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教学中怎样指导学生观察_第1页
小学科学课教学中怎样指导学生观察_第2页
小学科学课教学中怎样指导学生观察_第3页
小学科学课教学中怎样指导学生观察_第4页
小学科学课教学中怎样指导学生观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科学课教学中怎样指导学生观察

小学科学课教学中,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就必须对学生的观察活动进行指导。

一、教师必须使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

每次观察活动进行之前,教师要给学生提出观察的目的,让学生按要求仔细地观察。在学习《蜗牛》时,让学生观察:蜗牛用身体的哪一部分爬行?它为什么能在竖直的玻璃上向上爬行?它怎样吃食物?它怎样呼吸?找一找它呼吸的气孔在哪里?

在学习《金鱼》时,让学生观察:金鱼的身体表面长有什么?金鱼怎样运动,怎样捕食?鱼鳃一开一合是在干什么?金鱼不断地喝水,为什么不会胀破肚子?学生有了明确的观察目的,就不会被一些无关的现象所吸引而转移视线,就能取得好的观察效果。

二、教师应指导学生充分运用多种感官,仔细地、有序地、全面地观察

1、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全面地进行观察。

在学习《各种各样的岩石》时,用眼睛看岩石的形状、大小、颜色、是否透明、是分层结构还是颗粒结构。还可以用放大镜进行观察。用手摸一摸岩石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用手掂量一下,感受它的轻重。用小刀刻划一下,观察岩石的软硬程度,用滴管滴一滴稀盐酸,观察岩石遇酸的反应。把两块岩石相互撞击一下,听一听它们发出的声音。闻一闻岩石发出的气味。

2、指导学生仔细地观察。

在学习《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时,轻轻地往装有水的烧杯中放入几粒高锰酸钾,仔细地观察高锰酸钾是浮在水面上还是沉入水底,在水中的分布是否均匀。水的颜色有什么变化,用搅拌棒轻轻地搅拌,再观察高锰酸钾和水的变化。通过观察学生了解了物质在水中溶解的过程。

3、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

观察的顺序有从远到近、从近到远、从外到内、从内到外等。在学习《我看到了什么》时,让学生从远处观察一棵大树,感知它的外部轮廓,然后来到树下,看一看树干的颜色,用手摸一摸树皮是不是光滑的。观察树干上有没有蚂蚁等小动物,有没有树瘤,做一张树皮拓片。测量一下树干有多粗,观察树枝的颜色、分布特点。观察树叶和果实的颜色、形状、大小,如果果实是可吃的,还可以尝一尝它的味道,再看看树下,地面上有没有树根露出来,地面上有哪些花和小草。

三、教师要指导学生对观察中收集到的材料进行比较、分析等思维活动。使观察的过程成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学习《运动起来会怎样(一)》时,在身体处于平静状态时,让学生测量并记录每分钟心跳和呼吸的次数。跳动一分钟后,再测量和记录每分钟心跳和呼吸的次数。把两次测量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知道运动后人的呼吸和心跳次数明显增加。

观察一般情况人体吸进去和呼出来的气体成分的比较。吸进人体的空气中氧气占21%,呼出体外的气体中,氧气占16%。吸进人体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占0.03%,呼出体外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占4%。通过比较和分析两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人体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所以呼吸的次数要比平时多,呼出和吸入气体的数量也比平时多。

在教学中,经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学生就能进行科学有效的观察。逐渐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观察能力也将得到促进和提高。

转贴于233网校论文中心摘要:狄罗德说:“我们有三种主要的方法:对自然的观察、思考和试验,观察收集事实;思考把它们组合起来;实验则证实组合的结果。”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开始,科学始于好奇,发现始于观察。小学科学课中的十种观察方法清热解毒的药用价值还要进行调查访问才能获得。我们在观察的时候,还要根据看到的事物展开丰富的联想,比如,看到圆圆的金灿灿的野菊花就联想到太阳,联想到向日葵,看到满山遍野的野菊花就联想到大山换上了花衣服,铺上了五彩的地毯等,让学生明白,在观察时要做到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舌头尝,用手摸,用嘴问,还要用脑想,才能获得全面的观察信息。四、要让学生养成及时做好观察记录的习惯。对于观察到的信息要及时记录下来,所以要准备好专门的观察记录本,对于每次观察到的信息要分类记录清楚,不然观察完了也就忘记完了,脑中一片空白,就像猴子掰玉米一样,一路掰一路扔,到最后两手空空。古人就非常注重写观察记录的,据说唐代鬼才诗人李贺,每次出门都让书童背一个锦囊,只要他发现有什么新鲜的事物或有什么新的想法立刻记录下来,装在锦囊里,这个锦囊为他的写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使他那么年轻就写流传千古的诗篇。可见及时记录观察结果,心得体会是多么重要啊!五、培养学生随时观察的习惯。掌握了一定的观察方法,还要经常进行观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从这学期开始我就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观察任务,每天留心周围的事物(包括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身边的景物等)看看有什么变化,并记录下来,每天放学的时候留十分钟时间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开始同学们都没有什么发现,发言的学生极少,我就作为任务要求,每个同学必须说出你的发现,过了一段时间,发言的同学就越来越多,常常是抢着说自己的发现,交流的内容极为丰富,学校哪怕有一点变化,增加或减少了什么,改变了什么,孩子们都会第一时间发现,。有一天有个外地人牵着一匹骆驼从小镇上经过,结果下午向我汇报的孩子就有十几个,他们不仅看清楚了骆驼的样子,还去询问了骆驼从哪里弄来的,弄来干什么,还有的孩子还说出自己看见骆驼的想法,围观人群的表现。看到孩子们这样,我真的很高兴!经过一年的努力,现在班上的大部分学生在观察时都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到有序地进行,也能坚持做好观察记录,他们能用自己的眼睛随时留意着周围的一切。但是学生要真正做到有目的、有顺序地观察事物,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我们老师要长时期的督促和引导。只有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才能为今后的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科学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摘要:小学科学课是基于小学生客观观察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对科学现象准确、客观的观察是小学生上好一节科学课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观察能力

