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医院放射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2023版_第1页
人民医院放射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2023版_第2页
人民医院放射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2023版_第3页
人民医院放射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2023版_第4页
人民医院放射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2023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放射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2023版人民医院医院资料仅供参考

第1章X线检查总论一、X线检查的特点与临床应用二、X线检查技术操作规范的一般原则三、X线摄影检查的技术要点四、X线造影检查的技术要点五、X线特殊检查第2章X线摄影检查技术第一节 四肢X线摄影一、上肢X线摄影二、下肢X线摄影第二节 颅面部X线摄影一、颅骨X线摄影二、颞骨部X线摄影三、面骨X线摄影四、鼻旁窦X线摄影第三节 胸部X线摄影一、胸部二、心脏和大血管二、肋骨第四节 脊柱和骨盆X线摄影一、脊柱X线摄影二、骨盆X线摄影第五节 腹部X线摄影X线造影检查技术第一节 胆系X线造影一、口服胆囊造影二、静脉胆系造影第二节 泌尿系统X线造影一、静脉尿路造影二、逆行尿路造影二、膀胱造影X线特殊摄影检查技术第一节 X线体层摄影一、蝶鞍侧位体层摄影二、喉室正位体层摄影三、胸部体层摄影第二节 X线乳腺摄影一、内外侧斜位(MLO位)二、头尾位(CC位)

第1章X线检查总论一、X线检査的特点与临床应用(一)X线检査的特点X线检査是一种临床广泛应用的、无创伤的了解人体内部器官、病变的诊断方法。它具有以下特点:1.可直视人体內组织器官和病灶不仅可以看到诸如心、肺、骨骼、消化道等体内组织器官,还可以看到病变形态特点、位置、大小、毗邻关系等。2.具有无创伤观察活体器官的功能X线检査能在不改变或破坏机体完整的情况下,对活体器官的形态与功能进行观察,对其解剖和生理进行研究。如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消化道系统、胆道系统等的X线造影检査。近年来,DSA、CT、CR、DR等数字X线检査的发展,更加拓展了X线检査的临床检査范围。X线检査影像的全面数字化,将为医院的阁像管理与通讯传输系统(PACS)及远程会诊的实现做出贡献。3.X线检查是有辐射损伤的检查方法 X线检査必须遵循放射实践正当化和辐射防护最优化的要求。(一)X线检查的应用范围X线检査可以应用于人体的各个系统。但其选择应考虑以下原则:①受检査部位应具有对比条件;②检査必须安全,不危及病人生命,不发生严重后果;③根据病情、临床需要及适应证选择最恰当的检査方法,采取最优首选检查制。(三)X线检查的限度1.病变密度的限制如脓胸、血胸在X线检査中无法定性鉴别,密度一致。2.病变反应时间的限制某些疾病症状早于X线征象的出现。如大叶肺炎、急性骨髓炎等。3.病变部位的限制多数位于体表部位或一般视诊所及的部位,如皮肤、外耳等,临床检査优于X线检査。4.发育方面的限制人体某些部位的检查与年龄发育有关。如鼻旁窦在新生儿尚未发育,无X线检査价值。(四) X线检查方法X线检査方法分三大类,普通X线检査(透视与摄影)、X线造影检査和X线特殊检査。1.X线透视检查优点是可转动病人体位,改变观察方向;了解器官的动态变化;设备简单,操作方便,费用低;可立即得出结论。缺点是影像对比度、清晰度差,难以分辨密度或厚度差异较小的器官,以及密度或厚度较大的部位;缺乏客观记录也是重要缺点。同时,透视检査的辐射剂量远大于同一部位的摄影检查。2.X线摄影检查优点是成像清晰,对比度良好;密度、厚度差异较大或密度、厚度差异较小的部位能得到显示;有客观记录。缺点是每一幅照片只是一幅相对的影像,要建立立体概念需要相互垂直的两个方法摄影;对功能观察不及透视;费用较高。3.X线造影检查人体组织有相当部分只依靠自身的密度、厚度原子序数的差异不能在普通摄影检査中显示。此时,可将原子序数高于或低于该组织结构的物质引入器官或周围间隙,使之产生对比影像,此即造影检査,引入的物质称为对比剂。造影检査方式有直接引入和间接引入两种方法。直接引入法包括口服法、灌注法、穿刺注入法。间接引入法有吸收法(如淋巴管造影)与排泄法(静脉肾盂造影)两种。4.X线特殊检查在普通检査的基础上,利用特殊的检査装置,使受检部位显示出普通检査不能获得的影像,此称特殊检査。由于CT、MRI、DSA、CR、DR等成像系统的开发,特殊检査的应用在减少。目前,仍使用的特殊检査方法有体层摄影、钼靶软组织摄影、放大摄影等。二、X线检査技术操作规范的一般原则(一)X线摄影体位1.体位与X线影像X线影像是X线诊断的依据。然而,X线影像是人体三维立体结构的平面显示,它们相互重叠、干扰。为了对被照体形态的变化及其性质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建立一个立体的概念,在X线摄影中就必须采取不同的体位和变換不同的方向。体位选择的价值在于被检部位或病变的显示。病变的发现与显示取决于两点:第一,具有使病变显示出来的对比度;第二,具有显示病变的适当体位。什么是显示病变的最佳体位?①遵循X线摄影的常规体位、中心线射入角度和投射方向。这些是最标准、最易发现和显示病变的体位。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常规体位能使病变充分显示出来。②当病变部位与常规体位不一致时,可利用荧光透视转动不同体位,找出其病变显示的特异征象。③对处丁边缘部位的病变,只有采取切线位才能显示。2.X线摄影体位与方向解剖学的基准线:①垂直线:与人体水平线垂直的线;②水平线:人体直立下,与地面平行的线正中线(或正中矢状线):将人体左右等分的线;④矢状线:与水平线相交,与正中线平行的线;⑤前颏线(冠状线):与矢状面垂直相交,将人体前后分开的线。X线摄影学的基准线,①人类学基准线(ABL):眶下缘与外耳道上缘的连线,也即听眶线;②听毗线(OMBL):外耳道中点与外毗连线;③听鼻线:鼻前棘与外耳道中点连线;④听眉线(SML):外耳道中点与眶上缘(或眉间)连线;⑤耳垂直线(ARL):通过外耳道中点与听毗线垂直的线;⑥眼窝中央线(眶间线)(IPL):从正面看左右眼窝中点的连线;⑦眼窝下缘线(眶下线)(IOL):从正面看左右眼眶下缘连线。摄影体位:①立位:人体直立姿势;②坐位:人体坐立姿势;③半坐位:在坐位下,背后倾斜45°姿势;④仰卧位:背部向下的卧位姿势;⑤俯卧位:腹部向下的卧位姿势>⑥左侧卧位:人体左侧向下的卧位姿势*⑦右侧卧位:人体右侧向下的卧位姿势;⑧右前斜位(RAO第1斜位):人体右侧面向前靠近胶片倾斜的体位姿势;⑨左前斜位(LAO第2斜位):人体左侧面向前靠近胶片倾斜的体位姿势;⑩左后斜位(LPO第3斜位):人体左侧背向后靠近胶片倾斜的体位姿势;⑪右后斜位(RPQ第4斜位):人体右侧背向后靠近胶片倾斜的体位姿势;⑫外展位(ABD):手或足沿冠状面运动,远离体轴向外侧(左或右)展开的肢体位;⑬内收位(ADD):手或足沿冠状面向体轴方向移动的肢体位;⑭外旋位:以手或足的纵轴(中轴)为中心,向外旋转的肢体位;⑮内旋位:以手或足的纵轴(中轴)为轴心,向内旋转的肢体位;⑯屈曲位:形成关节的两块骨骼之间,做减小角度的屈曲运动的肢体位;⑰伸展位:形成关节的两块骨骼之间,做増大角度的伸展运动的肢体位。摄影方向:①矢状方向:前后向(A-P),后前向(P-A)。腹背向(V-D)。背腹向(D-V);②侧方向:左右向(L-R),右左向(R-L);③斜方向:背腹第1斜方向(D—V:RAO)。背腹第2斜方向(D-V:LAO)。腹背第1斜方向<V-D:LPO)。腹背第2斜方向(V-D:RPO)。颈部摄影方向:枕额向(P—A),额枕向(A-P)。颌顶向、顶颌向、枕颌向。因肢部摄影方向:胫腓向(从胫骨向腓骨)、腓胫向(从腓骨向胫骨)、桡尺向(从桡骨向尺骨)、尺挠向(从尺骨向挠骨)。(二)体表定位1.颈部颈部的边界:颈部上方以下颌下缘、乳突至枕外粗隆连线与头面部分界。下方自胸骨上窝、锁骨、肩峰向后到第7颈椎棘突为界,以上与胸部、上肢、背部分界,颈部体表标志:颈部体表标志因年龄、性别和个体而异,儿童和妇女呈圆形,成人男性骨性标志突出。舌骨:位于颈中线最上方,相当第4颈椎水平4甲状软骨:成人男性在上缘处构成高突的喉结,其后方正对第5颈椎环状软骨:位于甲状软骨下方。临床上常在此处行急救气管切开或用粗针头穿入,以解救窒息。它的后方对第6颈椎,它是喉与气管、咽与食管的分界点。胸骨颈静脉切迹:相当于第2、3颈椎水平;锁骨上窝位于锁骨中1/3分界处上方。2.胸部边界:胸部的上界是由胸骨颈静脉切迹,沿锁骨到肩锁关节,再从此连线往后到第7颈椎棘突。胸部下界相当胸廓的下口,胸部和上肢的界限是三角肌的前缘。形状:胸部外形与骨骼、肌肉和内脏发育状况有关。一般可分为两种类型,宽短型和狭长型。宽短型胸部特点是胸骨下角较大(最大到120°),近于肋骨水平;胸骨较宽,胸骨上凹不明显;胸围较大。