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理论演变第三章企业第四章市场第五章竞争第二篇
产
业
组
织第二章
理
论
演
变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产业组织的定义与理论渊源
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一、产业组织的定义二、竞争机制与市场秩序三、“马歇尔冲突”与不完全竞争第一节
产业组织的定义与理论渊源第二章理论演变经济学中的组织概念是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首先提出的。马歇尔在其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把组织列为一种能够强化知识作用的新的生产要素,其内容包括企业内部组织、同一产业中各种企业间的组织、不同产业间的组织形态以及政府组织等。产业组织(IndustrialOrganization)指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者市场关系。这种市场关系包括: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和利益关系。对产业组织研究主要是以竞争和垄断及规模经济的关系和矛盾为基本线索,对企业之间的这种现实市场关系进行具体描述和说明。第二章理论演变一、产业组织的定义·竞争是商品生产者(交换者)之间进行经济实力较量和利益争夺的一种关系,它使市场经济规律的内在强制成为对商品生产者的外在强制而得到贯彻。·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进步的最大动因,竞争活力被作为信条而成为市场经济赖以生存和
发展的前提。二、竞争机制与市场秩序第二章理论演变·亚当·斯密对竞争机制的描述:竞争机制使每个人都无意识地参加到促进社会全体利益的发展中去,通过“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创造出一个理想的市场秩序和最优的经济社会。这里的“看不见的手”,就是由竞争的力量来自发决定的价格体系。·很长时间以来,许多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政府不应过多地干预经济活动,只要市场接近于完全竞争状态,就能自然而然地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经济福利的最大化。第二章理论演变·完全竞争:·
所谓的完全竞争,通常是指下列条件占主
导地位的市场状况,即市场上存在大量的具有合
理的经济行为的卖者和买者;产品是同质的,可
互相替代而无差别化;生产要素在产业间可自由
流动,不存在进入或退出障碍;卖者或买者对市
场都不具有某种支配力或特权;卖者和或买者间
不存在共谋、暗中配合行为;卖者和买者具有充
分掌握市场信息的能力和条件,不存在不确定性。第二章理论演变·帕累托最优状态: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由市场供求所形成的均衡价格,能够引导社会资源实现有效配置,使任何两种产品对于任何两个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都相等,任何两种生产要素对任何两种产品生产的技术替代率都相等,从而达到任何资源的再配置都已不可能在不使任何人的处境变坏的同时,使一些人的处境变好。这就是所谓的帕累托最优状态。第二章理论演变·“马歇尔冲突”:大规模生产能为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性,使这些企业的产品单位成本不断下降、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其结果必然导致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不断增强,而垄断的形成又必然阻碍竞争机制在资源合理配置中所发挥的作用,使经济丧失活力,从而扼杀自由竞争。第二章理论演变三、“马歇尔冲突”与不完全竞争·1932年,贝利和米恩斯发表了《近代股份公司与私有财产》一书,详尽分析了20年代到30年代美国垄断产业和寡头垄断产业的实际情况,并对股份制的发展更易使资金集中到大企业手中,从而造成经济力集中等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为以后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形成提供了许多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1933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张伯伦和英国剑桥大学教授罗宾逊夫人同时出版了各自的专著《垄断竞争理论》和《不完全竞争经济学》,不谋而合地提出纠正传统自由竞争概念的所谓垄断竞争理论。