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必修下选择专练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类1.下列各项加横线字的用法与例句加横线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晋军函陵A.夜缒而出,见秦伯B.越国以鄙远C.朝济而夕设版焉D.秦伯说,与郑人盟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愿为小相”中的“小相”,是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替国君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B.晋侯、秦伯,春秋时诸侯分公、侯、伯、子、王五等爵位。C.执事,办事的官员,也指对对方的敬称。D.编年体,是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以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为经,记述历史的一种方式。3.下列句中的“如”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①如或知尔②如五六十③如其礼乐④如会同⑤夫三子者之言何如⑥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A.①③⑤ B.③④⑤ C.②④⑥ D.①②⑥4.下列各句与“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句式相同的一句是()A.沛公安在 B.若属皆且为所虏C.为击破沛公军 D.此亡秦之续耳5.对下列加点词含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毋吾以也②加之以师旅③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④如其礼乐,以俟君子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6.下列四组话中,“以”字意义都解释为“因为”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B.使使以闻大王/使工以药淬之,乃为装遣荆轲C.越国以鄙远/焉用亡郑以陪邻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敢以烦执事7.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各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乘之国,指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春秋时期,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称一乘。B.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祭祀在古代是大事。宗庙指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C.冠者,成年人,20岁以上的人。古时女子和男子20岁行冠礼,就是成人了。童子,少年,均指不到20岁的人。D.小相,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替国君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相分卿、大夫、士三个等级。8.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旦日飨士卒
飨:犒劳。B.素善留侯张良
善:交好。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谢:感谢。D.不如因善遇之
遇:对待。9.“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既然晋国在东边把郑国当作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将怎么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B.既然晋国在东边把郑国当作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略秦国,将从哪里了得到它所贪求的土地呢?C.晋国已经在东边把郑国当作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D.晋国已经在东边把郑国当作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略秦国,将怎么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10.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晋军函陵(驻扎)
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动词,是)B.朝济而设版焉(渡河)
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C.以乱易整(交换)
又欲肆其西封(延伸,扩张)D.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赏赐)
唯君图之(考虑)1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以吾一日长乎尔 B.莫春者,春服既成 C.毋吾以也 D.鼓瑟希,铿尔12.下列各句中,“为”字按意义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若属皆且为所虏
②何辞为③为之奈何④公为我献之
⑤为击破沛公军
⑥窃为大王不取也A.①②/③⑥/④⑤ 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③/②⑥/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且贰于楚也
贰:从属二主B.夜缒而出
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C.若不阙秦
阙:侵损、削减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假如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既东封郑
又欲肆其西封B.郑既知亡矣
焉用亡郑以陪邻C.阙秦以利晋
子亦有不利焉D.夫晋,何厌之有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15.对烛之武劝说秦伯退兵,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晋国贪得无厌,时时图谋扩张领土②晋国经常背信弃义,不足信赖,秦不应与之共事。③晋楚两国有相互勾结排挤秦国之势④秦晋灭郑,有利于晋,不利于秦。⑤郑国朝秦暮楚必将亡国,只有跟随秦国,郑国才有出路⑥秦郑交好,有利于秦,不利于晋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①②⑥16.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子路率尔而对
②鼓瑟希,铿尔
③求也为之
④夫子何哂由也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17.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城)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受业于孔伋(孔子的孙子)的再传弟子。B.孟子30岁左右收徒讲学,44岁开始周游列国,晚年回到家乡讲学著述,直到去世。元文宗时封他为“亚圣”。C.《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各章又都分为上下两篇,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D.南宋时,朱熹把《孟子》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为“四书”,成为明、清两代科举考试的取材依据。18.选出加点词语与例句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完全相同的一项()例:晋军函陵A.秦伯说,与郑人盟 B.邻之厚,君之薄也C.既东封郑 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1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 B.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救助C.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侵损、削减 D.又欲肆其西封/肆:延伸、扩张20.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①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②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闻其声,不忍食其肉③吾与点也
失其所与,不知④乃令张良留谢
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⑤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杀人如不能举⑥乃中经首之会
木直中绳⑦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若入前为寿⑧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臣之所好者道也⑨妇女无所幸
故幸来告良⑩道芷阳间行
间至军中A.①②④⑦ B.②③⑧⑩ C.①④⑥⑩ D.③⑤⑥⑨21.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不吾知也 B.何由知吾可也C.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D.臣未之闻也22.下列句中加点词名作状最多的一项是(
)A.既东封郑
夜缒而出
视为止
道芷阳间行B.烛之武退秦师
邻之厚,君之薄也
范曾数目项王
共其乏困C.沛公军霸上
吾得兄事之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越王以鄙远D.良庖岁更刀
朝济而夕设版焉
常以身翼蔽沛公
项伯夜驰之沛公军23.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C.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D.亦去之24.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爵位: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但被封爵者都有封地且可世袭。B.三公: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已有此词,具体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指司马、司徒、司空。C.寡人:即寡德之人,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秦始皇以后,皇帝一般都以“朕”自称。古代帝王的自谦词还有孤、不谷等。D.子: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还有君、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2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之”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②是寡人之过也③邻之厚,君之薄也④行李之往来⑤君之所知也⑥夫晋,何厌之有⑦因人之力而敝之⑧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⑨微夫人之力不及此A.①③④⑤/②⑨/⑥/⑦⑧B.①②③/④⑥/⑤⑨/⑦⑧C.①③⑤/②⑨/④⑥/⑦⑧D.①④⑤/③⑨/②⑥/⑦⑧2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B.阙秦以利晋阙:侵损、削减C.夫晋,何厌之有厌:讨厌D.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27.对下列加点“为”字的词性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使子婴为相②为击破沛公军③皆为龙虎④谁为大王为此计者⑤君王为人不忍⑥窃为大王不取也⑦若属皆且为所虏⑧军中无以为乐⑨何辞为A.①③⑤⑥⑧⑨/②④⑦ B.①③⑤⑥⑧/②④⑦/⑨C.①③④⑤⑥⑧/②⑦/⑨ D.①③⑤⑥/②④⑦⑧/⑨2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中《经首》之会/中:合乎B.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导:开导C.族庖月更刀,折也/族:众D.謋然已解,如土委地/委:散落,卸落2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风乎舞雩A.曾皙后 B.比及三年,可使足民C.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D.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30.下列四句话中,“焉”字表示兼语用法的一项是(
