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十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福建省漳州市十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福建省漳州市十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福建省漳州市十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福建省漳州市十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漳州市2023-2024学年上学期十校联盟高一期中质量检测联考语文科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现代文阅读Ⅰ(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哲学对工匠精神有着深刻的认知:道技合一或“匠工蕴道”。《庄子》中,表达了对工匠精神的本质看法。《庄子》以庖丁解牛、匠石运斧等生动事例告诉人们,古代匠人的技艺能够达到鬼斧神工的至高境界,即所谓“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庖丁以19年解牛数千之功力,以神遇而不以目视的技法,达到“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的境地,做得仿佛日升月落一样自然。足以见得,古代工匠精神既是实践的积淀,同时又是内心对道的追求的展现。庖丁的精神境界里,深蕴着对道的追求和把握,同时也将这种追求和把握与技艺的完善结合在一起。当代大国工匠的技艺能够臻于完美,都是通过刻苦训练和反复实践,从而达到对其劳动对象的自然机理之道的深刻把握的。从根本上说,工匠精神是一种伦理德性精神。德性论认为,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可以找到德性行为者作为行为的典范。那什么样的人可以充当这样一种典范?在苏格拉底看来,具有手工艺的人更具有德性;工艺制作是指向善的活动,一个人熟练地掌握了他所从事的技艺,也就能够把这类事情做好,进而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因而,做一个有德性的人,也就是像匠人那样生活和工作。具备工匠精神的大国工匠坚守质量品质,一生打造精品,把产品的好坏看成自己人格和荣誉的象征,他们就是这样具有优美德性、始终追求卓越的人。我们要以大国工匠和劳动模范为榜样,做一个品德高尚而追求卓越的人,积极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中。(摘编自龚群《工匠精神及其当代意义》)材料二:自古以来,工匠精神就是“中国气质”之一。中国古代各类手工匠人以精湛的技艺为社会创造价值,为中华文明的形成与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工匠们往往以打造精品为追求。朱熹对《论语·学而》中谈到的“如琢如磨”做了注解。他说:“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这是对工匠精神的精彩解说,阐释了“中国气质”。精品的产出当然需要制度作保障。中国很早就形成了标注制造者姓名的制度,如秦国很早就实行了“物勒工名”制度,要求制造者把名字刻在制作的产品上。到后来秦朝建立,国家还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系统的技术与产品质量管理机构。有这样的制度,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秦朝能够制造出精湛的铜车马、兵马俑等代表“中国气质”的艺术品了。在中国历史上,工匠制度的传承发展,渐渐形成了特有的工匠文化和工匠理念,体现了特有的“中国气质”,对工匠的行为有很强的约束力。正是有“精益求精”的精神,有制度做保证,中国历朝历代才能不断产出名扬四海的精品,铸就东方文明古国的灿烂文化。在当代中国产业界和其他行业都应当弘扬,或者说找回“精益求精”的精神。全社会也要尊重能工巧匠的创造力和贡献,让“中国制造”成为精致美好、质量信得过的标签,创造出新时代的“中国气质”。(摘编自张柏春《工匠精神自古就是“中国气质”》)材料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显然,在工匠文化缺失的社会环境里,工匠精神的弘扬与实践是很难得到有力精神支撑的。因此,大力弘扬工匠精神,需要褒扬工匠情怀,需要创设与之相适应的良好文化氛围,要让工匠精神在全社会的认可中获得强大的生命力,引领劳动者在本行业和本领域担大任、成大器、立大功。