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与对策11000字(论文)】_第1页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与对策11000字(论文)】_第2页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与对策11000字(论文)】_第3页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与对策11000字(论文)】_第4页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与对策11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与对策目录TOC\o"1-2"\h\u104451、引言 130625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51341.2国内外专家观点 399002、相关理论基础 5123212.1相关概念 594302.2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6294823、我国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存在的具体问题及分析 791563.1上市公司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全面 772703.2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格式和内容不规范 8152653.3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有效性有待提高 823613.4外部机构监管力度不严 926914、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建议 13175704.1公司内部 13101774.2外部监督 15101455、结语 171、引言1.1研究背景和意义1.1.1研究背景2001年年底,美国著名的能源公司安然,突然自曝并发布了自己的财务造假丑闻。此后,施乐、世界通讯、默克制药等著名上市公司也纷纷被曝光了会计丑闻。投资者不再十分相信美国的投资市场和金融市场,全球都在关注着这件事件的后续发展。美国政府试图改变这一现状,在2002年迅速颁布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Act,以下简称《SOX法案》)。该法案的第一句话就写着:“遵守证券法律以提高公司披露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保护投资者及其他目的。”法案的第302条款与第404条款强调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加强公司治理,明确指出公司管理层必须在年度报告中增加披露一份内部控制报告。这份报告主要包括了与财务报表密切相关的内部控制的责任陈述、管理组织构建的陈述、有效性评价,以及外部审计师定期的审计意见。受《SOX法案》的影响,我国各级地方政府也逐渐开始建立和逐步完善了上市公司内部经营风险评估控制以及管理体系。2006年以前,我国并没有对针对内部控制信息的公开披露作出任何有关强制性的法律要求,上市公司对于内部控制的相关信息公开披露还是一直处于一个完全自愿公开披露的阶段。2006年之后我国逐步进入强制披露阶段。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外部监管部门的要求以及公司的内生需要,当时的大多数上市公司逐步建立起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同时,从不披露内部控制信息到简单披露,再到详细披露,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体系也日益充分和完善。2010年,财政部等国家五部委共同制定并联合印发颁布的《公司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连同此前发布的《公司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标志着新时期下中国大中型企业以及小型企业的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及管理体系的基本初步形成。2014年1月颁布的《21号规则》为有效地规范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行为,明确了每年度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应披露的7个要素以及最低披露要求,且为广大上市公司和投资者提供了一份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披露的参考格式。1.1.2研究意义2005年-2010年,我国资本市场也曝光出大量的财务造假事件,从此我国也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于是,我国为了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颁布内部控制相关法律法规,并不断完善这些与法规相关的法律规范和政策指引,各省上市公司也纷纷对此做出了积极的响应,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来指导公司的良好持续经营。但是,从时间上来看,我国内部控制体系建立时间远远晚于英美两国,理论指导和实际应用尚未成熟发展,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需要不断完善。因此,在满足理论和实际的需求上,继续对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进行研究,是一个意义重大的规划。(1)理论方面国家有关部门根据理论研究制定相关政策,为了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不断修订相关的规章制度,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督管理。此外,公司可以根据最新的准则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作为审计机构的会计师事务所也需要不断优化业务流程。另外,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也可以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参考,使他们更为清晰地判断公司未来的风险水平,作出更加准确的抉择。(2)实务方面在当前日益竞争激烈的国际和国内市场环境中,内部控制作为一家公司重要的经营管理工具,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直接决定了这家公司的实际生产经营规模和其在市场竞争中的影响力。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主要是指我国上市公司为了方便接受社会和公众的监督,为了保障其债权人和其他投资者的合法利益,为了保证其投资者能够通过更多更充分地了解公司信息再做出正确的决策,由公司管理层和董事会以其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作为基础进行评估,然后再由其出具内部控制评价意见并以书面报告的形式提供给外部使用者。通过分析公司所披露的风险信息的质量,可以反映出公司的整体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对与信息的使用者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具有很大的帮助。