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_第1页
2023-2024学年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_第2页
2023-2024学年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_第3页
2023-2024学年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_第4页
2023-2024学年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大学附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10月月考(总第四次)历史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1.5分,计48分)1.周初已有射箭、摔跤、御车等体育竞技比赛,但比赛不看重竞技成绩,而是看重参赛者在比赛过程中能不能将礼仪规范进行很好的展现。周初这种“君子之争()A.凸显儒家礼乐文化C.保证人的全面发展B.契合战乱频繁需求D.反映礼的影响广泛2.下图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数量变化示意图。据此可知,当时A.宗法礼乐制度不复存在C.动荡与巨变是时代特征B.和平发展成为主流思想D.郡县制必然战胜分封制3.《九章算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归纳成246个例题,主要解决土地的丈量与赋税计算,粮食加工与兑换比率,徭役均输的征发摊派,沟洫开挖和土方工程的修筑,纺织与制造业的生产,商品流通与关税A.与我国古代国家治理密切相关C.佐证两汉民众赋役负担较沉重)B.在中国数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D.说明古代基层治理水平臻于完善4.六朝时,扬州(广陵)屡经战乱,俗称“芜(荒芜)城。唐中后期,扬州成为江南物产的集散地和中外富商巨贾的荟萃之所,繁荣冠天下,经济地位超过了长安、洛阳。这一变化是因为()A.六朝对江南的开发C.长安和洛阳的衰败B.大运河的影响D.海外贸易推动5.下图为845-865年文臣(主要是朝臣)在藩帅(以节度使、观察使为主)群体中所占比例。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第1页/共10页A.中央仍有较大影响力C.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B.藩镇割据问题日益严重D.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加深6.宋代官民服饰有着严格的等级区别,庶民百姓只许穿白色衣服。后来,允许流外官、举人、庶人穿黑色衣服。在实际生活中,民间服色五彩斑斓,甚至“巧制新妆,竞夸华丽。上述材料可佐证宋代()A.社会控制相对松弛C.社会成员身份平等B.理学思想渗透基层社会D.经济发展瓦解封建等级7.明朝在西藏建立僧官封授制度,命政教首领人物管理各自的地方。清朝赐封宗教首领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名号,规定辖区及权限,设立驻藏大臣处理西藏事务。乾隆皇帝时提高驻藏大臣地位,西藏僧俗事务直属中央管理。这表明中央政府(A.坚持僧俗结合的行政方式C.实行边疆内地一体化治理)B.对西藏的管理趋于严密D.重视边疆地区经济开发8.乾隆五十五年,四大徽班进京,后与湖北汉调艺人合作,吸收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表演方法及一些民间曲调,通过不断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其多种艺术元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符号。其形成反映了当时()A.君主专制强化B.文化隔阂消除C.意识形态宽松D.民族交融加强9.据粤海关统计,18世纪30年代到18世纪末平均每年税银不过519世纪初则达到每年100多万两。道光八年(1828)至十七年间,关税收入更高达1500多万两。这表明当时()A.外商逐渐扩大对华鸦片走私C.海禁政策无法约束海外贸易B.自然经济受到进口货物的冲击D.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紧密10.一般来说,英国把“鸦片战争”叫作“英中战争。英国历史承认,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并逼迫中方签署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但是,这几乎不会在英国的基础教育体系中出现。“鸦片战争”隶属于“大英帝国史”或“19世纪史,是一笔带过的部分。这表明A.中英学者缺乏应有的沟通B.挖掘史料有助于消除偏见第2页/共10页C.英国的基础教育体系落后D.官方意志影响历史的认知11.1859一些触犯到封建特权的条款,遭到了洪秀全以及太平天国诸多将领的强烈反对。这说明()A.太平天国指导思想走向僵化C.太平天国内部矛盾异常尖锐B.洪仁玕代表了资产阶级利益D.太平天国政权具有阶级局限性12.1860年,曾国藩出任两江总督后,一改以往总督每年可向朝廷举荐任命本省3名府县官员的传统,连续举荐从巡抚到布政史和按察使,直到更低层级官员。各省督抚还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设立各种名目的“局”“台”“所,所设机构仅向督抚负责。这一现象()A.促进了清朝政治制度的变革C.扩大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B.推动汉人渐成晚清政治主角D.导致官僚机构日益臃肿低效13.1873—1903年中国主要农产品及农产制成品输出量统计表(部分)烟叶年份丝(担)茶(担)棉花(担)油类(担)(担)18731883189361291649789415494823161739119870761820828167753025349220735761557595211755943495150114031105131639591520695410751903上表反映出A.此时期中国茶叶的生产日益萎缩C.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农产品贸易处于出超地位D.闭关锁国政策已全面瓦解14.关系用语变化反映出晚清政府()不平等类用语其他用语性质平等类用语合计时数量比例数量比数比例数量比间例量例第3页/共10页清朝前期2610.52158762.5247100清朝后期36823260.6141102.6383100A.熟悉国际交往规则C.力图摆脱条约体系B.外交观念转型艰难D.成为列强统治工具15.《伦敦新闻画报》报道:“战前,清政府曾一度寄希望于英国帮助调停双方的关系,战争爆发后,英国政府宣布中立。本无法置身局外的俄政府内部机会主义急剧升温,他们期待在这场战争中坐收渔翁之利,而德、法最后突然转向支持俄国进行干涉,也是因其利益遭到损害。”材料所涉及的战争()A.成为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C.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正式启动B.推动中国外交出现制度性变化D.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16.原因是()A.知识分子群体的不断壮大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民族危机的加深D.清末新政的推动17.康有为据《公羊传》的“三世说"提出:“社会历史进化是沿着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的轨道,由君主专制到君主立宪,再到民主共和,一世比一世文明进步。”“共和者,我国治世之神髓,先哲之遗业也。我国民之论古者,莫不倾慕三代之治。”两人都()A.借助传统文化闸述民主思想C.以传承儒家政治理想为宗旨B.对儒家思想内涵进行修正D.推崇民主共和的治国理念第4页/共10页18.