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弘扬离不开制度化保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和财政投入力度,完善和落实技术工人培养、使用、评价、考核机制,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完善技能人才激励政策,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数字化智能化时代已然来临,弘扬工匠精神要创新思路、路径与方法,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工匠精神进行宣传和推广。利用各类宣传媒体开展“技能大赛”“大国工匠”“聚匠计划”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在全社会形成广泛关注和支持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新时代宣传工作要依托互联网技术,以大数据平台为支撑,守好舆论主阵地。利用新媒体高效开放、互联互动、实时共享的特点,将工匠精神所蕴含的价值理念与文化特质进行传播。宣传工作要与时俱进,敢于创新,及时转变工作方法。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弘扬工匠精神更易于满足人民的情感需求,从而提高社会各界对于专注、专业、专心的职业风尚的认同,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并带动积极健康的社会风气的形成。(选编自《论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价值及弘扬路径》)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庖丁之所以能“官知止而神欲行”,是因为他把对“道”的追求和把握与技艺的完善结合在一起,达到了“匠工蕴道”的境界。B.在苏格拉底看来,工艺制作指向“善”,一个人要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只需要熟练掌握所从事的技艺,把这类事情做好。C.秦朝开始实行“物勒工名”制度和建立的从中央到地方的系统的技术与产品质量管理机构,都有助于秦朝制造出精湛的艺术品。D.中国能够创造出灿烂辉煌的古代文化主要得益于传统的工匠精神,当代中国的发展需要找回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A.材料一提及《庄子》对工匠精神本质内涵的阐释,意在说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今日仍具有极高的借鉴意义。B.材料二引用朱熹对《论语》中“如琢如磨”的阐释,例举秦“物勒工名”的制度,诠释了中国的工匠文化传统。C.材料三采用并列结构展开论述,对工匠精神在当今时代的弘扬进行探讨,提出努力的方向和具体可行的建议。D.材料一从哲学角度解读工匠精神,材料二介绍工匠精神形成的“中国气质”,二者从不同角度阐释工匠精神。3.下列选项中,最适合用作材料一划横线句子的论据的一项是()A.鲁班被誉为“鲁之巧人”,他创造的许多灵巧实用的工具被广泛应用在现实生活中,让当时的人们从原始、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B.北京市百货大楼售货员张秉贵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随时倾听顾客的要求,耐心解答顾客的询问,用自己心中的一团火温暖了人民群众。C.带电作业工王进在经过无数次的摸索和实验后,选择了带电检修特高压线路的“秋千法”,获得了“±660千伏带电作业第一人”的荣耀。D.全国劳动模范许振超为了系统学习桥吊知识和掌握先进技术,在40多岁时开始自学高中课程,还购买了清华大学的教材,从原理上学起。4.结合三则材料,谈谈如何才能更好地弘扬“工匠精神”?【答案】1.A2.A3.C4.①褒扬工匠情怀,引导全社会深刻认识工匠精神传统及其内涵,创设以大国工匠和劳动模范为榜样的良好文化氛围。②形成制度保障,一方面是质量监管体系的保障,一方面是加大制度创新和财政投入,完善人才培养和奖励机制。③依托时代特征,创新思路、路径与方法,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和推广工匠精神。【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B.“只需要他能够熟练掌握所从事的技艺,把这类事情做好”错误,材料一指出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需要熟练掌握从事的技艺,但不可绝对化为“只需要掌握”,注意原文中有“更具有德性”和“进而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的表述。C.“秦朝开始实行”错误,秦国时就有了,并不是秦朝才开始实行。D.