如何做到对科学现象观察的准确和客观呢?这里重点要培养小学生科学的观察能力,这种能力必须从小开始,从小学生身边常见的科学现象进行,小学科学课堂就提供了这样的平台,从而使小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下面笔者就如何在科学课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准确呈现现象,明确观察的目的性

小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如果没有一定目的性,注意力往往容易分散,陷入观察的随意性中,这就需要教师自己或是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能自己准确的呈现科学现象,从而明确观察的对象,进一步体会出观察的目的和要求。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一课时,如果没有明确观察的目的,往往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小学生把注意力停留在怎样使物体发出声音上,从而不断地敲打、拨弄着鼓、尺等物,课堂上是一片喧哗和嘈杂之声音,本课的观察目的声音产生的原因却无人注意。而如果是准确呈现现象,明确观察的目的性,课堂上便会是另外一种现象,先让学生自己制造声音初步感受声音的产生,进一步再提供鼓,小瓶,直尺并配给泡沫小球或是黄豆,并提出要求重点观察当物体发声时上面的泡沫小球或是黄豆有什么现象发生,学生在准确呈现这个实验现象后,会很自然联想到物体本身有的变化与物体发声之间的联系从而提出大胆的假设:物体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为后面的学习指明研究的方向和目的。

二、合理设计问题,力求观察的系统性

在实际的科学课堂教学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如在教学三年级第二单元《校园里的植物》时,让学生重点观察校园里的树木。树的特征是多方面的,有粗细、高矮、颜色、等,不论观察什么,都要求学生充分发挥各种感官。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却发现小学生的观察不能做到全面有效,看了树的形状忘了树的高矮,摸了树的树皮干忘观察树的颜色;而且在观察感官的运用上,也往往专注于一种最多是两种,也没能做到各种感官的共同体验。基于小学生不能系统的观察这个特点,在实际观察之前,就要让他们明确,我们的观察是有系统性的,那如何让学生明白呢,我们不妨设计这样有层次的的问题:1:我们的校园里哪里的树木最多2:这些树木都有什么特点3:根据学生的描述教师适当加以总结和提升,形成观察表格,里面包括比较树木的粗细、高矮、颜色等内容,经过实际考察前的合理的问题铺垫,学生就能利用手中的表格去观察,就能弥补他们认识的不足,系统的引导他们观察,比较全面的认识事物。

三、深入剖析现象、追求观察的细致性

小学生由于认识能力的局限,在观察事物时往往停留于大致的、笼统的、轮廓的观察,而缺乏细致的观察。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只有细心观察,才能认识到现象与本质之间的联系。必须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好玩、有趣的活动,一步步深入剖析现象,追求观察的细致。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变色花》一课时,用魔术导入,这样问学生:“同学们都看过魔术,觉得它神奇吗?今天老师也来表演一个魔术,注意观察哦”让学生带着新奇观察,随即出示一支白色的纸花,用早就准备好的两个不同的喷壶往纸花和纸叶上喷“水”,让学生仔细观察,随着实验现象的显现,学生们都很惊讶,随即问学生:有什么发现?把观察兴趣推上高潮。当学生观察到白纸变色时,肯定会猜想,老师是否在花瓣和叶子的纸上做了“手脚”,喷水壶里的“水”是否有问题,叶子上可能喷了什么药水,在学生细致的观察下产生多种猜测,提出多种假设,学生会很自觉的利用紫甘蓝指示剂去慢慢实验,从而在抽丝拨茧般的探究过程中,深入剖析现象,得出重要结论。

四、讲求实事求是,避免观察的经验性

科学研究讲求实事求是,记录要真实,不能凭主观想象任意修改或人为地编造数据。当然小学生的科学课堂教育也要强调这一点,如果实验观察结果与预期的不一致,要查找原因,认真分析,改进后重新再做,直到成功为止。在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面包发霉了》一课中,课前布置学生们每天察不同物体的发霉情况,在课堂上我问:“你想了解霉菌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吗?”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进行课后观察。大多数学生们很仔细地每天进行观察记录面包上霉菌的生长情况,但也有部分学生,自以为对发霉这种现象很熟悉,便没有做这个实验,在课堂的交流中,他们光凭自己的经验,说出,发霉和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