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晶郁交通汽车安全与法规习题_第1页
刘晶郁交通汽车安全与法规习题_第2页
刘晶郁交通汽车安全与法规习题_第3页
刘晶郁交通汽车安全与法规习题_第4页
刘晶郁交通汽车安全与法规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自学指导第1章:汽车安全技术概述一.主要内容1.道路交通事故与汽车安全地关系.2.现代汽车安全保障体系3.汽车安全技术地主要内容二.重点1.交通事故与汽车安全2.汽车安全保障体系3.汽车安全技术地主要内容三.难点1.汽车安全技术地主要内容第2章:汽车安全技术法规与标准一.主要内容1.汽车技术法规与标准地关系2.世界各国汽车安全技术法规特点及项目3.各国汽车安全性技术法规或标准对比二.重点1.汽车技术法规与标准地关系2.世界各国汽车安全技术法规特点3.世界各国汽车安全技术法规项目4.各国汽车安全性技术法规或标准对比三.难点1.汽车安全性技术法规2.汽车安全性技术标准第3章:汽车主动安全性一.主要内容1.汽车行驶安全性2.汽车环境安全性3.汽车感觉安全性4.汽车操纵安全性二.重点1.汽车行驶安全性2.汽车环境安全性3.汽车感觉安全性4.汽车操纵安全性三.难点1.汽车行驶安全性2.汽车操纵安全性第4章:汽车被动安全性一.主要内容1.安全地车身结构2.汽车座椅安全带系统3.安全气囊系统4.汽车座椅系统5.转向系防伤机构二.重点1.安全地车身结构2.汽车座椅安全带系统3.安全气囊系统4.汽车座椅系统5.转向系防伤机构三.难点1.汽车座椅安全带系统2.安全气囊系统3.转向系防伤机构第5章:汽车主动安全系统一.主要内容1.车轮防抱死制动系统2.汽车驱动防滑控制系统3.汽车电子控制制动系统4.可控悬架系统5.汽车电控动力转向系统6.先进安全汽车7.汽车动力学控制系统8.汽车一体化底盘控制系统二.重点1.车轮防抱死制动系统2.汽车驱动防滑控制系统3.汽车电子控制制动系统4.可控悬架系统5.汽车电控动力转向系统三.难点1.车轮防抱死制动系统2.汽车驱动防滑控制系统3.汽车电子控制制动系统4.可控悬架系统5.汽车电控动力转向系统第6章:汽车被动安全性能实验方法及典型设备一.主要内容1.汽车零部件台架实验方法及典型设备2.汽车零部件模拟碰撞实验方法及典型设备3.实车碰撞实验方法及典型设备4.汽车被动安全性地计算机仿真研究二.重点1.汽车零部件台架实验方法及典型设备2.汽车零部件模拟碰撞实验方法及典型设备3.实车碰撞实验方法及典型设备4.汽车被动安全性地计算机仿真研究三.难点1.汽车零部件台架实验方法及典型设备2.汽车零部件模拟碰撞实验方法及典型设备第7章:汽车安全检测一.主要内容1.汽车安全检测规范2.汽车安全检测设备二.重点1.汽车安全检测规范2.汽车安全检测设备三.难点1.汽车安全检测规范第二部分复习思考题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汽车强制性标准体系中,以下属于被动安全标准地是 A.照明与光信号 B.制动 C.车辆结构与防盗 D.防火2.汽车技术标准地制订、批准地负责机构是. A.公认机构 B.政府 C.指定机构 D.民间机构3.凡车辆、人员在以下那种道路上通行过程中,因为当事人违反交通法规或依法应该承担责任地行为而造成人、畜伤亡和车辆损失地交通事件称为道路交通事故. A.普通道路 B.城市道路 C.特定道路 D.一般道路4.汽车主动安全性可以分为行驶安全性、环境安全性、感觉安全性和 A.预防安全性 B.操作安全性 C.车辆安全性 D.制动安全性5.汽车技术法规制订、批准地负责机构是 A.公认机构 B.指定机构 C.政府 D.民间机构6.根据我国相关规定对汽车通过性地要求,中、高级轿车最小离地间隙h<mm)应为 A.130~200 B.220~300 C.240~290 D.260~3707.根据我国相关规定对汽车通过性地要求,中、重型货车最小离地间隙h<mm)应为 A.130~200 B.220~300 C.240~290 D.260~3708.根据我国相关规定对汽车通过性地要求,中、大型客车最小离地间隙h<mm)应为 A.130~200 B.220~300 C.240~290 D.260~3709.根据我国相关规定对汽车通过性地要求,越野汽车最小离地间隙h<mm)应为 A.130~200 B.220~300 C.240~290 D.260~37010.根据我国相关规定对汽车通过性地要求,中、高级轿车接近角γ<º)应达到 A.8~12 B.20~30C.25~30 D.36~6011.根据我国相关规定对汽车通过性地要求,中、重型货车接近角γ<º)应达到 A.8~12 B.20~30 C.25~30 D.36~6012.根据我国相关规定对汽车通过性地要求,中、大型客车接近角γ<º)应达到 A.8~12 B.20~30 C.25~30 D.36~6013.根据我国相关规定对汽车通过性地要求,越野汽车接近角γ<º)应达到 A.8~12 B.20~30 C.25~30 D.36~6014.通常汽车前轮定位参数中地主销内倾角应不大于 A.1º B.3º C.5º D.8º15.通常汽车前轮定位参数中地主销后倾角应不大于 A.3º B.5º C.8º D.10º16.通常汽车前轮定位参数中地前轮外倾角应为 A.1º左右 B.3º左右 C.5º左右 D.8º左右17.通常汽车前轮定位参数中地前轮前束值一般应为 A.0~5mm B.0~8mm C.0~12mm D.0~15mm18.轮胎扎扁跑路系统一般可以保证轮胎扎扁后仍至少能行驶地距离为 A.30~50km B.50~150km C.70~200km D.80~300km19.泄气保用系统能保证轮胎在泄气地情况下也不会从轮辋上脱落下来,且仍能以80km/h地速度行驶 A.50km B.100km C.200km D.300km20.汽车在行驶时,因为路面不平、车轮地驱动部件产生地振动地频率范围为 A.0.5~2Hz B.0.5~4Hz C.0.5~15Hz D.0.5~25Hz21.汽车发动机总成及其悬架系统所组成地弹性系统,其固有频率通常为 A.2~4Hz B.4~8Hz C.6~20Hz D.8~30Hz22.能引起汽车产生结构和声学共振地弹性体振动地频率范围为 A.20~100Hz B.30~150Hz C.40~200Hz D.50~250Hz23.汽车操纵机构可分为一级操纵装置和二级操纵装置.以下属于一级操纵装置地是 A.点火开关 B.照明开关 C.离合器操纵 D.刮水器开关24.汽车操纵机构可分为一级操纵装置和二级操纵装置.以下属于一级操纵装置地是 A.点火开关 B.刮水器开关 C.制动操纵 D.空调开关25.汽车操纵机构可分为一级操纵装置和二级操纵装置.以下属于二级操纵装置地是 A.加速装置 B.点火开关 C.制动操纵 D.转向盘26.汽车操纵机构可分为一级操纵装置和二级操纵装置.以下属于二级操纵装置地是 A.加速装置 B.离合器操纵 C.制动操纵 D.空调开关27.采用液压制动地汽车在制动过程中,液压制动传动系地作用时间一般为 A.0.2s左右 B.0.4s左右 C.0.6s左右 D.1.0s左右28.采用气压制动地汽车在制动过程中,气压制动传动系地作用时间一般为 A.0.2s左右 B.0.4s左右 C.0.6s左右 D.1.0s左右29.汽车被动安全性又被称为 A.汽车行驶安全性 B.汽车操作安全性 C.汽车环境安全性 D.汽车碰撞安全性30.汽车驾驶员侧安全气囊地一般优化展开时间为 A.10ms B.20ms C.30ms D.45ms31.胸部侧撞安全一般安装于座椅靠背地车门侧或车门上,其展开时间水平方向为 A.8ms左右 B.12ms左右 C.24ms左右 D.32ms左右32.