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近代化的整体发展阶段
——甲午中日战争到五四运动(1895-1919)和县二中2013二轮复习之中国近代史【阶段特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确立,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成为中国近代化的主角;近代化“整体发展”,体现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近代化的全面展开,最突出的领域是在政治领域。一、政治上——仿行制度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也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2、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他们将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变革社会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政治近代化方面进行了两次尝试,实现了从帝制到共和的历史巨变,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第一次历史巨变,中国民主进程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二、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实业救国”的浪潮下,以工业化为主体的经济近代化在甲午战后和一战期间有了长足的发展;资本输出为主,加紧侵略,严重阻碍,客观上促进。【阶段特征】三、思想上四、社会生活上【阶段特征】西学进一步传入中国,向西方学习由器物层面深入到政治制度、思想文化领域,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形成和发展起来,中国思想的近代化加速。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和马克思主义逐步传入中国,觉醒与探索构成此时中国历史的主旋律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近代化色彩逐渐强烈,出现较明显的中西合璧、土洋并存、多元、民主化文明化的特征。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清晰地反映了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的进步。1、帝国主义的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①1894年甲午日战争,1895年《马关条约》②甲午战后:帝国主义对华侵略进一步加剧,政治上他们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经济上由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③1900年发起旨在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和进一步扩大在华利益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政治上【知识清单】④辛亥革命期间,帝国主义表面上“中立”实质上支持袁世凯篡取革命胜利果实⑤一战期间(1914-1918)日本、美国加大了对中国的侵略,(《二十一条》、府院之争)⑥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知识清单】1、帝国主义侵略加紧——民族危机不断加深:2、救亡图存运动高涨与追求民主政治斗争相结合①农民阶级的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盲目排外、没有政治民主化内容)②1898年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戊戌变法运动(中国政治民主化由此开端,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③1901-1905年“清末新政”(主观的反动性,客观的进步性。废科举推动教育近代化),1905-1911年“预备立宪”(维护清政府的统治,没有推动政治的民主化进程)【知识清单】2、救亡图存运动高涨与追求民主政治斗争相结合④1911年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建立了共和政体,颁布《临时约法》,成为中国近代化(政治民主化)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⑤辛亥革命后民主和专制经历了反复的斗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知识清单】二、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继续发展——经济的近代化1、19世纪末初步发展2、民族资本主义短暂的春天(1912-1914-1919)【知识清单】1、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1894年兴中会、1895年公车上书、1898年戊戌变法、1911年辛亥革命)2、为新文化运动和中国民主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提供了阶级和经济基础。思考民族资本主义两个阶段的发展分别带来了什么影响?经济的近代化推动了政治的近代化和思想的近代化。三、思想上中国各阶层对西方的学习不断深入,思想日趋解放—近代中国思想的近代化阶级思想主张资产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梁的维新思想(君主立宪)资产阶级革命派三民主义(民主共和)资产阶级激进派新文化运动(思想层面)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传播【知识清单】思想的近代化,为政治运动提供了指导思想,推动了政治的近代化思考:思想的近代化和政治近代化之间的关系四、社会生活的文明化1、生活方式和习俗——西化(近代化)【知识清单】①衣:中山装、旗袍;②食:中西大餐;③风俗:断发易服、废除缠足;称谓和礼仪的变化、婚丧简约文明。废除跪拜、作揖等礼节,代之以鞠躬、握手体现简化礼仪,自由平等的风尚。四、社会生活的文明化【知识清单】2、交通、通讯、传媒的近代化①交通:轮船、火车(辛亥革命前奠定了中国铁路网的基本格局)、飞机(1909,冯如,航空业的开端,非民航)②通讯:20世纪初,上海设立无线电报局。电话发展非常缓慢。③传媒:戊戌变法后,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刊越来越多,报刊业繁荣。第一部电影——1905《定军山》3、教育——进一步近代化①戊戌变法: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设中小学堂和京师大学堂;鼓励私人办学,派留学②新政废科举,设学部,近代教育体制确立【知识清单】四、社会生活的文明化旧学堂新学堂目的内容作用培养封建官僚儒家的四书五经维护专制制度,不适应现代化需要培养有用人才实用的知识和技能、西学培养近代人才,推动中国近代化发展政治上:三个重要的侵略两场制度效仿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经历两个阶段思想上:两个阶级的四个思想1、……——民族危机不断加深:①1894年……
