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2013年北京大学历史学基础(中国史)考研真题2013年北京大学历史学基础(中国史)考研真题及详解2014年北京大学历史学基础(中国史)考研真题2014年北京大学历史学基础(中国史)考研真题及详解2015年北京大学历史学基础(中国史)考研真题
2015年北京大学历史学基础(中国史)考研真题及详解2016年北京大学历史学基础(中国史)考研真题(回忆版)2016年北京大学历史学基础(中国史)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2013年北京大学历史学基础(中国史)考研真题一、问答题冬十月戊寅朔,幸金墉城。诏征司空穆亮与尚书李冲、将作大匠董爵经始洛京。己卯,幸河南城。乙酉,幸豫州。癸巳,次于石济。请问帝到石济是几月几日?二、翻译题閩土非甚磽確民亦不綿力薄材而食谷必轉於近省甚哉煙草之為害烈也田莱一顷三毂而七煙市煙之利逾毂且十倍樹堙之勞殺榖且十倍民以呰窳绌舆而赢取煙葉之苦澤下毒其壤數年不能成菜茹雖欲反而樹稼其道無繇殖者滋庶食者滋眾民利而玩之监司恬而狎之迾禁不彀若天之無凶年也嗟乎天下方穰穰以思罂粟之禁於此琐且尾者則何暇譲去夫不審利害之原而苟以大小權之固也罂粟大而煙草细也樹罂粟者使民食而死樹煙草者使民不食榖而死死一也何大與细之分古者萍氏有酒幾今亦禁烧锅夫酒以成賓嘉之禮賓主百拜而後敢酬醋以道天命其下窮民冬非酒不燠然而有迾禁者害榖甚也今煙草無酒之利而有酒之害酒害榖有涘煙草害榖無涘無禁得乎或曰閩民赖是久矣迮而禁之不能而适為恐猲受赇者地是擅吏资而夺民利也禁不如榷榷當如洋藥十而税其三無犀利則止矣噫葸慎怯耎之臣朋益帑刖孰敢勤了者以為害榖而重困之也瞍者以為利国而不可去也则禁不得行適助之增重耳且昔之禁罂粟其病亦足以夺民而擅吏然忍志禁之者爱民以政不以小惠也夫借君相之势诛钮草茅且不能刖何以為政愚以為煙草之禁政在守令而司以耆老鄉先生吏無得與與者格無禁何资之擅下令之嵗已栽者不芟明年無蒔蒔以番薯蓣足以代榖三年而臘毒盡則壤可稼矣何利之夺韶之枭毂之害而勤其戒。犯禁三畝者伏通衢五畝捶十畝罚白金五雨二十畝官笞之没其地入裎校室導同畴除煙草者三畝一升醴五畝一箪羹十畝一丈布二十畝白金二雨三年以觇閩田五年以觇閩倉之榖三、名词解释(从以下10题中选做8题)1.良渚文化2.侨州郡县
3.《唐律疏议》4.元丰改制5.金瓶掣签6.李秀成7.轮船招商局8.国民军9.新生活运动10.“四人帮”四、论述题(从以下4题中选做3题)1.论述汉代儒学的发展过程。说明与秦代相比,汉代儒学有什么不同的地方。2.“资本主义萌芽”曾是研究的热点,但近年来遭到质疑。结合史实,谈谈你的看法。3.结合学界已有成果,评析李鸿章晚清外交活动。4.论述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与思想演变。
2013年北京大学历史学基础(中国史)考研真题及详解一、问答题冬十月戊寅朔,幸金墉城。诏征司空穆亮与尚书李冲、将作大匠董爵经始洛京。己卯,幸河南城。乙酉,幸豫州。癸巳,次于石济。请问帝到石济是几月几日?答:十月十六日。二、翻译题閩土非甚磽確民亦不綿力薄材而食谷必轉於近省甚哉煙草之為害烈也田莱一顷三毂而七煙市煙之利逾毂且十倍樹堙之勞殺榖且十倍民以呰窳绌舆而赢取煙葉之苦澤下毒其壤數年不能成菜茹雖欲反而樹稼其道無繇殖者滋庶食者滋眾民利而玩之监司恬而狎之迾禁不彀若天之無凶年也嗟乎天下方穰穰以思罂粟之禁於此琐且尾者則何暇譲去夫不審利害之原而苟以大小權之固也罂粟大而煙草细也樹罂粟者使民食而死樹煙草者使民不食榖而死死一也何大與细之分古者萍氏有酒幾今亦禁烧锅夫酒以成賓嘉之禮賓主百拜而後敢酬醋以道天命其下窮民冬非酒不燠然而有迾禁者害榖甚也今煙草無酒之利而有酒之害酒害榖有涘煙草害榖無涘無禁得乎或曰閩民赖是久矣迮而禁之不能而适為恐猲受赇者地是擅吏资而夺民利也禁不如榷榷當如洋藥十而税其三無犀利則止矣噫葸慎怯耎之臣朋益帑刖孰敢勤了者以為害榖而重困之也瞍者以為利国而不可去也则禁不得行適助之增重耳且昔之禁罂粟其病亦足以夺民而擅吏然忍志禁之者爱民以政不以小惠也夫借君相之势诛钮草茅且不能刖何以為政愚以為煙草之禁政在守令而司以耆老鄉先生吏無得與與者格無禁何资之擅下令之嵗已栽者不芟明年無蒔蒔以番薯蓣足以代榖三年而臘毒盡則壤可稼矣何利之夺韶之枭毂之害而勤其戒。犯禁三畝者伏通衢五畝捶十畝罚白金五雨二十畝官笞之没其地入裎校室導同畴除煙草者三畝一升醴五畝一箪羹十畝一丈布二十畝白金二雨三年以觇閩田五年以觇閩倉之榖答:闽土非甚硗确,民亦不绵力薄材,而食谷必转于近省。甚哉!烟草之为害烈也。田菜一顷,三谷而七烟。市烟之利,逾谷且十倍;树烟之劳,杀谷且十倍。民以学窳,绌与而赢取。烟叶之苦泽,下毒其壤,数
年不能成菜茹,虽欲反而树稼,其道无繇。殖者滋庶,食者滋众,民利而玩之,监司恬而狎之,迾禁不设,若天之无凶年也。嗟乎!天下方穰穰以思罂粟之禁,于此琐且尾者,则何暇议去?夫不审利害之原,而苟以大小权之,固也。罂粟大而烟草细也。树罂粟者使民食而死,树烟草者使民不食谷而死。死一也,何大与细之分?古者萍氏有酒几,夸亦禁烧锅。夫酒以成宾嘉之礼,宾主百拜而后敢酬醋以道天命;其下穷民,冬非酒不燠。然而有迥禁者,害谷甚也。夸烟草无酒之利,而有酒之害。酒害谷有浚,烟草害谷无浚,无禁,得乎?或曰:闽民赖是久矣。迮而禁之不能,而适为恐猖受赇者地,是擅吏资而夺民利也。禁不如榷,榷当如洋药,十而税其三,无厚利则止矣。噫!葸慎怯耎之臣,闻益帑则孰敢动?瞭者以为害谷而重困之也,瞍者以为利国而不可去也,则禁不得行,适助之增重耳。且昔之禁罂粟,其病亦足以夺民而擅吏,然忍志禁之者,爱民以政。不以小惠也。夫借君相之势,诛姐草茅且不能,则何以为政?愚以为烟草之禁,政在守令,而司以耆老乡先生;吏无得与,与者格无禁,何资之擅?下令之岁,已栽者不芟,明年无莳。莳以番薯蓣,足以代谷;三年而腊毒尽,则壤可稼矣,何利之夺?诏之无谷之害,而动其戒心。犯禁:三亩者,伏通衢;五亩,捶;十亩,罚白金五两;二十亩,官笞之,没其地入里校室。导同畴除烟草者:三亩,一升醴;五亩,一箪羹;十亩,一丈布;二十亩,白金二两。三年以觇闽田,五年以觇闽仓之谷。三、名词解释1.良渚文化答:良渚文化是我国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1936年首次发现于浙江省余杭县良渚镇遗址而得名。分布于长江下游的太湖地区,距今约为5300年至4200年。其主要文化特征是:①陶器以泥质灰胎黑皮陶为主;②农业工具进步,已种植水稻、花生、芝麻、蚕豆、毛桃等;③手工业制品精巧,有玉琮、玉璧等象征权力的贵重礼器;④房屋为干拦式建筑,贫富分化现象明显产生。在中国史前文明的各大遗址中,良渚遗址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被誉为“文明的曙光”。2.侨州郡县答:侨州郡县是东晋政府为安置流民而推行的户籍管理政策。永嘉南渡的北方人口被称为侨人、侨户。为了控制侨人,在侨人比较集中的地
区,暂时借地重置了许多侨人的原籍州郡县,并仍用旧名,称侨州、侨郡、侨县,是为侨置。南方原来的郡县称为“土郡县”。初置侨州、侨县时,规定侨人有户籍的,免除赋役,这对招徕北方人和鼓励登录户籍都起了一定的作用。侨置设立后引发了许多的严重问题,诸如户籍混乱等,影响了财政收入。后东晋和南朝废除侨置,采取土断,将侨人户口编入土郡县。3.《唐律疏议》答:《唐律疏议》是唐朝颁布的国家法典,是刑律和注疏的合编,又称《永徽律疏》。唐初在《开皇律》的基础上,制定出《贞观律》《武德律》。高宗时,又命长孙无忌对《贞观律》《武德律》加以修改、注疏,编成《永徽律疏》十二篇,后世称为《唐律疏议》。内容上有五刑十恶,量刑定罚上有所减轻。此法典总结了汉朝以来的立法经验,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国家法典,对后世影响深远。4.元丰改制答:元丰改制是指北宋神宗元丰年间进行的一次职官制度改革。宋初名为沿袭唐代中央官制,但官称与实际职务脱离,实行差遣制度,造成机构重叠、官员冗滥。从元丰三年(1080年)开始,宋神宗着手改革官制,史称“元丰改制”。主要内容有:①正官名。依据《唐六典》复三省、六部、九寺、五监职事,裁撤部分无职事的官名;②定《元丰寄禄格》,改变迁转官阶。以阶易官,作为确定官员俸禄及升降品级标准;③改革铨选制度,授官铨注,皆归吏部。元丰改制基本上只限于中央机构,而且许多地方不彻底,但客观上减少了政府开支,提高了行政效率,基本沿用到宋亡。5.金瓶掣签答:金瓶掣签是清政府于西藏设立的确定活佛转世灵童的制度,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正式设立。乾隆帝特创金本巴瓶制度,在大昭寺内设一金本巴瓶,规定达赖、班禅及大呼图克图的灵童转世,须由诸喇嘛当众于金瓶内抽签,并由驻藏大臣或理藩院尚书亲临监督确定,以避免地方上层贵族操纵,从而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区的控制。6.李秀成
答:李秀成是太平天国后期著名将领。李秀成出身于广西藤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在金田起义中加入太平军。天京事变后,李秀成被封为忠王,与陈玉成逐渐成为太平军的主要统帅,取得二破江北大营、三河大捷、二破江南大营等军事上的胜利,并建立苏福省、天浙省,中兴了太平天国。1864年7月,天京被清军攻陷后,李秀成带领幼天王突围,失散后被清军捕获,在狱中写下数万字的《李秀成自述》,追述自己的经历和太平天国的历史。1864年8月7日被曾国藩处死。7.轮船招商局答:轮船招商局是中国晚清时期创建的第一家官督商办的近代企业。1872年,李鸿章令朱其昂拟章试办新式航业,次年重订章程,招商集股,正式成立。招商局总局设在上海,分局设在天津、牛庄、烟台、汉口、福州、广州、香港以及国外的横滨、神户、吕宋、新加坡等处,资本共计420余万两,1885年盛宣怀奉命加以整顿,由官商合办改为官督商办。1909年又改组,归邮传部管辖。轮船招商局是洋务运动中由军工企业转向兼办民用企业、由官办转向官督商办的第一个企业。8.国民军答:国民军是1924~1927年从北洋军阀部队分化而出、由冯玉祥统辖的一支军队,全称为中华民国国民军。冯玉祥原属北洋直系,1924年10月,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直系将领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囚禁总统曹锟,驱逐清朝逊帝溥仪出故宫,将所属部队改编为中华民国国民军,但仍隶属于北洋政府。1926年春,国民军在张作霖、吴佩孚联合进攻下失败。1926年9月,冯玉祥在五原誓师响应北伐时,广州国民政府将其所部由国民军改编为国民联军。1927年5月,武汉国民政府为适应北伐战争需要,又将其所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任冯玉祥为总司令。9.新生活运动答:新生活运动是指1934年2月蒋介石在南昌发起的旨在提高国民知识和道德,过合乎礼义廉耻的新生活的国民教育运动。中心准则是“礼、义、廉、耻”。从改造人们的衣食住行入手,具体标准是“整齐、清洁、简单、朴素、迅速、确实”,追求生活的艺术化、生产化、军事化。新运虽然标榜“新”生活,内容却是“旧”的儒家伦理思想。运动由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主持,在全国1300多个县设立了新生活运动分会,成立了总