“主要得益于”错误,材料是“正是有了‘精益求精’的精神,有制度做保证”,并没有强调哪一个更重要。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材料内容及观点的能力。A.“意在说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今日仍具有极高的借鉴意义”错误,依据“中国哲学对工匠精神有着深刻的认知……《庄子》中……”可知,应是意在说明中国哲学对工匠精神有着深刻的认知。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第一段划线句是说当代大国工匠的技艺能够臻于完美与刻苦训练、反复实践有关。A.强调的是古代鲁班创造出的工具在当时的实用性。B.强调的是张秉贵在工作中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C.王进的精湛技艺,源于他“无数次的摸索和实验”,适合作为论据。D.强调了许振超为了系统学习桥吊知识和掌握先进技术进行自学精神。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和概括材料内容的能力。依据“大力弘扬工匠精神,需要褒扬工匠情怀,需要创设与之相适应的良好文化氛围,要让工匠精神在全社会的认可中获得强大的生命力,引领劳动者在本行业和本领域担大任、成大器、立大功”可概括为:褒扬工匠情怀,引导全社会深刻认识工匠精神传统及其内涵,创设以大国工匠和劳动模范为榜样的良好文化氛围。依据“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弘扬离不开制度化保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和财政投入力度,完善和落实技术工人培养、使用、评价、考核机制,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完善技能人才激励政策,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可概括为:形成制度保障,一方面是质量监管体系的保障,一方面是加大制度创新和财政投入,完善人才培养和奖励机制。依据“数字化智能化时代已然来临,弘扬工匠精神要创新思路、路径与方法,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工匠精神进行宣传和推广”可概括为:依托时代特征,创新思路、路径与方法,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和推广工匠精神。(二)现代文阅读Ⅱ(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老校长的雨靴庞余亮一个人的身份与穿着绝对有关系,比如我们校长曾经到村里的裁缝店做过一套西装。瘦瘦的校长穿起来就不伦不类,反倒是他穿上蓝卡其的中山装好看些。不过他到乡里开会到城里办事还是穿上了他的宝贝西装,又穿上了他的老皮鞋——怕有很多年了,有一只已经歪斜了。看得出他穿上西装的感觉并不好,可是他说有什么办法呢,上次进城,人家都以为他是个老古董,还是穿西装好些,穿西装人家的目光就少了,走路就轻松些,城里人就喜欢穿西装。穿西装也就穿西装吧,可是一到下雨天,穿上西装的他偏偏又蹬上了一双中帮雨靴,这就更加不伦不类了,怎么看怎么别扭。每当他穿上这件衣服,学生们就在背后叫他“德国鬼子”。但乡下土路一下雨就泥泞不堪,一走路就是一脚的烂泥,想甩都甩不掉。如果还想“甩”的话——用校长的话说就是想要派头的话,皮鞋一会儿就变成了小泥船,所以雨靴还是更适合于土路。看来校长穿雨靴还是穿得理直气壮的,既然穿着理直气壮,别人怎么看也就无所谓了。他心安理得地穿着后摆有点吊的西装和粘着烂泥的雨靴到乡里或进城办事。回来时他乐呵呵的,他似乎没少什么,实际上雨靴上已少了许多烂泥,而原先黑色的泥渍变成了白色的泥斑,像踩了一脚的雪。本来我早已不用雨靴了,过去在上师范前下雨赤脚;上师范时下雨也无所谓,到处都是水泥路。可是到我们学校就行不通了,烂泥似乎见皮鞋见得不多,反而亲昵得太过分了,开始我还“甩”,下雨穿皮鞋,后来再也不行了,我心疼。乡里经费紧,工资不仅发得迟还总打折,我不能死要面子活受罪,所以我托穿雨靴的校长到乡供销社买回了一双雨靴。新雨靴锃亮锃亮的,亮得能照见人的脸,雨珠滴在上面一会儿就滚走了。我走路时觉得有人在看我的脚。不过雨靴老得很快,不出几个雨天,雨靴就老得和校长脚上的雨靴差不多。似乎只有老了的雨靴才更和泥土亲近些,老了的雨靴更协调些。每年开学前校长和我们都要乘船到城里新华书店一趟。我们在城里往船上搬书,搬完书后一起去一家馄饨店吃馄饨——校长说这是城里最好吃的馄饨。吃馄饨时还可以在碗里多撂一些辣椒,那个香啊,那个辣啊,吃得鼻子上都冒汗。吃完了我们一身轻松,校长还脱掉了西装,露出两种不同颜色织的毛衣,然后我们再一起乘船回去。有一次开学前去城里,正好早晨下雨,我们都穿了雨靴,然后又一起穿着雨靴上了船。上了船校长还指挥我们在船帮上把雨靴上的泥洗掉,用校长的话说,要让城里人认为我们穿的是马靴,而不是雨靴。