狭长型胸部特点是胸骨角较小(90°〜100),肋骨倾斜角较大;胸骨狭长,胸骨上凹明昆,胸围较小、不同类型的胸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内脏器官的形状。如狭长型胸麻的人,隔穹隆较低,而心脏近于垂直。一般胸廓呈锥形,基底较大,其形状与年龄及性別有关、婴儿胸廓矢状径与横径相等。此后横径逐渐増长,胸廓横断面呈肾形。老年人的骨骼和肌肉萎缩,肋骨倾斜角增大,胸廓相对变长,胸骨下角变小„到性成熟期,男女胸廓有明显匡别,女性胸廓短而圆。胸廓可因发育不良造成先天性畸形或病理性变形,如佝偻病可引起胸骨前突(鸡胸),肋骨与肋软骨相连处形成珠状突起(串珠胸)。脊柱的病理性弯曲,如脊柱侧突也可造成胸部变形,胸椎结核可形成驼背,胸膜或肺内病变可使胸廓变形,严重肺结核胸廓扁平,肺气肿胸廓呈圆桶状,慢性脓胸、胸膜渗出病变致使胸廓运动受限呈扁平状。这些体表外形的变化,在进行X线摄影的体位设计、摄影条件选择时,是常要考虑的因素。体表标志:胸骨柄与胸骨体处形成向前突的胸骨角,两侧连接着第2肋骨,可作为计数肋骨的标志。胸骨角相当于第4、5胸椎水平,后方对着气管分叉处。胸骨柄中分处相当于主动脉弓的最高点。剑胸关节相当于第9胸椎水平,剑胸关节可表示胸膜正中线的分界,也可作为心下缘膈肌和肝上面的前分界线。锁骨外1/3处下方为锁骨上窝,窝内可触及喙尖。肩关节做曲伸运动时,可感到喙突在移动。锁骨下方自第2肋骨开始可摸到各肋。由胸锁关节到第10肋软骨角稍后划一线,即可标出肋骨与肋软骨的交点。第2、3肋骨呈水平,往下各肋骨逐渐斜行,第2前肋间最宽,第5、6肋骨最狭。肋骨的最低点相当于第3腰椎水平。男性乳头对第4肋骨,相当第7、8胸椎水平。女性乳头位置低,个体差异较大,不宜做体表定位点。在左侧第5肋骨间锁骨中线内侧约2cm处,可见心尖搏动点。当左侧卧位时,心尖位置移往左侧,仰卧位心尖搏动点可升高一肋。肩胛骨根部对第3胸椎棘突,下角对第7胸椎。有关胸部的径线:①前正中线:通过胸骨两外侧缘中点的垂线;②肋骨线:通过胸骨两侧最宽处的两条垂线;③锁骨中线:通过锁骨中点的垂线;④腋前线:通过腋窝前缘的垂线;⑤腋中线:通过腋窝中点的垂线;⑥腋后线:通过腋窝后缘的垂线;⑦肩胛线:当两臂下垂,通过肩胛下角的垂线;⑧脊柱旁线:相当于各椎体横突尖端的连线;⑨后正中线:相当于各棘突的连线。3.腹部边界:腹部包括腹壁、腹腔及其内脏器官。上界从前向后为胸骨剑突、肋弓、第11肋前端与第12胸椎。下界从前向后为耻骨联合下缘、耻骨结节、腹股沟韧带、髂皤与第5腰椎下缘。腹壁在后方为脊柱的腰部。前外侧壁均为扁平肌构成。个体差异:腹部外形与腹腔器官的位置,随年龄、体型、性别以及肌肉、脂肪发育程度而异。矮胖型的人,腹部上宽下狭。膈、肝、盲肠与阑尾等位置较高。胃趋于横位、瘦长型的人则与此相反。小儿因各系统发育不平衡,膈位置较高,肝比成人比例大,骨盆在比例上小于成人,因此腹部外形比例较成人大。老年人因肌肉乏力,韧带松弛,故内脏下垂,位置低下,下腹部呈明显隆凸状。体位改变对腹腔器官位置的影响也很明显。卧位器官上移、膈上升,直立时,则相反。体表标志:骨性标志有剑突、肋弓、第11肋前端。在下方有耻骨联合、坐骨结节、髂前上棘、髂嵴。跻的位置不恒定,相当第3、4腰椎之间,三、X线摄影检査的技术要点在这里,我们只把作为X线摄影检査的最主要项目的四肢X线摄影、胸部X线摄影的摄影原则、摄影条件选择、摄影体位选择重点加以介绍。其他部位只介绍摄影体位选择。另外,可以说X线摄影检査基本上没有禁忌证。(一)四肢X线摄影1.四肢X线摄影原则(1)病人体位要舒适。骨外伤摄影,要注意轻动病人的受伤肢体,避免产生新的创伤。(2)常规为正侧位,放于同张照片上,便于比较。(3)长骨摄影,至少包括一个关节,便于诊断与整复中参考。并使正、侧位关节显示在同一水平面上。(4)指、趾骨摄影,应包括邻近指(趾)骨,便于在诊断时比较,或在技术上左右肢体的鉴别。(5)骨折后如欲观察骨痂形成情况,应尽量取掉夹板或石膏后摄影。(6)骨病摄影,胶片使用面积应适当加大,以包括病变的全部医域。(7)对于儿童的骨关节摄影,一般需要两侧同时摄影,以便于鉴别诊断,如髋关节。(8)异物摄影,应将被照部位皮肤表面包括在照片内,以便确定异物深度的定位诊断,为出异取物提供依据。(9)四肢摄影一般不用滤线器;骨肿瘤、慢性骨髓炎要使用滤线器。股骨上端因部位较厚,一般也使用滤线器摄影。(10)摄影距离无特殊规定,一般为100cm。2.骨骼X线摄影条件的选择 对于骨骼系统来说,摄影条件选择必须保证影像的锐利度,能辨认骨纹理细微结构的变化。为此,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用小焦点,以求得最小的几何模糊,尽可能使摄影部位密着胶片。(2)同一部位不同厚度,采用固定管电流量(mAs)和摄影距离100cm,而调整管电压的方法。(3)厚度超过10cm,散射线对照片影像质量的影响就不能忽视了,应使用滤线栅,特别是头颅、脊椎、髋关节等厚部位,必须选用栅比6或8的滤线栅。(4)骨结核、老年骨质稀疏,摄影条件应减少20%〜25%mAs;慢性骨髓炎、梅毒、大理石骨等骨质增生病变,应増加管电压;湿石膏固定照片应增加管电压5〜8kV。(5)骨萎缩较正常摄影条件要减少。单纯骨折后短期复査可做小幅度调整。6个月以上治愈后,照射量减少15%;多发骨折、重度骨折、骨手术后,3个月以上者应减少25%〜30%照射量。脊髓损伤,下肢截瘫者的下肢骨关节拍片,应视脊髓损伤水平的高低与负伤时间的长短而减少。(6)骨骼系统中,脊椎的摄影条件选择难度较大。一方面,要考虑不同管电压下应选择的管电流量;另一方面,还要考虑滤线栅的使用,以及高感度的屏/片组合,采用小焦点是必要的。3.四肢X线摄影的体位选择 其原则是结合临床,最大限度地把病变信息显示出来解决诊断需要。(1)手与足的骨折与骨病,常规取正位和斜位。(2)舟状骨骨折,取外展正位。(3)钩状与头状骨关节病变,取内展正位。(4)豆骨与三角骨骨折,取外旋斜位。(5)大多角骨与舟状骨关节病变,取内旋斜位。(6)前臂骨折,取前臂全长功能位。(7)前臂骨病,取一端邻近关节的前臂解剖位。(8)鹰嘴病变或骨折,取常规正侧位外加肘关节轴位。(9)肱骨外科颈骨折,取正位加照穿胸侧位(加滤线栅)。(10)肩周炎,取常规正位。(11)肩胛骨骨折,取前后正位和侧位。(12)扁平足,取负重下的水平侧位,双侧对照。(13)蹕外翻,取正位加轴位。(14)第1掌骨或第1跖骨骨折,取正位及外斜位。(15)副舟骨,取正位加照内翻斜位,双侧对照。(16)髌骨骨折,取侧位及轴位。(17)膝内翻、外翻畸形,取正位、双侧立位对照。膝关节上下应包括1/2骨端(18)膝关节副韧带损伤,取双膝强力外展位,一次曝光。(19)胫骨结节骨软骨炎,取双侧胫骨结节侧位对照。(20)小儿髋关节脱位,取双髋正位。(21)大骨节病,取手、踝正侧位。(22)痛风,取手、足正位。(23)股骨颈骨折,取髋关节正位、水平侧位(加静止滤线栅)。1.胸部X线摄影的难点及质量改进的焦点在同一张胸部X线照片,人们希望显示出密度不同的各组织结构,从相对X线透过率高的含气肺组织,到X线透过率低的心脏、大血管,直至很难穿透的骨骼组织。这些组织对X线的衰减程度有一个极广泛的范围。穿透肺组织的射线大于穿透纵隔的几千倍。在一张胸片中精确地反映存在如此广泛密度差异的信息量是极其困难的。胸部照片质量改进的焦点包括:①压缩肺组织与纵隔的X线透过比,使被记录的组织密度差异减小,而信息量増加;②对心后区、横膈后的肺组织,以及纵隔,脊柱部都给予恰当的显示,増加胸片整体的诊断信息;③为使细微病变能被显示,又需要在肺野内保持一个适当的对比度;④减弱肋骨的对比,有助于更加突出显示与其相重叠的肺野病变。2.胸部X线摄影的技术要点(1)取后前立位:此体的特点是①立位能正确反映胸部脏器的确切形态;②立位能观察产生气液面的病理改变;③后前向心脏放大率小,肺野相对被遮盖少;④后前向后肋间隙增宽,肺野展现宽广;⑤后前向肩胛骨易投影于肺野之外。(2)呼吸方式:取腹式深吸气后屏息摄影。(3)X线中心线:取第6胸椎高度。(4)摄影距离;180cm。(5)准直器:选用多叶复合式,光野与照射野要保持一致性。(6)管电压:胸部摄影的管电压应采用高电压(100〜125kV,推荐值),理由是:①可以减少纵隔、横膈与肺组织对X线的吸收差异。肋60〜90kV,其X线透过比率为1:2000以上;120kV,其X线透过比率为1:400;140kV,其X线透过比率为1:300。②可増加与心脏、纵隔、横膈重叠的肺组织影像的显示能力。据测定,正位胸片26%的肺容量、43%的肺面积重叠于心脏、纵隔和横膈之后。③可抑制肋骨与肺野的对比,使肺纹理能从肺门到末梢连续追踪,突出与肋骨相重叠的肺部病变。④有助于均衡于胸部照片中各组织之间的密度差异,在不破坏肺野影像的同时,能“看穿”致密的纵隔、心影、横膈后的肺纹理信息,呈现一种“概观摄影”的效果。(7)滤线栅:随着管电压的升高,散射线增加,散射角减少,至使一张不使用滤线栅的胸片90%心后区的X线被散射,甚至在使用12:1滤线栅下,仍有通过肺组织的27%和通过纵隔的68%的X线被散射。因此,在不同X线发生器类型(单相或三相)下,根据管电压数值选择适当比值的滤线栅,是胸部高电压摄影应用的前题条件。(8)自动曝光控制(AEC)最短响应时间的把握,自动曝光控制在高电压摄影使用中,必须建立AEC最短响应时间的概念。它被定义为,AEC能做出反应的最短时间限制。在没有病人(被照体)的情况下,曝光一张胶片,AEC就会突然切断X线。那么,这一时间限制即称AEC的最短响应时间。如果一位瘦小的病人,采用的又是高电压摄影,在曝光时间最短的情况下,照片依然过黑。