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国企业安全生产月知识培训题库及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3C/16/wKhkGWV0Ct6AR0ksAAF1ZrAisUM002.jpg)
![2022年全国企业安全生产月知识培训题库及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3C/16/wKhkGWV0Ct6AR0ksAAF1ZrAisUM0022.jpg)
![2022年全国企业安全生产月知识培训题库及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3C/16/wKhkGWV0Ct6AR0ksAAF1ZrAisUM0023.jpg)
![2022年全国企业安全生产月知识培训题库及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3C/16/wKhkGWV0Ct6AR0ksAAF1ZrAisUM0024.jpg)
![2022年全国企业安全生产月知识培训题库及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3C/16/wKhkGWV0Ct6AR0ksAAF1ZrAisUM002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全国企业安全生产月知识培训题
库及答案(完整版)
一、单选题
1.企业要大力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现安全管理,操作行为,设备设施和(C)
的标准化。
A、职业卫生B、作业环境C、作业场所
2.加强企业职业健康监管执法,督促落实职业病告知,日常监测,定期报告,防护
保和(A)等制度措施。
A、职业健康体检B、职业卫生责任C、劳保用品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要求把安全生产纳
人(B)技能培训内容。
A、从业人员B、农民工C、实习生
4.针对高危工艺、设备、物品、场所和(A),建立分级管控制度。
A、岗位B、材料C、车辆
5.严格事故直报制度,对瞒报、谎报、漏报(A)事故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依规追责。
A、迟报B、不报C、伪报
6.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应对生产经营单位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国
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B)的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A、企业标准B、地方标准C、环保标准
7.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五落实五到位”是指安全责任到位、安全投入到位、安全
培训到位、安全管理到位和(A)。
A、应急救援到位B、风险管控到位C、现场管理到位
8.《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一百人以上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
管理机构或者配备(A)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A、专职B、2名C、3名
9.《安全生产条例》规定:矿山、金属治炼、建筑施工、船舶修造、船舶拆解、
道路运输单位和危险物品和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从业人员一百人以上不足三百人
的,设置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井配备(A)以上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A、3名B、2名C、1名
10.国家标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重新规定了八个标准化管理体系:
目标职责、制度化管理、教育培训、现场管理、(A)、应急管理、事故管理和持
续改进。
A、安全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B、重大危险源管理C、作业管理
11.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采用国际通用的策划,实施、检查、(A)动态循
环的代安全管理模式。
A、改进B、整理C、总结
12.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适用工矿企业和其他企业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安
全生标准化建设工作以及对标准化工作咨询、服务(A)管理和规划等。
A、评审B、修订C、自评
13.现场处置方案应当包括危险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应急预案管理应急
处置要点和(B)等内容。
A、附件B、注意事项C、应急保障
14.生产经营单位因兼并、重组、转制等导致隶属关系、经营方式、法定代表人
发生变化的应急预案应当(C)
A、不修订B、三年后修订C、及时修订
15.(A)是针对应急预案中多项或全部应急响应功能开展的演练活动。
A综合演练B、单项演练C、现场演练
16.(A)是应急演练工作方案具体实施文件,帮助参演人员全面掌握演练进程和内
容。
A、演练脚本B、演练手册C、演练方案
17.单位和个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导致突发事件发生或者危
害扩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B)
A、刑事责任B、民事责任C、行政处罚
18.企业要建立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明确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置措施,实施(B)
A、不间断的监控B、全面管理C、不间断检测
19.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A)的隐患。
A、立即整改和排除B、限期整改和排除C、停产停业整改排除
20.生产经营单位(C)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
A、高层领导B、安全分管领导C、主要负责人
21.(B)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
A、安全监管部门B、生产经营单位C、有关职能部门
22.风险是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B)与后果的结合。
A、必然性B、可能性C、危险性
23.风险评价是对系统存在的危险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得出系统发生危险的
可能性及其后果(C)的评价
A、完好程度B、危险程度C、严重程度
24.重大危险源控制的目的不仅是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而且要做到一旦发生事
故能将事故危害降低到(A)程度。
A、最低B、中等C、最高
25.重大危险源的风险分析评价包括辨识各类(A)及其原因和机制。
A、危险因素B、事故因素C、事故评价
26.生产经营单位对本单位的(C)负责,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后,应对每
一个重大危险源制定出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
A、职工B、财产C、安全生产
27.一般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的(C)或有关人员立即组织整改。
A、主要负责人B、负责人C、安全管理人员
28.重大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A)组织制定实施事故隐思治理方案。
A、主要负责人B、负责人C、职能部门
29.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过程中,对(A)难以停产或停止使用的相关生产储存装量、
设施设备,应当加强保护和保养,防止事故发生。、
A、暂时B、长期C、永远
30.生产经营单位一且发生事故,单位负责人必须立即按照本单位制定的(C)组织