人数达10万人以上的新生活劳动服务团,后发展到40万人以上。新生活运动有控制民众反共的一面,也在抗战爆发后起到了一些战时服务、救济等作用。新生活运动最后因中华民国政府于1949年内战失利“暂停办理”,无疾而终,总体成效不大。10.“四人帮”答:“四人帮”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形成的反革命集团,其成员为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和姚文元,形成于1973年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后。四人在后期皆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在其政治活动期间,领导了文化大革命的发展,名义上执行“左”的革命路线,对大批老革命同志、国家干部和知识分子进行迫害,歪曲马列主义思想,试图夺取国家政权。1976年中央政治局对“四人帮”实行隔离审查,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四、论述题1.论述汉代儒学的发展过程。说明与秦代相比,汉代儒学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答:(1)汉代儒学的发展过程①西汉建立初期,由于常年战争,百姓流离失所,社会由于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加上连年战争的杀掠,社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经济凋敝,百废待兴,统治者为了维护王朝稳定,遂奉行道家思想,采取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作《春秋繁露》,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强调以儒家思想为国家的根本;天人感应,把自然界的“天”塑造成为有意志的人格神,把人间的一切看成是上天有目的的安排;大力宣扬孔孟“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观念,并提出了“三纲”“五常”的伦理规范;强调法治,把儒法两家糅合为一体,既主张“以教化为大务”,又主张“正法度之宜”,其实质就是外儒内法。汉武帝采取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孔孟为正宗的儒学成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③经今古文之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不仅在都城设立太学,教授五经,而且在郡、县设立学校,设置经师。凡博士教弟子的经
书,都是用当时通行的隶书写成的,故称“今文经”。汉武帝所尊崇的儒术,就是儒学的今文经学派。当时太学里的五经博士都是传授今文经学的,因此,这时今文经学盛行。刘歆在校理古书时,发现了一部用古代文字书写的《春秋左氏传》,认为《左氏传》是解释《春秋》最可靠的书。其后又发现了《毛诗》《逸礼》《古文尚书》等。他大力提倡古文经学,为王莽代汉制造理论根据。古文经得到王莽的大力支持,取得了合法地位。经今古文之争,不仅仅是书写文字与读法的问题,而是随着经师源流不同,传授的方法和对经义的解释也不同,因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思想体系和政治派别。最后由经学家郑玄基本统一了今古文,经今古文之争渐息。儒经在文本上得到了统一。④东汉儒学的神化。东汉初年谶纬大盛。东汉光武帝刘秀曾以符瑞图谶起兵,即位后崇信谶纬,“宣布图谶于天下”,谶纬之学遂成为东汉统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度的神圣性。当时用人施政、各种重大问题的决策,都要依谶纬来决定;对儒家经典的解释,甚至也要向谶纬看齐。谶纬与经学的结合,推动了汉代经学的神学化。建初四年(79年),章帝在洛阳北宫白虎观大集儒生,“讲论五经异同”,并由班固将会议记录整理成书,名为《白虎通义》,儒学正式成为王朝钦定的正统思想。(2)汉代儒学的特点①地位上,秦代尊崇法家思想,尤其是焚书坑儒后,儒学的发展受到沉重的打击和限制,而汉代儒学的官方正统地位得以确立,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②内容上,经董仲舒等人的改造,吸收了道、法、阴阳五行等学派中有利于地主阶级统治的学说,成为一套倡导君权神授、三纲五常的完整的理论体系。③性质上,儒学开始神化。从董仲舒的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到东汉时期的谶纬神学,都说明儒学走向神化。2.“资本主义萌芽”曾是研究的热点,但近年来遭到质疑。结合史实,谈谈你的看法。答:所谓资本主义萌芽,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产生,由于力量微弱,它只是在封建社会内部稀疏地存在着,处于萌芽状态。资本主义萌
芽问题与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问题、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汉民族形成问题,并称为史学界的“五朵金花”。(1)明清时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学界主流观点认为明清时期中国社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是发展较为缓慢,主要表现为:①明代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已在某些地方某些手工业中出现,如在苏州丝织业中最为明显。当时出现机户雇佣机工从事生产的情况。机户与机工的关系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这显然是一种新的自由雇佣关系。②清代,江南丝织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也在缓慢地生长。江宁、苏州等地富有的机户,经营着较大的手工业作坊和工场,开设“账房”或“行号”,以从事资本主义的经营。其他行业也存在着资本主义萌芽。(2)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在于:①封建土地所有制造成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自然经济的顽强存在,使商品经济很难发展。②封建政府多对内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重地阻碍了工商业及内外贸易的发展。对内也设立许多关卡,对商品征收重税,并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③商业资本多半用于购置土地,很少投诸于手工业生产。(3)学术界的不同观点从l950年代中期至1960年代中期,史学界围绕资本主义萌芽问题发表的论著大量出现,其中尚钺著《中国资本主义关系发生及演变的初步研究》、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历史教研室编《明清社会经济形态的研究》等著作影响较大。进入1990年代以来,学界开始对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研究进行反思。质疑观点主要围绕:①资本主义萌芽的概念模糊,即问题研究的前提没有解决。②把手工工场和雇佣关系的产生当作资本主义萌芽的一个根本性标志,而两者在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之前就已存在。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比较有代
