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规划设计原理》课件_第1页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课件_第2页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课件_第3页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课件_第4页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章景观规划设计概论

第2章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第3章景观规划设计的基础第4章景观规划设计的要素第5章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

第6章景观规划设计的步骤第7章景观规划的分类设计

目录第1章景观设计的基本认识

第一节景观设计的基本认识第二节景观规划设计的相关概念第三节景观规划设计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第四节景观规划设计的分类目录第1章景观设计的基本认识

1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在自然中生成,与自然构成了不可分割的世界整体。自然因人的存在而具有了价值与意义,人因自然的存在而得到生存与表现的可能。不同的文化历史时期,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与思考不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方式也不相同。

原始文明时期,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人基本上被自然统治的关系。人类依靠陶器、青铜器、铁器等工具,通过农耕和畜牧等物质生产活动,逐渐摆脱了对自然食物等生活资料直接的依赖关系。工业文明以煤、石油、天然气、电能、原子能、核能为能源的机器生产模式,使自然发生其自身不可能出现的变化,导致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图1-1梯田,人们在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过程中形成的美好景观

图1-2生态危机,工业生产带来的污染正在侵害自然环境第一节景观设计的基本认识第1章景观设计的基本认识

工业文明所带来的生态危机,促使人类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们开始懂得去尊重自然,爱护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伴随着人类的改造,天然的自然环境逐步向人为的建成环境的转化,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认识的加深,自然环境与建成环境之间的区别越来越大。在这个过程中,人类掌握了一些自然规律,并且懂得利用自然物来组织和营建新的适合于人类居住、游乐的环境,景观因此成为人与自然关系的一个外在表现。作为直接处理自然对象的一门学科,面对生态危机,景观设计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作为自己的核心,并由此将自己的使命与整个地球生态系统联系起来。图1-3绿色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如果破坏环境,太空中的地球家园将被垃圾包围第1章景观设计的基本认识

2景观与景观设计

景观需要人们去呵护,去关爱,就像关爱自己和爱人;当然景观也需要人们去设计,去改造和管理,以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这就是景观设计学。景观设计学,就是土地的分析、规划、设计、改造、保护和管理的科学和艺术。

加拿大景观设计师协会将景观设计学定义为是一门关于土地利用和管理的专业,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与艺术学科的基础上的应用学科。尤其强调土地的设计,即通过对有关土地及一切人类户外空间的问题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设计问题的解决和解决途径,并监理设计的实现。第1章景观设计的基本认识

3现代景观设计的产生现代景观设计产生的历史背景可以主要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与工业化相随的城市化带来的城市拥挤,聚居环境质量恶化。基于工业化带来的种种问题,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对城市,对工业化进行质疑和反思,寻求解决的办法。城市公园的产生正是对城市卫生及城市发展问题的反应,是当时社会改革以减轻各种城市不利影响和提高城市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

现代景观设计的产生受两个人的影响最大,分别是被誉为美国景观设计之父的奥姆斯特德和英国社会学家霍华德。

860年到1900年,奥姆斯特德等景观设计师在城市公园绿地、广场、校园、居住区及自然保护地等方面所做的规划设计奠定了景观设计学科的基础,之后其活动领域又扩展到了主题公园和高速路系统的景观设计。霍华德在《明日的田园城市》一书中有这么一段话,表达了他对理想城市的构想,他是这样写的。“城市的生长应该是有机的,一开始就应对人口、居住密度、城市面积等加以限制,配置足够的公园和私人园地,城市周围有一圈永久的农田绿地,形成城市和郊区的永久结合,使城市如同一个有机体一样,能够协调、平衡、独立自主地发展。”这其实也是对城市景观的一种构想,理想的城市必然是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第1章景观设计的基本认识

图1-4凡尔赛宫鸟瞰

图1-5工业革命之后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环境拥挤不堪

↓图1-6曼哈顿岛鳞次栉比的超高层建筑形成了钢筋水泥的城市,生活其中的人们渴望接触自然

←图1-7纽约中央公园城市中的“绿肺”

→第1章景观设计的基本认识

第二节景观规划设计的相关概念1景观、风景、园林

景观的概念景观的定义就是指风景、山水、地形、地貌等土地及土地上的物质和空间所构成的综合体,它体现了某一特定区域的综合特征。

景观并非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园林,也不是仅仅局限于公共绿化的初级概念,它是一个综合的、宽泛的概念。可以被理解和表现为:1.风景:视觉审美过程的对象;2.栖居地;人类生活其中的空间和环境;3.生态系统:一个具有结构和功能,具有内在和外在联系的有机系统;4.符号:一种记载人类过去、表达希望和理想,赖以认同和寄托的语言和精神空间

图1-8优美的自然景观给人以心旷神怡的感受

图1-9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

因而,景观既是对未来生活世界的憧憬,也是历史生活场景的印记,更是现代生活的空间和系统。第1章景观设计的基本认识

总的来说,景观最基本、最实质的内容还是没有离开园林的核心。追根溯源,园林在先,景观在后。园林的形态演变可以用简单的几个字来概括,最初是圃和囿。什么是圃?就是“菜地”、“蔬菜园”;囿,就是把一块地圈起来,里面的动物起初是野生的,后来逐渐驯化,变为家养,人们可以在圃重打猎。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人工加以取舍浓缩而成园,保护培育而成林。从中不难看到“圃——囿——园——林”这样一个来龙去脉。到了现代,又有了新的发展,有了规模更大的环境,包括区域的、城市的、古代的和现代的,凡此种种就形成了我们今天所关注的景观。与传统的私家园林设计不同,现代景观环境面临着公共性的、众多使用者的需要,景观环境与建筑,城市共同组成了人类聚集居住的人类聚居环境。景观与园林

图1-10建章宫鸟瞰图建章宫西北部的太液池中堆筑三个岛屿,象征瀛洲、蓬莱、方丈三仙山,开启了中国园林“一池三山”的传统。景观与风景

所谓风景,实质上是在一定的条件之中,以山水景物,以及某些自然和人文现象所构成的足以引起人们审美与欣赏的景象。景物、景感和条件则是构成风景的三类基本要素。

第1章景观设计的基本认识

2景观设计学景观设计学是关于环境景观的规划分析、布局、设计、改造、管理、保护和恢复的科学和艺术。景观设计学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与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学科。尤其强调土地的设计,即:通过对有关土地及一切人类户外空间的问题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和解决途径,并监理设计的实现。

景观设计师是以景观的规划设计为职业的专业人员,他的最终目标是使人的一切活动与生命的地球和谐相处。

第1章景观设计的基本认识

3景观建筑学

景观建筑学是LandscapeArchitecture的中文直译,其中的“建筑学(Architecture)”,有广义建筑学的含义,指人居环境景观的“规划与设计”。景观建筑专业是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学科,是以保护和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为出发点,运用科学和艺术的原则,研究、设计、修建和管理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景观建筑既有传统意义的风景园林的内容,又不同于风景园林,它更注重环境的景观功能和生态功能,是内涵和外延都扩大了的“风景园林”。第1章景观设计的基本认识

4景观形态学与景观美学

景观形态学主要研究范畴就是对景观美学价值进行研究,将建筑、景观设计与美术联系起来,发展一种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涉及哲学、艺术和环境研究的学术体系,以便适应对环境质量不断增长的需要。景观美学主要研究景观的审美构成和审美特征,景观审美的心理结构和特征,景观审美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及其在审美意境中的积淀,景观开发保护、利用和管理的美学原则。第1章景观设计的基本认识