救援。
A、工作计划B、控制措施C、应急救援预案
31.应急救援队伍要进行(C)并要有记录和档案。
A、日常教育B、定期整顿C、专业培训
32.应急救援的器材要定期检查,保证(A)完好。
A、设备性能B、消防器材C、防护器材
33.在应急救援过程中,安全监管部门协助总指挥做好事故报警情:兄通报(B)等工
作。
A、事故处置B、人员疏散C、环境保护
34.在应急救过程中,环保部门负责事故现场的(B)及毒害物质扩散区域内的洗消
工作等。
A、环境卫生B、环境监测C、消除危险
35.在应急救援过程中,卫生部门负责现场(A)指挥及受伤人员抢救和护送撤离工
作
A、医疗救护B、抢修运输C、个人防护
36.在应急救授过程中,物资供应部门负责抢险和抢救物资的(C)等工作。
A、供销B、供应C、供应和保障
37.事故发生后,首先要做好(C),在医护人员到达时,要听从医护人员的指挥,采
取切实可行的求助办法,减少人员伤亡。
A、自救B、互救C、自救互救
38.在应急救援过程中,根据燃烧物的具体性质,选用合适的(A)扑灭火灾。
A、灭火剂B、清洗剂C、洗涤剂
39.事故调查的主要任务不包括(C)
A、查清事故经过B、找出事故原因C、明确经济处罚D、分清事故责任
40.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重伤50人以上100人以下,或者5000万
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是(C)
A、一般事故B、较大事故C、重大事故
41.对操作者本人或对他人及周围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因素的作业,称(A)
A、危险作业B、特种作业C、专门作业
42.一般事故是指(A)以下死亡的生产安全事故。
A、3人B、5人C、10人
43.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受到撤职处分或者刑事处分,(A)年内不得担任任何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
A、5年B、7年C、10年
44.其他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超过(A)的,应当设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
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A、100人B、200人C、300人
45.可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意外损失的事件称(A)
A、事故隐患B、危险源C、事故
46.事故隐患指生产系统中(C)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
缺陷。
A、经过评估B、存在C、可导致事故发生
47.职业病防治的宗旨是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防治职业病,(C)
A、保护生产经营单位相关权益B、保护负责人健康,促进经济发展、C保护劳动
者健康及其关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48.根据《职业病防治法》规定,(C)应当建立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A、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B、卫生行政部门C、用人单位
49.《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制定或者修改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
应当听取(B)
的意见。A、监管机关B、工会组织C、行业协会
50.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A)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工伤保险的监督管
理确保劳动者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A、劳动保障B、安全监管C、卫生
51.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C)部门应当定期对本行政区域的职业病防治情况进
行统计和调查分析。
A、安全生产监督管理B、劳动保障行政C、卫生行政
52.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
的,其职业病防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C)
A、同时设计,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B、同时设计,同时施工C、同时设计,同时施
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53.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及时组织治、进
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C)
A、购置医疗保险B、给予经济补偿C、所需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54.《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
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A)
A、中文警示说明B、安全标语C、宣传画
55.职业病的诊断应当由(C)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机构承担。
A、县级B、市级C、省级
58职业病防治的法定责任者是(A)
A、单位主要负责人B、劳动者C、国家
56.职工的职业健康检查档案由(A)保管。
A、用人单位B、职工个人C、企业主管部门
57.在生产中,与生产过程有关而产生的粉尘,称为(A)
A、生产性粉尘B、无机性粉尘C、有机性粉尘
58.生产性粉尘的危害程度与(C)因素无关。
A、理化性质B、生物学作用C、地域
59.(A)措施是防治尘肺的根本措施
A、工程技术B、个体防护C、加大处
60.下列粉尘中,危著最严重的坐是(C)
A、煤尘B、石圆尘C、矽尘
61.造船厂、锅炉厂中密闭场所作业的电焊工最易发的职业病是(C)
A、铝尘肺B、石棉肺C、电焊工尘肺、
62.矽尘导致的职业病称为(A)
A、矽肺B,石棉C、电焊工尘肺
66尘肺是由于吸入生产性粉尘引起的以肺的纤维化为主的(B)
A职业危害B、职业病C、传染病
63.为防止有害物质在室内逸散,应优先采取的措施是(B)
A、全面通风B、局部排风C、个体防护
64.玻璃厂在原料粉碎、缩分、运输配料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矽尘,工人长期吸入高
浓度矽引起(B)
A、中毒B、矽肺C、中暑
65.靠近声源的场所,采用(A)措施,通常而言不会取得理想的降噪效果。
A、吸声B、隔声C、减振
66.车间内噪声源数量较多,而且声源在车间内分布得较为分散时,宣采取(C)的
方式降低噪声。
A、隔声间B、隔声置C、吸声处理
67.在各种噪声控制工程技术措施中,吸声措施一般可取得(B)dB的降噪效果。
A、1-5B、5-12C、12-15
68.通风除尘是控制(B)的一一种方法。
A、粉尘产生B、粉尘产生源C、抑制扬尘
69.下列不属于通风除尘系统的组成系统的是(C)
A、吸尘器B、除尘器C、滤袋
70.下列不属于全面通风除尘的适用条件的是(B)
A、现场粉尘浓度低B、现场粉尘浓度高C、粉尘原点分散
71.过滤除尘的优点不包括下列哪些?(A)
A适于处理高温高湿含尘气体B、没有污泥处理C、运行稳定适应性强
72.佩带耳塞是从下列哪种途径控制噪声的危害?(C)
A、对声源进行控制B、传播途径的控制C、对接收者的保护
73.车间内墙体布置吸声建筑材料主要是从下列哪种途径控制声的危害?(B)
A、对声源进行控制B、传播途径的控制C、对接收者的保护
74.下面哪种不是生产性粉尘的主要来源?(C)
A、固体物料的机械加工B、电焊过程中产生的电焊烟尘C、运输物料的洒落
75.全面通风送、排风口位置不包括要一种?(C)
A、下送上排B、上送下排C、下送下排
76.在局部排风装置中,输送空气和空气混合物的是(A)
A、风管B、排风罩C、风机
89.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B)本人的健康档案。
A、无权索取B、有权要求复印C、无权要求复印
90.2013年12月23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安全监管总局、
