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乌海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初一年级期中测试题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基础知识(共10分)1.在括号内填写正确的拼音或汉字。(4分)①听到求婚的消息,她的脸上泛起了红晕(),幸福得快要晕()倒了。②起义那天,liáo()亮的歌声在烟雾liáo()绕的原野上响起,各地穷困潦倒的人挣脱镣铐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2.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通过坚守和创新,是老字号品牌价值焕发生机的关键。B.林间,空气格外清新凉爽,处处弥漫着雨露泥土的气息与花草树木的身影。C.在文学创作中,以淡然的人生态度创造美、传播美、发现美、表现美,于寻常中见精神,这才是真正的“大美”。D.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一个欣欣向荣、开放自信的中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3.下面是南沙同学“读书的乐趣”的演讲提纲,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2分)①为什么读书?读书就是在乐趣之中求真善美。②读书是我们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让我们在阅读中沉淀,在书香中成长。③读书可以不断启蒙自己,更新自己,是之谓“求真”。④读书的乐趣发自内心,读书可以陶冶性情,是之谓“求美”。⑤读书,对我来说是一种享受。我所说的读书,是读怎样的书。⑥读书是为了安身立命,是为了不断的精神追求,是之谓“求善”。A.①⑤④③⑥② B.⑤①③⑥④②C.②⑤④⑥③① D.①②⑥④③⑤4.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2分)A.《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代表作有小说《四世同堂》、话剧《茶馆》等。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呐喊》。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5月,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C.《再塑生命的人》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故事》等。D.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的代表作有《蒿里行》《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句子默写(共10分)5.诗文填空。(请规范书写)(每空1分)(1)古诗中有不少写景诗句,能够同时展现自然之美与哲理之思。在《次北固山下》中也有这样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现诗人对友人关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4) ,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5)《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是: , 。(6)孔子感叹时光易逝,勉励我们要珍惜时间求学的是: , 。名著阅读6.关于《朝花夕拾》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无常》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满尽致的嘲弄和鞭挞。B.《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事,揭露了对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C.《朝花夕拾》中的妇女形象不多,在《父亲的病》和《范爱农》两篇文章均出现过衍太太的形象。D.鲁迅寓居的东墙上,一直挂着他的老师藤野先生的照片。四、仿照下面已有句子的句式,再仿写一个句子。(3分)7.例句:不是每一条江河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仿句:不是每一粒种子,;不是每一颗火苗,;不是每一块美玉,。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2分)【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乙】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②矣;独下帷③绝编④,迨⑤能倍诵⑥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节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注释】①司马温公:即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死后被封为“温国公”。