第三节景观规划设计与相关学科的关系2城市规划景观设计与城市规划师是相互独立,相互渗透的关系,两者的区别在于基本概念和设计内容的不同,城市规划是国家队城市发展的具体战略部署,既包括空间发展规划、又包括经济产业的发展战略,是为城市建设和管理提供目标、步骤、策略的科学。而景观规划设计是综合性的科学,主要内容为空间规划设计和管理,对象是城市空间形态。景观规划设计和城市规划的相互联系非常紧密。图1-11哈尔滨索菲亚教堂

图1-12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图

谈到景观设计学的产生首先有必要理清它和其他相近专业之间的关系,或者说其他专业所解决的问题和景观设计所解决的问题之间的差异。这样才可能阐述清楚景观设计专业产生的背景。

1建筑学

建筑活动恐怕是人类最早的改善生存条件的尝试。在那时的欧洲,由于城市规模较小,城市建设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完成一定数量的建筑。建筑与城市规划是融合在一起的。工业化以后,建筑与城市规划逐渐相互分离,各自有所侧重,建筑师的主要职责就专注于设计居于特定功能的建筑物,例如住宅、公共建筑、学校和工厂等。第1章景观设计的基本认识

3风景园林

现代风景园林是以公园绿地为核心架构起来的学科体系。而景观规划设计的核心课题是空间物质形态。从绿地、绿化的专项研究来说,风景园林的深度远远超过了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两者之间相互渗透,联系非常紧密,具有相当多的共同课题,风景园林是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对其发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4地理学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地理环境结构、分布及其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性以及人地关系的学科。地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多种要素相互作用的综合体,根据侧重点不同,分为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景观设计学,严格意义上讲,其研究领域和实践范围不是界限十分明确,从定义上理解,它包括了对土地和户外空间的人文艺术和科学理性的分析、规划设计、管理、保护和恢复。景观设计和其他规划职业之间有着显著的差异。图1-13肯特的参与设计的斯托海德图1-14布朗设计的布伦海姆兴起于17、18世纪的英国自然风景园,以起伏开阔的草地、自然曲折的湖岸、蜿蜒的小径、成片成丛自然生长的树木为特色第1章景观设计的基本认识

第四节景观规划设计的分类1景观规划设计的尺度分类

景观规划设计有很多种划分的方法,最广泛被认可和被运用的是将景观设计通过涉及面积的大小分为从国土尺度到细部尺度六种划分方法,其具体内容为:国土尺度此尺度涉及的景观面积在100-1000km范围内,这个尺度的景观设计通常是以区域平面图、地图的形式呈现的。城市尺度此尺度涉及的景观面积在10-100km的范围内,这种尺度景观设计主要是在城市格局内对地形、生态、交通、经济与商业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规划,其成果是城市区域概念规划或详细规划,此类规划与设计以平面分析图及模型为表现手法。

图1-15国土尺度(100-1000km)

图1-16城市尺度(10-100km)

第1章景观设计的基本认识

社区区域尺度此尺度景观设计所涉及的面积常在1-10km范围内,在这一尺度的设计中,平面图、鸟瞰图、轴测图、剖面图与立面图和较小比例的模型都是设计中所必需的。街区广场尺度此尺度景观设计所涉及的区域面积常在100-1000m范围内,此类型景观空间在设计中主要以人的空间综合感受为依据,强调人在这类空间中的视觉、触觉的舒适感、精致感。庭院空间尺度这是花园与小公园的尺度,通常在10-100m范围内,方案要考虑到地面铺装、墙面质地及色彩、植物种植等种种细节,视觉因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景观细部尺度这一尺度代表尺寸是1-10m范围内,实际上这一尺度主要是景观的个体与细部,如铺装细节、材料、色彩、个体植物。图1-17社区尺度(1-10km)

图1-18街区广场尺度(100-1000m)

第1章景观设计的基本认识

以上列举了景观设计的几种常用划分尺度的方法,以人的视觉体验为基本划分依据将景观设计划分为非视觉尺度景观设计与视觉尺度景观设计两大类。

非视觉尺度景观设计包括常用景观尺度中的国土尺度、城市尺度、社区区域尺度三种尺度,这三种尺度属于宏观范围,其设计特点是以科学理性思维为主,以合理与协调为目的的规划类景观设计。

而视觉尺度景观设计则包括街区广场尺度、庭院空间尺度、景观细部尺度等三种尺度,属于中观或微观范围。划分视觉尺度景观设计与非视觉尺度景观设计是为了更好对景观设计从目标与方法上定位,使景观设计师能够针对不同的设计尺度与目标,运用不同设计方法寻找不同尺度景观设计的最佳解决途径。

图1-19庭院空间尺度(10-100m)

图1-25景观细部尺度(1-10m)

第1章景观设计的基本认识

景观设计的空间形态分类:从具体设计对象的空间形态而言,现代景观设计又可以分为点状景观设计,线状景观设计以及面状景观设计。

景观规划设计的内容:景观规划设计是关于景观的分析、规划布局、改造、设计、管理、保护和恢复的科学和艺术。景观规划设计包含分析、规划、设计和管理四个过程

综上所述,景观规划设计是基于科学和艺术的观点和方法,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协调人地关系和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标进行的空间规划、设计以及管理的学科。点状空间的景观设计主要包括住宅的花园,街头的绿地、小品、雕塑,街心的小公园或者是形象鲜明的十字路门以及有特色各种入口等,这一类景观的总体特征是景观的空间尺度较小且主体元素突出较易被人所感知与把握。线状空间的景观设计线性景观空间主要包括大都市宽阔而繁忙的交通干道,中小城市的步行街道以及沿着水岸的滨水休闲绿地,如海岸与河岸。对线性景观空间的设计也要兼顾到人群行为、视觉审美和环境生态等几方面的内容。面状空间的景观设计面状景观主要是指尺度较大,空间形态较丰富的景观类型,在我们的城市中,面状景观主要包括城市的大型公园,繁华的商业区和综合性的居住社区、大型的城市公园是以自然要素为主,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主要目的的景观空间。在这—类的景观空间中通常会保持基地原有的生物群落并尽量减少对其的干扰,以求获得最大的生态效应。第2章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历程第一节中国传统园林的发展历程第二节西方古典庭院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现代景观的产生和发展第四节景观规划的未来趋势目录第2章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历程第一节中国传统园林的发展历程中国的园林艺术是中华文化的一颗光辉耀眼的明珠,是我们民族审美心理和艺术智慧的结晶,在世界文化历史上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深远的影响。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大约从公元前11世纪的奴隶社会末期到20世纪初封建社会解体为止,在三千余年漫长的、不间断地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世界上独树一帜的风景式园林体系——中国古典园林体系。这个园林体系并不像同一阶段上的西方园林那样,呈现为各个时代的迥然不同的形式、风格,而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自我完善、发展表现为极缓慢、持续不断的演进过程,外来的影响很小。中国园林的历史沿革根据中国发展的历史情况,我们将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发展过程划分为五个时期: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历史上的殷、周、秦、汉宫苑建筑大发展的时期