全国总工会4部门联合印发《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该《分类和目录)将职业病分
为10大类(C)种。
A、130B,131C、132
91.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监护是(B)的职责。
A、劳动者B、用人单位C、卫生行政部门
92.如最后一次在岗期间的健康检查是在离岗前的(C)日内,可视为离岗时检查。
A、30B、60C、90
93.劳动者接触二氧化硅粉尘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健康检查周期为(C)
A、1年B、半年C、2年
94.噪声(85dB以上)的健康检查周期为(A)
A、1年B、半年C、2年
95.振动的健康检查周期为(C)
A、1年B、半年C、2年
96.高温的健康检杳周期为(A)
A、1年B、半年C、2年
97.电工作业的健康检查周期为(C)
A、1年B、半年C、2年
98.(职业病分类和目录》中,苯所致白血病属于(B)
A、职业性化学中毒B、职业性肿瘤C、职业性皮肤病
140.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向安全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提交(C)
材料。
A、录音B、口头C、书面
141.对于一般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车间、分厂、区队等)(A)或者有关人
员及、时组织整改。
A、负责人B、其他人C、技术员
142.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C)方案。
A、事故隐患检查B、事故隐患听证C、事故隐患治理
143.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疏散(A)的其他人员
A、可能危及B、全部C、在300米以内
144.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当包括(A)和要求等内容。
A、治理的时限B、奖励措施C、处罚措施
145.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当包括安全措施和(C)等内容。
A、人员保卫措B,设备保养措施。C、应急预案
155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后极易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相关设施、设备,
应当加强维护保养和监测监控,防止(B)»
A、临时停车B、事故发生C运转
156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生产经营单位应将治理评估情况向负有(C)
的部门报告。
A,生产管理B、技术管理C、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
146.高危行业企业要设置或指定应急管理(A),配备应急管理人员。
A、办事机构B、人事机构C、联络机构
208.危险环境使用的携带式电动工具应采用(OV的安全电压。
A、24B、36C、42D、48
209.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储存、使用和经营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
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的是(B)。
A、危险源B、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C、隐患D、重大隐患
210.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应针对重大危险源每。开展一次综合应急演练或
专项应急演练,每()至少开展一次现场处置应急演练。(D)
A、半年,半年B、一年,一年
C、半年,一年D、一年,半年
211.事故隐患分为(A).
A、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B、一般事故隐患和较大事故隐患
C、较大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D、极小事故隐患和极大事故隐患
212.生产经营企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按预案的适用范围进行分类,多采用(A)
的形式进行编制。
A、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现场处置方案
B、综合预案、现场预案、桌面预案
C、专项预案、现场预案、桌面预案
D、综合预案、专项预案、桌面预案
213.以下不属于应急演练的基本类型的是(C)。
A、桌面演练B、功能演练C、全面演练D、综合演练
A、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
B、先兆中暑、轻症中暑、中期中暑
C、先兆中暑、中期中暑、重症中暑
D、中期中暑、重症中暑、轻症中暑
223.下列不属于防坠落护具的是(D)。
A、安全带B、安全网C、密目式安全立网D、安全帽
224.造成30人以上死亡的事故属于(A)。
A、特别重大事故B、重大事故
C、较大事故D、一般事故
225.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逐级上报
事故情况,每一级上报时间不得超过(B)。
A、1小时B、2小时C、3小时D、4小时
226.道路交通、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B)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
应于当日续报。
A、3日B、7日C、15日D、30日
227.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的故事是(A)o
A、特别重大事故B、审大事故
C、较大事故D、一般事故
228.《安全生产法》规定,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
作业(A)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A、操作资格B、许可C、安全D、毕业
229.《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
接头不宜超过()个。
A、30,3B、30,5C、20,3D、20,5
258.吊装作业必须严格遵守“十不吊”的规定,下面哪项是不属于“十不吊”内
容范围内的。(C)
A吊件上站人或放有活动物体不吊。
B安全装置不齐全或动作不灵敏、失效者不吊。
C工作现场设有安全警戒,超过三级风或雨天等天气不吊。
259.在执行氧气乙块切割作业后,氧气瓶应保留不小于IMpa,乙块瓶应保留不小
于(B)剩余压力。
260.A45-5MpaB05—3MpaC045-05Mpa
261.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
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B)
A、安全卫生用品B、劳动防护用品
C、劳动防护工具D、劳动防护服装
262.(A),一般由安全色、几何图形和图形符号构成,其目的是要引起人们对危险
因素的注意,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A安全警示标志:B产品广告;C产品标志
263.(A)是保护人身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A个体防护:B隔离:C避难:D救援
264.使用灭火器扑救火灾时要对准火焰(C)喷射。
A、上部B、中部C、根部
265.常用灭火器的压力指示表针指向(C)色区域时表示灭火器压力正常,可以使
280.对事故处理必须坚持“四不放过”,即(ABCD)。
A、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
B、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
C、事故责任者和职工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D、事故责任者未受到处理不放过
281.下列哪些属于影响人安全行为的因素?(ABC)
A、情绪B、气质C、性格D、社会知觉
282.根据安全行为激励的原理,激励的方法可分为(ABD)。
A、自我激励B、外部激励C、内部激励D、内外部激励