第二章理论演变一、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建立二、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第二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第二章理论演变·1940年克拉克提出有效竞争,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和体系的建立产生了重大影响。所谓有效竞争,简单说就是既有利于维护竞争又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作用的竞争格局。其中,政府的公共政策将成为协调两者关系的主要方法或手段。但是,克拉克在理论上没有解决有效竞争的评估标准和实现条件问题。·梅森提出两大类基本的有效竞争标准:一是将能够维护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的形成的条件归纳为市场结构标准;二是将从市场绩效角度来判断竞争有效性的标准归为市场绩效标准。第二章理论演变一、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建立·继梅森的研究之后,一些经济学家将有效竞争
的标准从二分法扩展为三分法,即市场结构标准、市场行为标准和市场绩效标准,并采用三分法概
括了判断有效竞争的标准。·虽然关于有效竞争标准的研究仍存在不少缺陷,但是这一研究至少有三方面的作用:第一,不再
将不现实的完全竞争作为理想的追求模式和政策
制定的出发点;第二,注意从不同的方面提供判
断具体的有效竞争状况标准,使理论研究和政策
制定有了坚实的基础;第三,这一标准体系有利
于从不同角度对竞争是否有效进行更加全面的分
析判断。第二章理论演变·1959年,梅森的弟子贝恩出版了第一部系统论述产业组织理论的教科书《产业组织》从而成为产业组织理论的集大成者。·同年,经济学家凯森和法学家特纳又合作出版了著名的《反托拉斯政策》一书。·此外,凯维斯、谢勒、谢菲尔德和科曼诺等人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和体系也都作出了重要贡献。·由于这些研究主要是以哈佛大学为中心展开的,因此被称为产业组织的哈佛学派。第二章理论演变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因果关系第二章理论演变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公共政策(产业组织政策)来调整和直接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二、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市场结构:对市场内竞争程度及价格形成等产生战略性影响的市场组织的特征。·决定市场结构的因素: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程度和进入壁垒的高低。·市场集中度指标:CRn、集中曲线和赫菲德尔—希曼指数。·产品差异化程度:广告密度。·进入壁垒的原因:规模经济性、进入时的最低必要资本量、产品差别化和绝对费用等。第二章理论演变·市场行为:企业在充分考虑市场的供求条件和与其他企业的关系的基础上,所采取的各种决策行为。·包括:价格策略、产品与广告策略、研究开发、排挤竞争对手的行为、卡特尔、暗中默契行为。·市场绩效:在一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条件下市场运行的最终经济效果。·评价标准: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和利润率水平、与规模经济和过剩生产能力相关的生产相对效率、销售费用的规模、技术进步状况与X非效率、价格的伸缩性及产品的质量水准、款式、变换频度和多样性等。第二章理论演变·产业组织政策促进竞争政策:适用于大多数竞争性产业第二章理论演变政府直接规制政策:适用于自然垄断产业·这种SCP分析框架所依据的微观经济理论,是将完全竞争和垄断作为两极,将现实的市场置于中间进行分析的自马歇尔以来的新古典学派的价格理论。因而这一分析将市场中企业数量的多寡作为相对效率的改善程度的判定标准,认为随着企业数的增加,完全竞争状况的接近基本就能实现较为理想的资源配置效率。由于哈佛学派将市场结构作为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重点,因此信奉哈佛学派理论的人通常也被称为“结构主义者”。·“集中度—利润率”假说:在具有寡占或垄断市场结构的产业中,由于存在着少数企业间的共谋、