胸部侧撞安全一般安装于座椅靠背地车门侧或车门上,其展开时间垂直方向为 A.8ms左右 B.12ms左右 C.24ms左右 D.32ms左右33.汽车座椅调节装置一般前后调节量为 A.15~60mm B.40~90mm C.60~120mm D.90~140mm34.汽车座椅调节装置一般上下调节量为 A.15~60mm B.40~90mm C.60~120mm D.90~140mm35.货车在平坦干燥地混凝土路面上进行空载和满载实验时,无论是前轮还是后轮先抱死都不发生侧滑地最大制动初速度为 A.20km/h B.30km/h C.40km/h D.50km/h36.一般轿车车轮地动不平衡度最大值不应大于 A.2~3N·cm B.3~4N·cm C.4~5N·cm D.5~6N·cm37.通常,汽车半主动悬架系统调整地系统参数是 A.弹簧刚度 B.系统阻尼 C.系统结构 D.弹簧刚度和阻尼38.ZBT4007-89要求以一定车速连续制动15次,每次制动强度为3m/s2,在相同踏板力作用下,汽车最后制动效能应不低于规定冷实验制动效能地 A.50% B.60% C.70% D.80%39.汽车强制性安全标准GB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规定,采用液压制动时,其制动力协调时间不应大于 A.0.35s B.0.6s C.0.8s D.1.0s40.为了使汽车获得最佳地制动效能和方向稳定性,汽车ABS系统应将车轮滑移率范围控制在 A.5%~25% B.10%~35% C.15%~45% D.20%~50%41.一般说来,汽车安全气囊与安全带配合使用可以使汽车发生碰撞时地事故死亡率减少 A.18% B.26% C.38% D.47%42.以下属于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地是 A.汽车安全带 B.汽车安全气囊 C.高强度车身 D.环境安全性43.一般认为,驾驶员感到最舒适地转向盘倾角为 A.30º B.45º C.60º D.75º44.对于轿车、小型货运车,转向盘与水平面地夹角取值范围一般为 A.15º~30º B.30º~45º C.45º~60º D.60º~75º45.对于中型车辆和城市客车,转向盘与水平面地夹角取值范围一般为 A.15º~30º B.30º~45º C.45º~60º D.60º~75º46.按照我国国家标准规定,腰肩连续带织带地抗拉强度应达到22260N以上,这就要求构成织带地纤维单丝强度一般不少于 A.2g B.4g C.6g D.8g47.FMVSS标准规定,在22.5km/h地速度碰撞下,安全气囊开始工作地减速度应大于 A.1g B.3g C.5g D.7g48.我车GB11551国家标准规定在车速为48km/h地下面碰撞实验中,假人头部伤害指数不得大于 A.350 B.500 C.750 D.100049.我车GB11551国家标准规定在车速为48km/h地下面碰撞实验中,作用时间超过3ms时,假人胸部质心处地合成加速度不得大于 A.20kg B.35kg C.50kg D.60kg50.我车GB11551国家标准规定在车速为48km/h地下面碰撞实验中,假人每条大腿轴向地合力应不大于 A.3000N B.5000N C.7500N D.10000N51.我国“防止汽车转向机构对驾驶员伤害”标准GB11557规定:要求汽车在以48.3km/h~63.1km/h之间地车速正面撞击其他物体地实验中,转向轴和转向柱管在水平方向地后移量不得大于 A.127mm B.185mm C.210mm D.270mm52.我国“防止汽车转向机构对驾驶员伤害”标准GB11557规定:在台架实验中,用人体模型地躯干以6.7m/s地速度碰撞转向盘时,作用在转向盘上地水平力不得超过 A.8755N B.9578N C.10223N D.11123N53.汽车强制性安全标准GB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规定,汽车驾驶员耳旁噪声声级不应大于 A.50dB(A> B.65dB(A> C.79dB(A> D.90dB(A>54.汽车地操纵机构是指车内供驾驶员用来操纵汽车地各种装置.可分为一级操纵装置和二级操纵装置.以下属于二级操纵装置地是 A.点火开关 B.转向盘 C.离合器 D.制动操纵55.现代汽车电子控制液压动力转向系统<EHPS)主要为 A.力响应型 B.车速响应型 C.转角响应型 D.角速度响应型56.对于悬架系统地刚度,应能保证汽车转弯行驶时车身侧倾角不能太大.通常在0.4g地横向加速度下,车身侧倾角应小于 A.3º B.4º C.5º D.6º57.汽车强制性安全标准GB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规定,采用气压制动时,其制动力协调时间不应大于 A.0.35s B.0.6s C.0.8s D.1.0s58.自适应可控悬架系统能根据车辆地行驶条件自适应调节悬架地 A.刚度特性 B.阻尼特性 C.刚度与阻尼特性 D.以上均不是59.一般说来,汽车安全气囊单独使用可以使汽车发生碰撞时地事故死亡率减少 A.18% B.26% C.38% D.47%60.以下属于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地是 A.汽车安全带 B.汽车安全气囊 C.乘员解救 D.环境安全性61.在进行汽车前照灯检测时,对于在用最高设计时速大于70km/h地汽车,四灯制车辆每只前照灯地远光光束发光强度应达到 A.6000cd B.8000cd C.12000cd D.15000cd62.在进行汽车前照灯检测时,对于新注册最高设计时速大于70km/h地汽车,四灯制车辆每只前照灯地远光光束发光强度应达到 A.6000cd B.8000cd C.12000cd D.15000cd63.在进行汽车前照灯检测时,对于新注册最高设计时速大于70km/h地汽车,两灯制车辆每只前照灯地远光光束发光强度应达到 A.10000cd B.12000cd C.15000cd D.18000cd64.在进行汽车前照灯检测时,对于在用最高设计时速大于70km/h地汽车,两灯制车辆每只前照灯地远光光束发光强度应达到 A.10000cd B.12000cd C.15000cd D.18000cd65.汽车安全检测规范规定,汽车四灯制前照灯远光光束水平位置要求,左灯向左偏不允许超过 A.170mm B.225mm C.280mm D.350mm66.汽车安全检测规范规定,汽车四灯制前照灯远光光束水平位置要求,左灯向右偏不允许超过 A.350mm B.405mm C.455mm D.505mm67.汽车安全检测规范规定,汽车四灯制前照灯远光光束水平位置要求,右灯向左或向右偏均不允许超过 A.350mm B.405mm C.455mm D.505mm68.汽车安全检测规范规定,在进行制动力检测时向车轮地阻滞力均不应大于车轮所在轴轴荷地 A.5% B.8% C.12% D.15%69.汽车强制性安全标准GB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规定,客车车内噪声声级不应大于 A.50dB(A> B.65dB(A> C.79dB(A> D.90dB(A>70.汽车紧急制动过程中,驾驶员地反应时间一般为 A.0.3~1.0s B.1.0~1.5s C.1.5~2.0s D.2.0~3.0s71.汽车制动系至少应有两套独立地制动系统,即行车制动系和A.应急制动系 B.辅助制动系 C.自动制动系 D.驻车制动系72.造成车内乘员损伤地主要原因是A.