,1895年……
②甲午战后:帝国主义对华侵略进一步加剧,政治上他们……(1898)
,经济上……
。③1900年发……战争,1901年……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政治上【知识清单】④辛亥革命期间,帝国主义表面上“中立”实质上支持袁世凯篡取革命胜利果实⑤一战期间(1914-1918)日本、美国加大了对中国的侵略,(《二十一条》、府院之争)⑥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知识清单】1、帝国主义侵略加紧——民族危机不断加深:2、……运动高涨与追求……政治斗争相结合①农民阶级的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盲目排外、没有政治民主化内容)②1898年……派的……运动(中国政治民主化由此开端,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③1901-1905年“清末新政”(主观的反动性,客观的进步性。废科举推动教育近代化),1905-1911年“预备立宪”(维护清政府的统治,没有推动政治的民主化进程)【知识清单】2、救亡图存运动高涨与追求民主政治斗争相结合④1911年资产阶级……派的……推翻了……的统治,建立了……
,颁布……
,成为中国近代化(政治民主化)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⑤辛亥革命后民主和专制经历了反复的斗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知识清单】二、经济上……继续发展——经济的近代化1、阶段和原因2、阶段和原因(1912-1914-1919)【知识清单】1、……2、……思考民族资本主义两个阶段的发展分别带来了什么影响?经济的近代化推动了政治的近代化和思想的近代化。三、思想上中国各阶层对西方的学习不断深入,思想日趋解放—近代中国思想的近代化阶级思想主张资产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资产阶级激进派……无产阶级……【知识清单】思想的近代化,为政治运动提供了指导思想,推动了政治的近代化思考:思想的近代化和政治近代化之间的关系四、社会生活的文明化1、生活方式和习俗——西化(近代化)【知识清单】①衣:中山装、旗袍;②食:中西大餐;③风俗:断发易服、废除缠足;称谓和礼仪的变化、婚丧简约文明。废除跪拜、作揖等礼节,代之以鞠躬、握手体现简化礼仪,自由平等的风尚。四、社会生活的文明化【知识清单】2、交通、通讯、传媒的近代化①交通:轮船、火车(辛亥革命前奠定了中国铁路网的基本格局)、飞机(1909,冯如,航空业的开端,非民航)②通讯:20世纪初,上海设立无线电报局。电话发展非常缓慢。③传媒:戊戌变法后,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刊越来越多,报刊业繁荣。第一部电影——1905《定军山》3、教育——进一步近代化①戊戌变法: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设中小学堂和京师大学堂;鼓励私人办学,派留学②新政废科举,设学部,近代教育体制确立【知识清单】四、社会生活的文明化旧学堂新学堂目的内容作用培养封建官僚儒家的四书五经维护专制制度,不适应现代化需要培养有用人才实用的知识和技能、西学培养近代人才,推动中国近代化发展【网络结构】【重点讲解】从阶段特征来把握历史事件的原因(背景)一、戊戌变法2、(政治)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加深;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3、(思想)早期维新思想,康梁维新思想的传播。1、(经济)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1、(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2、(政治)民族危机、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3、(思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与中国实际结合——三民主义4、(组织)革命派成立组织领导革命:1894兴中会;1905同盟会5、(军事)同盟会成立后,革命派发动多次武装起义二、辛亥革命从阶段特征来把握历史事件的原因(背景)【重点讲解】1、(经济)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2、(政治)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3、(思想)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思潮;西方思想大量传入三、新文化运动【重点讲解】从阶段特征来把握历史事件的原因(背景)一、关于近代化1、近代化的特点(1)发展缓慢,艰难曲折;(原因:半半社会)(2)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和实现近代化的目标相互交叉,同步进行;(3)地区上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的城市;农村农业没发生深刻变化;(4)欧风美雨的产物,在外来因素的刺激下开始的。【知识拓展】一、关于近代化(2)面临三大政治障碍:受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3)近代社会动荡,缺乏安定的环境。【知识拓展】2、影响中国近代化的不利因素:(1)先天的不利条件:缺乏资金、技术、人才的准备;传统思想的阻碍要实现中国近代化的历史任务,必须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前提和基础),二是社会的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目的和要求)。3、启示:二、影响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因素1.外因:西方文化的侵入,民主思潮的影响,冲击中国传统文化。2.政治:社会政局的更替,重大政治事件的推动,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民国成立、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3.