此时,即使调整密度控制旋钮,仍然不能产生比“最短响应时间”更短的曝光,则重复拍片同样会产生相同程度的曝光过度,如果降低管电压会改变照片影像的整体面貌,对比度增加,肋骨影像突出,肺纹理追踪受到影响。此时,惟一正确的选择是降低管电流(mA)值。这说明了AEC最短响应时间管理的意义。(9))建议使用大宽容度屏/片体系的选择:结合胸部高电摄影的特点,应选择大宽容度的,相对感度在400。3.胸部X线摄影条件的选择(推荐内容)(1)管电压选择:在散射线有效的消除的情况下高电压摄影技术有其更大的优越性。具体是:①诊断细节的可见度增大;②摄影条件的宽容度增大,易于掌握;③容易连续追踪气管、支气管影像,以及末梢肺纹理;④照射量减少,可使用小焦点、短时间曝光。可提高影像锐利度,减少病人接受的辐射剂量。当然,对于具体医院的设备有可能达不到120kV的管电压的要求,可考虑使用90〜100kV准高电压摄影(注意也要使用滤线栅)。(2)摄影距离的选择:一般取150cm或180cm,以减小放大率。摄影距离前后要保持一致。(3)摄影时间的选择:因为胸部组织器官中,心搏动是不随意运动,摄影时间就要根据心搏动的幅度与速度来确定。摄影时间选择0.01s以下,影像的移动半影才能控制在0.2mm以下。如果胸部摄影以观察肺野为重点,摄影时间选择0.05s以下是必要的,(4)胸部组织构成比率及胸型对摄影条件选择的影响:X线照片影像形成的实质,是人体构成组织对X线吸收的差异。作为胸部X线吸收差异,随其构成组织——皮肤、肌肉和肺组织的比率变化而改变。胸部构成比率又随胸型而异。因此,胸型对胸部摄影条件的选择是很重要的,人体的胸型大体可分为四型:肥胖型、一般型、简状型及小儿型。同等厚度下肥胖型要比一般型吸收X线要多20%〜25%,且对比度低下,筒状胸要比同厚度下的一般胸型低20%〜30%mAs。小儿胸部构成比率与成人不同,不能单纯以厚度的减少来推算摄影条件。乳幼儿胸前后胸壁脂肪多呈圆筒状,肋骨平行走行,心胸比率大于成人,肺含气量低,横胸位置高,淋巴组织旺盛,胸腺发达。这些因素均使小儿胸部照片对比度不如成人照片明显。而且,呼气位与吸气位照片密度、对比度相差很大,很容易造成误诊或漏诊。因此,在小儿胸部摄影条件选择上,应相对增加照射量,并取吸气位。厚度的测量:测量胸部厚度用以计算摄影条件时,一定要规范化,其测量应以X线中心线通过的部位厚度为准(第6胸椎高度)。4.胸部X线摄影的体位选择我们在这里列出的胸部X线摄影的体位选择仅供参考,不作为操作规范的硬性规定,其原则是结合临床,最大限度地把病变信息显示出来,解决诊断需要。(1)肋骨结核:常见病,多发于4〜7肋软骨部,X线摄影难以显示。(2)肋骨骨折:多发于5-8肋,常伴有血、气胸和皮下气肿,骨折部位不明确时,取全部膈上肋骨的概观像(胸部后前立位)。后肋骨骨折取前后位,膈下肋骨骨折取仰卧正位加滤线栅,呼气位。膈上肋骨取立位的吸气位,腋中线附近肋骨骨折取切线位。(3)—般常见的肺和支气管病变:取后前立位及侧位。(4)中叶肺不张:取后前位,加前弓位和侧位。(5)下叶不张及盘状肺不张:应透视下旋转体位加照后斜位。(6)胸腔游离积液:取正位,加照患侧侧卧水平正位或斜位。(7)包裹性积液:取正位,加照切线位。(8)肺下积液:取立位、卧位或侧卧水平正位对照。(9)胸膜间皮瘤:取常规正位外,必须在透视下旋转体位找出其特异性征象,并取呼气吸气位对照。(10)纵隔气肿:除常规正位外,必须照侧位。(11)纵隔肿瘤:取正侧位。(12)横膈麻痹:取立位的呼气、吸气位对照。(13)膈膨出:取常规正位,必要时行钡餐造影检査。(14)膈下脓肿:除常规正位外,侧位对鉴别诊断很有意义。采用高电压技术,以发现膈下出现的气液面。(15)膈疝:取胃肠造影。(三)脊柱X线摄影的体位选择我们在这里列出的脊柱X线摄影的体位选择仅供参考,不作为操作规范的硬性规定,其原则是结合临床,最大限度地把病变信息显示出来,解决诊断需要。(1)颈椎脱位或骨折:骨折多发生于活动范围较大的椎体(C1,C2,C5,C6)。颈1、2骨折多以枢椎齿突断裂或脱位为主,取开门位。颈5、6多以压缩骨折为主,取侧位、正位辅助。(2)颈椎结核及咽后壁脓肿:以侧位为主,正位为辅。(3)颈椎病:神经根型以斜位双侧对比为主,侧位为辅。脊髓型应取正,侧、斜位均能发现病变。椎动脉型以正位为主,侧位为辅。(4)胸腔开口综合征:取下颈椎上胸部正位。(5)颈肋:取下颈部包括胸椎1、2及两侧软组织正位。(6)类风湿:腰椎正位为主,包括两侧骶髂关节。(7)脊椎裂:以腰骶部正位为主。(8)脊椎滑脱:除常规正侧位外,加照双侧斜位。(9)骶尾骨骨折:取侧位,必要时再考虑正位。(10)骨盆骨折:取正位。(11)多发性骨髓瘤:取骨盆正位,胸椎或腰椎正侧位。(12)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取胸腰椎正侧位,骨盆正位。(四)X线摄影的体位选择我们在这里列出的头部X线摄影的体位选择仅供参考,不作为操作规范的硬性规定,其原则是结合临床,最大限度地把病变信息显示出来,解决诊断需要。(1)蝶鞍病变:取头颌侧位或蝶鞍侧位,必要时加汤氏位。(2)颅底压迹:取头颅侧位,包括上部颈椎。(3)肢端肥大症:取头颅侧位,手(含腕骨、尺挠骨远端)正位。(4)颅外伤:常规正侧位,凹陷骨折取切线位,颅底骨折行CT检査。(5)先天性耳道畸形:除常规正侧位、梅氏位外,还有加斯氏位、颅底位。(6)中耳炎、胆脂瘤:常规取乳突侧位、轴位。(7)听神经瘤:斯氏位(或汤氏位),加颅底位。(8)多发性骨髓瘤:常规颅侧位。(9)眼球异物:平片取眼眶正侧位,定位取巴尔金定位或缝圈定位,或缝圈薄骨定位。(10)颧骨弓骨折:取颅底颧骨正位或切线位。(11)骨性狮面:取鼻旁窦互氏位和柯氏位。(12)下颁骨骨折:取患侧下颌骨侧位和双侧下颌骨正位。四、X线造影检查的技术要点(一)X线造影检查的自的在一般摄影(平片)不能形成X线影像的器官、组织,导入X线吸收差很大的对比剂,以产生强烈的对比影像为目的的检査方法。(1)对比剂:对比剂应具备的条件包括:①无害、无刺激,在嗅觉、视觉、味觉上无特别感受;②能集中检査目标的器官,导入迅速而容易;③能在检査的时间内,目标器官蓄积有充分的浓度;④检査完了能迅速排出体外;⑤使用方便,成本低。对比剂种类包括:①与周边组织相比,X线减弱系数大的对比剂(X线吸收大),称为阳性对比剂,如硫酸钡、碘剂;②与周边组织相比,X线减弱系数小的对比剂,称为阴性对比剂,如空气、氧气、二氧化碳、氮气;③硫酸钡浓度上消化道用100%〜120%,最近试用了140%〜200%高浓度;下消化道用80%〜100%;④碘剂大体分为油脂类和水制剂两大类。油酯类有碘油和碘苯酯。碘油早年使用于支气管、子宫输卵管、脓腔和瘘道造影等。碘苯酯过去主要用于脊髓造影,现多为碘水制剂取代。碘水制剂系含碘的水溶性对比剂,可分为无机碘和有机碘。无机碘以碘化钠为代表。可用于逆行肾盂造影、膀胱造影和尿道造影等。现在也多为有机碘水溶性对比剂取代。有机碘水溶性对比剂多使用离子型和非离子型的分类。离子型以泛影葡胺为代表;非离子型以碘海醇(碘苯六醇,欧乃派克)、碘普罗胺(优维显)、碘帕醇(碘异肽醇,碘必乐)为代表;非离子型双聚体对比剂以碘曲仑(伊索显)为代表。(2)离子型与非离子型对比剂的应用:离子型对比剂在溶于水后要产生电离,渗透压高,人体对其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常见,与非离子型对比剂相比较严重。非离子型对比剂,由于生物安全性高,人体对其产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不良反应较轻。但成本较高,价格贵。非离子型对比剂的使用,一般要考虑病人情况和造影的种类。根据病史与病情,属于高危因子的病人应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如过敏体质、糖尿病、心脏病、严重的肺与支气管疾病、肾功能衰竭、65岁以上,1岁以下病人。动脉内注射、蛛网膜下腔和脑室内注射均应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3)对比剂的导入:对比剂导入的方法包括:①内服:经口法(消化道、胆囊等);②注射:主要用于血管;③穿刺:用于经皮穿刺等造影;④注入:直接注入管腔器官和体腔。上述四种导入方法可归纳成两种导入方式:直接导入(如硫酸钡对比剂经口服直接到消化道,经导尿管导入对比剂的逆行肾盂造影等)和生理排泄法(如静脉肾盂造影、口服胆囊造影等)。(二)对比剂反应与对策(1)对比剂使用前的注意事项:由于对比剂的使用可能会引起对比剂反应,因此使用前应注意以下事项:①了解过敏历史;②必须在造影前行碘过敏试验,通过静脉试验来确认有否过敏反应;③严格掌握禁忌证。对碘过敏、甲亢、心肾功能代偿不足应禁忌造影;④应根据造影部位、方法的不同,选择适当的对比剂,并注意对比剂的浓度、剂量。(2)对比剂反应与对策:对比剂反应指的是碘过敏症(注射用)。对比剂反应在临床上分为四类:①一般反应:头疼、恶心、呕吐、发烧、痒、麻疹出现,一般为一过性,平卧休息即可恢复。②轻度反应:出现喷嚏、结膜充血、面部红肿。须卧床休息,吸氧,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必要时肌内或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或肌内注射异丙嗪(非那根)25mg。