一次碰撞 B.二次碰撞 C.正面碰撞 D.侧面碰撞73.目前在汽车应用最为广泛地安全带是A.两点式安全带 B.安全肩带 C.全背式安全带 D.三点式安全带74.大量实验数据表明,为使汽车获得最佳地制动效能和方向稳定性,应将车轮滑移率范围控制在A.5%~10% B.10%~35% C.35%~50% D.50%~80%75.提高汽车被动安全性地目地是,在汽车发生碰撞时缓和冲击、防止发生火灾及确保乘员A.生存空间 B.生命安全 C.逃生时间 D.减轻伤害程度76.为了与国际接轨,使我国汽车工业能够顺应市场化、全球化地国际竞争需要,建立我国汽车技术法规体系主要参照地法规体系是A.ECE B.EEC C.FMVSS D.JASO77.汽车制动性能实验中,对于液压制动系统,其制动协调时间不应大于A.0.15s B.0.25s C.0.35s D.0.45s78.汽车制动性能实验中,对于汽车列车和铰接式客车、铰接式无轨电车,其制动协调时间不应大于 A.0.35s B.0.6s C.0.8s D.1.0s79.当行车制动系失效时,可利用其实现车辆地减速或停车地制动装置被称为A.应急制动系 B.辅助制动系 C.自动制动系 D.驻车制动系80.轮胎是汽车地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功能是支承载荷、传递制动力、驱动力和转向力,以及A.传递路感 B.传递路面振动力C.改善操纵稳定性 D.缓和路面冲击81.据统计数据表明,座椅安全带地佩带可使碰撞事故中乘员伤亡率减少A.10%~15% B.15%~30% C.30%~45% D.45%~60%72.汽车驱动防滑ASR装置地综合控制方式是将以下那种方式和发动机控制组合起来地一种控制方式.A.车轮制动控制 B.车轮滑转率控制 C.驱动轮制动控制 D.制动力分配控制83.提高汽车被动安全性地目地是,在汽车发生碰撞时缓和冲击、防止发生火灾和确保乘员A.生存空间 B.生命安全 C.逃生时间 D.减轻伤害程度84.汽车实车碰撞实验是以以下那种方式,来分析车辆碰撞前后地乘员和车辆运动状态及损伤状况. A.实车模拟碰撞 B.台车模拟碰撞 C.实车假人碰撞 D.交通事故再现85.在实车碰撞实验中,对于质量为2800kg地车辆,当轨道长为200m时,牵引系统最大速度应为 A.75km/h B.80km/h C.100km/h D.130km/h86.在实车碰撞实验中,对于质量为2800kg地车辆,当轨道长为350m时,牵引系统最大速度应为 A.75km/h B.80km/h C.100km/h D.130km/h87.在实车碰撞实验中,对于质量为2200kg地车辆,当轨道长为110m时,牵引系统最大速度应为 A.75km/h B.80km/h C.100km/h D.130km/h88.在实车碰撞实验中,对于质量为10000kg地车辆,当轨道长为350m时,牵引系统最大速度应为 A.75km/h B.80km/h C.100km/h D.130km/h89.按照我国国家标准GB11549《汽车安全带总成性能要求和实验方法》地要求规定,腰带伸长率必须满足 A.≤20% B.≤30% C.≤40% D.≤50%90.按照我国国家标准GB11549《汽车安全带总成性能要求和实验方法》地要求规定,肩带伸长率必须满足 A.≤20% B.≤30% C.≤40% D.≤50%91.按照我国国家标准GB11549《汽车安全带总成性能要求和实验方法》地要求规定,连续带伸长率必须满足 A.≤20% B.≤30% C.≤40% D.≤50%92.汽车制动性能实验中,对于液压制动系统,其制动协调时间不应大于A.0.15s B.0.25s C.0.35s D.0.45s93.对于汽车ABS系统直接控制式压力调节器,当其隔离电磁阀与排气电磁阀无处于关闭状态时,此时,系统处于A.保压过程 B.增压过程 C.减压过程 D.常规制动过程94.对于汽车ABS系统直接控制式压力调节器,当其隔离电磁阀打开、排气电磁阀无处于关闭状态时,此时,系统处于A.保压过程 B.增压过程 C.减压过程 D.常规制动过程95.对于汽车ABS系统直接控制式压力调节器,当其隔离电磁阀与排气电磁阀无处于打开状态时,此时,系统处于A.保压过程 B.增压过程 C.减压过程 D.常规制动过程96.FMVSS208地实验程序和日本TRIAS11-4-30中规定实车碰撞实验中最大牵引加速度不大于 A.0.2g B.0.3g C.0.4g D.0.5g97.欧、美、日等国家地实车碰撞实验设施地牵引系统一般都将最大牵引加速度限制在 A.0.1~0.2g B.0.2~0.25g C.0.25~0.4g D.0.4~0.5g98.欧洲正面碰撞法规ECE草案中规定,固定壁障为刚性表面,规定碰撞速度为 A.30km/h B.50km/h C.75km/h D.100km/h99.当采用制动实验台检验车辆驻车制动地制动力时,车辆空载、乘座一名驾驶员,使用驻车制动装置,驻车制动力地总和不应小于该车在测试状态下整车质量地 A.5% B.8% C.12% D.20%100.在ECE法规、FMVSS法规、日本车辆认证标准以及澳大利亚标准中,座椅强度实验要求模拟碰撞滑车或加速度发生装置所产生地加速度应不得小于 A.5g B.10g C.15g D.20g二.多项选择题:101.汽车技术标准地构成主要包括 A.国际标准 B.区域标准 C. 国家标准 D.团体标准 E.企业标准102.汽车技术法规地构成主要包括 A.区域技术法规 B.企业技术法规 C.中央政府技术法规 D.团体技术法规 E.地方政府技术法规103.中国目前采用地汽车标准主要有 A.国际标准 B.国家标准 C. 行业标准 D.地方标准 E.企业标准104.汽车动力性是汽车最基本、最重要地一种性能.它地主要评定指标有 A.汽车地安全性 B.汽车地最高车速 C. 汽车地操纵稳定性 D.汽车地加速时间 E.汽车地最大爬坡度105.以下汽车操纵稳定性评价指标中,属于横摆角速度频率响应特性评价指标地有 A.共振峰频率 B.共振时振幅比 C.相伴滞后角 D.转向盘转矩梯度 E.稳态增益106.以下汽车操纵稳定性评价指标中,属于极限行驶能力评价指标地有 A.极限车速 B.极限侧向加速度 C.转向盘转角和 D.最小转弯半径 E.回到原来路径所需时间107.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地附着系数主要取决于 A.道路地材料 B.路面状况 C.轮胎结构 D.胎面花纹 E.行车速度108.汽车制动系按其用途可分为 A.行车制动系 B.应急制动系 C.驻车制动系 D.辅助制动系 E.自制动系109.汽车辅助制动系统地形式有 A.ABS制动系统 B.发动机制动 C.发动机排气制动 D.缓行器 E.自制动系110.在汽车制动过程中,决定汽车总制动距离地主要因素有 A.驾驶员反映时间 B.制动系起作用时间 C.附着力 D.制动器最大制动力 E.制动时地初速度111.能直接向车外辐射地汽车噪声源主要包括 A.发动机噪声 B.排气噪声 C.轮胎噪声 D.制动噪声 E.传动系噪声112.围绕前视线定义地视野有 A.单眼视野 B.双眼视野 C.两单眼视野 D.周边视野 E.动视野113.汽车自适应悬架系统地主要控制包括 A.侧倾控制 B.侧滑控制 C.抗点头控制 D.振动控制 E.车轮滑移控制114.汽车电子控制液压动力转向系统(EHPS>按控制方式进行分类,其类型有 A.流量控制式 B.液压缸分流控制式 C.压力反馈控制式 D.角速度控制式 E.阀特性控制式115.汽车主动安全性所包含地内容有 A.行驶安全性 B.环境安全性 C. 碰撞安全性 D.感觉安全性 E.操作安全性116.汽车制动性能地评价指标有 A.制动效能 B.制动时地平稳性 C.制动时产生地噪声 D.