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刺灸学
AcupunctureAndMoxibusion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中医教研室总论generalintroduction
刺灸学概念
Conceptof
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
刺灸学包括各种刺法和灸法,主要论述针刺和艾灸等治疗方法的实施手段及其基本理论。这是针灸治疗的具体操作技术,为针灸临床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针法和灸法是针灸临床治疗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在针灸医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在针灸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学习针灸必须掌握针法与灸法,并熟练运用各种补泻手法。学习的意义分论刺法灸法火罐疗法其他针刺法刺法
Acupuncture又称针法,是指运用各种针具刺入腧穴、或刺激腧穴、经络,并运用各种手法以激发经气,而调整人体功能达到防病治病的方法。毫针刺法(MANIPULATIONOFTHEFILIFORMNEEDLE)
毫针为古代“九针”之一,早在《灵枢·九针十二原》记载有:“毫针者,尖如蚊虻,…以取痛痹。”即已说明了毫针的形状和作用。毫针因其能“通调经脉”,目前是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针具,各科的常见病症均可采用毫针治疗。因此说,毫针刺法是针灸临床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术。针刺的练习法针刺时体位针刺前准备进针方法角度与深度基本行针手法辅助行针手法得气
补泻手法留针与出针针刺时异常现象与处理毫针针刺针刺的练习法毫针结构(needle)持针手法(holdingneedle
)练针手法(纸垫练针与棉球练针)(practiseneedling
)毫针结构(basisofstructure)一根完整的毫针包括有以下五部分:针尖(tip)、针身(body)、针根(root)、针柄(handle)、针尾(tail)五个部分。毫针有各种规格:一般长短以“寸(或厘米)”标志,寸数越大,针体越长;粗细以“号数”标志,号数越大,针体直径越细。
持针姿势(holdingneedle
)一般以拇、食、中三指夹持针柄,以无名指抵住针身,一进针时运用指力,使针尖快速透入皮肤。针刺的练习法(practiseneedling)手法操作必须做到:进针快,透皮时不痛或略感微痛,针身不弯,刺入顺利,行针时手法运用自如,指力均匀,手法熟练,指感敏锐,针感出现快,病人乐于接受。所以要求针灸师必须有良好的指力与熟练的手法。一般练习有两种方法:纸垫练习法(Practicewithsheetsofpaper):偏重指力练习棉团练习法(Practicewithasmallcottoncushionofabout5-6cm):偏中手法练习指力练习视频指力练习视频针刺时体位Postureofthepatient针刺时体位要求:满足患者舒适与医者操作方面两方面条件;常取的体位有:卧位包括有: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坐位包括有:仰靠坐位、俯伏坐位、侧伏坐位。临床上以卧位为佳。针具准备
needlecheck
消毒准备Sterilization针刺前准备PreparationforGivingTreatment针具准备Preparationforneedle毫针选择(choiceneedle)毫针检查时注意事项(announcements)毫针检查质优的毫针,针尖要端正不偏,光洁度高,要尖中带圆,形如“松针”,锐度适度,进针阻力小;针身要光滑挺直,圆正匀称,坚韧而富有弹性;针根处不可有剥蚀伤痕;针柄缠丝要牢固不松脱,便于捻持施术。针尾有横向突出,略呈“T”字形,有利于观察捻针的角度和方向,如装裹艾绒作温针时,可使艾绒不易掉下。无此“横突”部分者称“平柄”,多用于管针进针法中。毫针检查时要注意针尖要无钩曲或发毛;针身不能粗糙、有斑剥锈蚀或有折痕;针柄不能有松动;