下图漫画,山姆大叔照会六国,它是美国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美国由确保其势力范围的传统目标转向谋求重大海外利益和远东霸权。这一照会意在()A.积极参与世界的共同治理C.与世界列强共同瓜分中国B.打开中国大门和掠夺原料D.建立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19.1900年7月前,维新派的《清议报》将义和团民称之为“暴徒”“匪”“乱民,7月之后,却赞赏团民“赴死军前”“曾不返顾”兴中会的《中国日报》也有类似转变。这反映了(A.维新派与革命派的政治诉求趋同)B.义和团运动的斗争目标发生变化C.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D.近代的报刊致力于宣扬民主思想20.英国驻华公使被困在北京期间,英国驻上海代总领事致电英国外交大臣,认为局势严峻,英国必须迅速采取行动,如果准备同清廷断交,就应当立即与张之洞和刘坤一两位总督达成谅解,只要他们尽力维护和平,就能得到英国政府的有效支持。英国外交官旨在()A.稳定本国在华的势力范围C.协助清廷镇压义和团运动B.维护列强在华北的利益D.巩固清政府的统治根基21.在清廷向十一国宣战后,刘坤一、张之洞等东南督抚与各参战国达成协议,称东南互保。下表是有关对刘坤一的评价,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来源内容前年近畿之乱,该督保障东南,匡扶大局,厥功甚著,老成硕望,实为国家柱石之臣。清廷谕旨(1902年)拳匪之乱,立东南保护之约,不无小功。然自此以往,外国在南方之权力范围,亦愈确立矣。……刘近日所以得保其位置,隆隆日上者,由其媚外政策之日梁启超《呜呼刘坤一!1902年)第5页/共10页娴熟也。方镇总督以至地方官……奴颜婢膝宣告,不顾北京形势如何,对于外人条约权利保护不怠,去讨好外国帝国主义。蔡和森《义和团与国民1924年)A.不同史料对人物的记载不同C.不同的评价体现人物的多面性B.不同立场影响对人物的评价D.不同时期对人物评价大同小异22.1907年,张之洞通过多种渠道提出“先开国会,后布宪法,认为宪法不能“钦定,并对朝廷的“预备立宪”明确提出不同意见,认为“立宪实行,愈速愈妙:预备两字,实在误国。据此可知,张之洞()A.主张取消君主制度C.坚持中体西用理念B.认同立宪派政治主张D.具有一定的宪政意识23.下图是20世纪初年《申报》上发表的一幅时事漫画,其中文字分别是“立宪”和“专制”。此画作者意在揭示()A.维新变法失败的必然性C.捍卫民主共和的紧迫性B.清末政体改革的欺骗性D.批判封建礼教的必要性24.关于武昌起义之时革命党领袖黄兴是否主张放弃武昌,有如下观点,由此可见()观点概况辛亥革命后武昌起义功臣谭人凤回忆,黄兴不只是由于打了败仗,无颜再见同志,重要的是认为仍用现在的军队保卫武昌是不能取胜的,也不能坐待援军的到来,于是想放弃武昌黄兴主张放弃武昌黄兴根本没有提出过放弃武昌主要依据是1912年9月28日上海《申报》整理发表了黄兴的演说词。汉阳失守后,他提出了严守武昌的主张第6页/共10页A.考辨史料真伪是历史研究的关键C.对历史事实的判断应持慎重态度B.个人立场影响历史叙述D.亲历者自述更具可信度25.1912年1月10日,民主革命家吴木兰在上海发起成立“女子同盟会,其章程明确规定:以“扶助民国,促进共和,发达女权,参预政事”为宗旨。之后,一大批女性进步团体纷纷成立,并上书请愿,要求南京临时政府在宪法中明确规定“男女平等,给予妇女“完全参政权。由此可见()A.自由民主观念成为主流C.辛亥革命推动女性解放B.临时政府获得民众支持D.女性参政权利得到保障26.孙中山深切地认识到,八年以来中华民国政治不良到这个地步,就是“因为单破坏地面,没有掘地底陈土的缘故,今后“改造中国的第一步,只有重新开始革命,扫清官僚、政客、武人这些“地底的陈土。这体现了孙中山(A.与袁世凯势力彻底决裂C.革命思想的嬗变与升华)B.宪政理论的完善与推广D.新三民主义的正式形成27.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据此可知,陈独秀的观点旨在()A.传播西方民权至上理论C.培养国民拼搏进取精神B.批判传统封建伦理思想D.弘扬传统儒学治国理念28.1917年3月14日,北洋政府布告:自即日起对德国正式断绝外交关系,同时宣布收回天津、汉口德租界,停付对德赔款与欠款。同年8月,以14万北方农民为主组成“中国劳工旅”奔赴欧洲。北洋政府这些做法()A.开启了中国融入世界的步伐C.结束了德国在华的侵略权益B.有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D.助推群众性反帝斗争的高涨29.“1920“一切过去的历史都是靠人力创造出来的,并非由少数圣者贤人创造,并重新定位知识分子与劳工的关系。李大钊的认识()A.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的发展C.标志着新文化运动阵营分裂B.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思想基础D.反映了当时社会主要矛盾激化30.1921年,中共一大党纲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实行公有制,消灭阶级,最终实现共产主义。”1923年4月,陈独秀指出:“由游牧酋长时代而封建时代,而资产阶级时代,而无产阶级进了代。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次序。”瞿秋白也认为“没有资本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这种转变促使()A.近代民主革命的转变C.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B.中华民族意识开始觉醒D.国共合作进行民主革命第7页/共10页31.1927年1月至1933年2月,毛泽东在对农村进行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形成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A.贯彻了八七会议所确定的总方针C.有助于探索符合实际的革命道路二、材料分析题(52分)B.纠正了党内的“左”倾错误路线D.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要义,主要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是刚健有为、天人协调的精神,这是民族精神的内核,是教人们在面对苦难时要保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其次,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中,人是中心,强调的是先做人后做事,这种思想在当前素质教育之中也是有所体现的。最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强调的是牺牲与奉献,家是人们避风的港湾,父母之爱与民族之爱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受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使得民族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十分强大,也正是这种文化才会使得中国人心中始终怀有落叶归根、血浓于水、尊老爱幼、厚德载物的认知。——摘编自张应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材料二五四运动是影响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发展的重要事件。作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五四运动通过继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坚守转化的价值根基,开启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对话为转化确定前进方向,以民主科学冲破封建主义思想桎梏赋予转化时代特征,推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转化提供领导力量,开辟中国社会发展新阶段为转化提供现实支撑,充分体现了五四时期传统文化转化的创造性。