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灭火器配置验收及检查规范+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_第1页
建筑灭火器配置验收及检查规范+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_第2页
建筑灭火器配置验收及检查规范+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_第3页
建筑灭火器配置验收及检查规范+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_第4页
建筑灭火器配置验收及检查规范+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总

则1.0.1为保障建筑灭火器(以下简称灭火器)的合理安装配置和安全使用,及时有效地扑灭初起火灾,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制定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灭火器的安装设置、验收、检查和维护。本规范不适用于生产或储存炸药、弹药、火工品、花炮的厂房或库房。1.0.3灭火器的安装设置、验收、检查和维护,除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基本规定2.1质量管理2.1.1灭火器安装设置前应具备下列条件:

1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图、设计说明、材料表应齐全;

2设计单位应向建设、施工、监理单位进行技术交底;

3施工现场应满足灭火器安装设置的要求。2.1.2灭火器的配置类型、规格、数量及其设置位置应符合批准的工程设计文件和施工技术标准。修改设计应由设计单位出具设计变更通知单。2.1.3安装设置前应对灭火器、灭火器箱及其附件等进行进场质量检查,检查不合格不得进行安装设置。2.2材料、器材2.2.1灭火器的进场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1灭火器应符合市场准入的规定,并应有出厂合格证和相关证书;2灭火器的铭牌、生产日期和维修日期等标志应齐全;

3灭火器的类型、规格、灭火级别和数量应符合配置设计要求;

4灭火器筒体应无明显缺陷和机械损伤;

5灭火器的保险装置应完好;6灭火器压力指示器的指针应在绿区范围内;7推车式灭火器的行驶机构应完好。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查办法:观察检查,资料检查。2.2.2灭火器箱的进场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1灭火器箱应有出厂合格证和型式检验报告;2灭火器箱外观应无明显缺陷和机械损伤;

3灭火器箱应开启灵活。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查办法:观察检查,资料检查。2.2.3设置灭火器的挂钩、托架应符合配置设计要求,无明显缺陷和机械损伤,并应有出厂合格证。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查办法:观察检查,资料检查。2.2.4发光指示标志应无明显缺陷和损伤,并应有出厂合格证和型式检验报告。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查办法:观察检查,资料检查。3安装设置3.1一般规定3.1.1灭火器的安装设置应包括灭火器、灭火器箱、挂钩、托架和发光指示标志等的安装。3.1.2灭火器的安装设置应按照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图和安装说明进行,安装设置单位应按照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编制建筑灭火器配置定位编码表。3.1.3灭火器的安装设置应便于取用,且不得影响安全疏散。3.1.4灭火器的安装设置应稳固,灭火器的铭牌应朝外,灭火器的器头宜向上。3.1.5灭火器设置点的环境温度不得超出灭火器的使用温度范围。3.2手提式灭火器的安装设置3.2.1手提式灭火器宜设置在灭火器箱内或挂钩、托架上。对于环境干燥、洁净的场所,手提式灭火器可直接放置在地面上。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查方法:观察检查。3.2.2灭火器箱不应被遮挡、上锁或拴系。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查方法:观察检查。3.2.3灭火器箱的箱门开启应方便灵活,其箱门开启后不得阻挡人员安全疏散。除不影响灭火器取用和人员疏散的场合外,开门型灭火器箱的箱门开启角度不应小于175°,翻盖型灭火器箱的翻盖开启角度不应小于100°。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查方法:观察检查与实测。3.2.4挂钩、托架安装后应能承受一定的静载荷,不应出现松动、脱落、断裂和明显变形。检查数量:随机抽查20%,但不少于3个;总数少于3个时,全数检查。检查方法:以5倍的手提式灭火器的载荷悬挂于挂钩、托架上,作用5min,观察是否出现松动、脱落、断裂和明显变形等现象;当5倍的手提式灭火器质量小于45kg时,应按45kg进行检查。3.2.5挂钩、托架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保证可用徒手的方式便捷地取用设置在挂钩、托架上的手提式灭火器;