283.“四新”安全教育是指0、()、()和新材料。(ABC)
A、新工艺B、新产品C、新设备D、新方法
284.清扫的要点包括(ABCD)。
A、通道B、货架C、地面D、工作场所
285.哪些属于非机械性伤害与有害因素?(ABD)。
A、电击伤B、灼烫和冷冻危害C、振动危害D、噪声危害
286.在设备选购中,安全部门应重点审查内容包括(ABCD)。
A、安全卫生技术措施B、安全卫生性能
C、稳定性D、安全防护装置
287.安全生产检查的内容包括(ABCD)o
A、查思想B、查管理C、查隐患D、查落实
288.生产性毒物主要经()和()进入人体。(AB)
A、呼吸道B、皮肤C、消化道D、内脏
A、接触性皮炎B、中暑C、手臂振动D、森林脑炎
302.下列属于高温作业的是(ABC)。
A、炼焦作业B、夏季露天作业
C、锅炉作业D、登高检修作业
303.下列属于防坠落护具的有(BCD)。
A、安全帽B、安全带
C、安全网D、密目式安全立网
304.按照人体接触及带电体的方式和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电击可分为(ABD)。
A、单相触电B、两相触电
C、三相触电D、跨步电压触电
305.电击主要有以下哪些特征?(ABC)
A、在人体的外表留有非常显著的痕迹。B、伤害人体内部。
C、致命电流较大。D、致命电流较小。
306.电伤是由电流的(AD)等几种效应对人造成的伤害。
A、热效应B、光效应C、化学效应D、机械效应
307.按照应急演练的内容,可将应急演练分为(ABCD)几种。
A、综合演练B、专项演练C、现场演练D、桌面演练
308.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可分为(ABCD)凡
个等级。
A、特别重大事故B、重大事故
C、较大事故D、一般事故
309.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有(ABC)=
A、物理因素B、化学因素
C、生物因素D、人为因素
310.下列伤害属于机械伤害的有(BCD)。
A、高处坠落B、割伤
C、压伤D、绞伤
311.下列属于安全生产行政法规的是(BC)。
A、《安全生产法》
B、《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C、《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
D、《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
312.高处作业时,以下哪种身体状况人员不可从事本作业?(ABCDE)
A、高血压B、心脏病C低血糖D、深度近视E、尘肺病
313.制定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目的是规范员工行为,实现(ABC)
A、操作标准化B、确保人身C、设备安全D、减少体力
314.下列哪些情况下,卸氨槽车必须立即停止装卸作业(ABCDE)
A雷雨天气B、附近发生火灾
C、液氨泄漏D、液氨压力异常
E、夜间禁止卸车。
二、填空题
315.我国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316.粉尘作业时必须佩戴防尘口罩。
317.按安全色的使用规定,黄色表示注意、警告的意思。
318.如手部不小心溅到氯氟酸,应用六氟灵溶液冲洗。
319.“三级安全教育”是指哪三级安全教育:公司级(厂级)、车间级(部门级)、
班组级安全教育。
320.《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具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
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321.根据《废弃物分类标准》规定、激光打印机硒鼓属于危险废弃物。
322.采购和使用劳保用品,必须注意选用带有“LA”标志的劳保用品。
323.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工作场所应当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324.2020年国家安全生产月活动主题是消除事故隐患,筑牢安全防线。
325.职业健康体检分为岗前体检、在岗体检、离职体检三个类别。
326.安全生产中,“三违”是指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
327.劳动安全卫生“三同时”是指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328.设备内出现卡片时,应立即按下急停按钮。
329.使用灭火器灭火时,要对准火焰的根部喷射。
330.家用电器发生火灾,在没有灭火器的情况下应先切断电源。
331.污水站污水排放检测指标有:氨氮、总氮、C0D、氟离子。
332.危险化学品贮存方式:隔离贮存、隔开贮存、分离贮存。
333.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
构,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334.通过人身的安全直流电流规定在50mA以下。
335.通过人身的交流安全电流规定在10mA以下。
336.操作酸碱等化学品需穿戴:防毒面具、防化服、防化手套、防化靴
337.高空作业是指设备安装、机器检修、管线架设以及室外招牌安装维护等因公
司生产经营活动需要,距地面高度大于2米,或使用固定式梯子高度23米的作业
活动。
338.接触噪音岗位应佩戴耳塞。
339.焊接岗位应佩戴防尘口罩。
340.根据《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实施细则》,特种劳动防护用品标志上盾
牌中间采用字母“LA”,其表示的含意是:劳动安全。
341.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者,每3年进行一次复审。
342.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称为有害因素、
343.根据安全工程学的一般原理,危险性定义为事故频率和事故后果严重程度的
乘积、
344.呼吸道是人体摄入生产性毒物的最主要、最危险的途径。
345.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认为,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就可避免事故的发
生。根据这一原理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应以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物的不安全
状态为中心。
346.安全生产“五要素”是既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体。“五要素”包
括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安全投入和安全文化。
347.在高速运转的机械飞轮外部安装防护罩,属于隔离安全技术措施。
348.实现生产工艺和机械设备等生产条件本质安全的措施主要是指安全技术措
施。
349.危险化学品存在的主要危险有火灾,爆炸,中毒,腐蚀及污染环境。
350.存在职业危害岗位的车间应张贴职业危害告知卡。
351.乙燃气瓶与氧气瓶存放时不得少于2m,使用时两者的距离不得少于5m。
352.在设备内进行检修作业,要求有足够的照明,设备内照明电压应不大于36V,
在潮湿容器、狭小容器内作业应小于等于12V,灯具及电动工具必须符合防潮、
防爆等安全要求。
353.作业场所氧含量低于18%时,禁止入内以免造成窒息事故。
354.氧含量高于40%时,会造成氧中毒,长期吸入可发生眼损害甚至失明。
355.机械上常在防护装置上设置为检修用的可开启的活动门,应使活动门不关闭
机器就不能开动:在机器运转时,活动门一打开机器就停止运转,这种功能称为安
全联锁、
356.安全带是进行机械高处作业人员预防坠落伤亡的个体防护用品,安全带的正
确使用方法是高挂低用、
357.当有电流在接地点流入地下时,电流在接地点周围土壤中产生电压降。人在
接地点周围,两脚之间出现的电压称为跨步电压、
358.在空气不流通的狭小地方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可能造成的危险是缺氧。
359.我国的消防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360.安全标志分为四类,它们分别是禁止标志、警告标志、命令标志和提示标志。
361.保障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基本制度是:安全生产责任制。