进一步深入理解和思考五四运动对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应紧紧围绕革命性这个核心问题来深化。——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推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创造性转化的表现,并分析其背景。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国共两党对五四运动的纪念与评价(1919—1949)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不甘服于帝国主义与军阀官僚双重的压迫。自然发生的一种反对帝国主义与军阀政治的民众运动。——1925年5月4中国的民族运动自从五四运动才渐渐变成近代的民族运动——有组织的群众的反帝国主义与军阀的运动。第8页/共10页且《民国目报·五四纪念的感想》——1925年张大雷《五四运动意义与价值》在各学校中,利用“五四”的意义五四运动是民众对外交事件的直接去召集学生群众大会,举行同乐会行动,这种直接行动“在军阀专政表演戏剧等。去揭破国民会议的欺时期,是家常便饭,现在,国民骗,反对国民党禁止学生参加政治政府秉承“平等待我”的方针与外运动。积极号召学生群众反对国民国交涉,民众的直接行动实在不能党、改组织、第三党等的一切活用而且用不着了。动。——1928年5月3日《民国日——1931年《共青团中央局五月报·五四纪念宣传大纲》工作决议》五四运动催生了中国共产党,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为大革命准备五国运动是“国民革命运动中的一了舆论、人心、思想和干部。很明个支流,这一个支流,仍旧汇宗于显,没有五四运动,第一次大革命国民革命的大海。所以‘五四’运是没有可能的。其声势之浩大,威动若果有何贡献,这都是滋源于国力之猛烈,简直是所向无敌的。其民革命运动。动员之广大,超过中国任何历史时——1943年5月4日《中央日代。报·国民革命与五国运动》社论——1940年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结合所学知识,对不同时期国共两党关于五四运动的评价进行解读。34.[军事人才的培养与选任]材料一中国古代军事人才的培养与选任随时代变化而不断调整。西周“六艺”重视射、御。唐代设立武举,测试骑射、负重等。两宋至明代都延续武举,并设置武学。就武举而言,两宋“以策(论)为去留,弓马为高下,“凡武举,始试义、策于秘阁,武艺则试于殿前司,及殿试,则又试骑射及策。由于统治者重文轻武,宋代士人有能力应进士举者,不屑于应武举。明弘治六年(1493)规定,武举“六岁一行,先策略,后弓马,策不中者不许骑射。然而明代武职多荫袭,武举只是补充形式。第9页/共10页就武学而论,宋代武学“设教授以文武臣熟知兵事者充任……视看人材、试验弓马,合格者始许入学。其教学内容除弓马武艺外,尤其重视“习诸家兵法,教授纂次历代用兵成败、前世忠义之节。明代——材料二“以弧矢定天下”的清王朝,武举渐以骑射、技勇为重。嘉庆年间改策论为默写武经百余字即合格。而武官选任则以行伍出身为正途,武举出身次之。就军事教育而言,清廷不再专设武学,而是在官学设立武学教习教授生员。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先后创办福州船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湖北武备学堂等新式学堂。其课程主要教授数、理、化等自然科学知识,以及新式炮台和营垒的构筑方法等工程技术。编练的新军按才学品行优劣、训练勤惰、考核成绩高低决定赏罚,排以上的军官须由军事学堂出身者担任。——摘编自《中国大通史》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明武举的共同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阐述从宋明到清代军事人才培养与选任的变化及原因。第10页/共10页山西大学附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10月月考(总第四次)历史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1.5分,计48分)1.周初已有射箭、摔跤、御车等体育竞技比赛,但比赛不看重竞技成绩,而是看重参赛者在比赛过程中能不能将礼仪规范进行很好的展现。周初这种“君子之争()A.凸显儒家礼乐文化C.保证人的全面发展【答案】DB.契合战乱频繁需求D.反映礼的影响广泛【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看重参赛者在比赛过程中能不能将礼仪规范进行很好的展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初,礼不仅体现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就连体育竞技比赛中都蕴含着对礼的追求,这表明周初礼的影响广泛,D项正确;儒家思想在春秋时期诞生,与“周初”不符,排除A项;射箭、摔跤、御车等竞技比赛不看重成绩,说明当时体育运动的重点不是提高战斗力,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人的全面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2.下图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数量变化示意图。据此可知,当时A.宗法礼乐制度不复存在C.动荡与巨变是时代特征【答案】CB.和平发展成为主流思想D.郡县制必然战胜分封制【解析】【详解】图示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数量在不断减少,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称霸与兼并,战争及其带来的动荡不止;同时诸侯国为壮大自己实力,纷纷改革变法,推动着时代的巨第1页/共20页变;所以C符合题意;图示反映了宗法礼乐制度被破坏,但“不复存在”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春秋战国时期战争不断,和平发展不是主流,故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郡县制,故排除D。3.《九章算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归纳成246个例题,主要解决土地的丈量与赋税计算,粮食加工与兑换比率,徭役均输的征发摊派,沟洫开挖和土方工程的修筑,纺织与制造业的生产,商品流通与关税A.与我国古代国家治理密切相关C.佐证两汉民众赋役负担较沉重【答案】A)B.在中国数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D.说明古代基层治理水平臻于完善【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解决土地的丈量与赋税计算……商品流通与关税等问题”可以看出,《九章算术》注重实用性,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与赋税征收、徭役均输、生产制造有关,A项正确;成书于东汉的《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但材料中没有谈及其地位,排除B项;《九章算术》是以解决的是实际问题为导向的数学著作,无法看出赋役是否沉重,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基层治理的内容,也无法看出基层治理是否完善,排除D项。故选A项。4.六朝时,扬州(广陵)屡经战乱,俗称“芜(荒芜)城。唐中后期,扬州成为江南物产的集散地和中外富商巨贾的荟萃之所,繁荣冠天下,经济地位超过了长安、洛阳。这一变化是因为()A.六朝对江南的开发C.长安和洛阳的衰败【答案】BB.大运河的影响D.海外贸易推动【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扬州成为江南物产的集散地和中外富商巨贾的荟萃之所,繁荣冠天下,经济地位超过了长安、洛阳”可知,扬州由六朝时期的“芜(荒芜)城”到唐中后期经济地位超过了长安、洛阳。