亏他想得出来!到了城里,太阳升上来了,城里的水泥路不像乡下的泥路,乡下泥路要晒两个晴天才能晒干,而城里的水泥路只要一个钟头就干了。穿着雨靴的我们几个好像是“德国鬼子进城”,雨靴底在水泥路上总是要沉闷地发牢骚,天不热,我身上全是虚汗,到了新华书店,上楼梯时营业员都哧哧地发笑。如果这还不算尴尬的话,我在回船的路上居然遇到了我城里的同学。同学笑眯眯的,目光却朝下,他看到了我的雨靴,我们的雨靴。后来好不容易同学走了,我觉得满街上的人都在看我。我躲到校长他们中间走,他们走路声居然那么响,都有点步调一致了,我都感到全城人的目光在喊口令了:“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一……”可校长和其他同事并没意识到这些,他们旁若无人地走着,他们要带我一起去吃馄饨。回去的路上,校长首先把那双在水泥马路上叫了一天的雨靴脱下来,然后就躺到了我们刚从新华书店买回来的书捆上,我们也相继把雨靴脱下来。河上的风吹过来,吹得我们双脚那么舒坦,校长一会儿就在新书捆上睡着了。摇船的节奏好像在催眠,他还发出了呼噜声,而他的旧雨靴,一前一后地站着,像哨兵一样守卫着他的梦乡。文本二百合花(节选)茹志鹃包扎所的工作人员很少,乡干部动员了几个妇女帮我们,那位新媳妇也来了。后来她问我:“那位同志弟到哪里去了?”我说到前沿去了。她不好意思地笑了:“刚才借被子,他可受我的气了!”说完,动手把借来的几十条被子、棉絮,整整齐齐地分铺在门板上。我看见她把自己那条白百合花的新被,铺在了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原来今天是中秋节了。啊!中秋节,在我的故乡,现在一定又是家家门前放一张竹茶几,上面供一副香烛,几碟瓜果月饼。孩子们急切地盼那炷香快些焚尽,好早些分摊给月亮娘娘享用过的东西,他们在茶几旁边跳着唱着:“月亮堂堂,敲锣买糖,……”或是唱着:“月亮嬷嬷,照你照我,……”我想到这里,又想起我那个小同乡,那个拖毛竹的小伙,也许,几年以前,他还唱过这些歌吧!……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上。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校长特意做了西服且“不伦不类”地穿在身上,是为了开会、办事方便,并不是真的为了“身份”。B.“我”一开始因为现实环境的需要不得不穿雨靴,后来在穿雨靴的过程中对雨靴有了新的认识。C.小说围绕“雨靴”展开情节,描写雨靴意在象征乡村生活,体现出乡村生活与城市生活的差距。D.“怎么看怎么别扭”“亏他想得出来”等叙述,似贬实褒,鲜明地表现出了校长的性格特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则文本都善于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如文本一中“我都感到全城人的目光在喊口令了:‘一二一……’”刻画了“我”对穿雨靴的坦然心理。B.两则文本都以“我”为叙述者、亲历者,这既真实又有助于展现人物和主旨,如文本一中“我”的感受,强化了老校长对“我”的影响,深化了主旨。C.两则文本的语言质朴自然,但又各具特色,文本一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呈现出独特的意趣;文本二以清新淡雅的笔触来叙事,淡化了战争的血腥意味。D.两则文本都善于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通过小事件、小细节来反映重大主题,事件微小、人物平凡,却让人感受不平凡的力量,给读者以心灵的震撼。7.小说中老校长具有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8.小说中的物象是作者精心设计的重要道具,与人物形象的塑造、情感主旨的表达都密不可分。请分别分析两则文本文末加点意象的作用。【答案】5.C6.A7.①热爱教育事业。对乡里、城里的开会等教育活动重视;每年亲自去新华书店购书。②豁达乐观。穿着雨靴进城买书,城里人的目光,他毫不介意。③温暖亲切。帮青年教师捎回雨靴,带大家吃馄饨。④质朴淳厚。穿着歪斜的老皮鞋、旧雨靴和两种不同颜色织的毛衣。8.①文本一将雨靴比作哨兵,守卫校长的梦乡,象征着校长一心守护农村教育的初心;雨靴与河风、摇船一起营造出静谧和谐的氛围,表达了“我”对老校长的敬佩之情。②文本二中百合花象征新媳妇的纯真、善良,象征了小战士的淳朴、真诚和高尚;作者借以赞美美好的人性以及纯洁深厚的军民鱼水情。【解析】【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C.“意在象征乡村生活”有误,更重要的是刻画校长的形象。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A.“刻画了‘我’对穿雨靴的坦然心理”有误,从“我躲到校长他们中间走”可以看出我穿雨靴的尴尬心理。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①热爱教育事业。