)A.焉用亡郑以陪邻B.若不阙秦,将焉取之C.子亦有不利焉D.朝济而夕设版焉31.下列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路率尔而对曰
率:轻率 B.吾与点也
与:赞成C.异乎三子者之撰
撰:撰写 D.且知方也
方: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32.下列句子中点的词不全是通假字的一项是()A.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为长者折枝B.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
盖亦反箕本矣C.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放辟邪侈,无不为已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罔民而可为也3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奏刀然,莫不中音 B.因其固然C.虽然,每至于族 D.所见无非牛者34.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臣之所好者,道也。A.良庖岁更刀,割也。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C.臣未之闻也。D.若属皆且为所虏。35.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砉然向然 B.技盖至此乎 C.而况大乎 D.批大郤,导大窾3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B.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C.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D.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
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37.选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百姓之不见保A.夫晋,何厌之有
沛公安在B.然则一羽之不举
未之有也C.唯命是从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D.吾属今为之虏矣
若属皆且为所虏3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句是A.君子之于禽兽也 B.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C.故王之不王,不为也 D.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3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常以身翼蔽沛公
②群臣怪之
③此其志不在小
④越国以鄙远⑤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⑥素善留侯张良⑦吾得兄事之⑧项伯杀人,臣活之
⑨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⑩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A.①③⑩/②④⑤/⑥⑦/⑧⑨ B.①⑦⑩/②⑤/③④/⑥/⑧⑨C.①⑦/②③/④⑤⑧/⑥⑨⑩ D.①/②③④/⑤/⑥⑨⑩/⑦⑧40.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参乘,古代乘车,尊者居左,驭者在中,另有一人在右陪乘,其任务就是保护主帅,这个人就叫“参乘”。B.婚姻,意为儿女亲家,女方的父亲为婚,男方的父亲为姻,在《鸿门宴》里刘邦和项伯就曾约为婚姻。C.西向,古代宾主相见,座位以西为尊,主东而宾西,《鸿门宴》中项羽东向坐,符合座次的尊卑安排。D.贱称,表示对对方的责骂轻蔑,如范增骂项羽时说“竖子不足与谋”,这里的“竖子”即表示责骂轻蔑。4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有相同一项是(
)A.①非曰能之,愿学焉
②焉有仁人在位
③焉用亡郑以陪邻?B.①不识有诸?
②言举私心加诸彼而已
③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C.①而况大軱乎?
②无恒产而有恒心者
③提刀而立D.①其若是,孰能御之?
②则盍反其本矣
③吾其还也4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穿着礼服,戴着礼帽)B.异乎三子者之撰(撰写)C.因之以饥馑(接续)D.千乘之国(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4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以吾一日长乎尔
以:因为B.摄乎大国之间
乎:在C.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方:纵横,方圆D.子路率尔而对曰
尔:你4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若:至于,连词B.若无罪而就死地
若:好像,动词C.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
若:如果,连词D.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若:如此,代词4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素善留侯张良
善:友善、交好 B.距关,毋内诸侯
距:同“拒”,拒守C.籍吏民,封府库
籍:登记 D.不如因善遇之
遇:相逢、会面4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以吾一日长乎尔
异乎三子者之撰B.因之以饥馑
毋吾以也C.如或知尔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D.子路率尔而对曰
鼓瑟希,铿尔47.下列各组句子,句式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欲呼张良与俱去人无不立死者B.不然,籍何以至此私见张良,具告以事C.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D.吾属今为之虏矣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48.下列对文中相关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侯、伯二等。周制,诸侯名义上需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B.翠凤,以翠羽装饰的风形旗帜。因天子所乘饰以翠羽的凤形车驾,亦借指天子。C.海内,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海,因此称国境以内为海内。泛指天下。D.五帝,是对上古时代五位最具影响力的部落首领的尊称。《史记·五帝本纪》中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49.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A.因人之力而敝之 B.晋军函陵C.邻之厚,君之薄也 D.烛之武退秦师50.下列选项中没有通假字的是(
)A.鼓瑟希,铿尔 B.莫春者,春服既成C.唯求则非邦也与 D.宗庙之事,如会同5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刑于寡妻,至于兄弟B.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C.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D.盖亦反其本矣5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A.貌恭而心不服B.刑于寡妻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D.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5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一致的一项是(
)A.依乎天理 B.不推恩无以保妻子C.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D.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54.下列加点字词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愿为诸君快战B.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合于《桑林》之舞C.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提刀而立,为之四顾D.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5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越国以鄙远/鄙:边邑 B.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辞:推辞C.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没有56.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B.浴乎沂,风乎舞雩C.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57.下列对《侍坐》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言志”为线索,表达了孔子及其弟子各自的人生志向。孔子对学生循循善诱、和蔼可亲,体现了一个教育家的风范。B.整段文字表现出子路的轻率急躁、冉有的谦虚、公西华的委婉曲致、曾皙的高雅宁静,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C.通过简洁的对话、细腻的神情及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志趣,文段呈现的对话场景体现了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D.文段善用典故,内涵丰富;语言富丽华美,耐人寻味。58.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吾见其难为B.进乎技矣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C.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以无厚入有间D.官知止而神欲行提刀而立5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为之踌躇满志B.牛何之/始臣之解牛之时C.而刀刃若新发于硎/有牵牛而过堂下者D.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以无厚入有间6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牛何之
②鸡、豚、狗、彘之畜③无恒产而有恒心者
④然后驱而之善A.①②两个“之”字相同
③④两个“而”字也相同B.①②两个“之”字相同
③④两个“而”字不同C.①②两个“之”字不同
③④两个“而”字也不同D.①②两个“之”字不同
③④两个“而”字相同61.下列画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庖丁释刀对曰/释:放下 B.以无厚入有间/间:空隙C.善刀而藏之/善:好的 D.謋然已解,如土委地/委:卸落62.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项不同的一项是(