这得益于经济重心的南移的交通因素——随朝大运河的开凿,B项正确;六朝时,扬州(广陵)屡经战乱,排除A项;唐朝时期长安、洛阳既是政治中心,也是经济中心,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扬州发展得益于大运河,与海外贸易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5.下图为845-865年文臣(主要是朝臣)在藩帅(以节度使、观察使为主)群体中所占比例。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第2页/共20页A.中央仍有较大影响力C.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答案】AB.藩镇割据问题日益严重D.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加深【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845年至865845年文臣在藩帅群体中所占比例是62%左右,855年文臣在藩帅群体中所占比例是86%左右,865年文臣在藩帅群体中所占比例是80%左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巢起义前,唐朝的藩镇主政者多为文臣,而且这些文臣大多是由朝廷派出,说明当时中央对地方仍有较大影响力,A项正确;根据图中数据可知,唐朝中央集权在一定时期内有所加强,材料不能说明藩镇问题日益严重,排除B项;安史之乱后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而安史之乱发生在755年,排除C项;文臣主政藩镇不代表中央与地方矛盾加深,排除D项。故选A项。6.宋代官民服饰有着严格的等级区别,庶民百姓只许穿白色衣服。后来,允许流外官、举人、庶人穿黑色衣服。在实际生活中,民间服色五彩斑斓,甚至“巧制新妆,竞夸华丽。上述材料可佐证宋代()A.社会控制相对松弛C.社会成员身份平等【答案】AB.理学思想渗透基层社会D.经济发展瓦解封建等级【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列举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根据“后来,允许流外官、举人、庶人穿黑色衣服。在实际生活中,民间服色五彩斑斓,甚至‘巧制新妆,竞夸华丽’”可得出宋代服饰所体现的等级色彩相对淡化,反映出当时社会控制相对松弛,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理学和影响,排除B项;宋代等级差别仍然存在,并没有实现平等,排除C项;封建等级制度仍然存在,没有瓦解,排除D项。故选A项。7.明朝在西藏建立僧官封授制度,命政教首领人物管理各自的地方。清朝赐封宗教首领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名号,规定辖区及权限,设立驻藏大臣处理西藏事务。乾隆皇帝时提高驻藏大臣地位,西藏僧俗事第3页/共20页务直属中央管理。这表明中央政府(A.坚持僧俗结合的行政方式C.实行边疆内地一体化治理【答案】B)B.对西藏的管理趋于严密D.重视边疆地区经济开发【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明清中国。据材料,明朝命政教首领人物管理西藏各地。清朝设立驻藏大臣,僧俗事务直属中央管理。可见中央政府对西藏实行更加直接和有力的管理,B“改进”而非“坚持,排除A项;明清对边境地区采取因地制宜的管理措施,不同于内地,排除C疆的政治统辖,而非经济开发,排除D项。故选B项。8.乾隆五十五年,四大徽班进京,后与湖北汉调艺人合作,吸收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表演方法及一些民间曲调,通过不断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其多种艺术元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符号。其形成反映了当时(A.君主专制强化【答案】D)B.文化隔阂消除C.意识形态宽松D.民族交融加强【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时期的中国。材料反映了京剧的形成,京剧是四大徽班进京,后与湖北汉调艺人合作,吸收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表演方法及一些民间曲调,通过不断交流融合形成的,不同地区、民族间的艺术形式融合形成京剧,这反映了该时期民族交融加强,文化融合发展繁荣,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京剧文化,未体现政治及意识形态的内容,排除AC项;文化隔阂会减小,但是完全消除实现较为困难,排除B项。故选D项。9.据粤海关统计,18世纪30年代到18世纪末平均每年税银不过519世纪初则达到每年100多万两。道光八年(1828)至十七年间,关税收入更高达1500多万两。这表明当时()A.外商逐渐扩大对华鸦片走私C.海禁政策无法约束海外贸易【答案】DB.自然经济受到进口货物的冲击D.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紧密【解析】【详解】关税税银的大幅增长说明清朝海关进出口贸易规模扩大,中国与世界市场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D项正确;进出口贸易规模扩大不代表进出口的都是鸦片,而且鸦片通过走私是不会增加关税收入的,排除A项;鸦片战争前我国外贸出口大于进口,自然经济受到冲击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第4页/共20页知,海禁政策能够约束海外贸易,“海禁政策无法约束海外贸易”的表述过于决定,排除C项。故选D项。10.一般来说,英国把“鸦片战争”叫作“英中战争。英国历史承认,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并逼迫中方签署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但是,这几乎不会在英国的基础教育体系中出现。“鸦片战争”隶属于“大英帝国史”或“19世纪史,是一笔带过的部分。这表明A.中英学者缺乏应有的沟通B.挖掘史料有助于消除偏见C.英国的基础教育体系落后D.官方意志影响历史的认知【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这几乎不会在英国的基础教育体系中出现。鸦片战争隶属于大英帝国史或19世纪史,是一笔带过的部分”来看,英国的基础教育体系对于中英鸦片战争采取了漠视的态度,这是受官方意志的影响。故答案为D项。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消除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不能说明英国的基础教育体系落后,排除。11.1859一些触犯到封建特权的条款,遭到了洪秀全以及太平天国诸多将领的强烈反对。这说明()A.太平天国指导思想走向僵化C.太平天国内部矛盾异常尖锐【答案】DB.洪仁玕代表了资产阶级利益D.太平天国政权具有阶级局限性【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一些触犯到封建特权的条款,遭到了洪秀全以及太平天国诸多将领的强烈反对”可知,太平天国的领导们多赞同一些发展资本主义的措施,但对于触犯封建特权的措施多反对,体现了当时农民阶级的局限性,D项正确;太平天国的指导思想是人人平等,材料不体现,排除A项;洪仁玕虽采取了一下发展资本主义的措施,但本质上仍然属于农民阶级,排除B项;洪仁玕的措施部分得到赞同,体现了太平天国内部并非矛盾异常尖锐,排除C项。故选D项。12.1860年,曾国藩出任两江总督后,一改以往总督每年可向朝廷举荐任命本省3名府县官员的传统,连续举荐从巡抚到布政史和按察使,直到更低层级官员。各省督抚还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设立各种名目的“局”“台”“所,所设机构仅向督抚负责。这一现象()A.促进了清朝政治制度的变革C.