制动时地方向稳定性 E.制动效能地恒定性117.汽车前轮定位<亦称为转向轮定位)是指前轴、主销与前轮三者组装后地位置关系,包括 A.主销后倾 B.主销内倾 C.前轮外倾 D.前轮内倾 E.前轮前束118.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地附着系数主要取决于 A.道路地材料 B.路面状况 C.轮胎结构 D.胎面花纹 E.行车速度119.先进安全汽车地安全技术包括 A.预防安全技术 B.事故避免技术 C. 减少损伤技术 D.液压助力转向技术 E.碰撞后乘员伤害减轻与防护技术120.汽车主动安全性可以分为 A.行驶安全性 B.预防安全性 C.环境安全性 D.感觉安全性 E.操作安全性121.汽车地动力性是汽车最基本、最重要地一种性能,它地主要评定指标有 A.汽车最大输出扭矩 B.汽车最高车速 C.汽车地加速时间 D.汽车最大载重 E.汽车地最大爬坡度122.汽车安全气囊控制装置中地传感器,主要类型有 A.机械式 B.电子式 C.集成式 D.综合式 E.机电式123.汽车ABS系统地组成部件有 A.轮速传感器 B.旋转齿圈 C.电子控制器 D.压力调节器 E.制动轮缸124.汽车实车碰撞实验地类型,按碰撞形态可分 A.正面碰撞实验 B.侧面碰撞实验 C.追尾碰撞实验 D.车辆动态翻滚实验 E.角度碰撞实验125.能量吸收式转向柱管系统吸收碰撞能量地主要方式有 A.材料地弯曲与变形 B.接触摩擦 C.剪断 D.折断 E.以上几种形式地组合126.汽车外部安全装置是为减轻在事故中汽车对哪几类人员地伤害而专门设计地. A.行人 B.自行车乘员 C.道路使用人 D.摩托车乘员 E.其它车辆乘员127.汽车地制动性能地评价指标有 A.制动效能 B.制动距离 C.制动减速度 D.制动时地方向稳定性 E.制动效能地恒定性128.按汽车安全带地固定安装方式分,汽车安全带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A.两点式安全带 B.三点式安全带 C.安全肩带 D.全背式安全带 E.安全腰带129.汽车ABS系统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A.轮速传感器 B.旋转齿圈 C.电子控制器 D.压力调节器 E.制动轮缸130.汽车实车碰撞实验按碰撞形态可分为以下哪几种类型. A.正面碰撞实验 B.侧面碰撞实验 C.追尾碰撞实验 D.车辆动态翻滚实验 E.角度碰撞实验131.汽车ABS系统地压力调节器根据车型、性能和制造成本方面地原因有多种结构形式,若按动力源可分为 A.真空式 B.液压式 C.机械式 D.空气式 E.空气液压加力式132.汽车自适应悬架系统可实现地主要控制有 A.侧滑控制 B.侧倾控制 C.抗点头控制 D.滑移率控制 E.振动控制133.汽车主动悬架系统地性能指标可以用多个系统输出变量地圴方根值地加权和来表征.这些变量可以包括 A.车身加速度 B.车轮与地面间地动载 C.车轮地滑移率 D.车轮相对于车身地位移 E.执行元件地作用力134.在汽车“跟车距离报警系统”事故避免技术中,用于检测自车状态地传感器包括 A.加速度传感器 B.车速传感器 C.转向力传感器 D.转向角传感器 E.节气门开度传感器135.汽车门铰链强度实验包括 A.静强度实验 B.垂直刚性实验 C.开门强度实验 D.密封性实验 E.耐久性实验136.汽车安全带实验主要包括 A.强度实验 B.刚度性能实验 C.卷收器卷收性能实验 D.抗环境干扰实验 E.耐久性实验137.汽车安全带卷收机构地工作性能主要指其 A.卷收速度 B.紧急锁上距离 C.卷收刚度与强度 D.倾斜锁止角 E.卷收力138.汽车座椅实验主要包括 A.强度实验 B.能量吸收性能实验 C.刚度实验 D.变形实验 E.头枕强度及后移量实验139.从试件响应和零部件损伤来看,对汽车零部件模拟碰撞实验有重要影响地参数有 A.冲击时地速度 B.冲击时加速度峰值 C.到峰值加速度地上升时间 D.冲击发生地时间 E.到峰值加速度总地脉冲持续时间140.计算机碰撞仿真地项目应用包括 A.碰撞实验方法地研究 B.汽车产品开发中地应用 C.碰撞发生过程模拟 D.碰撞强度评价 E.碰撞中人体伤害及评价标准地研究三.填空题:141.技术标准被法律、技术法规引用是标准强制执行地.142.汽车安全标准属于,不同于一般地工业标准.143.中国汽车强制性标准体系制定地主要参照体系是.144.根据地面对汽车通过性影响地原因,汽车通过性可分为和几何通过性.145.汽车安全保障体系以为依据,以管理为手段,达到道路交通系统工作地目地.146.欧、美、日三大汽车法规地构成,基本都是由管理法规和两部分组成.147.汽车制动效能地恒定性分为制动效能地和水稳定性.148.汽车前轮地摆振有强迫振动和自激振动,它们之间有明显区别,但就其发生摆振地本质而言,以有其共同原因,即.149.汽车操纵稳定性地评价指标是相对汽车地而言地.150.汽车操纵稳定性评价指标包括稳态、瞬态转向特性,以及汽车地能力等.151.在确定汽车轴荷分配时,应使质心地位置位于中性转向点之前,使汽车具有适度地,保证汽车地静态方向稳定性152.汽车侧倾中心反映了悬架地重要特性.153.汽车侧倾中心高度对和左右车轮轮荷转移有决定性影响.154.汽车轮胎地直线行驶特性直接影响汽车地操纵稳定性,轮胎地直线行驶特性主要取决于轮胎地.155.IS02631-1:1997(E>标准规定,当振动波形峰值系数<9时,用来评价振动对人体舒适和健康地影响.156.IS02631-1:1997(E>标准规定,当振动波形峰值系数>9时,用来评价振动对人体舒适和健康地影响.157.现代汽车多采用加装地方法以增大悬架侧倾角刚度.158.现代汽车多采用加装横向稳定杆地主要目地是增大悬架.159.轮胎是汽车地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传递制动力、驱动力和转向力,以及缓和路面冲击作用等.160.汽车预防安全系统是以为主要目地.161.汽车安全气囊是汽车重要地装置.162.车辆地被动安全系统归纳起来可分为和乘员保护系统两大类.163.为了提高汽车地被动安全性,汽车外部设计应把作为基本目地.164.车身地安全设计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车辆地安全性能.165.碰撞安全法规主要规定了车辆对车内乘员、地保护性能.166.汽车碰撞安全法规是汽车碰撞安全设计与改进地依据,车身结构应以如何最大限度地满足或降低法规所规定地为设计目地.167.就目前国内外现有地车身结构安全设计技术状况来看,车身地碰撞安全措施就是汽车结构地.168.为了使乘员安全区在变形尽可能小地情况下获得良好地缓冲与吸能性能,是汽车碰撞安全性设计与改进地基本目标.169.翻车安全对策地主要措施有两个方面:一是加强车顶纵梁及立柱地强度和刚度;二是.170.如果按照安全带地固定安装方式来分,安全带大致可分为:两点式安全带、三点式安全带和三类.171.汽车安全带卷收器按其作用地不同分为无锁式卷收器、自锁式卷收器以及式卷收器三类.172.安全气囊控制装置包括传感器、电子控制系统以及触发装置,是安全气囊系统地.173.安全气囊系统地传感器用来检测汽车发生碰撞事故地,它将感测到地信号传给电子控制系统.174.安全气囊机电式传感器利用势能、摩擦、磁力,以及壳体内空气地黏性或油地阻尼来控制.175.安全气囊电子式传感器利用电子原理得到反映车身地电信号,供电子控制单元分析处理,决定是否点火.176.安全气囊电子式传感器有应变片式和两种.177.目前头部侧撞安全气囊有充气管状侧撞安全气囊和头部侧撞安全气囊两种类型.178.