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常州市联盟学校高三(上)学情调研语文试卷_第1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常州市联盟学校高三(上)学情调研语文试卷_第2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常州市联盟学校高三(上)学情调研语文试卷_第3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常州市联盟学校高三(上)学情调研语文试卷_第4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常州市联盟学校高三(上)学情调研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I(本部分共1小题,19分)1.(19分)阅读回答问题。当时甘蔗种植在宋朝的境内非常普遍,质量也很好,然而掌握了糖霜技术的地方却不多,仅仅局限在福唐(位于福建)、四明(浙江)、番禺(广东)以及广汉、遂宁(二者皆在四川),可是前四个地方都产量小,质量也逊色,因此实际上只有遂宁一处为主力。即使在遂宁,也只是甘蔗压榨成的汁。第二个阶段为“蔗饷”,即经过初步简单加工的甘蔗饴浆,很可能是把甘蔗榨汁在阳光下晒,蒸度的摩接陀国学会了“熬糖法”,很多后代学者误以为,这次引入的新技术是直接制作固体糖,但事实绝非如此。把甘蔗汁于大锅内温火熬煮,熬到变为黑枣合(疑通“褐”)色;在一只大盆的底部凿一个小眼,然后把大盆岁运入浙淮者,不知其几万坛”,这一繁荣一直持续到元代。从《糖霜谱石蜜,远国储珍。”原来,至晚在公元一世纪时,就出现了沙糖(饬)这个专称,它来自远方,稀少而昂贵,很显(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宋代的“糖霜户”运用所掌握的技术生产“糖霜”,但并不能完全控制生产过程,这可推断出他们所掌(5)孟晖对宋人所消费的蔗糖的研究能给从事相关学术研究的学者哪些启示?请简要说明。(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部分共1小题,16分)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人说“有其父,必有其子”,那么,父亲身高一米八,我该长到一米八五,甚至一米九,才对得起达尔文的进俗谚“爹挫姓一个,娘姓姓一窝”,我的一米七三已属侥天之幸。其次是后天营养匮乏。正在高速成长的当口,碰将来是什么时候?喏,就是等我长得和父亲一样高时。小学期间,我曾无数次偷着试戴,那礼帽拿在手里,温疯!让你疯!”父亲也会出来找我,他号准我的脉,料定发脾气;对外人,更是笑颜相对。四弟元气足,疯劲大,拳头硬,诨名“四乱子”,与小朋友玩耍,常常话不投机弟只是顽童意气,骨子里还是个仁义的孩子。父亲有句挂在嘴边的话是“牛大自耕田”,因此,对一时过错无须责“一根扁担能睡三个人”,这句话给了我力量。我后来遇到过更大的苦境、逆境,也都是凭了这种信念,咬牙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报而死;今也报其情,死,不报其情,又恐死。将若何?”其兄曰:“如报其情,有且先夫死者死,先夫亡者亡。”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用九石,岂不悲哉!乱国之主,患存乎用三石为九石也。故贤者尽其智,而不肖者竭其力。德泽兼覆而不偏,群臣劝务而不怠。所以然者,何也?得用人之道,而不任己之(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其尝A所用B不过C三石D以示E左右F左右皆试G引之H中关I而止(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恶,疑问代词“怎么”,与“以小易大,彼(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齐军越来越近,宋人越来越怕,但如实报告情况的人都被宋王杀掉了,最后一个被派去探听情况的人害怕也B.齐宣王喜好射箭,所用的弓根本不超过三石之力,但因为他受骗于左右侍从,C.真正的明君,其命令能够向下贯彻,其恩泽能够普遍施予,其D.材料二的作者认为,对于人们提出的策略,不必管提出者地位是高是低、身份是贵是贱,只要策略优秀就可(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两则材料的论点有何相同之处?主要论证方法有何不同?(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毛文锡(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词人听到号角、战鼓声四起,万端愁绪(2)清人陈廷焯评这首词的结尾说“结以功名,鼓战士之气”,结合全词,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3)仁而爱人始终是守天下的关键,正如杜牧《阿房宫赋》指出的“”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1小题,8分)6.(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1)文中加横线的四个成语中有两处使用错误,请标明序号并修改。(2)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2分)7.(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语句中,与其他三项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2)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与画线句子的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的设想;还要栽树……B.让人留恋的歌声响起,标志着这是一年C.到山上打柴的记忆,至今都是幸福而快乐四、作文(60分)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I(本部分共1小题,19分)1.(19分)阅读回答问题。当时甘蔗种植在宋朝的境内非常普遍,质量也很好,然而掌握了糖霜技术的地方却不多,仅仅局限在福唐(位于福建)、四明(浙江)、番禺(广东)以及广汉、遂宁(二者皆在四川),可是前四个地方都产量小,质量也逊色,甘蔗压榨成的汁。第二个阶段为“蔗饷”,即经过初步简单加工的甘蔗饴浆,很可能是把甘蔗榨汁在阳光下晒,蒸度的摩接陀国学会了“熬糖法”,很多后代学者误以为,这次引入的新技术是直接制作固体糖,但事实绝非如此。把甘蔗汁于大锅内温火熬煮,熬到变为黑枣合(疑通“褐”)色;在一只大盆的底部凿一个小眼,然后把大盆石蜜,远国储珍。”原来,至晚在公元一世纪时,就出现了沙糖(饬)这个专称,它来自远方,稀少而昂贵,很显(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C.较之糖霜,宋代熬制沙糖的工艺相当简(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B.宋代的“糖霜户”运用所掌握的技术生产“糖霜”,但并不能完全控制生产过程,这可推断出他们所掌握的技(5)孟晖对宋人所消费的蔗糖的研究能给从事相关学术研究的学者哪些启示?请简要说明。