本文在查阅了多篇文献后,分析总结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原因及建议。1.2国内外专家观点1.2.1国外专家观点在西方,内部控制发的展历经近百年,体系的形成和构建已经趋于成熟,从内部的牵制发展到内部会计控制,再逐步演变至如今的内部控制。1992年,COSO研究委员会提出《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也称业界人士称之为COSO报告,该报告逐渐发展成为目前美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以及准备上市的公司进行内部控制框架构建的一个重要参照性标准。当然在现代的美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也是经过数十年的激烈争论,才从一种自愿性的信息披露逐步发展为如今的强制性的信息披露。Rahunandan和Rama(1994)对财富100家公司的年报进行了检验,他们发现有80%的公司都已经提供了关于内部控制的报告,但并未做到按照统一的行业标准格式来进行披露。MeMullen,Dorothy和Raghunandan(1996)通过对1993年2221家上市公司的年报披露数据情况进行了数据分析和跟踪研究,发现披露了内部控制报告的上市公司仅占33.4%的比例,也就是说742家公司。2002年,美国国会再次审议并表决通过了《SOX法案》,自此美国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工作完全步入了强制性的信息披露阶段。Li、Pincus和Rego(2004)则深入地分析研究了《SOX法案》正式出台前后的上市公司资本盈余的财务管理水平,结果表明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基本所有的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以及披露信息的质量均有所改善。1.2.2国内专家观点国内对内部控制和信息披露相关问题的研究探讨由于历史原因起步较晚,深受国外研究成果的影响。虽然只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但在参考英美等国大量研究资料的基础上,我国的内部控制规范在飞速发展中不断完善。吴水澎等(2000)介绍了COSO报告的主要内容和框架,提出上市公司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外部监督。李敏仪、张立民和钱华(2003)提出ST公司首先需要强制披露内部控制报告,并且还要经过外部注册会计师的严格审核,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地加强外部监管。杨有红等(2008)对2006年沪市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存在以下几个基本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公司在进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时的动机确缺乏,主动性和自愿型不强;对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某些强制性法律规定并没有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公司所出具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与由会计师事务所编写的审核报告的形式五花八门,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2、相关理论基础2.1相关概念2.1.1内部控制的概念内部控制体系是我们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它也是随着外部竞争的激烈性加剧和内部增强管理的要求而不断地丰富、壮大和发展。内部控制的概念首次由美国会计师协会(AIA)提出,由此也可以看出美国内部控制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1936年,美国颁布了《独立公共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审查》,首次明确定义了内部控制:“内部稽核与控制制度是指为保证公司现金和其他资产的安全,检查账簿记录的准确性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方法”,此后美国审计程序委员会又经过了多次修改。而现在我国对于内部控制和内部管理的认识也越来越多,得到了更大的丰富、发展和不断变化。1997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准则中也首次提出了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2001年,财政部依照第二十七条制定内部控制的规范,对公司内部实行内部会计控制的主要业务目标、原则、内容等等都作出了具体的相关原则性政策规定,并将其明确定义,内容为“为了防止欺诈行为的发生,确保资产的安全、控制职能的措施和程序、单位的制定和执行,以确保合理有效的业务活动”。此后,相关的政府部门纷纷出台了内部会计控制具体规范等指导性文件,我国的内部控制体系在逐渐形成。2.1.2信息披露的概念信息披露主要是指一家上市公司将与公司有关的信息,比如公司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现金流等,通过定期的年度报告以及不定期的临时性报告等多种形式,定期披露给更多的社会公众和投资者。可以说,上市公司所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为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社会公众搭建了一座交流与沟通的桥梁,方便了投资者及时地掌握上市公司的经营信息和财务情况,从而做出正确且有效的决策。因此,只有全面、真实、有效地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才能真正帮助到投资者。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是为了满足公司和投资者双方需求的产物。世界各国的证券法都曾经强调过信息披露的重要性,而这种信息披露制度起源于英美两个国家。英国轰动一时的公司舞弊案——“南海泡沫事件”带来了股票市场的大震荡,促使了之后的《泡沫法案》的出台,也是国会首次采用第三方独立会计师进行核查审计。但是,当今世界信息披露制度最完善、最成熟的相关立法却在于美国。其关于信息披露的相关提议及要求最早起始于1911年堪萨斯州出台的《蓝天法》(BlueSkyLaw),目的也就是为了严格监督债券市场买卖、保护投资者免遭诈骗。之后在1933年的《证券法》中美国首次明确规定了所有的上市公司需要实行财务公开制度,这一做法被业界普遍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对金融市场要求财务信息及时披露的公开制度。2.2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工作被普遍认为是上市公司内部信披露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和组成部分,是指上市公司依据内部控制评价的基本标准对其所属公司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度进行自我评估,再以报表的方式向投资者出具评估意见,让其能够正确地判断公司的价值,以及达到满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的目的。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方式,可以与年报合并作为独立的一部分,或者也可以单独额外提供一份报告,即所谓的内部控制报告。