2当两具及两具以上的手提式灭火器相邻设置在挂钩、托架上时,应可任意地取用其中一具。检查数量:随机抽查20%,但不少于3个;总数少于3个时,全数检查。检查方法:观察检查和实际操作。3.2.6设有夹持带的挂钩、托架,夹持带的打开方式应从正面可以看到。当夹持带打开时,灭火器不应掉落。检查数量:随机抽查20%,但不少于3个;总数少于3个时,全数检查。检查方法:观察检查与实际操作。3.2.7嵌墙式灭火器箱及挂钩、托架的安装高度应满足手提式灭火器顶部离地面距离不大于1.50m,底部离地面距离不小于0.08m的规定。检查数量:随机抽查20%,但不少于3个;总数少于3个时,全数检查。检查方法:观察检查与实测。3.3推车式灭火器的设置3.3.1推车式灭火器宜设置在平坦场地,不得设置在台阶上。在没有外力作用下,推车式灭火器不得自行滑动。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查方法:观察检查。3.3.2推车式灭火器的设置和防止自行滑动的固定措施等均不得影响其操作使用和正常行驶移动。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查方法:观察检查。3.4其他3.4.1在有视线障碍的设置点安装设置灭火器时,应在醒目的地方设置指示灭火器位置的发光标志。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查方法:观察检查。3.4.2在灭火器箱的箱体正面和灭火器设置点附近的墙面上应设置指示灭火器位置的标志,并宜选用发光标志。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查方法:观察检查。3.4.3设置在室外的灭火器应采取防湿、防寒、防晒等相应保护措施。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查方法:观察检查。3.4.4当灭火器设置在潮湿性或腐蚀性的场所时,应采取防湿或防腐蚀措施。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查方法:观察检查。4配置验收4.1一般规定4.1.1灭火器安装设置后,必须进行配置验收,验收不合格不得投入使用。4.1.2灭火器配置验收应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安装、监理等单位按照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文件进行。4.1.3灭火器配置验收时,安装单位应提交下列技术资料:1建筑灭火器配置工程竣工图、建筑灭火器配置定位编码表;2灭火器配置设计说明﹑建筑设计防火审核意见书;3灭火器的有关质量证书﹑出厂合格证﹑使用维护说明书等。4.1.4灭火器配置验收应按本规范附录B的要求填写建筑灭火器配置验收报告。4.2配置验收4.2.1灭火器的类型、规格、灭火级别和配置数量应符合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要求。检查数量:按照灭火器配置单元的总数,随机抽查20%,并不得少于3个;少于3个配置单元的,全数检查。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甲乙类火灾危险性场所、文物保护单位,全数检查。验收方法:对照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图进行。4.2.2灭火器的产品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有关产品标准的要求。检查数量:随机抽查20%,查看灭火器的外观质量。全数检查灭火器的合格手续。验收方法:现场直观检查,查验产品有关质量证书。4.2.3在同一灭火器配置单元内,采用不同类型灭火器时,其灭火剂应能相容。检查数量:随机抽查20%。验收方法:对照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文件和灭火器铭牌,现场核实。4.2.4灭火器的保护距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的有关规定,灭火器的设置应保证配置场所的任一点都在灭火器设置点的保护范围内。检查数量:按照灭火器配置单元的总数,随机抽查20%;少于3个配置单元的,全数检查。验收方法:用尺丈量。4.2.5灭火器设置点附近应无障碍物,取用灭火器方便,且不得影响人员安全疏散。检查数量:全数检查。验收方法:观察检查。4.2.6灭火器箱应符合本规范第3.2.2、3.2.3条的规定。检查数量:随机抽查20%,但不少于3个;少于3个全数检查。验收方法:观察检查与实测。4.2.7灭火器的挂钩、托架应符合本规范第3.2.4~3.2.6条的规定。检查数量:随机抽查5%,但不少于3个;少于3个全数检查。验收方法:观察检查与实测。4.2.8灭火器采用挂钩、托架或嵌墙式灭火器箱安装设置时,灭火器的设置高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的要求,其设置点与设计点的垂直偏差不应大于0.01m。检查数量:随机抽查20%,但不少于3个;少于3个全数检查。验收方法:观察检查与实测。4.2.9推车式灭火器的设置,应符合本规范第3.3.1、3.3.2条的规定。检查数量:全数检查。验收方法:观察检查。4.2.10灭火器的位置标识,应符合本规范第3.4.1、3.4.2条的规定。检查数量:全数检查。验收方法:观察检查。4.2.11灭火器的摆放应稳固。灭火器的设置点应通风、干燥、洁净,其环境温度不得超出灭火器的使用温度范围。设置在室外和特殊场所的灭火器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检查数量:全数检查。验收方法:观察检查。4.3配置验收判定规则4.3.1灭火器配置验收应按独立建筑进行,局部验收可按申报的范围进行。4.3.2灭火器配置验收的判定规则应符合下列要求:

1缺陷项目应按本规范附录B的规定划分为:严重缺陷项(A)、重缺陷项(B)和轻缺陷项(C)。

2合格判定条件应为:A=0,且B≤1,且B+C≤4,否则为不合格

5检查与维护5.1一般规定5.1.1灭火器的检查与维护应由相关技术人员承担。5.1.2每次送修的灭火器数量不得超过计算单元配置灭火器总数量的1/4。超出时,应选择相同类型和操作方法的灭火器替代,替代灭火器的灭火级别不应小于原配置灭火器的灭火级别。5.1.3检查或维修后的灭火器均应按原设置点位置摆放。5.1.4需维修、报废的灭火器应由灭火器生产企业或专业维修单位进行。5.2检查5.2.1灭火器的配置、外观等应按附录C的要求每月进行一次检查。5.2.2下列场所配置的灭火器,应按附录C的要求每半月进行一次检查。1候车(机、船)室、歌舞娱乐放映游艺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2堆场、罐区、石油化工装置区、加油站、锅炉房、地下室等场所。5.2.3日常巡检发现灭火器被挪动,缺少零部件,或灭火器配置场所的使用性质发生变化等情况时,应及时处置。5.2.4灭火器的检查记录应予保留。5.3

送修5.3.1存在机械损伤、明显锈蚀、灭火剂泄露、被开启使用过或符合其他维修条件的灭火器应及时进行维修。5.3.2灭火器的维修期限应符合表5.3.2的规定。表5.3.2

灭火器的维修期限灭火器类型维修期限水基型灭火器手提式水基型灭火器出厂期满3年;首次维修以后每满1年推车式水基型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手提式(贮压式)干粉灭火器出厂期满5年;首次维修以后每满2年手提式(储气瓶式)干粉灭火器推车式(贮压式)干粉灭火器推车式(储气瓶式)干粉灭火器洁净气体灭火器手提式洁净气体灭火器推车式洁净气体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推车式二氧化碳灭火器5.4

报废5.4.1下列类型的灭火器应报废:1

酸碱型灭火器;2

化学泡沫型灭火器;3

倒置使用型灭火器;4

氯溴甲烷、四氯化碳灭火器;5

国家政策明令淘汰的其他类型灭火器。5.4.2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灭火器应报废:1筒体严重锈蚀,(锈蚀面积大于、等于筒体总面积的1/3,表面有凹坑;2筒体明显变形,机械损伤严重;3器头存在裂纹,、无泄压机构;4筒体为平底等结构不合理;5没有间歇喷射机构的手提式;6没有生产厂名称和出厂年月,包括铭牌脱落,或虽有铭牌,但已看不清生产厂名称,或出厂年月钢印无法识别;7筒体有锡焊、铜焊或补缀等修补痕迹;8被火烧过。5.4.3灭火器出厂时间达到或超过表5.4.3规定的报废期限时应报废。表5.4.3灭火器的报废期限灭火器类型报废期限(年)水基型灭火器手提式水基型灭火器6推车式水基型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手提式(贮压式)干粉灭火器10手提式(储气瓶式)干粉灭火器推车式(贮压式)干粉灭火器推车式(储气瓶式)干粉灭火器洁净气体灭火器手提式洁净气体灭火器推车式洁净气体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12推车式二氧化碳灭火器5.4.4灭火器报废后,应按照等效替代的原则进行更换。附录A

