是专门以国家作为当事主体,其当事人可以包括国家、法人和自然人。国际常设仲裁法院是专门受理国家间仲裁案件的常设仲裁机构。国际常设仲裁法院是根据1899年《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公约》于1900年在海牙设立的常设的国际仲裁机构。

常设理事会由荷兰外交大臣任主席,成员包括缔约各国驻荷兰的外交代表。理事会负责监督和指导事务局的工作,制定有关的规则和章程。国际事务局是常设仲裁法院的书记处,负责日常的工作和法院仲裁文件的登记、转达、档案管理。“仲裁员名单”由缔约的每个国家各自选的4名精通国际法并享有崇高声誉的法学专家组成。各国提名不限于本国国籍的人。仲裁员可以连选连任,任期6年。

仲裁程序。当事国将争端仲裁协议提交仲裁法院时,可以在仲裁员名单中各自选定1—2名仲裁员,再由这些选定的仲裁员选定首席仲裁员。仲裁一般经过书面程序和口头程序两个阶段,然后仲裁庭进行秘密评议并以多数票作出裁决。裁决为终局性的,但如果争端方对裁决的意义和范围不明,可以在裁决作出3个月内,请求仲裁庭作出解释。二、司法解决目前,国家之间已建立了一些国际司法机构。旨在解决国家间争端的国际性司法机关目前主要是国际法院和联合国海洋法法庭。

(一)国际法院国际法院即联合国国际法院,根据作为《联合国宪章》一部分的《国际法院规约》,于1946年成立。国际法院是联合国的司法机关,也是当今最普遍最重要的国际司法机构,是法律方法解决国际争端的主要机构。

1、国际法院的组成(1)法院由15名法官组成。15人中不得有两人为同一国家的国民。法官不代表任何国家,不能担任任何政治或行政职务,也不得从事任何其他职业性活动。法官在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中分别独立进行选举,只有在这两个机关同时都获得绝对多数票时方可当选。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法官选举没有否决权。

(2)专案法官。法官对于涉及其国籍国的案件,不适用回避制度,除非其就任法官前参与该案件。在法院受理的案件中,如果一个当事国有本国籍的法官,他方当事人也可以选派一人作为“专案法官”参加本案的审理。如果当事双方都没有本国籍的法官,则双方都可各选派一名“专案法官”参与该案件的审理。这种临时的专案法官在该案审理中与正式法官具有完全平等的权利。(3)书记处。书记处负责处理法院的文书、档案、日常工作和对外联系等。

国际法院历任中国籍法官

王宠惠:曾任中华民国政府外交部长、北洋政府司法部长,1912年-1939年任常设国际法院(国际法院的前身)法官;

郑天锡:1939-1946年任常设国际法院法官,曾任北洋政府司法部次长;徐谟:1946-1957年任国际法院法官,曾任国民党政府外交部次长;

顾维钧:1957-1967年任国际法院法官,曾任国民党政府外交部长和国务总理;

倪征日奥:

1985-1994年任国际法院法官,为新中国第一位国际法院法官;

史久镛:1994年2月6日,任联合国国际法院大法官,

2000年2月至2003年2月任国际法院副院长,2004年2月6日当选国际法院院长。在国际法院法官选举中高票当选的薛捍勤,2010年9月13日在荷兰海牙和平宫正式宣誓就职,成为国际法院首位中国籍女法官。

2、国际法院的管辖权。

国际法院有诉讼管辖和咨询管辖两项职权,其中诉讼管辖是其最主要的职权。

(1)诉讼管辖权

第一,对人管辖。

国际法院的对人管辖是指谁可以作为国际法院的诉讼当事方。根据法院规约,有三类国家可以作为国际法院的诉讼当事国:

①联合国的会员国;②非联合国的会员国但为《国际法院规约》的当事国;③既非联合国的会员国也非《国际法院规约》的当事国,但根据安理会决定的条件,预先向国际法院书记处交存一份声明,表示愿意接受国际法院管辖、保证执行法院判决及履行相关其他义务的国家。国际组织、法人或个人都不能成为国际法院的诉讼当事方。

第二,对事管辖,国际法院的对事管辖是指什么事项能够成为国际法院的管辖对象。

第一种是自愿管辖。对于任何争端,当事国都可以在争端发生后,达成协议,将争端提交国际法院。法院根据当事国各方的同意进行管辖。

第二种是协定管辖。这是指在现行条约或协定中,规定各方同意将有关的争端提交国际法院解决。提交法院的争端及范围等可以通过在条约中设立专门条款,也可以在订立条约的同时,再订立专门的协定加以规定。