这一时期发展的园林主要是皇家苑囿,规模虽不大,但基本属于圈地的性质。

园林景观营造的转折期——自然山水园兴起的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也可以看作是造园艺术的形成期,初步确立了再现自然山水的园林美学思想,逐步取消了狩猎、生产方面的内容,而把园林作为观赏艺术来看待,

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全盛期——写意山水园兴起与发展隋、唐时期作为一个园林体系,它所具有的风格特征已基本形成,也就是写意山水园林。这一时期,不仅数量多,规模大,类型多样,而且从造园艺术上来讲也达到了一个新水平.园林景观营造的成熟前期——以诗画山水影响园林的两宋到清初时期不仅造园活动空前高涨,而且伴随着文学诗词特别是绘画艺术的发展,对自然美的认识不断深化,当时出现了许多山水画的理论著作,对造园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一时期是诗画山水园大发展的时期。

园林景观营造的成熟后期——建筑山水园盛行的清中至清末时期由于这一时期各种建筑理论与技术日趋成熟,建筑山水园林有了较好的发展。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也结束了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的延续,历史发生了急剧变化,中国园林的发展也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结束了它的古典时期,开始进入现代园林发展阶段。第2章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历程中国传统园林的理法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园林发展的第二阶段中国园林体系而言的,与其它同时期园林体系相比较,历时最久,持续时间最长,分布范围最广,这是一个博大精深而又渊远流长的风景式园林体系。按照园林基址选择方式和开发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创建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摹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天然山水园:一般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天然风景地带,全部或部分以天然山水植被为基址,适当配以植物栽培和建筑营构。

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不同可以分为:皇家园林: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所有,皇帝是封建政权的最高统治者,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政治特权。

园林景观营造的转折期——自然山水园兴起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私家园林:属于贵族、官僚、文人、富商所私有的园邸,一般以宅院的形式存在,由于受封建礼法的束缚,规模一般都不大。寺观园林:是佛寺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外的园林化环境。单独建置的寺观园林类同私家园林宅园的模式,很讲究北部庭院的绿化,多以栽培名贵花木而闻名于世。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并非主流的园林类型,如衙署园林、祠堂园林、书院园林、会馆园林以及茶楼酒肆的附属园林等等,他们相对来说数量不是很多,内容同私家园林类似。

第2章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历程中国园林的设计思想

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中国古典园林决非一般的利用或者简单的模仿这些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的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一个精炼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这个特点在人工山水园的筑山、理水、植物配置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中国的古典园林虽然建筑物比较密集,也不会让人感觉到囿于建筑空间之内,虽处处有建筑,却处处洋溢着大自然的盎然生机,这种情况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与西方园林相比,体现了全然不同的审美观念。3浓郁的诗画情趣文学是时间的艺术,绘画是空间的艺术,园林的景物既需静观,又需动观。中国古典园林充分运用了各个艺术之间的触类旁通,熔铸诗画艺术于园林艺术,因而园林是时空综合的艺术,也即是所谓的诗情画意。4深邃高雅的意境

中国的诗、画艺术十分强调意境。诗人特别讲究诗的抒情表意,将情和意借景抒情或情景结合。绘画中写意,贵神似,写意和神似都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中国画家看来,形象的准确性是次要的,重要的在于如何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写照来表达画家的主观情思,如何借助于对客观事物的抽象而赋予理念的联想。园林由于其与诗画的综合性、三维空间的形象性,其意境内涵的显现比之其他艺术门类更明晰,更易于把握。上述的四大特点是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主要标志,它的成长乃至形成,从根本上来讲,与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哲理以及注重整体观念,注重直觉感知,注重综合推衍的思维方式有直接关系。这四个特点是这种哲理和思维方式在园林艺术领域内的具体体现。

第2章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历程经典的园林案例

图2-1网师园平面图

图2-2拙政园平面图图2-3拙政园之小飞虹第2章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历程经典的园林案例

图2-4静宜园之见心斋平面图图2-5玉泉山静明园平面图图2-6乾隆时期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平面图

图2-7避暑山庄平面图图2-8避暑山庄中摹仿镇江金山寺建筑的金山亭图2-9余荫山房平面图(1-园门2-临池别馆3-深柳堂4-榄核厅5-玲珑水榭6-南薰亭7-船厅8-书房)第2章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历程第二节外国古典庭园的发展历程

西方庭院的历史沿革

1日本庭园日本庭园的历史相当悠久,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日本庭园是公元620年飞鸟时代苏我马子庭园,到七世纪末,初步形成了具有自然风味的日本庭园。

图2-10表千家露地中的不审庵茶庭日本的自然风景千姿百态,地形变化丰富。从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美丽的山川、森林、湖泊、海洋等。关于建筑也好、庭院的营造也好,都与自然景色有着密切的关联。设计者在有限的起伏地形上认真揣摩,形成特有的庭院景观。与此同时,从建筑物中看到的美丽庭园景色,也与建筑物的朝向、配置、进深等都有密切的关系。自古以来,日本的庭院建筑不采用左右对称形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利用自然做对景。这种构成形式使风景成为重要的庭院构成要素,日式庭院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空间形态。镰仓时代到室町时代,由于受到禅宗文化和北宋画的影响,日本的庭园开始显示高度的艺术性。当时在造园材料中最受欢迎的是石头,用石技术日趋艺术和完善,使石料在日本庭园的构成和表现上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江户初期,当时的统治阶层为表示他们喜欢艺术,显示自己的权威势力,建造了很多大型而豪华的庭园。从日本明治末期到大正年间建造的大型庭园,具有了浓厚的自然主义的色彩。它兼具江户初期的综合性庭园的特点,设有池、溪流、瀑布、草坪、茶室、茶庭等多种景观形式。同时运用借景效果,看起来比实际的庭园要显得宏伟壮观。第2章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历程2西亚园林两河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巴比伦王国位于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两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是两河流域的文化产物。

欧洲园林古希腊园林的类型较多,但在形式上还比较简单。古代希腊的园林是后世欧洲园林类型的雏形,对其发展与成熟产生了很大影响。后世的体育公园、校园、寺庙园林等,都留有古代希腊园林的痕迹,而且,奠定了西方规则式园林的基础。古罗马文化继承了古希腊文化,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更加丰富的技术与艺术形式。古罗马人将古希腊园林传统和西亚园林的影响融合到古罗马园林之中,并且由于罗马时代出现在希腊时代之后,涉及的范围更大,因此对后世欧洲园林艺术的影响也更直接,这可从一些早期欧洲园林的遗迹中明显地看出来。18世纪的英国自然风景园是在其特有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下,在当时的政治、经济背景下,在各种文学、艺术思潮影响下产生的一种园林形式和风格,尽管也曾遭到一些反对和非议,但仍是欧洲园林艺术发展史中的一场革命。英国风景园的产生,不仅仅表现为一种新的园林造景形式的出现,同时也是对旧的历史时代的终结。由于两河流域基本为平原地带,故人们喜欢堆叠土丘。猎苑中有小土丘,宫殿也往往建在大土丘上。“空中花园”实际上是一个构筑在人工土石之上,具有居住、娱乐功能的园林建筑群。平原地区的土丘,可以成为突出主景的手段。同时,从升高了的土丘上也可开阔视野,在“空中花园”上鸟瞰,城市、河流和充满东西方商旅的街景尽收眼底。图2-11空中花园想象复原图中世纪欧洲的生产力的发展十分缓慢,园林建设基本处于停滞甚至衰退的状态。意大利台地园的出现是欧洲文艺复兴的标志之一,对古罗马人的生活方式的渴望,促使了富豪权贵们纷纷在风景秀丽的丘陵山坡上建造庄园。