表性的观点:a.“情结论”。李伯重认为资本主义萌芽研究情结是一种主观的愿望。从感情基础来说,是一种特定时期的民族心态的表现;b.“死结论”。王家范认为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研究是一个“死结”。因为资本主义一词在西方早不再用作社会形态的指称;c.“假问题论”。王学典把资本主义萌芽看作一个“假问题”,他认为包括资本主义萌芽问题在内的“五朵金花”的纷争产生于浓厚的意识形态话语背景下,在既定话语背景下,这些命题有其特定意义,而今随着话语系统的根本转换和语境的巨大变迁,这些命题本身能否成立早已成为问题,也就是说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问题”已成为“假问题”。3.结合学界已有成果,评析李鸿章晚清外交活动。答:李鸿章(1823~1901年),安徽合肥人,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身后被慈禧太后称赞为“再造玄黄”之人,谥文忠。曾代表清政府进行多项外交活动,在晚清外交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1)主要外交活动1870年李鸿章出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北洋大臣拥有处理外交事宜的大权,李鸿章在长达三十余年的外交活动中,坚持“外须和戎,内须变法”的外交总纲,即在列强环伺,外侮日甚的环境中,尽最大可能利用“以夷制夷”的外交手段,为中国的洋务运动赢得尽可能多的和平时间。为此,他一生以外交能手自负,处理过许多重大的对外交涉。据统计,李鸿章一生共签订了二十多个条约,主要包括:①1871年,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中日修好条规》。朝贡体系开始破裂。②1874年,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秘鲁签订了《中秘通商条约》,维护在秘华工利益。③1876年,为解决“马嘉理事件”,北洋大臣李鸿章与英国公使威妥玛在烟台签订《中英烟台条约》。英国取得进入云南及西藏特权,中国增开
了宜昌、芜湖、温州、北海四个通商口岸,损害了中国主权。④1885年,清朝政府和法国为结束中法战争,派“主和派”李鸿章与法国驻华公使巴德诺在天津签订《中法新约》。法国取得了对越南的“保护权”,中越边境对法国开放等特权。因为此约是在战场取得胜利的情况下签订的,时称“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⑤1895年,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失利后,以李鸿章为钦差头等全权大臣,在日本马关与日方代表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⑥1896年,清政府钦差头等出使大臣李鸿章以庆贺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为名,赴圣彼得堡,拉拢俄国共同对付日本,与沙皇俄国签署《中俄密约》。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之际,李鸿章与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人协议东南互保。清政府战败后,任命北洋大臣李鸿章、庆亲王奕助代表清政府与八国签署《辛丑条约》。(2)李鸿章外交思想①外须和戎,内须变法。和戎是李鸿章办理外交的出发点。他认为“开衅即不可收拾,与之战,法始必负,继必胜,终必款”。在弱国无外交的情况下,必须避免和减少因战争带来的损失,争取自强的时间和空间。②遵守条约,力保和局,通过谈判,解决争端。“保全和局”是李鸿章外交思想的重要环节,是对“和戎”思想的补充完善,通过与西方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换来“和局”,即使是不平等条约也要遵守。③“以夷制夷”的外交战略,即在强敌如林的情况下,运用远交近攻的合纵连横之术,使强敌相互对立、相互牵制,以维持中外相安局面的理论,构成了李鸿章“和戎”思想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采用令“各国均沾”的制夷策略,使得各国均有利益获得,从而相互牵制,防止某一个国家在某个地区享有过分的特权;与别国结盟,来对抗其他列强;寄希望于国际调停。(3)学界研究及评价
李鸿章活跃晚清政坛约四十年,对当时的外交产生极大影响,一直是学界研究的重点,且有较大研究观点分歧。学界对李鸿章晚清外交活动的评价主要观点有:①李鸿章是十九世纪后期清政府外交政策的主要参与者与执行者,但还不是最后决策者,其在许多外交谈判中也是尽力争取为我国挽回权利、减少损失。虽然许多外交活动以失败告终,但包含有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代表学者有陈旭麓等人。②认为李鸿章虽有御外侮的愿望,但作为中外签约谈判中的中国全权代表大臣,作为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者,对于条约自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代表学者有夏东元等人。③认为李鸿章办理外交有积极的一面,其外交实践要具体分析,他的失败不仅是他个人的失败和错误,更要从整个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中来寻找根源。如吴福环《评李鸿章的外交活动》、欧阳跃峰《论李鸿章的“和戎”观》等文。4.论述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与思想演变。答:(1)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的革命活动①创立中华民国。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布就职,组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推翻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组建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的强大压力与革命党本身的涣散无力,孙中山被迫于2月辞去临时大总统职位,让位于袁世凯。此后一年多,孙中山积极宣传民生主义,号召实行平均地权,提倡兴办实业;还亲自担任了全国铁路督办,力图筹借外资修筑铁路干线。但因政权落在袁世凯手中,其10万英里的铁路规划也远非当时国力所能负荷,孙中山的设想并未成为现实。②讨袁护法。1912年8月,联合其他党派,改组同盟会,成立国民党;1913年3月,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被武士英暗杀,孙中山认为是袁世凯所为,主张武力讨袁,发起二次革命,失败后流亡日本,改组国民党为中华革命党,希望恢复和发扬同盟会的精神。;袁世凯称帝后,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后因段祺瑞为首领的北洋军阀解散国会和废弃《临时约法》,孙中山联合西南军阀,在广州建立军政府,联合南方派
系在广州先后两次展开护法运动,均以失败告终。从1918至1920年,孙中山完成过去已着手撰写的《建国方略》,对以往的革命经验进行总结,提出了改造和建设中国的宏伟计划。③联俄联共。1919年10月,改组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1923年,孙中山与苏联政府全权代表越飞在上海发表《孙文越飞联合宣言》,确立联俄政策;1924年,建立黄埔军校,学习苏俄的建军经验;1924年,在国民党一大上,确认中国共产党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中国国民党,开启国共第一次合作。④扫荡军阀。1924年9月江浙战争爆发,孙中山在广州组建北伐讨贼军,准备进行北伐;10月,广州发生商团事变,孙中山率师回广州,击溃广州商团武装;10月23日,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邀孙中山北上,孙中山北上后不幸病逝。(2)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的思想演变①民族主义的发展。辛亥革命前,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即推翻清王朝,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后来演变为对外主张“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对内主张“各民族一律平等”。实现了由“排满兴汉”到民族平等、反对帝国主义的转变。②民权主义的发展。辛亥革命前,民权主义意为号召推翻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后主张直接的、普遍的、革命的民权,规定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者所得而私”,国民享有选举、创制、复决、罢官等权利。③民生主义的发展。辛亥革命前主张“平均地权”,防止资本主义贫富分化。国民党一大后,规定了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及耕者有其田的原则。即国家应当规定土地法、土地使用法、土地征收法及地价税法,以防止“土地权之为少数人所操纵”。“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凡具有独占性质或规模过大之企业,要“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人资本“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国家还要制定劳工法,以改良工人之生活。④政权建设方面,主张渐进主义的军政、训政、宪政三阶段;中央实行五权分立,即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五权;实行中央与地方的
均权主义,各省自定宪法,自举省长,县为自治单位,实行不以资产为标准的普通选举制。⑤对外政策方面,主张取消一切不平等条约,废除军阀政府所借外债。
2014年北京大学历史学基础(中国史)考研真题一、名词简释1.清华简2.殿本3.层累地造成古史4.八王之乱5.蒙古千户百户制6.《大诰》7.中国本位文化建设运动8.七千人大会二、指出下列钱币分别属于哪个朝代鬼脸钱、红钱、荚钱、交子、中统钞、刀布、错刀、半两、新贝、圜金。三、史料分析题下文出自《鸣沙石室佚书序》,请断句并翻译。古人有言名世之生期以五百神物出世且数倍之即时会幸至而我生不辰今则大卜所掌若诏予以典守荒裔宝藏亦并世而重开此可欣者一也厘冢竹简载以数车而诸家写定仅得七十五篇今则简册盈千卷帙逾万此篇所刊千不逮一数已相埒此可欣者二也秘藏既启遗书西迈东土人士末由沾溉伯君念我所自出亟许以传写一言之诺三岁不渝邮使屡通异书荐至此可欣者三也。四、论述题
