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制度_第1页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制度_第2页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制度_第3页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制度_第4页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制度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责任制度1、目的为加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保证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安全,预防和控制中毒、窒息、火灾等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和公司相关文件,制定本制度。2、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3、职责3.1主负责人职责总经理是公司安全生产主要负责人,应加强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履行以下职责:3.1.1建立、健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作业人员、监护人员职责;3.1.2要求承包商制定有限空间专项作业方案、安全操作规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技术措施等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3.1.3保证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投入,提供符合要求的通风、检测防护、照明等安全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3.1.4督促、检查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落实有限空间作业的各项安全要求;3.1.5提供应急救援保障,做好应急救援工作;3.16及时、如实报告有限空间作业生产安全事故;3.17应对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作业人员和监护人员进行专项安全培训,培训内容包括:①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防范措施;②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③检测仪器、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④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措施。安全培训应当有专门记录,并由参加培训的人员签字确认。3.2现场作业负责人职责3.2.1应了解整个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3.2.2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防护设施、作业人员符合要求后,授权批准作业;3.2.3及时掌握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条件变化,当有限空间作业条件不符合安全要求时,终止作业。3.3监护人员职责3.3.1接受过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培训;3.3.2熟悉作业区域的环境、工艺情况,能及时判断和处理异常情况;3.3.3作业期间不得擅自离开,全过程掌握作业者作业期间情况,保证在有限空间外持续监护;3.3.4同作业人员拟订联系信号,并在进出口处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系,能够与作业者进行有效的操作、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3.3.5发现异常,及时制止作业,并立即采取救护措施,同时报警;3.3.6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发现落实不好或安全措施不完善时,有权终止作业;3.3.7熟悉应急预案,掌握和熟练使用应急救护设备、设施、报警装置等,并坚守岗位;3.3.8记录进出有限空间的人员姓名、进出时间、以及运进受限空间的所有设备和工具;3.3.9现场携带《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并负责保管。3.4作业人员职责3.41接受过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培训;3.4.2遵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施与个人防护用品;3.4.3与监护者进行有效的操作、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3.4.4严格按照《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上签署的任务、地点、时间作业;3.4.5作业前检查作业场所安全措施是否符合要求;3.4.6按规定穿戴劳动防护用品、器具和使用工具;3.4.7熟悉应急预案,掌握报警联络方式。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1、目的为规范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加强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工作,预防、控制有限空间作业中毒、窒息、火灾等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制定本制度。2、范围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开展有限空间作业的行为。3、职责综合服务部负责有限空间作业审批的监管;各部门负责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的执行。4、内容4.1本制度所述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4.2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必须申请办理《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单》,作业前填写有限空间安全作业票。