第2章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历程在英国工业革命前后,欧洲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浪潮风起云涌,终于导致欧洲封建君主政权的彻底覆灭。因此,许多从前归皇家所有的园林逐步被收为国家所有,并开始对平民开放。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除原属皇家而后归国家所有的园林向平民开放以外,城市公共绿地也相继诞生,出现了真正为居民设计,供居民游乐、休憩的花园或大型公园。

图2-12卡塞塔宫苑以凡尔赛为蓝本,表现出典型的巴洛克风格图2-13布朗改造的伯利园第2章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历程西方庭院的特征1西方古典园林的人工美和人化自然西方规则式园林体现的是人工美,不仅布局严谨,就连花草都修整得方方正正,呈现出图案美2西方古典园林的形式美西方人认为造园要达到完美的境地,必须凭借某种理念去提升自然美,从而达到艺术美的高度,也就是一种形式美。

3西方古典园林给人以秩序井然和清晰明确的印象由于西方规则式造园遵循形式美的法则,追求几何图案美,必然呈现出一种几何制的关系,诸如轴线对称、均衡以及确定的几何状,如直线、正方形、圆、三角形等的广泛应用。

18世纪,英国自然风致式园林给西方园林艺术注入了新鲜血液,在世界园林史上开创了园林艺术新局面。随着西方绘画中浪漫主义的出现,情感的追求和表达成为了自然风景园的主要特色,它的设计均是以崇尚自然,讴歌自然,赞叹造物的多样与变化作为美学目标的。这种讴歌自然,赞美自然的思想是英国学派重要的美学思想。

经典的庭院案例

图2-14埃斯特庄园鸟瞰图

图2-15凡尔赛宫苑总体鸟瞰效果第2章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历程

图2-16斯陀园平面图(版画1740年)图2-17肯特仿风景画家的作品将规则的局部进行改造,形成典型的英国自然风景画面

图2-18美国纽约中央公园景色图2-19美国纽约中央规划总平面第2章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历程第三节现代景观的产生和发展

西方现代景观的产生19世纪,欧美各国在皇家园林对公众开放的同时陆续兴建了大量为公众服务的城市公园,其风格延续了英国自然风景园的特点。规则式园林也重新受到重视,与以往不同的是特别注重植物材料的引种、驯化和应用,丰富的植物材料也使小庭院设计开始流行。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艺术运动和现代艺术对现代景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艺术运动和现代艺术对现代景观产生的影响

工艺美术运动反维多利亚及其他古典、传统的复兴风格,装饰上推崇自然主义,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特点,倡导简单、具有良好功能的设计,创造了新的艺术风格,也对当时的景观计产生了影响。

图2-20穆哈尔皇家花园(MughalGardens)第2章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历程现代建筑运动对景观的影响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表现主义者认为艺术任务在于表现个人的主观感受和体验。一战后出现了一些表现主义的建筑,这一派建筑师常用奇特、夸张的建筑体形来表现某些思想情绪,象征某种时代精神。

图2-21门德尔松设计的爱因斯坦天文台

风格派(DeStijl)风格派是二十世纪初期在法国产生的立体派(Cubism)艺术的分支和变种。把传统的建筑、家具和产品设计、绘画、雕塑的特征完全剥除,变成最基本的集合结构单体,再将这些单体进行组合,形成简单的结构组合,但在新的结构组合当中,单体依然保持相对独立性和鲜明的可视性。包豪斯(Bauhaus)包豪斯认为,房子在建造之前,场地就应经过设计,要提前做花园,墙和栅栏,使建筑与环境成为一体。包豪斯的后任校长密斯凡德罗的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德国馆建筑充分体现了建筑与景观的结合,室内外空间都互相穿插融合

图2-22格罗皮乌斯设计的建筑

第2章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历程现代景观发展的多元化

1英国的景观设计

从20世纪20至30年代,欧洲景观设计师虽然设计并建造了一些现代园林,但是几乎没有人从理论上探讨在现代环境下设计园林的方法。英国的唐纳德于1938年完成的《现代景观的园林》(GardensintheModernLandscape)一书,填补了这一空白。书中提出了现代园林设计的三个方面,即功能的、移情的和美学的。

图2-23BentleyWood

图2-24SuttonPlace美国的现代景观托马斯-丘奇是20世纪美国现代景观设计的奠基人之一。他反对形式绝对主义,认为:规则式或不规则式,曲线或直线,对称或自由,重要的是你以一个功能的方案和一个美学的构图完成。“哈佛革命”的发起者之一丹·克雷是美国现代园林设计的奠基人之一。克雷的作品表现出强烈的组织性,常常用网格来确定园林中要素的位置。他创造了建立在几何秩序之上的与众不同的空间和完整的环境。他的设计紧密地与周围建筑相联系,并不刻意突出自己。第2章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历程

图2-25唐纳花园(DonnelGarden)

图2-26米勒花园(MillerGarden)第2章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历程3现代雕塑对景观发展的影响在西方古典园林时期,雕塑就已作为园林构景要素而出现,如意大利的台地园,法国的勒诺特尔式园林都以雕塑作为园林的装饰物。现代主义初期,追求创新的景观设计师已从现代绘画中获得了无穷的灵感。然而现代雕塑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没有对景观的发展起过实质的作用。

4大地艺术20世纪60年代末出现于欧美的美术思潮,由最少派艺术的简单、无细节形式发展而来。早期大地艺术多在沙漠、峡谷中现场施工、现场完成,其作品无意给观者欣赏。大地艺术的初衷是要清晰地表达、甚至重建现代人类和自然的相依存关系。当大地艺术这一艺术形式获得成功与认可后,逐渐出现在景观设计领域,许多景观设计师开始运用大地艺术的设计手法,使二者能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5七十年代以来景观设计的新思潮六十年代起,资本主义经济进入全盛时期,在文化领域出现了动荡和转机。现代主义建筑形式逐渐丧失吸引力,传统文化的价值重新得到强调。整个七十年代,后现代主义在建筑界占据了显要位置,一批贴着后现代主义标签的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和室外空间设计作品出现。

解构主义及解构主义者就是打破现有的单元化的秩序,然后再创造更为合理的秩序。建筑理论家伯纳德-屈米的看法与德里达非常相似,他将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引入建筑理论,认为应该把许多存在的现代和传统的建筑因素重新构建利用更加宽容的,自由的,多元的方式来建构新的建筑理论构架。极简主义(Minimalism),也译作简约主义或微模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60年代所兴起的一个艺术派系,又可称为“MinimalArt”,作为对抽象表现主义的反动而走向极至,以最原初的物自身或形式展示于观者面前为表现方式,意图消弥作者借着作品对观者意识的压迫性。

第2章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历程

图2-27巴黎雪铁龙公园图2-28拉-维莱特公园现代景观开拓了新的构图原则,构图形式逐渐多样化,不是对传统造园形式的简单模仿,是对由工业社会、场地、内容所创造的整体环境的理性探求。现代景观设计更多的是关注功能的合理,人们在空间中的感受,景观同建筑的关系,而不是对图案和式样的追求。现代景观的设计手法结合现代社会、环境的需要以新的面貌呈现出来,另一方面,现代艺术与现代建筑也为现代景观的设计提供了可借鉴的语言形式及设计手法。第2章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历程