1.简述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的背景。2.清末人们对代议制的认识及制度变化。3.论述中国社会性质和中国社会史论战。
2014年北京大学历史学基础(中国史)考研真题及详解一、名词简释1.清华简答:清华简是收藏于清华大学的一批战国竹简。这批竹简由清华大学校友赵伟国捐赠,于2008年7月15日被运到清华大学。经碳14测定证实,清华简是战国中晚期文物,文字风格主要是楚国的,共有2388枚(包括少数残断简),在迄今发现的战国竹简中为数较多。简的形制多种多样,最长的46厘米,最短的10厘米左右。简上的墨书文字出于不同书手,风格不尽一致,大多精整清晰。清华简在秦之前就被埋入地下,未经“焚书坑儒”的影响,所以能够最大限度地展现先秦古籍的原貌,是了解中华文化的初期面貌和发展脉络的珍贵史料。2.殿本答:殿本是清代武英殿官刻本的简称,得名于刻印书籍的机构武英殿。所刻书籍以刻工精整﹐印刷优良着称。清代初年,承明代内廷刻印书籍之制。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武英殿开馆校刻《佩文韵府》,殿本之名自此始。与前代内府相比,殿本独具风格特色,刻书内容广,涉及经学、小学、数学、乐律、文学、艺术、目录、金石等门类的著作,集中反映了当时学术研究的成果和水平;刻书质量高,开精写、精校、精刊之风,且刻画和套印技术超越前人,被公认为善本。3.层累地造成古史答:层累地造成古史是顾颉刚提出的考辨中国古史的理论。1923年顾颉刚在《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中提出。认为先秦的历史记载是一层一层积累起来的,后人不断添加新的材料,使它越来越丰富,“时代愈后,传说的古史期愈长”,“传说中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以此说明中国古史是各时代后人层累造伪的产物。这种反传统的疑古理论曾在全国引发巨大的反响,对考辨从盘古经三皇五帝到唐尧虞舜传说的史料价值有积极作用。4.八王之乱
答:八王之乱是西晋皇族内部因争夺政权而引发的动乱。290年,晋武帝司马炎病死,惠帝即位,贾皇后为独揽大权与辅政的外戚杨骏发生矛盾。291年,贾皇后杀死杨骏,统治阶级内部开始了一连串的政治残杀和战争,先后有八个分封为王的皇族参与进来,历时16年之久。306年,司马越毒死惠帝,立晋怀帝司马炽,八王之乱结束。八王之乱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使得五胡乘虚而入。5.蒙古千户百户制答:千户百户制是蒙古汗国军政合一的制度,创建于1204年。成吉思汗即位后,将全蒙古部众划分为95个千户,分别授予共同建国的贵戚、功臣,任命他们为千户那颜(首领),使之世袭管领。千户下分为若干百户,百户下为十户。千户的规模大小不一。有的名为千户,实际户数多达数千。千户制是基于蒙古人的游牧生活方式而建立的一种军事封建制的政治体制。在这种体制下,所有青壮年男子皆为战士,编入军队,自备马匹和兵器,由千户长、百户长率领,随时听命出征。千户也是行政单位,平时管理居民户籍、生产、税收和司法等行政事务。6.《大诰》答:《大诰》是明太祖亲自编撰的法律条文。洪武十八年(1385年)十一月,太祖颁布亲自编撰的《大诰》。随后又颁行了《大诰续编》《大诰三编》和《大诰武臣》。《大诰》四编共236条,主要内容是列举明政府用严刑峻法所处理的种种案件及其所用酷刑,如有族诛、凌迟、枭首、挑筋、去指、断手、砍脚等,不下三十余种。朱元璋颁行《大诰》四编的目的,即在于公布一系列酷刑案件,用以威慑及警戒臣民,使之安分守己,不敢轻易犯法。《大诰》四编是朱元璋用严刑竣法治理臣民的记录,也是朱元璋推行专制主义的一种手段。7.中国本位文化建设运动答:中国本位文化建设运动是国民党CC系发起的中国文化建设运动。1934年3月,成立了中国文化建设协会,由陈立夫任理事长。此后又创办了《文化建设》月刊,陈立夫在创刊号上撰文,提出所谓发扬固有文化、吸收西方文化来建设一种新的文化体系。1935年1月,CC系的王新命、何炳松、陶希圣等十教授在《文化建设》上发表《中国本位文化建设宣言》,即著名的“十教授宣言”,强调要加强“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对西洋文化要有所保留地吸收,反对“全盘西化”的主张。在当时
引发了关于中国文化的大讨论。8.七千人大会答:七千人大会是1962年1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的扩大工作会议。为了进一步纠正“大跃进”以来工作中的错误,切实做好国民经济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工作,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七千人大会。会议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为“反右倾”运动中被错误批判的大多数同志进行了甄别平反,促进了以调整为中心的“八字方针”的贯彻。到1962年底,国民经济有了明显好转。二、指出下列钱币分别属于哪个朝代。鬼脸钱、红钱、荚钱、交子、中统钞、刀布、错刀、半两、新贝、圜金。答:鬼脸钱:楚国(春秋战国)。红钱:清代新疆。荚钱:西汉初。交子:北宋。中统钞:元。刀布:周。错刀:新。半两:秦。新贝:商。圜金:秦、魏(战国)。三、史料分析题下文出自《鸣沙石室佚书序》,请断句并翻译。
古人有言名世之生期以五百神物出世且数倍之即时会幸至而我生不辰今则大卜所掌若诏予以典守荒裔宝藏亦并世而重开此可欣者一也厘冢竹简载以数车而诸家写定仅得七十五篇今则简册盈千卷帙逾万此篇所刊千不逮一数已相埒此可欣者二也秘藏既启遗书西迈东土人士末由沾溉伯君念我所自出亟许以传写一言之诺三岁不渝邮使屡通异书荐至此可欣者三也。答:(1)断句:古人有言:名世之生,期以五百,神物出世,且数倍之。即时会幸至,而我生不辰。令则大卜所掌,若诏予以典守;荒裔宝藏,亦并世而重开,此可欣者一也。厘冢竹简,载以数车,而诸家写定,仅得七十五篇。今则简册盈千,卷帙逾万,此篇所刊,千不逮一,数已相埒,此可欣者二也。秘藏既启,遗书西迈,东土人士,末由沾溉。伯君念我所自出,亟许以传写。一言之诺,三岁不渝,邮使屡通,异书荐至,此可欣者三也。(2)翻译略。四、论述题1.简述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的背景。答:西汉建国后,基本沿袭了秦朝的政治制度。但在地方行政机构上,除沿袭秦朝的郡县制外,汉初还分封诸侯王,实行郡国并行制。(1)早在楚汉争霸时,刘邦为了打败项羽,曾分封一批重要将领为王。掌握政权后,汉高祖刘邦总结秦亡的原因时,认为秦朝没有封同姓王是其短命的关键,所以他在剪除异性王的同时,又陆续分封了九个同姓王,想依靠刘氏宗族的力量,作为皇权的羽翼。(2)诸侯王国和郡都直属于中央。把以首都长安为中心的旧秦国及附近地区划分为十五个郡,实行郡县制度,由皇帝任命守、尉、令、丞,以统治地方,县以下的基层组织仍为乡、里。对旧燕、赵、齐、魏、楚
等地区,采用了分封制。自北而南,封立了燕、代、齐、赵、梁、楚、吴、淮南、长沙九个诸侯王国。诸侯王在封国内是国君,权力很大。王国的政权机构和中央基本相同,除太傅和丞相由中央任命外,自御史大夫以下的各级官吏,都由诸侯王自己任命。诸侯王还有一定的军权,有财政权,可在国内征收赋税。王国的疆土广大,人口众多,多数王国很富庶。王国在政治上处于半独立状态。郡国并行制在汉初有利于加强王权,巩固统治秩序,但是封国权力极大,有着强烈的离心倾向。随着封国羽翼渐丰,开始威胁皇权,甚至引发战乱,这个问题直到汉武帝时期才最终解决。2.清末人们对代议制的认识及制度变化。答:代议制是指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一些积极参与洋务事业的开明士大夫,日益增加了对西方资本主义近代生产方式、科学技术乃至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的了解,他们初步认识到中国的贫弱落后,是封建专制统治的结果。主张不但要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技术,同时也要实行某些政治、经济方面的改革,希望中国能够变成一个独立富强的国家。(1)早期维新派主张革新政治,建立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马建忠介绍了西方资产阶级“三权分立”的政治学说;王韬介绍了西方国家“君主”“民主”“君民共主”三种政治制度,认为“君民共主”制度最善;薛福成介绍了英国资产阶级议会中的两党制;郑观应在19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则明确提出在中国实行议会制的主张,认为“欲行公法,莫要于张国势;欲张国势,莫要于得民心;欲得民心,莫要于通下情;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与此同时,他还提出了与代议制相适应的一系列政治改革,如吏治、教育、用人、刑法、盐务、漕务等。(2)维新运动时期,梁启超主张伸民权、设议院。梁启超著《变法通议》,以资产阶级进化论的观点,论述了变法是“天下之公理”,明确提出中国要变法图强,必须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教育制度,要求改变封建官僚制度;宣传民权思想,认为“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原”,呼吁“伸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度。严复翻译多部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名著,如《天演论》《法意》等,介绍西方的民主政治体制,提出“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的主