4.3未经审批,任何人不得独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4.4作业审批单应包含作业活动的基本信息,具体包括:作业部门、作业区域、作业范围内容、作业时间、作业危害及控制措施、作业申请、作业批准、作业关闭。4.5审批单的申请4.5.1提供申请资料作业负责人负责申请办理进入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办理前应准备如下相关资料: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施工方案;有限空间气体含量检测;主要安全防护措施;其他。4.5.2工作安全分析工作安全分析的内容应包括工作步骤、存在的风险及危害程度、相应的控制措施等。步骤如下:①选择要进行分析的工作;②把工作分解成具体工作任务或步骤;③观察工作的流程,识别每一步骤相关的危害;④认识可能的风险;⑤确定预防风险的控制措施。4.5.3书面审查收到申请人的有限空间作业申请后,批准人应组织申请人和作业涉及相关人员,集中对申请中提出的安全措施、工作方法进行书面审查,并记录审查结论。审查内容包括:①作业的详细内容;②所有的相关支持文件,包括风险评估、安全工作方案、作业区域相关示意图、作业人员资质证书等;③作业前、作业后应采取的所有安全、应急措施;④安全作业所涉及的其他相关规范情况,如《作业许可管理规范》、《个人防护装备管理规范》等;⑤分析、评估周围环境或相邻工作区域的相互影响,并确认安全措施;⑥许可证期限及延期次数;⑦其他。4.5.4现场核查书面审查通过后,所有参加书面审查的人员均应到审批单上所涉及的工作区域实地检查,确认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现场确认内容包括:①作业有关的设备、工具、材料等;②现场作业人员资质;③气体检测和监测设备的情况;④个人防护装备的配备情况;⑤安全设施的配备、应急措施的落实情况;⑥作业相关的培训、沟通情况;⑦作业方案中提出的其他安全措施落实情况。现场核查确认合格后,批准人方可签署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批准人或其授权人、申请方和受影响的相关各方均应在作业审批单上签字;如书面审查或现场核查未通过,对查出的问题应记录在案,申请人应重新提交一份带有对该问题解决方案的申请;作业人员、监护人员等现场关键人员变更时,应经过批准人的审批。4.5.5作业许可证的期限、延期和关闭①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的有效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一个班次;②根据具体情况,可延期。延期后总的期限不能超过24小时。超过24小时,需重新办理作业审批;③隔日继续作业的,应召开每日进入前会议,确认安全措施到位;④作业完成后,申请人与批准人在现场验收。4.5.6作业许可证的取消当发生下列任何一种情况时,现场监督人员应立即取消作业,终止相关作业许可证,并通知批准人。若要继续作业,应重新办理许可证。①作业环境和条件发生变化时;②作业内容发生改变时;③现场作业与作业计划的要求发生重大偏离时;④发现有可能造成人身伤害的不安全行为时;⑤现场作业人员发现重大安全隐患时。4.6许可证的存档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存档时间至少一年。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单申请单位有限空间(设备)名称作业负责人作业人员监护人员救援人员其他人员作业内容作业时间年月日时至年月日时止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作业前及作业中需检测危害气体,如可燃气体、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浓度。有限空间气体含量检测(检测记录详见附件)氧含量(19.5%-21%)可燃气体(甲烷含量不超过5%)硫化氢(小于10㎎/m³)一氧化碳(小于20㎎/m³)主要安全防护措施制定有限空间作业方案并经审核、批准□参加作业人员经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相关培训合格□安全防护设备、个体防护设备、作业设备和工具齐全有效,满足要求□应急救援装备满足要求□已经过安全技术交底,交底记录详见附件□作业期间不超2小时检测1次有限空间气体浓度。□作业现场监管负责人意见作业现场监管负责人确认以上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要求是□否□作业现场监管负责人(签字):年月日资料审核保险已审核□审批负责人意见工程组负责人:年月日安全管理签字:年月日有限空间安全作业票申请单位有限空间(设备)名称作业负责人作业人员监护人员救援人员其他人员作业内容计划作业时间年月日时至年月日时止实际作业时间年月日时至年月日时止气体浓度含量氧含量(19.5%-21%)可燃气体(甲烷含量不超过5%)硫化氢(小于10㎎/m³)一氧化碳(小于20㎎/m³)安全措施如安全防护、个体防护设备准备情况:作业设备和工具准备情况:相关专业负责人签字有限空间作业气体检测记录表作业阶段检测位置检测时间检测内容及数值判定检测人员签字氧气可燃气体硫化氢一氧化碳其他气体合格/不合格%%LEL□ppm

□mg.m³□ppm

□mg.m³□ppm

□mg.m³初始气体检测进入有限空间前检测作业过程中实时监测检测日期: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1、目的为了确保进入有限空间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健康,特制定本制度。2、范围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开展有限空间作业的行为。3、职责办公室负责对本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4、内容4.1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必须办理《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单》,办理程序为:4.1.1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单位提出申请,由恒隆现场监管人负责办理《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单》;4.1.2落实进入有限空间的安全防护措施,确认安全措施和有限空间内氧气、硫化氢气体浓度的检验结果;4.1.3指派监护人员,监护人员与承包商共同检查监护措施、防护设施及应急报警、通讯营救设施;4.1.4恒隆现场监管人在对上述内容全面复查无误后,报公司办理审批后,方可进入作业。4.2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综合安全措施4.2.1作业前,对监护人、现场负责人、应急救援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包括作业的结果和相关介质等方面的知识,作业中可能遇到的意外和处理、救护方法等;4.2.2进入有限空间前30分钟应取样,严格控制有毒气体浓度及含氧量在安全指标范围内,分析合格后才允许进入设备内作业。