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学案第13章第1讲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成因与防治措施_第1页
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学案第13章第1讲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成因与防治措施_第2页
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学案第13章第1讲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成因与防治措施_第3页
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学案第13章第1讲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成因与防治措施_第4页
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学案第13章第1讲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成因与防治措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三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1讲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成因与防治措施研析高考·明规律课程标准考情统计命题分析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2020·课标Ⅲ,37题2020·山东,19题2020·课标Ⅰ,1~3题2016·海南,16~18题1.以区域图、地理统计图表、示意图、景观图、文字资料为背景,考查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措施。2.以区域图、地理统计图表、示意图、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水土流失的成因及治理措施。研清教材·固基础一、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措施1.认识荒漠化[特别警示]荒漠化主要发生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但在一些半湿润地区甚至湿润地区也有发生,如我国华北地区的盐碱化、云贵地区的石漠化。2.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位于非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量在__400__毫米以下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2)西北地区的区域差异示意图植被景观__荒漠__荒漠草原__草原__降水量50mm以下__200__mm以下400mm以下土地生产能力自东向西土地的自然产出和载畜量逐渐__减少__(3)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4)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__气候异常__使脆弱的生态环境__失衡__。3.荒漠化的人为因素4.荒漠化防治的内容和原则(1)内容eq\b\lc\{\rc\(\a\vs4\al\co1(预防__潜在荒漠化__的威胁,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2)原则:坚持维护__生态平衡__与提高__经济效益__相结合,治山、__治水__、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5.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__水资源__。(2)利用__生物__措施和__工程__措施构筑防护体系。(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__能源__问题。(5)控制__人口增长__。二、水土流失的成因及治理措施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1)自然原因:因素特征降水变率大,集中在__夏季__,多暴雨,冲刷作用强地形从平原向__山地__、高原过渡,地形坡度大,__坡面物质__不稳定植被从森林到__草原__过渡,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土壤由粉砂颗粒组成,土质__疏松__,__垂直节理__发育,抗蚀能力低(2)人为原因:毁林开荒;过度__樵采__;__轮荒__——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1)破坏__土壤肥力__,造成农业减产。(2)加剧沟壑发育,威胁__工矿交通__设施安全。(3)造成生态环境恶化。(4)淤积江河湖库,加剧__洪涝__灾情。(5)影响水土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有效利用等。