扩大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B.推动汉人渐成晚清政治主角D.导致官僚机构日益臃肿低效第5页/共20页【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60年。据题意可知,曾国藩出任两江总督后,举荐的官员大大增加,这说明地方督抚的权力增大,他举荐了大量官员进入朝廷,也推动汉人逐渐成为晚清政治的主角,B项正确;这一现象并不涉及政治制度的改革,排除A项;这一现象并没有扩大清朝政治的基础,排除C项;材料内容并不能说明这一现象导致了官僚机构的臃肿低效,排除D项。故选B项。13.1873—1903年中国主要农产品及农产制成品输出量统计表(部分)烟叶年份丝(担)茶(担)棉花(担)油类(担)(担)51501873188318936129164978941549482316173911987076182082816775302534922073576155759521175594349114031105131639591520695410751903上表反映出A.此时期中国茶叶的生产日益萎缩C.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答案】CB.农产品贸易处于出超地位D.闭关锁国政策已全面瓦解【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由表格信息“1873—1903年”“中国主要农产品及农产制成品输出量18731903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日益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故C项正确;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国茶叶在1883—1903年输出量减少,但是并不能代表中国茶叶生产数量萎缩,故A的是出口情况,没有进口情况对比,无法得出B项结论;“闭关锁国政策已全面瓦解”说法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14.关系用语变化反映出晚清政府()平等类用语不平等类用语其他用合计第6页/共20页语性质数量比例数量数比例数量比例时比例量间清朝前期2610.52158762.5247100清朝后期23260.614136.8102.6383100A.熟悉国际交往规则C.力图摆脱条约体系【答案】BB.外交观念转型艰难D.成为列强统治工具【解析】料可知,晚清政府对外关系用语中,平等类用语大幅上升,不平等类用语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大量存在,反映出晚清外交及外交观念新旧转型的艰难,B项正确;晚清中国对于国际交往的规则并不熟悉,排除A项;从平等类用语大幅上升可以看出,晚清政府对外政策是遵守条约体系,排除C后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排除D项。故选B项。15.《伦敦新闻画报》报道:“战前,清政府曾一度寄希望于英国帮助调停双方的关系,战争爆发后,英国政府宣布中立。本无法置身局外的俄政府内部机会主义急剧升温,他们期待在这场战争中坐收渔翁之利,而德、法最后突然转向支持俄国进行干涉,也是因其利益遭到损害。”材料所涉及的战争()A.成为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C.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正式启动【答案】DB.推动中国外交出现制度性变化D.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第7页/共20页【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1894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战争中清政府曾寄希望于英国的调停,这说明材料所涉及的战争非中英之间的战争;另外,俄国本无法置身局外,说明交战双方与俄有较大的利害关系,而坐收渔翁之利又说明俄没有直接参战;德、法最后与俄一起进行干涉,综合各种信息来看他们的干涉是指甲午战后的“三国干涉还辽”。由此可知,这场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D项正确;A项所指为鸦片战争,排除A项;外交出现制度性变化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排除B项;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起步的标志,排除C项。故选D项。16.原因是()A.知识分子群体的不断壮大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答案】BB.民族危机的加深D.清末新政的推动【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95年至1899“清末知识分子成立政治社团情况示意图,解读图表信息可知,自1896年知识分子成立政治社团的数量是4,发展到1897年知识分子成立政治社团的数量是27,到1899年知识分子成立政治社团的数量是33,结合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史实可知,甲午中日战争的发生时间是1894年7月25日—1895年4月17日,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导致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民族危机的加深促使国内成立政治社团的数量在短期内快速增长,B项正确;知识分子成立的政治社团数量增加,不能说明知识分子群体的不断壮大,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关于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状况的相关论述,排除C项;清末新政的发生时间是1901年—191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7.康有为据《公羊传》的“三世说"提出:“社会历史进化是沿着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的轨道,由君主专制到君主立宪,再到民主共和,一世比一世文明进步。”“共和者,我国治世之神第8页/共20页髓,先哲之遗业也。我国民之论古者,莫不倾慕三代之治。”两人都()A借助传统文化闸述民主思想B.对儒家思想内涵进行修正D.推崇民主共和的治国理念C.以传承儒家政治理想为宗旨【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的轨道”,宣扬“由君主专制到君主立宪,再到民主共和”,孙中山借助“先哲之遗业”,宣扬共和制度,两者都借助传统文化闸述民主思想,A项正确;两人均是借助传统文化来宣传资产阶级思想,并非对儒家思想内涵的修正,排除B项;两人的目的是宣传资产阶级思想,并非传承儒家政治理想,排除C项;据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主张君主立宪,排除D项。故选A项。18.下图漫画,山姆大叔照会六国,它是美国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美国由确保其势力范围的传统目标转向谋求重大海外利益和远东霸权。这一照会意在()A.积极参与世界的共同治理C.与世界列强共同瓜分中国【答案】CB.打开中国大门和掠夺原料D.建立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根据材料“美国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美国由确保其势力范围的传统目标转向谋求重大海外利益和远东霸权。”