)A.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B.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C.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D.敢以烦执事63.对下列各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诗经》上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猜得到”,原来是夫子说的话呀B.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百姓认为我喜欢羊(不喜欢牛)是理所当然的呀C.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老百姓看不到保障,因为是(您)不布施恩泽呀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慎重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6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太宗:是中国古代帝王常见的庙号。从汉朝开始,王朝开国皇帝的庙号通常为“太祖”,第二代帝王的庙号常常为“太宗”。B.可畏唯人:可怕的只是人民(的力量)。人,本应写作“民”,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而写作“人”。C.垂拱:垂衣拱手,古时比喻统治者在治理天下时,什么事情都不愿做,多用作贬斥帝王庸碌无为。D.三驱:据说古代圣贤之君在打猎布网时只设三面而有意网开一面,从而体现圣人的“好生之仁”。65.下列各项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A.夫晋,何厌之有 B.是寡人之过也C.以乱易整,不武 D.以其无礼于晋66.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B.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C.财物无所取D.沛公居山东时67.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从活用角度看,不同类的一项是(
)A.风乎舞雩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B.端章甫
曾皙后C.而刀刃者无厚
赤也为之小D.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危士臣68.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B.大夫: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纪传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穀梁传》合称“春秋三传”。D.秦晋之好代表的是政治上的联姻,是国家之间的联合,但后来渐渐将男女之间的婚姻也称作“秦晋之好”。69.与“甚矣,汝之不惠”句式相同的两项是(
)A.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B.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C.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D.若是其甚与?70.“之”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②牛何之
③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
④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⑤未之有也
⑥以羊易之
⑦王之不王A.①⑦/②/④/③/⑤⑥ B.①③④/②/⑤⑥/⑦C.①③/②/④⑥/⑤/⑦ D.①③/②⑥/④/⑤/⑦71.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A.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B.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C.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D.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72.从句式的角度判断,不同的一项是(
)A.大王来何操 B.客何为者C.沛公安在 D.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73.下列各句中,与“忌不自信”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A.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C.夫晋,何厌之有D.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74.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鼓瑟希B.莫春者,春服既成C.早缫而绪D.可使有勇,且知方也75.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B.无以,则王乎C.盖亦反其本矣 D.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7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D.刑于寡妻,至于兄弟7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不敏:愚钝B.俯不足以畜妻子
妻子:妻子和儿女C.申之以孝悌之义
孝悌:孝敬父母D.是故明君制民之产
是故:因此,所以7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风乎舞雩A.曾皙后 B.比及三年,可使足民C.比及三年,可使有勇 D.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79.下列各项加点词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沛公军霸上②良庖岁更刀③邻之厚,君之薄也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⑤项伯杀人,臣活之⑥曾皙后⑦貌恭而不心服⑧烛之武退秦师A.①⑦/③⑥/②⑤/④⑧ B.①⑥/②⑦/③④/⑤⑧C.①⑥/②⑦/③⑧/④⑤ D.①⑦/②⑤/③④/⑥⑧80.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例句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完全相同的一项(
)例:晋军函陵A.秦伯说,与郑人盟 B.因人之力而敝之C.既东封郑 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8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砉然向然,奏刀然,莫不中音 B.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C.罔民而可为也 D.非曰能之,愿学焉8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风乎舞雩A.如会同,端章甫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C.良庖岁更刀,割也 D.五十者可以衣帛矣83.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A.夜缒而出,(佚之狐)见秦伯 B.(郑伯)许君焦、瑕C.(晋)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D.(晋君)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84.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及含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毋吾以也
②加之以师旅③宗庙之事,如会同
④如其礼乐,以俟君子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85.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沛公军霸上
②素善留侯张良
③拔剑撞而破之
④吾得兄事之⑤秋毫不敢有所近
⑥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⑦范增数目项王⑧沛公旦日从余骑来见项王
⑨头发上指
⑩常以身翼蔽沛公A.①⑦/②③⑤/⑧/④⑥⑨⑩ B.①⑦/②⑤/③/④⑥⑧⑨⑩C.①②⑤⑦/③⑧/④⑥⑨⑩ D.①⑦/②⑤/③⑧/④⑥⑨⑩86.下列句子加点的词不属于古今释义的一项是()A.沛公居山东时B.项王默然不应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D.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87.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
晋军函陵(驻扎军队)B.何厌之有(厌倦)
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C.若毒之乎(怨恨)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地位低下)D.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认为)88.下列对文本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B.本纪记述皇帝,世家记述诸侯王,列传记述各方面的著名人物。项羽虽没做过皇帝,但他打入咸阳,号令诸侯,因此司马迁把他列入本纪。C.“秋毫无犯”、“劳苦功高”、“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等成语,均出自本文。D.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89.对下列各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厌之有
厌:讨厌B.若不阙秦
阙:侵损、削减C.尝为晋君赐矣
赐:恩惠D.失其所与
与:结交,亲附90.下列各组加横线词语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因人之力而敝之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B.失其所与
吾其还也C.是寡人之过也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D.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以次进9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的判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吾力足以举百钧
②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③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④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92.选出加点词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A.以其无礼于晋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B.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行李之往来C.越国以鄙远
焉用亡郑以陪邻D.朝济而夕设版焉
焉用亡郑以陪邻93.对下列加点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摄乎大国之间(摄:迫近)B.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俟:等待)C.点,尔何如(何如:怎么样)D.异乎三子者之撰(撰:撰写)94.指出通假字并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刑:通“型”,作榜样。B.对曰:将以衅钟
衅:通“釁”,取牲血涂钟行祭。C.无以,则王乎?