进入20世纪后,景观设计师提出了“设计尊重自然”的概念,人们逐渐从对美与形式本身的陶醉中,转向对自然、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关注上来。并逐渐融合成了一个完整的景观规划设计观体系,其中包括生态设计观、人性设计观、创新设计观、艺术设计观、多元设计观以及景观规划对地域与文脉的尊重等等。

1生态设计观

现代生态设计观的主要设计思想,一是强调设计对自然的尊重,这是为了对应传统的规则式园林,通过模仿自然中的植物群落、水体和地形,从形式上表现自然,将自然风景引入人工环境。二是强调保护性设计对区域的生态因子和物种生态关系进行科学的研究分析,通过合理的景观设计,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原有自然环境的破坏,以保护良好的生态系统。三是补偿性设计,即是在设计中运用科学手段,有意识地为已遭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是一种以景观形式对自然进行补偿的设计过程。2人性设计观

人性化设计是以人为本,注意提升人的价值,尊重人的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动态设计哲学。人性化设计应该是站在人性的高度上把握设计方向,有层次的进行人性化思考,以综合协调景观设计所涉及的深层次问题。3创新技术观

创新技术使景观更为形象地展示,以审美的方式显露自然,丰富了景观的美学价值。它不仅可以使观者看到人类在自然中所留下的痕迹,而且可以使复杂的生态过程显而易见,容易被理解,使生态科学更加平易近人。

景观规划的未来趋势

第2章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历程

4艺术设计观景观设计是一门艺术的设计,是因为艺术中的审美形式及设计表现语言一直贯穿于整个景观设计过程中,使景观的设计成为艺术的设计,把景观客体设计成为审美的对象,使视觉体验和心理感受,在对景观之美的审视中产生情感的愉悦,继而延伸、上升为人们优良的生活品质。也就是说,景观设计是为人的设计,是为改善人类生存空间的设计,是为提高生存质量的设计,是为人类设计一个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平衡的空间。

景观的设计是对土地的设计,是对自然的设计,更是对艺术的设计,如果无视自然的,无度地夸大人的份量,都会在日后的发展中受到自然的警告和惩罚;因此我们必须把艺术作为观念加以强调,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艺术观念。5多元设计观

第一,包涵更多的全球文化特征,能为更多人所理解欣赏。专注于那些能引起所有人共鸣的文化开拓,表现人类生存的普遍意义和与时代同步的生活真谛;第二,更多地体现科技文化、生态文化,揭示高科技与人类感情的关系,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人对自然的再认识等;第三,以一种与新时代结合的方式体现传统复兴,体现地域文化的当代延续,与地域文化传统的特殊性相结合,展示独特的面貌,用以确立地区、民族赖以获得存在的文化认同性。

6地域和文脉景观设计是指在某一区域内创造一个具有形态、形式因素构成的较为独立的,具有一定社会文化内涵及审美价值的景物。它必须具有两个属性:一是自然属性,它必须作为一个有光、形、色、体的可感因素,一定的空间形态,较为独立的并易从区域形态背景中分离出来的客体。二是社会属性,它必须以用地及其周围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为基础,通过运用富于地域特征的植被及景观材料,创造出适宜当地的自然条件并反映当地地域特色的景观形式,具有一定的社会文化内涵,有观赏功能,改善环境及使用功能,可以通过其内涵,引发人的情感、意趣、联想、移情等心理反映,即所谓景观效应。因此在全球化与一体化总体趋势之下,地域性观念的倡导是对景观文脉内涵缺失的恐慌,对城市千城一面趋势的忧虑,具有生命的景观特征与地域和文脉不可分割。

第2章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历程

景观是一个综合的整体,景观设计涉及科学、艺术、社会及经济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它们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它既要满足社会功能,又要符合自然规律,遵循生态原则,同时还属于艺术范畴,缺少了其中任何一方,设计就存在缺陷。景观生态设计是对人类生态系统整体进行全面设计,而不是孤立地对某一景观元素进行设计,是一种多目标设计,设计的最终目标是整体优化。现代景观设计绝不只是建筑物的配景或背景,要相地合宜,与自然、环境形成统一的整体。景观设计就是要解决人与人,结构与功能,格局与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使自然环境与周围环境充分结合,创造出和谐丰富的外部空间环境。

第3章景观规划设计的基础

第一节环境行为心理学第二节景观生态学

第三节人居环境与景观设计

第四节景观的视觉分析

目录第3章景观规划设计的基础

第一节环境行为心理学环境行为学作为心理学的一部分在60年代兴起,它把人类的行为(包括经验、行动)与其相应的环境(包括物质的、社会的和文化的)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相互作用结合起来加以分析,揭示各种环境条件下人的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环境心理学植根于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理论,但重点研究的对象是人的行为与城市、建筑、环境之间的关系与相互作用,因此其应用性更强。环境心理学研究的人与行为之间的关系,是把环境视为一个整体,围绕环境整体,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如下6个方面。第一,环境认知:包括环境信息的获得、对潜在环境的知觉、影响环境知觉的因素、认知地图、城市和建筑物的表象,以及环境与保护等。第二,环境压力:研究紧张环境引起的心理变化、环境危害和自然灾害、个体对环境压力的反应、极端环境的形式与表现。如噪声与心理和行为的关系问题,特别是研究现实环境中噪声对个体造成的环境压力。此外减轻环境紧张和压力的策略也是演剧的一个方面。第三,个人空间和领域性:研究个人空间的形式、功能和测量,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影响个人空间的因素、个人空间的使用与侵犯、领域性的组织与控制和人类的领域行为。第四,密度、拥挤和环境类型:研究密度和拥挤感的关系,高密度对动物和人类的影响,拥挤感的不同体验以及如何减少拥挤;不同的自然环工作、学习环境或居住环境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第五,空间行为:研究空间行为和环境的易识别性,空间的生气感和舒适感,空间的私密性和公共性,空间的使用方式,尤其是建筑和布局方式对个体人际关系与交往方式的影响。第六,环境问题与行为对策:研究运用行为技术干预环境的问题、环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环境概念和活动差异性。第3章景观规划设计的基础

人的基本需要

1马斯洛的层级论

人的需要基本上可分为下列五个层级:1.生理的需要,如:饥、渴、寒、暖等。2.安全的需要,如:安全感、领域感、私密性等。3.相属关系和爱的需要,如:情感、归属某小团体、家庭友等。4.尊重的需要,如:威信、自尊、受到人们的尊重等。5.自我实现的需要。

图3-1马斯洛需求层次递进图2人类对其聚居地的基本需要希腊学者道萨迪亚斯曾对人类对其聚居地的基本需要,做过扼要概括:1.安全安全是人类能生存下去的基本条件(已包括人的生理需要,基本满足的前提),人要有土地、空气、水源、适当的气候、地形……,以适合人类抵御来自人自然与其它人类的侵袭。2.选择与多样性在满足了基本生存条件的前提下,就要满足人们得以根据其自身的需要与意愿进行选择的可能。“钟爱多样性”是人包括生物界的本性。3.需要满足的因素在下列五个方面的需要予以最大、最低、或最佳限度地满足。最大限度的接触:与自然、与社会、与人为设施、与信息……有最大限度的接触,即与他的外部世界有最大限度的接触,最后归结为其活动上的自由度,这种自由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正在扩大。以最省力(包括能源)、最省时间、最省花费的方式,满足自己的需要。任何时刻,任何地点,都要有一个能受到保护的空间,无论是暂时的,还是长期的,无论是一个人单独地在什么地方,还是与一群人在一起。公共性与私密性是人的基本需要。所有的聚居地与建筑,都是这两者间矛盾平衡的体现。人与其生活体系各种要素之间有最佳的联系,包括大自然与道路,基础设施、通信网络。根据具体的时间、地点,以及物质的、社会的、文化的、经济的、政治的种种条件,取得四个方面的最佳综合、最佳平衡。在小尺度范围内,人为环境要适应人的需要,在大尺度范围内的人造物要适应自然条件。第3章景观规划设计的基础