针具的选择必须根据病情及病人的性别、年龄、胖瘦、体质、病位、腧穴情况,选择长短、粗细适宜的针具。总之,所用针具的长度以刺入腧穴应至深度后,针身略露出皮肤为宜。毫针的选择针刺前的消毒准备针具消毒(Equipmentsterilization)(含直接和毫针接触的针盘、镊子等器具):目前有高压蒸气灭菌与药物浸泡消毒两种方法。应尽量采用前一种方法消毒。医生的双手(Disinfectionofthepractitioners'fingers):用肥皂水洗刷干净,或用酒精棉球涂擦。施术部位消毒(Disinfectionoftheareawhereacupunctureisperformed):用75%酒精擦拭,应从中心点向外绕圈擦拭;或先用2%碘酊涂擦,稍干后再用75%酒精涂擦脱碘。进针方法
InsertionoftheNeedle
刺手与押手常用的进针手法单手进针法双手进针法
针刺操作时,一般将持针的手称为“刺手”。其作用主要是掌握毫针。刺手puncturinghand
押手pressinghand
按压穴位局部的手称为“押手”。其作用主要是固定皮肤,使针能准确地刺中腧穴,并使长针针身有所依靠,不致摇晃和弯曲。如果运用押手方法熟练,不仅可减少针刺疼痛,使行针顺利,而且能调整和加强针刺的感应,以提高治疗效果。
用刺手的拇食指持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抵住针身下段,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之屈曲,将针刺入,直刺至所要求的深度。此法多用于较短的毫针。单手进针法单手进针法视频双手进针法
指切进针法夹持进针法舒张进针法提捏进针法
指切进针法
Insertingtheneedleaidedbythepressureofthefingerofthepressinghand
又称爪切进针法,用押手拇指或食指切按在腧穴位置的旁边,刺手持针,紧靠押手指甲面将针刺入腧穴。此法适用于短针的进针。指切进针法视频
夹持进针法
Insertingtheneedlewiththehelpofthepuncturingandpressinghands
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押手拇、食二指持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腧穴的皮肤表面位置,刺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此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夹持进针法视频
舒张进针法
Insertingtheneedlewiththefingersstretchingtheskin
用押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刺手持针,使针从押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适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腑穴。舒张进针法视频提捏进针法
Insertingtheneedlebypinchinguptheskin
用押手拇、食二指将针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刺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的部位的腧穴的进针。提捏进针法视频针管进针法
以上各种进针方法在临床上应根据腧穴所在部位的具体待点,及针刺探浅和手法的要求灵活选用,以利于进针和减少病人的疼痛。
针刺的角度和深度
在针刺操作过程中,掌握正确的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是增强针感、提高疗效、防止意外事故发生的重要环节。此外,同一腧穴由于针刺的长度、方向、深度不同,所产生针感的强弱、传感方向、治疗效果常有明显的差异。针刺角度
Theangleformedbytheneedleandtheskinsurface
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所形成的夹角。其角度大小,主要根据腧穴所在部位的特点和治疗要求而定。一般分直刺、斜刺和横刺三类。针刺的深度
Depthofneedleinsertion
针刺的深度是指针身刺入穴位内的深度,既关系到疗效高低,也关系到生命安全。一般以既有针感又不伤及主要脏器为原则。具体要视:腧穴部位,患者体质,及病情需要(一般根据病性的虚实寒热及病位的深浅浮沉)。针刺方向
Withdrawaloftheneedle
