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阶段评价(十一) 古代世界的文明_第1页
通史阶段评价(十一) 古代世界的文明_第2页
通史阶段评价(十一) 古代世界的文明_第3页
通史阶段评价(十一) 古代世界的文明_第4页
通史阶段评价(十一) 古代世界的文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0通史阶段评价(十一)古代世界的文明一、选择题1.人类最初的各农业文明及早期的各帝国出现于北纬30度上下的区域;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间,在这个纬度区间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轴心时代”,虽然有千山万水的阻隔,各个文明却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文化也有很多相通的地方。这些现象说明()A.地理气候是文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B.早期人类各文明体有着密切的联系C.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一定的内在规律D.农业文明的发展是文化引导的结果解析:选C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人类最初各文明体及文化“轴心时代”的出现都是在北纬30度上下的区域,虽然各区域有千山万水的阻隔,各文明体的文化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人类社会有一些共同的发展规律,是地理环境、气候、技术发展、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影响所致,C项正确。2.(2023·杭嘉湖金四地模拟)苏美尔人是于公元前5000年左右迁徙到西亚两河流域南部地区居住的一支古老民族。他们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苏美尔人()①较早建立了一系列城市国家②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③把代数学发展为独立学科④发明了60进制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选B结合所学可知,苏美尔人较早建立了一系列城市国家,发明了60进制,①④正确;埃及人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②错误;阿拉伯人伊本·穆萨把代数学发展为独立学科,③错误;故选B项。3.古代埃及人将一年分为三个季节:泛滥季、生长季和干旱季。每逢泛滥季结束后,农民只需要将种子撒播即可静待来年收获,农业技术长期落后于同时期的两河流域。尼罗河边的沼泽中盛产莎草、鸟类和鱼类,埃及人常以此采集为食。这反映出()A.尼罗河塑造了埃及独具特色的文明B.临近大河是古代文明诞生的必要条件C.埃及文明长期处于狩猎采集的阶段D.埃及恶劣的自然环境阻碍了农业的进步解析:选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埃及人的天文历法、农业手工业生产和饮食等处处受尼罗河影响,反映出尼罗河塑造了埃及独具特色的文明,A项正确;B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埃及文明已经进入农业文明,排除C项;埃及恶劣的自然环境阻碍了农业的进步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项。4.(2023·义乌模拟)“对于欧洲精英来说,波斯会让他们想起《圣经》中波斯帝国的居鲁士大帝。波斯还让人们回忆起了启蒙运动中被重新发现的智慧先知——查拉图斯特拉的故乡。大众对波斯帝国的浪漫记忆也被唤醒。”下列史实与波斯帝国相关的是()①曾与古希腊人一决雌雄②王宫大门上标志性雕刻是人首飞牛③最高统治者被称为苏丹④将西亚和北非文明区统一起来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④解析:选C希波战争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欧亚两洲的大规模国际战争,这场战争从约公元前499年持续到约公元前449年,结果是希腊城邦国家和制度得以幸存下来,而波斯帝国却从此一蹶不振,故①正确;人首飞牛是亚述帝国王国大门上常见的雕刻,故②错误;“苏丹”不符合史实,应为“国王”,故③错误;波斯是第一个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将西亚和北非文明区统一起来,故④正确;故选C项。5.(2023·诸暨月考)希腊城邦的本质特征在于其独特的社会政治结构,尤其在于其公民的身份、地位和作用。