3.水土流失的治理(1)原则:调整土地利用结构,__农林牧__综合发展。(2)核心:以__水土保持__为中心,退耕还林还草。(3)措施:工程措施(保塬、护坡、固沟)、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相结合。措施保塬护坡固沟工程措施(见效快)平整土地(修建基本农田)修筑梯田(拦蓄坡面径流)打坝建库(贮水拦沙)生物措施(治根本)营造__护田林网__封坡育林育草——技术措施(是关键)采用喷灌、__滴灌__技术,选育良种,__轮作套种__,深耕改土等(4)模式:__小流域综合治理__。研析考点·破疑难考点一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措施eq\x(突)eq\x(难)eq\x(点)1.荒漠化的成因(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2)人为因素——荒漠化的决定性因素人为因素主要分布地区主要危害过度樵采干旱区的能源缺乏地区草场遭破坏过度放牧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加速草场退化和沙化过度开垦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别是沙区边缘沙质土壤肥力下降,废弃耕地变沙地,使土地沙化连片发展水资源利用不当内陆河流和山麓冲积扇地区生态用水紧张,植被退化,次生盐碱化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邻近城镇或者工矿开发区建设用地周围草场退化、沙化〔方法技巧〕判断一个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荒漠化的方法一看位置,经纬度位置在四个沙漠带中。二看年降水量,年降水量小于400mm的地区易发生荒漠化。三看土地覆被和利用类型,土地覆被类型以沙地为主的地区,土地利用中草地减少,耕地增多等可引起荒漠化。四看地形,地形崎岖,若植被破坏,易造成水土流失,形成“石漠化”。2.荒漠化的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地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渍化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干旱的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知识扩展]我国西南地区石漠化的成因及防治措施(1)成因:①降雨集中在夏季,多暴雨,流水侵蚀作用强。②地形崎岖,地势起伏大,不利于土层的积累,加剧流水的侵蚀作用。③喀斯特地貌,土层浅薄。④过度开垦,乱砍滥伐导致的植被破坏。(2)防治措施:①封山育林、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增加植被的覆盖率。②发展沼气、营造薪炭林等解决农村生活能源问题。eq\x(悟)eq\x(典)eq\x(例)(2018·浙江卷)研究表明,我国科尔沁草原在历史时期曾出现过草原与沙漠交替现象。下图为科尔沁草原沙漠化现状示意图。完成(1)~(2)题。(1)导致科尔沁草原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B)A.风沙入侵强度的不同B.土地利用方式的变更C.历史时期气候的变迁D.风力和流水交替侵蚀(2)治理科尔沁草原土地沙漠化宜采取的措施有(D)①合理用水②全面造林③禁止放牧④生态移民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思维过程】设问信息:1.导致科尔沁草原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2.治理科尔沁草原土地沙漠化宜采取的措施。调动知识:荒漠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eq\x(明)eq\x(考)eq\x(向)考向一荒漠化的成因(2021·天津市模拟)下图示意非洲大陆荒漠化分布及面积与人口的关系。据此完成(1)~(2)题。(1)非洲荒漠化严重的地区主要发生在(C)A.热带荒漠带 B.热带雨林带C.热带草原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2)造成非洲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有(B)①过度砍伐——大约600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砍伐②人口增长——荒漠化面积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③过度放牧——大约2.4亿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④过度开垦——耕地面积扩大是荒漠化的首要因素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②④[解析]第(1)题,读图并结合非洲自然带分布可知,图中荒漠化严重的地区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第(2)题,由图示可知,随着人口密度的增加,荒漠化面积也在增加,表现出荒漠化面积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②正确;由右下图知,大约6000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砍伐,大约2.4亿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①错误,③正确;过度放牧的面积远大于过度开垦的面积,④错误。