362.职业病防治的八字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363.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才能认定为工伤。
364.消防工作的“三懂三会”是:懂本岗位的生产过程中的火灾危险性,会报火
警;懂灭火方法,会扑救初期火灾;懂得预防火灾措施,会使用灭火器材。
365.清洁生产的八字方针:节能、减排、减污、增效
366.公司EHS方针:遵纪守法、清洁生产、以人为本、安全健康
367.环境污染要素分为: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368.安全“三紧”:领口紧、袖口紧、下摆紧
369.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
370.安全管理的四个坚持:坚持安全教育、坚持反习惯性违章、坚持四不放过、
坚持把安全措施落到实处。
三、判断题
371.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J)
372.劳动者有获得职业卫生教育、培训的权利。(J)
373.工伤保险基金可以用于工伤职工的救治和经济补偿以外的用途。(X)
374.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不属于工伤。(X)
375.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督促、教育从业人员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V)
376.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必须依照安全生
产监管监察门制定的安全培训大纲实施。(V)
377.安全设施一经投入生产和使用,不得擅自闲置或拆除。(V)
378.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J)
379.对同一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人员的同一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可以给予两次
以上罚款行政处罚。(X)
380.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置是根据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规模大小等因素来
确定的。(V)
381.设备操作人员应当做到“三好”、“四会”、“四项基本要求”、“五项纪律”和
“润滑五定"。(V)
382.机械设备运转时,操作者可以离开工作岗位。(X)
383.化学性质相抵触或灭火方法不同的两类危险化学品,不得混合贮存。(J)
384.辨识危害就是辨识与各项业务活动有关的主要危害。(V)
385.企业应在一定的期限内,对已辨识和评价的重大危险源向政府主管部门提交
安全报告。(V)
386.职工个人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X)
387.生产经营单位隐患排查治理的内容不包括事故报告、处理及对有关责任人的
责任追究情况。3
388.造成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为重大事故。(X)
389.自事故发生之日起40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X)
390.任何生产经营单位都应该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成立相应的应急救援
组织。(X)
391.当安全与生产、效益和速度相冲突时,必须首先保证安全。(V)
392.企业安全保障制度不属于《安全生产法》规定的七项基本法律制度之一。(X)
393.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
的生产经营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J)
394.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没必要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进行经
常性检查。(X)
395.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
解除劳动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3
396.用人单位必须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且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
会保险。(V)
397.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时,不应认定为工伤.(X)
398.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教育从业人员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J)
399.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当熟悉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有关安全生
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V)
400.安全监管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人员依法履行事故隐患监督检查职责时,生产
经营单位应当积极配合,不得拒绝和阻挠。(J)
401.生产经营单位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
事故发生。(V)
402.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与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但不应安
排用于配备劳动防护用品和安全生产活动的经费。(X)
403.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生产安全事故不得隐瞒不报。(V)
404.班组长有权拒绝上级不符合安全生产的指令和意见。(V)
405.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国家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的,对直接负责的主
管人员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X)
406.未参加工伤保险期间,用人单位职工发生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按照相关规
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J)
407.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协议,免除或者减轻其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
事故伤亡应承担的责任的,该协议无效。(J)
408.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V)
409.“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J)
410.强调安全会在一定程度上妨碍生产。(X)
411.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J)
412.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的伤害不应认定为工伤。
(X)
413.职工有要求用人单位保障职工的劳动安全、防止职业危害的权利。(V)
414.只要消灭了人的不安全行为就能完全防止事故的发生。(X)
415.用人单位因从业人员举报其违法生产,用人单位可以与其解除劳动合同。
(X)
416.《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劳动者有获得职业卫生教育和培训的权利。(V)
417.对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中的违法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安全生产监督