以:通“已”,止。D.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涂:通“途”,路途。95.选出下列各组加点字活用情况相同的一组()A.共其乏困
邻之厚,君之薄也B.阙秦以利晋
若不阙秦C.且贰于楚也
与郑人盟D.越过以鄙远
失其所与96.下列对原文句子的翻译,有错误的一项是(
)A.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至于礼乐教化,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只好等待着修养更高的君子来推行了。B.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诸侯祭祀祖先的事,或者是诸侯会盟,共同朝见天子,我愿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相。C.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就要停了,铿的一声,又猛地弹了起来。D.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一起到沂水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唱着歌回来。97.对下列加点词语活用情况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②此其志不在小③素善留侯张良
④项伯杀人,臣活之⑤常以身翼蔽沛公
⑥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⑦吾得兄事之
⑧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⑨道芷阳间行
⑩沛公今事有急A.①⑤⑩/②/③⑧⑨/④⑥⑦B.①⑤⑦⑨/②⑩/③/④⑥⑧C.①⑦⑩/②⑤⑨/②⑧/④⑥D.①⑨/⑤⑦⑩/②③⑥/④⑧9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说、说道)
保民而王(安、安抚)B.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吝啬)
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伤痛、哀怜)C.足以察秋毫之末(视力)
度,然后知长短(估量,考虑)D.天下之欲疾其君者(憎恨)
我虽不敏,请尝试之(聪慧、通达)99.对下列句中“之”字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②臣未之闻也③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④王见之,曰:“牛何之?”⑤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A.①②都是助词,③⑤都是代词,④是动词B.①⑤都是助词,②③都是代词,④是动词C.①②③都是代词,④⑤都是动词D.①④都是助词,②③都是代词,⑤是动词100.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旦日飨士卒飨:犒劳 B.素善留侯张良善:交好C.沛公军霸上军:军队 D.不如因善遇之遇:对待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参考答案:1.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特殊用法的能力例句中“军”,名词作动词,驻军。句意:晋军驻扎函陵。A.名词作状语,在夜里。句意:在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楼放下去,见到秦穆公。B.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鄙,把……作为边邑。句意:越过别国而以远处地方为自己的边邑。C.名词作状语,早上。句意:早上渡过河,晚上就修防御工事。D.名词作动词,订立盟约、结盟。句意:秦伯很高兴,和郑国结盟了。故选D。2.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王”错,古代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没有“王”。故选B。3.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①如果,假如;②或者;③至于;④或者;⑤怎样;⑥或者。②④⑥都解释为“或者”。故选C。4.D【详解】试题分析:本题注意考查文言特殊句式。A项,宾语前置;B项,被动句;C项,省略句;D项,判断句。5.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①以:通“已”,停止;②以:用/把;③如:或者;④如:至于。①②不同,③④不同。故选D。6.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都是表原因,译为“因为”。句意: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困窘而来归附我。B.第一句连词,表目的,来;第二句介词,用。句意:派遣使者来告诉大王/叫工匠在淬火时用毒药浸到匕首上,于是整理行装,派遣荆轲上路。C.第一句介词,把;第二句连词表目的,来。句意: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D.第一句介词,把;第二句介词,用、拿。句意: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故选A。7.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古时女子和男子20岁行冠礼”错,应该是“古时男子20岁行冠礼”。故选C。8.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C.“谢”:道歉。句意:你明天早晨不能不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故选C。9.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既”,已经;排除AB;“焉”,兼词,从哪里;排除D。故选C。10.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言实词的能力。A.“是”,代词,这;句意:晋国的军队驻扎在函陵;/这是我的过错。B.正确。句意: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邦晋国增加土地呢?C.“易”,代替;句意:用散乱代替整齐;/又想扩大西边疆界。D.“赐”,恩惠;句意: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希望您考虑这件事。故选B。11.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通假现象的能力。A.无通假现象。B.“莫”同“暮”,晚。C.“以”同“已”,止。D.“希”同“稀”,稀疏。故选A。12.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①为:介词,被。句意:你们都将被他俘虏。②为:语气词,呢。句意:还辞别什么呢?③为:介词,对。句意:对此怎么办?④为:介词,替。句意:你替我把它们献上吧。⑤为:介词,替。句意:替我打败刘邦的军队。⑥为:动词,认为。句意:我认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种做法。故“为”字按意义归类为:①/②/③/④⑤/⑥故选B。13.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D.“微”,非,无,没有。句意:(假如)没有那人的支持,我就不会有今天。故选D。14.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不同。封:名词活用作动词,作疆界。句意:在东边使郑成为它的边境。/封:名词,疆界。句意:又想扩展它西边的疆界。B.不同。亡:灭亡。句意:郑国已明白自己将会灭亡。/亡: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句意:怎么能用使郑国灭亡的方法来增加邻国的土地呢?C.不同。利,名词使动用法,使……获利。句意:削弱秦国使晋国获利。/利:好处。句意:对您也没有好处啊。D.相同。两个“夫”都是指示代词,那,那个。句意:那个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有今天的。故选D。15.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题干“对烛之武劝说秦伯退兵”,对“秦”有利的游说理由,才能让其退兵,即郑亡以及晋强大给秦带的利弊。所以①②是说明晋的危险,④是郑亡给秦的影响。③⑤⑥与秦伯退兵无关,所以选择C项。故选C。16.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①②均为助词,表状态,常放在形容词或拟声词后,相当于“然”。③是助词,用在句中表示停顿、舒缓语气,不译。④是助词,用在句末,表示疑问,呢。故选C。17.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曾受业于孔伋(孔子的孙子)的再传弟子”错误,《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孟子“受业子思(孔伋,孔子之孙)之门人”,而非子思的“再传弟子”。故选A。18.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例句:名词活用作动词,驻军。句意:晋军驻扎在函陵。A.名词活用作动词,结盟。句意:秦伯很高兴,和郑国结盟了。B.形容词作动词,变薄弱。句意:邻国的势力雄厚了,秦国的势力也就变薄弱了。