考向二荒漠化的防治措施(2021·浙江省台州市教学质量评估)敦煌莫高窟建在河谷的崖体上,顶部是一片背靠鸣沙山的平坦戈壁。莫高窟1600多年来从未被沙丘掩埋,跟窟顶戈壁输沙率相关。据专家研究,窟顶地表紧实程度高,跃移沙粒与戈壁地表之间存在近似弹性碰撞,使沙粒分散在较高空间,被气流迁移。鸣沙山是沙害的主要来源地。下图是21世纪初建成的“六带一体”综合防护体系。完成(1)~(2)题。(1)莫高窟从未被沙丘掩埋,原因可能是窟顶戈壁对移动的沙粒有明显的(A)A.“抬升”作用 B.“阻挡”作用C.“堆积”作用 D.“导沙”作用(2)“六带一体”防护体系的“综合”主要体现在(C)A.生物、化学措施相结合 B.自然和人工植被相结合C.固、阻、输、导相结合 D.治沙和清扫积沙相结合[解析]第(1)题,材料信息表明,据专家研究,窟顶地表紧实程度高,跃移沙粒与戈壁地表之间存在近似弹性碰撞,使沙粒分散在较高空间,被气流迁移。这说明窟顶戈壁对移动的沙粒有明显的“抬升”作用,使得沙粒很难在窟顶戈壁上堆积,对莫高窟威胁较小。第(2)题,图中信息表明,“六带一体”防护体系是由前沿阻沙栅栏带、草方格固沙带、植被阻沙固沙带、人工戈壁带、“A”字形尼龙阻沙网和崖面化学固沙带等工程构成。生物和化学措施相结合、自然和人工植被相结合,都只是防护体系中的一部分,不是“综合”的主要体现,排除A、B;六大防护工程综合体现了“固、阻、输、导”相结合,C符合题意;六大防护工程中,没有包括清扫积沙功能,排除D。考点二水土流失的成因及治理措施eq\x(突)eq\x(难)eq\x(点)1.水土流失的成因(1)自然原因自然因素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气候与降水的多少和强度有关。降水越多越集中,强度越大且多暴雨,侵蚀作用就越强,水土流失也越严重地形与地形的坡度和坡面组成物质有关。在一定范围内,地形坡度越大,坡面物质越不稳定,越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现象植被与植被的覆盖程度有关。植被覆盖率越低,削减降雨和径流的能力就越低,水土流失越严重土壤与土质的疏密程度有关。土质越疏松,水土流失越严重(2)人为原因人类活动具体影响过度开垦为解决粮食问题而陡坡开荒,使地表变得疏松,增加水土流失的物源过度放牧破坏植被,使地表失去保护,易遭侵蚀毁坏树木和樵采破坏森林资源,使地表失去保护,易遭侵蚀露天开矿开矿时,破坏了植被,使矿区土壤抗侵蚀能力降低,并形成水土流失新的物源和触发机制2.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1)工程措施沟谷发育是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沟谷集中的地区,也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地段不同,所采用的工程措施也不同。如下表所示:工程措施适用地段效果固沟工程建淤地坝沟谷地段拦泥蓄水,防止沟谷继续扩展修小水库营造防护林(生物工程)护坡工程封坡育林育草缓坡地段拦截、涵蓄坡面径流,发展林果业生产修筑水平梯田保塬工程平整土地部分塬面合理利用水土,提高劳动生产率营造护林网(生物工程)(2)农业技术措施适用地区主要措施目的耕作区平整土地、栽培种植、田间管理、增施肥料、轮作套种提高土壤肥力、保持水土、发展生产精心选育良种、发展地膜以及喷灌滴灌技术、科学施肥(3)生物措施森林草地具有蓄水保土、护坡、固沟、保塬等功能,提高植被覆盖率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之一。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生物措施,如下表所示:地区措施目的不适宜耕种的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恢复地表植被有条件的地区大力植树种草,实行乔、灌、草结合①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团粒结构;②提高土壤的抗侵蚀能力;③防止暴雨对表层土的冲击eq\x(悟)eq\x(典)eq\x(例)(2020·全国卷Ⅰ)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下图)。据此完成(1)~(3)题。(1)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C)A.增加耕地面积 B.防治水土流失C.改善人居环境 D.提高作物产量(2)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B)A.优化农业结构 B.方便田间耕作C.健全公共服务 D.提高耕地肥力(3)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C)①居住用地紧张②生态环境脆弱③坡耕地比例大④农业生产精耕细作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思维过程】文字信息:由材料“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下图。”