3人类在景观中的三种基本活动

公共空间中的户外活动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每一种活动类型对于物质环境的要求都大不相同。

图3-2必要性活动——上班路上图3-3自发性活动——玩耍图3-4广场上的社会性活动第3章景观规划设计的基础

个人空间与人际距离

1个人空间

个人空间起着自我保护作用,是一个针对来自情绪和身体两方面潜在危险的缓冲圈,以避免过多的刺激,导致应激的过度唤醒,私密性不足,或身体受到他人攻击。影响个人空间的因素很多,如情绪、人格、年龄、性别、文化等因素的影响。2人际距离

1.密切距离:0~0.45m。小于个人空间。触觉成为主要交往方式,适合抚爱和安慰,或者摔跤格斗;距离稍远则表现为亲切的耳语。在公共场所与陌生人处于这一距离时会感到严重不安,人们用避免谈话、避免微笑和注视来取得平衡。2.个人距离:0.45~1.20m。与个人空间基本一致。处于该距离范围内,能提供详细的信息反馈,谈话声音适中,言语交往多于触觉,适用于亲属、师生、密友握手言欢,促膝谈心,或日常熟人之间的交谈。3.社会距离:1.20~3.60m。这一距离常用于非个人的事务性接触,如同事之间商量工作;远距离还起着互不干扰的作用。观察发现,即使熟人在这一距离出现,坐着工作的人不打招呼继续工作也不为失理;反之,若小于这一距离,即使陌生人出现,坐着工作的人也不得不招呼问询,这一点对于室内设计和家具布置很有参考价值。4.公共距离:3.6~7.6m或更远的距离。这是演员或政治家与公众正规接触所用的距离。此时无细微的感觉信息输入,无视觉细部可见,为表达意义差别,需要提高声音、语法正规、语调郑重、遣词造句多加斟酌,甚至采用夸大的非言语行为(如动作)辅助言语表达。

第3章景观规划设计的基础

3私密性私密性是对接近自己或自己所在群体的选择性控制。私密性并非仅仅指离群索居,而是指对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的选择与控制。可以概括为行为倾向和心理状态两个方面。私密性分为四种表现方式:独处、亲密、匿名和保留。与“私密性”相对的另一面应该是“公共性”,它们之间存在着许多不同程度的渐变。其中包括私密、半私密、半公共、公共,同时它们的划分又不是绝对的,具有不确定性。

图3-5个人空间示意图3-6人类空间距离分类4领域性领域性是个人或群体为满足某种需要,拥有或者占用一个场所或区域,并对其加以人格化和防卫的行为模式,该场所或区域就是拥有或占用它的个人或群体的领域。领域性是所有高等动物的天性。领域可以分为主要领域、次要领域和公共领域三类。第3章景观规划设计的基础

领域具有组织功能,有助于形成私密性和控制感。在景观环境中通过适当范围的空间围合、草坪、树篱、台地、栅栏等形成具有不同私密性层次的领域也有利于个人或群体的同一性。清晰明确的领域易于形成自然监视和创造“可防卫空间”,增强安全性。

图3-7植物围合形成的私密性空间图3-8通过空间围合形成不同层次的领域5场所感场所具有如下环境特征:占有性——人对场所的占有和使用;非空间性——场所研究的是事件和环境的关系,不涉及空间的几何形态;随机性——不同的人或事对场所的占有使同一场所在不同条件下具有不同的意义。

第3章景观规划设计的基础

外部空间的行为习性

有些行为习性的动作倾向明显,几乎是动作者不假思索作出的反应,因此可以在现场对这类现象简单地进行观察、统计和了解。但正因为简单,有时反而无法就其原因作出合理的解释反应。

图3-9草地上的穿行捷径图3-10广场中的人偏爱有依靠物的空间人对景观空间的认知

认知指的是获得知识的过程,它包括感知、表象、记忆、思维等等,而思维是它的核心。人们具备他所在地方的空间知识,并能识别和辨认环境。环境在人心理上的表达能力,以及记忆能重现环境的形象是人类基本的生存技能。清晰的城市公共认知地图,不仅便于人们的行动,而且给人以安全感,有助于市民的公共活动和社会交往。可辨识城市的设计原则主要有:主要道路应有明显的特征;边界空间与其他结构联系时的特征;地标的独立性价值等等。第3章景观规划设计的基础

第二节环境行为心理学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和主要内容景观生态学(LandscapeEcology)是研究和改善空间格局与生态和社会经济过程相互关系的整合性交叉学科。景观生态学认为“景观”是由相互作用的拼块或生态系统组成的,以相似的形式重复出现的,具有高度空间异质性的区域,是地表各自然要素之间以及与人类之间作用、制约所构成的统一整体。因此景观生态学不仅坚持自然环境的整体概念,还强调人地关系在其中的地位,将人类作为景观的一个要素。

图3-11景观生态学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景观生态学不仅要研究景观生态系统自身发生、发展和演化的规律特征,而且要探求合理利用、保护和管理景观的途径与措施。为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保护与建设生态环境提供理论方法和科学依据;探求解决发展与保护、经济与生态之间的矛盾,促进生态经济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措施。第3章景观规划设计的基础

景观生态学的基本任务可概括为:景观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研究,景观生态监测和预警研究,景观生态设计与规划研究,景观生态保护与管理研究。景观安全格局理论

景观安全格局以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为基础,通过景观过程(包括城市的扩张、物种的空间运动、水和风的流动、灾害过程的扩散等)的分析和模拟,来判别对这些过程的安全与健康具有关键意义的景观元素、空间位置及空间联系,这种关键性元素、战略位置和联系所形成的格局就是景观安全格局。景观安全格局包括维护生态过程安全与健康的生态安全格局、维护乡土遗产真实性与完整性的文化遗产安全格局、维护生态游憩过程安全与健康的游憩安全格局等等。

图3-12北京市景观安全格局研究框架图3-13北京市景观安全格局第3章景观规划设计的基础

第三节人居环境与景观设计

人居环境概念与主要内容1人居环境的基本概念人居环境,顾名思义,是人类的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它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按照对人类生存活动的功能作用和影响程度的高低,在空间上,人居环境又可以再分为生态绿地系统与人工建筑系统两大部分。

2人居环境的基本前提人居环境的核心是“人”,人居环境研究以满足“人类居住”需要为目的。大自然是人居环境的基础,人的生产生活以及具体的人居环境建设活动都离不开更为广阔的自然背景。人居环境是人类与自然之间发生联系和作用的中介,人居环境建设本身就是人与自然相联系和作用的一种形式,理想的人居环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或如古语所云“天人合一”。人居环境内容复杂。人在人居环境中结成社会,进行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努力创造宣人的居住地(建筑),并进一步形成更大规模、更为复杂的支撑网络。人创造人居环境,人居环境又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