②游息:玩耍休息。③下帷:指汉代董仲舒放下帷帐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这里指专心读书。④绝编: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多次翻阅,编木简的牛皮绳子被多次折断。这里指读书勤奋。⑤迨:到,等到。⑥倍诵:“倍”同“背”,背诵。8.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4分)(1)学而时习之________(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______(3)迨能倍诵乃止___________(4)患记问不若人________9.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用力多者收功远。10.语段【甲】中孔子给我们讲了哪些学习方法?语段【乙】中司马光有什么学习方法值得我们借鉴?(2分)11.读了语段【乙】,谈谈你所受到的启发。(不少于两条)(2分)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9分)故乡的秋①十月的天凉得快,辨不出秋冬。彼时,汶水河畔会是怎样的光景呢?②椿树椭圆形的叶子怕是还没有发黄,山还是绿色的,水估计还不能冰手。人们恐怕也还没有穿上厚棉衣。是的,这个时候,故乡还在宁静而舒缓地酝酿着她的秋天。③一想到故乡的秋,我便想到了秋霜。天冷的时候,一推门,枯黄的芦苇、成垛的稻草上都蒙着一层淡白色的霜。一张口,一团白色的雾气卷了出来。一抬头,屋檐下一排排成串挂着的柿饼敷满了秋霜,变得粉白。霜似乎是冷的。其实,霜最温暖、最热情。没有霜的点染,何来漫天的红叶?何来傲然的秋菊?何来挺拔的青松?秋霜是静谧无声的,当寒气逼近,她默默地给大地穿上白纱,遮盖它枯黄的面颊。④还有秋风。秋风乍起的时候,稻田里黄澄澄的稻谷热透了。田地里四处传来“咚咚”“咚咚”的打谷声。晒场上,铺满了湿润、饱满的谷粒儿。橘子也由绿转黄,挂上了枝头。摘一个下来,又甜又酸。巴山楚水之间的秋风,不似北方那么刚硬,反而多了一份柔媚。它像一双娇嫩的手,抚摸着人的脸颊。它就这样一直吹着,吹黄了山,吹绿了水。花香也随之而来。房前屋后,星星点点的桂花在碧绿的叶子间绽放出金黄。沁人心脾的花香让人总也嗅不饱,吸不足。风来的时候,果子也熟透了。猕猴桃在山谷间挂满了藤蔓,用长竹竿敲一个下来拨开,露出晶莹透绿的果肉,散发着香味。粉嫩的八月瓜也憋足了劲儿,胀破了肚皮,露出香甜软糯的果肉。秋风,她慷慨地给予着人们,却从来不多言语。⑤怎能少了秋雨?先来的总是雷,雷一声一声地在天上闷响,人们就一捆一捆地在山上担柴。等到排好了后檐,立好了蓑衣,老人们一边抽烟一边看着阴沉沉的天。抽着抽着,就抽来了中秋时节的雨。这时,雨淅浙沥沥、涔涔淋淋地下起来。开始的雨,像豆子一般,从南到北密密地在这汉水谷地里撒过一遍。于是,那看不见的水汽就在微凉的空气中充盈着,沁入人的肺腑。我常常在屋檐下面驻足,时常忍不住用手去接住水滴赏玩。银白色的雨滴“啪”的一声滴在手掌上,瞬间四散开来,变成了小水珠迸射出去,剩下那一小片儿水的印子留在掌心。⑥秋天的人呢?收好了庄稼,翻整了田地,抽一条长凳子,摆几把矮凳子,三五成群聚在院里。男人们抽着烟,说说几时杀猪、几时卖粮、几时修房;女人们抱着娃,说说村里哪家孩子出息、镇上哪家店铺货好、县里哪个商场衣服时髦。说着说着,孩子们穿上了粗毛线衣,满头大汗地打着纸蛤蟆;说着说着,家家垒起了火堆,烟气烘烤着房梁上的腊肉;说着说着,天变得凉飕飕了,让人忍不住打一个大大的喷嚏。⑦不必说那枝头上的拐枣,也不必说那江水里的鳜鱼,单是一个“秋”字,就足以让人心猿意马,思归千里了。故乡,身上的根。(作者:郑昌路有删改)12.选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故乡的秋”的?(2分)13.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3分)粉嫩的八月瓜也憋足了劲儿,胀破了肚皮,露出香甜软糯的果肉。14.第⑦段“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一句中,重点强调的内容是什么?前两个“不必说”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2分)15.从文章的的字里行间,你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七、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13分)幸而还有梅花糕华明明①旅德多年的朋友回南京探亲,自述“近乡情更怯”的感受是:怕从前浓阴匝地的宁静马路,变成了一棵树也没有的通衢大道;怕童年时代住过的宿舍大院,拆平了成了临时停车场。更怕从前热爱的美味小吃,不是因为城市拆迁变得了无踪影,就是因为继承人的不用心,变得面目全非。②我深深理解她的担忧。看过《万象》上一位台湾老人回苏州访亲的文章。老先生79岁,可能是最后一次回故乡搜寻他最爱的苏州焖肉面,他待了十来天,谢绝亲友的宴请,幻想着过回老苏州吃“头汤面”的惬意生活。可从赫赫有名的朱鸿兴、同得兴、松鹤楼一直吃到小巷子里的面馆,竟没有一家有他小时候尝过的那个味了,那种“归去不知身何处”的惘然,一定是浸透了游子的心吧。所以,在旅德的朋友动身回宁之前,我先替她把南京小吃尝了个遍。还好,虽然“啊要辣油(要不要辣椒油)”的小馄饨摊们早就难见踪影,煮回卤干的大锅里早也闻不到鸡汤香,但好歹,马台街的梅花糕还在,而且做糕人的手艺,比我们小时候,有过之而无不及。