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2教学设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知识导学分层训练)_第1页
6.3-2教学设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知识导学分层训练)_第2页
6.3-2教学设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知识导学分层训练)_第3页
6.3-2教学设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知识导学分层训练)_第4页
6.3-2教学设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知识导学分层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了解一氧化碳的性质,了解一氧化碳在生活和生产中的用途,知道防止一氧化碳中毒的方法。2.比较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性质的异同点。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一氧化碳的可燃性、毒性和还原性。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及相关实验。教学准备教学准备一氧化碳、烧杯、试管、澄清石灰水、玻璃管、导管、胶皮管、橡胶塞、酒精灯、火柴、氧化铜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活动】展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式和分子模型,比较两者的异同。提出问题:一氧化碳是否与二氧化碳具有相同的性质、用途?【学生活动】分子的组成与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用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由不同的分子构成,因此二者的性质、用途不同。【教师活动】这种分子结构的不同会给它们的性质带来哪些差异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设计意图】通过对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分子结构的比较,激发学生探究二者性质差异的热情。新知探究一、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教师活动】讲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提问:你能根据一氧化碳的化学式判断它的密度与空气密度的大小关系吗?【学生活动】完成“学习任务一”的内容。【教师活动】C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28,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所以一氧化碳的密度略小于空气的密度。在实验室中,我们怎样收集一氧化碳呢?(提示:一氧化碳不和水反应)【学生活动】完成“学习任务二”的内容。【教师活动】由于一氧化碳的密度和空气接近,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不和水反应,可以用排水法收集。【设计意图】知道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能根据其性质设计收集方法。二、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教师活动】展示煤炉的示意图,提出问题:煤炉中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学生活动】煤燃烧:在氧气充足时,;在氧气不充足时,。碳在高温的条件下还原二氧化碳:。【教师活动】煤层上方的蓝色火焰是什么燃烧产生的?是煤吗?你还有什么猜想?【学生活动】煤和木炭都是碳单质,木炭燃烧发出红光(回忆第二单元课题2的实验),因此蓝色火焰不是煤燃烧产生的。可能是一氧化碳燃烧产生的。【教师活动】如果是一氧化碳燃烧,那么你能推测出燃烧产物是什么吗?怎样验证?【学生活动】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燃烧产物可能是二氧化碳。将一氧化碳燃烧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进行验证。【教师活动】演示实验:点燃一氧化碳,观察火焰的颜色。将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现象。【学生活动】一氧化碳能够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蓝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一氧化碳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教师活动】补充煤炉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一氧化碳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学生活动】。完成“学习任务三”的内容。【教师活动】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据此,一氧化碳有什么用途?【学生活动】一氧化碳可以用作燃料。【教师活动】一氧化碳是许多气体燃料如水煤气的主要成分。【设计意图】通过生活实际,推测性质;通过设计并进行实验,验证性质;通过性质,得出用途。培养学生研究物质的科学思维能力。三、一氧化碳具有毒性【教师活动】家用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使用煤气灶时,打火后的短时间内往往可以闻到刺鼻的煤气味,你知道为什么煤气会有这种刺鼻的气味吗?【学生活动】一氧化碳没有气味,为了防止一氧化碳泄露时人不能及时察觉,因此在煤气中故意添加了有刺鼻气味的气体。【教师活动】一氧化碳具有毒性: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严重时会危及生命。人在一氧化碳达到总体积的0.02%的空气中,持续2~3h即出现中毒症状。如果发生一氧化碳中毒,轻度的应呼吸大量新鲜空气,严重的要立即送到医院进行救治。【教师活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含量过高都可能致人死亡,它们的原理相同吗?【学生活动】不相同,一氧化碳致死的原理是具有毒性,二氧化碳致死的原理是不供给呼吸。【教师活动】如果晚上回家,你闻到家中有刺鼻的煤气味,你应该做些什么?【学生活动】立即打开门窗通风,关闭煤气阀门,在室外打报警。