③中度反应:面色苍白、呕吐、出汗、气促、胸闷、眩晕、喉干痒;须立即静脉注射地塞米松20mg或静脉点滴氢化可的松50〜100mg,同时吸氧I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对症处理。④重度反应:呼吸困难、意识不清、休克、心律不齐、心跳骤停。应立即测血压、脉搏、呼吸、瞳孔对光反应,并立即组织有关科室抢救。此外,放射科应事先准备好必要的急救药品、氧气吸人装置、吸引器、除颤器等。(三)X线造影检査方法X线造影检査方法很多,应用广泛。但是,由于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如超声、CT、MR1、DSA、EPCT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一些X线造影检査方法不再应用。因此,在本书X线造影检査规范中,我们只列出了最常用的胆系造影、泌尿系统造影、而X线造影检査技术中的血管造影检査技术将另辟一章叙述。(1)X线胆系造影的技术要点:①造影检査方法:包括口服胆囊造影、静脉胆道造影、T管造影、术中胆道造影、静脉点滴胆道造影(DIC)、经皮穿刺胆道造影(PIC)、内镜逆行胆道造影(ERCP)。在胆系造影检査的技术中,我们建议要在造影检査前进行胆囊平片摄影。②胆囊平片摄影临床意义:胆囊平片摄影检査,不仅是造影前的初步检査方法,而且对一些胆囊疾患有特殊的意义。它可以观察到该区域的软组织肿块,显示异常的气体形态,肝的大小,特别是阳性结石及钙化阴影。胆道系统的阳性结石,约占各种结石的20%。这种含钙质的阳性结石,在造影片上反而容易漏掉。此外对Oddi括约肌松弛症、胆道结石穿孔合并肠梗阻等疾患,也有重要的诊断价值。③胆囊不显影的意义:胆囊造影对检査慢性的胆道系统的疾患,有一定价值,但对急性发作的病例则意义不大。胆囊不显影,说明对比剂无法进入胆囊或浓度极低,可因下列原因而造成。如技术上无问题,97%不显影的病例有胆囊病变。此外,还要考虑以下因素:未服药,剂量不足或服后呕吐,对比剂未吸收。可因胃肠疾患如胃肠炎、腹泻、营养不良等。此时可改行静脉造影法;十二指肠病人,胆囊本身正常,因十二指肠内酸度增高,而便Oddi括约肌松弛,对比剂直接排到肠内,胆囊不充盈或充盈不佳;肝功能明显受损。如肝硬变、萎缩等不能排泄,造影往往失败。严重的慢性胆囊炎,胆囊壁增厚不能收缩,陈旧胆汁长期淤积不能排出,对比剂无法进入;长期素食忌脂肪者,胆囊为胆汁充盈状态,而对比剂无法进入;妊娠,腹压增高对比剂不易进入胆囊,哺乳期对比剂易排入乳汁内;胆囊管因结石或肿瘤阻塞,严重糖尿病,先天无胆囊,对比剂无法进入胆囊。(2)X线泌尿系统造影的技术要点①X线检査的临床意义与方法:X线检査已成为泌尿系统疾病的重要检査方法之一。特别是X线机设备及造影技术的发展,为泌尿疾病的检査开辟了更广阔的途径。X线检査对泌尿系的结石、结核、肿瘤及先天畸形的诊断有其特殊的价值。但对于炎性病(如肾盂肾炎)和功能性病变帮助不大。泌尿系的X线检査分X线摄影检査(平片)和造影检査两种。X线摄影检査(平片)简便易行,病人无痛苦,但因其与周围组织缺乏对比,更多的诊断还是依靠造影。X线摄影检査(平片)最大的诊断价值在于确定有否泌尿系阳性结石或病理性钙化。此外,在肠内容及积气排除情况下,摄影条件掌握很好的立位及卧位对照的平片,还可以诊断肾下垂和先天畸形,这就可以免受造影的痛苦。泌尿系X线检査方法有:X线摄影检査(平片);造影检査:静脉肾盂造影、逆行造影、静脉点滴肾盂造影、肾穿刺造影、肾实质造影、腹膜后注气造影、膀胱造影、尿道造影、肾动脉造影等。本书只收集了静脉肾盂造影、逆行造影和膀胱造影,其中静脉肾盂造影为技术规范的重点,②静脉肾盂造影的技术选择:肥胖体或下腹部大肿块,无法施加腹压者:造影时的体位,可取头低30°。5min或8min、10min拍第一片,或者采用点滴静脉肾盂造影效果较好。导位肾:在照片质量好的平片上,可以做出诊断,明确诊断应做造影检査。造影检査的第一片,就应使用较大面积的胶片包括全尿路,以免漏掉异位的肾。为了与游走肾鉴别,应取立位和卧位对照。合并肾:最常见为马蹄肾。合并肾多有位置变异,其在下腹或骶骨水平。因此造影片的第一张就应使用较大面积的胶片。游走肾(肾下垂):摄影应取卧位和立体对照。立体腹压要解除,以示肾的自然下垂位置。但要注意解除应是曝光前全部技术操作的最后一步,否则对比剂下溢很快,而立位下的肾盂显影不佳。双输尿管双肾盂畸形:以静脉肾盂造影最可靠,因逆行造影可因导管插入某一输尿管或肾盂而将另一个漏掉。解除腹压后的照片要设法使全尿路显影。关键是掌握好曝光的时机,一般以解除腹压30s后曝光为宜。泌尿系结石:此病是泌尿系的常见病之一。形成结石的地方主要是肾盂和膀胱。输尿管和尿道的结石是在其上器官形成后进入这两部分的。90%以上结石为可吸收X线的盐类组成。故X线检査对泌尿系结石的诊断具有极其重要价值。95%的阳性结石可以借平片诊断,它比造影更为有利。造影往往由于对比剂的重叠而被漏掉。在右上腹出现结石或钙化阴影时,可取右侧位或多轴体位摄影,以与胆石鉴别。肾石一般不超出椎体前缘。肾盂、输尿管积水:尿路下端狭窄阻塞造成上端的积水,积水是症状不是病种,其原因可以是结石、结核、输尿管先天狭窄或扭曲瘢痕挛缩等。必须做造影检査,一般先做静脉肾盂造影,它可以观察肾功能,还可以与健侧比较。在摄影技术上,严重的积水可以不加腹压,因下端狭窄、阻塞本身就起到了压迫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要找出积水的原因。因此,要求输尿管显影可取俯卧位摄影,因输尿管比肾盂解剖位置靠前,对比剂可以流入输尿管而显影,或者采取延迟照片方法,即病人可下床活动,推迟照片时间,以透视密切观察其显示情况,当阻塞上段的输尿管充盈时拍片。严重的积水,逆行插管困难,可做肾穿刺造影。肾结核:平片检査应作为常规,以观察有否结核性钙化阴影,而且也能显示不规则的肾外形及骨骼部分有否结核病变。肾轮廓内的大面积散在钙化灶,可考虑为肾自截。对肾结核的造影检査,以静脉造影有利,它还可以了解肾功能情况。肾肿瘤:肾的肿瘤多为恶性或转移瘤。肾肿瘤的X线检査以造影为主,包括肾动脉造影。平片只是观察肾外形、位置、大小、腰大肌阴影的改变以及有无肿瘤的钙化阴影。静脉肾盂造影可以推断肾功能,另外对一些肾盂显影良好的病例,可给出解剖诊断。逆行造影,在分析肾盂肾盏的改变等解剖诊断上,具有决定意义。肾动脉造影,对肾实质恶性肿瘤与囊肿有决定意义。摄影体位上可加照侧位、斜位。膀胱肿瘤必须行膀胱造影。体位取正位及左右斜位对照。肾上腺肿瘤的肾上腺肿瘤有钙化。因此可在平片上显示,但不能确诊,应作CT或MRI进一步确诊。五、X线特殊检査在CT、MRI检査技术出现后,X线特殊检査技术的应用明显减少,其中高电压摄影已成为胸部X线摄影的常规,体层摄影也只在没有CT检査的地区应用。而乳腺摄影却成为X线特殊检査技术的重点内容。1.体层摄影(1)体层摄影的临床应用:普通X线摄影获取的影像是人体组织结构在X线投影中影像重叠的总和。体层摄影则是通过特殊的影像设备和操作而获得人体某一选定层固上组织结构的影像,选定层面以外的组织结构则在投影中被模糊掉。体层摄影多用于了解病变内部结构有无空洞、破坏或钙化;显示气管、支气管腔有无狭窄、堵塞或扩张;配合造影检査以观察选定层面的结构与病变。(2)体层摄影检査的技术要点:①体层摄影检査的准备:详细阅读会诊单和相关的X线照片,确定体层部位、体位及中心定位层面,准备X线体层设备,向病人做好必要的解释争取配合,做好必要的照片标记和体层层面的测量工作。②体位的选择:应保持病人体位舒适,一般取仰卧正位。为保证病变最大径显 示在同一层面上,该层面应保持同一水平面上。③体层面的选择:层面的选择可通过以下方法中的一个。体层摄影检査前病人必定有X线摄影的照片(即所谓的平片)。从侧位平片上可测出正位的体层面深度;从正位平片上可测出侧位的体层面深度。直接测量法:某些部位的体层面深度可用直尺在病人身上直接测量,如鼻旁窦、髋关节、内耳道等。解剖学选层法:由人体解剖结构的大体固定位置来选层,如肺的上叶尖段,其体层深度一般距体表6〜9cm作为体层面深度。④体层摄影轨迹与照射角的选择:体层摄影轨迹与照射角选择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模糊选定层面以外的组织结构的影像。体层摄影轨迹与照射角选择的依据是被照组织结构或病变的形态和厚度。如中耳、乳突、蝶鞍、椎体等采用多轨迹方式或直线大角度照射。含气的管腔和较厚的病灶可采用小角度照射。在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X线管轨迹运动方向最好与被照体部位的长轴相垂直或最大角度的交叉。⑤层间距的选择:为使层面上的病灶或组织结构尽可能全部显示,应根据病灶大小来选择层间距。2.乳腺X线摄影(1)乳腺X线摄影的临床应用:乳腺X线摄影的临床应用主要在于乳腺癌的普査和诊断。近期,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女性癌谱中仅次于肺癌列为第2位,部分地区已列为第1位。乳腺癌的死亡率列为女性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6位。我们认为,要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推广自査和体检普査,在体检中发现可疑病变时,应立即进行B超或X线摄影检査sX线摄影检査的正确率可达81%〜97%。年龄较大、大乳房或脂肪性乳房的X线摄影检査优于触诊,可发现临床触诊摸不到的肿块。但是,对年龄较轻、小乳房或致密腺体型乳腺相对较差。以上所述表明,乳腺X线摄影检査仍是当前乳腺癌早期诊断很重要的手段之一。因此,掌握、控制和规范乳腺摄影的技术要点,并加以惯性运行的质量管理,是提高X线摄影在乳腺检査利用率的前题条件。(2)乳腺摄影体位选择:统计表明,双侧乳腺同时对照,取侧斜位,也称内、外侧斜位(medio-lateraloblique,MLO)和轴位,也称头尾位(cranio-caudal,CC),可满足93%临床诊断者,仅7%需要辅加另外体位或放大摄影。因此,MLO位与CC位可作为乳腺摄影的常规体位选择,其中MLO位是最有效的摄影体位,能更清楚地看到乳房上外侧1/4位置内的组织,这个部位是乳癌最好发的部位。(3)乳腺摄影照片的标记:乳腺摄影照片的标记是非常重要的临床资料。它必须有一个明确、统一、完整、规范的标记。这些标记必须能使诊断医生清楚地读到。乳腺摄影照片上的必须标记为:每张乳腺摄影照片上应有一长久的证明标记,其信息包括设备名称、病人姓名、病人X线编号、检査日期,体位英文缩写,左、右侧标志。这些标记应放置在暗盒的顶部,以便医生和技术人员直接从上面读取。同时建议,乳腺摄影使用的增感屏也应用阿拉伯数字标明,以便于鉴别、确定增感屏的伪影或缺陷。