张。(3)清末预备立宪时期设立谘议局与资政院。1907年10月清廷谕令各省督抚速设谘议局。1908年7月,清政府又公布施行《各省谘议局章程》和《谘议局议员选举章程》,并且限令各省一年内一律成立。至1909年10月,除新疆缓办外,全国21个行省的谘议局均如期成立,同时开幕。按照规定,谘议局议长、议员都是通过民主选举产生。清政府于1907年宣布筹设资政院,1910年10月,资政院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常年会。资政院议员分为钦选和民选议员两种,各占100议席,外加钦选总裁2人。钦选议员是由宗室王公世爵、满汉世爵、外藩王公世爵、各部院官员以及硕学通儒等组成。民选议员由各省谘议局选举产生后,经各省督抚选定。资政院具有一定的立法权,但还不是完全的立法机构。谘议局和资政院的设立,建立了议院制度的雏形,是对封建专制制度的历史性突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3.论述中国社会性质和中国社会史论战。答:(1)中国社会性质论战20世纪20~30年代中国思想理论界展开的一场带有政治色彩的学术争论。主主要争论的焦点在于中国社会的性质究竟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问题。①论战背景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当时人们面临着如何认识革命失败后的中国形势和中国社会性质,从而在根本上弄清楚革命发展的前途问题。1928年6~7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确认中国革命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并批判了认为中国革命当时阶段已转变为社会主义性质革命的错误论断。遭到了敌对的阶级或党派来自“左”的或右的方面的攻击和反对。②论战内容与各派观点a.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始于1928年,由陶希圣在《新生命》杂志上发表《中国社会到底是什么社会》一文挑起。认为中国是商业资本主义社会,新生了不反帝的以帝国主义资本为中心的资本阶级,所以中国没有展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必要。
b.严灵峰、任曙等人则在《动力》杂志上著文也称,中国经济已发展到战前俄国的水准,中国社会的资本主义可与各国资本主义并驾齐驱,断言中国已是资本主义社会。c.l930年,王学文、潘东周在《新思潮》杂志上发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根本问题》《中国的经济性质》等文,指出中国经济是帝国主义侵略下的半殖民地的封建经济,但中国一方面是在国际帝国主义的统治下,已经开始资本主义方向的发展,另一方面仍然保持强有力的封建关系。1932年至1933年这一争论扩展到了史学界,展开了中国社会史问题的论战。(2)中国社会史论战①论战背景20世纪30年代,当中国社会性质的争论全面展开的时候,论战又从现实转到历史,引起了大规模的对中国社会史问题的论战,并于1932~1933年形成高潮。郭沫若根据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历史发展阶段理论,于1930年出版《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认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几个阶段在中国历史中也同样存在着,并对这几个阶段在中国历史上的存在时间作了划分。引起社会震动,并成为当时讨论和批评的中心。②论战内容与各派观点这场论战主要由“新生命派”的陶希圣等和托派对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的批判而鼓动起来。论战双方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a.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郭沫若首先提出亚细亚生产方式系指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后又认为等于奴隶制以前的族长制。李季认为是指与希腊、罗马奴隶制并行而又先于封建社会的一种独立的社会经济形态。b.中国历史上有无奴隶社会的问题。郭沫若根据甲骨卜辞和青铜铭文等古代文献,最早肯定中国奴隶制社会存在,并认为西周是中国的奴隶制时代。李季认为,原始社会崩溃后,中国则进入以土地国有为特征的亚细亚式的社会。吕振羽指出殷代是奴隶社会。
c.关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及秦汉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问题。郭沫若、吕振羽都认为从泰汉到鸦片战争,中国一直处于封建社会的阶段。李季认为,中国真正的封建制度仅与周代相始终,秦以后就是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时代。梅思平认为,秦以后的中国社会完全是商业资本主义社会。陶希圣认为,中国的封建制在战国时代就因为商业资本的发展而崩溃了。(3)影响论战主要是在1931年上海神州国光社创办的《读书杂志》上展开的,并随着该杂志在1933年停刊而逐渐冷却,抗战爆发时终止。论战高潮过后,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们或者用自己的研究实绩回答论战时提出的历史问题,如吕振羽出版《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殷周时代的中国社会》;或者对论战本身进行了总结,如何干之的《中国社会史论战》等。中国社会史论战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影响,对整个中国历史科学发展的影响甚为深远。
2015年北京大学历史学基础(中国史)考研真题一、史料阅读(解释加点字词的词义,40分;翻译画线段落,60分)春秋出民裹胥平旦坐於右塾鄰長坐于右塾畢出然撞歸夕亦如之入者必持薪樵輕重相分班白不提挈冬民既入嫦人同巷相從夜绩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必相從者所以省费燎火同巧拙而合習俗也男女有不得其所者因相舆歌詠各言其傷是月馀子亦在於序室八嵗入學學六甲五方書計之事始知室家畏幼之節十五入大學學先聖禮樂而知朝廷君臣之禮有秀異者移鄉學於庠序庠序之巽者移國學于少學諸侯随贡少学之翼者于天子學于大學命曰造士行同能偶刖刖之以射然後爵命焉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鐸徇于路以采詩献之大師比其音律以聞于天子故曰王者不窥牖户而知天下此先王制土虞民富而教之之大略也故孔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爱人使民以峙故民皆勒功樂業先公而後私其昔日有降凄凄舆重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民三年耕刖餘一年之富衣食足而知荣辱廉譲生而争訟息故三载考绩孔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成此功也三考黜陟馀三年食退案日登再登日平餘六年食三登日泰平二十七嵗遗九年食然後鱸德流洽禮樂成焉故曰如有王者必世而援仁繇此道也。二、名词解释(10选8,每个10分,80分)1.《日书》2.护乌桓校尉3.参军戏4.驱准保藏5.梁方仲6.《海国图志》7.《李秀成自述》8.少年中国学会9.国民会议运动10.四清运动三、论述题(4选3,每个40分,120分)1.“王与马共天下”、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分别首先出现在哪个时代?分别是什么意思?反映了什么样的时代特征?体现了什么样的时代变迁?2.论述唐代后期工商税骤然兴起的背景、内容及其意义。3.概述清末地方自治的起源、演变和影响。4.试论土地问题对中国近现代的影响。
2015年北京大学历史学基础(中国史)考研真题及详解一、史料阅读(解释加点字词的词义,40分;翻译画线段落,60分)春秋出民裹胥平旦坐於右塾鄰長坐于右塾畢出然撞歸夕亦如之入者必持薪樵輕重相分班白不提挈冬民既入嫦人同巷相從夜绩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必相從者所以省费燎火同巧拙而合習俗也男女有不得其所者因相舆歌詠各言其傷是月馀子亦在於序室八嵗入學學六甲五方書計之事始知室家畏幼之節十五入大學學先聖禮樂而知朝廷君臣之禮有秀異者移鄉學於庠序庠序之巽者移國學于少學諸侯随贡少学之翼者于天子學于大學命曰造士行同能偶刖刖之以射然後爵命焉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鐸徇于路以采詩献之大師比其音律以聞于天子故曰王者不窥牖户而知天下此先王制土虞民富而教之之大略也故孔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爱人使民以峙故民皆勒功樂業先公而後私其昔日有降凄凄舆重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民三年耕刖餘一年之富衣食足而知荣辱廉譲生而争訟息故三载考绩孔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成此功也三考黜陟馀三年食退案日登再登日平餘六年食三登日泰平二十七嵗遗九年食然後鱸德流洽禮樂成焉故曰如有王者必世而援仁繇此道也。答:(1)释义洪範:《尚书·洪范》。四子: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後稷:即弃,周朝始祖,舜时掌管农业。祖:始。楙:与茂同,意“勉”。乂:治理。域:限制、管辖。鬻:卖。敖:逸游。地著:安土。平:均等。上田:上等田地。爰:于是。肥磽:(土地)肥沃贫瘠。衡虞:守护山林的官。疆易:田界、田边。舉止:举足。(2)译文
