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阶段评价(三)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_第1页
通史阶段评价(三)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_第2页
通史阶段评价(三)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_第3页
通史阶段评价(三)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_第4页
通史阶段评价(三)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11通史阶段评价(三)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一、选择题1.三国争霸中普遍存在遥领和虚封。公元229年6月,蜀国派遣卫尉陈震祝贺孙权称帝。随后,吴、蜀两国相约平分天下,在没有知会魏国的情况下,将魏国的豫州、青州、徐州、幽州划归吴国,兖州、冀州、并州、凉州划归蜀国,司州则以函谷关为界分属两国。这说明()A.制度创新加强中央集权B.冗官泛滥削弱统治力量C.分裂时期暗含统一因素D.郡县制度符合时代潮流解析:选C三国时期,各国政权常用遥领和虚封的做法,对非本国土地行使象征性的统治行为,说明分裂时期暗含统一因素,C项正确;对不属于本国的土地进行遥领和虚封,不能加强中央集权,排除A项;遥领和虚封非本国土地,不会造成冗官泛滥削弱统治力量的结果,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郡县制度符合时代潮流的信息,排除D项。2.曹操明确要求“举贤勿拘品行”,并对那些“高才异质,或堪为将守;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者另眼相待。这种做法()A.扩大了曹魏政权的统治基础B.突破了汉代的选官标准C.导致当时社会出现道德滑坡D.旨在选拔德才兼备之士解析:选B材料表明曹操用人不拘泥于品行,注重选拔有才能的人,这种做法突破了汉代察举制注重德行的选拔标准,B项正确。3.(2023·诸暨适应性考试)太和十八年(494年),孝文帝下诏禁止“士民胡服”。太和十九年(495年),孝文帝宣布朝中禁止鲜卑语。这些举措()A.推动了北魏统一北方B.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C.打击了门阀士族势力D.促进了均田制的实施解析:选B根据材料“孝文帝下诏禁止‘士民胡服’”“孝文帝宣布朝中禁止鲜卑语”可知,孝文帝在改革过程中,提倡穿汉服、说汉话,禁止胡服和鲜卑语,这些举措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B项正确;此时北魏已经统一了北方,排除A项;这些举措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并未打击门阀士族势力,排除C项;三长制促进了均田制的实施,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D项。4.(2023·杭嘉湖金四地模拟)有学者认为北魏孝文帝通过改革“将胡汉统治阶级因民族不同而引起的内部矛盾,获得解决,迅速糅合成一个统治集团了”。下列改革举措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迁都洛阳B.通婚姻C.建立县制 D.实行均田制解析:选B根据材料“胡汉统治阶级……迅速糅合成一个统治集团了”,可得出体现的是统治阶层内部形成一个利益群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孝文帝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这样通过婚姻关系,将胡汉统治阶级糅合成“一个统治集团”,B项正确。5.(2023·强基联盟统测)下图是《北魏孝文帝出巡石刻图》。图片反映出北魏孝文帝改革()A.增强了民族认同 B.促进了习俗的多元C.导致服饰的单一 D.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解析:选A由图片可知,孝文帝出巡仪式汉化,皇帝和官员穿汉服,这些信息反映了北魏政权逐步汉化的特点,增强了以中华民族为主体的认同感,这为后来隋唐的统一奠基了基础,A项正确。6.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中曾表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前秦苻坚以盛世圣君、奉天承运的帝王自居,将“混一六合”视为自己分内之事;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认为“密迩江扬(长江流域),不早当晚,会是朕物”;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凡大江南北水道均在叙述之列。材料表明,这一时期()A.统一将是大势所趋 B.儒学成为思想主流C.政权分裂割据加剧 D.南北矛盾趋于缓和解析:选A据题意可知,南北朝时期的君主都以统一天下为己任,郦道元的《水经注》中将南北水道都列在叙述之列,这也体现了统一思想的传播,由此可知,当时统一是大势所趋,A项正确。7.(2023·镇海中学模拟)北魏前期,百官没有俸禄,对于地方官,朝廷只问其能否上交一定数量的租调而不管他们对地方的搜刮。太和八年(484年)朝廷“始班俸禄”,规定“禄行之后,赃满一百匹者死”。实行均田制之后,官员可以得到一定职分田上的收入,但“卖(职分田)者坐如律”。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有()①俸禄制的实行杜绝了官员贪赃枉法②改革措施反映了民族交融的潮流③金属货币成为官府的主要支付手段④官员们没有取得职分田的所有权A.①② B.②③C.②④ D.