第2章X线摄影检查技术第一节四肢X线摄影【适应证】1.外伤。2.感染。3.肿瘤和肿癯样病变。4.先天性畸形。5.关节病变。6.骨骼生长障碍。7.全身性骨疾患【禁忌证】X线四肢摄影检査基本上没有特殊的禁忌证所以,下文中除特别交待外,将不再列出禁忌证。【摄影前准备】1.认真核对X线摄影检査申请单,了解病情,明确检査目的和摄影部位。对检査目的、摄影部位不清的申请单,应与临床医师核准确认。2.根据检査部位选择适宜尺寸的胶片与暗盒。3.X线照片标记(包括病人片号、日期、照片的序号、体位左右标记等)要齐全,核准无误。4.开机预热,拟定并调整摄影条件。5.清除病人检査部位可能造成伪影的衣物等。6.针对检査部位,准备适当的防护物品。一、上肢X线摄影(一)手——后前正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在摄影台旁侧坐,曲肘约90°。2.手掌紧贴暗盒,五指自然分开,第3掌骨头置于暗盒中心。3.摄影距离为90〜100cm。4.中心线经第3掌骨头垂直射入暗盒。5.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査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注意事项】1.为防止手的移动,可考虑用沙袋固定前臂。2.照片影像应包括腕关节及指端。3.单独检査2〜5指的某一指正位时,均采用此体位,用片大小酌情而定。(二)手——掌下斜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在摄影台旁侧坐,曲肘约90°。2.第5掌骨和指骨内侧贴近暗盒,手内旋,使手掌冠状面与暗盒成45°角。3.五指均匀分开,稍弯曲,指尖触及暗盒。4.摄影距离为90〜100cm。5.中心线经第5掌骨头垂直射入暗盒。6.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査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注意事项】1.为防止手的移动,可考虑用沙袋固定前臂。2.照片影像应包括腕关节。3.检査拇指和示指时,采用拇指侧靠片的侧位;检査3〜5指侧位采用小指侧靠片。(三)腕关节——后前正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侧坐于摄影台旁,肘部弯曲,约成90°。2.手呈半握拳,腕关节置于暗盒中心,腕部掌面紧贴暗盒。3.摄影距离为90〜100cm。4.中心线经尺骨和挠骨茎突连线中点垂直射入暗盒。5.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注意事项】1.为防止腕部移动,可考虑用沙袋固定前臂。2.腕关节正、侧位分格摄影时,远端和近端位于胶片同侧,且关节间隙处于同一水平。3.婴幼儿腕关节正位摄影可采用前后位。(四)腕关节——侧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侧坐于摄影台一端,肘部弯曲,约成90°。2.手和前臂呈侧位,第5掌骨和前臂尺侧紧靠暗盒。3.尺骨茎突置于暗盒中心。4.摄影距离为90〜100cm。5.中心线经尺骨茎突垂直射入暗盒。6.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査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注意事项】1.为防止腕部移动,可考虑用沙袋固定前臂。2.腕关节正、侧位分格摄影时,远端和近端位于胶片同侧,且关节间隙处于同一水平。(五) 腕关节——舟骨后前正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面向摄影台一端就坐,肘部伸直,掌心向下。2.暗盒置于一个20°的角度板上(或用沙袋垫高20°)。3.腕部平放于暗盒上,手掌尽量向尺侧外展。4.摄影距离为90〜100cm。5.中心线经尺骨和挠骨茎突连线中点垂直射入暗盒。6.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査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注意事项】1.病人掌骨外展困难时,拇侧可稍抬高。2.为防止病人移动,可考虑采用沙袋固定前臂。(六) 尺桡骨一前后正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面向摄影台一端就坐,前臂伸直,掌心向上,手背紧贴暗盒;肩部应略向被检侧外旋。2.前臂长轴与暗盒长轴平行一致。3.暗盒上缘包括肘关节,下缘包括腕关节。4.摄影距离为90〜100cm。5.中心线经前臂中点垂直射入暗盒。6.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査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注意事项】1.为防止病人移动,可考虑用沙袋固定手掌和上臂。2.肢体长轴与胶片长轴平行。3.尺挠骨正、侧位分格摄影时,远端和近端位于胶片同侧,且关节间隙处于同一水平。(七)尺挠骨——侧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面向摄影台一端侧坐,曲肘成90°。2.前臂呈侧位,尺侧紧贴暗盒,肩部尽量下移,尽量接近肘部高度。3.暗盒上缘包括肘关节,下缘包括腕关节。4.摄影距离为90〜100cm。5.中心线经前臂中点垂直射入暗盒。6.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査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注意事项】1.为防止病人移动,可考虑用沙袋固定手掌和上臂。2.前臂长轴与胶片长轴平行。3.尺挠骨正、侧位分格摄影时,远端和近端位于胶片同侧,且关节间隙处于同一水平。(八)肘关节——前后正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面向摄影台一端就坐,前臂伸直,掌心向上。2.尺骨鹰嘴突置于暗盒中心并紧贴暗盒。肩部应略向被检侧外旋,且肩部下移,尽量接近肘部高度。3.摄影距离为90〜100cm。4.中心线经肘关节(肘横纹中点)垂直射入暗盒。5.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注意事项】1.照片影像应包括肱骨下段和尺骨、挠骨上段。2.为防止病人移动,可考虑用沙袋固定手掌。3.肘关节正、侧位在同一片中分格摄影时,远、近端方向保持一致,且关节间隙处于同一水平.(九)肘关节一侧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面向摄影台一端侧坐,曲肘成卯°。2.拇指在上,尺侧朝下,肘关节内侧紧贴暗盒呈侧位,肩部下移,尽量接近肘部高度。3.摄影距离为90-100cm。4.中心线经肘关节间隙,垂直射入暗盒。5.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査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注意事项】1.照片影像应包括肱骨下段和尺、挠骨上段。2.为防止病人移动,可考虑用沙袋固定前臂。3.肘关节正、侧位在同一片中分格摄影时,远、近端方向保持一致,且关节间隙处于同一水平。(十)肱骨一前后正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仰卧于摄影台上,前臂伸直稍外展,掌心朝上,对侧肩部稍抬高,使被检侧上臂貼近暗盒。2.肱骨长轴与暗盒长袖平行一致。3.暗盒上缘包括肩关节,下缘包括肘关节。4.摄影距离为90〜100cm。5.中心线经肱骨中点,垂直射入暗盒。6.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査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注意事项】1.