安全气囊系统最重要地要求是保证系统作用可靠和.179..对于手动挡汽车,制动器与离合器两者中心线之间地距离应不小于.180.汽车座椅安全带地作用是将乘员地身体约束在座椅上,在汽车发生碰撞时,避免乘员飞离座椅与汽车内饰发生,使伤亡减至最低程度.181.汽车驱动防滑控制地方式包括驱动轮控制方式、和综合控制方式三种.182.为了提高汽车地被动安全性,汽车地外部设计应把涉及车外地人和汽车自身地碰撞地减轻到最低程度.183.被人们称为“高速车辆地生命线”地汽车性能是指汽车地.184.汽车制动器热稳定性一般用一系列连续制动时制动效能地来衡量.185.汽车安全保障体系以交通法规为依据,以为手段,达到道路交通系统工作地目地.186.悬架系统地导向机构在悬架中地作用为保证车轮与车架之间作用力地可靠传递,以及决定车轮相对车架或车身地.187.汽车地行驶安全性是指汽车地装备保证汽车运行安全,同时具有最佳地能力.188.汽车地转向特征是表征汽车操纵稳定性地特征之一,它是指汽车在转向盘角阶跃输入下地,分为瞬态转向特性稳态转向特性.189.汽车ABS地功用是将车轮滑移率控制在10%~35%地范围内,既可使纵向附着系数接近峰值,同时以得到较大地.190.电子安全气囊地主要任务是向计算机控制系统提供传感器所在位置车身地,是否点火由电子控制单元完成.191.汽车模拟碰撞实验是指模拟实车碰撞地实验,主要是模拟实车碰撞地,以进行对乘员保护装置地性能评价和零部件地耐冲击力实验.192.汽车在路面上行驶时,其驱动力地大小取决于传递到驱动轮上地发动机转矩和轮胎与路面地.193.汽车一体化底盘控制系统地目标是.194.惯性式制动实验台地基本原理是用旋转飞轮地动能来模拟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地.195.道路交通系统由人、车、三要素所构成.196.按我国标准编制规则,标准地内容包括概述部分、技术内容部分和3个组成部分.197.汽车制动时地方向稳定性是指在制动时,汽车不发生跑偏、侧滑以及地性能.198.轮胎地侧偏特性是指侧偏力及与侧偏角地关系.199.就国内外现有地技术状况来看,车身地碰撞安全措施就是车身结构地.200.据统计数据表明,座椅安全带地佩带可使碰撞事故中乘员伤亡率减少.201.汽车驱动轮防滑控制方式主要有驱动轮制动控制方式、发动机控制方式、.202.汽车电控动力转向系统在高速时能自动使操纵转向盘地力,以保证安全性.203.汽车预防安全系统是以为主要目地.204.与实车碰撞实验相比,模拟碰撞实验具有简便、和实验费用低地优点.205.道路交通系统地工作目地是调整有效地保障客、货主体实现快捷可靠地.206.汽车主动安全性也叫.207.车辆地照明设备分为车辆前端照明、后端照明和三部分.208.汽车转向特性是表征汽车地特性之一.209.汽车行驶地平顺性主要根据汽车乘员地来评价.210.在汽车碰撞事故中,汽车驾驶员和乘员受到伤害地主要原因是.211.汽车安全带卷收器按其作用不同分为无锁式、自锁式和式卷收器.212.当今世界各国著名地ABS公司实用地ABS控制方法为.213.汽车ABS系统转速传感器可分磁电式被动轮速传感器和主动轮速传感器.214.汽车ABS可变容积式压力调节系统地制动压力增减速度取决于.215.汽车ABS气压式压力调节系统可分为直接控制式和两种形式.216.汽车主动悬架地一个重要特点是,要求执行元件所产生地力能够很好地跟踪控制信号.217.半主动悬架与主动悬架地区别在于用可控阻尼地减振器取代了.218.汽车半主动悬架包括阻尼连续可调式和两类.219.电子控制电动转向系统转向盘常用地接触式转矩传感器有摆臂式、双排行星齿轮式和三种类型.220.电子控制电动转向系统转向盘常用地非接触式转矩传感器有光电式和两种类型.221.车辆动力学控制系统<VDC)安装在车辆地制动系和动力传动系内,利用车辆动力学状态变量反馈来调节各轮上地大小及匹配,从而使车辆获得良好地操纵稳定性.222.车辆动力学控制系统<VDC)利用车辆地横摆角速度和来表征车辆地运动状态.223.汽车被动安全性实验方法可分为三类:即台架实验、和实车碰撞实验.224.汽车被动安全性台架实验包括动态冲击实验和.225.汽车被动安全性台架动态冲击实验用于评价零部件遭受冲击时地性能.226.汽车被动安全性参加静态强度实验主要用于评价地安全性能,可作为动态实验地补充.227.汽车车顶顶盖强度实验目地是评价汽车发生滚翻事故时,为确保乘员地生存空间,车顶应具备地.228.汽车侧门静强度实验是评价汽车在侧面碰撞时,为了使侧门进入车室产生地危险减到最低,侧门应具有地.229.汽车安全带倾斜角锁止角实验是评价卷收器在感受倾斜信号时对织带地.230.汽车安全带环境和耐久性实验是评价安全带在长期地日常使用过程中各个部件地能力.231.汽车安全气囊地控制条件包括两个方面,一者是正确判断是否开包,另一者是.232.汽车车速表实验参主要有标准型和两种类型.233.汽车制动实验台按不同地分类方法可以分出不同地类型.按实验台测试原理不同,可分为反力式制动实验台和制动实验台.234.汽车制动实验台按不同地分类方法可以分出不同地类型.按实验台支承车轮形式不同,可分为滚筒式制动实验台和制动实验台.235.汽车制动实验台按不同地分类方法可以分出不同地类型.按实验台检测参数不同,可分为测制动力式制动实验台、测制动距离式实验台和制动实验台.236.汽车制动实验台按不同地分类方法可以分出不同地类型.按实验台测量装置至指示装置传递信号方式不同,可分为机械式制动试制动验台、液压式制动实验台和制动实验台.237.将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维持直线行驶或按预定弯道行驶地能力称为汽车地.238.汽车制动时自动向左或向右行驶地现象称为.239.汽车座椅靠背地强度设计分和刚性吸能式两种.240.汽车在前轮摆振有强迫振动和自激振动两种类型,大多数前轮摆振属于.四.判断题:241.技术法规是为政府法制化地行政管理服务地.242.技术法规从制定、批准到执行都是政府地本职工作,属政府职能.243.技术标准地制定、批准和执行,严格意义是说也是一种政府职能.244.ECE汽车技术指令中,同一项指令只可能出现一个唯一指令号.245.EEC指令在成员国内是强制性地,而ECE法规在成员国内则是选择性地.246.EEC指令在成员国内是选择性地,而ECE法规在成员国内则是强制性地.247.EEC指令与ECE法规在其成员国内均是强制性地.248.ECE法规与EEC指令在其成员国内均是选择性地.249.中国现行地强制性安全标准,具有技术法规地全部属性.250.汽车在制动过程中制动减速度地大小完全取决于制动器制动力地大小.251.汽车在制动过程中制动减速度地大小仅取决于地面附着力地大小.252.汽车前轮抱死不易产生侧滑,是一个稳定过程,但容易丧失制动时地转向操纵能力.253.采用扁平率小地轮胎是提高侧偏刚度地主要措施之一.254.过多转向特性地汽车是临界地,当车速小于临界车速时,汽车稳定.255.操纵稳定性良好地汽车应具有中性转向特性.256.汽车侧倾中心高度变化实质上并不改变由悬架质量离心力所带来地轮荷转移量.257.汽车侧倾中心高度变化实质上并不改变由侧倾后质心偏移力所带来地轮荷转移量.258.汽车侧倾中心高度变化实质上是改变轮荷转移过程中侧倾力矩地大小和由弹性元件、传力杆系所分担地力地比例.259.悬架地侧倾刚度越大,则该桥上发生地轮荷转移量就越小.260.增加前悬架地侧倾角刚度不利于使汽车趋于不足转向.261.增加后悬架地侧倾角刚度有利于使汽车趋于过多转向.262.主销后倾角变大,容易使前转向轮发生摆振.253.车轮外倾角变大,会影响汽车直线行驶地稳定性,但不会影响轮距地变化及轮胎磨损地加剧.264.转向系地低刚度对稳态转向特性有利,但会降低转向灵敏度.265.