当春秋季节,百姓将要下田的时候,每天清晨官吏坐在里门外右侧的小屋内,邻长坐在里门外左侧的小屋内,检查出工情况,全部出去干活了才回去。傍晚收工也要这样做。农民收工要拿柴火回家,拿多拿少互相分别,头发花白的老人可以不拿。冬天,百姓们已经搬进屋里住,同住一条巷子里的妇女,夜晚聚集在一起纺纱织布,这样妇女们一个月能够做四十五天工。妇女们一定要一起工作的原因,是为了节省灯火费用,共同提高技术,使产品质量都能达到一定的水平,而且还合乎风俗习惯。没有成家立室的青年男女,在外边以歌声互相唱和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此月,余子也来到学校接受教育。八岁儿童进小学,学习天文、地理、书法、算数等文化知识,开始知道家庭长幼的各种礼节。十五岁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先王圣贤制定的礼乐礼节,从而进一步知道朝廷君臣的礼数。各级学校都要选拔优秀生入高一级学校深造,乡一级学校的优秀生选入诸侯办的少学去深造。诸侯每年又在少学中选拔优秀者进献给天子去挑选,选中者入朝廷办的大学去深造,这就是为国家培养人才。对于品行能力相当的人,还要考察他射箭的本领,然后才能担任官职。每当初春月份,聚居的百姓将要分散到田野去耕作的时候,采诗的官吏摇着木质的大铃巡视于路上,向百姓采集民歌,把它献给朝廷乐师,配上乐曲,唱给天子听。所以说贤明的君主不用深入到民间察看而知道天下的民情。上述就是先王制定的通过土地制度以安定百姓,使百姓在生活富裕的基础上接受教育的施政方针。孔子曾说过:“君主治理千辆战车的大国,办事要谨慎,施政要讲信用,节省资材,爱护百姓,驱使百姓服役应不误农时。”因此,百姓都互相劝勉,为国立功,乐于自己的事业,先公而后私。这就是《诗经·小雅·大田》说的:“阴云布满天空,雨快要下了。雨啊,请先下给我公田,再流入我私田。”那时候,百姓耕种三年的收获,就余下一年的粮食积蓄。衣食丰足了,百姓就知道光荣和耻辱,社会廉洁,礼让成风,争斗诉讼的事就止息,所以,先王规定三年考核一次各级官吏的政绩。孔子说:“假使有人用我做官,一年可以移风易俗,三年就能大功告成”,他所希望的成功就是要做出上述那样的政绩。官吏三年考核一次来决定罢免或提升。生产的发展要看粮食储存的多少,有三年的粮食储存,各项事业都有发展,这就叫作五谷丰登;再熟就叫作平,即有六年的粮食储备;三熟就叫作太平,即耕种二十七年,有九年的粮食储备。然后君主的恩德流传遍及天下,先王的等级制度和相应的礼节仪式就可以建立和巩固起来了。所以说“如有打算称王天下的人,必定要实行三十年的仁政才能成功”,这就是必由之路。二、名词解释
1.《日书》答:《日书》是古人从事婚嫁、生子、丧葬、农作、出行等各项活动时选择时日吉凶宜忌的参考之书。《日书》曾广泛流传于战国、秦汉之际,但内容依其地域、时代而各有不同,主要是因为古代日者流派众多,其推算时日吉凶的方式亦不一致。1975年出土的云梦秦简中有《日书》甲、乙种,内容十分丰富,有建除、裁衣择日、五谷择日、丧葬择日、出行择日、见官择日、动土择日等内容。其中大部分为后代已失传者。《日书》保存了不少珍贵史料,对于研究古代历法、风俗、宗教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2.护乌桓校尉答:护乌桓校尉是汉代主管乌桓、鲜卑少数民族事务的武官名,简称乌桓校尉。西汉武帝时,霍去病打败奴役乌桓的匈奴贵族后,将乌桓人迁至上谷、渔阳、右北平、辽东等郡塞外,并设护乌桓校尉,秩比二千石,专门监理乌桓事务,使其断绝与匈奴来往。王莽时乌桓降匈奴,罢置。东汉光武末年,经班彪建议复置,并领鲜卑。魏晋沿置。3.参军戏答:参军戏是指唐宋流行的一种戏曲形式,由优伶演变而来。五胡十六国后赵石勒时,一个参军官员贪污,就令优人穿上官服,扮作参军,让别的优伶从旁戏弄,参军戏由此得名。一般是两个角色,被戏弄者叫参军,戏弄者叫苍鹘。李商隐诗《骄儿》曾云:“忽复学参军,按声唤苍鹘。”参军戏内容以滑稽调笑为主,借此来讽刺朝政或社会现象。至晚唐,参军戏发展为多人演出,戏剧情节也比较复杂,除男角色外,还有女角色出场。参军戏对宋金杂剧的形成有着直接影响。4.驱准保藏答:驱准保藏是指康熙年间,清军两次驱逐入侵西藏的准噶尔人的行动。康熙末年,西藏局势动荡不安。1717年,瓦剌蒙古准噶尔部首领策旺阿拉布坦趁机派兵袭击西藏,一举攻占拉萨,袭杀拉藏汗,在西藏建立起傀儡政权。为了维护边疆安全,清军两次入藏“驱准”,终于于1720年将准噶尔人从西藏驱逐出去,并派兵驻藏。清军驱准保藏的胜利加强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统治,也有利于加强西藏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5.梁方仲答:梁方仲是中国现代著名经济史学家、明清史学家。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院,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34年,梁方仲与吴晗等人成立“史学研究会”,编辑出版《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集刊》,是中国第一份以“社会经济史”命名的刊物。曾任职于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岭南大学经济系、中山大学历史系。毕生致力于中国社会经济史的研究,特别是对于明代财政史研究鞭辟入里,被国内外史学界誉为研究“明代赋役制度的世界权威”,是中国社会经济史学的奠基者之一。主要著作:《明代粮食制度》《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梁方仲经济史论文集》等。6.《海国图志》答:《海国图志》是鸦片战争后魏源编写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林则徐在广州主持禁烟时,为了解西方情况,抵御列强侵略,编成《四洲志》。后魏源受林则徐委托,以《四洲志》为基础,将当时搜集到的其他文献书刊资料和魏源自撰的很多篇论文进行扩编,于1842年编成《海国图志》50卷。全书详细叙述了世界舆地和各国历史政制、风土人情,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对洋务派、维新派与日本的明治维新均产生了一定影响。7.《李秀成自述》答:《李秀成自述》是1864年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被俘后所写的供词。原稿七十四页,约三万六千字,其中叙述了太平天国期起义后十几年中李秀成的经历与见闻,对金田起义、天京内讧、六解京围等都有较多论述,为了解和研究太平天国史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但由于知识水平有限、记忆偏差等原因,原稿存在较多疑误。加之有曾国藩亲笔删改多处,使得真伪莫辨。近人罗尔纲有《忠王李秀成自传原稿笺证》《李秀成自述原稿注》,对李氏所述之讹误有所订正。8.少年中国学会答:少年中国学会是五四时期的著名青年社团。1919年7月,李大钊、王光祈、曾琦等在北京成立少年中国学会,宗旨是“本科学的精神,为社会的活动,以创造‘少年中国’”,总会设于北京,并在南京、成都两地设分会,并创办机关刊物《少年中国》。1923年后出现分化,其左翼多
数加入中国共产党,右翼多数加入中国青年党(国家主义派)。少年中国学会于1925年底停止活动,先后加入学会的有120余人,是五四时期会员最多、分布最广、存在时间最长的社团。9.国民会议运动答:国民会议运动是1923~1925年以召开国民会议为目标的政治运动。北京政变后,段祺瑞重掌政权,北京的中华民国临时执政府宣告成立。孙中山发表《北上宣言》,提出应先召集国民会议,以谋中国统一与建设,得到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的支持。在国共两党的大力推动下,全国各地纷纷成立国民会议促成会,形成了国民会议运动。段祺瑞为抵制国民会议的召开,于1925年2月召开御用的善后会议。3月,国共两党召开国民会议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揭露了善后会议的反人民性质,坚决反对以国民代表会议代替国民会议。然而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国民会议未能如期召开。国民会议运动是国共合作的产物。10.四清运动答:四清运动是指1963~1966年,中共中央在全国城乡开展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四清即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1962年9月,毛泽东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提出要进行社会主义教育。1963年到1965年,党中央先后制定了《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前十条》)、《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一些具体规定(草案)》(《后十条》)、《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二十三条》),作为指导运动的文件。起初是在农村中以清工分、清账目、清仓库、清财物的“小四清”为主,后期在城乡中表现为“清思想、清政治、清组织和清经济”,在城市中是“反贪污行贿、反投机倒把、反铺张浪费、反分散主义”,统称四清运动。运动一直持续到“文化大革命”初期。三、论述题1.“王与马共天下”、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分别首先出现在哪个时代?分别是什么意思?反映了什么样的时代特征?体现了什么样的时代变迁?答:(1)“王与马共天下”出现在东晋时期,意指琅邪王氏辅佐司马氏重建晋王朝、共同掌权的局面。西晋灭亡时,琅邪王导、王敦兄弟以其