建筑灭火器配置定位编码表表A建筑灭火器配置定位编码表配置计算单元分类□独立单元□组合单元单元名称

单元保护面积S=

m2设置点数N=单元需配灭火级别Q=

AQ=

B设置点需配灭火级别

Qe=

AQe=

B

设置点编

号灭火器编

号灭火器型

号规

格灭火器设置点实配灭火级别灭火器设置方式灭火器设置点位置描述备

Qe=

AQe=

B

□灭火器箱内□挂钩、托架上□地面上

Qe=

AQe=

B

□灭火器箱内□挂钩、托架上□地面上

Qe=

AQe=

B

□灭火器箱内□挂钩、托架上□地面上

Qe=

AQe=

B

□灭火器箱内□挂钩、托架上□地面上

Qe=

AQe=

B

□灭火器箱内□挂钩、托架上□地面上

Qe=

AQe=

B

□灭火器箱内□挂钩、托架上□地面上

Qe=

AQe=

B

□灭火器箱内□挂钩、托架上□地面上

Qe=

AQe=

B

□灭火器箱内□挂钩、托架上□地面上

Qe=

AQe=

B

□灭火器箱内□挂钩、托架上□地面上

Qe=

AQe=

B

□灭火器箱内□挂钩、托架上□地面上

单元实配灭火级别Q=

AQ=

B单元实配灭火器数量

附录B建筑灭火器配置缺陷项分类及验收报告表B建筑灭火器配置缺陷项分类及验收报告工程名称

工程地址

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

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序号检查项目缺陷项检查记录检查结论1灭火器的类型、规格、灭火级别和配置数量应符合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要求严重(A)4.2.1

2灭火器的产品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有关产品标准的要求严重(A)4.2.2

3在同一灭火器配置单元内,采用不同类型灭火器时,其灭火剂应能相容严重(A)4.2.3

4灭火器的保护距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的有关规定,灭火器的设置应保证配置场所的任一点都在灭火器设置点的保护范围内严重(A)4.2.4

5灭火器设置点附近应无障碍物,取用灭火器方便,且不得影响人员安全疏散重(B)4.2.5/3.1.3

6手提式灭火器宜设置在灭火器箱内或挂钩、托架上,或干燥、洁净的地面上重(B)4.2.5/3.2.1

7灭火器(箱)不应被遮挡、拴系或上锁重(B)4.2.6/3.2.2

8灭火器箱的箱门开启应方便灵活,其箱门开启后不得阻挡人员安全疏散。开门型灭火器箱的箱门开启角度应不小于175°,翻盖型灭火器箱的翻盖开启角度应不小于100°,不影响取用和疏散的场合除外轻(C)4.2.6/3.2.3

9挂钩、托架安装后应能承受一定的静载荷,不应出现松动、脱落、断裂和明显变形。以5倍的手提式灭火器的载荷(不小于45kg)悬挂于挂钩、托架上,作用5min,观察检查重(B)4.2.7/3.2.4

10挂钩、托架安装后,应保证可用徒手的方式便捷地取用手提式灭火器。当两具及两具以上的手提式灭火器相邻设置在挂钩、托架上时,应保证可任意地取用其中一具重(B)4.2.7/3.2.5

11设有夹持带的挂钩、托架,夹持带的打开方式应从正面可以看到。当夹持带打开时,手提式灭火器不应掉落轻(C)4.2.7/3.2.6

12嵌墙式灭火器箱及灭火器挂钩、托架的安装高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关于手提式灭火器顶部离地面距离不大于1.50m,底部离地面距离不小于0.08m的规定,其设置点与设计点的垂直偏差不应大于0.01m轻(C)4.2.8/3.2.7

13推车式灭火器宜设置在平坦场地,不得设置在台阶上。在没有外力作用下,推车式灭火器不得自行滑动轻(C)4.2.9/3.3.1

14推车式灭火器的设置和防止自行滑动的固定措施等均不得影响其操作使用和正常行驶移动轻(C)4.2.9/3.3.2

15在有视线障碍的设置点安装设置灭火器时,应在醒目的地方设置指示灭火器位置的发光标志重(B)4.2.10/3.4.1

16在灭火器箱的箱体正面和灭火器设置点附近的墙面上,应设置指示灭火器位置的标志,这些标志宜选用发光标志轻(C)4.2.10/3.4.2

17灭火器的摆放应稳固。灭火器的铭牌应朝外,灭火器的器头宜向上重(B)4.2.11/3.1.4

18灭火器的设置点应通风、干燥、洁净,其环境温度不得超出灭火器的使用温度范围。设置在室外和特殊场所的灭火器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重(B)4.2.11/3.1.5/3.4.3/3.4.4

综合结论

验收单位

施工单位签章:日期:监理单位签章:日期:设计单位签章:日期:建设单位签章:日期:

附录C建筑灭火器检查内容、要求及记录表C建筑灭火器检查内容、要求及记录检查内容和要求检查记录检查结论

配置检查1灭火器是否放置在配置图表规定的设置点位置

2灭火器的落地、托架、挂钩等设置方式是否符合配置设计要求。手提式灭火器的挂钩、托架安装后是否能承受一定的静载荷,并不出现松动、脱落、断裂和明显变形

3灭火器的铭牌是否朝外,并且器头宜向上。

4灭火器的类型、规格、灭火级别和配置数量是否符合配置设计要求

5灭火器配置场所的使用性质,包括可燃物的种类和物态等,是否发生变化

6灭火器是否达到送修条件和维修期限

7灭火器是否达到报废条件和报废期限

8室外灭火器是否有防雨、防晒等保护措施

9灭火器周围是否存在有障碍物、遮挡、拴系等影响取用的现象

10灭火器箱是否上锁,箱内是否干燥、清洁

11特殊场所中灭火器的保护措施是否完好

外观检查12灭火器的铭牌是否无残缺,并清晰明了

13灭火器铭牌上关于灭火剂、驱动气体的种类、充装压力、总质量、灭火级别、制造厂名和生产日期或维修日期等标志及操作说明是否齐全

14灭火器的铅封、销闩等保险装置是否未损坏或遗失

15灭火器的筒体是否无明显的损伤(磕伤、划伤)、缺陷、锈蚀(特别是筒底和焊缝)、泄漏

16灭火器喷射软管是否完好,无明显龟裂,喷嘴不堵塞

17灭火器的驱动气体压力是否在工作压力范围内(贮压式灭火器查看压力指示器是否指示在绿区范围内,二氧化碳灭火器和储气瓶式灭火器可用称重法检查)