在任何情况下,车身侧偏角就是汽车重心地侧偏角.266.汽车前轮发生摆振时,不只是转向系在振动,甚至连整个汽车都在振动.267.研究结果表明,汽车行驶速度越高,越希望前下方视野大.268.为保证物体清晰和较强地真实感,对于反射路面地镜面应采用小地曲率半径.269.为了得到更大地视野范围,对于反射路旁景物地镜面应采用大地曲率半径.270.增大转向盘地倾角,可以减轻驾驶员地劳动强度.271.悬架地侧倾刚度越大,则该桥上发生地轮荷转移量也越大.272.前桥侧偏角增大意味汽车趋向于过多转向.273.后桥侧偏角增大意味着汽车趋向于不足转向.274.汽车车轮外倾角变大,不会影响汽车直线行驶地稳定性.275.大多数汽车前轮摆振属于强迫振动.276.目前,碰撞安全法规主要是针对轿车制定地.277.被动型安全带相对主动型安全来说,乘员使用更为方便.278.安全气囊气袋地漏气特性完全取决于气袋材料漏气特性.279.在国际标准中,有关座椅头枕地法规是独立于整个座椅系统地.280.汽车座椅头枕地设计应当以调整碰撞防护为主.281.汽车轮胎与一定路面之间地纵向附着系数始终是一个常数.282.汽车轮胎与一定路面之间地横向附着系数始终是一个常数.283.汽车ABS系统气压式压力调节器主要用于在客车、中型以上货车等地气压制动系统.284.汽车ABS系统低选调节方式以牺牲高附着系数侧车轮地部分制动力为条件来保持车辆地行驶稳定性.285.汽车ABS系统高选调节方式充分利用高附着系数侧车轮地制动力,但有可能产生不利于地行驶稳定性地侧偏力矩.286.汽车EBS系统只有在车轮滑移率超过阈值时才起作用.287.汽车ABS系统只有在车轮滑移率超过阈值时才起作用.288.汽车慢主动悬架系统较全主动悬架系统有较宽地响应带宽.289.随着科技进步和计算机技术地发展,计算机仿真可以完全脱离实验和完全代替实验.290.在侧滑实验台上进行汽车前轮外倾与前束实验时,若检测中滑板向外移动,表明前轮外倾太大或负前束太大.291.在侧滑实验台上进行汽车前轮外倾与前束实验时,若检测中滑板向内移动,表明前束太大或负外倾太大.292.汽车前轮前束是为了纠正前轮外倾角后向外张开滚动而出现地.293.驱动轮防滑地发动机控制方式能调整发动机加到车轮上地驱动转矩,以使车轮滑转率保持在最佳范围.294.汽车制动器地热衰退只与制动器地结构形式有关.295.与蹄式制动器相比,汽车盘式制动器地突出优点是制动效能因数大,且制动效能稳定性好.296.对于前轮驱动形式地汽车,质心一般要比后轴驱动靠前地多,质心越向前,汽车不足转向趋势越大.297.现代汽车高速化、急转向工况要求前轮外倾角减小甚至为负值.298.通过增大发动机转矩来增大汽车驱动力,只有在车轮与路面之间附着极限内驱动轮不发生滑转时才有效.299.汽车驾驶员眼椭圆地确立为研究汽车视野性能提供了视野原点基础,可以作为汽车视野校核地基准.300.汽车转向系地刚度越大,前轮发生摆振地机会也会越大.五.名词解释:301.汽车主动安全性302.侧倾转向303.汽车辅助制动系304.汽车感觉安全性305.车辆动力学控制系统306.预防安全技术307.转向盘力特性308.前轮摆振309.车内噪声310.汽车驾驶员眼椭圆311.前方视野312.后方视野313.汽车H点314.直接视野315.间接视野316.汽车被动安全性317.汽车行驶地平顺性318.汽车操纵安全性319.环境安全性320.智能交通系统<ITS)321.现代汽车安全保障体系322.汽车通过性323.汽车侧倾角刚度-324.间隙失效325.汽车行驶安全性326.汽车侧倾中心327.主动型安全带328.被动型安全带329.汽车侧倾轴线330.汽车环境安全性331.车辆动力学控制系统332.道路交通事故333.标准334.汽车感觉安全性335.ABS系统低选调节336.ABS系统高选调节337.被动悬架338.自适应悬架339.预防安全技术340.一体化底盘控制系统六.简答题:341.简述轿车安全性地决定因素.342.美国汽车安全法规将汽车地安全分为哪几大部分?343.从车辆方面考虑,影响汽车操纵稳定性地因素有哪些?344.简述后轮外倾角地前束地作用.345.简述汽车转向系地功能.346.简述转向盘力特性.347.转向力特性取决于哪些因素.348.简述轮胎安全技术发展地基本趋势.349.简述使汽车传动系产生弯曲振动地激振力主要有哪些.350.简述决定汽车内、外部安全性地决定因素.351.能量吸收式转向柱管地性能要求主要有哪些?352.汽车前轮摆振主要由哪几个方面地振动合成?353.简述汽车H点对汽车结构布置地作用.354.简述当碰撞发生时如何汽车良好地能量吸收特性.355.简述安全气囊系统是涂层气袋地作用.356.简述机械式安全气囊有优缺点.357.简述电子式安全气囊电控单元地基本功能.358.简述电子式安全气囊地优缺点.359.简述安全气囊地新技术.360.简述ABS能自动完成地理想制动控制功能.361.简述汽车ABS系统地主要控制方法.362.简述汽车电子控制电动转向系统<EPS)地特点.363.简述计算机仿真研究地优越性.364.根据吸能材料和作用原理保险杠有那些类型?365.简述安全带卷收器地主要功能.366.简述汽车座椅坐垫部位最适宜地体压分布要求.367.简述汽车座椅靠背部位最适宜地体压分布要求.368.常见地能够隔绝一次碰撞影响地转向中间轴有那几种结构形式?369.简述能量吸收式转向柱管地性能要求.370.从车辆运行地要求来看,后视镜大体应满足哪些要求?371.简述汽车座椅系统作为被动安全装置地主要功能.372.简述汽车座椅地主要作用.373.简述汽车座椅地设计和制造要求.374.简述理想地汽车发动机悬置所应具有地特征.375.简述汽车制动系地分类.376.简述汽车操纵性和稳定性之间地关系.377.简述汽车安全气囊地工作过程.378.采用计算机仿真技术进行汽车被动安全研究有哪些优点?379.我国汽车强制性安全标准有何要求?有哪些检测项目?380.简述汽车技术法规与标准地不同点.381.简述汽车制动跑偏地主要原因.382.简述汽车安全带地工作原理.383.简述汽车车内噪声测量条件.384.先进安全汽车地研究对改善汽车安全性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385.简述汽车电子控制制动系统<EBS)地工作原理.386.汽车半主动悬架连续可调减振器有哪几种基本结构形式?387.简述汽车电子控制液压动力转向系统<EHPS)地优缺点.388.简述电子控制电动转向系统<EPS)地特点.389.我国汽车强制性安全标准有何要求?有哪些检测项目?390.简述汽车预防安全技术所包含地主要领域.七.论述题:391.试分析EEC指令地基本构成.392.试分析影响汽车操纵稳定性地主要因素.393.论述我国标准GB15083中规定汽车每个乘员座椅必须满足地刚度、强度要求.394.试分析电子控制转向系统<EPS)地基本工作原理.395.试分析提高和改善汽车视野地措施.396.分析GB11550-1995中对头枕性能提出地主要要求.397.试分析汽车座椅结构设计地基本要求.398.根据下图采用Bosch逻辑门限值控制方法分析ABS系统在高附着系数路面地防抱死制动控制过程.高附着系数路面的制动控制高附着系数路面的制动控制VF-汽车实限速度;VRef-汽车参考速度;VR-车轮速度399.根据下图轮胎和路面附着特性曲线,分析ABS系统地控制目地.附着系数μ附着系数μ与滑移率λ地关系400.试论述美国FMVSS208法规正面碰撞地标准程序中地主要实验程序.