3、我国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存在的具体问题及分析3.1上市公司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全面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政府不断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加强对信息披露的监督和处罚。其中《21号规则》第二条明确要求,“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公开发行证券并在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按照有关规定需要披露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或需要参照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披露有关内部控制信息时,应遵循本规则”。表12015-2019年上市公司内控评价报告披露情况年份总数披露评价报告未披露评价报告数量占比数量占比20152882270693.90%1766.10%20163209295892.20%2517.80%20173322325798.00%652.00%20183549347297.80%772.20%20193754368798.20%671.80%由表一可知,2015-2019年我国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数量以年均8%的速度在逐年递增,并且披露比例均超过90%。这些数据都表明,自《21号规则》颁布之后,极大多数的上市公司都已经披露了内部控制的评价报告。但是也能看到,每年仍存在一小部分的公司未按照要求对内部控制进行披露。目前我国内控体系的建立将近十年,但是相关数据表明我国仍有少数公司管理者对内部控制不够重视,并未披露内控评价报告。笔者大胆猜测这些未披露的公司甚至没有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也因此会导致内部审计部门形同虚设。公司的管理层监管不力,内部有章不依、执行不严,于是内部控制制度只是表面功夫,内控评价报告的内容大于形式,披露的质量不高,有效性有待加强。当然,这也是某些披露报告的公司存在的问题。信号传递理论表明经营状况好的上市公司由于披露的信息更能吸引投资者,减少借贷、融资的压力,十分积极主动的披露报告,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信息披露又促使公司不断完善公司管理体系,形成良好的循环。相反经营状况差的公司为了隐瞒损失等不利信息,减少或避免披露信息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消极披露信息。即使进行了信息披露,也只是简单描述了相关条款,并未有太多的有用信息。笔者猜测某些公司的管理层就是基于此原因从而并未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其次,某些行业的公司担心详细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可能会被同行业的竞争对手利用,从而在竞争中丧失优势,因此消极披露甚至不披露内部控制信息。3.2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格式和内容不规范在我国摸索着进入内部控制领域的初始阶段,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信息往往具有随意性、缺乏规范。每个公司所需要披露的信息在其内容、位置以及形式上都具有一定的差别。在信息披露的内容上,一些公司依照五要素的形式进行了信息披露,一些公司则是依据十八项相关应用指引进行了信息披露。这些参数之间的差别使得信息的获取者在搜索和查看公司资料的时候十分不便,无法针对各个上市公司的情况和数据进行详细地比较。基于此种情况,为了进一步地完善和统一各个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报告的格式和内容,我国在2014年发布了《21号规则》。但是有部分大型主板上市公司仍然未按照《21号规则》所规定的格式和内容需要来编写本公司的年度内控评价报告;或者,虽然已经按照相关法律规定编写了一份年度内控评价报告,但是所披露的内容基本要素并不完整或者是不规范,例如标题不符、缺少董事会及经理层责任的声明、缺少内部控制目标及局限性的声明等。3.3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有效性有待提高要进行信息披露,必然涉及到披露成本。要进行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就必须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在对公司进行内控评价后,会计师事务所会出具审计报告,其中审计费用和披露费用是公司必须考虑的。因此,往往公司在决定披露后,会选择成本最低的方案进行披露,这样很有可能导致披露的信息质量不高。此外,大部分公司所披露的信息内容比较简单。首先披露的是评价范围,大多数的上市公司对于那些已经被纳入了评价范围的事项,仅仅只是简单的罗列了一个标题,而非针对具体的内容和方法进行说明,实际上所披露的信息缺乏完整性。对于信息的使用者来说,不能根据一获取的信息来全面、客观地判断和分析目标公司的财务数据。其次是评价结论,大部分公司的评价结论都表述为程式化的“三段式”描述。报告使用者无法透过这些千篇一律的结论来仔细和有效地甄别出有用信息和无用信息。另外,近年来我国部分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真实有效性函待商榷。《21号规则》第十五条要求公司应当区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和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分别披露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公司应当主动披露内部缺陷,但是隐瞒缺陷又是大部分管理层的首要想法.表22015-2019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情况年份缺陷

