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加法和减法(一)》教材分析教案及反思_第1页
第四单元《加法和减法(一)》教材分析教案及反思_第2页
第四单元《加法和减法(一)》教材分析教案及反思_第3页
第四单元《加法和减法(一)》教材分析教案及反思_第4页
第四单元《加法和减法(一)》教材分析教案及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案系列第四单元《加法和减法(一)》教材分析教案及反思本单元教学1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以及数量关系较难理解的加、减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下表是全单元的内容编排。?xml:namespaceprefix=o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口算

加法(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求原来有多少(即被减数)的加法计算的实际问题)减法(两位数减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求去掉多少(即减数)的减法计算的实际问题)

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

求相差数的实际问题从表里可以看到,教材的编排是先教学口算,再教学笔算;教学口算把加法和减法分开进行,教学笔算把加法和减法合在一起;解决实际问题和计算教学穿插进行。这样编排有三个好处:一是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比较简单,结合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增加了内容的容量和挑战性。二是教学加法口算通过摆小棒和拨算珠取得计算思路和方法,这些数学活动阅历可以迁移应用于减法口算和加、减法笔算的教学中去,有利于同学主动探究新知。三是本单元教学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较难理解,与计算教学交叉支配,分散了教学难点,还增加了练习机会,有利于同学巩固和把握。

1操作学具,取得算法。

第46页例题在列出算式45+30以后,先让同学用摆小棒和拨算珠的方法计算。同学在一班级(上册)里初步形成了用小棒计算的阅历,完全能够用来解决新的计算问题。拨算珠计算虽然是第一次,同学也能进行。操作学具进行计算的目的不限于得到结果,更要从中体会计算的步骤和方法。教材要求同学沟通操作学具的思索,体会都是先把40和30相加,从而得到“蘑菇”卡通的算法。计算45+3照旧先摆小棒或拨算珠,经受两位数加一位数算法的探究过程,从中抽象出“番茄”卡通的算法,再次体验使用学具是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

第52页例题在计算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教学两位数减整十数,教材让同学经受与两位数加整十数同样的学习过程,便于同学充分运用已有的数学活动阅历。至于两位数减一位数,不再编排例题,让同学独立“试一试”。教材鼓舞同学通过推理学习新学问、解决新问题。少数同学也可以再次经受操作学具探究算法的过程。

第59页例题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法,是同学第一次学习笔算。摆小棒和拨算珠都能使同学理解两个加数中的40和30相加、3和1相加。为了便于个位上的数分别相加和十位上的数分别相加,竖式应把两个加数的个位与十位分别对齐。同学体会了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很便利,就会自觉迁移到两位数减法中去。所以,“试一试”不要操作学具,直接让同学用竖式计算。教材要求同学说说竖式计算加、减法要留意什么,是组织同学总结计算法则。这里最重要的一点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即写竖式分别把个位上的数对齐,把十位上的数对齐。至于从个位算起,在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中不宜非常强调,待以后教学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时,同学自然会有深切的体会。

2比较算法,理清思路。

在计算教学中,教材三次组织算法的比较。第一次是比较两位数加整十数与两位数加一位数,前者先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即十位上的数相加),后者先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即个位上的数相加)。这种比较能让同学理清不怜悯况的计算思路,把握算法,也渗透了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思想,有益于竖式的教学。教学时可分三个层次进行:首先在例题里比较45+30和45+3的计算,初步知道计算过程的不同点;然后是“想想做做”第1题,比较学具操作过程和计算时的思索,从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变化到整十数或一位数加整十数;最终是“想想做做”第2题,分别比三组题的计算,得到概括性的熟悉。第二次是比较两位数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减一位数,教材的设计与加法相像。第三次是比较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与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竖式,蕴含在“用竖式计算加、减法,要留意什么”这个问题里。在比较中得出列竖式的相同点,从而初步明确笔算的法则。

另外,第48页第4题比较三组算式,让同学初步发觉“两个加数调换位置,和不变”,渗透加法交换律。假如再比一比同组算式的计算,能进一步把握口算方法。

3重视估算。

《全日制义务训练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以下简称《标准》)要求“老师要不失时机地培育同学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本单元在教学口算和笔算的同时教学估算,要求同学不算出结果,说出得数是几十多。分别支配在练习七、练习八和单元复习里。教学方法是在能进行口算、笔算的基础上,引导估算。