协调行为以及通过市场进入壁垒限制竞争的行为,
削弱了市场的竞争性,其结果往往是产生超额利润,破坏资源配置效率。·因此主张必须对这些产业采取企业分割、禁止兼并等直接作用于市场结构的公共政策,以恢复和维护有效竞争的市场秩序。第二章理论演变·结构主义的反垄断政策从80年代逐渐失去了主导地位:一是因为反垄断政策被认作是削弱美国产业竞争力的原因,二是大型反托拉斯案件带来了巨额的诉讼费用和大量时间消耗,三是产业组织的芝加哥学派在理论上对结构主义的哈佛学派展开了有利的批判。·哈佛学派重要特征:在分析框架中突出市场结构、在研究方法上偏重实证研究。第二章理论演变一、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二、可竞争市场理论三、产业组织理论的新奥地利学派四、博弈论在产业组织理论的应用第三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第二章理论演变·代表人物:施蒂格勒、德穆塞茨、布罗曾、波斯纳等。·芝加哥学派在理论上继承了奈特以来芝加哥传统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信奉自由市场经济中竞争机制的作用,强调新古典学派价格理论在产业活动分析中的适用性,坚持认为产业组织及公共政策问题仍然应该通过价格理论的视角来研究,力图重新把价格理论中完全竞争和垄断这两个传统概念作为剖析产业组织问题的基本概念。第二章理论演变一、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以施蒂格勒位代表的芝加哥学派认为,即使市场中存在着某些垄断势力或不完全竞争,只要不存在政府的进入规制,长期的竞争均衡状态在现实中也是能够成立的。芝加哥学派甚至认为,即使市场是垄断的或高集中寡占,只要市场绩效是良好的,政府规制就没有必要。在这里,芝加哥学派特别注重判断集中及定价结果是否提高了效率,而不是像结构主义者那样只看是否损害了竞争。第二章理论演变·德姆塞茨等人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批驳了哈佛学派的“集中度——利润率”假说,指出高集中产业中的高利润率是生产效率的结果。他们注重效率标准,坚信经济自由主义思想。由于芝加哥学派注重效率标准,因此信奉芝加哥学派理论的人通常被称为“效率主义者”。·芝加哥学派修改了进入壁垒理论,施蒂格勒认为进入壁垒是新进入企业必须负担市场中的现存企业不需负担的成本,即新企业比老企业多承担的成本。由于除了政府的进入规制以外,真正的进入壁垒在实际中几乎不存在,因此市场中的现存企业都面临着潜在进入者的竞争压力。第二章理论演变·以施蒂格勒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产业组织
理论的基础,是彻底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
他们坚信唯有自由企业制度和自由的市场竞
争秩序,才是提高产业活动的效率性、保证
消费者福利最大化的基本条件。他们对政府
在众多领域的市场干预政策的必要性持怀疑
态度,认为应尽可能减少政府对产业活动的
介入,以扩大企业和私人自由的经济活动范
围。反对政府以各种形式对市场结构的干预。第二章理论演变二、可竞争市场理论第二章理论演变(Theory
of
Contestable
Markets)·1982年《可竞争市场与产业结构理论》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该理论的形成。·代表人物:鲍莫尔、帕恩查和韦利格·该理论认为:良好的生产效率和技术效率等市场绩效,在传统哈佛学派的理想的市场结构以外仍然是可以实现的,而无需众多竞争企业的存在。·可竞争市场理论是以完全可竞争市场及沉没成本
(Sunk
cost)等概念的分析为中心,来推导可持续的有效率的产业组织的基本态势及其内生的形成过
程。·完全可竞争市场:市场内的企业当其从该市场退出时完全不用负担不可回收的沉没成本,从而企业进入和退出完全自由的市场。·一个完全竞争市场的重要标志是对快速进入缺乏阻止力。因此,完全可竞争市场条件下理想的竞争,可以作用于所有的市场结构形态。·市场是否是完全可竞争的,仅仅取决于是否存在沉没成本,而与产业内企业数量的多少无关。·沉没成本:企业进入市场所投入的资本,当企业退出该市场时不能收回的部分。第二章理论演变·在完全可竞争市场中,由于沉没成本为零,因此潜在的进入者为了追求利润会迅速地进入任何一个具有高额利润的部门,并能够在现存企业对进入作出反应前无摩擦地快速撤出,而且并不因此耗费特别的成本。这种进入形式通常被称为“打了就跑”策略(Hit