结合“不过他到乡里开会到城里办事还是穿上了他的宝贝西装,又穿上了他的老皮鞋”可知,对乡里、城里的开会等教育活动重视;结合“每年开学前校长和我们都要乘船到城里新华书店一趟”可知,每年亲自去新华书店购书。②豁达乐观。结合“校长和其他同事并没意识到这些,他们旁若无人地走着回去的路上”“回去的路上,校长首先把那双在水泥马路上叫了一天的雨靴脱下来,然后就躺到了我们刚从新华书店买回来的书捆上”可知,穿着雨靴进城买书,城里人的目光,他毫不介意。③温暖亲切。结合“我托穿雨靴的校长到乡供销社买回了一双雨靴”“我们在城里往船上搬书,搬完书后一起去一家馄饨店吃馄饨——校长说这是城里最好吃的馄饨”可知,帮青年教师捎回雨靴,带大家吃馄饨。④质朴淳厚。结合“又穿上了他的老皮鞋——怕有很多年了,有一只已经歪斜了”“穿上西装的他偏偏又蹬上了一双中帮雨靴,这就更加不伦不类了”“校长还脱掉了西装,露出两种不同颜色织的毛衣”可知,穿着歪斜的老皮鞋、旧雨靴和两种不同颜色织的毛衣。【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中物象作用的能力。①文本一“他旧雨靴,一前一后地站着,像哨兵一样守卫着他的梦乡”将雨靴比作哨兵,守卫校长的梦乡,旧雨靴代表了校长的形象,校长穿着它为教育事业奔忙,象征着校长一心守护农村教育的初心;结合“河上的风吹过来,吹得我们双脚那么舒坦,校长一会儿就在新书捆上睡着了。摇船的节奏好像在催眠,他还发出了呼噜声”可知,穿着旧雨靴的校长在河风吹拂下,在摇船呼噜声中睡着了,雨靴与河风、摇船一起营造出静谧和谐的氛围,表达了“我”对老校长的敬佩之情。②文本二中,新媳妇在通讯员牺牲后献出被子,盖在通讯员的身上,一系列的动作和细节描写,不仅写出了她对通讯员的友善、关切、崇敬、痛惜、悼念、歉疚的态度变化,更展示了新媳妇娴静、淳朴、善良、纯真、高洁如百合花一样美丽的人性美和性格美。所以,百合花象征新媳妇的纯真、善良。“借被”情节中,可看出通讯员的憨,不善言辞,更主要的是由于在革命队伍里受到党的教育和战斗生活的锻炼,他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有着高度的阶级觉悟和革命责任感。在取得总攻胜利的前夕,通讯员为了保护担架队员英勇捐躯,表现了他对革命和人民群众的无限忠诚的崇高精神。百合花象征了小战士的淳朴、真诚和高尚。百合花喻指纯洁高尚美好的军民之情,作者借百合花赞美美好的人性以及纯洁深厚的军民鱼水情。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杜牧,字牧之,京兆人也,善属文。初未第,来东都,时主司侍郎为崔郾,太学博士吴武陵进谒曰侍郎以峻德伟望为明君选才仆敢不薄施尘露①!向偶见文士十数辈,扬眉扺掌,共读一卷文书,览之,乃进士杜牧《阿房宫赋》。其人,王佐才也。”因出卷朗诵之,郾大加赏。后又举贤良方正科,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牧刚直有奇节,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卒年五十,临死自写墓志,多焚所为文章,诗情豪迈,语率惊人。识者以拟杜甫,故呼“大杜”“小杜”以别之。(节选自《唐才子传》)材料二:杜牧,字牧之,善属文。第进士,复举贤良方正。是时,刘从谏守泽潞,何进滔据魏博,颇骄蹇不循法度。牧追咎长庆以来朝廷措置术,复失山东,钜封剧镇,所以系天下轻重,不得承袭轻授,皆国家大事,嫌不当位而言,实有罪,故作《罪言》。累迁左补阙、史馆修撰,改膳部员外郎。宰相李德裕素奇其才。会昌中,黠戛斯破回鹘,回鹘种落溃入漠南,牧说德裕不如遂取之,以为:“两汉伐虏,常以秋冬,当匈奴劲弓折胶②,母马免乳,与之相校,故败多胜少。今若以仲夏发幽、并突骑及酒泉兵,出其意外,一举无类矣。”德裕善之。会刘稹拒命,诏诸镇兵讨之,牧复移书于德裕,以“河阳西北去天井关强百里,用万人为垒,窒其口,深壁勿与战。今若以忠武、武宁两军益青州精甲五千、宣润弩手二千,道绛而入,不数月必覆贼巢。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俄而泽潞平,略如牧策。逾年,以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少与李甘、李中敏、宋邧善,其通古今,善处成败,甘等不及也。初,牧梦人告曰:“尔应名毕。”复梦书“皎皎白驹”字,或曰“过隙也”。俄而炊甑裂,牧曰:“不祥也。”乃自为墓志,悉取所为文章焚之。(节选自《新唐书》)【注】①薄施尘露:效微薄之力。尘露,比喻微小的贡献。②折胶:指秋冬时节。胶是制弓弩的材料,秋季干凉胶劲而可曲,故秋季可折胶制弓。9.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太学博士吴武陵A进谒B曰C侍郎D以峻德伟望E为明君F选才G仆H敢不薄施尘露!10.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善属文”中的“属文”是写文章,其中的“属”字与“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中的“属”字含义相同。