有毒有害气体含量不得超过《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一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的要求的最高容许浓度。硫化氢含量不得超过10mg/立方米,含氧量应为19.5%-23.5%。至少每隔2小时分析一次,如发现超标,应立即停止作业,迅速撤出人员;4.2.3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必须遵守有关安全规定;4.2.4有限空间作业入口内外不得有障碍物,应保证畅通无阻,以便人员出入和抢救疏散;4.2.5作业现场要配备一定数量符合规定的应急救护器具;4.2.6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前,应首先拟定和掌握紧急情况时的外出路线、方法,有限空间内人员应轮换作业或休息;4.2.7发生中毒、窒息的紧急情况时,抢救人员必须佩戴防毒面具进入作业空间,并至少留一人在外做监护和联络工作;4.2.8在检修作业条件发生变化,并有可能危及作业人员安全时,必须立即撤离出;若需要继续作业,必须重新办理进入设备作业审批手续。4.3进入有限空间前应做一次全面检查,凡是无安全措施、安全措施未全面落实和工具灯等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均不准进入内部作业。4.4进入有限空间内进行作业,必须保持有限空间内空气流通。4.5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时,按要求戴好防护用具。4.6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人员应清理衣兜,禁止携带与作业无关的物品。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教育培训制度1、目的加强员工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增强防范能力,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通过培训使作业人员熟悉安全生产规章制定和安全规程,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掌握有限空间操作的安全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2、范围适用于公司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3、职责综合服务部要定期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及时制定培训计划,按计划落实培训工作,将培训教案、考勤、试卷、成绩、评估等相关材料定期归档保存。4、内容4.1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应自觉参加公司、部门、班组组织的有限空间作业专项安全教育培训培训。4.2未经培训合格人员,不得从事有限空间作业。4.3对于从事有限空间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培训时间为每6个月进行一次。4.4凡新员工入职,职工离岗三个月以上返岗等人员都必须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教育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才能参加有限空间作业。4.5有限空间安全培训内容包括:(1)有限空间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防范措施;(2)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3)检测仪器、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4)有限空间事故应急预案、应急处置措施;(5)有限空间管理制定、有关事故案例等。4.6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知识培训考试试卷要存档备案。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制度1、目的为加强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应急管理,提高有限空间作业中毒、窒息、火灾等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制定本制度。2、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及全体员工。3、职责公司成立应急小组,组长:,副组长:,应急救援人员:3.1组长职责保证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投入;组织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每年组织演练;组织对应急救护组员进行培训;指挥现场救护;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3.2副组长职责提供符合要求的通风、检测、防护、照明等安全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提供应急救援保障,做好应急救援工作;组长不在时,履行组长职责。3.3应急救援人员职责参加应急演练预案培训和预案演练;了解救援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禁止不明情况的盲目救援;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在有限空间实施紧急救援工作。4、内容4.1预防与监控4.1.1危险源监控现场危险源的监控主要由恒隆现场监督人对现场进行监控。4.1.2信息报告与处理由作业负责人负责信息报告,做好记录,如有问题及时通知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进行处理。4.1.3事故应急救援指挥程序事故现场第一发现人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应急救援组长启动应急救援预案责任分工进行救援。4.1.4事故应急救援程事故保护事故现场控制事态发展组织抢救疏导人员调查了解事故简况及伤亡人员情况向上级报告。4.2应急响应4.2.1响应行动应有应急救援小组组织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响应实施,同事动员社会力量进行支援。超出应急救援处理能力时,及时报请政府通知有关专业人员赶赴现场参加应急救援。4.2.2应急救援小组成员赶赴救援现场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4.2.3及时向公司及当地政府报告安全生产事故基本情况、事态发展和救援进展情况。