and run
entry)。·潜在竞争压力的存在迫使现存企业无论处在何种市场结构形态中都只能遵循可维持定价原则,而
完全可竞争市场的均衡,就是在现存企业的价格和市场地位的可持续(Sustainable)条件下达到的。这时,有效率的产业组织成为一种内生的结果。第二章理论演变·可竞争市场理论依据的也是新古典经济学的均衡分析方法,并强调长期分析。·按照可竞争市场理论,在近似完全的可竞争市场中,自由放任政策比通常的政府规制政策更为有效。在鲍莫尔等人看来,政府的竞争政策与其说重视市场结构,倒不如说重视是否存在充分的潜在竞争压力,而确保潜在竞争压力存在的关键是要尽可能地降低沉没成本。第二章理论演变·产业组织的新奥地利学派在理论上的成就,是建立在门格尔(Carl
Menger)、庞巴维克(Eugen
Von
Bohnbawark)始创的奥地利经济学派的传统思想和方法之上。·代表人物:米瑟斯、哈耶克、里奇、阿门塔诺、罗斯巴德·新奥地利学派注重个体行为的逻辑分析,在理解市场时着重过程分析,其研究目标是从个人效用和行为到价格的非线性因果传递。第二章理论演变三、产业组织理论的新奥地利学派·重视对人类行为的研究,否定现代数学方法作为经济分析工具。·反对传统的哈佛学派的反垄断政策,主张实行自由放任的政策。·重视人类行为的研究,认为经济生活的手段和
目的之间的关系要受有创造性的人的行为的制约,这种有创造性的作用定义为创造精神。市场竞争
源于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只要确保自由的进入机
会,就能形成充分的竞争压力,唯一能真正成为
进入壁垒的就是政府的进入规制政策和行政垄断。第二章理论演变·新奥地利学派认为,社会福利的提高源于生产效率而非哈佛学派强调的配置效率,只要不是依赖行政干预,垄断企业实际上是生存下来的最有效率的企业,这导致新奥地利学派对大规模的企业组织持宽容的态度,认为市场竞争过程本来就是淘汰低效率企业的过程。第二章理论演变·博弈论方法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产业经济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可以说,产业组织经济学过去几年来在理论方面的重大进展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博弈论的广泛应用而取得的,同时,博弈论及机制设计、不完全合同理论的应用也使得产业组织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大大加强。经典教材是法国学者泰勒尔的《产业组织理论》。第二章理论演变四、博弈论在产业组织理论的应用·美国学者施马兰西认为博弈论在分析不完全竞争方面存在两个不足。首先,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即使简单的多阶段博弈也有多重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但如何处理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的一般方法尚不清楚;其次,大量使用的非合作博弈模型的多重均衡结果对假设的细微变化都很敏感,使得均衡非
常脆弱,对博弈论模型的检验也变得相当困难。第二章理论演变第一节西方观点:什么是企业第二节东方观点:什么是企业第三节企业在产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三章
企业第二章理论演变一、新古典企业理论二、现代企业理论第一节
西方观点:什么是企业第二章理论演变
在新古典经济学中,不把企业看作是一种组织,而是一个可行的生产计划集。企业被理解为生产函数。新古典经济学对企业行为分析的假设前提:
厂商被认为具有经济理性,它们具备有用的信息、精于计算、孜孜不倦地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
企业或厂商被看作是在市场经济中业已存在的、完全有效运转的、为赚取利润而从事商品生产活动的一个完整的经济单位,它可以是一个个体生产者,也可以是一家规模巨大的公司。第二章理论演变一、新古典企业理论·在目标产量Q
既定的条件下,生产单一产品的企业通过求解下列问题使总成本达到最小化:❏mins.t.f(x1,
…,xn)
≥Q:在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上的要素的价格;:购买生产所需的各种要素。成本和收益产量MC第二章理论演变ACMROP*Q*再假设产品市场也是完全竞争的,则MR=MC
时,利润最大化。·短期行业均衡和厂商最优规模的决定P
D
SPe第二章理论演变DSEQMCqMC