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4.思想解放。【知识拓展】三、民族资本主义的认识【知识拓展】1、特点:2、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在半半社会,受到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自然经济的阻碍,社会环境动荡。(2)工业布局不合理:主要分布在沿海及通商口岸附近(1)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先天不足(3)工业结构不平衡,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后天畸形(4)发展艰难,发展不充分,难以独立发展(2)由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造成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妥协性,不能领导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三、民族资本主义的认识3、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1)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知识拓展】经济上:政治上:思想上:瓦解着自然经济,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工业化为民主革命提供了经济和阶级基础,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向西方学习不断深入,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形成和发展,冲击着传统思想,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四、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阶层面对民族危机的不同反应经济政治思想农民阶级地主阶级顽固派抵抗派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无产阶级【知识拓展】太平天国义和团反对学习西方,因循守旧学习西方科技洋务运动不学制度中体西用发展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维新变法思想三民主义思想民主科学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马克思主义土地革命盲目排外五、近代中国向外学习的特点(1)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图存相联系,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2)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不断深化的历程(3)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如新思想的萌发、洋务运动)到主动选择(如辛亥革命)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知识拓展】
1、(2012·海南历史)某学者曾提及:一群志趣相投者“生育于此种‘学问饥荒’之环境中,冥思枯索,欲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由于固有之旧思想根深蒂固,所汲取的西学极为有限,其学说难免支离破碎。文中所说“新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林则徐、魏源B.康有为、梁启超C.孙中山、章太炎D.陈独秀、胡适【答案】
B【真题演练】1.(2012·北京文综·T17)晚清重臣端方上奏朝廷称:要消灭革命党人,“唯有于政治上导以新希望”。他所指的“新希望”是()A.利用义和团 B.颁布明定国是诏C.预备立宪 D.南北和谈【解析】选C。解答本题时一要注意对中国近代政治变革的理解;二要注意端方是清政府封建专制的代表。清朝晚期革命力量风起云涌,清政府摇摇欲坠,为挽救统治危机,清政府酝酿改革,企图实行“预备立宪”,欺骗国民,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真题演练】2、(2012·福建文综)学者殷海光在论及五四运动时,认为它以icono-clasm(打倒偶像)和enlightenment(启蒙)为动力,是一场“中国知识最光荣的运动”。在他看来,这场运动主要倡导 (
)A.自强与求富B.进化与革新C.改良与革命D.民主与科学【答案】
D【真题演练】7.(2011·全国新课标文综·T16)清初著名诗人陈元孝过崖山,于南宋陆秀夫负帝投海处题诗一首,中有“山水萧萧风更吹,两崖波浪至今悲”之句。近人作陈元孝崖山题诗图,章太炎以该诗题画,1907年刊于《民报》,一时广为流传,章太炎此举意在A.提倡反清复明 B.抵制保皇势力C.宣扬传统文化 D.激发民族主义【解析】选D。解答本题首先明确“南宋陆秀夫负帝投海”事件反映了南宋爱国军民坚决抗击元军的民族主义精神。近代陈元孝崖山题诗图,章太炎以该诗题画,都意在激发民族主义,号召人们反对满清政府的统治。
【真题演练】3、(2012·新课标全国文综)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恃,舍身喂虎”。这反映出张謇 (
)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答案】
A8.(2011·江苏单科·T6)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过学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的是A.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架构B.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C.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D.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解析】选A。南京临时政府实行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是美国政体的复制品。南京临时政府没有实行联邦制、中国也没有超过日本、袁世凯实行专制独裁,说明B、C、D表述错误。1.(2012·上海单科·T23)从右侧的书目看,严复的翻译主要涉及哪一领域()A.宗教文化B.科学技术C.社会理论D.文学艺术【解析】选C。《天演论》是介绍进化论的著作,《原富》介绍西方经济思想,《法意》介绍孟德斯鸠的启蒙思想,《群己权界论》介绍西方启蒙思想,故严复翻译的著作都是涉及社会理论。