C.名词作状语,在东边。句意: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D.使动用法,使……灭亡。句意:假如使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故选A。19.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B.济:渡河。句意:早上渡过黄河,傍晚就在那里修筑防御工事。故选B。20.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思的能力。①相同,均为动词,纵横若干长度,土地方圆。前句:纵横各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家;后句:天下土地方圆千里的国家有九个。②让……知道/听到。前句: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可以讲给我听听吗?后句:听到禽兽被宰杀时叫的声音,就不忍心吃它们的肉。③赞同/结交,亲附,结盟。前句:我赞成曾点(的观点);后句:失去了自己所结盟的力量,真是不明智。④均为“辞谢”;前句:刘邦就让张良留下来辞谢;后句:张良进去辞谢,刘邦禁不起多喝酒。⑤用、拿/尽。前句:说的就是拿这样的心推广到他人身上罢了;后句:杀人惟恐不能杀尽。⑥均为“合乎”。前句: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后句: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⑦如果/你。前句:如果饶恕了郑国,并且把它做为东边大道上的主人;后句:你进去上前为他敬酒。⑧谈论/天道,自然规律。前句:(在)孔子的徒弟(中),没有说(有关)桓文公的事情的人;后句:我追求的,是道(自然规律)。⑨宠幸/幸亏。前句:不宠爱、迷恋女色;后句:幸亏他来告诉我。⑩均为“从小路,抄小路”或“悄悄地、秘密地”。前句:取道芷阳,抄小路走;从小路回到军营里。故选C。21.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A.句意:没有人了解我的才能。宾语前置句,“吾”作“知”的前置宾语。B.句意:从哪里知道我可以呢?宾语前置句,“何”作“由”的前置宾语。C.句意:百姓认为我很吝啬是应该的啊。主谓倒装,“百姓之谓我爱”作“宜”的主语,主谓倒装。D.句意:我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事。宾语前置句,“之”作“闻”的前置宾语。故选C。22.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A.“既东封郑”,东:在东边,名词作状语。句意:(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夜缒而出”,夜:在夜晚,名词作状语。句意:在夜里用绳索拴住烛之武从上往下放,出了城门;“视为止”,视:眼睛,动词活用为名词。句意:眼睛集中到一点;“道芷阳间行”,间:从小路,名词作状语。句意:选择了通往芷阳的小路走;B.“烛之武退秦师”,退,使……撤退,使动用法。句意:烛之武使秦国的军队撤退;“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变雄厚,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句意: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范增数目项王”,目,使眼色,名词活用为动词。句意: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句意:(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C.“沛公军霸上”,军,驻军,名词活用为动词。句意:沛公在霸上驻军;“吾得兄事之”,兄,像兄长一样,名词作状语。句意:我得像兄长一样对待他;“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称王,名词活用为动词。句意: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的人封作关中王;“越国以鄙远”,鄙,把……当作边邑,名词活用为动词。句意: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作边邑;D.“良庖岁更刀”,岁,每年,名词作状语。句意:技术高明的厨工每年换一把刀;“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在早上,名词作状语。句意:在早晨刚刚渡河回国,在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名词作状语。句意:常常张开双臂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用身体掩护沛公;“项伯夜驰之沛公军”,夜,连夜,在夜晚,名词作状语。句意:项伯连夜赶到刘邦的军营。由上可知,D项加点词名作状最多。故选D。23.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A.军,名词活用作动词,驻扎。句意: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B.鄙,边邑,这里是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句意: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C.利,使动用法,使……获利。句意:削弱秦国使晋国获利,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
D.句意: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没有词类活用。故选D。24.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但被封爵者都有封地且可世袭”错。并非所有爵位都可世袭并有封地。比如宋代,除世袭爵位外,很多封爵只是终身爵,身死爵除。此外,很多爵位只有名号,并无封地。故选A。25.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的能力。本题考生可以结合“之”在句中的位置和“之”前后词语的词性考虑。①无意义,取消句子独立性。句意为:我年轻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②结构助词,“的”。句意为:这是我的过错。③无意义,取消句子独立性。句意为: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④无意义,取消句子独立性。句意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⑤无意义,取消句子独立性。句意为:您是知道的。⑥宾语前置的标志,原句为“有何厌”。句意为: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⑦代词,他。句意为:依靠人家的力量反过来伤害人家。⑧代词,指这件事。句意为:损害秦国的利益来有利于晋国,希望您好好考虑考虑这件事。⑨结构助词,“的”。句意为:没有那人的力量,我不能到达这个地步。因此,①③④⑤都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⑨都是结构助词“的”;⑥是宾语前置的标志;⑦⑧都是代词。故选A。26.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的能力。C.“夫晋,何厌之有”的意思是“那个晋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所以“厌”同“餍”,“饱,满足”的意思。故选C。27.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①动词,做。句意:让子婴做丞相。②介词,替,给。句意:替我打败刘邦的军队。③动词,是、成。句意:都是龙虎的形状。④介词,替,给。句意:是谁给大王出这条计策的。⑤动词,做。句意:君王为人心地不狠。⑥动词,认为。句意:我认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种做法。⑦介词,被。句意:你们都将被他俘虏。⑧动词,作为。句意: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用来作为娱乐的。⑨句末语气助词,呢。句意:还告辞什么呢。①③⑤⑥⑧动词,②④⑦介词,⑨助词。故选B。28.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导”,引导,这里指引刀进入。句意:砍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故选B。29.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义之词类活用的能力。例句“风乎舞雩”中“风”,名词作动词,吹风,乘凉;句意:在舞雩台上吹吹风。A.“后”,名词作动词,走在后面;句意:曾皙最后出来。B.“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富足;句意:等到三年时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C.“可使有勇”中“勇”,形容词作名词,勇气;句意:等到三年时间,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D.“小”,形容词作名词,小事,这里指做小相;句意:如果公西华只能做一个小相,那谁能来做卿大夫呢?故选A。30.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疑问代词,“哪里”。句意: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B.