虽然不同城邦的政体和政治制度千差万别,但是作为城邦基础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大体是相同的。一般而言,城邦都是由三个阶级地位截然不同的人构成的,这就是奴隶、自由人和自由公民。上述材料意在强调希腊城邦()A.社会结构决定了政治结构B.公民是城邦政治的核心力量C.城邦的政体和制度大体相同D.平民政治是主要的政治制度解析:选B根据材料“希腊城邦的本质特征在于其独特的社会政治结构,尤其在于其公民的身份、地位和作用”可知,材料强调了古代希腊公民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公民可以直接参与城邦的国家管理,B项正确。6.(2023·精诚联盟三模)西亚是世界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是诸多文明要素的萌芽及成熟发展的地区。下列文明成果首创于西亚地区的有()①从1到9的数字②太阳历③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④冶铁技术A.①② B.②③C.②④ D.③④解析:选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亚人创造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楔形文字,③符合题意;最早使用冶铁技术,④符合题意;古代印度人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①不符合题意;古代埃及人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②不符合题意;故选D项。7.古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认为,掌管洪水的神是带来灾难的恶毒的神;古埃及人认为洪水之神是会带给每个人快乐的善良的神;古代印度人认为,水是万物的起源,是包含神在内的一切的母体。古人对水的信念源自于()A.生产方式 B.文化传统C.宗教信仰 D.文明交融解析:选A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由于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埃及和古代印度所处的地理环境和生产方式存在差异,导致他们对于水的认知不同,如洪水会给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带来破坏,因此他们认为掌管洪水的神是带来灾难的恶毒的神,而古埃及人会在洪水退去后利用肥沃的土壤进行农业活动而获得丰收,因此他们认为洪水之神是带来快乐的善良的神。所以古人对于水的信念是受到他们自身生产方式的影响,A项正确。8.(2023·宁波十校联考)古印度的《摩奴法典》规定:“婆罗门穷困时,可完全问心无愧地将其奴隶首陀罗的财产据为己有,而国王不应加以处罚,因为奴隶没有任何属于自己所有的东西,他不占有主人不能夺取的任何所有物。”这表明()A.种姓制度受到法律保护B.财产多寡是划分种姓的依据C.法律注重维护私有财产D.婆罗门掌握古印度经济大权解析:选A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在对所有权的规定上,《摩奴法典》对不同的种姓有着截然不同的规定,婆罗门的特权被法典保护,说明种姓制度受到法律保护,A项正确;种姓制度是世袭的,与财产多寡无关,排除B项;法律只保护高种姓者的财产,排除C项;题干表明法律允许婆罗门剥削首陀罗,并没有体现婆罗门掌握了经济大权,排除D项。9.(2023·东阳模拟)玄奘对印度的种姓制度曾做如下描述:若夫族姓殊者,有四流焉:一曰婆罗门,净行也……二曰刹帝利,王种也……三曰吠奢,商贾也……四曰戌陀罗,农人也……凡兹四姓,清浊殊流,婚娶通亲,飞伏异路,内外宗枝,姻媾不杂。在玄奘看来,7世纪的印度()A.种姓歧视走向崩溃 B.社会阶层无法流动C.农民社会地位下降 D.职业选定唯种姓论解析:选B在种姓制度之下,有着严格的等级区别,社会阶层无法流动,B项正确;种姓歧视并没有走向崩溃,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印度种姓制度的特点,无法得出农民社会地位的发展趋势,排除C项;种姓制度之下,职业是世袭的,排除D项。10.公元7世纪,某国家整个朝野掀起了“中国化运动”,仿效唐朝的制度和文化,把蒙昧状态的民族,凭空向前推进了几个世纪。以下属于这个国家当时的社会现象的是()A.将军与武士结成主从关系B.初步建立中央集权制C.中朝军民抗击日本侵略D.模仿中国汉字创喃字解析:选B646年日本(孝德天皇,年号大化)推行大化改新,他们仿效中国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B项正确;A项是幕府统治时期,排除;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喃字是越南创立的,不是日本,排除D项。11.(2023·浙江省选考仿真模拟)下表所示为有关5—6世纪东罗马帝国的记录。