管理部门、监察机关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举报。(J)
418.在作业过程中职工对于用人单位任何指挥都应无条件服从。(X)
419.《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禁止招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V)
420.任何绝缘材料都是相对绝缘而无绝对绝缘。3
421.电流通过人体的局部肢体是没有危险的。(X)
422.火灾发生时应该乘坐电梯快速逃生。(X)
423.人体触电后会对人体会造成一定伤害,但是不可能导致人死亡。(X)
424.《工伤保险条例》对个体工商户没有约束效力。(X)
425.《消防法》规定发现火灾后,只有专业技术人员才能决定是否立即报警。(X)
426.《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职工死亡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为全国上一年度农村居
民可支配收入的20倍。(X)
427.特种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V)
428.燃点越低的物品越安全。(X)
429.乙缺瓶在储存或使用时可以水平放置.。(X)
430.企业应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保险费用由企业和从业人员共同承担。(X)
431.安装和修理电器设备时,除了电工以外禁止带电作业。(X)
432.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接触粉尘、毒物、噪声、辐射等物理、化学危害因素达到
一定的危害程度,将会导致职业病(J)
433.对固态的酸碱进行处理时,必须使用工具辅助操作,不得用手直接操作。(J)
434.浓硫酸、液碱可用铁制品做容器,因此也可用镀锌铁桶。(X)
435.从业人员在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并从事原工种工作时,可不需接受安全培
训。(X)
436.企业单位应每年进行一次防火检查。(X)
437.事故调查组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60日内提交事故调杳报告。(V)
438.空氧气瓶和乙烘瓶可以放置在一起。(X)
439.冷却法灭火、窒息法灭火、隔离法灭火等灭火方法只能独立使用,不能同时
共同使用。(X)
440.水型灭火器主要用于扑救固体物质火灾。(J)
441.泡沫灭火器不能用于扑灭带电设备的火灾。3
442.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不包括临时聘用的人员。(X)
443.发生火灾时,进行扑救的时候应掌握先消灭、后控制的灭火原则。(X)
444.根据火情的不同可采取边扑救、边报警的方法。(J)
445.发生火灾,逃跑时最好的办法是低头弯腰,必要时可以爬行。(V)
446.发生火灾时,应坐电梯快速逃生。(X)
447.按照人体触及带电体的方式和电流流过人体的途径,电击可分为单相触电、
两相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J)
448.单相触电不会对人体构成较大的伤害。(X)
449.电弧烧伤是由弧光放电造成的烧伤,是最危险的电伤。(X)
450.化学爆炸品的主要特点是:反应速度极快,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的气体,
只有上述三者都同时具备的化学反应才能发生爆炸。(V)
451.电缆接头拆除与装配必须切断电源方可进行作业。(V)
452.国家规定,每年4月的最后一周是职业病防治宣传周。(J)
453.我国标准规定工频安全电压有效值的限值为50V。(V)
454.雷击不会引起燃烧爆炸事故。(X)
455.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储存、使用或经营危险化学品,且危
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J)
456.重大危险源现场应设立明显的安全标志。(V)
457.对于一般的安全隐患,生产经营单位应引起注意,但不必立即进行整改。(X)
458.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按行政区域可划分为五级。(V)
459.特殊作业人员只要按安环部的指定要求进行入场安全培训,就可以进厂工
(X)
460.用火作业许可证有效时间一般不超过五天。(X)
461.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应每年申报一次。3
462.劳动防护用品分为一般劳动防护用品和特种劳动防护用品。(J)
463.在具有腐蚀性物品的工作地点,不应饮食和吸烟。(J)
46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城发展的意见)提出安全生产是关系
人民群众生命时产安全的大事、是经济会协调健康发展的标志,是和政府对人民
利位高度负责的求。(V)
465.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限的基本原则是安全发展,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依法监
管,坚持源头防范,坚持系统治理。3
466.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目的是为了加强改进安全生产工作,提高我国安全
生产工、作的整体水平,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健康权益。(J)
467.健全落实安全生产任制就是明确部门监管责任。(X)
468.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制就是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工作负全面责
任。(V)
469.严格事故直报制度,对隐满报、谎报、漏报、迟报事故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依
规追责(J)
470.对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生产经营者依法实施相应的职业禁入。(J)
471.健全应急援管理体制、着重管理体制、工作体制、队伍力量三个方面改革。
(V)
472.安全生产标准体系改革就是建立以强制性国家标准为主体的安全生产标准
体系(J)
473.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改革要加强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法律法规接融合。
推动(安全生产法)与(职业病防治法)二法合一。(1)
474.严格安全准入制度,重点从严高危行业安全准入条件、科学设置行政许可办
理程序加强事中、事后安全监管改革。(J)
475.规范监管执法行为就是严肃查处违法犯罪行为。(X)
476.事故调查处理坚持问责与整改并重,充分发挥事故查处对改进安全生产工作
的促进作用。(V)
477.企业安全预防要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和危害辨识。(V)
478.加快危险化学品和化工企业生产、仓储场所安全搬迁程,是加强重点领城工
程治理的要求。(V)
479.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管理使用制度,建立企业增强安全投人的激励约
束机制,是完善安全投入长效机制的要求。(V)
480.完善注册安全工程师制度,是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要求。(V)
481.取消安全生产风险抵押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度,是发挥市场
机割作用的政策措施。(J)
482.严格落实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切实做到先上岗、后培训。(J)
483.水上交通管理、民用航空管理不适用(江苏省安全生产条例》。(V)
21《安全生产条例》不仅适用生产经营单位,同时也适用于社会治安方面的管理
(X)
484.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未履行安全生产职责的。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
