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500字_第1页
《企业内部控制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500字_第2页
《企业内部控制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500字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内部控制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 国外研究现状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支持,现代企业组织形式也在发生着改变,企业内部控制得到了更快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企业更注重信息和财产安全,在21世纪的前10年,发达国家一些公司经常产生财务丑闻,伴随着风险导向型审计方式的兴起,企业内部控制又被重视起来,并且都在探索更加安全、可靠、高效的财务管理形式。自上世纪40年代起,企业内部控制在西方国家开始出现并发展,其成长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内部牵制、控制系统、控制结构、控制整体构架和风险管理构架时期。内部牵制主要通过职责细化、授权审核、各自记录、定期核查等方式,用来降低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缺陷,提高保证公司财务的安全性。美国、加拿大等一些发达国家对内部控制的研究较早,1992年,COSO委员会制定了对全世界产生广泛影响的COSO报告,标志着美国内部控制理论的形成。COSO报告所使用的内部控制概念改进了SAS55和SAC报告的描述[4]。由于安然世通事件等一系列会计丑闻的影响,2002年7月美国国会出台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Act)。新法案强调完善上市公司的内控治理结构,加大了公司管理层的责任。若因行为不当,不仅有大额现金的罚款,甚至还会受到严厉的刑事处罚,新报告涵盖以往内部控制框架的内容,其涉及范围和内容比以前的内部框架的范围更广泛。404条款是其中的精华,要求公众公司管理当局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披露报告,注册会计师必须对该报告发表意见[5]。国外学者对内部控制的研究有着丰厚成果。在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方面,Dalep和Healy(1995)、Fergusonetal(2002)、Newson和Deegan(2002)等通过实证分析了美国、香港、加拿大、日本、和欧洲等地部分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内容,得出一致的结论:公司一般不会披露对自己不利的内部控制信息基本趋向于披露对自己有利的内部控制信息[6]。2 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对内部控制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起步比较晚,但是相关法规已经出台,而且,既有比较大的实用价值和借鉴意义。1972年发布的第54号审计程序公告6对内部会计控制进行了重新定义,认为内部会计控制是组织计划以及关于保护资产安全完整和财务记录有效性的程序和记录,并对下列事项提供合理的保证:交易经过合理的授权进行[7]。1986年,中国财政部颁布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范首次规定了企业建立内控制度的具体的政策要求。1996年12月,财政部再次针对大中型企业及小型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企业审计问题,发布了《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文件要求企业内部的资产、财务审查部门必须通过注册会计师审查[8]。关于理论研究部分,我国部分高校和企业进行了相关研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的闫盼在其硕士论文《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研究一以宇通客车为例》(2013)中以宇通客车为例,结合目前我国有关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规定,详细阐述其内部控制的构建与实施,并针对五大体系的构建问题提出了具体措施[9];山东农业大学的王晓夏在其硕士论文《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以山东省为例》(2008)中运用规范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和建议[1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王竹云在其硕士论文《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探索》(2012)中针对内部控制这个问题,对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进行探讨,结合管理学和会计学的知识,采用案例与理论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归纳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内部控制环境不完善、制度不健全、管理层和企业员工素质较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等诸多问题并提出实质性解决方法[11]。张春虹在其毕业论文中(2011)提出企业要加强对会计监督制度的建设,并增强执行力度,以提升企业内控管理水平,调动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确保企业经济稳定、健康、持续发展[12]。李若山、徐明磊(2005)将COSO报告的内容与发生在新加坡的中航油事件联系起来,在分析中航油事件过程中,作者通过借鉴新COSO报告的内容,从内部控制的八个要素入手,逐步剖析了中航油事件发生的根源与过程,为中国企业如何借鉴国际企业风险管理方法作了初步尝试[13]。1996年,上海财经大学朱荣恩认为内部控制的发展和政府推动密不可分,我国重视内部控制理论和方法研究的同时,更应注重对内部控制的实务指导,运用业务循环法来设计企业内部控制。2000年,厦门大学吴水澎、陈汉文和邵贤弟依据控制论原理对内部控制做了多层次的理解,在研究了内部控制理论的最新进展后,提出了COSO报告对构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综合框架有着重要启发和借鉴意义。2001年,清华大学陈关亭在国家会计学院开班的第四期财务总监高级研修班上做了题为《企业内部控制设计》的报告。内部控制是为合理保证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益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法律法规的遵循性,而自行检查、制约和调整内部业务活动的自律系统。其贯穿于经营活动的全部过程,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要素,并受企业董事会、管理阶层及其他人员的影响。2004年,于增彪从亚新科集团的内控现场得到启发,认为内控设计应从实务出发,指出COSO只强调评价而忽略设计和执行的缺陷。并对内部控制概念进行扩展,提出建立组织、流程、项目为一体的三维立体内部控制框架。2009年,杨有红、陈凌云对2007年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的情况进行整理,对《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征求意见稿)》提出了政策建议。虽然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已经不少,但研究方向较集中,实践性意义较小等普遍存在的问题依然有待解决,对这方面的探索应该加大力度,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企业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理论研究成果。参考文献[1]左文书.企业内部控制理论[D].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25-40.[2]闫盼.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研究一以宇通客车为例[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3:2-36.[3]楼德华,傅黎瑛.中小企业内部控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3-5.[4]阎达五,杨有红.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J].会计研究:16-20.[5]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Integrated

Framework,2004

The

Teradway

Commison(COSO)[EB/OL].2005.(5):18.[6]AlanTrenerry.PrinciplesofInternalControl.UNSWPress,March.1999.[7]Bodnar,G.ReliabilityModelingofInternalControlSystems[J].TheAccountingReview,Oct.1975.[8]朱荣恩.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的思考[J].会计研究:25-30.[9]银祥军.浅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J].企业家天地:87-90.[10]李强.刍议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J].商场现代化:13-16.[11]程腊梅.重视中小企业内部控制[J].企业研究:55-60.[12]林志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35-36.[13]王湛.内部控制外部化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1:11-13.[14]程季红.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15-18.[15]杨瑛.浅谈加强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J].科学与管理:3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