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与世界列强共同瓜分中国,标志着美国由确保其势力范围的传统目标转向谋求重大海外利益和远东霸权,C项正确;美国推行门户开放政策,是参与瓜分世界,而非参与世界的共同治理,排除A项;中国大门在1840年鸦片战争时期已经被打开,排除B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尚未有实力建立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而且建立单极世界是在苏联解体之后美国谋求的全球霸权的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第9页/共20页19.1900年7月前,维新派的《清议报》将义和团民称之为“暴徒”“匪”“乱民,7月之后,却赞赏团民“赴死军前”“曾不返顾”兴中会的《中国日报》也有类似转变。这反映了(A.维新派与革命派的政治诉求趋同B.义和团运动的斗争目标发生变化C.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D.近代的报刊致力于宣扬民主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1900年7月前后,处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面对帝国主义国家联合侵华,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但他们也是有民族意识的,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对反帝的义和团看法转变,故选C项;对义和团运动的看法发生转变不等于他们的政治诉求趋同,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革命派主张民主共和,排除A;义和团运动的斗争对象是帝国主义,排除B项;材料主旨与近代报刊宣扬民主思想无关,排除D项。20.英国驻华公使被困在北京期间,英国驻上海代总领事致电英国外交大臣,认为局势严峻,英国必须迅速采取行动,如果准备同清廷断交,就应当立即与张之洞和刘坤一两位总督达成谅解,只要他们尽力维护和平,就能得到英国政府的有效支持。英国外交官旨在()A.稳定本国在华的势力范围C.协助清廷镇压义和团运动【答案】AB.维护列强在华北的利益D.巩固清政府的统治根基【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时空是:1900-1901年中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英国将长江流域划为势力范围,义和团运动爆发后,英国一方面派军队入侵中国,镇压中国北方的义和团运动,另一方面又与张之洞、刘坤一等长江流域省份的清朝总督洽商“东南互保”协议,目的是维护长江流域也即英国势力范围内的安定和平。材料所述英国驻上海代总领事的主张,目的是稳定英国在华的势力范围,A项正确;英国支持长江流域的督抚维护和平稳定,旨在维护在南方而非华北的利益,排除B项;英国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根本目的是瓜分中国,而非协助清廷,排除C项;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排除D项。故选A项。21.在清廷向十一国宣战后,刘坤一、张之洞等东南督抚与各参战国达成协议,称东南互保。下表是有关对刘坤一的评价,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第10页/共20页来源内容前年近畿之乱,该督保障东南,匡扶大局,厥功甚著,老成硕望,实为国家柱石之臣。清廷谕旨(1902年)拳匪之乱,立东南保护之约,不无小功。然自此以梁启超《呜呼刘坤一!往,外国在南方之权力范围,亦愈确立矣。……刘近1902年)日所以得保其位置,隆隆日上者,由其媚外政策之日娴熟也。方镇总督以至地方官……奴颜婢膝宣告,不顾北京形势如何,对于外人条约权利保护不怠,去讨好外国帝国主义。蔡和森《义和团与国民1924年)A.不同史料对人物的记载不同C.不同的评价体现人物的多面性【答案】BB.不同立场影响对人物的评价D.不同时期对人物评价大同小异【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清政府、梁启超、蔡和森等均对义和团的评价有着明显不同,这主要是因为三者站在不同立场出发导致的,B项正确;记载不同是表象,非本质因素,排除A项;材料与人物的多样性无关,排除C项;材料中的评价有着明显的不同,排除D项。故选B项。22.1907年,张之洞通过多种渠道提出“先开国会,后布宪法,认为宪法不能“钦定,并对朝廷的“预备立宪”明确提出不同意见,认为“立宪实行,愈速愈妙:预备两字,实在误国。据此可知,张之洞()A.主张取消君主制度C.坚持中体西用理念【答案】DB.认同立宪派政治主张D.具有一定的宪政意识【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7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张之洞认为“立宪实行,愈速愈妙,认为“预备立宪”是“误国,说明张之洞认为宪政实行越快越好,这是他宪政意识的体现,即他具有一定的宪政意识,D项正确;张之洞第11页/共20页是地主阶级的代表,据材料可知他主张君主立宪制,排除A项;材料中张之洞认为“预备立宪”是“误国”说明他不完全认同立宪派政治主张,排除B项;张之洞坚持中体西用的理念,但是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23.下图是20世纪初年《申报》上发表的一幅时事漫画,其中文字分别是“立宪”和“专制”。此画作者意在揭示()A.维新变法失败的必然性C.捍卫民主共和的紧迫性【答案】BB.清末政体改革的欺骗性D.批判封建礼教的必要性【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和本质题。时空是20示信息可知,将“立宪”嫁接到“专制”上,“立宪”只是幌子,专制才是实质,结合时间20世纪初可知清末政体改革的欺骗性,B项正确;维新变法在19世纪末已经失败,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清末新政,并未提及民主共和思想,排除C项;批判封建礼教,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4.关于武昌起义之时革命党领袖黄兴是否主张放弃武昌,有如下观点,由此可见()观点概况辛亥革命后武昌起义功臣谭人凤回忆,黄兴不只是由于打了败仗,无颜再见同志,重要的是认为仍用现在的军队保卫武昌是不能取胜的,也不能坐待援军的到来,于是想放弃武昌黄兴主张放弃武昌黄兴根本没有提出过放弃武昌主要依据是1912年9月28日上海《申报》整理发表了黄兴的演说词。汉阳失守后,他提出了严守武昌的主张A.考辨史料真伪是历史研究的关键C.对历史事实的判断应持慎重态度【答案】CB.个人立场影响历史叙述D.亲历者自述更具可信度第12页/共20页【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1年的中国。材料对同一历史事实有两种对立的历史叙述,由此可知,对历史事实的判断应持慎重态度,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史料真伪,也没有说什么是历史研究的关键,排除A项;从材料看不出立场问题,排除B项;黄兴和谭人凤都是亲历者,但对同一历史事实有两种对立的历史叙述,不知道使得可信度高,排除D项。故选C项。25.1912年1月10日,民主革命家吴木兰在上海发起成立“女子同盟会,其章程明确规定:以“扶助民国,促进共和,发达女权,参预政事”为宗旨。之后,一大批女性进步团体纷纷成立,并上书请愿,要求南京临时政府在宪法中明确规定“男女平等,给予妇女“完全参政权。由此可见()A.自由民主观念成为主流C.辛亥革命推动女性解放【答案】CB.临时政府获得民众支持D.女性参政权利得到保障【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章程明确规定:以‘扶助民国,促进共和,发达女权’参预政事’为宗旨……要求南京临时政府在宪法中明确规定‘男女平等’,给予妇女‘完全参政权’”可知,辛亥革命促进了女性思想解放,她们又通过实际行动推动自身的解放,即辛亥革命推动女性解放,C项正确;材料旨在强调辛亥革命后女性要求争取参政权,体现的是对公平参政权利的追求,无法反映当时社会主流思想的情况,排除A项;“临时政府获得民众支持”是对材料信息的错误解读,排除B项;根据材料可知,女性进步团体只是请愿“给予妇女‘完全参政权’”,请愿结果未体现,无法得出“女性参政权利得到保障”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26.