第三部分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2.A3.C4.B5.C6.A7.B8.C9.D10.B11.C12.A13.D14.D15.A16.A17.C18.D19.C20.D21.C22.D23.C24.C25.B26.D27.A28.B29.D30.C31.A32.B33.D34.A35.C36.B37.C38.B39.A40.B41.D42.D43.C44.C45.A46.D47.D48.D49.D50.D51.A52.D53.D54.A55.B56.D57.B58.C59.A60.C61.C62.D63.D64.C65.A66.A67.A68.A69.C70.A71.D72.B73.D74.B75.A76.A77.C78.C79.A80.D81.B82.C83.A84.D85.C86.D87.B88.A89.A90.C91.B92.C93.B94.A95.C96.D97.B98.B99.D100.D二.多项选择题:101.ABCDE102.ACE103.BCDE104.BDE105.ABCE106.ABE107.ABCDE108.ABCDE109.BCD110.ABCDE111.ABCDE112.ABCD113.ACD114.ABCE115.ABDE116.ABDE117.ABCE118.ABCDE119.ABCDE120.ACDE121.BCE122.ABE23.ACD124.ABCDE125.ABCDE126.ABD127.ADE128.ABD129.ACD130.ABCDE131.ABCDE132.BCE133.ABDE134.BDE135.ABCE136.ABCDE137.BDE138.ABE139.ABCE140.ABD三.填空题:141.先决条件142.法规命令143.欧洲ECE/EEC汽车技术法规体系144.支承通过性145.交通法规146.技术法规147.热稳定性148.能量输入149.平顺性150.保持直线行驶151.不足转向特性152.导向机构153.车身侧倾角154.侧偏特性155.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156.加权加速度4次方根值157.横向稳定杆158.侧倾角刚度159.支承载荷160.预防事故发生161.乘员保护162.安全车身结构163.碰撞地不良后果减轻到最低164.被动165.路上行人166.伤害指标167.缓冲与吸能168.合理设计汽车地结构169.在车顶设置翻车保险杆170.全背式安全带171.紧急锁上式172.核心173.严重程度174.响应时间175.减速度176.压电式177.充气帘式178.动作精确179.200cm180.剧烈地二次碰撞181.综合控制方式182.不良后果183.操纵稳定性184.保持程度185.管理186.位移特性187.动态性能188.时间响应189.侧向附着系数190.减速度信号191.减速度波形192.附着条件193.从根本上避免发生碰撞194.平移动能195.环境196.补充部分197.失去转向性能198.回正力矩199.缓冲与吸能200.15%~30%201.发动机控制方式202.增大203.预防事故发生204.再现性好205.安全位移206.事故前汽车安全性207.车辆内部照明信号设备208.操纵稳定性209.舒适程度210.二次碰撞211.紧急锁止212.逻辑门限控制法213.霍尔效应214.移动速度215.引导控制式216.任何力217.执行元件218.可切换阻尼式219.扭杆式220.磁电式221.纵向力222.质心处侧偏角223.模拟碰撞实验224.静态强度实验225.能量吸收226.对冲击不敏感地零部件227.最低强度228.最低强度229.锁止性能230.抵抗功能衰退231.何时点火最佳232.驱动型233.惯性式234.跑板式235.多功能综合式236.电气式237.方向稳定性238.制动跑偏239.柔性吸能式240.自激振动四.判断题:241.√242.√243.×244.×245.√246.×247.×248.×249.×250.×251.×252.√253.√254.√255.×256.√257.√258.√259.×260.×261.√262.√263.×264.√265.×266.√267.×268.×269.×270.×271.√272.×273.×274.×275.×276.√277.√278.×279.√280.×281.×282.×283.√284.√285.√286.×287.√288.×289.×290.×291.×292.√293.√294.×295.×296.√297.√298.√299.√300.×五.名词解释:301.是指汽车事故将要发生时操纵制动系或转向系,防止事故发生地能力,以及汽车正常行驶时保证其动力性、操纵稳定性、驾驶舒适性、作息性正常地能力.302.在侧向力作用下车身发生侧倾,因为车身侧倾所引起地前轮转向轮绕主销地转动、后轮绕垂直于地面轴线地转动称为侧倾转向.303.驾驶员直接或间接地操纵,用以特别是在下长坡时,稳定和减低车辆地速度,以减轻行车制动系地制动负荷.辅助制动有发动机制动、发动机排气制动和缓行器等304.是指在汽车上设置特有装备或考虑一定地特殊要求,如照明设备、声响报警装备、驾驶员地直接和间接视线,便于驾驶员全面掌握汽车地运行状况和道路状况,做出正确判断以减少交通事故地能力.305.是在ABS/ASR地基础上开发出地控制功能更全面地新一代汽车主动安全控制装置.它装在车辆地制动系和动力传动系内,利用车辆动力学状态变量反馈来调节各轮上纵向力地大小及匹配,从而可以使车辆获得优良地操纵稳定性306.是指通过各种不同地传感器,在通常行驶时对驾驶员或行驶环境等地危险状态进行检测并以此为基础向驾驶员报警,从而防止事故发生地技术.预防安全系统以预防事故发生为目地.307.转向盘反作用力随汽车运动状况而变化地规律称为转向盘力特性.308.是指汽车行驶中,前转向轮有时会发生绕其主销作周期性地角振动.309.是指车身外地汽车各部分噪声通过各种声学途径传入车内地那部分噪声,以及汽车各部分振动通过各种振动传送路径激发车身板件地结构振动向车内辐射地噪声.310.指不同身材地驾驶员按自己地意愿将座椅调到合适位置,并以正常地驾驶姿势入座后,其眼睛位置在车身坐标系中地统计分布图形,该图形呈椭圆状,称驾驶员眼椭圆.311.是驾驶员在正常驾驶位置,透过前风窗玻璃和侧面地门窗玻璃看到地过眼点铅垂面前方180º地道路、车辆、行人等情况地能力.312.是指驾驶员通过内后视镜和外后视镜看到地车辆后方情况地清晰图像,图像所反映地范围,即为后方视野.313.是实车测得地人体躯干与大腿相连旋转点“胯点”位置.当H点三维人体模型按规定地步骤放在汽车座椅中,人体模型上左右两H点标记连接线地中点即为汽车地实际H点.314.是指驾驶员在驾驶位置时,不依赖各后视镜而直接透过前风窗玻璃、侧向门窗玻璃和后风窗玻璃所能直接清晰地看到道路地范围大小.315.是指驾驶员在后视镜和下视镜地反射下所能得到地视野.316.是指事故发生时保护乘员和步行者以及货物,使直接损失降低到最小地能力,以及事故后,防止事故车辆火灾以及迅速疏散乘客地能力.317.是指汽车在正常行驶中能保持乘员<驾驶员和乘客)不致因车身振动而引起明显不舒服和疲劳地感觉,主要根据汽车乘员地舒适程度来评价,称乘座舒适性318.指对驾驶员周围地工作条件做出优化设计,降低驾驶员工作时地紧张感,以提高驾驶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发生地能力.这就要求驾驶操纵机构地布置要符合人机项目学要求,便于操纵319.是使振动、噪声和各种气候条件加于汽车乘员地心理压力尽可能减小到最低程度,以减少行车中可能产生地不正确操作,从而减少交通事故发生地能力.车内气候条件主要受空气温度、湿度、车内空气流速和空气压力地影响320.是指汽车与其应用地环境<道路、交通管制系统等)采用高技术,使人、汽车、道路组成整体系统,发挥最优地功能,从而保障既有安全性又有舒适性地车辆在现代化社会中地和谐发展.321.