这可用于解释()1东罗马帝国成了一个工商业经济发达的国家,境内拥有大大小小的城市,其居民差不多占到帝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2其首都君士坦丁堡是号称拥有百万居民的大都市,停泊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船只,成为“东西方之间的一座金桥”3帝国境内的多个城市与东方的波斯、印度及中国等国都有密切的商业贸易关系。商品所有者之间因买卖、借贷、诉讼等产生了复杂的社会经济关系A.罗马法律臻于成熟和完备的缘由B.罗马帝国坚持法治化建设C.罗马法调和社会纠纷的能力增强D.罗马法培育公平公正原则解析:选A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反映了随着东罗马帝国的扩张和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对奴隶主专制统治的挑战和民事纠纷日益增多,这是查士丁尼编撰《罗马民法大全》的背景,A项正确;材料只涉及5-6世纪的东罗马帝国,不足以说明罗马帝国坚持法治化建设,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罗马法相关规定,不能得出C、D两项结论,排除。12.10—11世纪,西欧一些地区经常出现封地买卖行为,其流程是:封臣和封地买主达成出售协议;两人一起至封君处,封臣申明自己愿意放弃封土,将封土交回给封君;买主向封君行臣服礼宣誓效忠,请求封土,封君赐封土给买主。这一现象说明()A.土地成为维系封建制的纽带B.民族国家初步形成C.封臣对封君的依附关系松弛D.封建土地关系瓦解解析:选A封君封臣制在10世纪至11世纪发生变化,封臣可以将土地出售,但必须到封君处,“封臣申明自己愿意放弃封土,将封土交回给封君,买主向封君行臣服礼宣誓效忠,请求封土,封君赐封土给买主”形成一种新的封君封臣关系,体现了土地成为维系封建制的纽带,A项正确;民族国家初步形成是在15世纪,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封臣即便要出售土地,也必须到封君处形成新的封臣对封君的依附关系,封臣对封君的依附并关系没有松弛,排除C项;10世纪至11世纪,封建土地关系并没有瓦解,排除D项。13.(2023·浙江9+1高中联盟联考)《欧洲史》中记载:“庄园主很久以来就对奴隶拥有一切权力,而且他们也对自己的封臣和其他自由身份的臣民有广泛的权力。在其领地内,庄园主不仅拥有经济权力,还拥有行政权力和司法权力。”据此可知,西欧庄园的存在()A.是中古西欧一种开放的经济形态B.促进了中世纪奴隶制发展C.是相对独立兼有自治特点的政治集团D.有利于法律的公正实施解析:选C西欧庄园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和政治单位,C项正确;西欧庄园经济自给自足,具有相对的封闭性,排除A项;中世纪的欧洲属于封建社会,庄园居民不同于奴隶社会的奴隶,排除B项;庄园主掌握经济、行政和司法权力,司法权不独立,不利于法律的公正实施,排除D项。14.(2023·温州选考模拟)17世纪前期,法国国王路易十三的首相黎塞留,对叛乱的新教徒予以打击。中央的各部大臣也由他任命并在他的直接领导下掌握实权。他还在全国各个地方设立了驿站。黎塞留此举()A.推动国家形态变迁B.完善地方行政体系C.剥夺君主行政权力 D.确立了等级君主制解析:选A据材料可知,17世纪前期的法国国王路易十三的首相黎塞留,对叛乱的新教徒予以打击,而且中央的各部大臣也由他任命并在他的直接领导下掌握实权,还在全国各个地方设立了驿站,结合所学可知,这些措施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中央政令的畅通,推动了国家形态的变迁,A项正确。15.(2023·杭州二中检测)在中世纪西欧的社会活动中,当王权与教权产生矛盾和冲突时,双方主要从保护自己利益的角度而非取代或推翻对方的角度出发,采取谈判、法庭斗争、货币赎买,甚至是战争威胁等手段,使彼此达成一种妥协,建立一种新的权利义务关系。这些做法()A.助推封君封臣制的形成B.奠定了民族国家的基础C.为城市自治提供了借鉴D.限制了贵族权力的滥用解析:选C材料中体现了王权与教权产生冲突时的处理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在城市自治过程中,城市市民与封建主进行一定的妥协,通过战争、赎买或者谈判的方式,实现了一定的自治,这是借鉴的结果,C项正确。16.(2023·杭嘉湖金四地模拟)15世纪时,某个帝国将巴尔干半岛视为其“征服欧洲的桥头堡”。1459年,它灭亡了塞尔维亚;1460年,占领了希腊;到15世纪后半期,整个巴尔干半岛几乎都被侵占。该帝国()①实行“特辖领地制”②控制了连接欧亚的商路③最高统治者称哈里发④首都在15-16世纪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心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C结合所学可知,15世纪在巴尔干半岛附近大肆扩张的是奥斯曼帝国,该帝国控制了连接欧亚的商路,②正确;首都在15—16世纪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心,④正确;俄国伊凡四世实行“特辖领地制”,①错误;奥斯曼帝国的最高统治者称苏丹,③错误;故选C项。