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栽培技术研究》4000字】_第1页
【《食用菌栽培技术研究》4000字】_第2页
【《食用菌栽培技术研究》4000字】_第3页
【《食用菌栽培技术研究》4000字】_第4页
【《食用菌栽培技术研究》4000字】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食用菌栽培技术研究目录TOC\o"1-2"\h\u1038一、食用菌简介 17852二、食用菌栽培研究现状 112693三、食用菌栽培技术 216002(一)培养料的选取以及调制 215602(二)优质菌种的选择以及接种操作 312135(三)发菌培养 313927(四)出菇棚的建立 320287(五)出菇阶段的管理 424671结束语 4摘要:目前来看,我国食用菌栽培技术已经相对成熟,食用菌已经成为了人们餐桌上的日常菜品,其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同时,食用菌还可以进一步提升人体免疫力,强化人体机能。我国在食用菌栽培技术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为了进一步提升食用菌的产量以及质量,从而扩大食用菌行业的经营范围,探讨了食用菌栽培技术,希望可以为我国食用菌栽培行业今后的发展提供一定经验参考。关键词:食用菌;栽培技术;防治技术食用菌简介大球盖菇也称皱环球盖菇,伞菌目(Agaricales),球盖菇属(Stropharia)。大球盖菇在自然界中分布于欧洲、北美洲,亚洲等地。在欧洲国家,如波兰、德国、荷兰、捷克等均有栽培。中国野生大球盖菇分布于云南,四川、西藏、吉林等地。全球现有已知大球盖菇70种左右,中国分布约17种。大球盖菇在美国被首次发现,由东德人人工栽培。大球盖菇菌盖直径5~15cm,初期为半球形,后平展,表面平滑,呈现葡萄酒红或暗褐色,有纤维状或细纤维状鳞片,菌肉白色且肥厚。菌褶直生,稍宽,褶缘有不规则的缺刻,初近白色,后成暗紫灰色。菌柄粗壮,直径1~4cm,基部渐粗,中实或中空,白色至淡黄色。孢子印紫褐色,椭圆形。二、食用菌栽培研究现状食用菌的种植技术以降低成本、增加产量、提高品质为目标,虽然中国的食用菌产业稳居世界第一,但食用菌产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食用菌的配方优化、与林地及农作物套种以及野生种的驯化都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利用植物生料直接种植减少了灭菌等过程,节约成本,并且植物来源丰富,既能减少农业废弃物,又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大球盖菇-水稻轮作技术是在水稻采收后直接利用水稻秸秆种植大球盖菇,由于温度在5-30℃最适大球盖菇生长,大球盖菇子实体生长的最佳温度为15-26℃,早冬季及春季栽培大球盖菇时,总会出现温度过低而影响大球盖菇的出菇率,利用塑料薄膜覆盖进行保温可解决此问题。水稻秸秆的质量直接影响种植大球盖菇的品质,湿度要达到60%以上是出菇的前提条件,这种种植方式能改善土壤,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还可使新一季水稻长势更好。三、食用菌栽培技术为更好地满足食用菌市场的实际需求,提高食用菌栽培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希望可以通过探究进一步提升食用菌产量以及质量,从而促进我国食用菌栽培行业的整体健康发展。(一)培养料的选取以及调制在展开食用菌栽培时,应该注意对培养料进行合理选择。现阶段来看,桦木为我国优选的食用菌培养料。首先要将桦木制作成木屑,在其中按照一定比例掺加米糠、麦麸以及麦子壳等配料并进行均匀混合。当配料掺加完成之后,还应该注意在其中加入一些微量元素及纯水,从而起到对培养料进行调节的作用。对其进行反复搅拌,保证其干湿度符合本次培养基调制需求。在进行培养料制作时,应该注意始终保持培养料处于干燥并且新鲜的状态,要避免培养料结块发霉或者虫蛀的发生,这势必会对最终食用菌栽培品质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在向培养料中加入水分时,应该注意对水含量进行合理调节,根据所选用木屑的软硬程度以及空气环境湿度来确定其添水量,要在配比过程中对水量进行微调。通常情况下,培养料中的含水量会直接关系到菌丝的生长状态,如果培养基含水偏低,会导致菌丝的生长受到抑制,从而降低产量;如果培养料中的含水量过高,很可能会导致菌丝必备的养分缺失,从而降低了菌丝活性,会导致菌丝因窒息导致死亡。可以将培养料的含水量控制在60%左右,这样更加容易对其含水量进行微调,使其与菌丝实际生长需求较为贴合。当培养料配制完成之后,应在7h内对其进行封装。在对封装袋进行选择时,应该保证其薄厚适宜,并且化学成分含量符合标准要求,还要注意对菌袋进行灭菌,并且注意菌袋不能保留过夜[2]。在对菌袋进行消毒时,应该置于灭菌锅内,要使灭菌锅快速达到100℃高温,然后释放其中的冷气。当其温度下降到0℃时,再将冷气阀关闭,然后再将其重新升温到100℃,这样才能起到灭菌效果。(二)优质菌种的选择以及接种操作若想要保证食用菌的产量以及质量,选择优质菌种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应该注意选择那些高产并且具有高抗性的菌株,同时还要保证其可以适应本地区环境气候,严禁选择受污染的菌种。在进行菌种接种时,严格按照我国现行菌种接种标准规范来进行操作,从而使得接种成功率得到保障。在进行菌种接种操作的过程中,应该保证整个操作环节干净卫生,远离污染源。