③做梅花糕的那户人家姓蔡,已经传了三代,只要天好,马台街上排得最长的队,就是等他家新做的梅花糕的。蔡师傅健谈,排队的人可以听他把做糕的秘诀都说一遍,以解等候的焦躁。蔡师傅根本不怕人偷艺,因为“做糕的辛苦你们哪里吃得消”。也是,蔡师傅一天要做上百锅糕,每锅19只,有时一名顾客就包圆了。夏天大火炉烤着,脸黑牙白;冬天大北风吹着,一双手伸出来都是裂的。最关键的是,制作时所需的特制模具,内有19个梅花状孔。待炉火烧得通红,先用刷子将铜模具孔刷上油,把稀面浆注进模孔里后,蔡师傅要使出满膀子的力气,将十几斤重的大铜模具拖起来抡圆了,顺时针旋一下,逆时针再旋一下。这个动作非常之重要,目的是让注满模孔三分之一的面浆获得一种离心力,牢牢地糊满模具孔壁,这样一来,里面不管是注满豆沙还是果酱,成糕后都不会从糕壁里溢出来。“别说现吃了,就算你带到国外,用微波炉热30秒,保准一丝馅也不漏,糕皮还和刚出炉一样劲道。”④敢打此包票的才是手艺人。蔡师傅说他刚从他父亲那里接过这手艺时,抡模具抡得两臂酸软,喝水拿不稳大茶瓶,吃饭拿筷子都打哆嗦,过好久才不觉两臂发沉;再过了好久,才觉得每天不抡这么几百下,就好像一个总打太极拳的人荒废了练功一样,浑身不舒坦。⑤好了,填上馅,再浇满面浆,蔡师傅开始在糕面上撒满小元宵(一种形似珍珠的糯米小丸子),他得意地说,这是我们南京梅花糕特有的“加料”,在梅花糕的发源地,苏州无锡都没有的。一面说,一面使出无影手,飞快地在糕面上撒上青红丝、松子仁、葡萄干、糖桂花,盖上铁盖烘烤,等上几分钟,铁盖一掀开,一股浓郁的甜香带着桂花香扑面而来。蔡师傅用竹签把梅花糕从模孔中挑出,放进一只纸杯里递给你,这样就不会烫得客人不停地倒手了。最牛逼的是,从一只糕到最后一只糕出锅,面皮的熟度是一样的,先起的不见生,后起的不见焦,我忍不住赞了一声,蔡师傅得意地说:“啥事都左不过一个用心,你别看我手快,我可记得注面浆是从哪个孔开始的,起糕当然也从哪个孔开始。”要知道,这可是在他眼花缭乱地抡过模具之后。⑥有外地客围炉吃糕,傻呵呵地问,为啥要加小元宵,蔡师傅反问:“你有到梅花山上看到过梅花吗?这小元宵,是花蕊啊。”⑦答得甚妙。(选文略有删改)16.本文的标题“幸而还有梅花糕”有何作用?(3分)17.请联系上下文,解释划线诗句在文中的含义。(3分)“归去不知身何处”的惘然,一定是浸透了游子的心吧。18.品析下面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3分)一面说,一面使出无影手,飞快地在糕面上撒上青红丝、松子仁、葡萄干、糖桂花,盖上铁盖烘烤,等上几分钟,铁盖一掀开,一股浓郁的甜香带着桂花香扑面而来。19.第一段中说害怕从前热爱的美味小吃,会因为继承人的不用心而变得面目全非;而第五段中做梅花糕的蔡师傅说:“啥事都左不过一个用心,你别看我手快,我可记得注面浆是从哪个孔开始的,起糕当然也从哪个孔开始。”从中你可以得出怎样的启示?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体会。(4分)八、写作(40分)20.生活是一本书,是一首歌,闪动着一个个美丽的故事。有你和父母甜蜜相伴的镜头,有你和老师彼此沟通的情景,有你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的画面,还有你喂养小动物的惊喜或收获……这些故事,散落在记忆里,有苦也有甜,一起丰富了我们的成长经历。请你用“我与________的故事”为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求:①请把题目补充完整;②自定立意,自选角度,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④卷面整洁,字迹清楚。试卷答案1.yùnyūn嘹缭2.D[解析]A.缺少主语,删去“通过”;B.搭配不当,“弥漫”不能和“身影”搭配;C.语序不当,应该是“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传播美”。3.B[解析]这是“读书的乐趣”的演讲提纲,首先⑤中的“我所说的读书,是读怎样的书”引出演讲的话题,可放在第一句;①承接提出“为什么读书”的问题并从“真善美”三个方面概括;然后③⑥④是分别从“真善美”三个方面依次谈读书的好处;最后②是总结。由此可知,正确排列顺序是:⑤①③⑥④②。4.B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遥怜故园菊。岐王宅里寻常见。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6.C7.示例: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都能燎原不燃烧的便成了灰烬都能成器不雕琢的便成了顽石【8题】习:温习、复习。乐:以……为快乐。止:停止。若:比得上。【9题】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1)句重点词语: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dài):疑惑。(2)句重点词语:用力多:下的功夫多。收功远:收获就长远。【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主旨的理解。甲文中谈学习方法的句子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诉我们学过的知识要时常复习,才能得到巩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告诉我们学过知识要进行温习和理解,这样才能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诉我们学习和思考必须相结合。