总数重大

缺陷占比重要

缺陷占比一般

缺陷占比2015978323.30%555.60%89191.10%20161032383.70%383.70%95692.60%20171202736.10%524.30%107789.60%201813671289.40%745.40%116585.20%201914511298.90%372.50%128588.60%参考表1的统计数据,在主动披露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3687家上市公司中,仅有1451家公司主动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占比仅为39%。由表2可知,2015-2019年期间,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上市公司的数量在持续增加。另外横向对比数据,可以发现绝大多数的公司都只是仅仅披露了一般缺陷,占比约90%。但是这明显与实际情况不符,这说明有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为了不披露坏消息从而隐瞒缺陷。3.4外部机构监管力度不严3.4.1相关法律规定不够健全我国内部控制目前的披露现状与我国相关法律的缺失存在着必然联系。首先,我国虽然已经颁布了许多关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但是评价的具体标准并未完全进行了统一,目前只是在上市公司的内部会计控制工作方面划定了统一的评价标准。比如,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仅仅只是对内部控制的一些缺陷问题下了明确的基本定义,并按照其可能受到的影响程度进行明确划分。但是,并没有明确具体的正式规定表明缺陷的认定标准,这就必然需要上市公司根据其实际情况自行判断采用何种标准。缺陷评价标准的模糊和难以被准确量化毫无疑问地增加了公司认定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难度,可操作性也相对性地比较差,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很容易导致公司出现更多的问题。因此,即使公司主动进行披露,也不知该遵循何种标准,以至于不同公司披露的内容、形式大不相同,无法进行比较分析,增加了投资者获取信息的难度。甚至有些公司为了谋取利益或者隐瞒缺陷,利用规则漏洞,只披露一些没有直接利害关系的问题,从而规避风险。其次,现行的法律规定是强制性的要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公开发行证券并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每一家股份有限公司都要根据国家现行有关法律规定的要求披露当年度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或者需要参照当年度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来披露其他有关内部控制的信息,但并未强制性要求公司披露的报告必须完整、有效,也未有具体规定表明如何对那些简单披露或者隐瞒缺陷的公司给出相应的处罚。另外,现行的制度规定了注册会计师需要对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审核,进而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上出具相应的内部控制审计意见。而对于不披露内控信息的公司或者对于披露了不真实信息的公司,目前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划分法律责任。也就是说,公司可以在不付出成本的情况下对内部控制信息进行粉饰。这就导致了投资者所获取的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不完整或不真实,使得投资决策无效化。3.4.2证券交易所等相关机构监管和处罚力度不够近年来,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披露状况基本没有太大的改善。结合过往数据可以清楚地看出,证券交易所并未对那些没有按照法律规定严格执行的上市公司给予相应的警告或者处罚.否则那些公司不会无视法律规定的。从这些执行情况看来,证券交易所的监管力度仍然有待进一步的加强。表32015-2019年内控缺陷整改披露情况年份未披露占比披露已