当菌袋完成灭菌操作之后,要及时将其放置于接种室内,并且对其进行消毒。当菌袋的温度达到30℃以下时,才能展开接种操作,在接种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注意利用75%浓度的酒精对双手以及各种接种工具进行消毒,消毒完成之后才能进行接种。(三)发菌培养在进行食用菌发菌培养时,应该注意对环境温度以及湿度的有效控制。首先,要保证培养室的发菌环境温度为25℃左右,并且要保证环境通风、干燥以及整洁卫生;其次,要将培养室环境湿度控制为70%左右。当培养室内部的菌丝生长到5cm以上时,应及时翻袋检查,一旦发现有发霉、干燥的菌袋应及时处理,避免其他菌袋受到影响。对于食用菌的生长来说,需要氧化基质持续提供能量,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保证食用菌健康生长。一旦食用菌所处环境出现缺氧,就会导致食用菌菌丝体的生长受到抑制,这主要是由于菌丝体的呼吸功能受到了抑制,严重的还有可能使食用菌出现死亡。因此,要保证食用菌的生长环境通风良好,同时还要保证在进行菌袋翻动的过程中尽量不要改变周围环境的温度以及湿度。当食用菌菌丝生长至1/2时,应该注意对菌袋进行二次翻动,并且要保证今后培养发菌的过程不能受到光照,这样才能使食用菌菌丝始终保持健康良好的生长状态,这也是保证其产量以及质量的关键。(四)出菇棚的建立出菇棚的建立是食用菌栽培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首先在选择出菇棚建设场地时应该保证场地宽阔,还要确保其具有良好的通风环境,不会对食用菌菌丝的正常生长产生负面影响。同时,还要保证场地周围没有垃圾场以及其他污染源。当出菇棚场地选择完毕后,要先对场地区域进行翻土晾晒,然后再对其进行灌水,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使场地湿度达到标准,同时也起到了较为理想的消毒效果。其次,在进行出菇棚建设时,应该保证出菇棚结构的牢固性,同时还应该秉持着“因地而走”的原则,要根据场地实际地形条件来设置排水系统,从而使得出菇棚排水效果得到保证。最后要选用质量符合标准的塑料薄膜来搭建出菇棚,搭建完成后,要在出菇棚上附着一层遮阳网,遮阳网主要起到保温的作用。此外,还应注意利用草帘将出菇棚四周围住,要适当预留通风口。(五)出菇阶段的管理通常情况下,食用菌菌袋通过为期几个月的生长后,在保证其营养供应始终符合食用菌生长要求的前提下,那么菌带菌丝会逐渐转化为生殖生长,并且会出现菌丝扭结以及瘤状凸起的现象,表明食用菌已经进入到了生理成熟期,此时栽培技术人员应该将菌袋移出菌室,将其放置在出菇棚内。但是大多数时候出菇时间是不确定的,其往往与菌种选择、发菌室温度湿度控制以及栽培时间选择等因素有直接关系,只有保证多项因素符合标准要求,才能使出菇期限做到可调控。当确定菌袋需要移入到出菇棚时,首先应对菌袋入棚的时间进行合理选择,一般情况下应该选择在晴天进行。其次,在进行菌袋入棚操作时,还应对空气湿度进行有效控制。可以通过人为喷洒清洁水源的方式来控制湿度,如果环境湿度过低,会导致水分快速蒸发,从而使得菌袋基质水分丢失速度加快,不利于食用菌的生长;如果空气湿度较大,很可能会导致菌丝表面水分蒸发停止,从而使得营养输送受到一定遏制,同样不利于菌丝生长,严重的还会导致线虫感染的发生,进而致使菌丝体出现腐烂或者死亡。再次,要保证出菇棚内部通风条件良好,进一步强化出菇棚通风换气工作。最后,当食用菌逐渐生长时,保证出菇阶段出菇棚内部有良好的光照条件,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子实体原基分化,但与此同时,也应根据不同菌种的实际情况来对光照条件进行合理安排,这样才能使光照条件更好地促进食用菌生长。结束语在进行食用菌栽培时,应对菌种以及栽培环境进行合理选择,保证栽培环境的温度、湿度符合标准要求,同时还要保证发菌室以及出菇棚有良好的通风条件。此外,在进行食用菌栽培的过程中,应该强调日常化管理的重要性,对各个栽培环节进行妥善衔接,通过细致入微的服务管理来栽培出高产、优质的食用菌。参考文献:[1]刘文生.微课在食用菌种植技术培训中的应用探究[J].微生物学杂志,2021,41(2):4.[2]刘晓红,王帅."食用菌栽培技术"课程教学实践——评《食用菌栽培技术》[J].食品工业,2020,41(8):1.[3]王丹萍.农业高校食用菌栽培课程开设的重要性及实践[J].中国食用菌,2020.[4]马兴业.一种采用敞开式换气口的猴头菇食用菌种植设备及方法:,CN112314347A[P].2021.[5]况丹.一种食用菌种植用可旋转放置与自动接料架装置:,CN112369279A[P].2021.[6]尹腾达,李晓,尹明和,等.一种包含压缩秸秆的食用菌栽培基质制备方法:,CN111386966A[P].2020.[7]晓红刘.食用菌栽培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2020,3(7):11.[8]徐玉妹,张润清.基于因子分析联合熵值法的河北省食用菌种植综合效益评价[J].北方园艺,2022(3):7.[9]王宁堂,张宁,张阿宁,等.食用菌栽培废料及氯化苦熏蒸对草莓连作土壤理化性质及生长的影响[J].陕西农业科学,2021,67(6):6.[10]王丹萍.农业高校食用菌栽培课程开设的重要性及实践[J].中国食用菌,2020,39(1):3.[11]蒋洪杰,欧阳曦.科技特派员王运杰,刘秋梅到清丰县沙格寨食用菌种植基地开展大球盖菇技术服务[J].乡村科技,2021,12(23):1.[12]王倩,黄建春,隽加香,等.食用菌栽培基质木质纤维素组分测试设备及其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