结合乙文中“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根据司马光读书时熟读成诵,可知读书要多背诵,多思考。根据他抓紧一切时间来读书学习,可知要勤奋好学。【11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感悟启示。本文讲的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幼年时,在“患记不若人”的情况下,严以律己,争分夺秒,独自苦读,最终学有所成的故事。文章中“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等内容,告诉人们:读书要勤奋用功,要多思考。因此,可从“多读书,勤思考”等角度谈启示即可。言之有理即可。示例: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水平差要多努力。要学会利用时间,不错过任何学习的机会,不浪费时间。【点睛】参考译文:(乙)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所以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时,别的兄弟会背诵了,就去玩耍休息;(司马光却)独自留下来,专心刻苦地读书,一直到能够背的烂熟于心为止。(因为)读书时下的工夫多,收获大,(所以)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才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当你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会非常大。”12.从秋霜、秋风、秋雨和秋天的人四个方面来写“故乡的秋”。13.连用三个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秋天果实饱满的样子。14.重点强调“单是”后面的内容。两个“不必说”不仅表现历数故乡秋天美食的欣喜之情,更突出了后句中对故乡的秋的无比热爱之情。15.对故乡秋天的喜爱、赞美,对故乡的眷恋与热爱。【解析】16.本文考查标题的作用。文章标题一般有交代文章主要内容、揭示(暗示)文章主旨、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点明行文线索或感情线索、确定文章描写对象、确定文章的感情基调、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富有哲理,引人思考等作用,要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结合文章第②段“但好歹,马台街的梅花糕还在,而且做糕人的手艺,比我们小时候,有过之而无不及”可知,引出了梅花糕,后文都是围绕着梅花糕组织材料,讲述了蔡师傅所做的梅花糕的制作过程,赞美了他的手艺高超,可见“梅花糕”是文章的叙事线索;标题中的“幸而”的意思是“幸好,幸亏”,奠定了文章的情感基调,表达出作者对梅花糕这种传统技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庆幸之情。17.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归去不知身何处”原来是描述生命无法把握自己的位置,不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截肢康复评定课件
- 康复科护士工作总结汇报
- 中医专科护理发展
- 成全机构-ARTDECO建筑风格探讨
- 拌合站安全教育
- 企业电子档案管理案例
- 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冠豸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 教育研究院竞聘
- 护理人员真诚相待患者
- 中国有机阻燃化学品市场现状趋势与投资前景规模调查报告2025-2031年
- 2025届江苏省苏州市九校高三下学期2月联考地理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河南经贸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完整版
- 2025年河南经贸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往年题考
- 企业电动叉车充电安全管理办法
- 电线电缆安全生产培训
- 2025年北京科技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汽车底盘构造课件:离合器
- 基于几类机器学习模型预测肥胖成因的分析比较
- 2025年度科室质控方案计划
-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电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人教版九上《Unit 10 You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作业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