整改占比披露部

分整改占比披露未

整改占比201563665.00%29730.40%323.27%131.30%201668366.20%28327.40%575.52%90.90%201781367.60%30125.00%725.99%161.30%201886863.50%35926.30%1057.68%352.60%201997667.30%33222.90%1137.79%302.10%结合表2和表3的数据,可以看出在2015-2019的5年内每年度存在超过60%的公司未披露内控缺陷整改情况。内控缺陷整改情况不容乐观,缺陷已经进行整改的上市公司所占比重不大,也存在一部分公司部分整改或者未整改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我国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缺陷整改的问题不够重视,也说明了外部监管工作的落实不到位,以及处罚措施的力度不足以引起公司的重视。3.4.3注册会计师监督力度不够《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第三条及第四条已经明确指出:按照本指引的要求,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注册会计师执行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应当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为发表内部控制审计意见提供合理保证。注册会计师应当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并对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注意到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在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增加“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描述段”予以披露。但是相关数据表明,注册会计师并未严格按照要求出具审计意见,审计报告的有效性有待确认。表42015-2019年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总体披露情况年份样本总数披露评价报告未披露评价报告数量占比数量占比20152882228279.20%60020.80%20163209234373.00%86627.00%20173321256977.40%75222.60%20183549270276.10%84723.90%20193757290177.20%85622.80%根据表4可知,在2015-2019这5年间对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进行披露的上市公司的数量逐年上升,但是未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公司占比每年度均超过了20%。此外,不得不提的一点是,报告的有效性有待确认。对照表1的统计数据,每年度都有超过90%的上市公司披露了自己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但是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比例不超过80%。这种情况基于说明了至少有10%的公司仅仅对内控评价报告进行了披露,但并未经过注册会计师的审核,因此对于这份报告的有效性存在质疑。表52015-2019年内控审计报告意见披露情况年份披露

总数标准无保留意见占比带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否定

意见保留

意见无法表示意见20152282217395.22%90181020162343223295.26%87231020172569245895.68%63451220182702253793.89%84764120192901274494.59%519394从表5的数据中可以清晰地看出,绝大多数的上市公司都披露了标准无保留意见,每年度占比超过90%,甚至前三年均超过了95%。另外,通过横向比较可以发现注册会计师极少会出具保留意见或者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除非发现重要的存疑问题。但是无保留意见并不能证明我国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一定是有效的。每年都会有一批公司或主动或被动地被曝光出财务造假,甚至是著名上市公司,这说明内部控制审计意见不一定符合实际情况。