18灭火器的零部件是否齐全,并且无松动、脱落或损伤

19灭火器是否未开启、喷射过

本规范用词说明1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2

本规范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目次1. 总则 12. 术语和符号 22.1 术语 22.2 符号 33. 设计要求 63.1 一般规定 63.2 系统设置 73.3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 83.4 IG541混合气体灭火系统 133.5 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 174. 系统组件 194.1 一般规定 194.2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组件专用要求 204.3 IG541混合气体灭火系统组件专用要求 214.4 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组件专用要求 215. 操作与控制 226. 安全要求 23附录A灭火浓度和惰化浓度 24附录B海拔高度修正系数 26附录C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喷头等效孔口单位面积喷射率 27附录D喷头规格和等效孔口面积 29附录EIG541混合气体灭火系统管道压力系数和密度系数 30附录FIG541混合气体灭火系统喷头等效孔口单位面积喷射率 32附录G无毒性反应(NOAEL)、有毒性反应(LOAEL)浓度和灭火剂技术性能 34规范用词说明 35总则为合理设计气体灭火系统,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制定本规范。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工业和民用建筑中设置的七氟丙烷、IG541混合气体和热气溶胶全淹没灭火系统的设计。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应遵循国家有关方针和政策,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设计采用的系统产品及组件,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的要求。气体灭火系统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术语和符号术语防护区protectedarea满足全淹没灭火系统要求的有限封闭空间。全淹没灭火系统totalfloodingextinguishingsystem在规定的时间内,向防护区喷放设计规定用量的灭火剂,并使其均匀地充满整个防护区的灭火系统。管网灭火系统pipingextinguishingsystem按一定的应用条件进行设计计算,将灭火剂从储存装置经由干管支管输送至喷放组件实施喷放的灭火系统。预制灭火系统pre-engineeredsystems按一定的应用条件,将灭火剂储存装置和喷放组件等预先设计、组装成套且具有联动控制功能的灭火系统。组合分配系统combineddistributionsystems用一套气体灭火剂储存装置通过管网的选择分配,保护两个或两个以上防护区的灭火系统。灭火浓度flameextinguishingconcentration在101KPa大气压和规定的温度条件下,扑灭某种火灾所需气体灭火剂在空气中的最小体积百分比。灭火密度flameextinguishingdensity在101KPa大气压和规定的温度条件下,扑灭单位容积内某种火灾所需固体热气溶胶发生剂的质量。惰化浓度inertingconcentration有火源引入时,在101KPa大气压和规定的温度条件下,能抑制空气中任意浓度的易燃可燃气体或易燃可燃液体蒸气的燃烧发生所需的气体灭火剂在空气中的最小体积百分比。浸渍时间soakingtime在防护区内维持设计规定的灭火剂浓度,使火灾完全熄灭所需的时间。泄压口pressurereliefopening灭火剂喷放时,防止防护区内压超过允许压强,泄放压力的开口。过程中点counsemiddlepoint喷放过程中,当灭火剂喷出量为设计用量50%时的系统状态。无毒性反应浓度(NOAEL浓度)NOAELconcentration观察不到由灭火剂毒性影响产生生理反应的灭火剂最大浓度。有毒性反应浓度(LOAEL浓度)LOAELconcentration能观察到由灭火剂毒性影响产生生理反应的灭火剂最小浓度。热气溶胶condensedfireextinguishingaerosol由固体化学混合物(热气溶胶发生剂)经化学反应生成的具有灭火性质的气溶胶,包括S型热气溶胶、K型热气溶胶和其它型热气溶胶。符号灭火设计浓度或惰化设计浓度灭火设计密度管道内径喷头等效孔口面积减压孔板孔口面积泄压口面积重力加速度喷头高度相对“过程中点”时储存容器中液面的位差海拔高度修正系数容积修正系数管道计算长度储存容器的数量流程中计算管段的数量安装在计算支管下游的喷头数量灭火剂储存容器充压(或增压)压力减压孔板前的压力减压孔板后的压力喷头工作压力围护结构承受内压的允许压强高程压头喷放“过程中点”储存容器内压力管道设计流量单个喷头的设计流量支管平均设计流量减压孔板设计流量主干管平均设计流量灭火剂在防护区的平均喷放速率等效孔口单位面积喷射率灭火剂过热蒸汽或灭火剂气体在101KPa大气压和防护区最低环境温度下的比容防护区最低环境温度灭火剂设计喷放时间防护区的净容积喷放前全部储存容器内的气相总容积(对IG541系统为全部储存容器的总容积)减压孔板前管网管道容积减压孔板后管网管道容积储存容器的容量管网的管道内容积灭火设计用量或惰化设计用量系统灭火剂储存量系统灭火剂剩余量计算管段始端压力系数计算管段末端压力系数计算管段始端密度系数计算管段末端密度系数七氟丙烷液体密度落压比充装量减压孔板流量系数计算管段阻力损失储存容器内的灭火剂剩余量管道内的灭火剂剩余量