3人居环境的构成

自然系统:自然指气候、水、土地、植物、动物、地理、地形、环境分析、资源、土地利用等。整体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是聚居产生并发挥其功能的基础,人类安身立命之所。自然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自然环境变化具有不可逆性和不可弥补性。自然系统侧重于与人居环境有关的自然系统的机制、运行原理及理论和实践分析第3章景观规划设计的基础

人类系统:人是自然界的改造者,又是人类社会的创造者。人类系统主要指作为个体的聚居者、侧重于对物质的需求与人的生理、心理、行为等有关的机制及原理、理论的分析。

社会系统:人居环境的社会系统主要是指公共管理和法律、社会关系、人口趋势、文化特征、社会分化、经济发展、健康和福利等。涉及由人群组成的社会团体相互交往的体系,包括由不同的地方性、阶层、社会关系等的人群织成的系统及有关的机制、原理、理论和分析。居住系统:居住系统主要指住宅、社区设施、城市中心等,人类系统、社会系统等需要利用的居住物质环境及艺术特征。支撑系统:支撑系统主要指人类住区的基础设施,包括公共服务设施系统——自来水、能源和污水处理;交通系统一一公路、航空、铁路;以及通讯系统、计算机信息系统和物质环境规划等。支撑系统是指为人类活动提供支持的、服务于聚落,并将聚落联为整体的所有人工和自然的联系系统、技术支持保障系统,以及经济、法律、教育和行政体系等。它对其它系统和层次的影响巨大,包括建筑业的发展与形式的改变等。

人居环境与景观设计的关系

图3-14人居环境系统模型图3-15人居环境科学学科体系框架第3章景观规划设计的基础

第四节景观的视觉分析

景观视觉分析的基本概念

1视点视点指游人所在的位置,也可称为观赏点。由于人的动态观赏,同一景观会由于不同的观赏角度和视点高度而各不相同,这就给景观设计和观景组织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景观设计中需要选取有代表性的关键视点作为观景点,视点的选取对观赏风景具有重要作用。观景点的选择需要具备一定条件:1.典型视点,如主要入口、主轴节点等。2.高频视点,即人流密集,观赏频率高的位置,一种人们最有可能驻足静观的点,如广场,路口等。3.制高俯瞰点,具有高度优势和开阔视野的高层、超高层建构筑物和附近山峰等。

2视线视线指人眼(视点)与被观赏对象(景观点)之间的一条假想直线。在观赏过程中,由于视点高度的变化会形成不同的观景角度和不同范围的视野领域。人的视线形式根据地形起伏以及地势位置可以形成不同维度的视线形式。1.当视点低于景观点时,产生仰视景观,一般为地面视点。由于视点较低,常因周围景物遮挡而难以展开视野。应利用道路的开敞或开阔的路边绿地降低视角,拓宽视野。2.当观景点与景观点处同一高度时,产生平视景观,比较舒适。在观赏近人尺度的标志小品时,在远距离观赏道路尽端对景或开发区整体轮廓时(视角可能趋平),在制高点观赏其它高度相近的制高标志时,都会形成近似平视的效果。3.当视点高于景观点时,产生俯视景观。制高俯瞰,整体风貌尽收眼底,一览无余,最适合展现景观构架秩序和建筑的群体美。第3章景观规划设计的基础

3视廊视廊指视点到被观赏景物之间的视线通道,强调远距离的视线交流。4视域视域是指在某一视点各个方向上视线所及的范围。

图3-16人眼的垂直视域图3-17人眼的水平视野在景观设计中,也可以用视域表示某一景观标志能够被看到的范围,称为景观视域。景观视域的面积和视域内视点的分布是确定景观标志点位置和高程的重要依据。5视角视角是指眼睛观察物象时视锥的夹角,通常以视角的大小来表示人眼的视力,可分为垂直视角和水平视角。6视距视距指视点与被观察物象的距离。人们对不同距离的景物注意程度和注意内容是不一样的,体现着从局部到整体,从细节到概貌的渐次变化。

第3章景观规划设计的基础

7视频视频是指在一定的景观区域内,沿游览路线某一景观标志被观赏到的频率。通过视频指标可以比较沿游览路线各景观标志的重要程度。单位时间或路段长度内景观被观赏的人次越多,即视频越高,则视觉敏感度就越高。通过减缓游览速度或增长游览路线长度,可以提高观赏价值高的景观视频,反之亦然。图3-18最佳静态视距视角示意图景观视觉分析的应用

1视觉心理视觉心理是人类对外界信息进行的选择加工,它并不是被动式进行的,与人类的其他行为一样,表现出一定的能动性和思维过程。1912年前后在德国兴起的格式塔学派,对视觉系统共同的相互作用类型进行分类,并把它们称为知觉定律。他们的组合定律包括接近性、相似性、良好的连续性和封闭性等。

第3章景观规划设计的基础

2透视规律的运用人们观察物体时,由于观察位置不同,所得到的视觉效果也不同,位于视平线以上或以下,物体的形体和尺寸要发生变化,这是透视规律。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对远处物体的实际尺寸和形式的判断是按其透视缩小的程度做出的。因此,运用透视规律进行视觉设计和变形校正是非常有意义的。

图3-19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图3-20上海金茂大厦

图3-22南京中山陵图3-21梵蒂冈教皇接待厅第3章景观规划设计的基础

景观环境中视觉秩序分析方法

视觉秩序分析方法注重城市空间和体验的艺术质量,通过提取视觉感知范围、视觉感知频度、感知对象的形式和实体构成等方面的信息,探求获取景观结构视觉美感的方式和途径。

1景观主导面分析景观主导面是某一区域中景观的主要观赏面,也是在可能的视点中所观赏到的最能反映该景区景观特征的面。把握景观主导面是创造景观特色的主要手段之一。2竖向分析包括竖向剖面分析和正立面分析。竖向剖面图主要体现相邻景物和建筑物的竖向尺度对比,可提供重要的建筑物高度控制信息。正立面是景观主导面的一种,反映沿主要游览路线观赏立面上的景物构成。

3天际轮廊线分析天际轮廊线是指城市景观、地形与地物要素以天空为背景的连续画面。天地交接处景观丰富,特别吸引人们的视线。天际轮廊线分析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控制有关的建筑尺度,保持在主要视点上观赏到的天际轮廊线的完整性,使之体现一定的韵律节奏。4空间尺度分析空间尺度是指各类景观实体的长、宽、面积和体量及相互之间的比例。景观设计追求空间尺度的平衡、和谐。5轴线分析一般来说,城市轴线是通过室外空间与周边建筑的关系表现出来的空间形体轴,是人们认识景观环境和空间形态的一种基本途径。总的说来,城市轴线分为两种,一种是实际存在的轴,它既是人的视线轴线,同时也是景观空间中的游览路线,具有强烈的功能性。另一种是隐形的轴,只是人的视线轴线或景观构图中的一种轴向意念。通过轴线的分析,可以更深入的理解景观空间的结构,发掘景观设计中有视觉意义的轴线、空间对位、空间关联性,以找到景观空间中隐含的秩序。