B.“博士”,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工作的官职。C.“累迁”,文中指多次升迁;迁,变动官职;左迁,则指降职,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即此义。D.“墓志”,指放在墓里的刻有死者生平事迹的石刻,亦指墓志上的文字,主要记述死者姓名、卒年和生平事迹等内容。1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牧才能突出,受人赏识。他考中进士科,又中贤良方正科,沈传师表奏他担任江西团练府巡官,宰相李德裕认为他是奇才。B.杜牧议论时局,切中要害。他反对藩王世袭,认为藩镇官员傲慢不守法度是由于朝廷对藩镇处置不当,朝廷不能轻率任命。C.杜牧颇有谋略,献计败敌。他劝说李德裕在秋冬进攻回鹘,建议受到采纳,后又献计,提出兵贵神速的军事主张。D.杜牧性格刚正,气节不凡。他不做谨小慎微的事,也敢于纵论天下大事,善于从中剖析利弊,进行深入的分析。12.把材料二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俄而泽潞平,略如牧策。(2)少与李甘、李中敏、宋邧善,其通古今,善处成败,甘等不及也13.两则材料都说杜牧“刚直有奇节”,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答案】9.CEG10.A11.C12.(1)不久泽州、潞州被平定,大致按照杜牧的策略(实行)。(2)年轻时与李甘、李中敏、宋邧交好,他通晓古今,善于决断成败,李甘等人比不上他。13.“刚直”体现在他敢于谈论朝廷的大事,敢于严厉指斥弊端,如写下《罪言》,越职也要发表言论;“奇节”体现在自撰墓志铭,焚烧自己文章,文风语率惊人。【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太学博士吴武陵向他报告说:“侍郎您凭借着高尚的品德和崇高的声望,为明智的君主选拔人才,我不敢不效绵薄之力……”“曰”后是说话的内容,断句标志,后面C处断开;“以峻德伟望”与“为明君”并列作状语,中间E处断开;“仆”是“敢不薄施尘露”的主语,主语前G处断开。故选CEG。【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文言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含义相同”错误。连缀,写作;嘱托,嘱咐。句意:擅长写文章。/嘱咐我写篇文章纪念件事。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在秋冬进攻”错误,由原文“今若以仲夏发幽、并突骑及酒泉兵,出其意外,一举无类矣”可知,是建议仲夏发兵。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俄而”,不久;“平”,被平定;“如”,按照。(2)“善”,交好;“通”,通晓;“及”,比得上【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由原文“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牧追咎长庆以来朝廷措置术,……嫌不当位而言,实有罪,故作《罪言》”可知,“刚直”体现在他敢于谈论朝廷的大事,敢于严厉指斥弊端,如写下《罪言》,越职也要发表言论;由原文“临死自写墓志,多焚所为文章,诗情豪迈,语率惊人”“乃自为墓志,悉取所为文章焚之”可知,“奇节”体现在自撰墓志铭,焚烧自己文章,文风语率惊人。参考译文:材料一:杜牧,字牧之,京兆人,擅长写文章。当初考试没有及第时,来到京城,当时的主考官是侍郎崔郾,太学博士吴武陵向他报告说:“侍郎您凭借着高尚的品德和崇高的声望,为明智的君主选拔人才,我不敢不效绵薄之力。刚才遇见十几个文人进士,眉飞色舞,非常高兴地在一起读一卷文书,看他们读的文书,竟然是进士杜牧的《阿房宫赋》。杜牧这个人,有辅佐君王的才能。”于是拿出文卷朗诵它,崔郾听了大加赞赏。后来崔郾又举荐他为贤良方正科。沈传师上表举荐他做江西团练府巡官。杜牧刚强正直,有奇异的节操,敢于议论朝廷的大事,指斥弊端尤其严厉,死时五十岁。临死前自己撰写墓志铭,把自己所写的文章大多焚烧。他的诗作感情豪迈,言语大多惊人。认识他的人把他和杜甫相比,把他们称作“大杜”“小杜”来区别他们。材料二:杜牧字牧之,善于写文章。考中进士,又选中贤良方正科。这时候刘从谏镇守泽潞,何进滔占据魏博,非常骄纵傲慢,不遵守国家法律。杜牧追究责怪长庆年间以来朝廷的处置策略,又失去崤山以东地区。巨大重要的封镇是关系到国家安危的地方,藩王不能世袭,朝廷不能轻率任命,这都是国家大计,(杜牧)嫌怪自己不在其位却发表言论,实在有罪,所以写了《罪言》。几次提拔为左补阙、史馆修撰,改任膳部员外郎。宰相李德裕一向认为他是奇才。会昌年间,黠戛斯打败回鹘军,回鹘族部落溃退进大漠南部,杜牧劝说李德裕不如马上攻取,认为:“两汉进攻匈奴,常在秋冬两季,而秋冬时节匈奴兵力强盛,母马没有怀胎哺乳,与匈奴交战,所以败多胜少。