所处关键地位,辅佐琅邪王司马睿创建东晋。东晋元、明、成三帝则以殊礼待王导等,结成了士族高门与东晋皇室“天下与共,御床同登”的特殊关系,时人谓之曰“王与马,共天下”。王与马共天下奠定了东晋政治格局的基础,反映了士族门阀制度的发展,以及在门阀统治下皇权依赖世家大族的支持维护统治的状况。(2)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出现在北宋,意指皇帝给予士大夫以参与国家政务的权力,形成赵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治局面。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反映了北宋统治者重视科举取士、重视士大夫阶层的时代特征。(3)从“王与马共天下”到“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反映了从魏晋至唐宋选官制度由九品中正制转变为科举制度后,官员来源和晋升渠道发生变化,整体上体现了士族门阀制度的衰亡及士大夫阶层兴起。2.论述唐代后期工商税骤然兴起的背景、内容及其意义。答:(1)唐后期工商税骤兴的背景唐朝前期,在农业恢复和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和商业日益发展繁荣,在全国形成了许多商业城镇。由于商品的繁多、交易的发达,为工商税征收奠定了基础。唐中期以后,由于国家财政紧张,便开始对盐、酒、茶、矿冶、间架等征收工商杂税。(2)唐代工商税的内容唐代的工商税主要包括盐税与食盐专卖、酒税与酒专卖、茶税与茶专卖、矿税等,其中,以盐税与食盐专卖最为重要。①第五琦的榷盐法。乾元元年(758年),第五琦建议实行榷盐法,即国家在产盐区设盐院,居民凡以产盐为业者,免其杂徭,隶属于盐铁使,所产盐由国家统购专卖;人民私煮盐者判罪。盐价由每斗十文提高到一百一十文。此后,盐税成为唐朝政府的重要财政收入。②刘晏改进榷盐法。宝应元年(762年),刘晏担任盐铁使,他整顿盐法,建立起一套严密的专卖制度,具体内容如下:改进官运官卖的榷盐法,撤消非产盐区的监官,把产盐区所购盐加价卖给商人,任由他们转销各地,政府通过掌握统购和批发来控制盐政。在距产盐区较远的地
区,设常平盐仓,以调剂盐价,避免商人任意抬高盐价。盐铁使下设巡院,遍布各地水陆要冲,缉查私盐。盐法的改革,使政府的盐利收入由岁入60万贯增加到600万贯,占全国财政收入的1/2。(3)征收工商税的意义唐代后期各种工商税是在工商业发展的前提下设立的,并逐渐取代农业税成为税收的主要来源。工商税,尤其是盐税的征收,大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3.概述清末地方自治的起源、演变和影响。答:(1)清末地方自治的内容19世纪中期以来,随着西方宪政思想的传播,中国的一批知识分子和政治精英开始倡导和推行地方自治。随着列强侵略的加深,国内外革命派活动日益频繁,以及国内改革势力的呼吁,清政府决定实行预备立宪,而地方自治即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1908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随即发布上谕,在全国推行地方自治。清末的地方自治分为两级,城镇乡级自治为下级自治,限五年内初具规模;府厅州县级自治为上级自治,限七年内一律成立。规定先行在城区进行自治实验,嗣后再推至乡镇。但因各地情形不一,也有变通办理者。为了推动地方自治运动的开展,清政府于1909年颁布《自治研究所章程》,责令于各省省城及各府厅州县设立自治研究所,以“讲习自治章程,造就自治职员”。次年,清政府又颁布《京师地方自治章程》及其选举章程、《府厅州县地方自治章程》和《府厅州县议事会议员选举章程》,使自治政策更趋完善。(2)影响晚清的地方自治运动是在民主宪政思潮的影响下出现的。它是国家与社会互动的结果,既体现了近代的民主特点,又反映了后发外生型国家现代化的特征。①清政府地方自治政策的制定,使地方自治成为政府的一项基本国策,
有利地推动了方兴未艾的地方自治运动,从而在全国出现了一股地方自治风潮。②清末的地方自治运动以当地居民参与、举办公益事务为特征,有助于公民意识和团体观念的萌生,增强国人的民族意识。③清末地方自治的实验,为地方绅商参与政治提供了合法性途径,拓宽了政治参与的渠道和广度。对于传统的官僚政权而言,实际上具有民主启蒙和政治动员的作用。但是,在举办地方自治的过程中,由于存在舞弊、刮民、铺张等现象,民众对地方自治事务的误解、无知和冷淡,加之财政的困难,许多地方自治事项的举办或流于形式或大打折扣,从而限制了地方自治的成效。4.试论土地问题对中国近现代的影响。答:有人类历史以来,土地就和国家密切联系在了一起。它既是国家存在的根本,更是人民生活的依托。1840年代以来,中国近现代史中每个有政治远见、有社会责任心的政党也都致力于把解决人民赖以生存的土地问题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中要着力解决的首要问题。可以说,抓住“土地”就抓住了近现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也就抓住了近现代中国社会演变的基本脉络。中国近现代史中,先后有三种阶级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土地革命,分别是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辛亥革命孙中山提出的土地改革、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它们分别由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所领导。(1)农民阶级: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①内容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建立“人间天国”。②影响《天朝田亩制度》中的反封建精神,鼓舞着千百万农民群众,为推翻封建的土地制度而斗争,太平天国把一些庙宇祠堂占有的土地、公田和逃亡地主的土地没收,分给没有土地的农民耕种,这样一来,减轻了农民
的负担,发挥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但是,要在个体劳动、分散经营、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并绝对平均分配所有财物。③历史意义可以说《天朝田亩制度》的推出是很不简单的,他在多方面体现了当时最广大人民的内心需求,也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它是第一次提出了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的出现,不仅标志着农民战争发展的历史高峰,而且是近代中国农民阶级摸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一次伟大尝试。(2)民族资产阶级:辛亥革命孙中山提出的民生主义和1924年孙中山重新解释的民生主义①内容平均地权——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增涨的地价归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做到“家给人足”。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1924年增加“节制资本”的容。②影响全体农民来同政府合作,慢慢商量来解决农民同地主的办法。农民可以得利,地主不受损失。这种办法可以说是和平解决,地主不受损失,但实际上是排除了通过暴力革命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可能性;农民可以得利,则又蕴涵着对私有土地财产制度的基本否定,因此孙中山要建立的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土地国有制度,并企图在资产阶级国家政府的组织下,使农民和地主的关系得到协调,使农民的利益有所保护,使社会的贫富悬殊有所遏制。③历史意义使农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让广大的底层人民对民主共和观念有所了解,进一步的解放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从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3)中国共产党(无产阶级)的土地政策
①内容a.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封建债务(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建立农民土地所有制)。b.抗日战争时期: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未改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但限制地主对农民的剥削)。c.解放战争时期: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没收地主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②影响从1927年到1937年的十年土地革命中,中国共产党通过没收地主的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耕种这一措施,极大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也为中国共产党在农村赢得了广泛的支持与拥护。在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的土改政策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团结了广大爱国人士,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坚实的保证。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土改有力的帮助共产党在个个解放区建立起强劲的后援,为以后的解放胜利碾定了基础。③历史意义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彻底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广大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