如病变局限于肱骨一端,摄影时可包括邻近一端关节。2.因病情所致无法仰卧时,亦可采用立位摄影。(十一)肱骨——侧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仰卧于摄影台上,对侧肩部稍垫高,使被检侧上臂尽量接近暗盒。2.被检侧上臂与躯干稍分开,肘关节弯曲呈90°,置于胸前,肘关节呈侧位姿势。3.肱骨长轴与暗盒长轴平行一致。4.暗盒上缘包括肩关节,下缘包括肘关节。5.摄影距离为90-100cm。6.中心线经肱骨中点,垂直射入暗盒。7.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査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注意事项】1.如病变局限于肱骨一端,摄影时可包括邻近一端关节。2.因病情所致无法仰卧时,可采用立位摄影。3.疑外科颈骨折时,可采用肱骨上端穿胸位。(十二)肱骨一穿胸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侧立于立位摄影架前,被检侧上臂外缘紧贴暗盒,被检侧肱骨外科颈置于暗盒中心。2.被检侧上肢及肩部尽量下垂,掌心向前,对侧上肢高举抱头。3.使用滤线器或滤线栅摄影。4.摄影距离为100cm。5.中心线经对侧腋下,被检侧上臂的上1/3处,垂直射入暗盒。6.令病人深吸气后屏气曝光。7.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査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注意事项】术后固定复査摄影,应保持原固定状态。(十三)肩关节一前后正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仰卧于摄影台上,肩胛骨喙突置于暗盒中心。对侧躯干略垫高,便被检侧肩部紧贴床面。被检侧上肢向下伸直,掌心朝上。2.暗盒上缘超出肩部,外缘包括肩部软组织。3.使用滤线器或滤线栅摄影。4.摄影距离为100cm。5.中心线经喙突,垂直射入暗盒。6.屏气曝光。7.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査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注意事项】对肩部骨折或脱位的病人,仰卧困难,可采用前后立位摄影。(十四)肩胛骨一正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仰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上臂外展,与躯干成90°。肘部弯曲使前臂上举与躯干平行,前臂和手背紧贴床面。2.暗盒上缘超出肩部,下缘包括肩胛骨下角。3.使用滤线器或滤线栅摄影。4.摄影距离为100cm。5.中心线经喙突下方4〜5cm处,垂直射入暗盒。6.病人屏气曝光。7.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査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木参数,并签名。【注意事项】该体位亦可取立位。(十五)肩胛胥——站立侧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站立于立式摄影架前,面向暗盒。2.被检侧上肢上举抱头,肘部朝前、对侧手插腰稍向后转体,使肩胛骨内、外缘面垂直于暗盒。3.暗盒上缘超出肩部,下缘包括肩胛骨下角。4.使用滤线器或滤线栅摄影。5.摄影距离为100cm。6.中心线呈水平方向,经肩胛骨内缘与胸壁间隙,垂直射入暗盒。7.病人屏气曝光。8.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査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注意事项】也可以采取肩胛骨俯卧侧位检査。(十六)锁骨——后前正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站立于立式摄影架前,面向暗盒,两上肢自然下垂,肩部稍前倾。2.被检侧锁骨中点置于暗盒中心,暗盒内缘包括胸锁关节,外缘包括肩锁关节。3.使用滤线器或滤线栅摄影。4.摄影距离为100cm.5.中心线呈水平方向,经锁骨中点垂直射入暗盒。6.病人屏气曝光。7.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査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注意事项】对病情较重的患者或婴幼儿,检查时可采用仰卧前后正位摄影。2.婴幼儿检査时,应同时摄取两侧锁骨,以便对比。二、下肢X线摄影(―)足一前后正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仰卧或坐于摄影台上,被检侧膝关节弯曲,足底部紧贴暗盒。2.暗盒上缘包括足趾,下缘包括跗骨。第3跖骨中点置于暗盒中心。3.摄影距离为90〜100cm。4.中心线经第3跖骨中点垂直射入暗盒。5.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査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注意事项】若重点观察诸跗骨,中心线可向足跟侧倾斜10°〜15°(二)足——内斜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坐于摄影台上,被检侧膝部弯曲,足底部置于暗盒上。2.暗盒上缘包括足趾,下缘包括足跟。3.被检侧下肢向内倾斜,使足底与暗盒成30°〜50°。第3跖骨中点置于暗盒中心。4.摄影距离为90〜100cm。5.中心线经第3跖骨中点,垂直射入暗盒。6.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査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注意事项】若重点观察第1、2跖骨或第1、2楔骨关节间隙时,可采用足的外斜位。(三)足——侧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侧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下肢靠近床面,膝部屈曲。2.被检侧足部外侧缘紧贴暗盒,使足底平面垂直暗盒。3.暗盒上缘包括足趾,下缘包括跟骨。4.摄影距离为90〜100cm。5.中心线经足部中心,垂直射入暗盒。6.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査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注意事项】1.该体位诸跖、趾骨重叠较多,故一般用于定位检査。2.进行足弓测量时,必须采用双足的负重水平侧位。(四)跟骨——侧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侧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下肢外侧靠近床曲,膝部屈曲。2.被检侧足部外侧紧贴暗盒,使足底平面垂直暗盒。3.跟骨置于暗盒中心,整个跟骨包括在暗盒内。4.摄影距离为90〜100cm。5.中心线经跟距关节,垂直射入暗盒。6.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査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注意事项】检査跟骨骨刺时,应双侧对照。(五)跟骨——轴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仰卧或坐于摄影台上,被检侧下肢伸直,暗盒置于踝部下方,下肢长轴与暗盒长轴一致。2.踝关节置于暗盒中心,踝部极度背曲。3.摄影距离为90〜100cm。4.中心线向头端倾斜35°〜45°,经第3跖骨基底部射入暗盒。5.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査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注意事项】1.为防止跟骨投影变形,下肢长轴、暗盒长轴和中心线射入方向三者应保持一致。2.病人踝关节背屈时,可借助绷带牵拉。3.中心线倾角大小,以踝关节背屈程度来决定。背屈角度大,中心线倾角可减小。中心线倾角大小的原则是:垂直跟骨长轴与台面夹角的角平分线。(六)踝关节一前后正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仰卧或坐于摄影台上,被检侧下肢伸直,踝关节置于暗盒中心略偏下处。2.足稍内旋,足尖下倾,下肢长轴与暗盒中线平行。3.摄影距离为90〜100cm。4.中心线经内、外踝连线中点上方1cm处,垂直射入暗盒。5.