设计要求一般规定采用气体灭火系统保护的防护区,其灭火设计用量或惰化设计用量,应根据防护区内可燃物相应的灭火设计浓度或惰化设计浓度经计算确定。有爆炸危险的气体、液体类火灾的防护区,应采用惰化设计浓度;无爆炸危险的气体、液体类火灾和固体类火灾的防护区,应采用灭火设计浓度。几种可燃物共存或混合时,灭火设计浓度或惰化设计浓度,应按其中最大的灭火设计浓度或惰化设计浓度确定。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防护区采用组合分配系统时,一个组合分配系统所保护的防护区不应超过8个。组合分配系统的灭火剂储存量,应按储存量最大的防护区确定。灭火系统的灭火剂储存量,应为防护区的灭火设计用量与储存容器内的灭火剂剩余量和管网内的灭火剂剩余量之和。灭火系统的储存装置72小时内不能重新充装恢复工作的,应按系统原储存量的100%设置备用量。灭火系统的设计温度,应采用20℃同一集流管上的储存容器,其规格、充压压力和充装量应相同。同一防护区,当设计两套或三套管网时,集流管可分别设置,系统启动装置必须共用。各管网上喷头流量均应按同一灭火设计浓度、同一喷放时间进行设计。管网上不应采用四通管件进行分流。喷头的保护高度和保护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1最大保护高度不宜大于6.5m2最小保护高度不应小于0.3m3喷头安装高度小于1.5m时,保护半径不宜大于4.54喷头安装高度不小于1.5m时,保护半径不应大于7.5喷头宜贴近防护区顶面安装,距顶面的最大距离不宜大于0.5m一个防护区设置的预制灭火系统,其装置数量不宜超过10台。同一防护区内的预制灭火系统装置多于1台时,必须能同时启动,其动作响应时差不得大于2s。单台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装置的保护容积不应大于160m3采用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的防护区,其高度不宜大于6.0m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装置的喷口宜高于防护区地面2.0m。系统设置气体灭火系统适用于扑救下列火灾:1电气火灾;2固体表面火灾;3液体火灾;4灭火前能切断气源的气体火灾。注:除电缆隧道(夹层、井)及自备发电机房外,K型和其它型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不得用于其它电气火灾。气体灭火系统不适用于扑救下列火灾:1硝化纤维、硝酸钠等氧化剂或含氧化剂的化学制品火灾;2钾、镁、钠、钛、锆、铀等活泼金属火灾;3氢化钾、氢化钠等金属氢化物火灾;4过氧化氢、联胺等能自行分解的化学物质火灾。5可燃固体物质的深位火灾。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不应设置在人员密集场所、有爆炸危险性的场所及有超净要求的场所。K型及其他型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不得用于电子计算机房、通讯机房等场所。防护区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1防护区宜以单个封闭空间划分;同一区间的吊顶层和地板下需同时保护时,可合为一个防护区;2采用管网灭火系统时,一个防护区的面积不宜大于800m2,且容积不宜大于3采用预制灭火系统时,一个防护区的面积不宜大于500m2,且容积不宜大于1600防护区围护结构及门窗的耐火极限均不宜低于0.5h;吊顶的耐火极限不宜低于0.25h。防护区围护结构承受内压的允许压强,不宜低于1200Pa。防护区应设置泄压口,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泄压口应位于防护区净高的2/3以上。防护区设置的泄压口,宜设在外墙上。泄压口面积按相应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定计算。喷放灭火剂前,防护区内除泄压口外的开口应能自行关闭。防护区的最低环境温度不应低于-10℃七氟丙烷灭火系统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灭火设计浓度不应小于灭火浓度的1.3倍,惰化设计浓度不应小于惰化浓度的1.1倍。固体表面火灾的灭火浓度为5.8%,其它灭火浓度可按本规范附录A中附表A-1的规定取值,惰化浓度可按本规范附录A中附表A-2的规定取值。本规范附录A中未列出的,应经试验确定。图书、档案、票据和文物资料库等防护区,灭火设计浓度宜采用10%。油浸变压器室、带油开关的配电室和自备发电机房等防护区,灭火设计浓度宜采用9%。通讯机房和电子计算机房等防护区,灭火设计浓度宜采用8%。防护区实际应用的浓度不应大于灭火设计浓度的1.1倍。在通讯机房和电子计算机房等防护区,设计喷放时间不应大于8s;在其它防护区,设计喷放时间不应大于10s。灭火浸渍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1木材、纸张、织物等固体表面火灾,宜采用20min;2通讯机房、电子计算机房内的电气设备火灾,应采用5min;3其它固体表面火灾,宜采用10min;4气体和液体火灾,不应小于1min。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应采用氮气增压输送。氮气的含水量不应大于0.006%。储存容器的增压压力宜分为三级,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一级2.5+0.1MPa(表压);2二级4.2+0.1MPa(表压);3三级5.6+0.1MPa(表压)。七氟丙烷单位容积的充装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一级增压储存容器,不应大于1120kg/m3;2二级增压焊接结构储存容器,不应大于950kg/m3;3二级增压无缝结构储存容器,不应大于1120kg/m3;4三级增压储存容器,不应大于1080kg/m3。管网的管道内容积,不应大于流经该管网的七氟丙烷储存量体积的80%。管网布置宜设计为均衡系统,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喷头设计流量应相等;2管网的第1分流点至各喷头的管道阻力损失,其相互间的最大差值不应大于20%。防护区的泄压口面积,宜按下式计算:(3.3.13)式中——泄压口面积(m2);——灭火剂在防护区的平均喷放速率(kg/s);——围护结构承受内压的允许压强(Pa)。灭火设计用量或惰化设计用量和系统灭火剂储存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防护区灭火设计用量或惰化设计用量,应按下式计算:(3.3.14-1)式中——灭火设计用量或惰化设计用量(kg);——灭火设计浓度或惰化设计浓度(%);——灭火剂过热蒸汽在101KPa大气压和防护区最低环境温度下的比容(m3/kg);——防护区的净容积(m3);——海拔高度修正系数,可按本规范附录B的规定取值。2灭火剂过热蒸汽在101KPa大气压和防护区最低环境温度下的比容,应按下式计算:(3.3.14-2)式中——防护区最低环境温度(℃)。3系统灭火剂储存量应按下式计算:(3.3.14-3)式中——系统灭火剂储存量(kg);——储存容器内的灭火剂剩余量(kg);——管道内的灭火剂剩余量(kg)。4储存容器内的灭火剂剩余量,可按储存容器内引升管管口以下的容器容积量换算。5均衡管网和只含一个封闭空间的非均衡管网,其管网内的灭火剂剩余量均可不计。防护区中含两个或两个以上封闭空间的非均衡管网,其管网内的灭火剂剩余量,可按各支管与最短支管之间长度差值的容积量计算。管网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管网计算时,各管道中灭火剂的流量,宜采用平均设计流量。2主干管平均设计流量,应按下式计算:(3.3.15-1)式中——主干管平均设计流量(kg/s);——灭火剂设计喷放时间(s)。3支管平均设计流量,应按下式计算:(3.3.15-2)式中——支管平均设计流量(kg/s);——安装在计算支管下游的喷头数量(个);——单个喷头的设计流量(kg/s)。4管网阻力损失宜采用过程中点时储存容器内压力和平均设计流量进行计算。5过程中点时储存容器内压力,宜按下式计算:(3.3.15-3)(3.3.15-4)式中——过程中点时储存容器内压力(MPa,绝对压力);——灭火剂储存容器增压压力(MPa,绝对压力);——喷放前,全部储存容器内的气相总容积(m3);——七氟丙烷液体密度(kg/m3),20℃时为1407kg/m——管网的管道内容积(m3);——储存容器的数量(个);——储存容器的容量(m3);——充装量(kg/m3)。6管网的阻力损失应根据管道种类确定。当采用镀锌钢管时,其阻力损失可按下式计算:(3.3.15-5)式中——计算管段阻力损失(MPa);——管道计算长度(m),为计算管段中沿程长度与局部损失当量长度之和;——管道设计流量(kg/s);——管道内径(mm)。7初选管径可按管道设计流量,参照下列公式计算:当时,;(3.3.15-6)当时,;(3.3.15-7)8喷头工作压力应按下式计算:(3.3.15-8)式中——喷头工作压力(MPa,绝对压力);——系统流程阻力总损失(MPa);——流程中计算管段的数量;——高程压头(MPa)。9高程压头应按下式计算:(3.3.15-9)式中——过程中点时,喷头高度相对储存容器内液面的位差(m);——重力加速度(m/s2)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的喷头工作压力的计算结果,应符合下列规定:1一级增压储存容器的系统≥0.6(MPa,绝对压力);二级增压储存容器的系统≥0.7(MPa,绝对压力);三级增压储存容器的系统≥0.8(MPa,绝对压力)。2≥(MPa,绝对压力)。喷头等效孔口面积应按下式计算:(3.3.17)式中——喷头等效孔口面积(cm2);——等效孔口单位面积喷射率[(kg/s)/cm2],可按本规范附录C采用。喷头的实际孔口面积,应经试验确定,喷头规格应符合本规范附录D的规定。IG541混合气体灭火系统IG541混合气体灭火系统的灭火设计浓度不应小于灭火浓度的1.3倍,惰化设计浓度不应小于灭火浓度的1.1倍。固体表面火灾的灭火浓度为28.1%,其它灭火浓度可按本规范附录A中附表A-3的规定取值,惰化浓度可按本规范附录A中附表A-4的规定取值。本规范附录A中未列出的,应经试验确定。当IG541混合气体灭火剂喷放至设计用量的95%时,其喷放时间不应大于60s且不应小于48s。灭火浸渍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1木材、纸张、织物等固体表面火灾,宜采用20min;2通讯机房、电子计算机房内的电气设备火灾,宜采用10min;3其它固体表面火灾,宜采用10min。储存容器充装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一级充压(15.0MPa)系统,充装量应为211.15kg/m3;2二级充压(20.0MPa)系统,充装量应为281.06kg/m3。防护区的泄压口面积,宜按下式计算:(3.4.6)式中——泄压口面积(m2);——灭火剂在防护区的平均喷放速率(kg/s);——围护结构承受内压的允许压强(Pa)。灭火设计用量或惰化设计用量和系统灭火剂储存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防护区灭火设计用量或惰化设计用量应按下式计算:(3.4.7-1)式中——灭火设计用量或惰化设计用量(kg);——灭火设计浓度或惰化设计浓度(%);——防护区净容积(m3);——灭火剂气体在101KPa大气压和防护区最低环境温度下的比容(m3/kg);——海拔高度修正系数,可按本规范附录B的规定取值。2灭火剂气体在101KPa大气压和防护区最低环境温度下的比容,应按下式计算:(3.4.7-2)式中——防护区最低环境温度(℃);3系统灭火剂储存量,应为防护区灭火设计用量及系统灭火剂剩余量之和,系统灭火剂剩余量应按下式计算:(3.4.7-3)式中——系统灭火剂剩余量(kg);——系统全部储存容器的总容积(m3);——管网的管道内容积(m3)。管网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管道流量宜采用平均设计流量。主干管、支管的平均设计流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3.4.8-1)(3.4.8-2)式中——主干管平均设计流量(kg/s);——灭火剂设计喷放时间(s);——支管平均设计流量(kg/s);——安装在计算支管下游的喷头数量(个);——单个喷头的平均设计流量(kg/s)。2管道内径宜按下式计算:(3.4.8-3)式中——管道内径(mm);——管道设计流量(kg/s)。3灭火剂释放时,管网应进行减压。减压装置宜采用减压孔板。减压孔板宜设在系统的源头或干管入口处。4减压孔板前的压力,应按下式计算:(3.4.8-4)式中——减压孔板前的压力(MPa,绝对压力);——灭火剂储存容器充压压力(MPa,绝对压力);——系统全部储存容器的总容积(m3);——减压孔板前管网管道容积(m3);——减压孔板后管网管道容积(m3)。5减压孔板后的压力,应按下式计算:(3.4.8-5)式中——减压孔板后的压力(MPa,绝对压力);——落压比(临界落压比:=0.52)。一级充压(15MPa)的系统,可在=0.52~0.60中选用;二级充压(20MPa)的系统,可在=0.52~0.55中选用。6减压孔板孔口面积,宜按下式计算:(3.4.8-6)式中——减压孔板孔口面积(cm2);——减压孔板设计流量(kg/s);——减压孔板流量系数。7系统的阻力损失宜从减压孔板后算起,并按下式计算,压力系数和密度系数,可依据计算点压力按本规范附录E确定。(3.4.8-7)式中——管道设计流量(kg/s);——计算管段长度(m);——管道内径(mm);——计算管段始端压力系数(10-1MPa·kg/m3);——计算管段末端压力系数(10-1MPa·kg/m3);——计算管段始端密度系数;——计算管段末端密度系数。IG541混合气体灭火系统的喷头工作压力的计算结果,应符合下列规定:1一级充压(15MPa)系统,≥2.0(MPa,绝对压力);2二级充压(20MPa)系统,≥2.1(MPa,绝对压力)。喷头等效孔口面积,应按下式计算:(3.4.10)式中——喷头等效孔口面积(cm2);——等效孔口面积单位喷射率[kg/(s·cm2)],可按本规范附录F采用。喷头的实际孔口面积,应经试验确定,喷头规格应符合本规范附录D的规定。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的灭火设计密度不应小于灭火密度的1.3倍。S型和K型热气溶胶灭固体表面火灾的灭火密度为100g/m3。通讯机房和电子计算机房等场所的电气设备火灾,S型热气溶胶的灭火设计密度不应小于130g/m3。电缆隧道(夹层、井)及自备发电机房火灾,S型和K型热气溶胶的灭火设计密度不应小于140g/m3。在通讯机房、电子计算机房等防护区,灭火剂喷放时间不应大于90s,喷口温度不应大于150℃;在其他防护区,喷放时间不应大于120s,喷口温度不应大于180S型和K型热气溶胶对其他可燃物的灭火密度应经试验确定。其他型热气溶胶的灭火密度应经试验确定。灭火浸渍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1木材、纸张、织物等固体表面火灾,应采用20min;2通讯机房、电子计算机房等防护区火灾及其它固体表面火灾,应采用10min。灭火设计用量应按下式计算:(3.5.9)式中——灭火设计用量(kg);——灭火设计密度(kg/m3);——防护区净容积(m3);——容积修正系数。<500m3,=1.0;500m3≤<1000m3,=1.1;≥1000m3,=1.2。