可知,治沟造地除了关注耕地面积、__水土流失__和作物产量,还更加关注__改善人居环境__。设问信息:1.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2.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3.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调动知识: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eq\x(明)eq\x(考)eq\x(向)考向一水土流失的成因(2020·福建省南平市综合质量检测)在所有降雨中,只有部分降雨发生地表径流,引起土壤侵蚀而流失,这部分降雨称为侵蚀性降雨。某科研小组选取水土流失严重的晋西南黄土塬区的某小流域作为典型研究区,开展探讨自然侵蚀性降雨(Ⅰ~Ⅴ种类型)下的不同植物措施的减沙效应实验。下图为实验区减沙率随降雨类型变化与降雨量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1)在不同降雨类型条件下,该地(C)A.林地措施的减沙率与降水量呈正相关B.撂荒措施的减沙效应最差C.灌木措施对Ⅴ雨型的减沙效应最佳D.草地措施比耕地措施减沙效应大(2)与Ⅱ雨型比较,Ⅰ雨型减沙率更小的原因(A)A.降雨强度更大 B.降雨量更大C.降雨次数更多 D.降雨时长更长(3)该小流域各植物措施中(B)A.林地根系最发达,减沙率最高B.灌木植被密度大,减沙率较高C.撂荒地植被稀少,减沙率较低D.耕地作物长势差,减沙率较低[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Ⅰ比Ⅲ降水量大,但林地的减沙率Ⅲ比Ⅰ高,A错误;撂荒措施在植被类型中的减沙率居中,B错误;灌木在Ⅴ雨型的减沙率最大,故减沙效果最佳,C正确;草地措施在Ⅲ雨型中比耕地措施减沙效应小,D错误。第(2)题,减沙率体现的是植被对地表径流的调节,除了植被自身特点,还与降水的特点有关。I雨型比Ⅱ雨型的降水量略少,但Ⅰ雨型减沙率低,主要原因是降水强度大,侵蚀地表能力强;同样的降水量,延长降水时间或者次数,降水强度会减弱,减沙率会提高。第(3)题,林地根系最发达,但在Ⅴ雨型中减沙率不是最高,A错误;灌木整体的减沙率接近林木,灌木植被密度大,有利于减沙,B正确;撂荒地也存在一定的野生植被,而且减沙率水平是居中,C错误;耕地减沙率较低主要是因土壤经常翻动,土质更为疏松,更加容易被侵蚀,D错误。考向二水土流失的治理(2021·陕西联考)从沟壑源头起至沟尾,每隔一定距离种植一道树网,每道树网至少有1栏树网。该树网的种植方法是:在沟壑底部直立种植2棵以上树种,在沟壑两壁各横向种植1棵以上树种,如图甲;或在沟壑底部离直立树种一定距离对应种植2棵以上树种,此树种与地面成一定角度,并与直立树种相交,如图乙。据此完成(1)~(3)题。(1)该措施实施的主要目的是(D)A.人造景观,发展乡村旅游B.植树造林,获取木材效益C.扩大耕地面积,增产粮食D.恢复沟壑植被,拦截泥沙(2)下列地形区,最适宜大规模普及树网的是(A)A.东南丘陵 B.青藏高原C.撒哈拉地区 D.东西伯利亚山地(3)在陡坡、雨量大的大型沟壑建设树网时,应使(C)A.各道树网间距较小、图甲模式B.各道树网间距较大、图甲模式C.各道树网间距较小、图乙模式D.各道树网间距较大、图乙模式[解析]第(1)题,按照此法种植树木,当洪水顺着沟壑流动时,泥沙被树网层层拦截,进入河流的泥土大大减少,久而久之,树木成材沟壑填平,会获取经济和生态效益,因此该措施实施的主要目的是恢复沟壑植被,拦截泥沙。第(2)题,该植树造林的方法能最大限度地防治水土流失,因此最适宜大规模普及树网的地形区是植被破坏、地形崎岖、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东南丘陵地势起伏较大,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暴雨,冲刷力强,水土流失严重,因此适宜普及树网。第(3)题,坡度越陡的地区降水后,流速越快,需要修建更多的树网,即缩小间距;图乙模式是在沟壑底部离直立树种一定距离对应种植2棵以上树种,此树种与地面成一定角度,并与直立树种相交,更能减弱水土流失,大型沟壑在沟底需要种植更多的植被,故选择图乙模式。研透技法·提素养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分析思路与方法一个区域的环境与发展,与该区域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密切相关,如荒漠化的形成和发展就与不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草地等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只有通过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资源利用中的不合理问题,把造成环境问题的各方面因素联系起来,才能发现其症结所在,从而找到环境综合整治的有效对策。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如下所示:1.危害:对当地、周边地区的影响从自然生态、社会经济两方面分析。2.成因:自然原因多从气候、地形、地貌等因素入手分析,人为原因一般是指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