MRPd=MR=PeeOOQe行业均衡qe厂商均衡·所谓短期是指这样长的一段时期,在这段时期内厂商的厂房设备的规模(即固定成本)是固定不变的。他只能通过调整可变要素(即可变成本)的使用量来调整其产销量(即生产规模)。·从整个行业看,在短期内,不仅该行业现有厂商的厂房设备的规模是固定不变的,而且该行业的厂商的数量也是固定不变的。·在短期内当一个行业的需求状况和供给状况基本稳定时,行业的产量和价格将保持稳定,该行业处于短期均衡状态。第二章理论演变·长期行业均衡和厂商最优规模的决定产量产量成本价格成本价格SACLACLMCSMCq0LMCLACP1第二章理论演变PAB·所谓长期是指在这段时期内,厂商有足够的时间调整其厂房设备的规模,即厂商能够根据他准备提供的产量选择一个所费总成本(从而平均成本)为最低的厂房设备规模;而且整个行业的厂商的数量也有足够的时间发生变化,即只要现有厂商可获得超额利润,就会吸引新的厂商进入该行业,从而引起厂商数量的增加,反之,不能赚得正常利润而蒙受亏损的厂商势必退出该行业,从而引起该行业厂商数量的减少。·在长期竞争性调整过程中,行业和厂商的长期均衡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同时决定的。第二章理论演变·在行业达到长期均衡时,留
存下来的每个产商都选用在当
时技术条件下效率最高的规模,用最低的成本(及所费各种生
产资源之数量为最小)生产产
品,并且只能赚取正常利润。
也就是说,在完全竞争的假定
前提下,市场机制能够使一个
社会的生产资源实现最有效率
的配置。第二章理论演变·企业规模的一个主要决定因素是它能够利用规模或范围经济的程度。·范围经济存在于单个企业的联合产出超过两个各自生产一种产品的企业所能达到的产量之和(假定两个企业得到的投入物相等)。·如果企业的联合生产低于独立企业所能达到
的产量,那么其生产过程就涉及到范围不经济。这种情况在一种产品的生产与另一种产品的生
产有冲突时可能会发生。·范围经济也可以一般化到多产品企业。第二章理论演变❏对新古典企业理论的评价:第二章理论演变·强调技术的作用,在特定意义上强调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作为企业规模的重要决定因素,这无疑是正确的。·在利润最大化目标和完全竞争的假定下,该理论在分析最优生产选择如何随着投入和产出价格的变动而变动方面、在理解一个产业(或企业)的整体行为方面、在研究企业之间策略相互作用的结构方面,一直是十分有用的。·不能回答:既然市场机制是资源配置的最有效方式,那么为什么在现实中存在大量的企业?为什么很多现实公司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工程的需要?二、现代企业理论第二章理论演变1937年,科斯发表的《企业的性质》被认为现代企业理论的开山之作。主要观点如下:·新古典企业理论存在缺陷:一是忽略了制度安排和交易费用,二是忽略了企业的制度结构,不能解释生产活动为什么能在企业内进行等问题。三是未令人满意地解决企业的边界及其决定的问题。·市场和企业是执行相同职能因而可以相互替代的配置资源的两种机制,企业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对价格机制的替代。·无论运用市场机制还是运用企业组织来协调生产,都是有成本的。·市场经济中之所以存在企业的原因在于有些交易在企业内部进行比通过市场所花费的成本要低。·市场机制被替代是由于市场交易有成本,企业没有无限扩张成世界上只有一家的巨大企业则是因为企业组织也有成本。第二章理论演变·在科斯对企业性质所做探讨的基础上,张五常改进和发展了科斯的企业理论。张五常认为,企业与市场的不同只是一个程度的问题,是契约安排的两种不同形式而已。·企业是在下述情况下出现的:私有要素的所有者按合约将要素使用权转让给代理者以获取收入;在此合约中,要素所有者必须遵守某些外来的指挥,而不再靠频频计较他也参与其间的多种活动的市场价格来决定自己的行为。·企业并非为取代市场而设立,而仅仅是用要素市场取代产品市场,或者说是“一种合约取代另一种合约”。对这两种合约安排的选择取决于由对代替物定价所节约的交易费用是否能弥补由相应的信息不足而造成的损失。第二章理论演变·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科斯开创的现代企业理论主要沿着两个分支发展,一是交易成本理论,着
眼点在于企业与市场的关系;二是代理理论,侧
重于分析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及企业成员之间的代