给予撤职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通究刑事责任。(J)
485.从业人员未按规定培训合格,上岗作业导致事故的,应追究生产经营单位有
关人员的责任。(J)
486.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与承包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各自安全生产责
任(J)
487.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与承包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各自安全生产责
任(Q
488.生产经营单位应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I,但在任务重时,从业人
员可以先上岗,后培训。(X)
489.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包括生产经营活动的责任,(X)
490.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安全生产全面检查,研究分析
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J)
491.生产经营单位安管机构和安管人员应当督促各部门、各岗位履行安全生产职
责,并组织考核,提出奖惩意见。(J)
492.达到一定规模的生产经营单位推行安全总监制度。(V)
493.生产经营单位可以自主培训I,也可以委托具备安全生产培训条件的机构进行
培训(J)
494.一般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立即组织整改,重大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应
当制定治理方案及时排除。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当向从业人员通报。(V)
495.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区、生活区、储存区之间的安全距离以及周边防护安全
距离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V)
496.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
条件的单位和个人,(J)
497.宾馆、饭店、商场、公共娱乐场所等公众聚集场所的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
应熟练使用安全设施,了解安全通道的位置及本岗位的应急救授职责。(V)
498.生产经营单位禁止接受中J学生从事接触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放射性等危险
物品的劳动或其他危险性劳动。(J)
499.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授预案,并定期组织
演练(J)
37生产经营规模较V的,可以不建立应急救授组织,但应当指定兼职的应急救援
人员(J)
500.生产经营单位参加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的,不再缴存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
(V)
501.承担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工作的安全生产技术服务机构,作出的安
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的结果应当符合生产经营单位的要求,(X)
502.开发区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可以受本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委托,履行
安全生产执法职责。(V)
503.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应当明确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和人员,依法对生
产经营单位进行监督管理。(J)
504.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包括党委和政府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
任,责任考核,责任追究制度。(V)
505.党委和政府应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要求落实安全
生产责任。(J)
506.部门监管责任,应按照三个必须的原则落实安全生产职。(V)
507.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
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数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
因素检测结果(J)
50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劳动
合同中应写明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
(V)
509.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素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X)
510.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J)
511.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有效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职业
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场所、环境和条件。(J)
512.用人单位已经不存在或者无法确认劳动关系的职业病病人,可以向地方人民
政府劳动保障部门申请医疗救助和生活等方面的救助。(X)
513.用人单位在发生分立、合并、解散、破产等情形时,应当对从事接触职业病
危害的作业动者进行健康检查,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妥普安置职业病病人、(J)
514.劳动者对用人单位提供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等资料有异议,
或者因动者的用人单位解散、破产,无用人单位提供上述资料的,诊断、鉴定机构
应当提请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X)
515.用人单位和医疗卫生机构发现职业病病人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当及时
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确诊为职业病的,用人单
位还应当向所在地工会组织报告。接到报告的部门应当依法作出处理。(X)
516.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职业病
统计报告的管理工作,并按照规定上报,(X)
517.当事人对职业病诊断有异议的,可以向作出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所在地地方
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鉴定。(J)
518.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设立相关的专家库,需要对
职业病争议作出诊断鉴定时,由当事人或者当事人委托有关卫生行政部门从专家
库中以委派的方式确定参加诊断鉴定委员会的专家。(X)
519.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组成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客观、公正地进行诊断
鉴定,并承担相应的责任。(V)
520.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当告知劳动者本人并及时通知用人
单位(J)