现在如果在盛夏征调幽州并州的精锐骑兵和酒泉的士兵,出其不意,可一举全歼!”李德裕认为这策略很好。遇到刘稹拒不执行朝廷的命令,皇帝命令各节度使率兵征讨他,杜牧又送信给李德裕,认为“河阳西北距离天井关一百多里,用一万兵修筑堡垒,截断路口,修筑高墙不与他们交战。现在如果率领忠武军、武宁军加上青州五千精兵及宣润二州二千弓弩手,取道绛州进军,不出几个月,一定会毁灭叛贼刘稹的巢穴。所以用兵听说是宁拙于机智而兵贵神速,没有看到巧谋秘计能长久(不被识破的)”。不久泽州、潞州被平定,大致按照杜牧的策略(实行)。过了一年,杜牧以考功员外郎的身份担任知制诰一职,升任中书舍人。杜牧性格刚直,有奇特的气节,不做谨小慎微的事,敢议论国家大计方针。年轻时与李甘、李中敏、宋邧交好,他通晓古今,善于决断成败,李甘等人比不上他。当初杜牧梦中有人告诉他说:“你名字应该叫毕。”又梦中写道“皎皎白驹”四字,又写道“过隙也。”不久,蒸饭时饭甑破裂,杜牧说:“不吉祥。”因此自己写了墓志,把自己写的文章全部烧了。(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李使君贬连州刘长卿独过长沙去,谁堪此路愁。秋风散千骑,寒雨泊孤舟。贾谊①辞明主,萧何②识故侯。汉廷当自召,湘水但空流。【注】①贾谊,汉文帝时期著名的政论家,才华横溢,被贬出京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虽被召回京城,终不得大用。②萧何,高祖于微时,跟从高祖起兵,高祖为汉王,以萧何为丞相;楚、汉相拒,萧何留守关中,补兵馈饷,军得不匮;高祖即帝位,论功第一,封为萧侯。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借景抒情,借与友人分别时的场景描写,含蓄地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情。B.颔联描写在秋雨的寒意中,友人前往迁谪之地任职,一路孤单,此为虚写。C.唐代诗人常用“汉”暗指“唐”,本诗中的“汉廷”,其实暗指“唐廷”。D.末句“湘水但空流”以景结情,浩浩湘水徒然奔涌而去,言有尽而意无穷。15.试分析颈联运用的主要手法及其作用。【答案】14.A15.用典。诗人借贾谊表达对朋友的才华的赞赏和不被重用的感伤,借萧何表达对友人终将被发现和重用的信心。情感表达委婉含蓄,言简义丰,耐人寻味。【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A.“借景抒情”错误,应为“直抒胸臆”。由“独过长沙去,谁堪此路愁”可知诗人送别李使君由长沙到连州去,自己内心的不舍和愁苦,直抒胸臆。故选A。【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颈联“贾谊辞明主,萧何识故侯”首先提到了汉文帝时期著名的政论家贾谊,因被权贵中伤,出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虽被召回京城,但不得大用。诗人用贾谊的典故,看到友人虽才华横溢,却不被重用的感伤和对友人的鼓励和赞赏。接着提到萧何,他是汉沛县今属江苏人,与高祖于微时,从起兵,高祖为汉王,以何为丞相。楚、汉相拒,何留守关中,补兵馈饷,军得不匮;高祖数亡山东而萧何常以尽心待之。高祖即帝位,论功第一,便封为萧侯。所以诗人借萧何来鼓励和劝勉友人,终有一天也会被发现和重用。所以此句用贾谊和萧何的典故,借贾谊表达对朋友才华的赞赏;借萧何表达对友人终将被发现和重用的信心。用典的作用,是既使诗歌语言含蓄、洗炼,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又可使诗歌的意蕴更加丰富、含蓄、深刻。(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鸟儿”和“鱼儿”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厌倦官场、向往自由的情志。(2)《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纵伸时空,宋人罗大经评价其含有八层意思,寓指八层悲伤,层层推进,前无古人,后无来者。(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周瑜在战场上指挥若定、潇洒自如的神态。(4)古诗词里的意象有很多,虚幻的“梦”是较为独特的一种。“梦”是现实的投射,更是内心真实情感的具象化表达,古代文人擅长借“梦”寄托情思,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羁鸟恋旧林②.池鱼思故渊③.万里悲秋常作客④.百年多病独登台⑤.谈笑间⑥.樯橹灰飞烟灭⑦.夜深忽梦少年事⑧.梦啼妆泪红阑干(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柔情似水,佳期如梦)【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羁、渊、作客、樯橹、妆、阑。