疑问代词,“哪里”。句意: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C.句末语气词。句意:您也有不利的地方啊!D.兼词,相当于“于之”。句意: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故选D。31.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C.撰:才能。句意: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故选C。32.B【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A.前一句中,“刑”通“型”,做表率,做榜样;后一句中,“枝”通“肢”,肢体。B.前一句没有通假,后一句中,“盖”通“盍”,“反”同“返”,返回。C.前一句中,“涂”通“途”,道路;后一句中,“已”通“矣”,语气词。D.前一句中,“颁”通“斑”;后一句中,“罔”通“网”。故选B。33.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古今异义现象的把握。B.“固然”:古义:本来(的结构)。今义:连词,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C.“至于”:古义:到了。今义:介词,表示另提一事。D.“无非”:古义:没有不是。今义:只;不外乎(多指把事情往小里或轻里说)。故选A。34.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能力。本题,例句是判断句,判断标志是“……者……也”;句意:我所喜好的,是道。A.与例句都是判断句,判断标志是“也”;句意:好厨子每年换一次刀,是因为他用刀割肉。B.状语后置句,“于君”是“有益”的状语,后置了,应调整为“于君有益”;句意:如果使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C.宾语前置句,“之”是“闻”的宾语,被前置了,应调整为“未闻之”;句意:我从来没听说过这样的事。D.被动句,“为所”字表被动;句意:你们这些人都将要被他俘虏了。故选A。35.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之辨析通假字的能力。A.“向”,同“响”,发出响声。句意:哗哗作响。B.“盖”,同“盍”,怎么。句意: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C.无通假字。句意:更何况大骨呢!D.“郤”,同“隙”,缝隙。句意:砍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故选C。36.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幸亏/宠幸。句意:现在事情危急,幸亏他来告诉我/财物没有占有的,妇女没有临幸的。B.都是“告辞”之意。句意: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和肉,告辞干什么呢/沛公禁不起多喝酒,不能当面告辞。C.料想/意图,这里引申为目标。句意:但是我没有料到自己能先进入关中,灭掉秦朝/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意图常在沛公身上啊!D.逃跑/灭亡。句意:现在沛公遇到危急的事,逃走是不守信义的/要杀有功劳的人,这是灭亡的秦朝的后续者啊!故选B。37.D【详解】本题考查特殊句式。文言文中常见句式有:判断句、省略句式、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被动句、倒装句、固定句式。状语后置是指在古代汉语中,介词结构(介宾短语)或某些副词放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后边充当补语的现象。因后置的状语主要是介词结构,所以状语后置句又叫介词结构后置句。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可以有“为”“见”“于”等标志。例:百姓之不见保:老百姓不被爱护,见,表示被动,被动句。A项,夫晋,何厌之有: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为“有何厌”,宾语前置句。沛公安在:沛公在哪里,宾语前置句。B项,然则一羽之不举:那么举不起一根羽毛。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不举一羽”,之,起提宾作用,宾语前置句。未之有也:从未有过,之(代词),在谓语“有”前面 正常语序为“未有之也”。宾语前置句。C项,唯命是从: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宾语前置句。“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够(通过)揣摩(知道)它——这句话说得就是夫子(指孟子)您吧。“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宾语前置D项,吾属今为之虏矣:我们这些人就要被他俘虏了!为,表示被动,被动句。若属皆且为所虏:不然的话,你们都将被他所俘虏!为所,表示被动,被动句。故选D。38.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句意:有道德的人对于飞禽走兽。“之”字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出。B.句意: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我)可以听听吗?“之”,结构助词,用于定语与中心词之间,相当于“的”。C.句意:所以大王您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是不肯做呀。“之”字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出。D.句意:您不要对百姓认为您是吝啬的感到奇怪。“之”字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出。故选B。39.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之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可根据对课内词语活用的积累,根据常见的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词类活用类型,结合具体语境分析。①“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展开翅膀一样。②“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怪。③“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④“远”,形容词作名词,远的地方。⑤“迟”,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动作迟缓。⑥“善”,形容词作动词,与……交好。⑦“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⑧“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命。⑨“从”,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随,意译为“带着”。⑩“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分析可知,①⑦⑩名词作状语;②⑤意动用法;③④形容词作名词;⑥形容词作动词;⑧⑨使动用法。故选B。40.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鸿门宴》中项羽东向坐,符合座次的尊卑安排”说法错误。古代室内宴会中,最尊者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项羽东向坐,即是说项羽坐西面东,而作为主人,项羽不应该占据坐西面东的位置。因此,不符合座位的尊卑安排。故选C。41.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代词,这件事/哪里/哪里。句意:不敢说能做,愿意学这件事/哪里有仁德之人在君位/哪里用得着灭亡郑国来增加邻国的土地呢?B.之乎/之于/各、众。句意:不知道有这件事吗/说的就是把这样的心推广到他人身上罢了/(这些)您的大臣们都能充分地提供给大王。C.递进/转折/修饰。句意:何况是大的骨头呢/没有长久可以维持生活的产业却常有善心/我提着刀站立起来。D.如果/它的/还是。句意:如果像这样,谁还能抵挡您呢/为什么不回到它的根本上来呢/我们还是回去吧。故选A。42.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撰”,才能,这里指为政的才能或志向。句意:我和他们三人为政的才能不一样。故选B。43.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D.尔:……的样子。句意为:子路急遽而不加考虑地回答说。故选D。44.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句意:像我这样的人,怎么保护百姓呢?“若”,动词,像。故选A。45.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D.遇,对待。句意:不如趁此机会好好对待他。故选D。46.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和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第一个“乎”介词,相当于“于”,比;第二个“乎”介词,跟、和。