一般根据经脉循行方向,腧穴分布部位和所要求达到的组织结构等情况而定。行针Needlingmanipulation
行针,也称运针,是指针刺入腧穴后,为达得气、调节针感及进行补泻而行使的各种针刺手法,行针手法分为基本手法和辅助手法。
基本针刺手法
Thefundamentalmanipulationtechniques
进针后再施以一定的手法,称为行针。临床上主要分有提插法与捻转法两类。
提插法Liftingandthrusting
指针入腧穴一定的深度后,使针在穴内进行上、下进退的操作方法。针从浅层向下刺入深层为插,由深层向上退到浅层为提。可围提插幅度、层次、频率、操作时间产生不同刺激量,出现不同的治疗效应。提插法视频
捻转法Twirlingorrotating
指针刺进入腧穴一定深度后,以刺手拇指和中、食指持针柄,进行一前一后的来回旋转捻动。捻转的角度、频率决定不同的刺激量。捻针时必须注意不能单向转动,以免针身牵缠肌纤维,造成疼痛或滞针。捻转法视频辅助行针手法
Theauxiliarymanipulations
辅助行针手法是为了促使针后得气,或加强针感的一些方法。主要包括有以下六种,即:飞法、弹法、循法、摇法、刮法、与震颤法等。补泻手法
Commonlyusedreinforcingandreducingmethods
病有虚实,针治也当有补泻。针治的补泻手法,是由针刺的基本手法组合而成。单式补泻补泻手法复式补泻手法单式补泻
是以进针、退针快慢为基础的一种方法,包括有以下几种:1.徐疾2.提插3.捻转4.迎随5.开合6.纳支7.呼吸8.九六9.平补平泻复式补泻手法
由于病情的错杂,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单式补泻手法难以对症,故须根据病情采用相应复式补泻手法。根据古籍记载有:1.烧山火法;2.透天凉法;3.阳中隐阴(先补后泻法);4.阴中隐阳(先泻后补法);5.龙虎交战法;得气Arrivalofqi
得气的概念得气的意义影响“得气”的因素行气手法得气的概念
conceptofArrivalofqi
是在针刺一定的穴位,并施行一定的手法时,针刺部位产生的经气感应,又称“气至”,现代称为“针感”。得气感觉来自病人和医者两个方面。病人自觉针刺时有酸、沉、重、胀、热、凉、触电样、蚁行、跳跃、传导等感觉,可仅有一种感觉,也可几种感觉同时存在。医者感觉为针下沉重紧涩。得气的意义
针刺得气与否,是判定针刺治疗能否取得较好效果的关键,所以针刺必须在得气的情况下,施行适当的补泻手法,才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所谓“刺之要,气至而有效”古今医家都十分注重针刺得气。影响“得气”的因素
Factorsinfluencingthearrivalofqi
取穴不准;针刺深浅失宜;
病人个体差异;手法不够熟练;医生病人注意力不够集中和耐心。行气手法
Imperfectmanipulation
在针刺不得气的情况下,采用一定的手法促使得气,从而产生疗效。行气手法候气法催气法候气法
prolongedretaining在针刺不得气时,将针留置穴内,以待气至。催气法
promotethemovementoftheqi运用循法、弹法等辅助手法,催气速至。留针与出针留针
retainingoftheneedle
进针达到预定深度后,将针置留于腧穴中一定时间谓之留针。在留针过程中还可作间歇行针,以加强针感和针刺的持续作用。故又称“静留针”或“动留针”。留针与否或留针时间长短,主要依据病情而定。出针
withdrawingoftheneedle
出针即退针,在施行针刺手法或留针后,达到一定的治疗要求时,便可出针,是针刺治疗过程中的最后一环,预示针刺结束。出针后要核对针数,防止漏拔;注意保持针孔的清洁,以防感染;易出血的部位要多按压一下。出针视频针刺时异常现象与处理
(PossibleAccidentsinAcup.andManagement)
晕针(FaintingduringAcup.treatment.)弯针(Bentneedle)滞针(Stuckneedle)断针(Brokenneedle)血肿(Hematoma)针后异常感晕针
FaintingduringAcup.treatment是指针刺过程中病人发生的晕厥现象。症状:病人面色苍白、多汗、心慌、头晕、眼花、胸闷、泛恶,四肢发冷,脉象沉细;严重者神志昏迷,倒扑于地,唇甲青紫,或二便失禁。处理(treatment):立即停止针刺,并将已刺之针全部取出,使患者平卧,头位稍低,松开衣带,并注意保暖;
轻者静卧片刻,给饮温开水或热茶后,即可恢复;