一定不能开灯检查或在室内打,因为开灯或打时可能产生电火花,点燃泄露的煤气引起爆炸。【教师活动】有些人在冬天用煤火取暖时,会在屋内放一盆水,认为这样可以防止一氧化碳中毒。这样的做法有道理吗?为什么?【学生活动】没有道理,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也不和水反应,因此在屋内放一盆水不能达到吸收一氧化碳的目的。【教师活动】为了防止冬天用煤火取暖时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故,你能给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吗?【学生活动】装烟囱;注意室内通风。完成“学习任务四”的内容。【设计意图】知道一氧化碳具有毒性;联系一氧化碳的性质,知道煤气泄露的处理方法、防止一氧化碳中毒的有效方法,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教师活动】对比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三种物质,提出问题:一氧化碳是否也能从含氧化合物中夺取氧?即具有什么性质?【学生活动】猜想: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教师活动】怎样验证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学生活动】将一氧化碳通入盛有氧化铜的玻璃管中加热,观察黑色的氧化铜能否变成红色的铜单质;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石灰水是否会变浑浊。【教师活动】展示下面的装置图,提问:这个实验装置有什么不足之处?【学生活动】一氧化碳具有毒性,该装置会将实验中未反应的一氧化碳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可能造成一氧化碳中毒。【教师活动】你能想办法改进装置吗?【学生活动】完成“学习任务五”中1的内容。【教师活动】处理尾气的三种思路:燃烧法(将具有可燃性的有害气体点燃,转化为无害物质)、吸收法(利用试剂,将有害气体溶解或反应掉)、收集贮存法(利用气球或集气瓶将尾气收集起来)。处理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可以采用燃烧法和收集贮存法。【教师活动】展示完整的实验装置(燃烧法处理尾气)。提出问题:实验开始时,①通入一氧化碳、②点燃酒精灯甲、③点燃酒精灯乙,应该按照怎样的顺序操作?实验结束时,④停止通入一氧化碳、⑤熄灭酒精灯甲、⑥熄灭酒精灯乙,应该按照怎样的顺序操作?【学生活动】完成“学习任务五”中2的内容。【教师活动】实验开始时,要先通一氧化碳,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并及时处理尾气,因此按①③②的顺序操作。实验结束时,为了防止生成的铜在高温下再次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应该先停止加热,至玻璃管冷却到室温后再停止通气,因此按⑤④⑥的顺序操作。【教师活动】演示实验,请同学们观察现象并分析。【学生活动】现象:黑色的氧化铜变成红色的铜单质,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析:一氧化碳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变成二氧化碳,将氧化铜还原为铜,因此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化学方程式:。完成“学习任务五”中3的内容。【设计意图】通过化学式猜想性质,经历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教师活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有哪些用途?【学生活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教师活动】炼铁的原料一般是赤铁矿()、磁铁矿(),分别写出高温条件下用一氧化碳进行高炉炼铁的化学方程式。【学生活动】完成“学习任务五”中4的内容。【教师活动】、。【设计意图】通过用途,进一步了解一氧化碳的还原性。五、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对比【教师活动】下面我们通过对比的方式梳理一下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学生活动】完成“学习任务六”的内容。【教师活动】不同的性质决定了不同的用途,谁来说一下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有哪些用途?对应着哪条性质?【学生活动】举手回答。【教师活动】现有2瓶气体,分别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你能鉴别它们吗?【学生活动】完成“学习任务七”的内容。【教师活动】鉴别不同物质的思路:寻找物质性质的不同点,选择合适的试剂和仪器,根据实验中出现的不同且明显的现象进行区分。依据方案现象及分析是否可燃、是否支持燃烧将点燃的火柴伸入瓶内火柴熄灭——二氧化碳气体被点燃、蓝色火焰——一氧化碳是否与石灰水反应倒入澄清石灰水并振荡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没有变化——一氧化碳是否与水反应生成酸倒入紫色石蕊溶液并振荡石蕊溶液变红——二氧化碳没有变化——一氧化碳是否具有还原性将气体通入盛有灼热氧化铜的玻璃管中没有变化——二氧化碳黑色固体变红——一氧化碳【设计意图】通过对比与鉴别,进一步巩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知识。课堂小结本课主要介绍了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可燃性、毒性、还原性)、用途及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方法,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性质、用途的对比及鉴别。通过联系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使学生认识到生活离不开化学。板书设计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一、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三、一氧化碳具有毒性四、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五、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对比教学反思教学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