系统组件一般规定储存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管网系统的储存装置应由储存容器、容器阀和集流管等组成;七氟丙烷和IG541预制灭火系统的储存装置,应由储存容器、容器阀等组成;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的储存装置应由发生剂罐、引发器和保护箱(壳)体等组成。2容器阀和集流管之间应采用挠性连接。储存容器和集流管应采用支架固定。3储存装置上应设耐久的固定铭牌,并应标明每个容器的编号、容积、皮重、灭火剂名称、充装量、充装日期和充压压力等。4管网灭火系统的储存装置宜设在专用储瓶间内。储瓶间宜靠近防护区,并应符合建筑物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的有关规定及有关压力容器存放的规定,且应有直接通向室外或疏散走道的出口。储瓶间和设置预制灭火系统的防护区的环境温度应为-10℃~505储存装置的布置,应便于操作、维修及避免阳光照射。操作面距墙面或两操作面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1.0m储存容器、驱动气体储瓶的设计与使用应符合国家现行《气瓶安全监察规程》及《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规定。储存装置的储存容器与其它组件的公称工作压力,不应小于在最高环境温度下所承受的工作压力。在储存容器或容器阀上,应设安全泄压装置和压力表。组合分配系统的集流管,应设安全泄压装置。安全泄压装置的动作压力,应符合相应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规定。在通向每个防护区的灭火系统主管道上,应设压力讯号器或流量讯号器。组合分配系统中的每个防护区应设置控制灭火剂流向的选择阀,其公称直径应与该防护区灭火系统的主管道公称直径相等。选择阀的位置应靠近储存容器且便于操作。选择阀应设有标明其工作防护区的永久性铭牌。喷头应有型号、规格的永久性标识。设置在有粉尘、油雾等防护区的喷头,应有防护装置。喷头的布置应满足喷放后气体灭火剂在防护区内均匀分布的要求。当保护对象属可燃液体时,喷头射流方向不应朝向液体表面。管道及管道附件应符合下列规定:1输送气体灭火剂的管道应采用无缝钢管。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GB/T8163、《高压锅炉用无缝钢管》GB5310等的规定。无缝钢管内外应进行防腐处理,防腐处理宜采用符合环保要求的方式。2输送气体灭火剂的管道安装在腐蚀性较大的环境里,宜采用不锈钢管。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GB/T14976的规定。3输送启动气体的管道,宜采用铜管,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拉制铜管》GB1527的规定。4管道的连接,当公称直径小于或等于80mm时,宜采用螺纹连接;大于80系统组件与管道的公称工作压力,不应小于在最高环境温度下所承受的工作压力。系统组件的特性参数应由国家法定检测机构验证或测定。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组件专用要求储存容器或容器阀以及组合分配系统集流管上的安全泄压装置的动作压力,应符合下列规定:1储存容器增压压力为2.5MPa时,应为5.0±0.25MPa(表压);2储存容器增压压力为4.2MPa,最大充装量为950kg/m3时,应为7.0±0.35MPa(表压);最大充装量为1120kg/m3时,应为8.4±0.42MPa(表压);3储存容器增压压力为5.6MPa时,应为10.0±0.50MPa(表压)。增压压力为2.5MPa的储存容器宜采用焊接容器;增压压力为4.2MPa的储存容器,可采用焊接容器或无缝容器;增压压力为5.6MPa的储存容器,应采用无缝容器。在容器阀和集流管之间的管道上应设单向阀。IG541混合气体灭火系统组件专用要求储存容器或容器阀以及组合分配系统集流管上的安全泄压装置的动作压力,应符合下列规定:1一级充压(15.0MPa)系统,应为20.7±1.0MPa(表压);2二级充压(20.0MPa)系统,应为27.6±1.4MPa(表压)。储存容器应采用无缝容器。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组件专用要求一台以上灭火装置之间的电启动线路应采用串联连接。每台灭火装置均应具备启动反馈功能。