重者在上述处理的基础上,可针刺(重压)人中、内关、涌泉、足三里等穴,并可温灸百会、气海、关元等穴,即能苏醒,必要时应配合其他急救措施。原因(cause):常因患者虚弱,精神紧张或疲劳、饥饿、大汗、大泻、大出血等,医者施术手法过重等所致。预防:首先应注意病人的体质、神志,以及对针刺反应的耐受性;对于初次接受针刺治疗和精神紧张者,应先做好解释工作,消除顾虑;尽量采取卧位,并正确选择舒适持久的体位;取穴不宜太多,手法不宜过重,对于饥饿、过度疲劳的病人,应待其进食,恢复体力后,再进行针刺。医生在治疗时,要随时观察病人的表情变化,一旦出现面色苍白、神萎、胸闷、泛恶等晕针先兆,应及早采取措施。滞针现象:将针在穴内进行捻转、提插或出针时感到十分涩滞困难,病人感到疼痛。原因:行针时用力过猛;捻转、提插时指力不均匀,或向一个方向连续捻转,而使肌纤维缠绕针身;或因患者精神紧张以及因病痛而致肌肉痉挛;或因针身刺入肌腱以及行针捻转时角度过大等均可引起滞针而使出针困难。处理:因体位移动而引起滞针,必须纠正体位;如因病人精神紧张,或局部肌肉痉挛而引起的滞针,可延长留针时间,以缓解紧张状态,或用手指在邻近部位按揉,或在附近部位加刺一针,以宣散气血,缓解痉挛;如因单向捻转而致者,须向相反方向退转,并左右轻捻使之松解。预防:对初诊病员及精神紧张者,先作好解释工作,消除病员的紧张和顾虑。进针时必须避开肌腱;行针时捻转角度不宜过大过快;更不能单向连续捻针。灸法概述
Moxibustion
灸法概念
conceptionofMoxibustion
灸法是以经络、脏腑等理论为指导,采用艾绒或其他药物制成的灸炷或灸条,点燃后在体表的一定部位烧灼和熏熨,或采用其他光、电等刺激手段,借其温热性效能,使组织发生损伤或非损伤的变化,通过经络的作用来调整人体生理功能的平衡,而达到防病治病的一种外治方法。灸法特点
characterofMoxibustion清•吴亦鼎《神灸经论》:
“夫灸取于火,以火性热而至速,体柔而用刚,能消阴翳,走而不守,善入脏腑。取艾之辛香作炷,能通十二经,入三阴,理气血。以治百病,效如反掌。”
明•李梃《医学入门》:“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灸的主要原料灸的原料很多,但以艾为主。艾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艾叶气味芳香而易燃,《名医别录》言:“艾味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
艾灸即是用干燥的艾叶,捣制后除去杂质,即可成纯净细软的艾绒,晒干贮藏,以备应用。灸法作用疏风解表,温散寒邪温通经络,活血逐痹回阳固脱,升阳举陷消瘀散结,拔毒泄热防病保健,延年益寿灸法适应症属阳气偏虚,阴寒偏盛的病症;慢性久病;暴脱等危症,用之急救:如中风脱症,大汗亡阳,气虚;外科方面:阴疽久不愈,瘿瘤等病,可用之;灸法禁忌症一、病情禁忌由于灸法属温热刺激,热能伤阴,所以对一些阴虚阳亢和邪热内炽的病证,须慎用灸法。二、施灸部位禁忌
颜面、五官,阴部及有大血管的部位不宜直接灸;妇女月经期及妊娠期的少腹部,腰骶部不宜施灸;灸法操作规程选择正确的体位计算施灸用灸量(如炷)的多少施灸的先后也有个规定:由上及下,先背后腹,先头身而后四肢艾灸的应用,还应注意补泻灸法分类灸法分类艾炷灸艾条灸其他灸法
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雷火针、太乙针施灸方法施灸程度
着肤灸隔物灸姜、蒜、盐等非化脓灸化脓灸温灸器灸温针灸
其他材料灯火、桃枝、黄蜡、竹茹、桑枝、硫黄临床常用灸法艾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拆除及安装护栏施工方案
- 常州口碑金属地板施工方案
- 安徽家用新风系统施工方案
- 北京防腐耐酸漆施工方案
- 北京乡镇河道清淤施工方案
- 别墅结构改造加建施工方案
- 不锈钢和石材施工方案
- pert地辅热施工方案
- 家庭节水计划方案
- 化妆品基础知识培训总结
- 三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练习题
-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人教六年级下册目录生命只有一次教学设计
- 小学劳动课教案三年级上册5篇
- 2021版特种设备目录
- 五年级上册美术课件-第4课 未来的交通工具丨赣美版
- 最新爆破安全规程
- 主题班会课防盗
- 支委会委员选举计票单
- 近三年无重大违法违规情况的说明
- 幼儿园整合式主题活动设计案例《温馨家园》
- 荒漠区生态治理(麦草沙障、植物固沙)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