17.随着穆斯林贸易深入非洲,伊斯兰教于985年首先在加奥扎根。然后于10世纪后期在加纳帝国扎根,再由此向东传播到马里帝国和桑海帝国。这说明在古代()A.对外贸易深刻影响非洲国家发展B.非洲绝大多数国家对外政策开放C.非洲国家大都仰慕阿拉伯的文化D.非洲经济文化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解析:选A由于穆斯林贸易深入非洲,伊斯兰教随之在加奥、加纳、马里、桑海等国扎根,这说明对外贸易深刻影响非洲国家发展,A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强调伊斯兰教在非洲的发展,而不是强调对外政策开放,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非洲国家大都仰慕阿拉伯的文化,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非洲经济文化的影响,而是强调伊斯兰教在非洲的传播,排除D项。18.(2023·浙江名校联盟联考)马丘比丘是建于公元15世纪一处印第安文明古城遗迹,已被列为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在建筑理论及工具极度匮乏的条件下,当地人将城市建在陡峭的悬崖上,不用任何钢筋水泥,仅仅依靠石头打磨技术建起了一座古城。该遗址区域位于图中的()A.①B.②C.③D.④解析:选C马丘比丘是印加人建造的古城,位于安第斯山脉中的山脊上,③是马丘比丘,故选C项;①是阿兹特克人国家的都城特诺奇蒂特兰,位于今墨西哥地区,排除A项;②为中美洲尤卡坦半岛的奇琴·伊察,排除B项;④为今天的巴西,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9.(2023·浙江省名校联盟联考)世界文明的形成过程,就是各民族各地区文明相互交流、碰撞与融合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阿拉伯文化不是对单一的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它既吸收了西方的希腊、罗马文化,又继承埃及、波斯、印度等东方文化,它是许多民族文化在伊斯兰教社会中融合而成的。因此,阿拉伯文化是一种“综合文化”……文明的发展促使阿拉伯的许多学科如文学、医学、天文学、数学、工程学等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并传入欧洲。欧洲中世纪文化的发展能打破黑暗达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阿拉伯文化的传入是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摘编自朱效斐《阿拉伯文化的综合与继承》等材料二在1000年至1500年间,东半球各民族在旅行、贸易、交流和互动方面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为频繁和密切。蒙古以及其他游牧民族所建立的庞大帝国为这一跨文化的交流互动提供了政治基础。当他们征服并平息了广大地区时,游牧民族为过往的商人、外交人员、传教士以及其他旅行者提供了安全的通道。除了游牧帝国外,航海技术的改进也带来了印度洋和中国海上的交通的增加。所以,远距离旅行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普通,而像伊本·白图泰和马可·波罗这样的个人旅行家有时还冒险在东半球大部分地区旅行。到15世纪初期……在欧洲,当他们寻找进入亚洲市场的途径时,欧洲的航海家们不仅建立了与非洲和亚洲各民族的直接联系,还向西驶入西半球和太平洋。他们的航行使得东半球、西半球以及大洋洲的各民族之间进行了稳定和持续的交流与互动。——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材料三中国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倡导者、践行者。自古以来,中国文化在传承和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应时处变中不断升华,与外来文化通过互相沟通和交流,达到和谐共处……多样性不仅是世界文化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当今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6000多种语言。这些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