521.职业病病人变动工作单位,其依法享有的待遇不变。(V)
522.用人单位工作场所存在职业病目录所列职业病的危害因素的,应当及时,如
实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危害项目,接受监督。(V)
523.对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数援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用人单位
应当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不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
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X)
524.用人单位按照职业病防治要求,用于预防和治理职业病危害、工作场所卫生
检测、健康监护和职业卫生培训等费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生产成本中据实列
支。(V)
525.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有权拒绝劳动者进行职业病诊断的要求。
(X)
526.用人单位工作场所、名称、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发生变化的,自发生变
化之日起15日内向当地安监部门申报变更职业病危害项目。(J)
527.劳动者被诊断患有职业病,但用人单位没有依法参加工伤保险的,其医疗和
生活保障由该用人单位承担。(V)
528.当事人对设区的市级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向省、
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申请再鉴定。(X)
529.电焊工尘肺患者主要表现症状为胸闷、胸痛、气短、心痛等症状。(X)
530.长期接触甲苯、二甲苯可引发神经综合症。(J)
531.一氧化碳极易与人体运输氧的血红蛋白相互结合。3
532.脱脂剂不会对眼和皮肤造成伤害。(X)
533.金属粉尘患者不会失去劳动能力。(X)
534.电离辐射可引起放射病,但不会对机体产生全身性反应。(X)
535.切割产生的烟雾不会对肺的功能造成伤害。(X)
536.高频噪声不会对非听觉系统产生影响。(X)
537.夏季高温作业人员,出汗时容易消耗体内的水分而不是盐。(X)
538.噪声对人体的影响不是全身性的。(X)
539.振动对人体造成的主要症状为手麻、手痛、手胀、手凉、手掌多汗,手痛大
多在白天发生。(X)
540.激光辐射造成的皮肤伤害主要有色素沉着、红斑和水泡等。(J)
541.用人单位可以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但是要做好防
护。(X)
542.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是危害人体的决定因素,含量越高,危害越大。但
游离二氧化硅不是引起矽肺病的主要因素。(X)
81粉尘的浓度是指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浮尘的数量。粉尘浓度越高,对人体危害
越大(J)
543.目前,我国工业生产中最严重的职业危害之一是尘肺。(V)
544.《使用有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
规定,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的费用,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共同协商承
担。(X)
545.电焊工人除应注意眼睛防护外,还应防止焊尘、焊烟对人体的危害。(V)
546.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生产、经营、进口和使用未经国家批准使用的可能产生
职业病危害的设备或者材料。(X)
547.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
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
措施等内容(J)
548.用人单位对采用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应当知悉其产生的职业病危害,
对有职业病危害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隐瞒其危害而采用的,对所造成的职
业病危害后果承担责任。(V)
549.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
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规章
制度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J)
550.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当接受职业卫生培训,遵守职
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依法组织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V)
551.用人单位应当对职业病防护用品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保养,确保防护用品有
效,不得使用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或者已经失效的职业病防护用品。(J)
552.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V)
553.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
危险物品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V)
554.第二类危险源是指产生能量的能量源或拥有能量的能量载体。(X)
555.编制安全检查表应收集研究的主要资料包括有关法规、规程、规范及规定。
(V)
556.故障树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1年中国调速电锤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电子选纬器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橡胶防震耐胶垫圈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惠州2024年广东惠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招聘专业技术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至2031年中国大提花衬衫面料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园林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升降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位扭腰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4通道粗波分复用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广州广东广州市白云区鹤龙街道市政服务所招聘环卫工作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急救护理学第十章灾难救护讲解
- 2025年常德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GB/T 19411-2024除湿机
- 四年级四年级下册阅读理解20篇(附带答案解析)经典
- 简约喜庆元宵节介绍模板 教学课件
- MySQL数据库项目式教程完整版课件全书电子教案教材课件(完整)
-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工程完整版课件
- 《网络服务器搭建、配置与管理-Linux(RHEL8、CentOS8)(微课版)(第4版)》全册电子教案
- 职业卫生教学课件生物性有害因素所致职业性损害
- 降“四高”健康教育课件
- 心理评估与诊断简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