2016年北京大学历史学基础(中国史)考研真题(回忆版)一、名词解释1.岐山周公庙遗址2.张家山汉简3.六镇之乱4.《农桑辑要》5.俺答汗6.李秀成7.皇族内阁8.联省自治9.长沙会战10.四人帮二、论述题1.陈寅恪在《论韩愈》中认为:“唐代之史可分前后两期,前期结束南北朝相承之旧局面,后期开启赵宋以降之新局面,关于政治社会经济者如此,关于文化学术者亦奠不如此。”结合史实,谈谈你的看法。2.论述明朝内阁的起源,并比较明清内阁的异同。3.比较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4.论述中国与两次世界大战的关系。三、古文翻译说明:题目暂缺。
2016年北京大学历史学基础(中国史)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一、名词解释1.岐山周公庙遗址答:周公庙遗址是位于陕西歧山县的商周时代文化遗址。从2004年开始发掘以来,先后发现了大中小型墓葬区、居住区、铸铜作坊等遗迹和大量刻字甲骨及遗物。迄今为止该遗址共发现甲骨文523个,是研究周族历史和先周至西周早期周人社会结构的珍贵资料。岐山周公庙遗址是目前所知最高等级的大型西周墓地,有“西周殷墟”之称。2.张家山汉简答:张家山汉简是1983~1984年湖北省江陵县张家山汉墓中出土的竹简。张家山二四七号汉墓竹简包含一千二百三十六枚竹简(不计算残片),有《历谱》《二年律令》《奏谳书》《脉书》《算数书》《盖庐》《引书》《遗策》八种简书,内容涉及西汉早期的律法、司法诉讼、医学、导引、数学、军事理论等方面,为汉代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新史料。3.六镇之乱答:六镇之乱是指北魏末年北方六镇戍兵和各族人民发动的起义。六镇是沿长城一线之北的六个军镇,自西而东,为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位置南北交错,是北魏为防御柔然等漠北民族而设立的。正光四年(523年),柔然进攻北魏,怀荒镇民请求开仓放粮,以便抗敌,遭镇将拒绝,兵民愤而杀死镇将,举行起义。次年春,沃野镇人破六韩拔陵也聚众起义,其他各镇的兵民都纷纷响应,一度占领六镇。525年6月,起义军在北魏军和柔然军的共同镇压下失败。六镇之乱是魏末最大的一支起义武装,引起北魏政局动荡。4.《农桑辑要》答:《农桑辑要》是元代初年由大司农司编纂的综合性农书。l273年成书,元初大司农司为了指导生产而编写颁行。全书共7卷10门,以北方农业为对象,农耕与桑蚕并重。内容多取自《齐民要术》《士农必用》
《务本新书》《四时纂要》《韩氏直说》等书的精华部分;并在此基础上,对北方地区精耕细作和栽桑养蚕技术有所提高和发展,尤其重视经济作物如棉花和苎麻的栽培技术。该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官修农书,实用性较强,并且通俗易懂,影响远及国外。5.俺答汗答:俺答汗是明代蒙古鞑靼部右翼土默特万户首领。控制范围东起宣化、大同以北,西至河套,北抵戈壁沙漠,南临长城,驻今呼和浩特。后为开辟牧场,又征服青海,甚至一度用兵西藏。对明朝贡掠不时,为嘉靖年间严重边患。1550年,为求通贡,带兵直逼北京城下,史称“庚戌之变”。1571年受明封为“顺义王”,边患稍息。他曾从西藏引入喇嘛教在蒙古广泛传播。与中原地区和平互市贸易,开创了明蒙几十年和平友好的局面,促进了蒙古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6.李秀成答:李秀成是太平天国后期著名将领。李秀成出身于广西藤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在金田起义中加入太平军。天京事变后,李秀成被封为忠王,与陈玉成逐渐成为太平军的主要统帅,取得二破江北大营、三河大捷、二破江南大营等军事上的胜利,并建立苏福省、天浙省,中兴了太平天国。1864年7月,天京被清军攻陷后,李秀成带领幼天王突围,失散后被清军捕获,在狱中写下数万字的《李秀成自述》,追述自己的经历和太平天国的历史。1864年8月7日被曾国藩处死。7.皇族内阁答:皇族内阁是清末预备立宪过程中成立的以满族皇族为主的责任内阁。1911年5月,清廷颁布《内阁官制》和一系列上谕,宣布裁撤军机处、旧内阁和会议政务处,由庆亲王奕劻组建内阁,任命那桐、徐世昌为内阁协理大臣。但由于13名内阁成员中有7名均为皇族,不仅充当了国务大臣,而且居于领导和多数地位,因此被时人讥称为“皇族内阁”。皇族内阁的组成,使立宪派和社会舆论倍感失望,认为清政府无意立宪,开始倒向革命阵营。皇族内阁在辛亥革命浪潮中迅速倒台,后被袁世凯内阁取代。8.联省自治
答:联省自治是20世纪20年代兴起的一种政治思潮。1919年梁启超在《解放与改造发刊词》中,首次提出“联省自治”的政治主张,认为国家组织应以地方为基础,要求限制中央政府权力,扩大地方和民众的权力。得到社会各界支持,尤以章太炎和胡适为代表。这种思潮被一些地方军阀用来作为巩固地盘和对抗中央政权的理论基础,并发起联省自治运动。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后,联省自治运动随之结束。9.长沙会战答:长沙会战是1939年9月至1942年1月,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以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进行的三次大规模攻防战的总称。第一次长沙会战于1939年9月14日开战,日军兵分三路,企图消灭中国第五战区的主力,一举攻克长沙。10月1日,日军死伤2万人,被迫撤退。第二次长沙会战于1941年9月17日开战,日军15万人进攻长沙。27日,占领长沙。中国军队逐次抵抗,诱敌深入至汨罗河,实施包围后发动猛攻。日军突围北撤,会战结束。第三次长沙会战于1941年12月开战,日军为了策应其对香港的进攻,再次进攻长沙。中国军队再一次诱敌至长沙近郊,将日军重重包围。国民党军队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1942年1月,日军突围,死伤5.6万人。第三次长沙保卫战是国民党军队一场典型的胜仗。10.四人帮答:四人帮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形成的反革命集团。形成于1973年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后。其成员为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和姚文元。四人在后期皆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在其政治活动期间,领导了文化大革命的发展,名义上执行“左”的革命路线,对大批老革命同志、国家干部和知识分子进行迫害,歪曲马列主义思想,试图夺取国家政权。1976年中央政治局对“四人帮”实行隔离审查,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二、论述题1.陈寅恪在《论韩愈》中认为:“唐代之史可分前后两期。前期结束南北朝相承之旧局面。后期开启赵宋以降之新局面,关于政治社会经济者如此,关于文化学术者亦莫不如此。”结合史实,谈谈你的看法。答:陈寅恪所持论断是学术界广泛讨论的“唐中叶变革论”,与日本史家内藤湖南所持的“唐宋变革论”有诸多相似之处。按陈寅恪的见解,唐中
叶是中国历史的转型期,以中华数千年文化传承而论,宋代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而这一巨变发生的起点大约在唐中叶。这种认识大体可以成立。以唐代中叶为界,前后两个时期的确发生了巨大的变迁。(1)南北朝政局动荡局面结束,大一统局面逐步奠定,门阀政治向君主独裁政治转变,一方面贵族集团势力弱化,开始出现朋党政治;另一方面平民地位有所提升;(2)阀阅观念大大淡化,平民主义抬头,婚俗中的门第观念淡化;(3)南北朝九品中正制演变成科举制,选拔官吏不问出身,而以忠诚和才学为标准;(4)经济形态发生重大改变,南北朝的庄园制变成租庸调制,贵族掌握的农奴成为朝廷掌握的佃户,实物经济逐渐转变为货币经济,两税法实施后,农民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化工消防安全工作总结(6篇)
- 污染治理产业政策研究-洞察分析
- 休闲时间分配与生活满意度-洞察分析
- 无线鼠标技术发展-洞察分析
- 网络安全技术创新-第5篇-洞察分析
- 游戏版权保护策略-洞察分析
- 微种植体支抗的骨整合机制-洞察分析
- 应急响应与处置能力建设-洞察分析
- 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第16篇-洞察分析
- 《真核生物真菌》课件
- 心肺复苏术最新版
- 2023-2024学年贵州省贵阳市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期末自测提分卷
- GB/T 9115.2-2000凹凸面对焊钢制管法兰
- 永久避难硐室安装施工组织措施
- 元旦节前安全教育培训-教学课件
- 芯片工艺流程课件1
- 化工原理设计-苯-氯苯分离过程板式精馏塔设计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期末测试卷带答案
- 新教材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全册教学课件
- IEC60335-1-2020中文版-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中文翻译稿)
- 保险专题高净值人士的财富传承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