句意:因为我比你们年长一些/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B.第一个“以”介词,用、拿、把;第二个“以”,因为。句意:用荒年加在这个大国上。/不要因为我(年长而不敢说话)。C.第一个“如”,如果;第二个“如”,至于。句意:假如有人了解你们。/至于这个国家的礼乐教化,那就只有等待君子来施行了。D.两个“尔”均相当于“然”,表示什么的样子。句意:子路轻率而急忙地回答说。/这时曾点弹瑟的声音逐渐放慢,接着“铿”的一声。故选D。47.C【详解】均为判断句。A项,省略句/定语后置句;B项,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D项,被动句/判断句。48.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A.“汉朝分侯、伯二等”说法错误,汉代分王、侯二等。故选A。49.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例句:“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句意:如果舍弃郑国对您有好处。A.“敝”,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动),损害。句意: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B.“军”,名词做动词,驻扎。句意:晋军驻扎函陵。C.“厚”,形容词作动词,变薄弱。句意: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变薄弱了。D.“退”,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句意:烛之武击退了秦国的军队。故选D。50.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A.“希”通“稀”,稀疏,这句话意思是“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B.“莫”通“暮”,晚,这句话意思是“暮春时节(天气和暖),春天的衣服已经穿着了”。C.“与”通“欤”,吗,这句话是说“难道冉求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吗”D.无通假字。故选D。51.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通假字的能力。A.刑,同“型”,做榜样。句意:给自己的妻子做榜样,推广到兄弟。B.说,同“悦”,高兴。句意:齐宣王高兴了,说:“《诗经》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测到。”D.盖,同“盍”,何不。句意:还是返回到根本上来吧。故选C。52.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例句:“活”:使动用法,使……活下来。句意:秦朝当政的时候,项伯和我一起出游,项伯杀了人,我使他活了下来。A.“貌”:名词作状语,表面上。句意:表面上恭顺而不是内心里悦服。B.“刑”:通“型”,名词活用为动词,做榜样。句意:给自己的妻子作榜样。C.“老”: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赡养、孝敬。句意: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D.“危”:使动用法,使……危险。句意:难道说大王要兴师动众,使将士们身陷危险,同别的国家结下怨仇。故选D。53.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古义:生理上的天然结构。今义:天然的道理。B.古义:妻子儿女。今义:丈夫的配偶。C.饥馑,即灾荒,指因为粮食歉收等引起的食物严重缺乏的状况。古今义相同。D.古义:少年,不到20岁的人。今义:儿童。故选C。54.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用法完全相同,“为”,介词,替,给。句意:庖丁给文惠君宰牛/我愿意给诸位打个痛痛快快的仗。B.“于”,介词,从,在/表对象,不译,或者做“同、跟”讲。句意:但刀刃锋利得就像刚在磨刀石上磨好的一样/合乎《桑林》舞乐的节拍。C.“而”,表转接/表修饰。句意: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D.“以”,介词,用/因为。句意:我用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因此,十九年来刀刃锋利得就像刚在磨刀石上磨好的一样。故选A。55.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鄙”,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句意:越过别的国家把远地当作边邑。故选A。56.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A.军,名词作动词,驻扎。B.风,名词作动词,吹风。D.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亡。故选C。57.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信息的能力。D.“善用典故”“富丽华美”错误。文章以孔子启发大家言志开始,以弟子们各言己志展开,最后又以孔子的评价结束,没有运用典故,语言朴实。故选D。58.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为”,介词,替,给。/动词,做,下刀。句意:庖丁给梁惠王宰牛。/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B.“乎”,介词,相当于“于”,比。/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句意:比技术更进一筹。/宽宽绰绰地,那么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C.“以”,均为介词,凭借,用。句意: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D.“而”,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句意:感官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我提着刀站立起来。故选C。59.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介词,替、给,句意:庖丁替文惠君解剖牛/介词,因为,句意:因此悠然自得,心满意足。B.动词,往,去,句意:牛去哪里?/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句意:刚开始我解剖牛的时候。C.连词,表转折,可是,却,句意:可是刀刃好像刚从磨刀石上磨过一样/连词,表修饰,有个人牵牛从殿下走过。D.介词,用,句意:我用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介词,用,句意:用没有厚度的刀刃切入有缝隙的骨节。意义和用法相同。故选D。60.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①动词,到。句意:牛要到哪里去?②助词,提宾标志。句意:畜养一些鸡、猪、狗。③连词,表转折,却。没有固定的产业收入却有固定的道德观念。④连词,表顺承。句意:这样之后督促他们一心向善。①②两个“之”字不同
③④两个“而”字也不同。故选C。61.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句中含义的能力。C.句意: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善:揩拭。故选C。62.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B.判断句,标志是“是……也”。A.省略句,“辞曰”前面省略主语“烛之武”:C.省略句,“军”后省略介词“于”;D.省略句,“以”后省略介词宾语“之”。故选B。63.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A.“夫子之谓也”,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谓夫子也”,翻译为:这句话说得就是夫子(指孟子)您吧。B.“爱”,吝啬。正确翻译应为:百姓认为我很吝啬是应该的啊。C.“见”,表被动。“百姓之不见保”应译为“百姓不受保护”。故选D。64.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垂拱:垂衣拱手,古时比喻统治者在治理天下时,什么事情都不愿做,多用作贬斥帝王庸碌无为”说法错误,垂拱:垂衣拱手(不亲自处理政务)。古时多指统治者以顺其自然的方式统治天下。故选C。65.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例句属于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君有益”。句意:假如郑国灭亡了对于您是非常有好处的。A.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有何厌”。句意:那晋国,有什么可满足的呢?B.判断句,“是……也”表判断。句意:这是我的错。C.判断句,“不武”,否定判断。句意:用战乱来改变出兵时的整肃,是不勇武的。D.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晋无礼”。句意:因为它(郑国)对晋国无礼。例句和D均为介宾短语后置句。A宾语前置句,BC判断句。故选D。66.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A.