操作与控制采用气体灭火系统的防护区,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其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的规定,并应选用灵敏度级别高的火灾探测器。管网灭火系统应设自动控制、手动控制和机械应急操作三种启动方式。预制灭火系统应设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两种启动方式。采用自动控制启动方式时,根据人员安全撤离防护区的需要,应有不大于30s的可控延迟喷射;对于平时无人工作的防护区,可设置为无延迟的喷射。灭火设计浓度或实际使用浓度大于无毒性反应浓度(NOAEL浓度)的防护区和采用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的防护区,应设手动与自动控制的转换装置。当人员进入防护区时,应能将灭火系统转换为手动控制方式;当人员离开时,应能恢复为自动控制方式。防护区内外应设手动、自动控制状态的显示装置。自动控制装置应在接到两个独立的火灾信号后才能启动。手动控制装置和手动与自动转换装置应设在防护区疏散出口的门外便于操作的地方,安装高度为中心点距地面1.5m。机械应急操作装置应设在储瓶间内或防护区疏散出口门外便于操作的地方。气体灭火系统的操作与控制,应包括对开口封闭装置、通风机械和防火阀等设备的联动操作与控制。设有消防控制室的场所,各防护区灭火控制系统的有关信息,应传送给消防控制室。气体灭火系统的电源,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消防技术标准的规定;采用气动力源时,应保证系统操作和控制需要的压力和气量。组合分配系统启动时,选择阀应在容器阀开启前或同时打开。