孙中山深切地认识到,八年以来中华民国政治不良到这个地步,就是“因为单破坏地面,没有掘地底陈土的缘故,今后“改造中国的第一步,只有重新开始革命,扫清官僚、政客、武人这些“地底的陈土。这体现了孙中山(A.与袁世凯势力彻底决裂C.革命思想的嬗变与升华【答案】C)B.宪政理论的完善与推广D.新三民主义的正式形成【解析】据材料“八年以来中华民国”可知材料所述内容发生的时间约为1919年前后,据材料“重新开始革命,扫清第13页/共20页官僚、政客、武人这些‘地底的陈土’”,并结合所学可知,在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失败后,孙中山开始意识到中国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封建官僚、政客和军阀的反动统治,主张继续进行革命,推翻北洋军阀,这体现了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嬗变与升华,C项正确;1915年袁世凯阴谋复辟帝制,孙中山领导了护国运动,1916年袁世凯病死,排除A项;材料主要讲孙中山主张推翻北洋军阀和其他封建势力,与宪政理论关系不大,排除B项;1924年1月,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新三民主义的主张,排除D项。故选C项。27.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据此可知,陈独秀的观点旨在()A.传播西方民权至上理论C.培养国民拼搏进取精神【答案】BB.批判传统封建伦理思想D.弘扬传统儒学治国理念【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1916料“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可知,陈独秀认为个人人格和个人权利与国家息息相关,而人格和权利的提高,则要解放思想,批判封建伦理思想,B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对西方民权至上理论的传播,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对传统思想的批判,并不是培养拼搏进取精神,更不是弘扬传统儒学,排除CD项。故选B项。28.1917年3月14日,北洋政府布告:自即日起对德国正式断绝外交关系,同时宣布收回天津、汉口德租界,停付对德赔款与欠款。同年8月,以14万北方农民为主组成“中国劳工旅”奔赴欧洲。北洋政府这些做法()A.开启了中国融入世界的步伐C.结束了德国在华的侵略权益【答案】BB.有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D.助推群众性反帝斗争的高涨【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7年中国。据所学可知,1917年北洋军阀政府宣布与德断交,同时派遣十几万劳工前往欧洲前线,这些措施是为了争取国际地位,B项正确;A项“开启”说法错误,一战之前中国就已融入世界,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直到新中国成立,中国近代史结束,中国政府才结束帝国主义国家在华侵略权益,排除C项;材料中北洋政府对象仅是德国,不是所有帝国主义国家,而且北洋政府与德国断交主要因为这一时期中国加入协约国,排除D项。故选B项。29.“1920“一切过去的历史都是靠人力创第14页/共20页造出来的,并非由少数圣者贤人创造,并重新定位知识分子与劳工的关系。李大钊的认识()A.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的发展C.标志着新文化运动阵营分裂【答案】AB.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思想基础D.反映了当时社会主要矛盾激化【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1920的关系,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的发展,AB项;新文化运动阵营的分裂是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排除C1920年代知识分子与劳工之间关系,并不能反映当时社会主要矛盾,排除D项。故选A项。30.1921年,中共一大党纲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实行公有制,消灭阶级,最终实现共产主义。”1923年4月,陈独秀指出:“由游牧酋长时代而封建时代,而资产阶级时代,而无产阶级进了代。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次序。”瞿秋白也认为“没有资本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这种转变促使()A.近代民主革命的转变C.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答案】DB.中华民族意识开始觉醒D.国共合作进行民主革命【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照搬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成分,对资本主义的认识显得相对比较肤浅,这不符合当时中国的国情。而一大后,面对国内外的混乱局势,中共开始思考和研究中国的国情。从陈独秀、瞿秋白的主张可以看出,中共一大以后中共已肯定了资本主义是必经阶段,并肯定了小资产阶级和民族阶级对革命的作用,这有利于国共合作共识的达成,D项正确;五四运动推动了近代民主革命的转变,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随着民族危机的不断加剧,中国的民族意识不断觉醒,排除B项;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排除C项。故选D项。31.1927年1月至1933年2月,毛泽东在对农村进行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形成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A.贯彻了八七会议所确定的总方针C.有助于探索符合实际的革命道路【答案】CB.纠正了党内的“左”倾错误路线D.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解析】第15页/共20页【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7年1月至1933年2月。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毛泽东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农村进行了广泛调查,这种调查有助于加强毛泽东对基层农村的了解,从而有助于探索符合中国世纪的革命道路,C项正确;八七会议是1927年8月7日召开的,所以这些调查并不是为了贯彻八七会议的总方针,排除A项;这些调查是为了加强对基层的了解,并不是为了纠正党内的“左”倾错误,排除B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不是这些调查,排除D项。故选C项。二、材料分析题(52分)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要义,主要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是刚健有为、天人协调的精神,这是民族精神的内核,是教人们在面对苦难时要保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其次,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中,人是中心,强调的是先做人后做事,这种思想在当前素质教育之中也是有所体现的。