③④解析:选C俸禄制只能缓解官员的贪腐行为,不能杜绝,①错误;北魏的俸禄制是鲜卑人学习汉族政权制度的产物,反映了民族的交流交融,②正确;从“赃满一百匹者死”可知,当时政府支付的主要手段并不是金属货币,③错误;由材料“卖(职分田)者坐如律”可知,职分田禁止官员买卖,所以所有权不属于官员,④正确;故选C项。8.(2023·浙江模拟预测)魏晋南北朝时期,《孝经》《论语》等课程下移为普通乡村教材。南朝人顾欢在乡中学校外旁听的是《孝经》《诗经》《论语》;北魏后期的刘兰在家乡随师所学的也是《春秋》《诗经》《周礼》。魏晋南北朝时这一现象说明()A.儒学基础得到拓展B.儒学已克服佛、道带来的挑战C.文化专制空前强化D.儒学理念出现世俗化的趋势解析:选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经典下移为普通乡村教材,这说明儒学教育在乡村地区普遍实施,儒学基础得到拓展,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儒家经典下移为乡村教材,没有体现儒、佛、道的关系情况以及统治者的文化专制政策,排除B、C两项;儒家经典下移为乡村教材,并不是世俗化趋势,排除D项。9.据《魏书》记载,496年,孝文帝曾责备留京官员:“昨望见妇女之服,仍为夹领小袖(鲜卑装特点)……卿等何为而违前诏?”据此可知,当时()A.传统习俗影响改革效果B.汉化改制成果有限C.官僚集团阻碍改革进程D.改革缺乏社会基础解析:选A根据材料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穿汉服,但仍有妇人穿着鲜卑装,体现了传统习俗影响改革效果,A项正确;据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汉化改制是有较大成果的,而非成果有限,排除B项;民间妇女仍穿着鲜卑装,体现了传统习俗影响改革效果,不能说明官僚集团阻碍改革进程,排除C项;北魏孝文帝改革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排除D项。10.如图反映了自东汉至西晋末年,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的情况。唐刘知几《史通·邑里》记载:“异哉!晋氏之有天下也。自洛阳荡覆,衣冠南渡,江左侨立州县,不存桑梓。”“衣冠南渡”的原因是()西晋末年内迁少数民族分布与北方流民南迁示意图①气候恶劣,北方少数民族难以生存②北方战乱,中原地区多数家园被毁③北人南迁,有利于农耕文明的发展④衣冠南渡,保存中原儒家传统文化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③④解析:选A根据材料“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并结合所学可知,西、北边陲地区位于内陆高纬度地区,气候恶劣,北方少数民族难以生存,①符合题意;根据材料“洛阳荡覆”,可归纳为北方战乱,中原地区多数家园被毁,②符合题意;③④属于“衣冠南渡”的影响,而非原因,不符合题意;故选A项。11.北魏道武帝立拓跋嗣为太子,赐其母刘贵人死,“立子杀母”的做法被奉为立国传承制度,“昔汉武帝将立其子而杀其母……汝当续统,故吾远同汉武,为长久之计”。这一制度的确立()A.延续了游牧民族的部落传统B.使儒家伦理道德被颠覆C.体现了民族交融的发展趋势D.意在维护君主专制权力解析:选D北魏道武帝借鉴了汉武帝“立子杀母”的做法,将太子的母亲赐死是为了防止外戚势力坐大,意在维护君主专制权力,D项正确;“立子杀母”的做法来自汉武帝,与游牧民族的部落传统无关,排除A项;“颠覆”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各民族交流交融情况,排除C项。12.据《陈书》记载,侯景之乱(548—552年)时,“百姓皆弃本业,群聚为盗,唯迪所部,独不侵扰,并分给田畴,督其耕作,民下肄业,各有赢储”。这说明当时()A.豪强地主助推社会稳定B.田庄经济具有独立性C.国家放松农民人身控制D.自耕农经济有所发展解析:选B侯景之乱中百姓成为盗贼,而将田地分给百姓的田庄却仍然稳定,说明田庄内部不受外部战乱的影响,自给自足,具有独立性,故选B项。13.酪类食品原是北方游牧民族的食物。到魏晋时期,出身士族大家以豪奢著称的王济在招待从江南远来洛阳的客人陆机时曾指着羊酪炫耀其生活。据此可知()A.魏晋时期北方农业生产有所衰退B.民族交融丰富了中原的物质生活C.经济重心已经从中原逐渐南移D.长期战乱使魏晋士族生活不稳定解析:选B根据材料“酪类食品原是北方游牧民族的食物”可知,酪源于北方,王济用羊酪招待客人反映出酪类食品已经进入中原士族生活,这是民族交融丰富了中原物质生活的表现,B项正确。14.魏晋时期,江南涌现出一批“千金之家”,他们“僮仆成军,闭门为市,牛羊掩原隰(新开垦的田地),田池布千里”。唐朝曲辕犁在江南地区的水田推广使用,提高了犁地的速度;同一时期,“唐世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对上述现象解释合理的是()A.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B.江南开发促进经济较快发展C.南方文化进步带动经济发展D.江南商业发展居于全国首位解析:选B根据材料可知,从魏晋到唐朝时期,南方农业和商业发展状况良好,体现了江南开发促进经济较快发展,B项正确。15.(2023·杭州学军中学模拟)敦煌莫高窟中北魏时期的佛像面型长圆,神情肃穆庄严,身穿袒露右肩的袈裟;西魏时期的佛像体形修长,面相清瘦,袈裟变成了中国式肥大的衣袍。壁画以佛教题材为主,有的洞窟顶部还画有伏羲、女娲、西王母等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以及瑞兽等。这反映出当时()A.政权更迭政局动荡 B.中外文化交流交融C.三教并行政策盛行 D.