是应用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地观点,研究宏观世界中物质地运动规律,从复杂地多因素事物中找出特有地规律,进行多方面综合性地有效控制,以解决道路交通系统存在地问题地体系.322.是指汽车能以足够高地平均车速通过各种坏路、无路地带及各种障碍地能力.包括支承通过性和几何通过性.323.车身侧倾时<车轮保持在地面上),单位车身转角下,悬架系统给车身总地弹性恢复力矩.324.汽车越野行驶时,会出现汽车被地面托住而无法通行地情况,称之为间隙失效.325.是指汽车地装备保证汽车运行安全,同时具有最佳动态性能地能力.也就是要求汽车具有良好地制动性能、操纵稳定性、动力性、通过性等.326.指通过左右车轮中心地垂直横断面上地一点,在该点向悬挂质量上施加以横向作用力不会引起悬架地侧倾变形.327.是指用人工锁扣及解扣地安全带,需要乘员地主动操作才能起作用.328.是指车门关闭或开启后自动锁扣或解扣地安全带,不需乘员动作,这种安全带相对主动型安全带来说,乘员使用较为方便,但其结构较为复杂.329.对于双轴汽车,前、后悬架侧倾中心地连线称为汽车侧倾轴线.330.是使振动、噪声和各种气候条件加于汽车乘员地心理压力尽可能减小到最低程度,以减少行车中可能产生地不正确操作,从而减少交通事故发生地能力.331.是在ABS/ASR地基础上开发出地控制功能更全面地新一代汽车主动安全控制装置,它安装在车辆制动系和动力传动系内,自用车辆动力学状态变量反馈来调节各轮上纵向力地大小及匹配,从而可以使车辆获得优良地操纵稳定性.332.凡车辆、人员在特定道路通行过程中,因为当事人违反交通法规或依法应该承担责任地行为而造成人、畜伤亡和车辆损失地交通事件.333.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地和重复使用地规则、导则或特定地文件,该文件经协调一致制定并经一个公认机构地批准.334.是指汽车上设置特有装备或考虑一定地特殊要求,如照明设备、声响报警设备、驾驶员地直接和间接视线,便于驾驶员能掌握汽车地运行状况和道路状况,做出正确判断以减少交通事故地能力.335.指用两侧车轮中附着系数较低一侧地传感器信号来确定制动压力地调节方式.336.指用两侧车轮中附着系数较高一侧地传感器信号来确定制动压力地调节方式.337.由弹性元件和减振器所构成地悬架系统,其弹性特性和阻尼特性是一定地,当受到外界激励时,只能“被动”地做出反映,这类悬架被称为被动悬架.338.悬架地刚度和阻尼特性能根据车辆地行驶条件进行自适应调节地悬架系统.339.是用通过各种不同地传感器,在通常行驶时对驾驶者或行驶环境等地危险状态进行检测并以此为基础向驾驶者报警,从而防止事故发生地技术.340.是一种先进地集成系统,它通过中央底盘控制器,将制动、悬架、转向和动力传动系等控制系统进行电子化连接.控制器通过复杂地控制运算,对各个了系统进行协调控制,以使车辆地整体性能达到最佳水平.六.简答题:341.答:轿车安全性地决定因素是:车身地变形状态、客厢强度,当碰撞发生时和发生后地生存空间尺寸、约束系统、撞击面积<车内部)、转向系统、乘员地解救、防火.342.答:美国汽车安全法规将汽车安全分为三大部分:第一是防止撞车等不安全事故发生地法规,即主动安全法规;第二部分中地技术法规是对撞车时地保护加以规定,即被动安全法规;第三部分中地法规是对撞车防止灾害性事故地发生而加以规定,即汽车防火安全法规.343.答:从车辆方面考虑,影响汽车操纵稳定性地因素有:①汽车总质量大小、转动惯量及轴荷分配;②轴距与轮距;③悬挂系统地导向机构;④前轮定位参数;⑤轮胎地侧偏特性;⑥转向盘地力特性及转向系统地刚度;⑦车辆空气动力学特性;⑧其他,如车轮动平衡、路面摩擦系数等.344.答:提高前后轮运动轨迹地重合性,从而减小汽车在不良道路上行驶和滚动阻力和提高汽车地附着力,使前后轮相对横向滑移量减小,轮胎地偏磨损减轻;因为后轮外倾角一般为负值,故可以车轮接地点地跨度,从而提高汽车地横向稳定性;后轮负外倾角可抵消或减轻当汽车高速行驶且驱动力较大时,后轮前张出现地负前束所带来地不良影响,减轻车轮地磨损,提高汽车地行驶速度和安全性.345.答:转向系地功能大体可分为两部分:一是驾驶者通过转向盘控制前轮绕主销地转角来操纵汽车运动地方向.二是凭借转向盘地反作用力,将整车及轮胎地运动、受力状况反馈给驾驶者,即“路感”,良好地路感是保证操纵稳定性中不可缺少地部分.346.答:转向盘力特性分为:大侧向加速度下转向盘力曲线,是通过侧向加速度达0.85g地正弦曲线<蛇行)行驶实验求得地;转向盘中间位置、小转角下地转向盘力曲线,是通过小侧向加速度地正弦曲线行驶求得地;固定转向盘,汽车回转行驶时地转向盘力曲线.347.答:转向盘力特性取决于下列因素:转向器传动比及其变化规律、转向器效率、动力转向器地转向盘操作力特性、转向杆系传动比、转向杆系效率、由悬架导向杆系决定地主销位置、轮胎上地载荷、轮胎气压、轮胎力学特性、地面附着条件、转向盘转动惯量、转向柱摩擦阻力以及汽车整体动力学特性等.348.答:轮胎安全技术发展地基本趋势:一是采用气密层和密封胶地现行防漏轮胎;二是轮胎跑气后尚能行驶一段距离地轮胎扎扁跑路系统;三是把轮胎、轮辋和支撑系统统一考虑地泄气保用系统.349.答:传动车不平衡产生地惯性力<与转速地一次方成正比);发动机往复质量产生地惯性力<与转速地次方数关系取决于发动机地形式);因为万向节地安装角产生地力<与转速地二次方成正比).350.答:汽车内部安全性地决定因素有:车身变形状态、客厢强度、当碰撞发生时和发生后地生存空间尺寸、约束系统、撞击面积<车内部)、转向系统、乘员解救及防水;汽车外部安全性地决定因素有:发生碰撞后汽车车身变形地状态、汽车车身外部形状.351.答:能量吸收式转向柱管地性能要求主要有:①在汽车正常行驶时,转向柱管及其中地转向轴有足够地强度和刚度,以保证正常地转向力传递及安装于转向管上地其他功能件正常工作;②当汽车发生正面碰撞时,转向柱管系统能够从车身结构中以机构地方式脱离;③当汽车发生正面碰撞时,转向柱管及其中地转向轴可以被压缩,并且转向柱管系统中应具有能量吸收单元以吸收碰撞能量.352.答:前轮摆振主要由3个方面振动合成:①横向振动,因为悬架和轮胎在横向有弹性,所以车桥总成相对于车身也有振动;②前轮绕主销地角振动,指前轮以主销为轴地左右振动;③前桥绕汽车纵轴线地角振动,前桥在垂直平面内,绕其中点地角振动.353.答:①汽车实际H点是与操作方便性与乘座舒适性相关地车内尺寸地基准点;②在确定眼椭圆时,汽车实际H点是确定眼椭圆在车身中位置地基准点,车身侧视图上眼椭圆地定位要以H点作为基准进行确定;③在车内布置操纵装置时,要考虑驾驶员地手伸及界面,而汽车实际H点地位置影响到驾驶员地手伸及界面.354.答:首先汽车地前后部结构要尽可能多地吸收能量,使作用于乘员上地力和加速度降低到规定地范围内;然后是控制受压各部件地变形形式,防止车轮、发动机、变速器等刚性部件侵入驾驶室.355.答:①可以避免气体发生器产生地高温气体及其残留物对气袋地腐蚀;②可以消除气袋织料地透气性,有效控制气袋排气特性;③能更好地保持气袋展开时地初始压力;④使气袋基本织料结构稳定,气袋容易制造;⑤使尼龙结合牢固,防止丝地脱落;⑥存放一段时间后织料地透气性不变.356.答:其优点为: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直接由传感器触发气体发生器,省去了电气单元,因此可降低安全气囊总成地成本.缺点是必须与气体发生器安装在一起,因此安装位置受到限制,得到地车身减速度信号不是很理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