最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强调的是牺牲与奉献,家是人们避风的港湾,父母之爱与民族之爱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受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使得民族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十分强大,也正是这种文化才会使得中国人心中始终怀有落叶归根、血浓于水、尊老爱幼、厚德载物的认知。——摘编自张应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材料二五四运动是影响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发展的重要事件。作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五四运动通过继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坚守转化的价值根基,开启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对话为转化确定前进方向,以民主科学冲破封建主义思想桎梏赋予转化时代特征,推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转化提供领导力量,开辟中国社会发展新阶段为转化提供现实支撑,充分体现了五四时期传统文化转化的创造性。进一步深入理解和思考五四运动对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应紧紧围绕革命性这个核心问题来深化。——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推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创造性转化的表现,并分析其背景。【答案】(1)特点:强调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注重人的内在修养,轻视对外在客观规律探究;重家族、重血缘的家庭伦理本位的价值观。成因:农耕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儒家伦理思想占统治地位;中华传统文化自身的传承积累:“家国同构”政治文化的影响。(2)表现:开启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对话;以民主科学冲破封建主义思想桎梏;推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推动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背景:民族危机加深;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新文化运动推动思想解放;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十月革命的影响。第16页/共20页【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关于特点,根据材料一“首先是刚健有为、天人协调的精神,这是民族精神的内核,是教人们在面对苦难时要保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得出强调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根据材料一“强调的是先做人后做事”和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注重人的内在修养,轻视对外在客观规律探究;根据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强调的是牺牲与奉献,家是人们避风的港湾,父母之爱与民族之爱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受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使得民族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十分强大,也正是这种文化才会使得中国人心中始终怀有落叶归根、血浓于水、尊老爱幼、厚德载物的认知”得出重家族、重血缘的家庭伦理本位的价值观。关于成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农耕经济、儒家思想、宗法观念、中华传统文化自身的传承积累等方面分析作答。【小问2详解】关于表现,根据材料二“五四运动通过继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坚守转化的价值根基,开启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对话为转化确定前进方向,以民主科学冲破封建主义思想桎梏赋予转化时代特征,推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转化提供领导力量,开辟中国社会发展新阶段为转化提供现实支撑,充分体现了五四时期传统文化转化的创造性”可从传播马克思主义、宣扬民主和科学、推动中国共产党诞生、促进民主革命转折等方面概括表现即可。关于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分析即可。【点睛】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国共两党对五四运动的纪念与评价(1919—1949)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国的民族运动自从五四运动才渐渐变成近代的民族运动——有组织的群众的反帝国主义与军阀的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不甘服于帝国主义与军阀官僚双重的压迫。自然发生的一种反对帝国主义与军阀政治的民众运动。——1925年5月4且《民国目报·五四纪念的感想》——1925年张大雷《五四运动意义与价值》五四运动是民众对外交事件的直接行动,这种直接行动“在军阀专政时期,是家常便饭,现在,国民在各学校中,利用“五四”的意义去召集学生群众大会,举行同乐会表演戏剧等。去揭破国民会议的欺第17页/共20页政府秉承“平等待我”的方针与外国交涉,民众的直接行动实在不能用而且用不着了。骗,反对国民党禁止学生参加政治运动。积极号召学生群众反对国民党、改组织、第三党等的一切活动。——1928年5月3日《民国日报·五四纪念宣传大纲》——1931年《共青团中央局五月工作决议》五四运动催生了中国共产党,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为大革命准备了舆论、人心、思想和干部。很明显,没有五四运动,第一次大革命是没有可能的。其声势之浩大,威力之猛烈,简直是所向无敌的。其动员之广大,超过中国任何历史时代。五国运动是“国民革命运动中的一个支流,这一个支流,仍旧汇宗于国民革命的大海。所以‘五四’运动若果有何贡献,这都是滋源于国民革命运动。——1943年5月4日《中央日报·国民革命与五国运动》社论——1940年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结合所学知识,对不同时期国共两党关于五四运动的评价进行解读。【答案】解读:国民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革命目标相同,都肯定五四运动是民众广泛参,中国共产党认为五四运动是有组织的,这反映出两,国共合作破裂。南京国民政府极力镇压群众运动,因而否定五四运动中民众的行动。共产党坚持反帝反封建,注重发挥民众力量反抗国民党统治肯定了五四运动中民众的作用。抗战时期中日民族矛盾开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共两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两党既有合作也有斗争。国民党过分美化和拔高国民政府在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