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査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木参数,并签名。【注意事项】为防止病人移动,可考虑用沙袋固定下肢。(七) 踝关节一侧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侧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靠近台面。2.被检侧膝关节稍屈曲,外踝紧贴暗盒,使踝关节成侧位。3.将内踝上方1cm处放于暗盒中心,下肢长轴与暗盒长轴平行。4.摄影距离为90-100cm。5.中心线经内踝上方1cm处,垂直射入暗盒。6.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査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注意事项】为防止病人移动,可考虑用沙袋固定下肢。(八) 胫腓骨——前后正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仰卧或坐于摄影台上,被检侧下肢伸直,足稍内旋。2.暗盒上缘包括膝关节,下缘包括踝关节。下肢长轴与暗盒长轴一致。3.摄影距离为90〜100cm。4.中心线经下肢中点,垂直射入暗盒。5.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査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注意事项】1.如病变局限于一端者,可仅包括临近的一个关节。2.胫腓骨正位、侧位分格摄影,关节面应保持同一水平。(九) 胫腓骨一侧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侧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靠近台面。2.被检侧下肢膝部稍屈,下肢外缘紧贴暗盒。3.暗盒上缘包括膝关节,下缘包括踝关节,下肢长轴与暗盒长轴一致。4.摄影距离为90〜100cm。5.中心线经胫腓骨肢中点,垂直射入暗盒。6.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査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注意事项】1.如病变局限于一端者,可仅钽括临近的一个关节。2.胫腓骨正位、侧位分格摄影,关节面应保持同一水平。3.为保持下肢稳定,跟部可考虑用棉垫或沙袋将跟部垫高。(十)膝关节一前后正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仰卧或坐于摄影台上,下肢伸直。暗盒放于被检侧膝下,髌骨下缘置于暗盒中心。2.下肢长轴与暗盒长轴一致。3.摄影距离为90-100cm。4.中心线经髌骨下缘,垂直射入暗盒。5.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査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注意事项】1.膝关节不能伸直时,可采取后前正位。2.检査髌骨骨折宜应选择后前正位。(十一)膝关节一侧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侧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膝部外侧靠近暗盒。2.被检侧膝关节屈曲成120°--135°。3.髌骨下缘置于暗盒中心,前缘包括软组织,髌骨面与暗盒垂直。4.摄影距离为90〜100cm。5.中心线经胫骨上端,垂直射入暗盒。6.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査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注意事项】为使股骨内外髁保持投影重叠,可将小腿用棉垫或沙袋垫高。(十二)髌骨——轴位【操作方法及程序】病人坐于摄影台上,被检侧膝部弯曲约成90°.2.暗盒置于大腿远端上方,紧贴大腿前缘,髌骨上缘置于暗盒上三分之一处。3.暗盒中线与股骨长轴一致。病人双手按住暗盒背面及边缘,以作固定。4.摄影距离为90-100cm。5.中心线经髌骨后缘,平行经股髌关节间隙,射入暗盒中心。6-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査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注意事项】1.髌骨轴位摄影体位较多,如坐位、俯卧位、侧卧位等,可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和设备条件进行选择。2.髌骨纵方骨折适宜此种检査。(十三)股骨——前后正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仰卧于摄影台上,下肢伸直,足略内旋。2.暗盒放于被检侧的股骨下面,股骨长轴与暗盒长轴中线一致。3.暗盒上缘包括髋关节,下缘包括膝关节。4.摄影距离为90〜100cm。5.中心线经股骨中点,与暗盒垂直射入。6.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査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注意事项】1.如病变局限于一端,可仅包括邻近一端关节。2.病变位于股骨中上段时,因组织较厚,应使用滤线栅摄影。(十四)股骨——侧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侧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靠近台面,健侧髋及膝弯曲,置于被检侧下肢的前上方。2.被检侧下肢伸直,膝关节略弯曲,踝关节用沙袋垫平固定,暗盒长轴置于股骨外侧缘的下方,股骨长轴与暗盒中线一致。3.暗盒上缘包括髋关节,下缘包括膝关节。4.摄影距离为90〜100cm。5.中心线经股骨中点垂直射入暗盒。6.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査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注意事项】1.健侧下肢尽量上移,以减少健侧臀部对被检侧股骨上端的重叠。2.若病变主要在股骨中上段,中心线可向头侧倾斜20°--30°。3.病变位于股骨中上段时,因组织较厚,应使用滤线栅摄影。(十五)髖关节一前后正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仰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髋关节置于台面中线。2.双下肢伸直,足跟分开,足略内旋,使两足尖内侧互相接触。3.股骨头放于暗盒中心,股骨长轴与暗盒长轴平行。4.暗盒上缘包括部分髂骨,下缘包括股骨上端。5.使用滤线器或滤线栅摄影,摄影距离为100cm。6.中心线经股骨头(相当于髂前上棘与耻骨联合上缘连线中垂线向下2.5cm处),与暗盒垂直射入。7.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注意事项】1.为保持病人的稳定,可考虑用沙袋固定两踝部,2.对股骨颈骨折病人,在摆体位时,应牵拉病人患肢,即减少病人痛苦,又易达到体位标准。(十六)髋关节一水平侧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仰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下肢伸直,足尖略内旋。2.暗盒垂直台面竖放于被检侧的髋部外侧,上缘紧贴髂骨嵴,下缘远离股骨,使暗盒长轴与股骨颈长轴平行。3.将滤线栅置于肢体与暗盒间,并紧贴暗盒。4.健侧髋关节及膝关节屈曲外展,避免遮挡X线束射入。5.中心线呈水平方向,并向头侧倾斜,经被检股骨内侧向外上方向垂直股骨颈射入暗盒。6.摄影距离为100cm。7.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査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注意事项】1.此摄影体位,适于股骨颈骨折病人的检査。但设备必须具备可水平摄影条件。2.特別注意滤线栅的正确使用,包括正反面及栅条与线束的角度关系。3.股骨颈骨折病人,下肢体位很难达到标准,可借助他人帮助牵引。4.暗盒与滤线栅贴实,垂直床面,用沙袋或其他辅助物固定稳当。第二节颅面部X线摄影【摄影前准备】1.认真核对X线摄影检査申请单,了解病情,明确检査目的和摄影部位。对检査目的、摄影部位不清的申请单,应与临床医师核准确认。2.根据检査部位选择适宜尺寸的胶片与暗盒。3.X线照片标记(包括病人片号、日期、照片的序号、体位、左右标记等),要齐全、核准无误。4.开机预热,调整并设定摄影条件。5.清除病人头部可造成影像伪影的饰物。6.