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近年来,随着《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等节目成为现象级爆款,敦煌、三星堆等遗址动态备受社会关注,我国____A____。但与此同时,考古专业招生难、考古岗位招人难的现实问题也日益凸显。①中国现代考古学发展已逾百余年,②考古队伍和工作规模也在不断扩大;③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水平的提升,④对考古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⑤寻找历史遗物,追寻历史跫音,⑥更多时候需要从业者耐得住性子、守得住初心,⑦考古从来不是一项可以凭“赚了多少钱”来计算价值的事业。⑧但让全社会看见其价值所在和光明前景,⑨启发更多年轻人投身其中,⑩也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从事考古需要强烈的情怀,但____B____。我们要努力改善考古人员的工作待遇、拓展考古人员的成长空间、解决考古人员的生活问题,让留下不只是“奉献”,情怀不再是负担。17.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18.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7.A.出现了考古热潮B.不能只靠情怀18.①改为:中国现代考古学发展已逾百年③改为: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水平的提升或④考古工作对考古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⑨改为:激励更多年轻人投身其中。【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A处,通过上文交代《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等考古节目成为爆款,敦煌、三星堆等遗址动态备受社会关注可知,此处在总结我国现在社会民众考古热情高涨,故可填:出现了考古热潮。B处,通过“但”可知,下文转到与“需要强烈的情怀”相反的方面,故可填:不能只靠情怀。【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①句,“逾百余年”成分赘余,改为“逾百年”;③或④句,“随着……,对……”介词淹没主语,去掉“随着”或在“对”前添加主语“考古工作”;⑨动宾搭配不当,“启发”改为“激励”。(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每当回家,我便有一种踏实的感觉,那感觉牢牢地贴在心口。家里的门是一种呵护。记得幼时,妈妈就常常唠叨,在家千般好,出门一时难。当时,对这话总是似懂非懂,也就不屑一顾。现在想来,真是年少不识愁滋味。没有想到的是,这种踏实感,坚守了几十年的精神依偎,却在偶然之间,被一缕细风轻轻颠覆。风从窗口吹进,礼貌而轻柔。顺着那一习凉,把目光聚焦窗口。我不仅发现了窗外的一切,还看到了一种悬空。树枝轻轻地向我招手,晃动的只是它纤细的指尖。我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已经悬空在这个城市中。一幢楼房,撑起双臂,轻轻地把我高高举起。然后悬空放置,身不由己。两脚之下,华丽的实木地板,还有地板上的茶几、沙发、电视,都与我一样悬空着。我的心空荡荡的,仿佛一艘无法泊岸的船,飘忽在浩瀚的海面。天再蓝,离我太远,托起我的是我唯一的依靠——飘忽不定的水。在这个城市生存了这么多年,我不知道自己是怎样被悬空的,面对黑洞洞的窗口,我找不到答案,孤独的身影,幻化成小孩的柔弱的手。19.下列语句中,与其他三项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A.风从窗口吹进,礼貌而轻柔。B.树枝轻轻地向我招手,晃动的只是它纤细的指尖。C.一幢楼房,撑起双臂,轻轻地把我高高举起。D.孤独的身影,幻化成小孩的柔弱的手。20.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与画线句子的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的设想,还要栽树……B.那让人留恋的歌声响起,那热闹的爆竹燃起,标志着这是一年的最后一个夜晚——大年夜。C.到山上打柴的记忆,至今都是幸福而快乐的——尽管那是童年时期一种十分辛苦的劳作。D.这位选评者把“含香之署”讲成“有香味的房子”,把“怀刺”讲成“怀抱着有刺的东西”——都是全无根据地乱说一通。21.文中第一自然段有两个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