第51页第2题先说出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的得数是几十多,再计算。这是第一次消逝估算。教材先作出估算的示范“65+30得数是九十多”,让同学自己想出估算的方法。有的同学可能想“先算60+30得90,所以得数是九十多”,有的同学可能想“六十几加30得九十多”……《标准》指出,由于同学生活背景和思索角度不同,他们的估算策略会有所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定是多样的。教学时应当敬重同学的想法,鼓舞同学独立思索,提倡方法多样化。“先估算、再计算”在这里能通过计算验证估算是否合理,在以后能利用估算监控计算是否准确。第3题不算出得数,推断两个算式的大小关系。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开放的,可以通过估算作出推断,也可以应用其他的学问阅历。如47+2○47+20,左边的算式得数是四十多,右边的算式得数是六十多,所以填“<”。假如同学从一个加数相同,另一个加数小,和也小的角度作出推断,是应当充分确定的。

第57页第3题估算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的得数,由于同学已有估算的阅历,所以这里不再作相应的示范。第7题是加、减法估算的综合练习,“连一连”便于同学书面表达估算的结果。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估算只在竖式上进行,如第65页第5题。本册教材不要求同学看着类似35+21、48-34这样的算式进行估算。

4结合计算教学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口算和笔算例题后面的三次“想想做做”里,解决的实际问题都是已经教学的。有些用表格呈现,有些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图文呈现的实际问题,适当增加了文字量,把许多数学信息都支配在对话中。与一班级(上册)的实际问题相比,本单元新授的实际问题,数量关系较难理解。因此,这些实际问题的教学都编排了例题,并支配了必要的练习。

(1)原有的、去掉的、剩下的是三个相关联的数量,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原有的-去掉的=剩下的……按事情的发生、进展挨次表述,同学比较简单理解。一班级(上册)已经教学。

去掉的+剩下的=原有的原有的-剩下的=去掉的……表述的挨次与事情发生、进展的挨次不完全全都,同学比较难理解。在本册教学。

第49~50页教学求原有多少的实际问题。例题让同学在直观情境中理解题意,体会已采的个数与树上还剩的个数合起来就是树上原有桃的个数,依据“合起来”的关系选择加法计算。理解题意是准确理解数量关系的前提,要让同学看着图画和两只猴的对话,把题意完整地说几遍,短时记忆在头脑里。体会数量关系是重点,要联系生活阅历,在直观情境中理解。“想想做做”第1~3题各有一个数学信息用图画表示(还有3块没拼、车上已经乘了7人、还剩11个苹果),要引导同学在情境图中数一数那些物体的个数才能得到。另外,例题在算式得数的后面写了单位名称,以及“番茄”卡通的口答“树上原来有28个桃”。这些都是解题的常规,要关怀同学渐渐养成习惯。

第55~56页教学求去掉多少的问题,教材的编写和教学思路与上面的加法问题基本相同。

第58页第9题是上面教学的两种实际问题的综合练习。通过计算和填表,初步体会原有的台数、卖出的台数和剩下的台数三个数量间的关系,以及与这三个数量关于的实际问题的多样性。知道已知其中两个数量都可以求得另一个数量,但计算方法是不同的。

(2)求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也是生活中常见的。教材努力激活同学已有的阅历,在

排一排、比一比等活动中探究解法。

第61页例题以两名同学抓花片为题材,其中女生抓8个蓝花片,男生抓13个红花片,问哪一种颜色的花片抓得多,多多少个。回答这个问题时,同学依据两种颜色花片的个数,通过比较数的大小,很简单知道红花片抓得多。至于红花片多几个,要通过排一排、比一比才能知道。同学在一班级(上册)中就具有了这些学问和阅历。

在排一排、比一比看出红花片多几个后,教材连续让同学体会只要从13个红花片里去掉8个,剩下的花片就是比蓝花片多的,从而列出算式13-8。

从“甲数比乙数多几”得到“乙数比甲数少几”是一次简洁推理。教材第50页和第60页两次让同学看图回答母鸡比公鸡多几只,公鸡比母鸡少几只;苹果比梨多几个,梨比苹果少几个,为推理作了预备,并用这种阅历回答蓝花片比红花片少多少个的问题。

“试一试”让同学独立计算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理解24-20=4求得的既是女生比男生多的人数,也是男生比女生少的人数。

练习九第4题和第67页第11题都是求相差数的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