2.(2012·上海单科·T22)“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唯物主义、实验主义……以及最新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均找到支持者。”上述情景出现于()A.戊戌变法时期 B.清末新政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解析】选D。新文化运动后,各种思想传入中国,出现“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唯物主义、实验主义……以及最新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均找到支持者”的状况。4、(2012·江苏历史)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 【真题演练】A.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审判制度B.作为“施之者”的被告不知民国政体之变C.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有意玷污平等制度D.作为“施之者”的被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答案】
D12、(2010年上海卷历史20)“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教仁;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洪述祖,我说确是袁世凯。”这幅挽联中提及的事件最终引发了A.护国运动B.武昌起义C.五四运动D.二次革命【答案】
D【真题演练】13、(2011·海南单科·17)一般认为,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主要依据是,辛亥革命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B.是由革命政党领导的武装斗争C.主力军是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D.实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答案】
A14、(2011·海南单科·16)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派出四批留美幼童,其中绝大部分学成归国后在军政和实业部门就职,在政治上基本是清政府的拥护者。1905年前后留日学生近万名,其中公派生的相当部分转向革命或同情革命。出现此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科举考试制度的废除B.清廷革新能力的丧失C.国内武装起义的推动D.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真题演练】【答案】
B【真题演练】15、(2011·全国新课标文综·30)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度不同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答案】
A21、(2012年新课标卷)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图10)。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真题演练】材料“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图10)。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解析:本题是一道开放式材料题,沿用了近两年的命题技术,关注了现代化这一时代主题,体现了中外关联的特点。按照题目要求,考生先要选择一个观点,然后再进行评述,“评”就是阐明自己对这个观点的看法,“述”就是运用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论证自己的看法。按照去年的评分标准,本题应当是按档次给分。即:
一等(12~10分)
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
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三等(4~O分)①
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解析:答案:下面以赞成为例,说明答案的思路。第一步:赞成这一模式对中国近代史的解释。第二步:通过政治、经济、思想背景论证传统的根深蒂固,中国缺乏变革的同内动力;通过中国近代社会不同领域的每一次变动都与“冲击-反应”相关的史实说明模式的解释是正确的。第三步:得出西方的冲击导致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一系列的变化的结论。(持反对意见则关键要找出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内在动力”:如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五四运动时期无产阶级产生的内在根源。)
20、(2012年广东文综历史)39.(27分)词语和概念的变化,可以为探究历史提供重要信息。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问答问题。材料一:在中国,对science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中国古代本有“科学”一词。如宋人文集中有“处科学之兴,世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之句。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音译为“格致”。19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使用。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从事科学,讲求政艺。”民国初,学界还将science音译为“赛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