第3章景观规划设计的基础

6景观序列景观序列是景观空间依次排列的组合方式,可以说是不断改变着视点的一幅幅风景画面的连接。观赏路线引导着人们依次从一个空间转入另一个空间,随着整个观赏过程的发展,人们一方面保持着对前一个空间的记忆,一方面又怀着对下一个空间的期待,由局部的片段而逐步叠加,汇集成为一种整体的视觉感受。不仅可以从某些点上看具有良好的静观效果,而且从行进的过程中看又能把个别的景连贯成完整的序列,进而获得良好的动观效果。

图3-23天际轮廓线分析图3-24景观轴线分析图3-25景观序列分析第3章景观规划设计的基础

基于视觉分析的造景方法

1对景凡是位于风景轴线及视线端点的景,称为对景。对景包括正对和互对两种,正对是指在道路、广场的中轴线上布置景点,这样的布置方式能获得庄严雄伟的主景效果。互对是指在风景视线端部设景,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常常利用视线分析的方法来创造一些互对的景。2借景在人的视力所及的范围内,凡有好的景色,都宜将其组织到景观的观赏视线中来,这就是借景。借景能扩大景观空间,增加变幻,丰富景观层次,而且一文不费。

3障景又称抑景。凡是能抑制视线,引导游人视线发生改变和空间方向转变的屏障物均为障景。障景不仅能隐蔽暂时不希望被看到的景观内容,而且还可以用来隐蔽一些不够美观和不能暴露的地段和物体。

4隔景根据一定的构景意图,借助分隔空间的多种物质技术手段,将景观区分隔为不同功能和特点的观赏区和观赏点,以避免相互之间的过多干扰。

5夹景为突出轴线端点的景观,常将视线两侧的较贫乏的景观加以隐蔽,形成了较封闭的狭长空间,以突出空间端部的景。这种左右两侧起隐蔽作用的前景称为夹景.夹景是运用透视线、轴线突出对景的手法之一,能起到障丑显美的作用,增加景观的深远感。6框景利用门框、窗框、树干树枝所形成的框等,有选择地摄取另一空间的景色。恰似一幅嵌在镜框中的图画。这种利用景框所观赏的景物称为框景。框景的作用在于把利用框景的设置,把景观统一在一幅图画中。以简洁的景框为前景,使观者视线通过景框。高度地集中在画面的主景上,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第4章景观规划设计的要素

第一节景观规划的构成要素

第二节景观地面的设计

第三节景观植物的设计

第四节景观水体的设计

第五节景观小品的设计

第六节景观照明的设计目录第4章景观规划设计的要素

第一节景观规划的构成要素

景观规划的自然因素

景观规划的自然因素,主要是指组成景观的自然要素。构成景观的基本要素是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的合成。而自然因子是其最基本的要素。自然因子就是土壤、植物、水、山石等,就如同语言中的元音一样,是不可缺少的。景观环境中的土是指土壤,是由一层层厚度各异的矿物质成分所组成的大自然主体。土壤是大多数植物生长的基础,并从其中可获得水分、氮和矿营养元素,以便合成有机化合物,它保证了植物生长发育的需要。植物的分类方法很多,从方便景观设计的角度出发,常依其外部形态分为乔木、灌木、藤本植物、竹类、花卉和草坪植物六类。水不仅仅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它还可以给予我们完全不同的体验方式。水可以创造不同的气氛和情绪来吸引我们的感官。水是最基本的柔性要素。它是不可超越的雕塑媒介,因为它在塑造形体方面有很大的潜力,它拥有透明性、反射性、折射性等诸多特性,同时具有色彩、动感和声音。山石是不可缺少的景观要素,在景观设计中起着十分重要的构景作用。置石组景不仅有其独特的观赏价值,而且能陶冶情操,给人们无穷的精神享受。石玲珑剔透,有远古之意,石如抽象雕塑,有现代之感……千姿百态的置石,丰富了景观环境的内涵。因而,山石在现代景观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景观规划的人文因素

景观规划的人文因素是依据人的意志,借助人力塑造的第二自然,通常需要景观建筑、小品、铺地、桥梁及必需的工程设施等,为游人提供宜人的景观环境。第4章景观规划设计的要素

第二节景观地面的设计景观地形设计

景观地形是指景观环境中各种起伏形状的地貌,在规则式景观环境中一般表现为不同标高的地坪、层次。在自然式景观环境中,可以形成平原、丘陵、山峰、盆地等不同地貌。这类地形统称为“景观地形”。起伏最小的地形叫“微地形”。景观地形是景观设计诸要素的基底和依托,是构成整个景观环境的骨架,地形布置和设计的恰当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其他要素的设计(图4-1)。中国古典景观环境崇尚自然,历来都将复杂多变、对比强烈的山水地形作为主要表现形式,形成典型的自然山水景观环境风格。

图4-1起伏的地形构成富于变化的地景景观1地形设计的一般原则

景观地形设计应全面贯彻“适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美观”的总原则,同时,还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因地制宜,顺其自然;合理地处理景观环境中地形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满足功能要求;满足景观要求;满足景观工程技术的要求;满足植物种植的要求;土方要尽量平衡第4章景观规划设计的要素

2景观地形的类型1.平地平地就是指坡度比较平缓的地面。它可作为集散广场、交通广场、草地、建筑等方面的用地,便于开展各种集体性的文体活动,利于人流集散,供游人游览和休息,形成开朗的景观。平地在视觉上较为空旷、开阔,没有任何屏障,景观具有强烈的视觉连续性。与水平造型相互协调,与垂直造型形成鲜明的对比,使景物更加突出。因此,景观设计中都有一定比例的平地。2.坡地坡地是倾斜的地面。根据地面的倾斜角度不同可分为缓坡(坡度在8%-10%)、中坡(坡度在10%-20%)、陡坡(坡度在20%-40%)。坡地一般用作种植观赏,提供界面、视线和视点,塑造多级平台,围合空间等。在景观环境中,坡地常见的表现形式有土丘、丘陵、山峦以及小山峰。坡地在景观中可作为焦点物或具有支配地位的要素,还赋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如上山可以使游人产生对某物或某人更强的尊崇感。3.山地山地包括自然的山地和人工的堆山叠石。山地可以构成自然山水园的骨架,提供建筑和种植需要的不同环境,改善小气候,点辗、装饰景观环境景色。在景观环境中起主景、背景、障景、隔景等作用。景观设计中,常用挖湖的土堆山手法进行造景。根据堆叠的材料不同,山地可分为土山、石山(天然石山、人工石山),土石山(土山点石、石山包土)。图4-2平坦的地形构成开阔的地景景观

图4-3起伏的地形可以及时排除雨水

3景观地形的设计1.在景观地形设计中,首先必须考虑的是对原有地形的利用。合理安排各种坡度要求的内容,使之与基地地形条件相吻合。利用现状地形稍加改造即成景观。景观地形设计的另一个任务就是进行地形改造,使改造的基地地形条件满足造景的需要,满足各种活动和使用的需要,井形成良好的地表自然排水类型,避免过大的地表径流。地形改造应与总体布局同时进行,对地形在整体环境中所起的作用、最终所达到的效果应做到心中有数。

第4章景观规划设计的要素

2在景观地形设计中,应考虑地形与排水的关系,地形和排水对坡面稳定性的影响。地形过于平坦不利于排水,容易积涝,破坏土壤的稳定,对植物的生长、建筑和道路的基础都不利。因此应创造一定的地形起伏,合理安排分水和汇水线,保证地形具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