理关系。第二章理论演变·这两种理论的共同点是都强调企业的契约性,故一般将现代企业理论又称为“企业的契约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与企业的纵向一体化·威廉姆森对交易的定义:当一项物品或劳务越过技术上可分的结合部而转移时,交易就发生了。事前成本:协议的起草、谈判的成本和保障协议被执行所需的成本。·交易成本包括事后成本:错误应变成本、争吵成本、治理结构的建立和运转成本、使承诺完全兑现而引起的约束成本。第二章理论演变·契约人行为的基本假定:有限理性、机会主义。·按照西蒙的定义,有限理性指主观上追求理性,但客观上只能有限地做到这一点。“契约人”有限理性行为假定的意义在于:首先,它表明人们对交易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每种偶然事件进行考虑和订约是有代价的。其次,事先没有考虑到的偶然事件会增加事后成本。再次,由于预料到一定会有某些偶然事件事前没有想到,所以交易各方可能在初始合同中订立如何“善后”的具体措施,从而使交易成本增加。·这充分说明,现实生活中在可行的范围内所有的合同都是不完全的,这一点有着非常重要的经济意义。第二章理论演变·威廉姆森提出机会主义概念,指人们以欺诈手段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倾向,它包括事前逆向选择和事后的道德风险。·“契约人”行为的这两个基本假定的重要意义在于当二者同时存在时,严重的契约困难才会产生,从而使治理结构或经济组织的选择成为必要。·描述交易性质的三个维度:交易所涉及的资产专用性(当一项耐久性投资被用于支持某些特定交易时,所投入的资产就具有专用性)、交易所涉及的不确定性、交易发生的频率。第二章理论演变·威廉姆森根据两种交易频率类型和三种资产专用性程度,通过将具有不同性质的交易分派给不同的治理结构,提出了六种交易类型及其必须与之相匹配的各种治理结构,以使交易成本达到最小化。·威廉姆森还用资产的专用性解释了企业纵向一体化现象。他把企业看成是连续生产过程之间不完全合约所导致的纵向一体化实体,指出企业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当合约不可能完全时,纵向一体化能够消除或至少减少资产专用性所产生的机会主义问题。第二章理论演变代理理论与古典和现代企业组织的形成第二章理论演变·代表人物:阿尔钦、德姆赛茨。·他们提出了团队生产、测度、监控、偷闲、剩余权利等一系列概念,从而对现代企业理论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计量问题:阿尔钦和德姆塞茨认为经济组织有两个至关重要的计量需求,即对投入的生产率以及对报酬的计量。其重要性在于,如果计量正确,就能使报酬的支付与生产率相一致,从而促进所有投入所有者的合作,发挥各自在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中的比较优势,提高整个组织的生产率。·队生产是制这样一种生产:使用几种类型的资源;产出不是每种合作资源的分产出之和,由一个追加的因素创造了组织问题;队生产所使用的所有资源不属于同一个人。·正因为队生产向市场提供的产品是联合产品,而且不是每个成员边际产品之和,使得对参与合作生产的成员的边际产品无法直接地、分别地、便宜地观察和计量,从而必然导致搭便车的问题(free
ride
problem),队成员因为能将偷闲(shirking)的成本转嫁给别人,而获得偷闲的激励,结果使队生产的效率受到损害。因此,就有必要寻找监察费用尽可能低的组织方式来进行生产。第二章理论演变·古典企业:联合投入的生产;有几个投入的所有者;有一个团体对所有联合投入的合约是共同的;享有这些权力的人可以独立于其他投入所有者的合同,而与任何投入合约进行再谈判;他有剩余索取权;他可以改变队成员的资格;他可以出售这些用来定义古典企业的所有制的权利。·古典企业的实质是一个合约结构,它之所以形成必须具备以下两个前提条件:第一,通过队导向的生产可以提高生产率,并且它所使用的生产技术在直接衡量合作性投入的边际产品时是有费用的,使得合作性投入之间通过简单的市场交换难以对偷闲行为加以限制;第二,通过观察或确定投入的行为来估计边际生产率是经济的。第二章理论演变一、东方人本主义企业理论二、东方企业的特点三、中国当代企业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