——据《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等(1)材料一中的中国古代“科学”一词与何种选官制度相关?程朱理学中“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4分)(1)科举制度(2分);“究天理”(2分)(2)19世纪中叶以后,从“格致”到“赛因斯”,反映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2)变化: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2分原因:甲午战败,认识到制度的落后和“师夷长技”的局限;(3分)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推行政治改良;(2分)辛亥革命后建立民国,但民主政体有名无实;3分于是提倡科学精神,寻求思想解放。(2分)【真题演练】材料二:随着“代议制民主”概念的形成和逐渐流传。民主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化。不仅古代“直接民主”是“民主”,而且近代“间接民主”也是“民主”。随着后一种民主在实践中的不断扩展和完善,它几乎成了人们所知的西方那一个人惟一形态,日常使用的“民主”一词,指的已不是古代直接民主。
——据《美国革命时期民主概念的演变》等(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角度,简要分析“民主”概念变化的原因。(8分)【真题演练】(3)代议制度建立;(2分)代议制民主具有优越性,如可适用于地广人多的国家;(3分)而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如选民范围日益扩大;并扩展到更多国家。(3分)
【阶段特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确立,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成为推动中国近代化的中坚力量;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与变革社会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开创性地建立了共和政体,中国近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这一时期,近代化的“整体发展”体现近代化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的全面展开,最突出的领域是在政治领域。中国处在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更替阶段。五、同时期东西方的比较【知识拓展】1、中国
①经济上:使帝国主义侵略中国进入到资本输出为主的新阶段,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客观上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进一步瓦解,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②政治上:民族危机加深,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展开救亡图存运动,维新派发起维新变法运动,革命派发动革命。③思想上:康梁维新思想的传播、保皇派与改良派的论战,人们思想进一步解放。2、日本①经济: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其提供原料、资本、市场②政治:日本的国际地位提高思考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多角度、全面性、阶段特征)5、(2010年重庆卷文综16)近代重庆总商会会所楹联曰:“登高一呼,直召唤四百兆同胞共兴商战;纵目环球,好凭此数千年创局力挽利权。”该楹联所反映的主张,最早提出的是A.洋务派B.早期维新派C.康梁维新派D.民主革命派【真题演练】【答案】
B6、(2010年江苏卷历史6)右图展示了近代某一次重要战役,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A.战役结束后清舰队全军覆没B.清朝军民反割台斗争的关键战役C.清军将领邓世昌于此役壮烈殉国D.战役发生于清军运兵朝鲜途中【答案】
Aw_ww.k#s5_u.co*m7、(2010年全国Ⅰ卷文综14)【真题演练】表1反映了这一时期A.政府强化了对关税的控制
B.连年战争使农村经济日趋凋敝C.民族工商业发展陷入停滞
D.财政收入越来越倚重商品流通【答案】
A8、(2010年新课标卷文综31)1902~1906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共有学生512人,其中举人62人、贡生48人、生员232人、监生84人。这表明此时A.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B.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C.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D.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真题演练】【答案】
D9、(2010年浙江卷文综20)下列是孙中山在革命进程中的言论,其先后顺序是
①自今日始,吾等之非清朝人矣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③使全国人民赞成我的政策,我十年之内必能为中国造二十万里铁道④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C.②①③④D.②③①④【答案】
C10、(2010年江苏卷历史9)徐珂《清稗类钞》记述:“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化是
A.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缔定
B.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C.婚姻听凭父母安排
D.婚姻仪式简约文明w_ww.k#s5_u.co*m11、(2010年海南卷历史17)孙中山曾提及,1895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北京第一零一中学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化学试题
- 云笔记的使用培训
- 养老金计算案例社会保险理论与实务
- 《南京景点小吃》课件
- 中航光电医疗设备
- 市妇幼保健院医保自查自纠整改报告
- 《家庭电路沪粤版》课件
- 《员工量具训练》课件
- 审计集中管理
- 减肥产品网销培训
- 氟硅酸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 《军事理论》课后复习题库大全-第一章:中国国防
- 《反对邪教崇尚科学》主题班会
- 机电产品国际招标投标政策介绍和案例讲解课件
- 传统文化作文指导课件
-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复习课件)
- 苏教版高一数学必修1全套精美课件
- 层面解剖与层面外科课件
- 《飞夺泸定桥》-完整版课件
- Word中表格的设计与制作
- 啤酒制造业的成本核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