“细说”,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详细地说。B.“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十分,极。C.“财物”,钱财和物资,古今意思相同。D.“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省份名。故选C。67.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A.风,名词作动词,吹;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B.都是名词作动词,端,穿礼服;后,走在后面。C.都是形容词作名词,厚,厚度;小,小相。D.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足,使……富足;危,使……处于险境。故选A。68.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纪传体史书”错。《左传》是编年体史书。故选C。69.B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例句是主谓倒装,应为“汝之不惠甚矣”。句意:你太不聪明了。A.宾语前置句,应为“保民而王,莫能御之也”。句意:爱护百姓,推行王道,就没有谁能够阻挡。B.主谓倒装,应为“百姓之谓我爱也宜乎”。句意:百姓认为我很吝啬是应该的啊。C.状语后置句,“于百姓之以王为爱”是后置状语,“于”是标志。句意:大王您不要对百姓认为您吝啬感到奇怪。D.主谓倒装,应为“其甚若是与”。句意:像这么严重吗?故选BD。70.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①句“之”:助词,的,句意:敬爱自己的长辈,进而也敬爱别人的长辈;②句“之”:动词,到,句意:牛到哪里去了;③句“之”:助词,的,句意:不去做和不能做的情况;④句“之”:助词,的,句意: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可以让我听听吗;⑤句“之”:代词,指这种情况,句意:没有这种情况;⑥句“之”:代词,指牛,句意:用羊去换它;⑦句“之”:助词,主谓间不译,句意:大王不能统一天下。①③④结构助词“的”/②动词“到”/⑤⑥代词/⑦主谓之间取独。故选B。71.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等到(他们)犯了罪,随后用刑法去处罚他们,这样做是陷害人民。哪有仁爱的君主掌权,却可以做这种陷害百姓的事呢?“从而”是一个词,意思是接着就,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也”是句末语气助词,其后应断开,排除A。故选C。72.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A.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大王来操何?句意:大王来时带了什么东西?B.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客为何者?句意:你是干什么的?C.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沛公在安?句意:沛公在哪里?D.判断句,“为”表判断。句意:现在人家是切肉用的刀和案板,而我们就是鱼和肉。故选D。73.C【详解】此题考核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主要考核文言句式,古汉语文言句式有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和倒装句,倒装句又有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和主谓倒装句。注意结合句子特征分析。其中宾语前置句一般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还有固定结构“唯***是***”结构,判断句注意“者”“也”,被动句注意“为****所***”结构和“见”“于”,定语后置句注意“之”“者”,介宾短语后置句经常用“于”“以”引导。例句与C项均为宾语前置句,A项为判断句,B、D均为状语后置句。故选C。74.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A.“希”通“稀”,稀疏。句意:曾皙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B.“莫”通“暮”,晚。句意:晚春时节(天气和暖),春天的衣服已经穿着了。C.“而”通“尔”,你们的。句意:早点缫好你们的丝。D.没有通假字。句意:就可以使那里人人有勇气并且个个懂道义。故选D。75.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通假现象的能力。A.“刑”同“型”,典范、榜样,这里用作动词,做榜样;B.“以”同“已”,停止;C.“盖”同“盍”,何不。D.没有通假字。故选D。76.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A.“王”,名词作动词,行王道以统一天下。B.“衣”,名词作动词,穿。C.“明”,形容词作名词,视力。D.“刑”,名词作动词,做榜样。故选C。77.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能力。C.“孝悌”,善事父母为“孝”,敬爱兄长为“悌”。故选C。78.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例句“风”是名词作动词,吹风。A.后:名词作动词,留在后面。B.足:使动,使……足。C.勇:形容词做名词,勇气,勇敢的精神。D.小:形容词做名词,小事。故选A。79.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①军,名词作动词,驻扎。句意:沛公在霸上驻军。②岁,名词作状语,每年。句意:技术高明的厨工每年换一把刀。③厚,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句意:邻国的实力雄厚了。④老,形容词作动词,敬爱。句意:敬爱自己的长辈,进而也敬爱别人的长辈。⑤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下来。句意:项伯杀了人,我使他活了下来。⑥后,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句意:曾皙落在后面。⑦貌,名词用作状语,表面上。句意:表面上恭顺而不是内心里悦服。⑧退,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句意:烛之武使秦军退却。①⑥是名词作动词,②⑦是名词作状语,③④是形容词作动词,⑤⑧是动词的使动用法。故选B。80.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例句:名词活用作动词,驻军;句意:晋军驻扎在函陵。A.名词活用作动词,结盟。句意:秦伯很高兴,和郑国结盟了。B.形容词作动词,损害。句意: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后伤害他。C.名词作状语,在东边。句意: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D.使动用法,使……灭亡;句意:怎么能用使郑国灭亡的方法来增加邻国的土地呢?故选A。81.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A.“向”通“响”,译为“作响”,“砉然向然,奏刀然,莫不中音”的意思是“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B.“涂”通“途”,译为“道路”,“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的意思是“旅行的人都想在大王的道路上出入”;C.“罔”通“网”,译为“张开罗网陷害”,“罔民而可为也”的意思是“可以做张开罗网陷害百姓的事呢”;D.无通假字,“非回能之,愿学焉”的意思是“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但愿意学着做些东西”。故选D。82.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例句,“风”是名词活用作动词,译为“吹风乘凉”。句意:“到舞雩台上吹风乘凉”。A.“端”是名词活用作动词,译为“穿着礼服”。句意:“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B.“树”是名词活用作动词,译为“种植”。句意:“五亩大的住宅场地,种上桑树”;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食用植物油购销合同模板
- 防护服原料采购合同
- 标准借款合同范本条款
- 家具买卖协议
- 农村房产买卖协议书格式
- 太阳能路灯招标采购文件
- 房屋买卖合同中的房屋交易付款方式
- 云存储优化服务合同
- 简易版分包合同示范文本
- 企业自来水安装合同样本
- GB/T 307.3-2017滚动轴承通用技术规则
- GB/T 23858-2009检查井盖
- GB/T 20416-2006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技术规程
- GB/T 20160-2006旋转电机绝缘电阻测试
- 夜景照明监理实施细则
- 第十七动物的采食量
- 女生生理卫生课-完整课件
- 2023学年完整版Unit7Willpeoplehaverobots教学反思
- 《森林生态学》课件第四章森林群落
- 国电南自-ps6000工程设计
- 骨科常见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