准备好必要的各种辅助摄影器具,如角度板、测量尺、摄影架等。一、颅骨X线摄影【适应证】1.头颅先天性疾病。2.颅骨炎症、肿癯及肿瘤样病变。3.外伤。4.钙化性颅内占位疾病。5.颅内压增高症。【禁忌证】临床疑有颅底骨折病人,不宜做颅底-顶位检査。(一)颅骨一后前正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俯卧于摄影台上,两臂置于头部两旁。2.头部正中矢状面垂直床面,并与暗盒中线重合。3.两侧耳垂根部与台面等距,下颌稍内收,使听眦线与台面垂直。4.暗盒上缘超过头顶3cm,下缘包括部分下颌骨。5.采用滤线器或滤线栅摄影。摄影距离为100cm。6.中心线经枕外隆凸,通过眉间垂直射入暗盒。7.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査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注意事项】病人俯卧有困难,也可采用仰卧位摄影。(二)颅骨一侧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俯卧于摄影台上,头侧转,被检侧紧贴床面。对侧前胸抬起,肘部弯曲,用前臂支撑身体。2.头颅矢状面与床面平行,瞳间线与床面垂直,下领略收。3.胶片上缘超出头顶,下缘包括部分下颌骨。4.采用滤线器或滤线栅摄影。摄影距离为100cm。5.中心线经蝶鞍,即外耳孔前、上方各2.5cm处,与暗盒垂直射入。6.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査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注意事项】使用滤线器摄影。(三)颅底——颏顶位【适应证】1.颅底先天性疾病。2.颅底骨炎症、肿瘤及肿瘤样病变。3.颅内疾病所致颅底病变。4.内听道、鼻旁窦、颧骨等病变。【禁忌证】临床疑有颅底骨折病人,不宜做颅底-颏顶位检査。【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仰卧于摄影台上,背部用棉枕或沙袋垫高,髋关节和膝关节弯曲。2.头顶部下垂,尽量后仰,使其与床面接触。3.头颅正中矢状面垂直床面,并与暗盒中线重合,听毗线尽量与暗盒平行。4.胶片上缘超出前额部,下缘包括枕外隆突。5.采用滤线器或滤线栅摄影。摄影距离为100cm。6.中心线向头侧倾斜5°〜10°,经两侧下颌角连线中点射入暗盒中心。7.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査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注意事项】1.对仰头受限达不到标准时,应调整中心线倾角和暗盒。调整原则是听眶线平行暗盒,中心线与听毗线保持95°。2.设备条件允许时,也可采取坐位摄影。(四)颅颈交界部——侧位【适应证】1.颅颈交界部先天畸形。2.颅颈交界部骨源性疾病。【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侧立或侧坐于立式摄影架前。头颈部正中矢状面与暗盒平行,下颌前伸,使听鼻线与地面平行。2.双手放于背后并尽力下拉,使双肩下垂。3.胶片上缘位下枕外隆凸上6cm,下缘包括上部颈椎。4.采用滤线器或滤线栅摄影。摄影距离为100cm。5.中心线呈水平方向,经暗盒中心垂直射入。6.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査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注意事项】1.本摄影位置一定要保持颈部持重下的体位。2.为防止病人移动造成影像模糊尽量采用短时间曝光,必要时协助病人固定。3.暗盒横放。4.建议屏气曝光。(五)内听道一经眶位【适应证】1.内听道先天性疾病。2.內听道炎症、肿瘤及肿瘤样病变。3.听神经瘤引起的内听道扩大。【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俯卧于摄影台上,头正中矢状面垂直床面并与暗盒中线重合,听眦线垂直床面。2.暗盒横放,外毗联线置于暗盒上下中线。3.采用滤线器或滤线栅摄影,摄影距离为100cm。4.中心线经两外耳孔连线中点,垂直射入暗盒。5.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査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注意事项】摄影时,保持两侧外耳孔至床面等距。病人俯卧有困难,也可以采取仰卧位。(六)内听道一汤氏位(Townes位)【适应证】1.枕骨和颞骨岩部的病变。2.听神经瘤引起的内听道扩大。【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仰卧于摄影台上,两臂放于身旁。2.头正中矢状面垂直床面并与暗盒中线重合。3.下颌内收,使听眦线与床面垂直。4.胶片上缘与头顶平齐,下缘抵下颌骨。5.采用滤线器或滤线栅摄影。摄影距离为100cm.6.中心线向足侧倾斜30°,经眉间上方约10cm处射入,从枕外隆凸下方射出。7.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査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注意事项】若重点观察枕骨及枕骨大孔,中心线需倾斜45°。(七)视神经孔一后前斜位(Rhees's位)【适应证】1.视神经孔先天性发育异常。2.肿瘤源性视神经孔扩大。3.眶内压或颅内压增高引起的视神经孔扩大。4.后组筛窦病变。【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俯卧于摄影台上,肘关节屈曲,双手置于头部两侧,以固定头部。2.头颅正中矢状面向被检侧倾斜37°,将被检侧眼眶外下1/4置于暗盒中心。3.病人颧骨、鼻尖及下领颏部三点紧贴台面,保持头部的稳定。使头颅矢状面与暗盒成53°,听鼻线垂直暗盒边缘。4.采用滤线器或滤线栅摄影。摄影距离为100cm。5.中心线经被检侧眼眶外下1/4处,垂直射入暗盒。6.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査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注意事项】1.常规摄取两侧视神经孔对照。2.病人俯卧有困难时,亦可采取仰卧位摄影。(—)乳突——许氏位(Schiillers位)【适应证】1.渗出性及化脓性中耳乳突炎。2.胆脂瘤。3.颞骨良性、恶性肿瘤。【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俯卧于摄影台上,头颅呈标准头颅侧位,被检侧耳廓向前折叠,并紧贴暗盒,外耳孔置于暗盒中心。2.下颌略内收,使听眶线垂直暗盒边缘。3.摄影距离为65〜100cm。4.中心线向足侧倾斜25°,经被检侧外耳孔射入暗盒。5.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査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注意事项】1.使用滤线器摄影时,摄影距离应控制在滤线栅栅焦距的范围内。2.为保持头颅稳定,摆体位时,病人对侧手握拳支撑下颌。3.常规分格摄影,双侧乳突投影在同一照片中。4,若有专用乳突摄影架,应按摄影架的操作程序进行。(二)乳突——梅氏位(Mayer's位)【适应证】1.胆脂瘤。2.内耳病变。3.听神经瘤。【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仰卧在摄影台上,头颅正中矢状面向被检侧倾斜45&,下颌内收,听眶线与台面边缘呈90%被检侧耳廓向前折番。2.被检侧外耳孔置于暗盒上方1/3处,暗盒垫高与台面成23。3.两臂放于身旁尽量下垂。4.摄影距离为100cm。5.中心线自头侧向足侧倾斜45°,经被检侧岩骨尖(相当对侧眉弓上约7.5cm处)射入暗盒。6.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査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注意事项】1.若有专用摄影角度架,可按摄影角度架的使用要求进行。2.不使用滤线器摄影时,应严格控制照射野。(三)岩骨乳突部——斯氏位(Stenver^s位)【适应证】1.胆脂瘤。2.内耳病变。3.听神经瘤。【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俯卧于摄影台上,肘关节屈曲,双手置于头部两侧,以稳定头部。2.头颅向被检侧倾斜,正中矢状面与台面成45度。3.被检侧的额、颧、鼻三点紧贴台面。听眶线垂直台面边缘。4.采用滤线器或滤线栅摄影,摄影距离为100cm。5.中心线向头侧倾斜12°,经外耳孔平面的隆突外处射入暗盒中心。6.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査申请单的相关项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