儒学正统地位动摇解析:选B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敦煌莫高窟中的佛像,从北魏时期到西魏时期的变化,体现了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逐渐中国本土化的演进趋势,这反映出当时中外文化的交流交融,B项正确;材料与政权更迭政局动荡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道教和儒学,无法体现三教并行政策盛行,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儒学正统地位,排除D项。16.卜宪群在《中国通史2:秦汉魏晋南北朝》中谈道:“道教所关心的,是社稷荣衰、战争胜负、命运穷达、人生贫富、寿命长短、前途吉凶、祛病消灾等社会现实问题。佛教与人们欲求脱离苦海的愿望产生共鸣,僧人们还吸取道家的道术,关心人们的现世利益……”根据材料,下列不能体现的是()A.魏晋时期佛教渐趋本土化B.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交融共存C.儒学未能关注到社会现实D.宗教能一定程度缓解人们的精神痛苦解析:选C根据材料可知,道教与佛教都关心社会现实,但不能说明儒学未能关注到社会现实,C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17.北魏建立时,太祖拓跋珪令“有司定行次,正服色。群臣奏以国家继黄帝之后,宜为土德,故神兽如牛,牛土畜……服尚黄,牺牲用白。祀天之礼用周典”。这反映出当时北魏()A.在洛阳建立了政权 B.深受西周礼制影响C.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D.华夏认同观念较强解析:选D据材料可知,北魏采用中原汉族的礼仪制度并认定自己为黄帝之后,体现了当时北魏华夏认同观念较强,有利于维护北魏统治,故选D项。18.(2023·义乌模拟)西晋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唯一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下列选项中与西晋历史相关的是()A.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B.司马睿定都建康完成统一C.贾思勰编著了《齐民要术》D.高僧玄奘西行去天竺取经解析:选A《禹贡地域图》是西晋地图学家裴秀所绘制,提出了绘制地图的方法,故选A项;司马睿定都建康,建立的是东晋,西晋完成统一全国的是司马炎,排除B项;贾思勰是北魏农学家,排除C项;玄奘是唐朝人,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汉统一王朝形成后,民族认同意识进一步增强。司马迁在《史记》中,以黄帝为华夏第一帝,将“五方”之民,将秦、楚、越,以及中国四边的匈奴族、南越族、东越族、西南夷等的祖先一同纳入华夏同祖共源的世系中去,成为古代中国人“同源同祖”的渊源,由此构建了由五帝三王起始的中国五千年的政治与民族、文明的历史。——摘编自李禹阶《华夏民族与国家认同意识的演变》材料二经历孝文帝融合和后来的发展,百多万鲜卑包括北方各族移民迁移到中原和洛阳,并最终融入了汉族之中,成为汉族的一部分,为汉民族注入了新鲜血液,而鲜卑民族也在一个新的民族大家庭中得到了永生。在吸收了鲜卑各族文化后,以汉族为主体的文化远远超越了南方的汉族文化,民族交融波澜壮阔,南北文化相互碰撞。——摘编自焦兴青《北魏孝文帝改革对我国民族大融合的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司马迁在民族认同方面的贡献及时代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孝文帝为推动民族交融的举措及影响。(3)综合以上材料,指出影响民族交融的因素。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成为古代中国人‘同源同祖’的渊源”“由此构建了由五帝三王起始的中国五千年的政治与民族、文明的历史”可知,构建起“同源同祖”的思想观念;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加强、大一统思想。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孝文帝改革内容包括迁都洛阳、穿汉服、讲汉话、改籍贯、改汉姓、通婚。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并最终融入了汉族之中,成为汉族的一部分,为汉民族注入了新鲜血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适应了北方民族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民族繁荣;孝文帝改革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第(3)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族交融受到国家政策(统治者推动)、民族交流、思想观念变革等因素影响。答案:(1)贡献:构建起“同源同祖”的思想观念。时代背景: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加强;大一统思想。(2)举措:迁都洛阳、穿汉服、讲汉话、改籍贯、改汉姓、通婚。影响:适应了北方民族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民族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3)因素:国家政策(统治者推动),民族交流,思想观念变革。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阮籍(210—263),出身世儒之家,自幼研习儒学,有济世之才志。曹魏末年,曹魏宗室与司马氏集团的斗争日趋白热化,大批名士在司马氏的政治清洗中丧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