东方观点:什么是企业第二章理论演变一、东方人本主义企业理论·日本一桥大学伊丹敬之认为:在日本企业经营实践的各种具体方法的背后,有一种潜在的、超❏越文化与国界的企业经营原理,他把此❏原理称为“人本主义”。人本主义是与资❏本主义相对的广义词,它体现于企业的❏经营方法之中。如果说资本主义是以钱❏为根本的话,人本主义则是以人为根本❏来组织经济和经营活动的。第二章理论演变·日本“人本主义”企业观的产生,有着深刻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一方面,它深受中国儒家文化民本主义思想的影响;另一方面,日本是一个自然资源极其匮乏的岛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又面临着必须在废墟上白手起家的严峻现实。人本主义企业观将人视为企业经济活动中最根本、最具有决定意义的资源,正是抓住了问题的要害,找到了日本经济发展最为可靠的立足点,从而为战后日本经济的腾飞和发展开辟了正确的航道。第二章理论演变·日本人本主义企业理论的主要观点:第二章理论演变企业的性质:企业是以财货、服务的提供为主要功能的人与资源的集合体,是被置于一个管理组织之下的社会性存在。第一,企业的根本属性是一种社会性存在;第二,企业的功能是向社会提供财货或服务;第三,企业是由人与资源共同构成的;第四,企业作为人与资源的集合体处于一个管理组织的支配之下。企业的本质特征只能是从事技术性转换。掌握并运用特定的生产技术,才是企业的立足之本。日本经营学界认为,企业之所以生存的原因有二:一是该企业所从事的技术性转换比其他企业或非企业的组织方式(如行政命令)有更高的效率,二是该企业所提供的财货或服务是符合社会需求的。二、东方企业的特点日本企业主要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一)家庭风格与超血缘意识共存首先,企业内部实行温情主义的家长制管理。所谓温情主义主要表现在工资制度中的年功序列制、组织人事制度中的内部提拔制和终身雇用制、民主管理制度中的企业内部工会制以及各种福利待遇制度。其次,日本人不仅把企业看作是谋生场所,更重要地是把其当作一种生活共同体,从中寻求个人生存的价值,使得企业(集团)或成员之间具有一种超越一般职能组织的家庭式亲近感。第二章理论演变(二)企业目标与个人利益相融第二章理论演变首先,企业追求的是双重经营目标。一个目标是利润,表明企业是一个利益集团;另一个目标是企业的持续性,这表明企业同时又是一个共同体。其次,利益一体感使企业内部成员之间有着一种共同的纽带。(三)儒家伦理与制度理性并用企业经营者利用儒家文化的“和”、“忠”、“仁”、“信”等思想来强化企业的内部凝聚力和企业集团成员之间的信用感与协作精神;同时又利用正式规章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实现管理科学化,提高企业运作效率。三、中国当代企业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第二章理论演变综观我国已有的企业理论研究,大体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以企业整体为对象,研究经济现实中企业的性质、地位、作用,它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它和政府及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它在经济运行中的行为和规则等。以企业行为为对象,借鉴西方微观经济学的“厂商理论”,从管理经济学的角度研究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以企业制度比较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国家市场经济条件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副省级)及参考答案
- 《家的布置》课件
- 中介服务合同范本
- 《家族政策出生率》课件
- 2024版软件开发许可合同~仅供于参考2篇
- 医疗专家顾问聘用合同
- 货架合同模板
- 软件许可合同中甲方软件的使用范围与许可条件(2024版)
- 补缴社保改正报告范文
- 本科论文中期报告范文
- 地理-湖南省长沙市(炎德英才大联考)长郡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试卷(三)试题和答案
- 儿童EB病毒感染疾病的诊断指南和治疗原则
- 检验科生物安全工作总结
- 《ESPEN重症病人营养指南(2023版)》解读课件
- 追觅科技笔试在线测评题
- 第六单元测量(大单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 地产开发风险评估
- 舞台人生:走进戏剧艺术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互联网中的数据构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苏科版(2023)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
- 江苏省2024年中考数学试卷九套合卷【附答案】
- 湖南省娄底市2024-2025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