4.2.4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现场应急救援的指挥,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成立前,事发部门负责人应组织先期达到的应急救援队伍迅速、有效地实施先期处理,全力控制事故发展态势,防止次生、衍生和耦合事故发生,果断控制或切断事故灾害链。4.3紧急处理及救助防护4.3.1现场处置处置主要依靠作业负责人应急处理力量。事故灾难发生后,作业负责人配合管理处按照应急预案采取措施。4.3.2医疗卫生救助:及时向事发地附近医院请求支援。组织开展应急医疗救援和现场卫生处置工作。4.3.3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组织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工作,主要负责如下:启动应急互动机制,确保施工人员安全撤离需要采取的防护措施;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决定应急状态下作业人员疏散、转移和安置的方式、范围、路线、程序。社会力量的动员与参与: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组织动员作业现场周边企业、居民等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工作。4.4现场检查与评估根据需要,成立事故现场评估小组配合相关部门进行检查、鉴定与评估,综合分析和评价监测数据,查找事故原因,评估事故发展趋势,预测事故后果,为制订现场以后此类预防方案和事故调查提供参考。4.5应急结束当遇险人员全部得救,事故现场得以控制,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导致次生、衍生施工隐患消除后,经现场应急指挥部确认和批准,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应急救援队伍在专业救援队伍撤离现场后经仔细检查确认安全后撤离4.6信息发布应急救援组长会同有关部门具体负责将事故发生的原因、经过、抢救过程、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等情况向社会进行公布,向上级进行汇报。4.7后期处理4.7.1善后处理:应急组长机构牵头组织事故的善后处置工作,包括人员安置、补偿,征用物质补偿,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等事项。尽快消除事故影响,妥善安置和慰问受害及影响人员,保证社会稳定,尽快恢复正常事故秩序。4.7.2事故灾难调查报告、经验教训总结及改进建议:查明事故原因及责任人。以书面形式向上级写出报告,包括发生事故时间、地点、受伤(死亡)人员姓名、性别、年龄、工种、伤害程度、受伤部位。定制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组织所有人员进行事故教育。向所有人员宣读事故结果及对责任人的处理意见。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4.8应急物资呼吸器具、气体检测仪、绳缆及其它必要的器具和设备。4.9培训与演练4.9.1培训:应急小组以及相关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有限空间存在的危险特性和安全作业的要求;进入有限空间的程序;检测仪器、个人防护用品等设备的正确使用;事故应急救援措施与应急救援预案等。4.9.2演练根据有限空间作业特点,应急救援小组长组织应急小组成员组织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演练结束后及时进行总结经验并对预案进行评估,为实战中救援做好准备。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1、按照“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凡要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事先测定其氧气、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进入。在未准确测定氧气浓度、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前,严禁进入该作业场所。2、确保有限空间危险作业现场的空气质量。氧气含量应在19.5%以上,23.5%以下。其有害有毒气体、可燃气体、粉尘容许浓度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要求。3、在有限空间危险作业进行过程中,应加强通风换气,在氧气浓度、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可能发生变化的危险作业中应保持必要的测定次数或连续检测。4、作业时所用的一切电气设备,必须符合有关用电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照明应使用36伏以下的安全灯,使用超过安全电压的手持电动工具,必须按规定配备漏电保护器。5、发现可能存在有害气体、可燃气体时,检测人员应同时使用有害气体检测仪表、可燃气体测试仪等设备进行检测。6、检测人员应佩戴隔离式呼吸器,严禁使用氧气呼吸器。7、作业现场所有的检测仪器,电动工具,照明灯具等,必须使用符合《爆炸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要求的防爆型产品。8、对受作业环境限制不易充分通风换气的场所,作业人员必须配备并使用空气呼吸器或软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9、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前和离开时应准确清点人数。10、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作业人员与监护人员应事先规定明确的联络信号。11、如果作业场所的缺氧危险可能影响附近作业场所人员的安全时,应及时通知这些作业场所的有关人员。12、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并应在醒目处设置警示标志。13、在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必须配备抢救器具,如:呼吸器具、气体检测仪、绳缆以及其它必要的器具和设备,以便在非常情况下抢救作业人员。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安全施救操作规程为做好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应急准备工作,提升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安全施救能力,防范因施救不当或盲目施救导致事故伤亡扩大,保障救援人员安全与健康,制定本操作规程。一、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有限空间作业事故的应急准备和救援行动。