安全要求防护区应有保证人员在30s内疏散完毕的通道和出口。防护区内的疏散通道及出口,应设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标志。防护区内应设火灾声报警器,必要时,可增设闪光报警器。防护区的入口处应设火灾声、光报警器和灭火剂喷放指示灯,以及防护区采用的相应气体灭火系统的永久性标志牌。灭火剂喷放指示灯信号,应保持到防护区通风换气后,以手动方式解除。防护区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并能自行关闭;用于疏散的门必须能从防护区内打开。灭火后的防护区应通风换气,地下防护区和无窗或设固定窗扇的地上防护区,应设置机械排风装置,排风口宜设在防护区的下部并应直通室外。通信机房、电子计算机房等场所的通风换气次数应不小于每小时5次。储瓶间的门应向外开启,储瓶间内应设应急照明;储瓶间应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地下储瓶间应设机械排风装置,排风口应设在下部,可通过排风管排出室外。经过有爆炸危险和变电、配电场所的管网,以及布设在以上场所的金属箱体等,应设防静电接地。有人工作防护区的灭火设计浓度或实际使用浓度,不应大于有毒性反应浓度(LOAEL浓度),该值应符合本规范附录G的规定。防护区内设置的预制灭火系统的充压压力不应大于2.5MPa。灭火系统的手动控制与应急操作应有防止误操作的警示显示与措施。热气溶胶灭火系统装置的喷口前1.0m内,装置的背面、侧面、顶部0.2设有气体灭火系统的场所,宜配置空气呼吸器。

附录A灭火浓度和惰化浓度七氟丙烷灭火浓度表A-1可燃物灭火浓度(%)可燃物灭火浓度(%)甲烷6.2异丙醇7.3乙烷7.5丁醇7.1丙烷6.3甲乙酮6.7庚烷5.8甲基异丁酮6.6正庚烷6.5丙酮6.5硝基甲烷10.1环戊酮6.7甲苯5.1四氢呋喃7.2二甲苯5.3吗啉7.3乙腈3.7汽油(无铅,7.8%乙醇)6.5乙基醋酸脂5.6航空燃料汽油6.7丁基醋酸脂6.62号柴油6.7甲醇9.9喷气式发动机燃料(-4)6.6乙醇7.6喷气式发动机燃料(-5)6.6乙二醇7.8变压器油6.9七氟丙烷惰化浓度表A-2可燃物惰化浓度(%)甲烷8.0二氯甲烷3.51.1-二氟乙烷8.61-氯-1.1-二氟乙烷2.6丙烷11.61-丁烷11.3戊烷11.6乙烯氧化物13.6IG541混合气体灭火浓度表A-3可燃物灭火浓度(%)可燃物灭火浓度(%)甲烷15.4丙酮30.3乙烷29.5丁酮35.8丙烷32.3甲基异丁酮32.3戊烷37.2环己酮42.1庚烷31.1甲醇44.2正庚烷31.0乙醇35.0辛烷35.81-丁醇37.2乙烯42.1异丁醇28.3醋酸乙烯脂34.4普通汽油35.8醋酸乙脂32.7航空汽油10029.5二乙醚34.9Avtur(JetA)36.2石油醚35.02号柴油35.8甲苯25.0真空泵油32.0乙腈26.7IG541混合气体惰化浓度表A-4可燃物惰化浓度(%)甲烷43.0丙烷49.0

附录B海拔高度修正系数海拔高度修正系数表B海拔高度(m)修正系数-10001.13001.00010000.88515000.83020000.78525000.73530000.69035000.65040000.61045000.565

附录C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喷头等效孔口单位面积喷射率增压压力为2.5MPa(表压)时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喷头等效孔口单位面积喷射率表C-1喷头入口压力MPa(绝对压力)喷射率kg/(s·cm2)喷头入口压力MPa(绝对压力)喷射率kg/(s·cm2)2.14.671.32.862.04.481.22.581.94.281.12.281.84.071.01.981.73.850.91.661.63.620.81.321.53.380.70.971.43.130.60.62注:等效孔口流量系数为0.98增压压力为4.2MPa(表压)时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喷头等效孔口单位面积喷射率表C-2喷头入口压力MPa(绝对压力)喷射率kg/(s·cm2)喷头入口压力MPa(绝对压力)喷射率kg/(s·cm2)3.46.041.63.503.25.831.43.053.05.611.32.802.85.371.22.502.65.121.12.202.44.85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