第三种是任意强制管辖。《国际法院规约》的当事国,可以通过发表声明,就具有下列性质之一的争端,对于接受同样义务的任何其他当事国,接受法院的管辖为当然具有强制性,而不需要再有特别的协定。这些争端是:对于条约的解释、违反国际义务的任何事实、违反国际义务而产生的赔偿的性质和范围等。这里“任意”是指当事国自愿选择是否作出声明;一旦作出声明,在声明接受的范围内,国际法院就具有了强制的管辖权,而不需其他协定。目前,世界上有60个左右的国家作出这类声明,但都附有各种保留。中国政府于1972年撤回了国民党政府1946年作出的接受国际法院的强制管辖的声明。

(2)咨询管辖权根据《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院规约》,国际法院除诉讼活动外,还有提供法律咨询的重要职能,称为法院的咨询管辖权。联合国大会及大会临时委员会、安理会、经社理事会、托管理事会以及经大会授权的联合国专门机构或其他机构,可以就执行其职务中的任何法律问题请求国际法院发表咨询意见。其他任何国家、团体、个人,包括联合国秘书长,都无权请求法院提供咨询意见。法院作出的咨询意见虽然没有法律拘束力,但对于有关问题的解决以及国际法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3、国际法院的诉讼程序:

(1)起诉。当事国向法院提交案件的方式依管辖依据的不同而异。(2)书面程序和口头程序。法院确定管辖权后,将命令争端各方限期提出诉状、辩护状、证据及其他文件资料。法院在审理中,还可命令争端方限期提交答辩状或复辩状等法律文书。书面程序结束后,法院将进行口头程序。法院可讯问代理人、证人、鉴定人、律师及其他有关人员。除法院另有决定或争端当事方另有要求外,口头程序应公开进行。

(3)附带程序。或称特别程序,由法院在特定情况下采用,包括初步反对主张、临时保全、参加或共同诉讼、中止诉讼等。初步反对主张是指当事国对于法院的管辖权或对请求方提请或参加诉讼权利的反对。反对是否成立由法院裁定。临时保全是指诉讼过程中,为保护争端方利益,经当事国请求法院批准采取的必要和紧急措施,包括对某些行为的禁止、财产的冻结或扣押等。参加或共同诉讼是指第三国参加诉讼。中止诉讼是指在判决最后宣告前,争端各方已达成不再继续诉讼的协议,法院停止该诉讼。

4、国际法院的判决。国际法院对所审理案件,除中止诉讼的情况外,都作出判决。在书面程序和口头程序后,法院法官进行秘密评议并起草判决书,通过三读后进行表决。表决时法官不得弃权。判决书以多数法官同意票通过。任何法官不论是否同意多数意见,都可以将其个人意见附于判决之后。国际法院的判决是终局性的。判决一经作出即对本案及本案当事国产生拘束力,当事国必须履行。如有一方拒不履行判决,他方得向安理会提出申诉,安理会可以作出有关建议或决定采取措施执行判决。法院成立以来尚无判决被拒绝履行的案例。当事国对判决的意义及范围发生争执时,可以请求国际法院作出解释。

(二)国际海洋法法庭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设立的,它是在海洋活动领域的全球性国际司法机构。海洋法法庭的建立,不排除国际法院对海洋活动争端的管辖,争端当事国可以自愿选择将海洋争端交由哪个机构来审理。

法庭由21名法官组成。法庭设在德国汉堡。关于法庭的对人管辖范围,根据公约规定,海洋法法庭的诉讼当事人可以是:(1)公约所有缔约国;(2)管理局和作为勘探、开发海底矿物资源合同人的自然人或法人;(3)规定将管辖权授予海洋法法庭的任何其他协定的当事者。

公约把自然人和法人作为诉讼当事方是因为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的“平行开发制”,与管理局签订合同开发国际海底矿产的各国自然人和法人可能成为有关海底开发争端的主体。但同时,公约对当事人一方为自然人或法人的争端,在将争端提交海洋法法庭时,也作出了两项补充或限制:其一是规定“须用尽当地救济”。其二是自然人和法人的担保国或国籍国应邀参加司法程序。

甲乙两国协议将其海洋划界争端提交联合国国际法院。国际法院就此案作出判决后,甲国拒不履行依该判决所承担的义务。根据《国际法院规约》,下列做法哪一个是正确的?

A.乙国可以申请国际法院指令甲国的国内法院强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