二、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应急管理部令第2号)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9号令,第80号修正)应急管理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指导手册》和4个专题系列折页的通知(应急厅函〔2020〕299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修改用人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8〕3号)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20)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8958-2006)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11651-2008)三、应急准备(一)日常应急准备1.风险辨识。公司按照有关法规标准要求,对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风险进行辨识,确定有限空间数量、位置以及危险有害因素等,对辨识出的有限空间,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和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包括辨识结果、个体防护要求、应急处置流程等内容。2.预案编制。根据风险辨识结果,公司组织编制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应急预案,明确人员职责,确定事故应急处置流程,落实救援装备和相关内外部应急资源。应急预案与相关部门和单位应急预案衔接,并按照有关法规标准要求通过论证。3.应急演练。公司将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应急演练纳入本单位应急演练计划,组织开展桌面推演、现场实操等形式的演练,提高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应急救援能力。应急演练结束后,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撰写评估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修订完善应急预案。4.装备配备。公司针对本单位有限空间危险有害因素及作业风险,配备符合国家法规制度和标准规范要求的应急救援装备,包括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安全带、安全绳和医疗急救器材等,建立管理制度加强维护管理,确保装备处于完好可靠状态。5.教育培训。公司将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安全施救知识技能培训纳入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计划,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有限空间作业风险、安全施救知识、应急救援装备使用和应急救援技能等教育培训,确保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和救援人员了解和掌握有限空间作业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防范措施、应急救援装备使用、应急处置措施等。(二)作业前应急准备1.明确应急处置措施。公司对作业环境进行评估,检测和分析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明确本次有限空间作业应急处置措施并纳入作业方案,确保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救援人员了解本次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应急处置措施。2.确定联络信号。作业现场负责人会同监护人员、作业人员、救援人员根据有限空间作业环境,明确声音、光、手势等一种或多种作为安全、报警、撤离、支援的联络信号。3.检查装备。结合有限空间辨识情况,作业前,救援人员正确选用应急救援装备,并检查确保处于完好可用状态,发现存在问题的应急救援装备,立即修复或更换。四、救援实施(一)信息报告事故发生后,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立即停止作业,了解受困人员状态,组织开展安全施救,禁止未经培训、未佩戴个体防护装备的人员进入有限空间施救。作业现场负责人及时向本单位报告事故情况,必要时拨打“119”“120”电话报警或向其他专业救援力量求救,单位负责人按照有关规定报告事故信息。(二)事故警戒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根据救援需要设置警戒区域(包括通风排放口),设立明显警示标志,严禁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警戒区域。(三)救援防护1.个体防护。救援人员必须正确穿戴个体防护装备开展救援行动。2.安全隔离。有限空间内存在可能危及救援人员安全的有毒有害物质输入及其它危险能量输入等情况,采取可靠的隔离(隔断)措施。3.持续通风。使用机械通风设备向有限空间内输送清洁空气,通风排放口远离作业处,直至救援行动结束。当有限空间内含有易燃易爆气体时,使用防爆型通风设备;含有毒有害气体时,通风排放口采取有效隔离防护措施。(四)救援行动事故发生后,被困人员积极主动开展自救互救,配合救援人员实施救援行动,救援人员针对被困人员所处位置、身体状态、个体防护装备穿戴等不同情况,采取应急救援行动。1.非进入式救援。被困人员所处位置、身体状态、个体防护装备穿戴等情况,具备从有限空间外直接施救条件的,救援人员在外部通过安全绳等装备将被困人员迅速移出。2.进入式救援。被困人员所处位置、身体状态、个体防护装备穿戴等情况,不具备从有限空间外直接施救条件的,救援人员进入内部施救。(五)保持联络救援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救援行动过程中,按照事先明确的联络信号,与外部人员进行有效联络,并保持通讯畅通。(六)轮换救援救援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救援持续时间较长时,应实施轮换救援,保持救援人员体力充足,能够持续开展救援行动。(七)撤离危险区域出现可能危及救援人员安全的情况,救援人员立即撤离危险区域,安全条件具备后再进入有限空间内实施救援。(八)医疗救护被困人员救出后,立即移至通风良好处,具有医疗救护资质或具备急救技能的人员,及时采取正确的院前医疗救护措施,并迅速送医治疗。(九)清理现场等后续工作救援行动基本结束后,及时清点核实现场人员、装备,清理事故现场残留的有毒有害物质,同时尽可能保护事故现场,便于后续事故调查及救援评估。必要时开展事故现场环境检测和人员、装备洗消,对参与救援行动人员进行健康检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