4、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建议4.1公司内部4.1.1完善公司结构公司对内部控制的基本认识和管理的内生需求一直是作为推动公司内部控制规范体系逐步建立并得以顺利实施的主要推动力量,而来自外部监管的要求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对公司内控体系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因为内部控制的组织实施和建设工作的主体一直是公司。但是目前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的整体认识仍不够全面,很多公司仍然仅仅是停留在应付外部监管的一个层面,从而造成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一系列问题。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上市公司都存在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公司股权比较集中,治理结构不完善。较高的股权集中程度说明公司的民主性较为缺乏,内部控制的各个相关内容必定是基于大股东的利益诉求为主,小股东的利益无法得到的充分的保障。尤其严重的是许多中小股东并不能参加股东大会,以至于削弱了股东大会对经营管理人员的监督。其次,企业的经营管理层对企业重大决策的制定和未来发展方向具有决策权,但是董事会又受到了大股东和管理人员的控制,所以它难以在公正、客观的立场上代表全体中小股民的切身利益。此外,董事会非常关心自身利益,监事会人员也缺乏专业知识以及自身工作能力的欠缺,两者都未起到对经理层的监督作用。想要从根源上解决信息披露问题,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情况至关重要。而且公司健全完善了治理结构有助于内部控制发挥作用,公司披露地内部控制信息质量的高低也同样受到治理结构这一制度环境的影响。因此,为了提高内部控制和信息披露的质量,上市公司必须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增强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健全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具体说来,上市公司首先应牢固地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披露意识,充分地了解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促进上市公司加强自身管理、督促他们更好的发现内部控制缺陷、提高其经营效率的有效手段。其次,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强化监事会的监督检查作用,以及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并提高监督作用。4.1.2增强披露主动性同时,有必要鼓励上市公司主动地进行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一直以来,有些公司对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都是抱有亲爱干裂的抵触心理。一方面上市公司普遍认为这大大的增加他们的披露成本,另一方面又担心自己的缺陷被披露后从而失去投资者,带来一系列的借贷和融资的麻烦。目前,我国大部分的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者由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意识相对比较低,通常都是会为了自己和企业的经济利益而不太愿意对外透露公司财务情况。但是,因为政府相关规定的强制性要求使得公司不得不被动地进行对外披露,形成了一种消极被动地进行披露的情况,缺乏主动进行披露的动力。其实,上市公司也应当意识到通过内部控制报告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是促进公司加强自身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首先,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报告给该公司提供了一个陈述有关公司内部控制的关键信息的机会。其次,内部控制报告能够使公司定期检查,公司可以通过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来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率。最后,上市公司之间还可以通过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来实现彼此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学习彼此的成功经验,吸取彼此的失败教训,用最短的时间和精力去建立完善公司的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另外,公司在年报中自愿披露的信息往往更加真实、可靠,从而也就更容易受到广大投资者的青睐。因此,政府和其他相关监管部门都应当对上市公司基于一定的鼓励,并且奖励那些积极主动进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上市公司,以激励上市公司不断提高其信息披露的质量。有关部门可以考虑嘉奖一批主动披露、管理制度完善且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上市公司,树立其良好形象,使其成为行业的领头羊,引领其他公司主动披露。其次,加大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监管和处罚力度,严厉惩处那些隐瞒缺陷、虚假披露的上市公司,情节严重时做退市处理,不断增强和提高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认识和重视,加强公司主动对外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意识。4.1.3提高信息有效性目前,大部分进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公司所披露的内控报告较为简洁,仅对内部控制组成部分、内部控制规章制度和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过程等各种形式化的内容进行里了简单的描述,仅满足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格式要求,缺乏真实的能直接反映公司实际内部控制工作质量的内容。首先,上市公司应该披露全面完整的内部控制报告,从而给投资者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所谓的全面完整,主要指披露的信息应该包括企业经营所有的信息,既包括公司收益、经营利润增加等有利信息,也涵盖公司损失、投资失败等不利信息。在实际情况中,有不少上市公司不愿意披露不利的信息,认为会引起之后的借贷、融资的不便,从而隐瞒这些不利的消息,避重就轻地进行披露。其次,上市公司应该及时地在出报告日前披露内部控制信息。信息披露及时与否是判断信息具备的透明度是否符合标准的重要指标。由于信息不对称,投资者无法及时地掌握上市公司的相关动向。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指出,当重要事件发生并可能对股价产生一定影响时,上市公司应该及时披露相关信息,方便不知情的投资者了解和获知。但是有些上市公司未能及时披露信息,导致投资者难以及时了解到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另外,上市公司应该保证披露的信息的有效性。有效的信息,才能让投资者做出正确的决策。有些公司为了散布利好消息,夸大当年度的利润,隐瞒不利信息,导致内部控制披露的内容参考价值比较低。无论是利好还是缺陷都应当真实的披露,只有这样才能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促进公司内部控制的完善,提高生产经营效率。4.2外部监督4.2.1继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首先,政府部门应当出台具体的规范性文件,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格式、内容及评估标准等各个方面都制定一套相关规范,使得公司披露格式一致,降低披露成本及难度。上交所、深交所分别出台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采用了不同的评价标准,以及存在其他规定的标准共同适用于评价报告,导致不同公司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缺乏统一性和可比性,以至于内控信息披露质量不佳。其次,政府应当针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定并执行相关的法规,明确了相关信息披露主体的法律责任。对上市公司来说,内控信息披露的责任主体主要包括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经理层等。相关部门应严格督促各大上市公司坚持完整性、真实性的原则,对内控信息进行规范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