【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3)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说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论据的筛选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部分,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判断(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内容,结合具体内容进(2)C.“宋代熬制沙糖的工艺相当简单,因为其使可知,贺威、刘伟荣等学者的研究成果表明:宋代限于技术条件,主要生产“液态糖”诉我们,简单分离过糖蜜的稠浆就是沙糖的最终形态,并没有进一步晒干等更多步骤,因此成品是流质的胶饴”(5)由原文“当时我误以为进入宋代以后,固体的砂糖便成为主流。直到读到北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里的作者在文中指出“很多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进而望文生义”,结果得出错误的观点,(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部分共1小题,16分)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发脾气;对外人,更是笑颜相对。四弟元气足,疯劲大,拳头硬,诨名“四乱子”,与小朋友玩耍,常常话不投机四弟欺负的小朋友,他总会好言抚慰。父亲对四弟只是顽童意气,骨子里还是个仁义的孩子。父亲有句挂在嘴边的话是“牛大自耕田”,因此,对一时过错无须责D.“是因为‘我’的性格浸润了父亲的脾性、思想”错误,结合“基因相承,血浓于水,繁华落尽,露了本色”(3)根据“父亲有顶礼帽,深灰色,冠高而圆,顶部呈三角形凹陷,底部系以黑色缎带,帽檐宽大而略微翘起”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矣,若将安适?”其弟曰:“为王视齐寇。不意其近而国人恐如此也。今又私患,乡之先视齐寇者,皆以寇之近也报而死;今也报其情,死,不报其情,又恐死。将若何?”其兄曰: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用九石,岂不悲哉!乱国之主,患存乎用三石为九石也。故贤者尽其智,而不肖者竭其力。德泽兼覆而不偏,群臣劝务而不怠。所以然者,何也?得用人之道,而不任己之(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其尝A所用B不过C三石D以示E左右F左右皆试G引之H中关I而止(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DA.恶,疑问代词“怎么”,与“以小易大,彼(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A.齐军越来越近,宋人越来越怕,但如实报告情况的人都被宋王杀掉了,最后一个被派去探听情况的人害怕也B.齐宣王喜好射箭,所用的弓根本不超过三石之力,但因为他受骗于左右侍从,C.真正的明君,其命令能够向下贯彻,其恩泽能够普遍施予,其D.材料二的作者认为,对于人们提出的策略,不必管提出者地位是高是低、身份(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两则材料的论点有何相同之处?主要论证方法有何不同?【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要结合出处、语境,整体把握语句含意,从易入手,各个突破。(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考生要根据课内的(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抓住关键词,直译与意译相结合。(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赏析文本特征的能力。学要学生深入文本,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可从论证【解答】(1)句意:他平时所使用的弓力量不过三石,条给左右侍从看,侍从们试着拉这张弓,都只拉到人平就“左右”作“示”的宾语,故在其后F处断开;(2)A.正确。句意:怎么可能这样?/以小的动物换下大的动物,他们怎么知道您的想法呢。B.正确。到……去;满足,适于。句意:你要到哪儿去?/可以满足耳目的需要罢了。(5)第一问:从两则材料的议论句可以看出,材料一的主要意思是“亡国之君(4)①君主不可以直言相谏,过失就无法听到,贤人就无从到来。(5)①观点上的相同之处:君主要善于听别人的意见。材料一:儿去?”弟弟说:“去替君主察看齐寇。没想到齐寇已经离得这么近,国人已经这么恐慌。现在我担心的是,先前成祸乱的君主,他们的弊病就在于用的弓实有因何在?在于君主掌握了正确的用人方法,而不专靠君主一个人的才能。所以借助于车马的人,脚腿不辛苦而能到人力量去处事办事的,然而那些对君主表达效忠之心的人,却很少有不使自身遭困的。(因此对于君主来说)假使果他的意见可行,就不要求他的言辞漂亮。昏庸的君王却不是这样,那些关系疏远(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C.词人运用了视觉、听觉、触觉,真切生动地描写了边塞D.词的下片通过描写飞沙迷路、马蹄沾血,极力渲染了悲壮气氛(2)清人陈廷焯评这首词的结尾说“结以功名,鼓战士之气”,结合全词,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主旨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故选B:(2)考生首先要理解“结以功名,鼓战士之气”的含义,即将士获得功名结尾,激励将士们奋勇杀敌,建功立词结句“步步蹑丹梯”,可以理解为想像荣立边功后,便会受到朝廷封赏;也可理解为(2)①“凤皇诏下,步步蹑丹梯”写出战争胜利后,皇帝下诏赏赐将士,将士们踏着丹梯上朝的景象。如风声、雨声、虫鸣声、马嘶声、人喊声等等。在这充耳的边声中,突出了军营中凄厉的号角声(戍角)和惊心动魄的战鼓声(征整)。这使人立刻意识到生与死正鏖战急;这便在凄凉的意绪中,又增加了一种悲壮的气氛。结句“步步蹑丹梯”,可以理解为想像荣立边功后,便会受到朝廷封赏;也可理解为有功之臣正迈步丹墀,受到朝(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两句描绘其景色(3)仁而爱人始终是守天下的关键,正如杜牧《阿房宫赋》指出的“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1)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重点字:固)(2)山川相缪郁乎苍苍(重点字:缪)(3)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重点字:递)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1小题,8分)6.(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1)文中加横线的四个成语中有两处使用错误,请标明序号并修改。(2)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运用能力。答题时要读懂语段的内容,结合语境进行分析,找出错误并正确(2)本题考查学生给文段补写恰当语句的能力,答题时要通读语段,结合语境进行补写,要做到语言简明、连③火急火燎:比喻心急如焚。对应前文“急匆匆(2)第一处,此处说对待挫折的态度,对应“前者的精神是雄健的”,则此处应是后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